•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一直是很重要的議題,常常有運動員從小開始接觸正規訓練一路到 跳脫運動員身份時,不知從事何種職業,最終所踏入的職業往往不是自身熟悉的相關工作,

也可能不是自身真的想從事的職業。美國學者Holland 提出,人們選擇職業的行為,其實就 是一種個人興趣與人格的表現,強調不同人格特質類型的人,會去從事和自己類型相同的 職業。而有關人格特質茲分述如下:實際型的人需要機械能力或體力,比較屬於具體及體 力的工作,不需與人有深入接觸,則社交技能不是很重要,而智力動腦及豐富藝術能力也 沒那麼重要。像這樣的人比較不善社交,所以適合從事技能、體力性工作。常有以下之特 徵為順從、重視物質、內向、誠實、謙虛、實際與節儉。研究型的人,不喜歡與人有太多 接觸。具有數理及科學能力,但缺乏領導能力,常有下列的特徵:獨立、智力、批判、內 向、理性、好奇、保守。藝術型的人需要創造、表達的能力,藉文字、聲音、色彩來傳達 感受,但通常缺乏文書事務能力,常有以下特徵包括崇尚理想、情緒化、不切實際、衝動。

社會型的人較能與人相處,也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並能了解、分析、鼓勵並改變人類 的行為。他們有積極正向的自我概念,也喜歡從事與幫助他人有關的工作,有以下特徵:

有責任感、善解人意。企業型的人有良好的領導能力及口語能力和組織能力。他們喜歡銷 售、策劃、帶領他人的工作及活動。具有良好的領導能力及思考能力,但缺乏科學能力。

通常有衝動、熱情、樂觀和活潑外向的個性。傳統型的人通常不是決策人員,而是執行人 員: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整潔有序、服從指示、保守謹慎的。喜歡從事資料處理、文書工作,

具文書能力,但缺乏藝術能力。常有之特徵為順從、缺乏彈性、缺乏想像力、謹慎、保守、

守本份與行事有條理。Holland 提出之理論,可以幫助自身了解喜愛哪種類型工作,同時也 能協助個體了解工作內容(吳芝儀,2000)。這些對於未來迷茫狀態時,透過一些測驗也能增 加對自我的了解,幫助尋找適合的工作,也能透過測驗,釐清自身真正喜歡的相關工作是

那些。而黃煜和王琦正(2001)提出,運動員進行生涯規劃時應瞭解自己喜歡的是甚麼及自身 優缺點又是甚麼,也要要求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規劃能提升自己、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能與 技能,使自己能因應社會變遷。此外,運動員也應體察到社會環境的脈動與變化,保持良 好的學習心態增加自身不足之處。總此,運動員的生涯規劃首先要瞭解自身生活中所重視 的理念或特質,像有些人注重成就感,有些則安於本分,兩者之間影響其生涯抉擇,而運 動員對於興趣也要能發覺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或喜愛從事哪些活動,有人喜愛戶外活動,而 有人則喜愛社交活動,最終透過興趣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業。其次則是分析自己專業能力上 特殊的表現,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與轉換不同情境時的溝通能力。透過了解自我價值觀與 興趣是甚麼,讓自己在未來能尋找自己適合的工作領域。運動員從小所培養出來的特質有 努力不懈及正面積極的態度和自律的心與令人佩服的勇氣,及堅毅不認輸的心與充沛的體 力促使協助運動員適應其他職場中的角色。像運動員在面對比賽,內心抗壓性跟一般人是 無法相比的,這使運動員在面對每一次的失敗挫折,學習如何重新站起來向前進。運動員 在未來要尋找自身有興趣的職業身涯,能鎖定有興趣的行業,並針對相關行業工作性質與 所需資格蒐集資料,也可向從事相關行業的同學、隊友或朋友詢問詳細工作內容事宜來獲 得資訊。

運動員的工作重點則是瞭解就業市場潛在工作單位接觸的準備。應善加利用過去在運 動場上所建立的人脈尋得就業的機會。因運動員經常四處比賽及訓練,當中所遇到的人物 與到過的場所比一般人多,所以,運動員應好好經營人際關係,可在退休後的求職過程有 所幫助。除此之外,職業運動員自小所投入在運動場上的時間較多,因此,除了運動技巧 外,其餘的專長領域,像對於心理學能了解人內心最深處想法,而訓練學能學習到對運動 員的訓練週期前、中、後該如何規劃,而管理學則能學習如何組織及帶領,那傷害防護和 教練學則更需自我加強學習,這是運動員最重要的一部分,運動員因常常比賽及天天的訓

練,常有新傷與舊傷復發,加強傷害防護學習能減緩傷痛也能更了解如何做後續處理,主 動為未來做準備,並能領先別人一步。在國外對運動員的生涯規劃是非常重視的,像美國 美式足球球團設計「自我投資」專案計畫,以協助球員規劃其退休後的生活。要求參加球 員選出最瞭解自己與最值得信賴的夥伴,而球團會安排與球員背景相近的諮商員經常與他 們聚在一起討論其個人的價值觀、性格或生涯,透過個性格或人格測試,協助球員找到未 來生活方向,甚至開拓出自己的事業。而籃球 NBA 的實習專案也協助球員培養第二專長,

在每一年的球季結束後安排 10-12 位球員到 NBA 公司或贊助企業實習,期間由一週到二 週,藉實際參與讓球員瞭解上班族的生活,與增加特定產業的相關知識並學習相關技能。

部分退休的運動員也認為運動員必須為自己褪下戰袍後的生活多加思考,如在 1984 年洛 杉磯奧運會拿下三面金牌的大陸體操選手李寧就曾指出:運動員一定要懂得從運動場上退 下之後的選擇,主動尋找退休後的資源,才得以開拓新生活。李寧目前在中國大陸利用個 人過去優秀運動員的光環,成功開創出以自己為品牌的運動商品。也希望台灣能重視運動 員未來生涯規劃,幫助運動員找尋適合自己的工作,與釐清自己興趣,選擇自己真正喜歡 與熱愛的工作。

表 1-1國內運動員碩博士論文生涯規劃相關研究一覽表

3、個人對自我生涯的知覺:對轉換後的工作發展評估、工作機會考 量、興趣與職業的融合與共存模式。

趙乃儀

(2010)

一、體育相關背景者復原力的內涵包括:人格特質、自我認知、因應 策略與社會支持系統。

二、體育相關背景者復原力動態歷程:生涯歷程中隱含許多危險因子,包 括:對現況不滿足、人際關係困擾、家庭責任與不確定感等。當事者 面臨壓力威脅時非但不逃避反而強化許多保護因素,回到原本甚 至更好狀態,達到正向的適應。

吳佳勳

(2011)

一、教育體制與運動環境對運動員在升學與就業上有著影響。

二、重要他人的支持也會影響轉換後的工作上的差異。

三、自我觀點與人格特質是影響他們在生涯上的抉擇。

四、專業能力上訓練在轉換後不斷學習。心理適應上皆都是在轉換前後 做調適,轉換後瞭解並調適當前生活、專業能力學習、建立在轉換工 作信心到持續關心體育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