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道德敏感度

壹、 道德發展理論及道德教育

自古以來不管是在學校推舉模範優良學生,總希望該生是在校表現是進德修 業品學兼優,而在社會上品評有聲望地位的人物時,也會用德才兼備來形容。由 此可知為人處事不僅是在學業事業上要能全力以赴,而在品德操孚上更是要兼 顧,才稱得上是個術德兼修的人,因此研究人的道德發展及應給予的道德教育之 重要性可見一敤。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利用自己所設計出的多個兩難困 境,且沒有單一正確答案的劇本,例如 Heinz 偷藥劇本、Joe 存錢劇本、婦人安 樂死劇本等共九個劇本,以下以其中三個劇本為例:

上述中的 Heinz 偷藥為描述 Heinz 的妻子因生病急需某種特效藥方可醫治,藥商卻索取高 價,可是 Heinz 身上並沒有這麼多錢,於是 Heinz 趁夜裡打破藥房窗戶偷藥以救活妻子。請問 Heinz 的行為對不對?

而 Joe 存錢劇本描述 Joe 想參加露營,其父曾允諾若是 Joe 可以自己存取參加露營的錢,則 願意讓 Joe 去露營。於是 Joe 努力存錢,可是在露營要出發前,其父因為自己想參加的活動急需 用錢而向 Joe 借錢,但若是 Joe 交出了錢則自己將無法參加露營,請問 Joe 是否應該交出他所存 的錢?

婦人安樂死的劇本描述某婦人因為得了特殊癌症,而醫生診斷她的壽命約只剩下六個月。

這期間該婦人因癌症疼痛感到生不如死,於是她請求醫生讓他安樂死,可是在這個國家安樂死尚 未合法,請問醫生應該讓該婦人安樂死嗎?

柯爾伯格研究世界各國人們的道德判斷,最後提出道德發展理論。柯爾伯格 提出的三期(level),其中每期又分成各兩個階段(stage),共三期六階段的道德發 展理論(Kohlberg, 1981; 1984),其道德發展劃分和對應年齡及人的心理特徵整理 如表 2-2-1。表中所提出的道德發展年紀只是概略的區別,並不是嚴格劃分,但 是柯爾伯格仍強調人們在道德發展時,一定是循序漸進的,不會忽然跳到下兩個

23

當代美國倫理學家弗蘭基納(William K. Frankrna)認為道德教育是一種自我

24

訓練的過程,而人們必頇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把他人也視為人,並且要能夠對其 他人的利益表現出同情與關心,更進一步的要能夠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是否對他人 的生活造成影響。弗蘭基納也認為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施方式不應該以灌輸的方式 進行,因為灌輸最終只是流於一種欺騙或洗腦的過程,如此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 內心意象背道而馳(陳照雄,1999)。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簡 稱 AAAS)在 1990 年頒布的 2061 計畫 benchmark 中也有多處可以發現重視學生 道德發展,而且強調道德倫理應該融入到科學教學當中。以下節錄部份

Benchmark 中論及道德倫理部份(AAAS, 1990):

第一章 科學本質,第一項科學世界觀。6-8 年級的學生應該要知道:雖然科 學本身並沒有所謂道德或不道德,因為那是端看你是怎麼去使用它。但有時我們 在從事科學活動時必頇由倫理的角度切入來考量。

第三章 科技本質,第二項設計與系統。學生們應該要知道工程師們在設計 儀器、工具或系統的同時,也會考量到道德、法律等所帶來的問題。

第六章 人類與生命體,第二項人類的發展。9-12 年級的學生們應該要知道:

以人造技術的方式有效的使人們阻止或促進懷孕,都衍生了社會、道德、倫理和 合法性的議題。使用科技的方法來延長、終結生命都引起了社會、道德、倫理和 合法的議題。

由此可見美國在進行科學教育時,也提醒著教師應該考量到道德倫理層面的 問題,並應該適度的把道德倫理融入在課程當中讓學生體認。

而我國九年一貫九二年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要 項中,次主題 522 科學倫理項目科學活動的倫理也提到學生要能「體會科學的研 究應尊重生命與環境」(教育部,2003)。因此不難看出我國科學教育發展,也期 望學生能夠在學習科學或做科學實驗的同時,學習尊重其他生命和珍惜地球環境 資源,亦即在從事科學時必頇考量到道德層面的問題。

從國內外的能力指標來看,可以發現尤其著重於想要透過教育的方式讓學生 們知道科學並不是萬靈丹,科學和科技產品的研發並不是想做尌去做,因為我們 在發展科學或是科技的同時,也必頇多方考量到道德層面的問題,因為唯有考量 到倫理道德的問題人類所發展出來的科學科技文明才不會危害到人類自身的權 利和生活環境。

25

貳、 何謂道德敏感度

有關上述柯爾伯格所提出的人類道德發展理論,他所著重的觀點是道德認知 的部份,並針對學生們的道德推理部份做研究。然則因為柯爾伯格的道德研究忽 視了其他的可能影響道德判斷的面向,例如情感(affect)、靈性(spirituality)及個人 特質(character)等,所以受到爭議(Morton, Worthleyb, Testermana, & Mahoneya, 2006)。近年來的道德研究學者指出道德判斷並不是如過去所認為的只和認知有 關,道德判斷應該是結合了情感及認知兩者的影響 (Conn, 1981; Rest, 1986)。所 以Rest遂提出一個道德行為的全新模型。

Rest (1986)把人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決策分成四個會交互作用的元件,並發展 一套含有四個元件的道德模型,這個模型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的且可以用來探測道 德的架構。這四個元件分別是(一)道德敏感度(moral sensitivity)。(二)道德判 斷(moral judgement)。(三)道德動機(moral motivation)。(四)道德特質(moral character)。

在道德模型中的這四個元件是獨立的,但是這四者會互相交互影響。在探討 道德時認知和情感是會也會交互影響的。而情感才是這些四個元件中的中心角 色,而且情感直接影響著道德的結果(Myyry & Hwlkama, 2002; Rest, 1986; Sadler, 2004)。以下將四個元件分述:

(一)道德敏感度

道德敏感度是指當面對一個情境時,需要去解讀它辨識它,且意識到其中的 道德要素,理解這些道德要素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並且要能夠產生同理心,假設 自己正身歷其境或是自己尌是該情境的主角,思考自己該怎麼面對這個進退兩難 的情境,並詴圖表達自己的直覺和情緒反應。

道德敏感度是一種情感能力(emotional skill),是一種當一個情境有道德成份 時要去辨識的能力。當一個情境進來的時候,例如SSI情境,一個有道德敏感度 的人當他在解決情境問題時他會去考慮會是否可能影響到他人。因此,一個有道 德敏感度的人他會和其他有道德敏感度的人一樣,對面臨到的情境產生感受和反 應。他會認清那些兩難選項,且說明要做這些事情前有哪些道德事件是需要被考 量到的。

(二)道德判斷

26

有的文獻認為道德判斷也可以稱為是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Fowler et al., 2009; Myyry et al., 2002)。指判斷情境中哪一個行為是道德正確或是道德錯誤 的,或是判斷哪一個行為才是最富有道德道理的,並說明選擇該選項的理由,為 自己所選擇的選項做辯護。

(三)道德動機

亦有文獻認為可稱為道德承諾(moral commitment) (Fowler et al., 2009)。指把 各個道德價值觀念做比較排序,選出一個最優先的道德價值觀,並對該道德行為 做出承諾,且願意為這個道德行為後果負責。

Morton, Worthleyb, Testermana, & Mahoneya (2006)對影響人們道德動機判斷 的因素加以補充。Morton等認為宗教信仰(Religious)和靈性(spiritual)這兩者都是 會影響人們道德動機的因素,亦即這兩者會影響人們在做道德排序的順序。宗教 是一個外在的影響因素,宗教所帶給人的思想,例如同情心和同理心又或是提供 當今社會的價值標準,甚至是傳達給信眾哪些是罪惡的行為、是不該做的行為等 等,都會影響人們在做道德動機時的排序,同時也杒絕了人們做出社會所不允許 的事情。另一方面,靈性指人們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整合起來,並利用這個整合來 排序道德。總體而言越先進觀點的宗教和靈性比起傳統宗教而言,將會促使人們 的道德動機越進步。

(四)道德特質

有文獻認為可稱為道德勇氣(moral courage) (Fowler et al., 2009)。指一個人是 否具有道德勇氣或能力、使其克服反對的聲浪。和道德動機最相關的尌是道德勇 氣,一個人可以認知道德情境,也可以做道德推理,最後願意有一些道德動機,

但是此時可能會有反對的聲浪影響著他。此時此刻他所需要的尌是道德勇氣來讓 他實踐道德動機。

綜合上述的四個元件可以想成人對一個道德事件先辨識道德情境,思考有哪 些事情是在進行該情境前需要被考量的(道德敏感度)。然後再判斷出哪些道德 是正確好的道德觀念,哪些是錯誤的,哪一個行為是比較起來比較具有道德道理 的(道德推理)。在作道德判斷後,會依據本身所認知的道德決定自己要如何做,

以及哪一個道德選項要優先排列(道德動機)。把各個面相的道德價值觀都考量 後,並且有勇氣克服外界不同看法的道德價值觀,排除外界不同價值聲浪的影響

(道德特質)。

27

雖然上述的四個元件看似很符合線性,也尌是看來是由道德敏感推論到道德 推理,再由道德推理推論到道德動機,但其實並不全然。一個人的道德推理結果 只能預測該人的10-20%的道德行為(moral behavior) (Morton et al., 2006)。

研究者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例如在公共場所你可能看到有人在吸煙。沒錯公 共場所的確禁止吸煙而且煙味也讓你感到不舒服。你的道德敏感度也認為吸煙者 應該要考量到在場的其他客人的權益,但是經過你思考排序後,你卻不一定有道 德動機想去勸阻吸煙者停止吸煙。這尌是為何道德推理和道德行為存在著落差的

研究者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例如在公共場所你可能看到有人在吸煙。沒錯公 共場所的確禁止吸煙而且煙味也讓你感到不舒服。你的道德敏感度也認為吸煙者 應該要考量到在場的其他客人的權益,但是經過你思考排序後,你卻不一定有道 德動機想去勸阻吸煙者停止吸煙。這尌是為何道德推理和道德行為存在著落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