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金昌烈的微觀世界

艱困,經由日後的轉變與衝擊,讓他開拓了新的視野如圖 1《水滴》系列的創 作目標。

金昌烈經由不同藝術文化的洗滌後,開始重新思考創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七○

年代後的創作上有著重要的轉變,他自身的藝術語言融合東方儒家思想及西方 藝術表現,過去以存在於視覺化展現的「現象」系列轉變以現實的數量及變數 去呈現,藉由心理的淬鍊後將人在不同的時光,紀錄著金昌烈自我一生的藝術 旅程,如圖 2 中的畫作顯現他生命意象的探索。

圖 2 《PA19-80》,金昌烈,油彩,1980。

(圖片來源:金昌烈「水珠藝術家」,檢索日期:2019/10/5。) 圖 1 《ENS NO 42》,金昌烈,油彩,1978。

(圖片來源:佳士得-韓國現代藝術,檢索日期:2019/10/5。)

金昌烈在創作上以自身思想回歸文化的本質,探討自身藝術對於傳統藝術的認 同,是八○年代系列中最重要的宗旨,其創作當中回顧孩童時光念書寫字的記 憶描述,畫面中漢字與水滴的關係布局充滿禪意的結合,精確的字型傳遞著傳 統思想,圖 3 中的水滴創作則將自然因素注入畫布這個空間,挑戰虛幻中真實 性的表現方式,凸顯它自身生命力回歸原初冥想的樣子「空」的狀態。

九○年代後,金昌烈大致在材質以及新媒材上作探究,探討水珠在虛實結構裡 的變化,將個人的生命意志與能量繪寫成心中所觀看的景觀,圖 4 將水珠的造 型做到一個極致表現與展現水的多元美學價值。

圖 3 《再現 NSI91016》,金昌烈,壓克力彩、畫布,52.5x163.5cm,1990。

(圖片來源:形而上藝廊,檢索日期:2019/10/5。)

圖 4 《水珠》,金昌烈,壓克力彩、報紙,2016。

(圖片來源:形而上藝廊,檢索日期:2019/10/5。)

然而從他的創作歷程上作探討,他的藝術作品呈現於世界,他依賴微觀的方式觀看 與寫實繪畫技法,以繁化簡的方式記錄他的生活,與他人分享個人經驗的相遇,他捕捉 自然中的元素,用心觀察的世界與集結自身的感悟,從他創作作品上解釋他所投射的環 境,和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

(二) 金昌烈對於水珠的體悟與視覺上的表述

金昌烈對於「水」的體悟為在生活周遭中一直存在著的物質,不管它的型態變 化為何,它所扮演的是能延續生命的重要元素,其中水珠的型態和人與人之間 的關聯性最為相似,在其表面上會倒映環境的種種變化,時間的停留也非常短 暫且會流逝,就像是人的狀態縮影。從水珠的型態所衍生出的現實性和概念性,

將其物化並融合東、西方的智慧與手法。

水珠對金昌烈來說,深受家鄉風景的啟發、環境文化的影響以及對於家鄉的思

念。而金昌烈在每一次的創作表現中都是來自於內心對某種主觀感情的描述,

有時是自己的意識而有時甚至是自己的思想,他是這麼形容:

「以水作為獨立主體的探索,認為水是生命的起始,若水不存在,則生命萬物 不能存活於宇宙中18。」…我自己畫了水珠四十多年,別說解脫,就連看清眼前 道路,都還是徘徊不定。所謂剎那間的滿足,也不是在每次完成作品時都能感 受得到。(金昌烈,和兄長共度的時間)

藝術家在創作上的詮釋為本身對於水珠的體悟,藉由觀察描繪透明、純淨的水 珠,圖 5 在創作過程中使的金昌烈自我遊走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真實與假象 的分界,思考水的純粹與宏大內涵將之凝聚於紙上,映照他的人生經驗與造型 體驗。金昌烈的水珠世界裡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凸顯他強韌的內心世界,最 終成為他獨特的繪畫風格,為畫面中的主角注入了全新的生命。

創作者讓人們深刻的感受到,小小圓潤的水珠無論是單體或是群體的樣態,放 置在一個既定的空間裡,彷彿水珠要滾下或流出畫面,甚至產生想去觸摸它的 衝動。

18金昌烈個展「水。」

,藝頻,http://arts-news.net/artevent/event/%E9%87%91%E6%98%8C%E7%83%88%E5%80%8B%E5%B1%95%E3%80%8C%E6%B0

%B4%E3%80%82%E3%80%8D,檢索日期:2019.11.02

圖 5 《復發》,金昌烈,布面丙烯和油畫,2017。

(圖片來源:形而上藝廊,檢索日期:2020/05/05。)

他將這世界上易被遺忘的小小水珠作一個極度的描繪,呈現水珠曾短暫存留過 的時空,藉由水珠的折射現象以及反覆手法,比喻人們或自己,在這環境以一 種純淨的狀態存在。過程描繪展現豐富的層次與清透感,並且述說人與他人或 群體彼此間,因為觀念的不同以及理解上的不同,所要面對的故事與命運,從 生命歷程中以平靜的感受去呈現它。

水珠顯現出人類心靈深處的黑暗與光明,在繪畫它的過程好比在修行一般,將 人的狀態毫不遮掩地表現出來,相對的也反映著人類文化的繁榮程度,所以金 昌烈知道了這樣的特性後,他將過去的歷程轉換至水珠上來敘述他所受到文化 的影響,並闡述他深受東方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的薰陶,結合東方文化所帶來 的智慧,應用西方的繪畫手法描繪、投射方式,再將人生活狀態的現實性和觀 察水珠時所產生的概念性做一個結合的動作。

在繪畫的思維上他結合了傳統與現代藝術的語彙,呈現時間與空間相互的關係。

水珠有形的狀態以及當時的時空背景,記錄於創作中,顯示時間短暫的存在,

繼續延續著流動的生命,成為了吸引金昌烈在藝術上一直在追求的方向。

二、金昌烈的視界

金昌烈所關注的是平凡世界中常忽視的事物,將日常起居所必須使用到的用品提升 到細緻、精巧、遠離實用物質的層面。他的繪畫視野透過視覺藝術與自我的察覺探索與 表現,以觀看方式紀錄了他的社會背景,在時間與空間的藝術中產生的美感想像,藉由 繪畫將自己的意識及實質影像記錄下來,並描繪出他的生命記憶與體驗。

英國藝術史家諾曼.布列遜(William Norman Bryson)的著作《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 物四論》一書中藉由靜物畫圖像的傳達,分成兩端去審視,一端是微觀方式的描繪,另 一端是節儉的美德中表現內在行為,能印證於金昌烈在創作上所呈現的物件轉換,透過 這種巧妙的表徵,將生活現象轉向美學領域。

從日常所見的物質,以微觀的方式描繪原本不顯眼的物件,在藝術繪畫類別如同靜 物畫、肖像畫。然而靜物四論中所提到的趨小的描繪(Rhopography),原指紀錄平常的事、

物及瑣碎的事件,圖 6 關注於常被遺忘較不易被重視的事物,高度的注視顯現內在的重 要性,排除對世界偉大、神聖且巨大的想像。

相較於趨大的描繪的差異在於述說著偉大的事物做一個重大描述,如歷史重大事件、

大人物事跡等,是以宏觀的方式去描繪如風景繪畫、歷史畫,對外在世界以理性公開的 方式描繪。

圖 6 《蔬菜和水果》,胡安·桑切斯·科坦,油彩,1602。

(圖 片 來 源 :注意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檢索日期:2020/05/05。)

返回來看金昌烈描繪的對象水珠,觀看的主題繼它本身的形象,藉由在藝術表現方 面展現私人、內在的狀態,再加上審美化的經驗後,他把繪畫當作一種儀式和修行的方 式,這種較為感性繪畫方式與精神修練幾乎是一致的,能使心神專注聚集,集中於視覺 上。

下方圖 7 金昌烈在水珠的繪畫創作系列中,以微觀、宏觀兩個觀點去解釋自身生命 的情境描繪。以理性公開的方式對於背景以及氣氛上的營造;以微觀方式仔細、特寫性 的描繪著生活中平淡微小的事物或是在世俗中尋找人生真理,刻劃水珠的質感,提升描 繪對象提升主體本身的可見度,拉近與觀者的距離,增進內容的震撼性。透過藝術創作 將心靈的感知超越原來的體悟,將內在的狀態具體彰顯。

圖 7 《水珠》,金昌烈,油畫,1975。

(圖 片 來 源:水。:金昌烈/,檢索日期:2020/04/16。)

在本創作「象由心聲」的系列中,藉由了解金昌烈對於水珠的描述,紀錄了生活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