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第三節 銀行保險的利弊

銀行與保險業雙方之所以願意結合發展銀行保險有其不同的考量點,對於 銀行而言發展銀行保險主要著眼於以下的利基點7

1. 增加收入來源:銀行收入來源主要藉由利差益獲取,但隨著市場競爭激 烈,銀行意欲擴展新的收入來源,發展銀行保險可以提供銀行另一種穩 定的收入,也可降低利率波動時對於營收的影響。

2. 提升顧客關係:銀行可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來滿足其客戶不同的需求,

此有助於提升顧客忠誠度。另外銀行提供更完整的金融商品,可以幫助 顧客規劃出更適合的資產組合,亦能提供顧客一站式購足的服務,此都 有助於提升銀行的顧客關係。

3. 成本低:銀行利用現有的銀行行員、分行、辦公設備等資源,無須另外 投入太多成本即可銷售。

4. 財務上的考量:銀行保險銷售收入所需提列的風險資本額,比起利息收 入所需提列的風險資本額來的低。

根據 Swiss Re (2002,2007) 的研究,對保險公司而言發展銀行保險有以下 利基:

1. 迅速擴大客戶來源:銀行的部分客戶群可能為保險業尚未接觸到的群 體,銀行客戶群可能依年齡、所在區域或是購買習慣或是收入的原因,

成為保險公司過去忽略掉的群族,藉由銀行的據點可以迅速的接觸到新 的客戶族群。

2. 降低對業務員通路依賴:傳統業務員通路需投入較多的成本,如辦公設 備、教育訓練、佣金成本等,如能藉由銀行保險通路來降低對業務員通 路的依賴,則有降低成本的好處。銀行保險使得保險業的行銷成本有降 低的空間,節省了銷售人員的管理成本,而在佣金成本上銀行保險也較 傳統的業務員以及經紀人來得低。以義大利人壽保險公司2006 年統計

7 Emilia et al (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資料觀察,銀行保險通路的費用率較其他通路平均低1.5%~3%。

3. 透過銀行提供服務:利用銀行現有的資源為其客戶提供相關的投保或是 後續服務,也能為保險公司節省掉部分成本。根據AVIVA 以及 HBOS 兩間公司在2005 以及 2006 年針對銀行通路以及其他通路獲利率的比 較,可發現銀行保險通路的獲利率明顯高於其他通路。

4. 與銀行合作發展新的商品:由於接觸銀行的客戶群,保險公司可以針對 客戶群特性發展專屬的商品,例如以房貸結合壽險的定期壽險商品。

5. 迅速擴大銷售據點:無須另外成立新的辦公地點,利用與合作銀行現有 的據點來迅速擴大銷售據點。

對於顧客而言,銀行保險亦有其好處,例如若欲購買保險及銀行商品須分別 向不同的雙方從事交易,若藉由銀行通路購買保險商品可以降低其交易成本。另 外若銀行保險帶來範圍經濟的效果使得成本降低而讓保險商品的價格得以調降 也是有利於顧客(Swiss Re,2007)。

但是根據胡浩(2006)之研究,藉由銀行通路販售保險對於保險業而言也可能 有以下的負面影響:

1. 保險公司不正當支付代理費用,反而增加了銷售成本:銀行保險發展初 期,銀行可能因擁有通路的優勢,保險公司以較其他保險業支付更高的 代理手續費來換取銀行願意合作,以爭取據點以及提升商品的能見度,

反而增加了經營成本。

2. 保險公司與客戶聯繫的喪失:儘管保險公司是保險商品的實際設計者及 管理者,但是由於通過銀行通路販賣保險,使得消費者對於保險公司的 概念趨於模糊,形象被分銷機構所取代,而未能直接接觸到消費者的需 求。

另外陳心虹(2005)亦指出,相較於傳統保險業務員,銀行端銷售上的情形可 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銀行理財專員出現著重保險商品的投資性、對保戶後續服務 意願低、業績壓力相對較高,認知失調的情況較保險業務員高出許多。其種種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象將陸續影響消費者對於保險商品的認知,或使消費者得不到適當的保險規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第四節 銀行保險與保險業經營績效

若干文獻曾針對銀行保險以及保險業之經營績效等議題進行研究,本文將依 據文獻所使用之主要研究方法歸類,對於這些文獻進行回顧。

(一)參數法

若干文獻利用成本函數、生產函數或利潤函數來分析經營效率,參數法 以數學模型來建構理想的生產效率邊界函數,藉以評估實際生產與理想之間 的差距。

Fecher, Perelman,& Pestieau (1991)利用確定性成本邊界法(Deterministic Cost Frontier)來分析法國壽險及非壽險業者的規模經濟及績效問題。Houston

& Simon (1970)利用美國加州237家壽險公司之橫斷面資料,估計其平均成本 函數,探討保費收入(產出)對於成本的影響,研究壽險業在經濟規模上的問 題,而其所建立的迴歸模型,皆支持規模經濟遞增的假設。該研究發現,壽 險業之報酬結構是初期成長而後期固定的模型,保費超過一億美元後,平均 成本將趨於固定。

Carow(2001a)利用SUR模型(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Model)來分 析當銀行藉由銷售年金及其他保險商品涉入銀行保險後,亦即當保險業的進 入障礙消失後,對於保險業股價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銀行保險對於銀行 的股價無顯著影響,但對於保險業卻有顯著的負相關。而採用業務員通路的 保險公司,以及銷售壽險及健康險商品的保險公司,是股價受到最大影響的 類型。可見銀行保險將改變保險業的競爭結構。

Carrow(2001b)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花旗銀行與銀行家集團合併之後對 於股價所造成的影響。結果發現當市場發現銀行及保險業間的進入障礙移除 後(亦即開放銀行保險通路),對於大型銀行及大型壽險公司的有顯著正的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常報酬,代表銀行保險對於規模大的金融機構有正面的影響。

Skogh (1982)使用橫斷面迴歸分析衡量瑞典產險公司經濟規模的程度。

認為早期以保費收入為評估規模經濟指標之做法,將造成規模經濟之低估。

因此以賠償金給付代替保費收入做為衡量經濟規模的指標。何豔宏(1996)針 對台灣地區壽險公司經營效率指標的橫斷面資料和時間序列資料進行統計 分析,結果顯示市場占有率的程度對於該公司的經營效率影響並不顯著。

Hao (2008)使用隨機成本效率前緣方法(Stochastic Cost Frontier)來評估 台灣壽險公司的成本效率,以1998~2003年25家壽險公司資料為樣本,產出 變數為不同險種的保險費收入,投入變數為製造成本,包括員工薪水及佣金 費用,以及其他營業費用。結果顯示全體台灣壽險公司的成本效率低下,另 外規模小的公司與規模大的公司相比平均成本高出70%,顯示台灣壽險市場 存在規模經濟的效果。另外能夠從銀行保險獲得經營績效提升的公司也存在 於規模大的壽險公司中。

Chen et al. (2008)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研究銀行涉入銀行保險後對於 提升其範疇經濟有無幫助。結果顯示銀行涉入銀行保險程度越高者有助於提 升銀行成本範疇經濟,但對於收入範疇經濟則沒有明顯的效果。屬於金控公 司的銀行有成本範疇經濟效果較明顯,另外銀行分行數多、顧客數目較多 者,則比較有收入範疇經濟的效果。

許雅婷(2013)則利用迴歸模型分析行銷通路對於申訴率的影響,以2007 年至2011年29家我國壽險公司為樣本。實證結果發現銀行保險通路對理賠申 訴率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公司規模與各申訴率皆呈現負向顯著關係;業務管 理費用與總申訴率、非理賠申訴率具有負向顯著關係,但與理賠申訴率具有 正向顯著關係。

(二)無母數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另外,有若干文獻是利用無母數法(nonparametric approach)中的資料包 絡分析法(DEA),分析多項投入及多項產出的情形。這些文獻以數學規劃模 式求出生產效率邊界,藉此來衡量受評單位是屬於有效率或無效率單位,並 可提供無效率單位未來改善的方向。DEA的優點是可同時處理多元投入和多 元產出,而不必事先設定函數,即可進行效率的評估。

洪辛金(2007)利用採資料包絡分析法,以2001年至2006年間,台灣地區 22家壽險公司為樣本進行經營效率分析,再以Tobit迴歸分析出影響壽險公司 經營效率之原因為何。實證結果顯示在生產效率上,整體壽險公司效率值僅 為68.8%,但較2001年前進步,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分析無效率原因,發 現規模效率較純技術效率來的無效率,而上升原因則來自於純技術效率及規 模效率均逐年上升所致。另外,在Tobit迴歸分析中指出,銀行保險確實對生 產效率、純技術效率有幫助。投資風險性資產比例與生產效率、純技術效率 呈正相關,可見政府機關對資金運用的鬆綁有助於經營效率之提升。參與期 間與純技術效率呈負相關、與規模效率呈負相關,表示時間愈長壽險公司將 對銀行保險的依賴性愈高。產品集中度與純技術效率呈負相關,表示產品愈 多元化會提升經營效率。本土公司的純技術效率較外商公司低、規模效率較 高。首年度保費市占率與純技術效率呈正相關,可見市占率愈高經營效率將 會愈好。

張義宏(2005)以資料包絡法進行研究,發現銀行保險對壽險公司之經營 效率有所助益。產品集中程度與經營效率無顯著關係。我國壽險公司會因其 市占率高而導致其提升經營效率之誘因下降。外商公司在規模效率與配置效 率低於本國公司。總資產規模與各項效率呈現顯著正相關,代表規模愈大的 公司愈能有效率地經營。

王儷玲、彭金隆與張義宏(2006)同樣採資料包絡法,結果發現壽險公司

王儷玲、彭金隆與張義宏(2006)同樣採資料包絡法,結果發現壽險公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