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鋼琴作品特徵 鋼琴作品特徵 鋼琴作品特徵 鋼琴作品特徵

第三章 舒曼鋼琴作品 舒曼鋼琴作品 舒曼鋼琴作品 舒曼鋼琴作品 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第二節 鋼琴作品特徵 鋼琴作品特徵 鋼琴作品特徵 鋼琴作品特徵

【譜例 3-2】《蝴蝶》,終曲,第 1-8 小節,引用民謠《祖父之舞》(Grossvatertanz)。

而文字上的引用則是舒曼認為某些對他個人具有意義的字母,並把這些字母

轉換為音名,如《阿貝格變奏曲》的主題,就是來自於偶然邂逅的舞伴阿貝格(Meta

Abegg)的名字 ABEGG 字母的換音。

【譜例 3-3】《阿貝格變奏曲》,第 1-2 小節。

在曲式結構上來說,舒曼的作品中所見到的對位、賦格及卡農的手法,卻是

深受巴哈的影響。

舒曼的創作特色還可以從曲式、旋律、節奏、和聲看出端倪。就舒曼喜愛採

用的曲式而言,以個性小品居多,共有十八首:《蝴蝶》、《間奏曲》、《大衛同盟舞

曲集》、《狂歡節》、《幻想曲集》、《兒時情景》、《克萊斯勒魂》、《阿拉貝斯克》、《花

曲》、《幽默曲》、《敘事曲集》、《夜曲》、《三首羅曼史》、《四首鋼琴作品》、《為踏

板鋼琴而作的練習曲》、《為踏板鋼琴而作的小曲》、《少年曲集》及《森林情景》

共十八首;其次是採用奏鳴曲式(Sonata Form)創作的樂曲,共有六首:《觸技曲》、

《第一號鋼琴奏鳴曲》、《大奏鳴曲》、《幻想曲》、《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及《維也

納狂歡節》第五樂章;採用變奏曲式(Variation form)創作的五首樂曲:《阿貝格

變奏曲》、《克拉拉.威克主題即興曲》、《交響練習曲》、《大奏鳴曲》第三樂章、《為

青年的三首幻想曲集》第二樂章。就旋律特徵而言,舒曼喜歡用象徵性的旋律,

與卡農及對位旋律。像是《阿貝格變奏曲》的主題,就是來自於偶然邂逅的舞伴

阿貝格(Meta Abegg)的名字 ABEGG 字母的換音,另外是來自某些對舒曼具有重

要意義的人所做的旋律,像是《克拉拉.威克主題即興曲》,就是採用克拉拉所創

作的 CFGC 為作曲動機。而對位的旋律可以在《七首賦格式作品》中找到,卡農

手法創作的旋律則在《蝴蝶》之中。

【譜例 3-4】《克拉拉.威克主題即興曲》,第 1-8 小節。

【譜例 3-5】《七首賦格式作品》,第二首,第 1-4 小節。

【譜例 3-6】《蝴蝶》第三首,第 18-28 小節。

就節奏特徵而言,舒曼喜歡使用在旋律中同時進行不一樣的節奏型態,或是 改變樂曲中重音的規律,有時甚至使小節線失去規律間隔的功用。在演奏樂曲時,

雙手同時進行不一樣的節奏,像是二對三、四對三或二對五的節奏。

【譜例 3-7】《交響練習曲》第二變奏,第 1-2 小節。

【譜例 3-8】《交響練習曲》第二變奏,第 2-3 小節。

【譜例 3-9】《幻想曲》,第 15-18 小節。

改變重音的規律。

【譜例 3-10】《幻想曲》,第 82-88 小節。

使小節線失去間隔旋律功用的手法。

【譜例 3-11】《阿貝格變奏曲》,第 48-51 小節。

就和聲而言,拿坡里六和弦、增減和弦及持續音的使用,都時常在舒曼的作 品中出現。

【譜例 3-12】《交響練習曲》變奏一,第 14-16 小節。

【譜例 3-13】《交響練習曲》變奏七,第 13-17 小節。

【譜例 3-14】《交響練習曲》主題,第 13-15 小節。

【譜例 3-15】《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 40-44 小節。

一首首的鋼琴作品,就像是舒曼的生活日記一樣,紀錄著舒曼一生所發生的 事情。舒曼曾經提到:世界上發生任何影響他的事情,他都將之反映在音樂之上,

並藉以抒發他的想法。舒曼的「理性」與「感性」不僅藉由佛羅倫斯坦、奧賽比 斯及具有特殊意義的旋律來傳達思想,更在音樂手法上,創造出以節奏中製造附 點、切分音及改變重音的規律來突顯音樂的張力,更使用增減和弦及半音轉調等 和聲技巧來創作,使得音樂不僅豐富多變,而且充滿個人特色。

第四章

大調,輪旋曲式、二四拍子的中板;第四樂章《間奏曲》(Intermezzo)降 e 小調,

二段式、四四拍子快板;第五樂章《終曲》(Finale)降 B 大調,奏鳴曲式、二四

拍子快板。

【表 4-1】樂曲分析表

此曲是獻給西蒙寧.德.席勒(Simonin de Sire, 1800-1872),他是舒曼的崇拜

者。傳統的奏鳴曲式通常出現在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但舒曼卻自由的用在第五樂

章,並描繪此作品為「一首偉大的浪漫奏鳴曲」(Grande sonate romantique);最後,

才依照在維也納創作時所題的《維也納狂歡節》(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定名。

23

第一節

B 段轉為 A 段的關係小調 g 小調,B 段的旋律主要是由 A 段的動機 b 發展,

由高聲部唱出主旋律,低音聲部則由分解和弦(動機 b)構成。旋律中的轉調皆以 六和弦模糊調性音,使得音樂充滿不同和聲的色彩。內聲部以一個四分音符搭配 四個八分音符為主要的節奏動機,並在 D 段時再次出現。

【譜例 4-2】《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25-33 小節。

C 段轉為 A 段的下屬調降 E 大調,旋律由 A 段的動機 a 發展,高低聲部皆由 和弦同音掛留或級進構成,並以掛留音模糊了調性音。

【譜例 4-3】《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97-104 小節。

D 段轉為 A 段的關係小調 g 小調,旋律由 A 段的動機 b 發展,高低聲部皆由 分解和弦增值的動機 b 構成,而中間聲部則像是迴音(Turn)般的旋律,再次以 B 段出現過的一個四分音符搭配四個八分音符為主要的節奏動機,使用相同的素材 來串連不同的樂段。

【譜例 4-4】《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145-160 小節。

E 段由等音關係轉為升 F 大調,開頭的最高音升A和前段結尾最高音降B為同 音異名;在本樂段共使用了兩次同音轉調。

【譜例 4-5】《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253-256 小節及第 285-288 小節。

E 段第一主題由 A 段的動機 a 發展,改變了之前 C 段掛留的和弦節奏,轉為 具有節奏感的三拍子,旋律充滿了律動,但沒有改變級進或同音進行的特質,而 本曲皆為降記號為主的調性,唯有此段使用了升 F 大調,但在《馬賽曲》出現時,

又回到了降 A 大調。

【譜例 4-6】《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292-305 小節。

E 段的第二主題由音階構成,並且利用節奏時值的不同,再搭配跳音及圓滑奏 製造出一動一靜的效果,而大跳的音程也使得動與靜的效果更為彰顯。

【譜例 4-7】《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343-349 小節。

尾聲的旋律再現了 C、D、E 段的動機,在最後使用了七連音使旋律達到全曲 的高潮,再以切分且充滿力量的和弦結束,完成了活潑的第一樂章。

【譜例 4-8】《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469-475 小節。

【譜例 4-9】《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490-503 小節。

【譜例 4-10】《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512-519 小節。

【譜例 4-11】《維也納狂歡節》,第一樂章,第 542-549 小節。

在本樂章中,舒曼在標準的輪旋曲式中,以貫穿全曲的主調及關係調來連接 不同的樂段,再加上不停的轉調與每段差異甚大的風格,表現出豐富的音樂想法,

展現多變且完整的結構。

第二節

langsam(十分緩慢的)的行板(Andante),曲式三段式,結構為 A-B-A。

【表 4-3】《維也納狂歡節》,第二樂章,樂曲架構表

而 B 段依舊沿用 A 段主題句的和聲進行 I-IV-V-I,旋律也是利用下行五度音程 來營造樂曲張力,並且轉到了 C 大調。

再現的 A 段使用主旋律,並轉回了 g 小調,在結尾時使用了拿坡里六和弦,

平衡了小調的哀愁。

【譜例 4-14】《維也納狂歡節》,第二樂章,第 18-25 小節。

第二樂章以克拉拉動機及祈求動機貫穿全曲,表現出舒曼思念克拉拉的感 情,加上 A 段與 B 段的大小調對比與多聲部和聲織體的使用,使音樂呈現出細膩 精緻的美感。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 《 《詼諧曲 詼諧曲 詼諧曲 詼諧曲》 》 》 》( ( ( (Scherzino)

在第三樂章中,舒曼使用了附點的節奏,使音樂聽起來十分活潑,而樂曲中 的轉調使音樂更為迷人。

本樂章的調性為降 B 大調,拍號為 2/4 拍,共有 128 小節,速度為中板

(Moderato),曲式迴旋曲,結構為 A-B-A-C-A-Coda。

【表 4-4】《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樂曲架構表

段落 A B A C A Coda

小節數 1-16 17-48 49-68 69-84 85-115 116-128 調性 降 B 大調 降 D 大調 A 大調 降 B 大調 降 B 大調 降 B 大調

A 段旋律使用了附點八分音符加四分音符的節奏為主題,使用不同觸鍵及音 域來做變化。

【譜例 4-15】《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第 1-8 小節。

B段旋律以左右手交叉演奏出附點的主題節奏,形成一靜一動的對比。

【譜例 4-16】《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第 15-28 小節。

第二次出現的 A 段,雖然和第一次出現的 A 段有同樣的旋律,但是調性卻不 停的轉換,由 A 大調轉到降 B 大調,再轉到 F 大調,以變化調性來表現主旋律。

【譜例 4-17】《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第 47-68 小節。

C 段一開始使用時值較長的四分音符的和弦齊奏,再接充滿律動感的附點節 奏,以和聲的張力來強化旋律的進行。

【譜例 4-18】《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第 66-82 小節。

第三次出現的 A 段雖然和之前出現過的 A 段的旋律相同,但是這次在結尾的 地方,出現了在 E 大調和 F 大調上的連續屬七和弦再轉回降 B 大調。

【譜例 4-19】《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第 91-107 小節。

第三樂章的結尾充分的使用附點節奏的動機,再加上卡農的創作手法,為高 低聲部都注入了充滿律動的活力。

【譜例 4-20】《維也納狂歡節》,第三樂章,第 116-128 小節。

第三樂章的結尾以加快速度銜接到第四樂章的開頭,使音樂從詼諧輕巧突然 轉變成熱切激動,再加上本樂章中的各種對比性格,如:圓滑與斷奏、主旋律在

不同音域出現、豐富的調性,這些音樂元素雖然多變,但舒曼以主要的附點節奏 型態、大量的模進與輪旋曲式來鞏固,使多變的元素在曲式的框架之中呈現出各 自的美感。

第四節

Energie(充滿能量的)的中板(Moderato),曲式為二段式,結構為A-B-A’-B’-Coda。

【表 4-5】《維也納狂歡節》,第四樂章,樂曲架構表

B 段為分解和弦所構成的旋律;有附屬和弦及減七和弦的使用。

【譜例 4-22】《維也納狂歡節》,第四樂章,第 8-10 小節。

第二次出現的 A 段,結尾的部份旋律往低音域前進,形成樂曲中的低潮。第 二次出現的 B 段,使用分解和弦使旋律一層一層的推進到全曲的最高音。

【譜例 4-23】《維也納狂歡節》,第四樂章,第 24-27 小節。

在終曲的地方,舒曼不停的重複降E及降B音,是屬於婚姻動機,27因為在德 文中 Ehe 是婚姻的意思,而德文中的 h 代表音名 B。

【譜例 4-24】《維也納狂歡節》,第四樂章,第 41-45 小節。

27林冠伶。《舒曼〈大衛同盟舞曲集〉之版本比較與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

第四樂章中有許多的轉調,以大量的模進來鞏固結構,使如歌般的旋律有著 不同的和聲色彩,如 B’段,共轉了六次調性。

第四樂章中有許多的轉調,以大量的模進來鞏固結構,使如歌般的旋律有著 不同的和聲色彩,如 B’段,共轉了六次調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