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自動車輛行為模式構建

3.2 門檻值之界定

自動控制車輛在事故未發生前,每輛車輛皆以高車速、小車間距的方式串 聯,組成車隊形式來前進。為了控制自動控制車隊接近事故地點,定義出三個動 態區域,當AC 車輛行駛在這三個區域中,便分別決定了其車流行為:(1)車隊拆 解區(Platoon decomposing zone); (2)事故造成之 AC 車輛跟車行為(incident- induced AC car-following zone); (3)強制煞車(mandatory braking zone)。而這三個 動態區域由三個門檻值所界定出來,分別為XbσXσfXdσ,表示由事故地點起 算到路段上游之實際縱向距離(如圖 3-2 所示),其中σ 代表給定的目標 AC 車隊 σ;下標 b 表示強制煞車(mandatory braking);下標 f 表示跟車行為(car following);

下標d 表示為車隊拆解(platoon decomposing)。

門檻值Xbσ是對於所有AC 車輛如果無法在跟車區中尋求變換車道成功時,

能夠從目標車隊σ 中拆解出來,並安全地停止在事故地點上游之最小的安全距離 要求,其中最小安全距離是車輛以最大減速度來減速所需之行駛距離。若AC 車 輛尚未進入此區域,則保持定速行駛,等待變換車道機會;若進入此區域則必須 強制煞車。

門檻值Xσf 是讓拆解後的AC 車輛在阻塞車道中調整車與車間的距離調整所

需的距離,因此由XbσXσf 所構成的區域,稱為緩衝區(Buffer zone),也是事故 造成之跟車區。當AC 車輛進入緩衝區後,可能會執行兩種情境:(1)調整車速及 安全距離,尋求成功變換車道;(2)若無法變換車道,便在事故阻塞車道中進行 跟車行為。

門檻值Xdσ是當高速的目標車隊σ 以高速接近事故地點,然而進入此門檻距 離之後車隊開始拆解成單一的AC 車輛,並且採取減速來獲得車與車之間距可以 擴大,在車隊拆解之後,AC 控制策略由集中化(centralization)轉變成非集中化 (decentralization),藉由個別 AC 車輛採取不同的交通策略來接近事故地點。

圖3-3 自動控制車隊前進之三個動態門檻

將(1)式整理之後得到如下:

式可以直接描述Xbσ;在相等車間距的情形下,所有AC 車輛會以同樣的減速度

T

mc :變換車道平均所需時間(sec)

θ

imcσ :預設之轉向角度(rad)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車間距控制邏輯,AC 車輛調整速率讓速率與鄰近車道 j 的平均車速相等,並且在跟車的過程尋求變換車道的可能性,這樣兩階段的控

制機制可以達到路段之車流的新均衡狀態。因此,我們可以算出門檻值Xσf

X σf = X bσ + nσtf × xσtf (5)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緩衝區有 AC 車輛完成變換車道,自動控制車道 上 AC 的車間距將變得更大,可以形成更安全的情形,所以Xσf 是符合最小的安

全要求。除此之外,我們也建議在阻塞車道上的AC 車輛能夠維持同樣的速率µσtb 和鄰近車道 j 之車輛平均速率相等,直到到達強制煞車區為止。

3.2.3 車隊拆解區之計算

Xdσ是當目標車隊以高速從事故遠端接近事故地點,一旦AC 車輛進入由Xdσ

Xσf 所形成之區域,便拆解成單一AC 車輛。在這裡考慮目標車隊有

n

σtb 輛車,

並且以速率µ 、靜態車間距σtb xσt0來移動。若AC 車輛還沒進入車隊拆解區,則拆 解的動作將不會進行,也就是整個目標車隊

σ

的所有AC 車輛在進入車隊拆解區 後進行拆解,並於其中穩定的移動時間

T

d 秒,因此可得知

Xdσ Xσf = +L

(

nσtd − ×1

) (

L+xσt0

)

+µσt0×Td (6) Xdσ = Xσf +

{

L +

(

nσtd − ×1

) (

L + xσt0

)

+µσt0 ×Td

}

(7) 式中,L:系統中車輛之平均車長(m)

Td:在拆解區所行駛之時間(sec)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