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開港後西方文化入臺後的影響

第四章 外國文化與傳統墳塚地

第一節 開港後西方文化入臺後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9

第四章 外國文化與傳統墳塚地

第一節 開港後西方文化入臺後的影響

清朝於 1840 年鴉片戰爭後,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基督教取得中國五個 通商口岸的聚會傳教權。臺灣則是在 1858 年的《天津條約》中開放府城(安平)、淡 水、打狗、雞籠通商,1雖然早在荷西時代,荷蘭人就已經將基督教傳入西拉雅族之 中,不過只是短暫的時間,一直到清代開港,傳教士視力才大量進入臺灣。除了政 治、經濟層面的影響,對於清代臺灣人而言,文化上的衝擊不容小覷。

一、 西方視野下的臺灣墳塚地文化

1860 年英國基督長老教會駐廈門宣教師杜嘉德(Cartairs Douglas)來臺傳教,

1865 年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傳教士到臺傳教,以及 1871 年加拿大基督教 長老教會偕叡理(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博士到達高雄,此後則在淡水地區傳 教,此為南北兩個基督長教會的開端,以大甲溪為界以南為英國長老教會負責,以北 則是加拿大長老教會。2兩地的長老教會皆是以醫療傳道的方式。南部的長老教會到 1873 年已有 1632 位成員;北部則到 1886 年有 1238 人受洗。3

但這個過程中,西方文化與臺灣傳統文化相遇,彼此之間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西方視野下的臺灣墳塚地文化可以從西方傳教士的記錄中窺見一二。

我經過一個漢人的公墓,見到一個人由墳墓中拿出骨頭,照順序放 在地上。頭骨包著白布,用紅帶子綁著,在那裡這個人站著等待死人靈魂 回來。之後所有的骨頭都被清洗乾淨且風乾,放進一個骨甕中成為「甕仔

1 蔡蔚群,《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臺北:博揚,2000),頁8。

2 蔡蔚群,《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頁8。

3 鄭志明,《臺灣宗教的發展與變遷》(臺北:文津,2011),頁203。

祖」(pottes ancestors)。在此可以看出人有 3 魂的觀念是如何產生。

4 1871 年抵臺的馬偕便在日記中留下對於傳統漢人,從中觀察出漢人靈魂觀下的墳

4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一)》(臺北市:玉山社,2012),頁47~48。

5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一)》,頁190。

6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一)》,頁48。

7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二)》(臺北市:玉山社,2012),頁99。

8 盧啟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異教」的觀點與實踐〉,《臺灣文獻》,63卷4期(2012.12,臺北),

頁35。

9 盧啟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異教」的觀點與實踐〉,頁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1

二、 宗教文化相遇後的衝擊與衝突

自臺灣開港後,只有英國領事常駐於通商口岸,其餘國家多由英國領事兼辦。另 外也有由該國其他口岸的領事兼管臺灣通商口岸。因此,臺灣的官方交涉多屬中、英 兩國之間的交涉。10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清廷與英國一同頒布的禁令。

大英特調駐紮臺北辦理本國通商事務署領事官班,為欽加協鎮銜特授滬尾 營水師副府、在任候陞遊府蕭,特行出示會禁事。照得滬尾一帶塚山,所葬墳 墓縱橫纍纍,其間荒草凄迷,原不准牛羊馬豕牧養、踐踏致壞,露骨暴骸,久 經出示嚴禁。無如法久玩生,近自中、法違和之際,葬者較前要多;內如各省 兵勇,或血戰捐軀、或積病故此,皆為國傷生久□,一時猝遭慘變,不得已而 淺埋於此;飄魄凄魂,庶幾藉其有托。凡有人心追思往事,務須各懷憫惻、共 相保衛。況滬尾地居四達、五方雜處,先今葬者非盡兵勇之輩,諸多旅處土著 之流,尤宜一視同仁,奚忍放縱踐踏!茲查有等居人所養牛羊馬豕,不責令僱 牧之人在於荒埔無礙墳墓處喂養,竟任在於有墳墓塚山肆放喂食、踐壞墳墓,

致使死者復遭穿棺毀椁、暴露骨骸,目擊心傷;將見青山鎖恨,白骨含羞。若 不嚴行會禁,何以 慰幽魂而安羈骨?除飭兵丁、哨役查拏外,合亟出示會禁。

為此,示仰所屬人等知悉:爾等所養牛羊馬豕,各須約束僱牧之人,看守應在 於無近墳墓荒埔喂養,倘敢故違,仍在墳墓塚山肆放、喂養、踐踏,准各人并 赴本衙門報獲。如中國人所養之牛羊馬豕,分別充公賞號,將養牧之人送由本

□、府,以憑會辦枷儆;如外國人所養之牛羊馬豕并僱牧之人,由領事、府一 律科斷,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敬啟

大英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六月日 大清光緒十四年五月日立。

11

10 蔡蔚群,《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頁9

11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檔名:〈ntul-mr-rt00106〉。

暴露,因此滬尾營水師守備蕭定邦及英國駐淡水領事班德瑞(Fred S.A. Bourne)共同 出示禁令,無論中國人、外國人等都嚴禁再將牛、羊等牲口趕至墳塚區域放牧。從中

(白河)居民搶了教民的牛,引發這起事件。英國長老教會的德馬太(Dr. Matthew Dickso)得知後,要求英國領事額勒格里(William Gregory)出面處理,事件進入官方 交涉階段。雖然過程中地方官以消極態度處理,但通事受到上級指示態度轉變,同意

1875 年的反教衝突過程中不但教徒遭攻擊,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住處甚至被放 火,所幸驚險逃脫,逃至嘉義城向知縣陳祚尋求協助。17

influences〕 ) ,希望大家不要在這個地方建教堂。但他這番新的反對說詞,

聽來方常不合理,因為: (一)我們已反覆告知吳志高的手下,這座新建

頁87;Rev. William Campbell, Sketches From Formosa (Taipei : Ch'eng Wen Publishing Co,1972), pp.94~95.

19 蔡蔚群,《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頁136~140。

劃下句點。由於章興受到吳志高庇護,未受制裁。此時領事由費里德(Alexander Frater)擔任,他本不認定此案件為教案,但之後隨著教會受到吳的勢力所毀,費里德

不料引起群眾抗爭。此時淡水副領事司格達(George Scott)出面要求地方官處理。陳 星聚至當地處理時,便有頭人遞上陳情書〈三邑公禀〉,提到此地原議定為考生宿

最遠的一處墓地,座落在「馬公灣」(Junk Bay)對面的低矮山腳下,另 外兩處則位於眺望馬公的平原上,那裏也可以看見澎湖港的海水。法軍

拜。帶學生去看法國人的墓園,在仙洞坑(Siēn-tōng-khang)附近,共有七個墓。」28 從清法戰爭後,臺灣人對於西方人的仇視,到對基隆法軍墓地的參觀心得,可以看到

27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二)》,頁73。

28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二)》,頁85。

29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著、王榮昌譯,《馬偕日記(一)》,頁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7

於臺南耶穌教公塚,……

30

劉光求(1826-1887 年),生於道光 6 年(丙戍年)10 月 13 日,出 生地泉州城內北門內孝悌巷,24 歲時來臺住府城,卒於光緒 13 丁亥年 6 月 5 日,葬在府城大北門外三分子教會公塚。將母李晉遺骸整理後合 葬,到 1943 年 12 月再移葬於竹篙厝基督教公墓。妻李朗(1840~1899 年),生於道光廿庚子年 10 月 19 日,卒於光緒 25 年已亥年 3 月 13 日,葬於臺南小南門外仁和里大林社土名員山仔即王輝記之公地;葬坐 申向庚兼卯酉外水出丙(風水甚好云。按朗久不肯隨夫入信,故未葬在 教會公塚)。

31

劉光求因為受洗成為基督徒,死後就選擇埋葬在西式的教會公墓,而他的太太因 為未成為基督徒,死後則是葬在風水甚佳之處。

從圖 4-1 來看,傳統臺灣的墓塚型式加上十字架的裝飾,足見中西文化之交融。

30 劉克全,〈「家庭歷史 血統の由來」(介紹)〉,《永遠的劉瑞山》,擷取自賴永祥長老史料庫。上 網日期:2017年07月15日。

31 賴永祥,〈史話322 劉光求神主牌談起〉,《教會史話(四)-教會歷史》,擷取自賴永祥長老史料 庫。上網日期:2017年07月15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8

圖4- 1臺灣人基督教徒墓地

來源: 《台灣紹介最新寫真集》 ,擷取自臺灣百年寫真/GIS 資料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