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邱晨

在文檔中 歌手邱晨之研究 (頁 150-200)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關於邱晨

138

才能上市,因此一般創作者皆盡量避開反映社會現實面,或過於政治敏感的題 材,也限制了民歌的創作。 

(二)商業機制的操控 

在唱片工業追求利潤的策劃下,唱片公司往往只重視銷售業績,卻不在乎音 樂品質,導致作品良莠不齊、刻意媚俗,讓校園民歌失去了原本樸素純真的面貌。

(三)民歌創作者專業涵養不足 

校園民歌的創作者,大多數是非音樂專業領域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音樂 形式簡陋,而且和絃進行不合樂理,許多演唱技巧、作曲風格都未達專業的水準。 

(四)內容漸趨狹窄 

民歌手的學生身分限制了民歌的創作範圍與內容,因此寫出來的東西大都停 留在校園生活,容易與現實生活脫節。 

(五)創作者另謀他就 

校園民歌的創作者幾乎都是以業餘身份參與校園歌曲活動,大多數創作者在 風潮一過之後,又各自回到自己原本的崗位,造成後繼無人。 

第二節 關於邱晨

        邱晨在一九七○年代即參與「唱自己的歌」校園歌曲運動,本身能歌能寫,

所創作的歌曲曲風多元且大受歡迎,諸如:〈小茉莉〉、〈看我!聽我〉、〈誰來海 邊〉等,他也演唱多首自己創作的歌曲歌曲,例如:〈郵差先生〉、〈朝陽〉、〈我 曾遇見〉、〈只有你〉、〈想你在秋天〉等。以下針對邱晨在音樂創作、社會人文關 懷、環境保護與政治活動等的軌跡與貢獻簡述如下: 

  139

一、創立丘丘合唱團

邱晨是一九八○年代臺灣搖滾天團-丘丘合唱團的創團人,包辦該團大部分 歌曲的詞曲創作,及擔任團長身兼吉他手。當時他認為校園歌曲只是通俗音樂裏 的一小區塊而已,於是他將歐美搖滾樂元素帶入國語歌曲,來創造不同於校園歌 曲、也不同於當時國語流行歌曲的-國語搖滾樂流行歌曲。 

為了籌組一個理想中全新的樂團,他毅然決然辭去報社的工作,經過幾番波 折,終於成功組成臺灣第一個搖滾樂團,由娃娃(金智娟)擔任主唱,其他成員 為:鼓手林俊修、鍵盤手李應錄、貝斯手李世傑,並於在一九八二年由新格唱片 公司發行同名專輯-《丘丘合唱團》專輯,成績令人刮目相看,創下三十五萬張 的佳績。 

二、創作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邱晨參加第一屆「金韻獎」的歌曲創作甄選,結果挑選參賽的十五首作品全部 都入選。一九七七年,新格唱片發行的第一屆金韻獎專輯唱片《金韻獎(一)》 中,〈誰來海邊〉〈情深無邊〉、〈小茉莉〉都是邱晨的作品,他是此專輯中被收錄 最多作品的創作者。爾後在一九七八年《金韻獎(二)》專輯中,邱晨的作品有

〈她戴一朵茉莉花〉、〈撒落一路杜鵑花〉,可見當時邱晨的作品數量不少。       

在陳明韶的《傘下的世界》與包美聖的《包美聖之歌》兩張專輯中,邱晨一 人包辦了七首詞曲創作,以及〈山與雲〉的譜曲。在校園歌曲發展過程中,邱晨 可說是唱片製作初期最重要的詞曲創作者之一。一九八○年在《新民風系列之 一:邱晨的季節》專輯中,邱晨更是包辦了大部分歌曲的作詞、作曲。 

一九八二年《丘丘合唱團》專輯中,〈就在今夜〉、〈為何夢見他〉、〈旋轉木 

  140

馬〉、〈河堤上的傻瓜〉等歌曲是由邱晨所作,〈大公雞〉則是與李應錄共同創作,

這些都是專輯裏相當受歡迎的歌曲。 

三、社會人文關懷

因故淡出國語流行歌壇後,邱晨創作歌曲所涉及的題材與關懷的議題,又更 加寬廣且深入。邱晨青壯年時期正值臺灣社會歷經巨大轉變的時代,各類社會運 動風起雲湧,所以他常常藉著音樂作品來表達他對社會人文的關懷。 

(一)特富野專題:湯英伸事件 

「湯英伸事件」背後反映的是臺灣社會的漢人沙文主義對原住民的漠視、歧 視。為了伸張正義,邱晨除了親身參與救援湯英伸的行動,還製作《特富野》專 輯,以報導音樂的形式,來記錄與聲援這個發生在臺灣土地上的悲慘故事。 

(二)還我母語運動 

一九八八年邱晨參與「1228 還我母語大遊行」,並擔任要角,在此運動後,

邱晨也開始以客語創作歌曲,例如〈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楊妹妹十八歲〉、

〈日落龍安橋〉。 

(三)保護自然環境運動 

邱晨在一九九二年舉家遷回故鄉東勢時,目睹被人為破壞、污染的山川大 地,其內心的沉痛使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反污染」社會環保運動,同時也將保護 大地的心情反映在他的創作歌曲裏。在〈大甲溪之歌〉中,以歌頌大甲溪之美,

來呼籲大家一起愛護大甲溪的美;在《大雪山之歌》專輯中,則以大雪山從原來

「雲霧迷漫山谷檜木林鳥鳴圍繞小溪畔」的仙境,到被破壞後的「遇到不斷崩落 的山路也要冷靜越過去」,來提醒世人要愛護大自然。 

  141

(四)政治運動 

      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邱晨上臺演唱〈過橋〉,希望以歌聲「送」走萬年 國會,振奮當時許多青年學子;〈綠色旗升上天〉這首民進黨黨旗歌也是出自邱 晨與邱垂貞的合力創作。為了紀念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的行徑,邱晨寫 下了鄭南榕紀念歌〈南國的大榕樹〉,來悼念這位社運勇者。 

        總之,邱晨除了是校園民歌時期重要的詞曲創作與演唱者外,他在當時的國 語流行歌壇裏,可說是屬於開創型的音樂人才,大膽嘗試的新作品,開展了臺灣 國語流行歌壇的新頁。此外,邱晨對於自然鄉土的熱愛,對於社會弱勢族群的關 懷,及其追求民主的意念和行動,更是令人由衷欽佩。 

 

 

 

 

 

 

 

 

 

 

  142

 

 

 

 

 

 

 

 

 

 

 

 

 

 

 

 

 

  143

參考書目

一、 專書

向陽、須文蔚(2014)。《報導文學讀本增訂版》。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出版。

邱哲豐、何真真(2014)。《校園民歌鋼琴百大首選簡譜版》。臺北市:麥書國際 文化事業出版。

李建楨、郭心荻(2009)。《校園民歌精選集No. 2》。高雄市:卓著文化事業出版。

一品編輯群主編。《校園民歌組曲》。臺北市: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伊藤潔 日文原著,陳水螺編譯(2004)。《臺灣歷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吳清盛主編(1994)。《臺灣流行音樂最佳百張專輯》。臺北市:臺大人文報社。

呂郁秀 (2003)。《臺灣音樂史 》。臺北市:五南出版。

宋光宇編(1994)。《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市:東大出版社。

李天鐸(1997)。《臺灣電影、社會與歷史》。亞太圖書出版社。

李天鐸(1997)。《臺灣電影、社會與歷史》。臺北縣:視覺傳播藝術學會編印,

亞太圖書出版。

李志銘(2014)。《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臺北市:遠景出版社。

李坤成(2007)。《再見!禁忌年代》。高雄市政府新聞處。

李坤城(2007)。《再見!禁忌年代》。高雄市政府新聞處出版。

  144

李岳奇(1997)。《流行樂壇最前線—目擊唱片企劃實況》。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政祥主編(1995)。《彈唱吉他大全》。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李政祥主編(1996)。《校園歌唱吉他》。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李政祥主編(1996)。《懷念國語金曲-四》。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李政祥主編(2001)。《浪漫吉他》。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李啟宏主編(2005)。《弦與歌》修訂第六版。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林金池主編(2003)。《吉他與歌手》贈訂再版。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林金池主編(2013)。《國語懷念老歌精選》再版。臺南市:宗易音樂叢書。

林金池主編。《國語老歌精華》。臺南市:宗易音樂叢書。

林慧哲、黃頌恩主編(1984)。《民歌與吉他》。臺北市:天同出版社。

金輔漢主編(1990)。《悸動的心弦》。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查爾斯(2008)。《70′s 西洋流行音樂史記排行金曲拾遺》。臺北市:麥書國際文 化事業。

胡品青主編(2002)。《六弦琴韻》。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范厚榮主編(1983)。《魂縈舊夢》。臺南市:新鳴遠出版有限公司。

翁嘉銘(1992)。《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臺北市:時報文化 出版。

翁嘉銘(1996)。《迷迷之音—蛻變中的臺灣流行歌曲》。臺北市:萬象圖書出版。

  145

翁嘉銘(2010)。《月光流影》。臺北市:典藏文創有限公司。

馬世芳主編(1995)。《永遠的未央歌:校園民歌⁄校園歌曲 20 年紀念冊》。臺北 市:臺灣滾石唱片公司。

高山嵐主編(1996)。《民謠與金曲》。臺南市:大夏出版社。

高山嵐主編(2007)。《民謠與金曲》再版。臺南市:大夏出版社。

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

張釗維(2003)。《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市:滾石 文化出版。

梁東屏(2009)。《搖滾:狂飆的年代》。臺北縣:INK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 限公司。

理查・布朗(Charles T.Brown)。《謠滾樂的藝術》。臺北市:萬象,1993。

郭麗娟(2005)。《寶島歌聲之貳》。臺北市:玉山社。

陳郁秀 (1997)。《臺灣音樂閱覽》。臺北市:玉山社。

陶曉清(1979)。《三月走過–這一代的歌春天的歌》。臺北:皇冠出版社。

陶曉清、馬世芳、葉雲平編輯(2009)。《臺灣流行音樂二○○最佳專輯》。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

陶曉清主編(1980)。《回家・想你・歌》。臺北:皇冠出版社。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市:皇冠出版社。

  146

黃信彰編(2011)。《絕世美聲:林氏好 1930 年代絕版流行歌專輯》。臺北市:臺 北市政府文化局。

黃建昌(2008)。《永遠的未央弦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 200 首簡譜紀念全集》。

臺北市:滾石國際音樂。

黃裕元。(2014)。《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市:臺灣史博館。

楊弦(1977)。《楊弦的歌》。臺北市:書目書評。

賈彥文(1983) 。《輕歌讚主榮》。臺北市:天主教大專同學會臺大校總分會。

筱雅主編(1999)。《乘著歌聲的翅膀》。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劉嘉甯主編(1997)。《民謠吉他突破教本》。臺中市:立誼出版社。

樂林主編。《六弦金韻》。臺北市:天同出版社。

鄭恆隆、郭麗娟(2009)。《臺灣歌謠臉譜》。臺北市:玉山社。

鄭魁訓(2013)。《臺灣流行音樂 300 最佳專輯》。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

蕭阿勤(2008)。《回歸現實:臺灣 1970 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 市:中央研究院。

蕭寬志主編(1981)。《民歌鋼琴曲集》。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謝仁桂主編(1996)。《國語熱門常點歌》。臺南市:宗易音樂叢書。

韓國鐄(1981)。《自西徂東-中國音樂文集》。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

羅悅全(2015)。《造音翻土—戰後臺灣聲響文化的探索》。臺北市:立方文化。

  147

二、學位論文

李金霞(2004)。《簡上仁與臺灣的囝仔歌》。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

李金霞(2004)。《簡上仁與臺灣的囝仔歌》。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

在文檔中 歌手邱晨之研究 (頁 150-2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