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錄 附錄

附錄二 二 二 二: : : :殷海光譯作 殷海光譯作 殷海光譯作 殷海光譯作簡介 簡介 簡介 簡介

((

((一一一一))))《《《《邏輯基本邏輯基本邏輯基本邏輯基本》》

The Fundamentals of Logic.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New York & Chicago, 1933.

[美] 查普曼(Frank M. Chapman)與罕勒(Paul Henle , 1908-62)合著 初版於一九三七年四月,由正中書局印行,一九四八年又印行滬一版及滬 二版,約四十萬字。

全書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古典邏輯,第二部分現代符號邏輯,第三部分科 學方法論,除第一章外,各章之末都附有全章大意述要,全書正文之後亦附問題 與練習,以便讀者演練。兩此書甫推出便大獲好評。譯者也認為此書打破幾千年 來的傳統,逕談邏輯本身,不討論概念、判斷、思考、名辭分析等一般教本奉為 天經地義,但卻與邏輯毫不相干的問題,實為革命之舉,此外,本書對於現代符 號邏輯的說明亦開風氣之先,最後一部分論及科學的種種根本問題,有助讀者建 立正確的認識與態度。

((

((二二二二))))《《《《哲學與邏輯語法哲學與邏輯語法哲學與邏輯語法哲學與邏輯語法》》

Philosophy and Logical Syntax.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ndon, 1935.

[德] 卡納普(Rudolf Carnap, 1891-1970)著

初版於一九四六年九月,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印行。二〇一一年收入台大版 全集第二十一冊,約三萬字。

這是卡納普一九三四年在倫敦大學三次演講集結而成的作品,旨在介紹維也 納學派(Vienna Circle)的哲學思辨方法與研究取向。卡納普是維也納學派的核 心成員,對於此學派理論的系統化有相當大的貢獻。維也納學派主張邏輯徵實論,

崇尚經驗論,反對形上學,認為哲學就是邏輯語法的研究,哲學的一切論說和問 題,都屬於「邏輯語法」的範疇。所謂「邏輯語法」是一種語言表述結構的純分

析理論,僅研究語言的規則、定義及語言構成符號的種類與順序等,不涉及詞和 語句的意義;邏輯語法可將指物語句翻譯成形式語態,如此一來,邏輯分析就可 以從語言以外對象的一切關涉中解放出來,因此邏輯語法的方法也就是哲學的唯 一方法。卡納普嘗試透過演講,以非技術性的語言來解釋邏輯句法的性質及其哲 學意義,論述較為淺顯。這是卡納普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之一。

((

((三三三三))))〈〈〈〈危害於人類的觀念危害於人類的觀念危害於人類的觀念危害於人類的觀念〉〉

“Ideas that Have Harmed Mankind.” Unpopular Essay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ndon & New York, 1950.

[英]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1970)著

發表於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自由中國》半月刊七卷十二期。二〇一一年 收入台大版全集第二十一冊。約一萬五千字。

原文發表於一九四六年,主旨在抨擊造成人類不幸的種種獨斷論

(dogmatism),其中最顯著有害的是宗教信仰,而左派和右派信仰同樣入列。這 些有害的思想常被用來掩飾各種惡行背後的惡意,使人產生狂激之情,終而走入 極端,以信仰之名加害他人。世人應透過互助組織與提倡道德來恢復清明的思維,

運用析理的科學知識,明辨各色信仰愚昧與偏執的本質。

((

((四四四四))))《《《《到奴役之路到奴役之路到奴役之路到奴役之路》》

The Road to Serfdo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ndon, 1944.

[奧] 海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 1899-1992)著

最早發表於一九五三年九月,自《自由中國》半月刊九卷五期起分章連載,

至一九五四年十月的十一期七卷連載結束。一九六五年由文星集結成書出 版,一九七八年傳記文學出版社再版,一九九〇年收為桂冠版全集第四冊,

二〇〇九年收為台大版全集第四冊。約十一萬字。

海耶克為出身奧國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寫作本書時已歸化英國,在倫敦政

治經濟學院擔任經濟學教授。本書在二戰中寫成,言說對象主要是當時的英國讀 者,海耶克擔心英國在二戰後推行全面國有化的社會主義政策,因而透過此書從 觀念澄清自由與民主的關係,強調即使是藉由民主手段建立社會主義體制,最終 也會導致類似於蘇聯和德國的極權主義後果。他警告,計畫經濟與自由勢不兩立,

沒有經濟的自由也就沒有個人的自由和政治的自由。因為控制了財富的生產,就 是控制了人的生活本身,只有施行自由競爭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能夠維護民主制 度,財富私有並由個人全權運作支配,才是自由、繁榮和民主的基礎。計畫經濟 下的集體主義是把個人當作執行計畫的工具,政府完全包辦代替了人民的選擇,

這就是通往奴役之路。此書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性著作,出版後大為暢銷,海耶克 的學術觸角也因此從經濟學擴及政治和思想領域。一九四五年,美國《讀者文摘》

推出濃縮精華版,此書的影響力從學術圈拓展至一般大眾,銷售歷久不衰,根據 芝加哥大學出版中心的統計,截至二〇〇七年止,此書銷售超過三百五十萬本,

全球有超過二十種語言的譯本(Hayek & Caldwell, 2007)。殷海光於一九五三年 開始翻譯這部作品,但只譯出前十一章(全書共十六章),日後再版也未補全,

後來殷海光的學生張尚德在一九八五年推出新譯,台灣才算有了完整的全譯本。

((

((五五五五))))〈〈〈〈實徵論導引實徵論導引實徵論導引實徵論導引〉〉

Positivism: a study in human understanding.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ambridge (US), 1951.

[奧] 米哲士(Richard von Mises, 1883-1953)著

發表於一九五三年九月、十月,《民主評論》四卷十八期、十九期,一九 九〇年收入桂冠版全集第十三冊,二〇一一年收入台大版全集第二十一冊。

約一萬四千字。

作者為哈佛大學氣體力學暨應用數學教授,信奉實徵論,與維也納學派頗有 淵源,其兄為著名的自由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此文 係米哲士所著 Positivism: a study in human understanding 一書的導論,主旨在說

明該書所用「實徵論」一詞的意義,作者從讀者知識架構內熟悉的東西開始討論,

一步步介紹實徵論思想。首先說明實徵論的精神是根據不斷發生的經驗,來驗證 原有的判斷,如有不符,則應隨時準備放棄原有的判斷,此一原則可適用於自然 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實徵論主要的工作在於解析與批評普通語言,主要目的在 找出一切科學的共同特性,實現科學之統一。此外,亦說明實徵論所反對的形上 學究竟為何,並且回應外界對於實證論的主要批評。

((

((六六六六))))《《《《共產國際概觀共產國際概觀共產國際概觀共產國際概觀》》

The Rise of Modern Communis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New York, 1952.

[英] 薩爾威多(Massimo Salvadori, 1908-1992)著

初版於一九五三年十月,由中華文化出版委員會印行,一九九〇年收為桂 冠版全集第六冊,二〇〇九年收為台大版全集第六冊。約十五萬字。

一九五〇年代國際冷戰正盛,美蘇兩大陣營在全球各地展開一連串的軍事、

經濟、政治與外交角力,西方民主國家開始出現反共產主義的運動浪潮,各種共 黨問題研究著作紛紛問世,而本書是在許許多多此類書刊中的佼佼者,作者從現 代共產主義的起源展開論說,接著敘述發展歷程與當前實況,再從政治、經濟、

心裡、思想和歷史層面,深入剖析共產主義的理論,內容豐富,卻寫得簡潔扼要

(全書僅一〇八頁),層次分明,論理分析與行文用字亦顯客觀冷靜。原書依共 產國際的發展時序分三大章論述,其下再分若干小節,但譯者為求「眉目清楚」, 而將原本第三章的最後一節「未來的發展怎樣」抽出,獨立成為第四章。作者薩 爾威多為義大利裔英國歷史學者,戰後任教於美國大學,本書為其最知名的作品,

全球共有十六種語言譯本。譯者讚薩爾威多立論採取科學的方法與態度,難能可 貴,但立場似乎偏向民主社會主義,是否可靠有待析論。

((

((七七七七))))〈〈〈〈實徵論底批評實徵論底批評實徵論底批評實徵論底批評〉〉

A Critique of Logical Positivis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ndon, 1950.

[英] 約德(C. E. M. Joad, 1891-1953)著

發表於一九五三年十一月,《民主評論》四卷二十一期,一九九〇年收入 桂冠版全集第十三冊,二〇〇九年收入台大版全集第二十一冊。約一萬兩 千字。

此文摘譯自英國哲學家約德所著 A Critique of Logical Positivism 一書,內容 主要在批評邏輯實徵論對於形上學問題的不寬容與獨斷,打擊世人對宗教、傳統 真理與美好事物的信仰,如此一來,人們就很難信仰科學秩序以外的任何秩序,

然而,經驗世界裡的物質運動可被觀察,卻不能被信仰,世人為了滿足心理需求,

勢必轉向各種悖理的主義,法西斯主義於是趁虛而入。譯者取譯此書的用意在從 反面介紹實徵論,與米哲士從正面介紹實徵論的〈實徵論導引〉,可構成較為完 整的實徵論思想圖像。

((

((八八八八))))《《《《西方之未來西方之未來西方之未來西方之未來》》

The Future of the Wes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ndon, 1953.

[荷] 德貝吾(J. G. de Beus, 1909-1991)著

初版於一九五五年一月,由華國出版社印行,一九九〇年收為桂冠版全集 第三冊,二〇〇九年收為台大版全集第三冊。約二十萬字。

此書透過西方歷史的疏理探究西方文明的現狀,進而預測西方文明之未來。

作者從介紹旦里列夫斯基(Nikolai Danilevsky, 1822-1885)、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 1880-1936)及陶因貝(Arnold J. Toynbee, 1889-1975)的歷史發展理論 開始,以文明發展的史實為經,以世界事象為緯,分三部分來寫這本書。第一部 分分析文明發展的幾種主要理論,歸納出文明發展的主要特徵。第二部分依據第 一部分建立的文明發展模型,探討西方文明目前到達什麼階段,並評估西方文明 現有的創造力。第三部分則是展望未來,預測世界將會出現以美國為首,並以歐 洲統一為重的天下一家局面。作者為荷蘭外交官。

((

((九九九九))))〈〈〈〈自然思想與人文思想自然思想與人文思想自然思想與人文思想自然思想與人文思想〉〉

“The Science Outlook: Naturalism and Humanism.” Readings in the

“The Science Outlook: Naturalism and Humanism.” Readings in th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