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地區經營方針之探討

武陵地區之經營旨在生態保育的目標下,使其內之物種和生態系 能維持野外原生物種之族群量,維持正常的演化和生態過程;並透過 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提供良好遊憩環境與高品質活動模式,以滿足 國民遊憩需求。本章將探討雪霸國家公園對武陵地區經營方針之現況 與問題,期能擬訂未來永續經營之策略。

6.1 保育與保護策略之探討

保育(Conservation),是人類為謀求其福址,而產生的一種環境

管理行動;其講求明智合理的利用資源,而促使資源能長久持續為人 類世代永續發展利用(IUCN,1990[144];王鑫,1989[8])。保育一詞 的英文源自於兩個拉丁字-con(共同)與 serve(保護或保存),合起

來有「共同保護」之意。根據Dasmann1984)之定義為:「對某事

物之一種小心保留(Preservation)與保護(Protection),尤其是對自

然資源有計畫的經營,以防止濫用、破壞、或忽視」。而韋是氏大辭 典對保育的定義則為wiseuse,為有知識、有智慧地利用之意。另據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資源保育常用字彙,「保育為對自然資源合理的保護、

改進與利用,以確保其對人類及環境永續的、最高的經濟或社會利益」

(王鑫,1989[8])。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名詞釋義上,針對保育定義為:

「係指基於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平衡之原則,對於野生動物所為保 護、復育、管理之行為」。保育的字義具有節約、保守、謹慎的含義,

自然保育即是對自然界的精神或物質資源不再無節制的開發與消耗,

而是有節約與永續利用的觀念。另環境保育(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之定義為「對環境之利用,以永續最大可能的眾生多樣

性,同時確保人類供長久福祉之自然基礎。」由這些定義我們可以看 出,保育是離不開有計畫的經營、保護與利用。因此,保育可說是對 自然資源之保護、培育、與明智之利用,以永續不斷,生生不息。至 於「保留」係指將一些資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保存不加干擾,以供未 來的利用,例如保留部份林地勿施加經營,或保留油田勿加予採,此 亦可稱為保存。而「保護」即在防止資源遭受損失,為一種消極的保 育觀念,亦即在維持資源的現狀不發生破壞與損失,保持資源的現在 質與可用性以供人類的需要,在自然資源的保護方面,尚包括防止生 態環境遭受天然及人為的為害措施,此亦可視為一種資源的保存觀念。

因此,為增進生活福址,人類透過環境的保留或保存(Preservation/

reservation)、保護(Protection)、野生物族群的復育(Restoration

及其棲息地的保護與改善(Improvement)、植被景觀或古蹟的復舊

(Rehabilitation)以及環境法令與教育(Education)等方法與措施,來

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目的。綜上所言,保育乃是對自然資源加以規劃經 營,以防止其過度開發、破壞與受到忽略。一般認定:保育係明智的 利用資源,及在長時間對大多數人發揮最大的利用效果,意指對資源 作合理的利用。凡是現在及未來,關係人類福祉的自然資源,均應有 計劃地加以經營管理,以防耗損和濫用,同時維持其均衡,不可造成 破壞或因疏忽而導致滅絕的後果,使其對現今人類產生最大且持續的 利益,同時保持其潛能以滿足人類後代子孫的需求。

IUCN認為國家公園的功能應包括:提供保育性環境;保存遺傳物 質;提供國民休憩及繁榮地方經濟及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就

是為了保護生態系和遊憩目的而管理的保護區。劃設的目的有三:1.

為了現代人和後代子孫而保護生態的完整性;2.排除抵觸該區劃設目的 的開發或佔有行為;3.提供精神的、科學的、教育的和遊憩的各種機會,

這些活動必須和當地環境和文化方面相容(李光中,2002[25])。

表 6-1 IUCN 保護區分類系統的六大類別

類別 設立目的

第 I 類

「嚴格的自然保留區

/原野地」

主要是為了科學目的或保護原野而設立的保護區。

本類保護區依據劃設目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兩個子類:

Ia 「嚴格的自然保留區」:為了科學目的而設立的保護區。

Ib 「原野地」:主要是為了保護原野而設立的保護區。

第Ⅱ類

「國家公園」 主要是為了保護生態系和遊憩目的而管理的保護區。劃設 的目的有三:(1)為了現代人和後代子孫而保護生態的完整 性、(2)排除抵觸該區劃設目的的開發或佔有行為、(3)提供 精神的、科學的、教育的和遊憩的各種機會,這些活動必 須和當地環境和文化方面相容。

第Ⅲ類

「自然紀念區」 主要是為了保育特殊自然現象而管理的保護區。

第Ⅳ類

「棲地/物種管理區」

主要是為了藉由管理介入達成保育目的而管理的保護區。

第Ⅴ類

「地景/海景保護區」 主要是為了地景/海景保育和遊憩而管理的保護區。

第Ⅵ類

「資源管理保護區」 主要是為了自然生態系的永續利用而管理的保護區。

資料來源:IUCN,1990[144];李光中,2002[25]

因此,「自然保護」是為了科學、歷史、審美或經濟等目的,對 於植物、動物、礦物或自然景觀等特定自然物加以保護,並於必要維 持現況時,劃設保護區,區內土地及有關資源不得作高度的人為使用。

國家公園在物種與基因資源保存、維持環境功能及原野保護上,所應 扮演的角色除制定嚴格之保護措施外,應更積極為自然生態系資源的

永續利用而努力。也就是保護生態系功能及其物種的自然運作與繁 衍,使其不因人類不當之開發行為受損,進而為後世子孫利用。因此,

針對不同面向之特性,保護與保育之策略運用,其相關性與階段性工 作重點即應予擬訂,以為永續經營管理之依據。

在保育策略方面,運用生態工法、生態旅遊及住民共同參與等觀 念,將之落實於資源經營管理制度;並藉由環境教育、遊客承載量及 服務品質滿意度之調查分析,調整遊憩經營模式。

在保護策略方面,以生物多樣性為目標,掌握武陵地區環境變遷 之特性,持續進行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與棲地長期生態監測之工作。

同時為使保護策略對物種與棲地之管理產生具體之成效,運用上述之 保育策略,以使全體國民對於生態保育工作有更深入之了解,減少對 環境的破壞,並以具體的行動支持永續經營管理工作。

6.2 環境維護與生態工法應用之探討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意識抬頭,國內工程界逐漸重 視生態工法之觀念。目前國內推動生態工法以河川、溪流之整治居多,

但生態工法之觀念可應用於更多與環境生態相關之領域,例如海岸整 治、山林開發保育、國家公園之興闢與災後重建等(鄭奕孟,2003[132])

(如圖6-1)。

圖 6-1 生態工法應用範圍(鄭奕孟,2003[132])

國家公園具有生態保育、環境保護及促進學術研究等功能,除此 之外在台灣國家公園更是人民休閒遊憩的最佳場所,為達到此目的,

工程設施之興建是無可避免的。然而這些必要工程設施之興建,除了 秉持著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更應儘可能建構近於自然的遊憩環 境,以求與自然生態的共存共榮。因此國家公園的設施興建,應融入

「生態工法」的設計理念,使國家公園之經營管理能永續發展。

依據雪霸國家公園 2002 年研究計畫「生態工法應用於國家公園之 研究」顯示(吳卓夫、余文德,2002[31]),國內各國家公園之類型 皆不相同,因此各國家公園於生態工法之作法亦有所不同,如海洋型 國家公園應多考量海洋生態之保育與沿海景觀設施之設置等;都會型 國家公園對於景觀與遊憩設施之需求量較高,其生態工法上之考量應 多注重設施之設置與生態環境之關係;高山型國家公園對步道之需求 量較高,其生態工法之作法上應多考量步道之設置與植被覆蓋率之關 係;而戰地史蹟型國家公園在生態工法之作法上應多考量保存史蹟與 維護生態環境。另外,金門屬於海島地型,因此,於生態工法之作法 上亦要考量過境候鳥之棲地保育與復育。由於各國家公園擁有不同之 特性,因此,在生態工法之作法上應依其不同之地理位置特性與資源

生態工法

國家公園

城鄉風貌

公路 風景區

災後重建 河川溪流

一、國家公園生態工法應用現況

生態工法是近年來台灣政府正積極推動的重要工法之一,亦是目 前各界學者專家公認對環境最具保護作用之工法,因此,如何將生態 工法落實於工程建設上,便成了工程實務上倍受討論之關鍵。然而,

生態工法涵蓋了工程學與生態生物學等兩大專業領域,其兩者之間專 業技術整合相當不易,加上施工人員專業技術上之經驗與基礎研究不 足,因此,面臨現階段政府法令尚未成熟之際,生態工法在實務上面 臨質疑與困難是在所難免的。

目前生態工法之推動過程中已面臨許多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已警 覺到未來可能面臨之瓶頸與難題,並且一再地提出相關問題加以探 討。在問題尚未明顯產生之狀況下,應該以積極宏觀之態度進行生態 工法之省思與檢討,以客觀前瞻之理念進行研究與分析。

依據雪霸國家公園2003年研究計畫「雪霸國家公園生態工法執行 模式之建立(一)」(鄭奕孟,2003[132])之研究顯示,目前國家公 園管理單位現階段存在著許多問題,並將問題分為政府單位、國家公 園管理單位、設計單位、管理單位等等進行探討,內容詳如表6-2所示。

表6-2國家公園現階段生態工法面臨問題之彙整

政府單位

法令面 ˙生態工法定義不明確

˙相關法令制度尚未明訂規範

˙各部會及單位所持看法不一

制度面

˙預算制定︰

各單位常存在預算執行之問題,因此在有限之時間內,工期易受到 壓迫,規劃設計及施工進度受到管制,造成時間不足之現象,更會 影響到工程品質。

˙發包制度

生態工法之工程特性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因此,工程施作採 低價得標模式進行,設計者與施工者在利潤的考量下,容易有偷工 減料的情形發生,因而降低工程品質。

˙驗收制度

生態工法並無一套完整之驗收機制,因此,無法確保工程品質。

執行面 ˙維護管理不易

生態工法涵蓋甚廣,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維護不易。

設計單位

政策面 ˙規劃設計準則尚未規範,設計無從遵循。

專業面

˙工程專業整合不易

˙規劃設計人員觀念之調整,於景觀、生態學上的應用。

˙設計人員素質不佳。

執行面 ˙生態學人員欠缺工程經驗。

˙工程設計缺乏案例可參考。

教育面 ˙設計人員生態工法之教育與訓練不足。

施工單位

政策面 ˙施工規範缺乏,工程施作無從遵循。

專業面

˙工程專業整合不易。

˙工程人員以實務為主,欠缺景觀與生態學上之理念。

˙施工技術不足。

執行面 ˙施工過程缺乏典範可參考。

˙無完整之驗收機制。

教育面 ˙技術人員生態工法之教育訓練不足。

管理單位

政策面

˙相關管理制度尚未明訂規範

˙合約上無明定管理權則

生態工法較一般傳統工法更需要初期的維護管理,才能確保其功 效,而目前並未明定承包商在一定時間內之維護管理責任。

專業面 ˙管理單位之管理人員缺乏基本教育。

執行面 ˙維護管理不易

生態工法涵蓋甚廣,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維護不易。

教育面 ˙國家公園管理單位之人員多具備生態保育方面之基本教育,因此,

較不缺乏生態保育方面之教育訓練。

資料來源:(鄭奕孟,2003[1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