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eMarketer 預估 2010 年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將成長 9.8%,銷售額達到 1461 億美 元,2011 年恢復兩位數字成長率,達 13.3%,銷售額將達到 1656 億美元。

台灣電子商務市場正蓬勃快速發展,各種商品及服務在網路販售也成為重要 的銷售通路,電子商務網站業者的分類模式建立,有其必要性、急迫性,找出合 理的、可反應現實環境的分類基礎,可協助後續電子商務研究,並讓業者參考,

作為策略營運的依據。

第四節 電子商務之文獻回顧

盧守鳳(2007)於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與 ERP 訂單整合-以台灣半導體業為 例中,利用 RosettaNet 標準中之 7B5 PIP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es-Manage Manufacturing Work Order),與企業資源規畫(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中的訂單管理系統做整合,在導入過程中對所發生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方案,可 作為國內其它產業在導入電子企業營運時之參考。

林俊豪(2005)提出一開放式網路服務的系統架構,運用 XML 制定的工作流 程語言─活動控制圖(AC Diagram),將跨企業商務程序化為網路服務的組合,達 到自動化與分散式的執行目的。並設計流程切割的演算法將原本複雜的流程切割 成較簡單的子流程來處理。切割演算法透過對活動控制圖的正規語意分析,以儘 可能保留原流程之最大可平行性。為達到流程執行時各個系統間的負載平衡與最 低通訊花費,將流程切割演算法所切割出的子流程與相互關係轉化為圖形切割的 問題,並利用圖形理論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利用分散式的架構,來處理流程 的執行、錯誤回復與後交易回復,以確保整個流程執行的交易性。

吳漢璋(2002)利用 Java 技術與特性設計一個行動代理人系統 Mobile Agent Space System (MASS),在實驗中以 MASS 為系統主體,以期因應不同的應用範 例加以擴充,並加入了電子商務的實驗,將行動代理人與網頁服務結合,開展行 動代理人應用的領域。另提出一個新的代理人遷移模式,以較少的資源達到代理 人狀態儲存與回復的功能,讓代理人能夠在不同的站台間移動,並視需要安排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人的旅程,可使任務依序在各個站台間完成任務。

張璟珊(2011) 以 Yahoo!奇摩與中國大陸市場上的淘寶網為研究對象,探討 子商務的經營模式現況背景、流程模式、獲利模式、核心能力、管理模式,研究 結果發現 Yahoo!奇摩目前在公司現況背景上占基礎優勢,而淘寶網在整個金物 流系統的整合上來說也是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較為領先的,研究建議 Yahoo!奇 摩加強金物流與顧客保障部分,對淘寶網的建議則是能夠轉型進而吸引不同族群 的高端使用者,進而增加不同階層的客戶數。

陳宏欣(2010)於台灣電子商務網站營運類型之探討一文,探討台灣電子商務 網站不同的營運類型發展、網站分類的各種基礎及因素、電子商網站營運的模式,

最後提出包含三大面向:虛實整合、商品範疇、運作彈性等,來進行關於電子商 務網站營運類型的分類要素整理。另針對台灣電子商務網站的現況進行分析,針 對部分評估因素進行探討,並且提出台灣電子商務網站經營的困境。又個案訪談 三網站,從各層面各觀點來剖析其不同類型網站之營運內容與營運模式。

張曉平(2011)探究電子商務的線上金流交易模式,觀察近十年來政府投入大 量資源在資訊通訊的基礎建設上,已造就大部分民眾生活消費習慣的改變,從食、

衣、住、行、育、樂…等,都已經可以在網際網路線上完成交易,2009 年已有 超過 268 萬的民眾使用網路報稅,尤其這幾年來在網際網路的交易中更是演變出 不同的商業模式,例如:B2C、B2B2C、C2C 等,因此電子商務的線上金流,無 論是從交易安全的角度或是從法律的角度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透過文獻資 料的蒐集與分析,並訪談相關業者與民眾的需求,將民眾於虛擬通路(網路商店)

消費購物時,所衍生出來的線上金流收付安全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並進一步研究 因著網路市場國際化而涉及多國幣別清算的發展需求,金融機構如何參與以兼顧 金流交易安全以及符合法令規章。

王光賢(2006)提出資訊科技之電子商務的營運模,其研究結果顯示包含(1) 電子商務對製造業廠商產生之技術影響效果均為正向,亦即若廠商採用電子商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均會對其在生產力、技術升級、薪資結構、銷售與出口行為產生正的技術回饋;

(2)在單一類型的電子商務時,發現廠商採用複雜技術下,所得到技術回饋會較 高;(3)多元的技術組合可以提高廠商在生產力、技術升級、薪資結構、銷售與 出口行為之貢獻。

Garicano and Kaplan (2000)係透過成本的角度,探討其對企業間之電子商務 所產生的效果,其研究發現認為電子商務可以使廠商在協調成本(Coordination Cost)上得以降低,進而使得商務流程、市場利益等效率有所提升。此外,就市 場利益部份,消費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迅速地搜尋到其所欲消費之商品或服務,

並且能透過網路即時比較商品特徵,降低傳統搜尋商品或服務的時間成本,相對 的,廠商亦能以較低的成本找到消費者和開發潛在之消費族群。

Baily and Lawrence (2001)提出電腦、通訊與軟體在近期 1995 年之後的美國 將會迅速成長,且此三項資訊科技便將呈現互補性質,如此的互補創新作為會使 得企業或廠商的效率得以改善。另外,有關資訊科技之相關的創新商品或服務,

對新廠商或舊廠商亦將造成莫大的影響且會為經濟社會績效成長表現提供一個 主導性的影響力量。

林倩瑜(2002)於「總體電子商務環境對製造業總要素生產力之影響-OECD 國 家與台灣的實證分析」中提及電子商務(以上網人口數做為代理變數)增加 1%,

則會使總要素生產力和技術指標分別增加 0.03%與 0.02%的幅度,換言之,電 子商務對於廠商之生產力存在著正面的效果。

Fraumeni (2001)提出企業或廠商的電子商務行為將傳統交易模式隱藏其中,故甚 多調查或研究中,雖然試圖以多面向探討電子商務交易技術的影響效果,卻無法 完整地分離出其產生的貢獻。此外,在衡量電子商務影響的同時,亦會產生時間 遞延影響的問題,以及電子商務所能達成的時間效率和便利性亦是電子商務被重 視的因素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Litan and Rivlin (2001)認為企業或廠商在使用電子商務時可以透過三種方式 來增加生產力,其中包括:(1)生產、銷售和配置產品與服務所需之交易成本會 因為技術改善而降低;(2)透過電子商務技術提昇管理效率,進而增加其生產力,

例如以 Web 為基礎技術來管理商品供應鏈,這可使存貨與對消費者服務成本減 少;(3)可藉由電子商務交易讓價格更透明化,進而增加其競爭力。最後,作者 更提出由於廠商導入使用電子商務仍處於新與技術採用階段,將無法透過模式據 以衡量電子商務技術的影響推估。

Santarelli and D'Altri (2003)在實證分析中發現,義大利的企業結構與電子商 務技術間的關聯性,則是企業對個體(Business-to-Client)的電子商務活動高於企業 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其中透過電子商務技術做為主要銷售工具者僅占 5.9%,其餘仍以傳統商務工具或是以電子商務技術結合傳統商務工具為最主要之 商務營運工具。

謝佳宏(2002)於「電子商務對總要素生產力的影響」的研究中,提及電子商 務技術對於生產效率之影響係先呈現遞減的現象,俟技術達到一定規模後,方能 將生產效率提高至成長的趨勢。

Indjikian and Siegel (2005)針對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使用資訊科技技術情形 進行研究時,發現因為已開發國家中具有操作資訊科技技術之豐富人力資源和適 宜的產業組織型態兩種特性,故得以使得已開發中國家中的資訊科技技術使用與 經濟表現之間具有顯著之正向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區分為資料來源、操作性變數定義與分析方法等三節,首先於第一節中,

說明本研究所運用之研究變數的資料來源,並於第二節中分別針對電子商務交易 概況與電腦使用概況等相關變數之定義,進行敘述。此外,在第三節中,將依研 究目的所欲探討的研究方向,擷取變異數分析、母體平均數檢定等統計方法,分 別按理論簡述進行介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