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語文學習障礙在學習障礙概念架構與定義 中的身分位置

學習障礙是一種教育上的議題與診斷,若在學習障礙的 概念或定義中留有非語文學習障礙的蹤跡與位置,則顯示非 語文學習障礙也是教育上重要的議題,同時也應更進一步思 考如何以教育本位的觀點來建構非語文學習障礙的概念與 定義。因此,本節將從較為巨觀的學習障礙概念架構到較為 微觀的學習障礙定義,對於非語文學習障礙在其中的身分位 置進行探討。

壹、非語文學習障礙在學習障礙概念架構中的身分位置 對於非語文學習障礙在整個學習障礙概念的思考架構 中位於何種位置?和學習障礙的關係為何?上述問題可從 兩個學習障礙相關的概念架構模式加以探討,分別是 Kirk 的「發展性-學業性」學習障礙概念架構模式以及 Rourke 的基本音韻歷程障礙與非語文學習障礙概念模式。

一、Kirk 的「發展性-學業性」學習障礙概念架構模式

在 Kirk 的 「 發 展 性 ─ 學 業 性 模 式 」

(developmental-academic model)中,將學習障礙區分為 發 展 性 學 習 障 礙 與 學 業 性 學 習 障 礙 兩 種 類 型 ( Kirk &

Gallagher, 1979)。發展性學習障礙是從神經心理或發展 的觀點來尋找學生學業科目困難背後的原因,包括生物或基

力障礙等。同時,上述的發展性學習障礙可視為學業性學習 障礙的「前驅障礙」(precursors),有此前驅障礙將可能導 致學業性學習障礙之發生(Lerner, Lowenthal, & Egan, 2003)。

(一)知覺動作障礙

Kephart(1967)認為知覺動作與學習障礙之間有著密 切的關聯,經由知覺動作的發展與學習,建立對外界穩固且 可信賴的概念;但若知覺動作的發展異常,將無法建立穩固 可信賴的知覺動作世界,當面對一些符號化的材料時,便會 遭遇到混淆。在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認知發展 經歷感覺動作期、運思前期、具體運思期、以及形式運思期 等四個階段(Piaget, 1983)。Piaget 認為身體動作是認知 發展的基礎,兒童的學習是根植於身體動作,而感覺動作的 經驗也將直接影響後續的認知發展。Gubbay(1975)指出具 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兒童之中,有 50%在學校功課上有所困 難,而 Drillien 與 Drummond(1983)也指出 32%動作缺損 的兒童在學校的學習有所困難,這些研究指出知覺動作的問 題和學習問題有所關聯。在神經生理上,知覺動作的協調與 小腦功能有關,Fawcett 與 Nicolson(1995)在許多讀寫障 礙(dyslexia)者身上看到動作以及語言方面的缺損,因此 也假設讀寫障礙可能也與小腦功能的缺損有關。Nicolson 等 學 者 進 一 步 以 「 正 子 攝 影 掃 描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加以研究,結果的結果支持了上述讀寫障礙的

「小腦假說」(cerebellar hypothesis)(Nicolson, Fawcett,

Berry, Jenkins, Dean, & Brooks, 1999)。

(二)視覺歷程障礙

進行閱讀活動時需要視覺歷程之運作,若視覺歷程發生 障礙,則在閱讀文章時眼睛隨著文字由左到右的掃描移動可 能有所困難(Kirk et al., 2003);而如果對於字的辨認需 要花過多的時間,則在閱讀時前面所唸的儲存在記憶中的字 句訊息會因時間過長而遺忘,使得此閱讀之內容無法連貫與 理解其意義(Adams, 1990)。在視覺知覺歷程的生物機制中,

從大腦枕葉視覺皮質區分為兩條主要的路徑,一條通往大腦 頂葉方向,稱之為「背流」(dorsal stream),在功能上與 辨識物體位置以及運動速率的能力有關,也稱為「where 路 徑」(where pathway),在視覺細胞上是由體積較大的「巨 細胞路徑」(magno pathway)來負責;另一條通往大腦顳葉 方向,稱之為「腹流」(ventral stream),在功能上與辨識 物體本身特性的能力有關,也稱為「what 路徑」(what pathway),而在視覺細胞上則是由體積較小的「小細胞路徑」

(parvo pathway)來負責。Kubova 等學者在「視覺誘發電 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的研究(Kubova, Kuba, Peregrin, & Novakova, 1996)以及 Demb 等學者在「功能 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研究(Demb, Boynton, & Hegger, 1998)發現讀 寫障礙(dyslexia)兒童在巨細胞系統的功能較差,支持了

「巨細胞缺陷假說」(magno deficit hypothesis),也說明 了視覺歷程的異常可能是導致學習障礙的原因之一。

(三)聽覺歷程障礙

除上述的視覺歷程外,聽覺歷程訊息處理速度的緩慢也 會對於學習造成影響。許多學者指出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聽 覺歷程較緩慢(Curtis & Tallal, 1991; Tallal, Miller,

& Fitch, 1993),而語言發展的遲緩又是學習障礙常見的現 象,由於需要花較長的時間處理聽覺訊息,因此使得句子的 連貫性不順暢,造成語言學習以及語言理解上的問題。此 外,Lerner 指出有閱讀困難的兒童雖然沒有聽覺感官的問 題,但他們對於聽覺知覺則有困難(Lerner et al., 2003);

同時,有學者也認為兒童聽覺知覺的能力是他們未來閱讀成 就的重要預測變項(Adams, 1990; Bradley, 1988)。

(四)記憶障礙

記憶功能是學習的重要基礎認知能力,記憶功能的障礙 也將對學習產生明顯的影響。許多研究指出學習障礙的學生 具有不同類型的記憶困難,包括短期記憶與工作記憶等障礙

(Ashbaker & Swanson, 1996; Hulme & Snowling, 1992;

Swanson, 1994; Tarver, Hallahan, Kauffman, & Ball, 1976)。短期記憶是指我們在數秒鐘到數分鐘的時間階段中 對於訊息記憶維持的能力,Swanson(1994)指出學習障礙 學生在聽覺短期記憶的表現比一般學生差;而 Tarver 等研 究者(1976)以及 Hulme 與 Snowling(1992)則發現學習 障礙學生在視覺短期記憶上也有所困難。在工作記憶方面,

工作記憶是指心中掌握少量的訊息並且同時進行認知操作 的能力,Swanson(1994)以及 Ashbaker 與 Swanson(1996)

均指出工作記憶的問題對於學習障礙的影響比短期記憶更 為重要。

(五)注意力障礙

注意力不足的問題是許多學習障礙兒童共同的特徵,在 實驗室的研究中,對於學習障礙學生的研究發現他們在警覺 力測驗的表現有所不足(Pelham, 1981);而在教室實際的 觀察研究中,學習障礙學生與一般同儕相較,其專注於作業 上的時間也較少(Hallahan, 1975)。此外,「注意力缺陷過 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和學習障礙之間也有很高的「共病性」(comorbidity)現象,

約有 20%的學習障礙兒童也具有 ADHD 的診斷(Riccio, Gonzalez, & Hynd, 1994),而用以改善 ADHD 症狀的藥物對 於學習的改善也有所效用(Hallahan & Kauffman, 1995)。

上述研究說明了注意力問題和學習障礙之間具有密切的關 聯性。

在 Kirk 的學習障礙架構模式中,除了發展性與學業性 的學習障礙之外,在其 2003 的著作中(Kirk et al., 2003), 將學習障礙的架構增列「社會障礙」(social disabilities)

(圖 2-3-1)。然而,Kirk 認為社會障礙是學業性學習障礙 問題(包括語言和閱讀、書寫、拼音、數學、或執行功能)

的副作用或次發性衍生物,因此雖然認為社會障礙和學習障 礙有關聯,但並不包含在學習障礙的定義要素中。

學習障礙

資料來源:Kirk, S. A., Gallagher, J. J., & Anastasiow, N. J. (2003).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 218.

從上述 Kirk 對於學習障礙的概念架構圖中,發展性學

礙或是社會障礙可獨自成為學習障礙異質性的亞型之一。發 展性學習障礙的問題若沒有明顯造成學業性的學習障礙,那 麼我們對於這些學生是否就容易加以忽略?這些學生日後 在學校中學習適應的狀況如何?他們面臨到什麼樣的困難 與處境?發展性學習障礙是否會和社會障礙產生更為直接 的關連性?雖然 Kirk 的學習障礙架構呈現了學習障礙相關 的影響成份,但對於上述問題的釐清以及非語文學習障礙進 一步的探索似乎仍有所不足與限制。

二、Rourke 的基本音韻歷程障礙與非語文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是一種異質性的群體,包括不同的亞型,

Rourke 對 於 兩 種 學 習 障 礙 的 亞 型 特 別 感 興 趣 , 在 溫 莎

(Windsor)實驗室進行了許多的研究,此兩種學習障礙亞 型分別是閱讀拼音障礙的類型以及算數障礙的類型,Rourke 在 研 究 中 將 此 兩 組 亞 型 分 別 命 名 為 「 R-S 組 」( Group Reading-Spelling)以及「A 組」(Group Arithmetic)。「R-S 組」的特徵為在閱讀及拼音上有所困難,雖然算數的表現也 較差,但比閱讀及拼音的表現好;而「A 組」的特徵則是具 有算數方面的困難,但在認字、拼音、以及心理語言技巧之 表現則正常。在 9 至 14 歲兒童「R-S 組」與「A 組」兩種不 同類型的學習障礙的研究比較中,發現具有下列不同之特徵

(Rourke & Fuerst, 1992):

(一)「R-S 組」兒童在基礎的心理語言技巧的表現有所不 足,例如回憶訊息以及認字等,而「A 組」兒童在此領域之 表現則正常。

(二)「R-S 組」兒童在後續較複雜的聽覺語意之心理語言技 巧有所不足,例如句子記憶以及聽覺分析等,而「A 組」兒 童之表現雖然比正常者差,但明顯的比「R-S 組」兒童之表 現好。

(三)「R-S 組」兒童在視覺空間組織、心理動作、以及觸覺 知覺等表現位於正常水準,而「A 組」兒童則有所困難。

(四)「R-S 組」兒童在非語文問題解決之表現正常,但「A 組」兒童則有所困難。

Rourke(1993)另外在研究中將 9 至 14 歲的兒童分為 三組,第一組在閱讀、拼音、以及算數方面有一致的缺損

(R-S-A 組);第二組在算數表現雖然也較差,但仍明顯優於 閱讀以及拼音的表現(R-S 組);第三組在閱讀以及拼音正 常,但在算數則有明顯的困難(A 組)。雖然三組在算數方面 的表現均低於年齡所期望之水準,但「R-S 組」以及「A 組」

均優於「R-S-A 組」,而「R-S 組」與「A 組」的算術表現並 無顯著之不同。研究結果發現在視知覺以及視覺空間方面,

「R-S-A 組」以及「R-S 組」均優於「A 組」,但在聽覺知覺 以及語言能力之表現則相反,「A 組」之表現比「R-S-A 組」

以及「R-S 組」為佳。此外,在智力表現上,「R-S-A 組」以 及「R-S 組」均表現出操作智力優於語文智力的組型,但「A 組」則表現出語文智力優於操作智力之組型特徵。「R-S 組」

與「A 組」在神經心理測驗的比較上,發現「R-S 組」主要 的神經心理缺損在語文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聽覺知覺;而「A 組」的神經心理缺損包括視覺知覺組織、心理動作、觸覺知

覺、以及概念形成等。

由上述學習障礙亞型的研究比較,可歸納出「R-S 組」

由上述學習障礙亞型的研究比較,可歸納出「R-S 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