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 音樂治療

2.3.3 音樂對大腦的活化區域

隨著各式儀器的演進,對於音樂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已不單停留在心理層面的分析,

開始進入大腦活化區域的研究。早期多利用正子斷層掃描做為工具。Blood 等人(1999)

的研究探討令人愉悅(pleasant)和令人不適(unpleasant)的旋律,對大腦的刺激差異 為何。他們讓受試者聆聽由電腦控制的一段旋律,並以 PET 來記錄受試者的大腦變化。

透過不同的和弦結構,製造出從 0 到 5 不同程度的不和諧度(dissonance),使受試者 產生較高或較低的不適感。結果發現,當音樂刺激的不和諧度增加時,右側的旁海馬迴

(right parahippocampal gyrus)和右側的楔前葉(right precuneus)會增加活化;而當音 樂刺激的不和諧度減少時,會增加兩側的眼額皮質(bi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內 側胼胝體下扣帶皮質(medial subcallosal cingulate cortex)及右額葉極皮質(right frontal polar cortex)的活化(見圖 2-13)。另外,他們還使用減法分析(subtraction analysis)

來檢測音樂刺激不和諧度之間非線性的變化。將最高(Diss5)和最低(Diss0)不和諧 度的刺激結果單獨比較,發現當不和諧度增加時,右側的旁海馬迴同樣會增加活化,此 外後扣帶皮質(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也會增加活化;而當不和諧度減少時,則是會 增加右側眼額皮質以及內側胼胝體下扣帶皮質的活化(見圖 2-14)。

32

圖 2-13 改變音樂刺激不和諧度大腦活化的區域 a-c:增加音樂刺激的不和諧度所活化的區域

a:右側旁海馬迴(矢狀截面),b:右側旁海馬迴(額截面),

c:右楔前葉(矢狀截面)

d-f:減少音樂刺激的不和諧度所活化的區域

d:兩側眼額皮質(水平截面),e:腹側胼胝體下扣帶皮質(矢狀截面),

f:右額葉極(矢狀截面)

(矢狀截面:右為前額,左為後腦;額截面:右為右腦,左為左腦;

水平截面:上為前額,下為後腦)

資料來源:Blood et al.(1999)

33

圖 2-14 改變音樂刺激不和諧度大腦活化的區域(減法分析)

a-c:增加音樂刺激的不和諧度所活化的區域

a:右側旁海馬迴(矢狀截面),b:右側旁海馬迴與後扣帶皮質(額截面),

c:後扣帶皮質(矢狀截面)

d, e:減少音樂刺激的不和諧度所活化的區域

d:右側眼額皮質(水平截面),e:胼胝體下扣帶皮質中間區域(矢狀截面)

(矢狀截面:右為前額,左為後腦;額截面:右為右腦,左為左腦;

水平截面:上為前額,下為後腦)

資料來源:Blood et al.(1999)

後續的研究,包含Blood 與 Zatorre(2001),也是使用PET來測量音樂刺激對大腦 的影響區域。此研究請受試者選擇會讓自己產生強烈愉悅情緒反應的音樂片段。強烈的 愉悅反應指能引發顫慄(chill)或雞皮疙瘩的反應(心跳、肌電與呼吸深度都會增加)。

相較於較低愉悅強度的音樂片段,受試者在聆聽自己選擇的音樂時,左側的腹側紋狀體、

左側中腦的背內側(left dorsomedial midbrain)、雙側腦島皮質、右側眼額皮質、右側 視丘(right thalamus)、前扣帶皮質、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以及雙側 小腦(cerebellum)的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會增加,顯示這些區域被活化。同

34

時,杏仁核、左側海馬迴(left hippocampus)及腹側前額葉皮質的腦血流量減少,顯示 這些區域被抑制。其中,活化左側的腹側紋狀體及中腦背內側,抑制杏仁核、左側海馬 迴及腹側前額葉皮質是產生獎勵時大腦會呈現的神經迴路。

至於Brown、Martinez 與 Parsons(2004),則是令受試者被動地聆聽他們不熟悉,

但會令人愉快的音樂(且這些受試者事後都表示對所聆聽的音樂有強烈好感),並觀測 其大腦反應。他們發現,相較於沒有聆聽音樂的休息狀態,大腦除了聽覺區與對音樂產 生認知的知覺區外,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與旁邊緣系統(paralimbic system)也都 受到活化。這兩個系統被活化的區域包含:左側的胼胝體下扣帶皮質、左側的前扣帶皮 質、左側的腦迴皮質(left retrosplenial cortex)以及右側海馬迴。

圖 2-15 邊緣系統的主要結構

邊緣系統包括無數在大腦皮質及皮質下區域的結構。圖中為主要組成:

邊緣皮質(limbic cortex,黃色)、隔膜區(septal area,紅色)、視丘(thalamus,淺粉紅色)、

海馬迴(hippocampus,綠色)、杏仁核(amygdala,桃紅色)、下視丘(hypothalamus,藍色)

資料來源:“Central Nervous System”(2008)

近期,有更多的研究採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做為量測大腦變化的工具。

Koelsch 等人(2006)同樣是以音樂的和諧程度,將音樂分為令人愉悅的和令人不適的 兩種類型來進行實驗。不過相較於 Blood 等人(1999)先前的研究,他們改以 fMRI 做 觀測。研究發現,邊緣系統和旁邊緣系統中的杏仁核、海馬迴、旁海馬迴及顳極(temporal pole),對於兩種類型的音樂皆有反應。令人不適的音樂會使上述區域被活化,相反地,

令人愉悅的音樂會使上述區域被抑制,不過相對於前者的變化幅度較小。杏仁核已知是

35

掌管立即的情緒反應。至於海馬迴、旁海馬迴與顳極都是與杏仁核互相連接的區域,和 情緒過程有所相關。海馬迴會因聲音壓力源而活化,對於其他的情緒壓力源也很敏感。

它也和促進與抑制由於威脅刺激所引發的防衛行為或焦慮情緒有關。更進一步地說,海 馬迴涉及情緒調節、注意力以及動機系統(Phillips et al., 2003)。而旁海馬迴與顳極則 會從聽覺聯合區(auditory association areas)接收刺激的輸入,進而影響情緒過程(Koelsch et al., 2006)。簡言之,Koelsch 等人(2006)發現,包含杏仁核、海馬迴、旁海馬迴與 顳極的邊緣與旁邊緣系統,對於聲音資訊是有雙向的情緒反應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