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飲食與運動介入前後之體位及飲食生活型態比較

第五章 結果

第四節 飲食與運動介入前後之體位及飲食生活型態比較

僅 8 位視障者有意參加體重控制班,體重過重者有 6 位,佔 75%;肥胖 者有 2 位,佔 25%。經建議每日運動 20 分鐘以上,共 6 週的運動課程介入 結果:各項目在運動前後大多無統計上差異,但 BMI 平均減少 0.6 kg/m2,體 脂肪平均減少 1.9%,腰圍平均減少 2.8 公分;上半身肌肉量、下半身肌肉 量及軀幹肌肉量等,在運動前後也無統計差異。經由飲食與運動介入後,飲 食習慣分數雖無統計差異,但降低了 0.9 分;活動型態方面,分數自 4.4±1.9 分下降至 2.8±1.6 分(活動分數<3 項代表常活動,活動分數>3 項代表少活 動),即表示視障者活動情形有明顯進步(

p

=0.01)(表 15)。

表 15、視障者經飲食與運動介入之體位比較1,2,3

Table 15.Anthropometry and life style changes during 6 weeks nutrition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program

運動前 N=8

運動後

N=8 p

BMI(kg/m2) 24.4±3.7 23.8±3.6 NS

體脂肪(%) 31.9±8.2 30.0±8.9 NS

腰圍(cm) 85.4±13.0 82.6±13.3 NS

上半身肌肉量(kg) 4.8±1.1 4.6±1.2 NS

下半身肌肉量(kg) 14.6±2.6 14.5±2.8 NS

軀幹肌肉量(kg) 22.2±3.2 22.1±3.4 NS

飲食習慣分數 15.5±3.6 14.6±2.9 NS

活動型態分數 4.4±1.9 2.8±1.6 0.01

1Values are mean + SD

2Analyzed by independent t-test 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p <0.05

3NS = not significant

51

仍持續著食物的誘惑作用(Castellanos et al., 2009)。推論外觀體型及食 慾,會受到視覺的影響,因此視障者受食物的誘惑情形較低,同時對外觀體 型要求也可能較低。本研究視障者中BMI大於 24kg/m2者(n=24)中 67%(n=16)

曾經有減重經驗,低於非視障者中BMI大於 24 kg/m2(n=36)中 81%(n=29)

有減重經驗。視障者減重次數由 1 次至 10 次不等,採用方式包括:飲食、運 動或減肥藥,減肥藥物來源為減肥中心、診所或藥局等。本研究結果

與 Montero(2005)研究相似,即為視障者飲食習慣分數非視障者相近。本 研究視障者體重過重比例為 24.1%(n=13)、肥胖比例為 20.4%(n=11),此 肥胖比例高於 Montero(2005)研究之 11.8%,且本研究得知視障者之收縮 壓、體脂肪率等也高於非視障者,Romero-Corral等人以美國全國健康營養檢 驗調查(NHANES III)分析 6171 位 BMI值介於 18.5-24.9 kg/m2的成人,發 現男性體脂肪大於 23.1%與女性體脂肪大於 33.3%者,罹患代謝症候群比 例是正常體脂肪者的四倍(16.6% 比 4.8%, P < 0.0001)(Romero-Corral et al.,2009)。本研究視障者之體脂肪率高於非視障者,但兩組的代謝症候群比 例無顯著差異,可能因人數不夠多無法呈現差異。依代謝症候群活動型態問 卷結果,視障者中有代謝症候群者,確實有活動較少的情形。本研究發現視 障者每日運動時間方面比非視障者少。故推測視障者體脂肪率較高與代謝症 候群發生率的原因,可能與活動情形有關。

據研究指出,運動訓練有助於握力強度增加,代謝症候群高危險者,其 握力測試呈現較弱的現象 (Miyatake et al., 2007)。另ㄧ篇英國世代研究 發現,握力較低者與高血脂、高血壓、腹部肥胖及高血糖等的發生為正相關,

易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Sayer et al., 2007)。本研究比較視障者中有/

無代謝症候群組,其握力與肌肉量結果,並無統計差異;非視障者中有/無代 謝症候群組間,亦無統計差異。但視障者與非視障者之握力與肌肉量比較,

視障者之握力等級、上半身肌肉量、下半身肌肉量及軀幹肌肉量均比非視障 者低。推測與視障者活動較少,且每日運動時間比非視障者少有關。傳統觀

53 於正常人(p =0.0133;p =0.0412)(Numata et al., 2008)。本研究有相同 的結果,無論視障者或非視障者組,有代謝症候群者的尿酸值均高於無代謝 症候群者。推測原因如 Dessein 等人指出,低普林飲食中醣類比例較高,高 醣飲食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因此增加代謝症候群的發生(Dessein et al.,2000)。另 Facchini 等人提出,血清胰島素升高會降低腎臟對尿酸的排 出(Facchini et al.,1991)。Choi 等人研究指出,胰島素會增加腎臟近端 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胰島素阻抗性亦會增加腺甘酸(adenosine)濃度,進 而造成腎臟對鈉、尿酸及水分的滯留(Choi et al.,2005)。因本研究未測試 胰島素阻抗性,故無法驗證以上論點。

男女視障者之代謝症候群發生率,男性為 25.81%,大於女性 17.39%

的發生率(p=0.046),與國人之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相似,男性為 20.4%,大 於女性的 15.3%(衛生署,2008c)。與臨近臺灣的東方國家比較,Numata等 人以日本訂定之代謝症候群指標,發現日本男性代謝症候群比例高於女性(男

性為 28.1%、女性為 3.6%),本研究亦有相同結果,男性代謝症候群比例高於 女性,但比較視障者男女之飲食及生活型態問卷結果,大多無統計差異。僅 男性飲酒量及吸菸比例比女性高。以鄰近國家韓國為例,針對 3833 位受試 者的酒精攝取與代謝症候群的研究指出,每天攝取 30 克以上的酒精比僅攝 取 5 克以下者,引發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高出 60% (Baik and Shin , 2008)。

本研究視障者男性每日飲酒 1 杯-2 杯或 2 杯以上者,確實比女性飲酒量比例 高。文獻指出代謝症候群較少發生在無抽菸及體位標準者 ( Zhu et al., 2004)。另有 2001 年針對瑞士 391 位平均年齡 58 歲男性之研究,使用自填 式問卷調查吸菸情形,發現抽菸者之C-反應蛋白、三酸甘油酯、胰島素及血 壓明顯高於不吸菸者 (Wallenfeldt et al., 2001)。本研究視障者男性吸菸 情形,曾吸菸但已戒掉佔 9.7%,有吸菸者佔 16.1%,女性則無吸菸情形。

推測視障者男性代謝症候群比例高於女性之可能原因,和飲酒量與吸菸情形 有關。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有關,一篇美國針對 53 位受試者的介入 研究報導,每週 3 至 4 次有氧運動,配合男性 1500 卡及女性 1200 卡熱量限 制,經過 26 週後,有助於降低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血壓及血糖(Watkins et al., 2003)。另加拿大研究 621 位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的受試者,經過 20 週 的有氧運動介入,可減少 30%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 (Katzmarzyk et al., 2003)。美國 Duke大學以 171 位受試者,進行中強度運動介入,每天運動時 間平均 30 分鐘以上,每週運動頻率 3 次以上,經過 6 個月的訓練研究,能降

55 平均減少 2.8 公分。本研究參考 Rimmer等人(2009)電話聯絡方式,不但每 週召集受試者一次,每次包含 60 分鐘的運動教導與 60 分鐘的飲食指導,且

其採購習慣亦和 Bilyk等人(2009)之研究有相似情形,如:採購前事先已 決定購買何物;經常採購相同物品;少採購難處理的食物(如:海產類)、新 奇的食物或垃圾食品。相關單位如能加強視障者資訊推廣,或可增廣視障者 多方面項的採購方式與增加新奇自主的樂趣。本研究之視障者外食比例高達 80%(n=43),高於 Bilyk等人之 50%。經了解原因與 Bilyk等人研究理由相 近,多表示切割食材曾受傷,或擔心自己無法徹底清潔食材等。本研究之視 障者與 Bilyk等人研究相同多採走步之活動方式,約佔 46%,另有原地跑步、

甩手、踢腿、呼拉圈、游泳、仰臥起坐等多樣化的運動。研究顯示視障者運 動時間比非視障者少,表示不運動原因與加拿大之研究理由相近,多為懶得 動或行動受限等。故未來若如能設計適宜視障者的運動課程,並加強宣導運 動的益處,或可增進其運動的意願,且藉由長期運動的效能,應可助視障者 之健康促進。

本研究的限制:(1)視障者無法自行閱讀同意書與問卷,且簽署同意書 有困難。因此採用逐字唸出同意書及問卷方式,簽署部分以蓋手印方式替代。

視障者無法自行紀錄飲食,故改採 24 小時飲食回憶法,依其口述記錄並予以 錄音。視障者因無法親眼看到食物模型,恐難掌控確實飲食份量,因此利用 食物模型與餐具等,運用口述及實際觸摸方式,以確認其攝取情形。(2)為 確認 24 小時回憶的有效性(validity),詢問 12 位視障者 1 日飲食,再詢問 其同住者有關視障者 1 日飲食內容,比較 2 份結果無統計差異。故本研究所 使用 24 小時飲食回憶法確有相當程度的有效性。

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