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5 資優學生

5.5.1 香港資優教育

 香港資優教育的雙重目的

- 香港資優教育不應理解為只向少數高能力的學生提供服務,而是要切合所 有學生的需要,以充分發揮其潛能。

- 香港的資優教育包括以下雙重目的:

 資優教育普及化—透過多元化的計劃及服務,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讓 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栽培;以及

 普及教育資優化—為經識別的資優學生提供專門的學習經歷,提升其表 現及成就。

 資優的定義

《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1990)建議採用較寬廣的定義, 將資優兒 童界定為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

-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

- 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 有獨創性思考;

- 在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分;

-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以及 - 心理活動能力—─有卓越的表現,或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有突

出的天分。

 了解資優學生的需要

教師應了解資優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和發展需要,為每個資優學生提供適 當的指導,以發展其潛能。

更多有關資優學生特質的參考資料,請瀏覽以下網站: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

edu/gifted/guidelines-on-school-based-gifted-development-programmes/app_2.pdf

 透過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見圖 5.3),我們希望:

- 讓資優學生盡展潛能,以應對廿一世紀的挑戰;

- 幫助資優學生建立較高的自我期望,支持他們為自我實現及人類福祉 而奮鬥;

- 為資優學生提供增潤及延伸活動,讓他們掌握相關的技能和知識,同時 培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讓他們日後能享有豐碩及有意義的生 活和工作;

- 加強資優學生的讀寫能力,幫助他們發展較高的認知學術語文水平及 研究能力;

- 培養資優學生運用資訊建構知識的能力,使他們了解合乎道德地使用 資訊的重要性;以及

- 透過綜合學習及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拓展資優學生在科學、科技、數 學等方面的多元才能。

(註:這些目標適用於所有學生。對於資優學生,學校應適當地採取適異性的策 略,以切合他們的學習需要,讓他們能夠取得更高的成就。)

 香港資優教育的定位及推行

- 培育資優學生實際上是體現照顧學生多樣性的一種方式。

- 我們鼓勵學校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見圖 5.3),以規劃及推行校本資 優教育計劃。

圖 5.3 推行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推行模式

 近年香港資優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 自 2007 年: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進一步強化第三層校外支援,為學校 推薦的資優學生提供資訊和培訓,並加強對相關教師、家長及研究人員的 支援。

- 自 2012 年:制定資優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為致力於資優教育的教師訂 明專業發展路向。

- 自 2013 年:來自專上教育的不同持份者建立資優教育網絡,就培育資優學 生的服務交流意見。建立學生課程資料庫,為資優學生提供一站式資訊。

- 自 2016 年:設立校本資優教育優化工具,為學校提供參考,以便他們檢討 及改進校本資優教育計劃。

- 自 2016 年:成立「資優教育基金」(基金),利用其投資收入,支持香港 資優教育學苑的營運。

- 自 2017 年:成立「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就基金的運用及管理,向教育 局局長提供建議。

 識別資優學生

- 識別資優學生的目的在於甄選目標學生,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資優教育,關 鍵原則包括:

 適當使用多重準則識別資優學生。

 明白用於識別的工具是支援資優學生的方式而非結果;因此,採取持續 的識別方法非常重要。

 採取靈活及綜合的識別方法,並注意所採用的方式能讓不同性別、文化 或家庭背景的學生及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均可展現才能。

- 識別方法包括教師推薦、家長推薦及/或自薦,學術與非學術成就、學生 概覽,以及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

 潛能未展的資優學生

- 我們必須明白,並非所有資優學生都有明顯的卓越成就。許多資優學生實 際上潛能未展,其潛能被眾多因素掩蓋,例如沮喪、自卑、缺乏挑戰、完 美主義、不願接受失敗,以及教師/父母的期望過低(Richert,1991)。

- 學校在潛能未展資優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這 些學生提升自尊、自我意識及自我反思,有助逆轉其潛能未展的狀況。

- 第一層的學習支援對於潛能未展的資優學生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在一般課 堂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及支援,培養他們的天賦,他們有機會趕上其他資 優學生。

- 某些資優學生亦可能同時有學習障礙(雙重特殊資優學生)。學校應特別 留意這些學生,以免他們的才能被學習障礙所掩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