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回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

本研究的第二項假設為學生接受體育專家教師回饋後,其學習成就有 正面的影響。本節針對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學生的學習成就資料加以比較 分析,作為兩位教師回饋效果之驗證,包括學生動作技能之前、後測量中,

客觀評量的量與主觀評量的質的分數比較,以相依樣本 t 檢定,考驗體育 專家與生手教師學生的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兩項技能在前-後測之量的客 觀成績之學習成就是否達顯著水準。另外,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檢驗教師回 饋行為內容與學生兩項排球技能學習成就之間的相關。

一、學生動作技能前-後測成績之比較

(一)學生動作技能前-後測之量的客觀成績之比較

由學生動作技能前-後測之量的客觀成績比較的統計結果顯示

(如表 10),體育專家教師學生的排球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之技能後 測的平均數皆高於前測(發球後測 M=4.42、發球前測 M=3.48;傳 球後測 M=38.94、傳球前測 M=33.64),且學生在兩項技能前、後 測達高度相關(發球=.804、傳球=.855),考驗結果達顯著差異水準

(t = -2.39, p < .05;t = -2.88, p < .05),表示前、後測結果有所不同,

即後測成績高於前測,顯示體育專家教師學生在排球低手發球與低 手傳球的技能有明顯的進步。

體育生手教師學生的排球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之技能後測的平 均數皆高於前測(發球後測 M=5.37、發球前測 M=4.20;傳球後測 M=47.82、傳球前測 M=34.74),在學生兩項技能前、後測呈現中度 相關(發球=.440、傳球=.682),考驗結果達顯著差異水準(t = -2.50, p < .05;t = -6.39, p < .05),表示前、後測結果有所不同,即後測成 績高於前測,顯示體育生手教師學生在排球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的

技能有明顯的進步。

表 10 學生動作技能前-後測之量的客觀成績比較表

項目 教師 平均數 標準差 相關性 t 值 p 值 低手發球前測 3.48 3.59 .804 -2.39* .02

後測 體育專家

4.42 3.63

低手發球前測 4.20 2.74 .440 -2.50* .02 後測 體育生手

5.37 2.47

低手傳球前測 33.64 16.07 .855 -2.88* .01 後測 體育專家

38.94 20.29

低手傳球前測 34.74 13.21 .682 -6.39* .00 後測 體育生手

47.82 16.02

*p<.05

(二)學生動作技能前-後測之質的主觀成績之比較

質的主觀成績(如表 11)之差異情形與量的客觀分數結果類似,

統計結果顯示,在質的主觀成績上,體育專家教師學生的排球低手發 球與低手傳球的後測平均數皆高於前測(發球後測 M=35.40、發球 前測 M=26.83;傳球後測 M=34.83、傳球前測 M=30.92),且學生 在兩項技能前、後測達高度相關(發球=.777、傳球=.757),考驗結 果達顯著差異水準(t = -5.79, p < .05;t = -3.07, p < .05),表示前、

後測結果有所不同,即後測成績高於前測,顯示體育專家教師學生 在排球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之質的主觀成績有明顯的進步。

體育生手教師學生的排球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的平均數而言,

兩項技能的後測平均數皆高於前測(發球後測 M=49.78、發球前測 M=41.51;傳球後測 M=42.57、傳球前測 M=35.14),在學生兩項技 能前、後測呈現高度相關(發球=.738、傳球=.809),考驗結果達顯 著差異水準(t = -7.95, p < .05;t = -7.86, p < .05),表示前、後測結

果有所不同,即後測成績高於前測,顯示體育生手教師學生在排球 低手發球與低手傳球之質的主觀成績有明顯的進步。

表 11 學生動作技能前-後測之質的主觀成績比較

項目 教師 平均數 標準差 相關性 t 值 p 值 低手發球前測 26.83 8.02 .777 -5.79* .00

後測 體育專家

35.40 13.08

低手發球前測 41.51 8.53 .738 -7.95* .00 後測 體育生手

49.78 8.20

低手傳球前測 30.92 7.79 .757 -3.07* .00 後測 體育專家

34.83 11.00

低手傳球前測 35.15 8.67 .809 -7.86* .00 後測 體育生手

42.57 9.09

*p<.05

綜合上述,學生技能測驗成績的比較分析與過去的研究仍有不一致的 結果。就前測和後測的差異情形而言,經由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的教學後 學生都呈現進步的情形,表示教師回饋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此結果與 Eghan (1988)、Silverman 等人 (1992)、Keh (1992)、鐘敏華(1995)與夏 淑琴(1999)的研究相符。

二、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回饋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相關

由教師回饋與學習成就之質與量的成績相關分析(如表 12、表 13),

其統計結果顯示,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在回饋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間的 相關性,以下根據量的客觀成績與質的主觀成績分為四個部份做說明:

(一)體育專家教師回饋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量的客觀成績

1.排球低手發球後測部份:體育專家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發

球皆達到正相關,包括有聽覺.395、聽+視覺.373、個人.395、

小組.373、同時.404、描述.395、處方.452、目的其他.381、整 個.451、力量.372、空間.546、中立.444、觀察.543、和繼續回 饋.424 等 14 個子類目。

2.排球低手傳球後測部份:體育專家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傳 球皆達到正相關,其類目包括有評估.358、目的其他.367、力 量.469、非特殊性.358 與正面.512 等 5 個子類目。

(二)體育生手教師回饋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量的客觀成績

1.排球低手發球後測部份:體育生手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發 球達到正相關的類目為情意.382、動作結果.399、負面.389 等子 類目,而達到負相關的類目有聽+視+觸覺-.377、處方-.496、非 特殊性-.377、繼續回饋-.363 等子類目。

2.排球低手傳球後測部份:體育生手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傳 球皆達負相關,其類目包括有聽+觸覺-.346、全班-.346、力量 -.433、繼續回饋-.409 等 4 個子類目。

(三)體育專家教師回饋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之質的主觀成績

1.排球低手發球後測部份:體育專家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發 球皆達到正相關,其類目包括有聽覺.594、個人.594、評估.399、

目的其他.454、動作結果.447、力量.398、非特殊性.399、正面 .497、和繼續回饋.379 等 9 個子類目。

2.排球低手傳球後測部份:體育專家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傳 球皆達到正相關,其類目包括有聽+視覺.395、小組.395、處方 .374、目的其他.444、力量.416、正面.431 和繼續回饋.469 等 7 個子類目。

(四)體育生手教師回饋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之質的主觀成績

1.排球低手發球後測部份:體育生手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發 球僅在處方達負相關.-391,達到正相關的類目為評估.413、情 意.501、動作結果.515、負面.345 與離開.524 等 5 個子類目。

2.排球低手傳球後測部份:體育生手教師回饋行為在排球低手傳 球僅在目的性的其他子類目達正相關.379。

綜合上述統計結果可知,從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回饋行為中,子類目 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間的相關情形,多數屬於低、中度相關甚至是負相關,

而這個結果與 Eghan (1988)、Silverman 等人(1992)、Keh (1992) 和鐘敏華

(1995)的研究結果相符。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中體育專家教師無論是 在回饋行為與學習成就皆呈現正相關情形,且與學習成就相關的回饋子類 目數也多於體育生手教師,表示體育專家教師能提供較多有助於學習的回 饋行為,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此研究結果也支持本研究假設。

就量的客觀成績及質的主觀成績與教師回饋的相關部份,Eghan (1988) 曾提出動作的品質比結果分數更能顯示出學習的效果,此後許多教師回饋 的相關研究亦開始加入了動作品質的比較 (Keh, 1992; Hebert & Landin, 1994;鐘敏華,1995;施登堯,1997)。本研究中,客觀評量與教師回饋 的相關達顯著水準的比例優於主觀評量的情形,便可驗證 Rink (1985) 與 Graham (1987) 所提出,教師回饋具有對學習者短期獲利及影響的說法,

可以從客觀性評量成績的次數顯現,但對於需要神經、肌肉協調的動作過 程的主觀評量,這種教師回饋短期、立即的效果就不易看出很大的進步,

但卻對於動作技能的協調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鐘敏華,1995)。

表 12 教師回饋與學習成就之量的客觀成績相關分析摘要表

表 13 教師回饋與學習成就之質的主觀成績相關分析摘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