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傳統慣行農法施作之水稻田為主,台灣地區包 含本島及圍繞本島的島嶼。台灣島呈現紡錘狀外形,長軸南北走向,

長約三百八十五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為一百四十三公里,全島面積約 為三萬六千公里。受新生代造山運動影響地勢崎嶇,中央山脈是台灣 本島的脊樑山脈,也是台灣島東西兩斜面間的主要分水嶺,同時將本 島分為東西兩部分,西斜面寬度約為東斜面的兩倍,因此造成自中央 山脈東下的河川短急。西斜面則自高聳的主要山嶺進入較低的麓山帶 後,再往西降為廣大的上升台地。西部麓山帶以西的廣大濱海平原緊 位在台灣海峽的東緣,南北長約二百四十公里,東西寬約四十五公里。

中央山脈東面為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間隔以一條狹長的裂谷稱為東 台灣裂谷(地理上稱為花東縱谷),此裂谷長約一百五十公里平均寬度 小於五公里(何,1997)。

根據中央氣象局 1971-2000 間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氣候長年如 夏,年平均降雨量約為兩千五百公釐,年平均溫度約在攝氏 20 至 25 度之間。冬季時的東北季風、夏季時的西南季風以及六月至十一月的 颱風,為全島帶來豐沛的降雨。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多為台灣 氣候的三大特色。

並依據 93 農業統計年報資料,整理台灣地區各縣市稻米耕作面積 如圖 3-1,依圖中整理資料得出台灣地區主要稻米產區為分布於西部平 原、花東縱谷、以及位於東北部之蘭陽平原等地。

圖 3-1 台灣地區稻米產區分布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利用「能值分析」此一生態能量評估方法進行水田經濟活動 之能量流動。同時與採用另外兩種經濟評估方法所計算出來之水稻田價值 作比較,以了解由能量觀點出發之評估方式與市場經濟價格為分析依據的 評估方法之間之歧異度。

(一)能值分析

本研究將採用生態能量評估方法,又稱之為「能值分析」進行水稻 田的能量流動估算。這個方法的特色,是將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系統 同樣置於一個系統中思考。在計算上,主要考慮的是能量的流動,在 系統生態學的理論基礎下,對於人類與自然共同永續發展之目的,可 以形成一個整體發展的架構。

(二)能值分析步驟 1.建立系統圖

在進行能值分析之前,必須先找出欲研究系統的主要元件,並 以系統生態學之圖像語言繪製系統圖。圖 3-2 為一般水田生態系的 系統圖。

圖 3-2 一般水田生態系的系統圖

以此圖為例,在一般耕作方式的水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長方 形框架代表本系統範圍,左邊代表的是自然資源的投入,包括有太 陽、降水、風;上方代表的是系統外的投入,包含有灌溉、肥料、

農業機具、勞務投入等;系統內則有稻田扮演生產者的角色、土壤 負責儲存養分及水分、人類為主要消費者、銀行負責經濟面的流 動。箭頭代表能量流動方向,一般的表示方法為左進右出,彼此間 依真實情況或有交互作用、或有交會。人類經濟系統的貨幣流動則 用虛線表示。最後系統間所有元件間之作用都必定伴隨熱的耗散,

此部分用較細的黑線及箭頭表示。

2.建立能值分析表

根據系統圖,計算各項因子輸入之能值。參考 Odum(1996)環

境會計帳之方法,進行能值分析的步驟概述如下:

(1) 列出其主要能量來源,包括輸入之可更新資源(陽光、

風、雨等)不可更新資源(土壤、動力等)、貨物及勞務(器 材、人工等)。

(2) 計算各資源之流動量:能量以焦耳為單位;物品以質量 單位表示(公克、公斤);勞務以貨幣單位表示(NT$)。

(3) 將各資源轉換為共同之能值單位,以表示其在總體經濟 價值中之角色。

以本研究中的台北縣市水田能量流動計算為例加以說明。計算 出之能值分析表及計算方式如下列:

在可更新資源部分,從系統圖的整理中可以歸納出有太 陽、風、降水及灌溉水化學能等部份。分別收集並整理宜蘭地 區 2004 年之相關資料,計算方式參考 Odum(1996)年編製 之環境會計帳一書。

(1) 太陽能:因各地日照時數不同,計算方式為參考中央氣 象局日照時數統計數據以及每分鐘單位面積上累積之太 陽能(太陽常數)。

(1)

(2) 風力:風能的計算方式和台灣平均風速、空氣密度、阻 能量= (太陽常數)(面積)

= 1.96cal/cm2/min)(1614.3*60 min/yr

4.187 J/cal)(1E+8 cm2

= 7.95E+13 J

抗係數及摩擦係數有關。

(3)降水化學能:系統中水平衡是一連串的熱量平衡的過程,

而如此過程不會是完全的功能轉換,而會有熱的耗散發生

(亦即 entropy)。要描述如此的狀態轉換過程需計算其自 由能函數,在此我們採用的是 Gibbs free number 計算降水 所具有的化學能(Odum, 1996)。

降水化學能= (降雨量)(單位面積)(水密度)(Gibbs free number)

= 2829.8 mm/yr)(1E-3 m/mm)(10000 m2

1E+6 g/m3)(4.94 J/g

= 1.40E+11 J

(4)灌溉水化學能:計算原理同降水化學能,將降雨量改成 灌溉深度加以計算。

灌溉水化學能= (灌溉深度)(單位面積)(水密度)(Gibbs free number)

= 3.73 m)(10000 m2)(1E+6 g/m3)(4.94 J/g

= 1.84E+11 J

系統外投入部分針對肥料、種苗、各類藥品及農具農舍分 別計算,主要資料來源為 2004 農業統計年報及 93 年稻穀生產 統計。此部份均以價格作為計算基準,計算方式為一、二期稻 穀生產成本與兩期耕作之面積進行加權計算,其中面積部分因

風之動能= (空氣密度)(阻抗係數)(風速÷摩擦效應係數) 3(單位面積)

= (1.3kg/ m3)(1.0E-3)(4.8 m/s3) 3)(3.14E+7s/y)

= 2.09E+11 J

部分地區並非兩期均耕作,因此全年度收穫總面積以兩期中之

之能換率為何,將總能值產出除以總稻穀生產能量,得出本系 統中之稻穀能換率為 1.01E+05 sej/j。

欲了解系統中各項資源流動之貨幣價格單位,也就是將其 換算成台灣總體經濟價值之計算方法為,該項太陽能值除以 2004 年之能值貨幣比(EMNT$ ratio)。以灌溉水化學能為例,

其太陽能值使用為 7.57E+15 sej,則其轉換成能值新台幣

(EMNT$)等於 7.57E+15 除以 30000000000 等於 2.52E+05 EMNT$。

表 3-1 能量流動計算示例-以 2004 台北縣市水稻田系統為例

資源類別項目 資源流動量 太陽能換率 太陽能值 總體經濟價值 (單位/年) (sej/unit) ( sej/Y) ( 2004 NT$)

可更新資源

1 太陽;J 7.95E+13 1 7.95E+13 2.65E+03 2 風;J 2.09E+11 623 1.30E+14 4.34E+03 3 降水化學能;J 1.40E+11 15444 2.16E+15 7.20E+04 4 灌溉水化學能;J 1.84E+11 41068 7.57E+15 2.52E+05

系統外之資源投入

5 肥料;NT$ 8.01E+03 3.00E+10 2.40E+14 8.01E+03 6 種苗;NT$ 9.18E+03 3.00E+10 2.75E+14 9.18E+03 7 各類藥品;NT$ 7.42E+03 3.00E+10 2.23E+14 7.42E+03 8 農具農舍;NT$ 1.40E+03 3.00E+10 4.20E+13 1.40E+03

勞務

9 勞力;NT$ 8.72E+04 3.00E+10 2.62E+15 8.72E+04 能值產出

10 總能值產出 1.10E+16 4.44E+05

稻穀生產量與能換率

11 稻穀; kg 6.47E+03 1.70E+12

稻穀; J 1.08E+11 1.01E+05

3.分析各項輸入因子的能值指標

在應用能值分析方法分析能量流動後,我們通常會先製作能量 流動三臂圖(three-arm diagram)以了解能量流動所代表的意義,

如圖 3-4,(Comar, 2000),這包含環境投入 I、系統外投入 F、系 統輸出 Y;其中 I 包括可更新 R 及不可更新資源 N、F 包含系統外 投入資源 M 及勞務投入 S。而為進一步評量此系統之能量運用方 式,我們將能量流動間的關係建立成能值指標(Odum, 1996)。

圖 3-3 能量流動三臂圖示例--巴西的蔬菜種植系統(Comar,2000)。

為了解水田系統的能量流動及能值使用情形,在參考並整理 Odum(1996)、Brown et al(1996)、Comar(2000)、黃 (2001)、

蘭等(2002)及 Juan(2005)等人之研究之後,將利用以下指標 進行評估,藉以了解水田系統與自然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投入間的 關係。說明如下:

巴西的蔬菜種植 系統

環境投入 I 2,318.39

系統外投入 F 6370.75

能量流動單位:E13 sej/ha/year

8689.14 能值產出 Y

表 3-2 本研究所使用之生態能值指標估算與意義

能值指標 計算方式 代表意義

Emergy Yield Ratio(EYR)

能值產出比 Y/F 系統外投入對能值收獲的貢獻

Emergy Investment Ratio(EIR)

能值投資比 F/I 系統外投入與環境投入之比率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

(ELR)環境負載比 (F+N)/R 投入資源中不可更新及系統外投

入占可更新資源的比率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ESI)

能值永續指標 EYR/ELR

表達能值永續使用程度之指標,

數值越大表示對再生資源的需求 比例較高,較具永續性

Investment Ratios(數種投資比):

Service/Free resources Service/Resources

S/R S/(R+M)

勞務投入和可更新資源間比例 勞務投入佔總資源投入比例

Emergy Yield Ratio(EYR)能值產出比,指的是由在此系統中,

每單位經濟系統所投入的能值可以換得的產出能值。此指標通常大 於 1。當系統使用越多的本地免費的自然資源時,此指標越高。當 系統以經濟系統投入的資源為主時,此指標越接近 1。(Odum, 1996;黃,2004)。

Emergy Investment Ratio(EIR)能值投資比代表的意義是經濟 活動的能值回饋到輸入能值的外在環境之比率。估算方式為投入能 值(包括進口及內部不可再生能值)除以可更新資源之能值使用 量。開發程度越高的系統有越多的能值投資比(施,1991;李,1996)。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ELR)環境負載比用以評估系統 的環境壓力。評估方式為不可更新資源及系統外投入能值總量除以 可更新資源能值投入之能值。ELR 值越大代表系統對環境產生的 壓力越大,因為其需要越多的經濟投入才能維持其系統運作。(蘭 等,2002;Brown et al, 1996)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ESI) 能值永續指標乃是美國生 態學家 Brown. M. T.和義大利生態學家 Ulgiati. S 在研究並整合 Odum H. T.所提出之數種能值指標後所提出的評估系統是否具永 續性之指標。其評估方法為能值產出比除以環境負載比。其數值越 大代表該系統對來自自然系統中可更新資源的需求越高,其永續性 越高(蘭等,2002)。

其他關於能值投入之結構分析,也就是所謂的 Investment Ratios 投 資 比 中 , 我 們 採 用 以 下 兩 種 比 率 : 一 是 Service/Free resources,另一項為 Service/Resources。此兩種比率說明在該系統 中勞務投入之重要性(Juan,200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