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皇 時 代 (522), 漢 人 司 馬 達 到 日

佛 教 的 思 想 為 精 神 指 導 來 推 行 佛 法,實 施 仁 政 ,

本 , 是 在 聖 武 天 皇 天 平 八 年( 開 元 24 年 , 736), 由

良 辨 門 下 出 有 實 忠 、 安 寬 、 鏡 忍 等 , 而 以 實 忠 為 三 祖 , 等 定 為 四 祖 。 聖 武 天 皇 天 平 二 十 一 年 , 勅 諸 寺 講 說 經 論 之 際 , 因 以 《 華 嚴 經 》

日 本 十 一 面 觀 音 之 造 像

日 本 的 文 化 應 始 於 推 古 天 皇 時 代 之 前 。 其 文 化 是 由 秦 漢 時 ( 約 B.C.247-206) 的 中 國 移 民 將 中 國 文 化 帶 進 了 日 本 ; 到 聖 德 太 子 時 代 , 即 日 本 信 史 的 開 始 , 已 知 運 用 流 行 於 中 國 的 儒 、 釋 思 想 。 佛 教 傳 入 日 本 可 分 兩 個 系 統 傳 入 , 一 系 在 繼 體 天

本 , 結 草 堂 於 大 和 國 高 市 郡 坂 田 原 , 安 置 佛 像 , 皈 依 禮 拜 。 此 係 為 移 民 日 本 的 華 人 所 信 , 尚 未 流 行 於 日 本 民 間 , 此 為 民 間 傳 入 之 一 系 。 另 一 系 是 在 欽 明 天 皇 十 三 年 (552), 朝 鮮 半 島 的 百 濟 國 聖 明 王 , 遣 使 奉 獻 釋 迦 佛 金 銅 像 一 尊 , 以 及 幡 幢 和 經 論 , 此 為 由 政 府 傳 入 。 3 4 2

佛 教 真 正 的 興 盛 傳 播 , 則 開 始 於 聖 德 太 子 ( 約 594), 其 制 定 了 憲 法 共 十 七 條,大 部 份 以

其 中 憲 法 第 二 條 條 文 :「 篤 敬 三 寶 。 三 寶 者 佛 法 僧 也 。 則 四 生 之 終 歸 , 萬 國 之 極 宗 。 何 世 何 人 , 非 貴 是 法 。 人 鮮 尤 惡 , 能 教 從 之 。 其 不 歸 三 寶 , 何 以 直 枉 。 」。 3 4 3聖 德 太 子 在 攝 政 30 年 期 間 , 所 建 寺 院 46 所 , 出 家 的 僧 人 816 人 、 尼 眾 569 人 。

華 嚴 宗 初 傳 日

唐 僧 道 璿 首 先 帶 去 了 華 嚴 章 疏 , 但 他 並 未 弘 揚 。 當 時 有 良 辨 , 曾 受 道 璿 之 教,至 天 平 十 二 年(740),良 辨 始 請 了 一 位 來 自 新 羅 的 審 祥 法 師 , 開 講 晉 譯 的《 六 十 華 嚴 》。 審 祥 曾 入 唐 親 從 法 藏 大 師 受 學 , 故 係 根 據 法 藏 所 著 的 《 探 玄 記 》, 連 續 講 了 三 年 3 4 4。 因 此 , 日 本 即 以 審 祥 為 華 嚴 初 祖 , 良 辨 為 二 祖 。

4 2聖 嚴 法 師 , < 日 韓 佛 教 史 略 > ,《 法 鼓

3 全 集 》, 法 鼓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台

3 5 冊 , 第 4 9 2 頁 b 。 北 ,1 9 9 9 年 1 2 月 二 版 , 第 2 1 頁 。

3 4 3聖 嚴 法 師 , < 日 韓 佛 教 史 略 > , 第 2 7 頁 。

3 4 4法 藏 法 師 , < 花 嚴 經 文 義 綱 目 > ,《 大 正 藏 》 第

為 本 , 並 勅 東 大 寺 為 華 嚴 本 寺 而 稱 為 華 嚴 寺 。 聖 武 天 皇 極 重 華 嚴 , 乃 以 華 嚴 思 想 而 實 現 其 政 教 一 致 的 理 想 。 故 而 華 嚴 宗 在 當 時 , 已 有 帝 王 宗 教 之 地 位 。 3 4 5

從 以 上 的 歷 史 文 獻 來 看 , 十 一 面 觀 音 信 仰 有 可 能 是 由 審 祥 所 傳 入 日 本 ; 而 審 祥 入 唐 從 法 藏 受 學 的 時 間 應 該 不 會 晚 於 太 極 元 年(712, 法 藏 寂 )。 在 聖 武 天 皇 時 期 , 華 嚴 教 法 深 受 天 皇 的 重 視 , 故 具 有 皇 室 宗 教 的 地 位 , 又 東 大 寺 為 日 本 皇 家 寺 廟 , 因 此 將 原 名 改 為 華 嚴 寺 。 由 於 盧 舍 那 佛 是 華 嚴 世 界 的 教 主 , 釋 迦 是 盧 舍 那 佛 的 千 百 億 化 身 , 為 各 各 世 界 的 而 教 化 ,3 4 6兩 者 一 體 二 用 。 聖 武 天 皇 以 自 己 為 盧 舍 那 本 尊 , 以 東 大 寺 象 徵 國 都 , 以 國 分 寺 象 徵 諸 國 , 又 以 國 分 寺 的 釋 迦 象 徵 各 國 的 國 司 ; 以 百 億 釋 迦 象 徵 各 國 的 人 民 ; 他 以 此 原 理 為 實 現 政 教 的 理 想 。 3 4 7

形 均 相 當 一 致 , 臉 排 列 的 方 式

聖 武 天 皇 的 信 仰 情 況 很 類 似 武 則 天 的 模 式 ; 依 以 上 的 論 述 可 以 推 知 , 日 本 十 一 面 觀 音 信 仰 開 始 盛 行 應 該 是 在 聖 武 天 皇 時 期 。 到 目 前 為 止 , 筆 者 還 尚 找 到 在 日 本 同 屬 唐 時 期 十 一 面 觀 音 的 壇 場 , 不 過 , 在 日 本 亦 有 不 少 同 屬 唐 代 的 十 一 面 觀 音 的 造 像 遺 例 , 因 此 還 是 可 以 用 其 造 像 特 色 與 中 國 各 地 間 之 造 像 來 做 比 對 , 以 了 解 兩 地 差 異 及 信 仰 情 形 。 以 下 列 舉 數 例 日 本 同 屬 唐 代 十 一 面 觀 音 的 造 像 類 型,如 奈 良 法 華 寺( 圖 6 - 6 6 )、奈 良 室 生 寺( 圖 6 - 6 7 )、奈 良 聖 林 寺( 圖 6 - 6 8 )、滋 賀 向 源 寺( 圖 6 - 6 9 )、 奈 良 長 谷 寺 等 ( 圖 6 - 7 0 )。

以 上 的 六 尊 十 一 面 觀 音 其 頭 部 的 造

大 部 份 為 環 狀 , 中 間 立 一 佛 面 , 基 本 上 與 經 典 的 造 像 符 合 , 也 大 都 有 表 現 出 慈 面 、 瞋 面 、 白 牙 上 出 面 、 佛 面 等 。 賀 滋 向 源 寺 的 十 一 面 觀 音 年 代 約 為 八 到 九 世 紀 的 作 品 , 其 在 以 的 頭 部 排 列 為 3‧ 7‧ 1 的 排 列 方 式 , 十 一 面 的 頂 部 皆 有 一 化 佛 ; 一 手 持 淨 瓶 , 一 手 與 願 印 ; 著 天 衣 , 身 軀 呈 S 形 , 顯 女 態 , 本 面 嘴 角 略 微 上 揚 , 神 情 自 若 , 整 體 表 現 具 有 生 動 感 , 是 諸 尊 中 較 為 特 殊 的 一 尊 。 其 他 的 十 一 面 觀 音 像 的 本 面 則 表 情 略 顯 嚴 肅 , 嘴 角 略 微 往 下 , 雙 眼 略 張 , 體 形 皆 屬 壯 碩 , 而 奈 良 長 谷

3 4 5聖 嚴 法 師 , < 日 韓 佛 教 史 略 > , 第 4 2 頁 。

3 4 6鳩 摩 羅 什 譯 , < 梵 網 經 > ,《 大 正 藏 》 第 2 4 冊 , 第 1 0 0 3 頁 c 。

3 4 7聖 嚴 法 師 , < 日 韓 佛 教 史 略 > , 第 4 8 頁 。

寺 的 十 一 面 觀 音 則 畫 有 蝌 蚪 式 鬍 子 。

從 以 上 日 本 十 一 面 觀 音 造 像 上 的 表 現 , 和 中 國 的 造 像 風 格 還 是 有 同 的 差 異 , 其 差 異 有 三 : 其 一 , 在 頭 部 的 排 列 上 , 日 本 的 造 像 較 忠

出 面 、 佛 面 等 造 形 , 也 符 合 了 經 典 的 造 像 ; 中 國 在 頂 上 十 張 小 臉 的 表 現

於 經 典 的 原 貌 ; 中 國 則 以 往 上 堆 疊 的 形 式 較 多 , 分 為 三 層 、 四 層 、 五 層 不 等 。 其 二 , 觀 音 頂 上 十 張 小 臉 的 表 現 , 也 都 有 慈 面 、 瞋 面 、 白 牙 上

, 則 以 清 一 色 的 溫 和 表 情 為 主 要 造 形 。 其 三 , 在 觀 音 本 面 的 神 情 方 面 , 日 本 的 神 情 較 為 肅 穆 , 而 嘴 角 普 遍 的 略 微 往 下 居 多 ; 中 國 在 神 情 的 表 現 則 較 為 開 揚 , 嘴 角 以 持 平 或 略 微 上 揚 居 多 。 以 上 這 些 特 徵 的 不 同 或 許 與 每 個 國 家 民 族 的 特 性 有 關 , 故 表 現 在 造 像 上 的 取 捨 , 因 而

對 經 典 的 造 像 規 定 略 有 調 整 。

第 四 節 小 結

代 佛 教

敦 煌 地 區 , 是 位 於 現 今 甘 肅 省 河 西 走 廊 的 西 端 , 是 古 代 往 來 中 原 和 西 域 的 重 要 門 戶 。 而 整 個 河 西 走 廊 亦 是 連 接 東 西 方 文 化 、 貿 易 的 主 要 幹 道 。 在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 就 不 斷 有 東 往 西 來 的 僧 人 及 商 旅 途 經 敦 煌 , 故 敦 煌 漸 漸 成 為 商 業 繁 榮 , 佛 教 鼎 盛 的 地 方 ; 又 因 西 域 環 境 的 險 惡 及 信 仰 的 需 求 , 因 此 敦 煌 一 帶 窟 廟 逐 漸 增 多 , 尤 其 以 莫 高 窟 一 帶 最 為 興 盛 。

佛 教 在 傳 播 的 過 程 , 經 典 和 佛 教 圖 像 是 主 要 的 傳 播 工 具 。 當 佛 教 在 進 入 中 國 的 門 戶 「 敦 煌 」 時 , 佛 教 經 典 和 圖 像 也 隨 之 進 入 ; 而 這 些 佛 教 圖 像 被 當 地 的 佛 教 團 體 吸 收 , 成 為 石 窟 廟 中 的 造 像 題 材 。 在 古

圖 像 的 製 作 往 往 皆 依 據 經 典 的 儀 軌 來 製 作 , 如 觀 音 經 系 之 經 變 圖 、《 觀 無 量 壽 經 》之 經 變 圖 等 ; 但 也 有 因 本 土 國 人 的 喜 好 , 而 將 其 造 像 做 其 他 的 改 變 。 自 十 一 面 觀 音 的 經 典 傳 入 中 國 後 , 其 信 仰 亦 在 敦 煌 造 成 流 行 , 但 其 十 一 面 觀 音 的 造 像 , 其 頂 上 十 一 面 大 部 份 沒 有 依 照 經 典 所 規 定 的 慈 、 嗔 、 白 牙 上 出 等 面 ; 原 因 是 嗔 面 和 白 牙 上 出 面 非 本 土 國 人 所 喜 見 。 而 敦 煌 壁 畫 中 的 十 一 面 觀 音 頭 部 的 排 列 亦 沒 有 嚴 格 的 規

定 , 堆 疊 的 方 式 從 三 層 到 五 層 皆 有 。 在 手 臂 數 方 面 , 從 二 臂 、 四 臂 、 六 臂 、 八 臂 、 十 二 臂 皆 有 ; 而 經 典 中 十 一 面 觀 音 造 像 的 手 臂 數 以 二 臂 和 四 臂 為 主 , 六 臂 以 上 的 造 形 可 能 是 受 到 其 他 變 化 觀 音 的 影 響 。

在 唐 代 , 長 安 是 一 個 國 際 性 的 都 巿 , 而 長 安 與 敦 煌 在 佛 教 及 異 國 文 化 的 傳 輸 上 又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 故 在 當 時 , 長 安 所 流 行 的 中 國 文 化 , 包 括 了 佛 教 , 往 往 影 響 著 中 央 亞 細 亞 一 帶 的 國 家 ; 尤 其 是 鄰 近 的 新 羅 ( 韓 國 ) 和 日 本 影 響 最 大 。 因 此 十 一 面 觀 音 的 信 仰 , 也 是 在 這 樣 的 背 景 下 傳 入 了 新 羅 和 日 本 。 現 今 的 韓 國 慶 州 吐 含 山 石 窟 庵 , 即 留 有 唐 代 八 世 紀 中 後 期 ( 7 5 1 - 7 7 5 ) 十 一 面 觀 音 壇 場 的 遺 址 ; 其 中 十 一 面 觀 音 和 四 天 王 的 造 像 是 屬 高 宗 前 期 的 型 式 , 而 釋 迦 佛 和 二 力 士 及 其 他 造 像 是 屬 周 武 晚 期 的 類 型 。 致 於 石 窟 庵 壇 場 的 形 制 內 容 可 能 依 據 了 隋 、 唐 時 期 敦 煌 石 窟 所 流 行 佛 龕 七 尊 式 佛 、 二 弟 子 、 二 菩 薩 、 力 士 或 天 王 演 變 成 以 佛 為 主 尊 之 十 大 弟 子 、 胎 藏 界 曼 陀 羅 中 八 大 菩 薩 、 四 天 王 、 天 龍 八 部 眾 等 變 化 形 的 形 制 , 再 配 以 龕 兩 側 的 維 摩 、 文 殊 的 組 合 之 形 式 所 建 構 。 現 代 日 本 許 多 的 寺 廟 中 , 仍 留 有 不 少 唐 代 時 期 風 格 的 十 一 面 觀 音 造 像 如 奈 良 法 華 寺 、 奈 良 室 生 寺 、 奈 良 聖 林 寺 、 滋 賀 向 源 寺 、 奈 良 長 谷 寺 等 。 基 本 上 這 些 觀 音 頭 部 造 像 大 部 份 與 經 典 符 合 , 皆 表 現 出 慈 面 、 瞋 面 、 白 牙 上 出 面 、 佛 面 等 環 狀 的 組 合 ; 相 較 於 中 國 的 造 像 十 一 面 臉 之 排 列 方 式 和 大 部 份 為 清 一 色 的 慈 面 是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