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93 年學測試題與歷史課程教學目標之分析

學術

文化

93110 93109、93156

政治

93241、93255 93211

社會 經濟

93210、93222 93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67 -

- 168 -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歷史科學力指標 試題分布 合計 題數

總 計

B1 了解歷史發展的時間脈絡 0

B2 了解歷史事實的內涵 93206、93207、93222、93224、

93239、93240、93241、93251 8

B3 了解歷史解釋形成的觀點 0

B4 了解歷史資料的意義 0

B5 了解歷史人物解決問題的決策 0

8

3.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C1 分析、歸納與比較歷史事件的發展模式 0

C2 分析、歸納與比較歷史事實的內涵 93223、93226、93254 3

C3 分析、歸納與比較歷史解釋的合理性 0

C4 具備分析與運用資料的能力 0

C5 運用歷史思考評估與解決問題 0

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九十三年度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 測驗第二次測驗試題研究報告》第一冊與第二冊,聯合印卷委員會,民國 94 年 4 月。

表 5-39 及 表 5-40 顯示,在與課程目標的對應上,93 年度學測在對 應至認識臺灣歷史篇的部分,雖只對應至「認識各族群先民開發臺、澎、

金、馬的史實,加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感,並培養團結合作的精 神」,但卻含蓋了認知、理解和高層次批判思考三個層次,在歷史課程標 準的部分也是一樣,在四條課程目標中也僅對應至第一條的「引導學生瞭 解歷史知識的本質」,但所有的題目也跨足了認知、理解和高層次批判思 考三個層次。但就認識臺灣歷史篇課程標準之「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環境,

培養愛鄉愛國的情操與具有世界觀的胸襟」、「增進對臺、澎、金、馬文化 資產的瞭解,養成珍惜維護的觀念」以及在歷史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對 歷史發生興趣,俾能主動學習」、「引導學生認清國家創建的艱辛及個人的 責任」、「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心胸並成為具有世界觀的國民」等目標的部 分都無與之相對應的試題,顯示出 93 年度學測試題在對應八十三年版歷 史課程目標方面,亦有所偏頗之處。

表 5-39 93 年第一次學測歷史試題對應八十三年版歷史課程目標之對照表 認識臺灣歷史篇課程標準 認知領域 93 年第一次

知識 93137、93151

理解 93122

1.認識各族群先民開發臺、澎、金、馬 的史實,加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

使命感,並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高層次批判思考 93107、93224 2.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環境,培養愛鄉愛 知識

理解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69 -

知識 93108、93109、93123、93125、

93140、93153、93154、93156 理解 93110、93121、93136、93138、

93139、93155、93161

知識 93208、93210、93211、93225、

93238、93252、93253、93255 理解 93207、93222、93224、93239、

93240、93241、93251

- 170 -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知識 4.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心胸並成為具 理解

有世界觀的國民。 高層次批判思考

以下列舉數道試題進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學測試題以不斷創新新的試題形式為方向之一,以假設的情境來命題 也是不同於以往的直述法,如第一次學測的第 7 題,學生必須去歸納郭懷 一、朱一貴和林爽文等人的共同特色才能選出正確答案,雖然是屬於高層 次批判思考的題目,但仍高達 84﹪的學生答對此題,鑑別度也高達 0.53。

【學測 93 第一次第 7 題】

安安要以郭懷一、朱一貴、林爽文等人為對象寫一篇報告,

這份報告最可能在探討下列哪一主題?

(A) 科舉選才的機會不均 (B) 民間百姓的反抗事件 (C) 行會組織的貿易衝突 (D) 地方官紳的改革運動

同樣第 22 題利用了學生喜愛的漫晝形式出題,藉由漫畫讓學生能理 解歷史事實的內涵,進而判別其歷史的分期。

【學測 93 第一次第 22 題】

婷婷在書上看到一則與臺灣歷史有關的插 畫,如圖(六)。插畫中是描述臺灣哪一時期 的情形?

(A) 荷蘭統治時期 (B) 清領時代前期 (C) 清領時代後期 (D)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此兩題皆屬於與臺灣歷史事實相關聯的試題,學生透過進一步的分析 歸納歷史事實內涵,更強化了「認識各族群先民開發臺、澎、金、馬的史 實」之課程目標。

基本學力測驗特別著重學生的生活經驗,故在 93 年度第一次的學測 題目中出現了學生極熱衷的網路遊戲,使學生產生熟悉的感覺,有高達 70

﹪的學生答對了此題。而透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教材內容可使學生了解 歷史事實,達到了解「歷史知識本質」的目標。

【學測 93 第一次第 21 題】

小玲玩網路遊戲「三國誌」時,最常選擇扮演某一角色,她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71 -

說:「我喜歡扮演他,是因為雖然三國之中他所占土地最小,

但歷史上他仍堅持以漢為正統,立國西南與魏對抗。」依此 判斷,她最常扮演下列哪一角色?

(A) 孫權 (B) 劉備 (C) 曹操 (D) 司馬炎

利用地圖的概念做為試題是可以整合學生的知識的,在地理學上地圖 的學習是重要,地圖可以透露出許多訊息,第二次學測的第 23 題便是一 個很好的示例。

【學測 93 第二次第 23 題】

圖(六)是清康熙年間由西洋傳教士繪製的臺灣地 圖。此圖只繪製臺灣西半,部反映出當時清廷治臺 的何種政策?

(A)禁絕漢人渡臺,防止臺灣成為反清基地 (B)施行劃界封山,禁止漢人入侵原住民區 (C)開港通商,設定西半部為對外貿易據點 (D)加強建設西半部,使該地成為海防重鎮

除了可與地圖結合外,也可利用國文的詩詞來命題,可藉由詩詞使學 生理解時代的變遷。第 51 題即利用劉禹錫的烏衣巷來表述在九品官人法 下世族的變化。

【學測 93 第二次第 51 題】

唐朝劉禹錫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 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請問:類似王、謝這些世 家大族的沒落,除與政治上的動亂有關外,亦與下列哪一項 制度的廢除有關?

(A)封建制度 (B)孝廉選官 (C)九品官人法 (D)科舉制度

上述 2 試題雖以歷史事實來命題,但卻運用地圖、史料的資料增加命 題的多樣性,藉由輔助資料的理解,加深了解「歷史知識本質」的目標。

- 172 -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第四節 從聯考到學測試題與歷史課程教學目標關係之 分析

國家教育目標,必定伴隨著課程標準的制定,明確地宣告於國人。國 民中小學既然是義務教育,則更富有其教育的目的。課程標準如何透過教 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貫徹其教學目標中意念之傳達,在本章的前三節 中,分析了八十六年至九十三年的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歷史試題與課程標 準中教學目標的關係。本節綜合本章前三節的分析,歸納出下列幾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