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年聯考試題內容與歷史課程教學目標之分析

八十九年的高中入學招生考試,受試者在學期間所學習的是以八十三 年十月教育部修正發布實施的課程標準所編製的教科書,首先是在國一時 需學習一學年、上下學期各一堂課的認識臺灣歷史篇課程,其次是在國二 與國三兩學年、上下學期各兩堂課的歷史課程,其課程內容如下表:

表 5-14 八十三年版之認識臺灣歷史篇與歷史科課程內容

冊次 領域 起訖時間

認識臺灣 臺灣史 史前時代至中華民國在臺灣 第一冊 中國史 遠古至清盛世

第二冊 中國史 清末至戰爭後中國 第三冊 外國史 上古至十九世紀上半葉 第四冊 外國史 民族主義與帝國主義至現代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八十三年版認識臺灣歷史篇與一至四冊之歷史課本

八十九年聯考試題在冊次的分布上(參見表 3-8)以第二冊中國近現 代史與第四冊世界近現代史所佔比例最高,各佔全部試題的 24%,顯示本 次測驗在社會科部份較為重視近現代史。

再從主題來看(參見表 3-9),本年度試題在四類主題的分類上顯而易 見是非常不平均的,政治軍事類的試題佔了 64%,社會經濟、學術文化、

民族疆域此三類都只佔了 12%的比例,是八十六至八十九年歷屆聯考試題 中,主題分布上最不平均的一年。

結合主題與冊次分布(參見表 5-15)來看,第二冊與第四冊在政治軍 事類試題佔大多數;平均每一冊教科書中皆會有一題是以社會經濟來命 題;在認識臺灣歷史篇、第二冊與第四冊中,並未以學術文化與民族疆域 兩個主題來作為命題的材料。從認識臺灣歷史篇、第二冊與第四冊的教材 多以政治軍事為主題來命題,顯示本次測驗較為注重讓學生經由對近現代 史在政治上的發展與軍事上的衝突來理解史事與史實的發展,並培養其愛 國家的情操。例如 21 題:

【聯考 89 年第 21 題】

最近國際著名的蘇富比公司在拍賣會中,以高價賣出了圓明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33 -

8919 8921、8922、

8947、8948、

8949、8953

8956 8917、8925、

8953、8954、

8918、8920 8923

89

- 134 -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C)荷西聯合抵制日本 (D)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而整合測驗的 55 題,頗有關懷鄉土的教學目標存在:

【聯考 89 年第 55 題】

(六)小凱在某書中發現一段文字:「中、美、英三大同盟 為遏制並懲罰日本的侵略,現正參與此次戰爭,……

三同盟共同的目的是: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 後,在太平洋所強取或占領的一切島嶼必須完全放 棄;凡日本在甲午戰爭以來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 須歸還大中華民國。……」請問:

由文字內容推論,日本應將那些土地歸還中華民國?

(甲)朝鮮(乙)臺灣(丙)東北(丁)琉球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此題就結合了臺灣史、中國史與外國史,其題幹敘述即以採擇史料,印證 史實的方式,並希望藉由試題使學生從測驗中引導其愛國心鄉土情,進而 發揮鑑往知來的歷史教育功能。

八十九年的高中入學招生考試與八十六年至八十八年在試題的教材 範圍是不太相同的,八十九年聯考的受試者在學期間所學習的教材不再是 七十二年版的教科書,而是依據八十三年課程標準所編輯的的教科書。在 國民中學認識臺灣歷史篇課程標準中的歷史教學目標有三點:

1.認識各族群先民開發臺、澎、金、馬的史實,加強承先啟後、繼往 開來的使命感,並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2.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環境,培養愛鄉愛國的情操與具有世界觀的胸襟。

3.增進對臺、澎、金、馬文化資產的瞭解,養成珍惜維護的觀念。

國民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歷史教學目標有四點:

1.引導學生瞭解歷史知識的本質。

2.引導學生對歷史發生興趣,俾能主動學習。

3.引導學生認清國家創建的艱辛及個人的責任。

4.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心胸並成為具有世界觀的國民。

八十三年版歷史課程標準的目標第一條即是「引導學生瞭解歷史知識 的本質」,而如何引導學生瞭解歷史知識之本質,根據《臺灣省各區高級 中學八十九學年度招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中的說明,八十九年度之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35 -

試題注重測量學生的學科基本能力,包括時序題兩題,有關歷史事實的理 解六題,歷史事實的解釋十題,對歷史知識的應用分析有七題(可參考表 5-16)。希望學生能夠活用歷史教材內容提供的知識概念,建構完整的歷 史圖像,進而瞭解特殊的時代風貌。並利用時事及鄉土教材的相關內容,

以期能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外,並設計多種類型的題目,來落實歷史教 學目標。並希望藉由「寓教於考」的方式,落實「教育即啟發」的理念,

使歷史教育能夠發揮啟迪心智的能力,引導人格健全成長,並養成學生關 懷鄉土以及尊重多元社會的人文素養。1此乃認識臺灣歷史篇與歷史課程標 準中所欲達成的情意目標:從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環境,培養學生具有開闊 的心胸,以及愛鄉愛國的情操與具有世界觀的國民。

表 5-16 89 年度聯考歷史科試題與學力指標的關係表

歷史科學力指標 試題分布 合計

題數 總 計 1. 具備基本的歷史知識

A1 知道歷史上重要的年代 0

A2 知道重要的歷史事實 8913、8914、8915 3

A3 知道重要歷史事實的解釋 0

A4 知道學習歷史的方法 0

A5 知道歷史上的重大問題與其解決方法 0

3

2. 具備瞭解歷史知識內涵的能力

B1 了解歷史發展的時間脈絡 8924、8950 2 B2 了解歷史事實的內涵 8921、8956 2 B3 了解歷史解釋形成的觀點 8915、8916、8921、8922、

8951、8953、8954、8955 8

B4 了解歷史資料的意義 8920 1

B5 了解歷史人物解決問題的決策 0

12

3. 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C1 分析、歸納與比較歷史事件的發展模式 0 C2 分析、歸納與比較歷史事實的內涵 8957、8958 2 C3 分析、歸納與比較歷史解釋的合理性 8917、8923、8952 3 C4 具備分析與運用資料的能力 8918、8925、8947、8948、

8949 5

C5 運用歷史思考評估與解決問題 0

10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歷史科試題分析〉《臺灣省各區高級中學八十九學年度招 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台南:台南二中),民國 89 年 12 月,頁 264。

1 〈社會科命題研究〉《臺灣省各區高級中學八十九學年度招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台南:

台南二中),民國 89 年 12 月,頁 267。

- 136 -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再依據表 5-17 來觀察試題與課程標準的對應程度,臺灣史的五題試 題,只要是藉由歷史事實讓學生得以認識臺、澎、金、馬的開發史實,皆 符合認識臺灣歷史篇之教學目標的第一點「認識各族群先民開發臺、澎、

金、馬的史實,加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感,並培養團結合作的精 神」。

而外國史的試題,很多與臺灣史或中國史相關的題材,除了能夠據以 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並能夠符合認識臺灣歷史篇的教學目標第二點「認識 自己生活週遭環境,培養愛鄉愛國的情操與具有世界觀的胸襟」,例如整 合測驗題的 53 與 54 題:

(六)小凱在某書中發現一段文字:「中、美、英三大同盟 為遏制並懲罰日本的侵略,現正參與此次戰爭,……

三同盟共同的目的是: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 後,在太平洋所強取或占領的一切島嶼必須完全放 棄;凡日本在甲午戰爭以來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 須歸還大中華民國。……」請問:

【聯考 89 年第 53 題】

該文字的內容傳達了那一次國際會議的訊息?

(A)開羅宣言 (B)波茨坦宣言 (C)雅爾達密約 (D)聯合國 宣言

【聯考 89 年第 53 題】

美國為何參加同盟並懲罰日本?

(A)日本製造南京大屠殺 (B)報復日本偷襲珍珠港 (C)響應蔣中正廬山談話 (D)維護對華門戶的開放 表 5-17 89 年聯考歷史試題對應八十三年版課程目標之對照表

認識臺灣歷史篇課程標準 認知領域 試題

知識 8913

理解 8915、8916、8955

1.認識各族群先民開發臺、澎、金、馬 的史實,加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 使命感,並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高層次批判思考 8917 知識

2.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環境,培養愛鄉愛 理解 國的情操與具有世界觀的胸襟

高層次批判思考 知識

3.增進對臺、澎、金、馬文化資產的瞭 理解 解,養成珍惜維護的觀念

高層次批判思考

歷史課程標準 認知領域 試題

1.引導學生瞭解歷史知識的本質 知識 8914、8919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37 -

認識臺灣歷史篇課程標準 認知領域 試題

理解 8920、8921、8922、8924、

8950、8951、8956 高層次批判思考 8918、8923、8952、8957、

8958

高層次批判思考 8925、8947、8948、8949 知識

- 138 -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16.表(二)是民國 37、38、42、52 年,

四個年度的臺灣佃農每年每公頃收

第五章 試題內容與歷史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 - 139 -

程上是一重大的改變。除了臺灣史教材專冊教授外,八十三年版的歷史課 程目標以不若七十二年版之前的教學目標宣示反共抗俄與民族精神的培 養,取代的是對臺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與發展的文化的認同。因此本年度 的試題具有一指標性的作用,其介於聯考與學測,以及版本轉換間,是頗 具值得觀察的一個年度。

八十九年的聯考試題雖然臺灣史的教材份量加重了,但是在試題的題 數上仍為在五題。第 13 題是藉由砲台的圖片提問此一場景最早應該出現 在臺灣實施自強新政時期的什麼地方,考驗學生是否知道重要的歷史事 實。此題類似的題材亦曾出現在八十六年的聯考試題中,考的也是沈葆楨 建造砲台的原因,只是八十九年的試題是藉由圖片,而八十六年直接是以 文字命題。雖則此二年度的考試題目相似,但是在教材的編寫上,八十三 年版的教科書在用詞遣字上,較七十二年版來的中性多了。例如同樣是對 於牡丹社事件的描述:2

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末葉以來,就有難侵琉球、臺灣的野

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末葉以來,就有難侵琉球、臺灣的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