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刚刚还是风和日丽,现在却是阴风苦雨。无法预料的倒霉事就像无法预测的坏天气,让 你的心情变得遭透了,沮丧、郁闷、上火……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迅速摆脱这一切,重新绽放笑 容?

人人都能迅速安抚自己:谁都难免有突然的挫败感。有的人一连几天压抑着怒火,有的 人沮丧片刻便积极应对。其实,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找到一个通道,让坏情绪赶紧走开,好心情 迅速回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不断摸索和学习一些管理情绪的技巧,做起来就不那么困难。

1)让身体配合你的心。比如微笑、放慢呼吸,甚至手舞足蹈,都可以用来改善心情。

2)暂时远离刺激源,避免冲突升级。

3)如果必须表达,那就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而不要解释对方的动机。你可以说:“你 说报告准备不够用心,我感到有些委屈”,而不是说:“你觉得我是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吗?”

4)自我对话。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只要能让你进行冷静自我对话的方法,就可以尝 试。

5)暂时恢复好心情,并不代表解决了问题。接下来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迅速调整心情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小事上的积累和自我修养的提高才真正有效。

5.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首先,要完善调解等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使矛盾尽可能地解决在初级阶段。其次,要进 一步完善民事、刑事诉讼程序,使其操作更加简便易行。最后,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 要通过普法活动,使人们对法律更加了解,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要利用典型 案件进行宣传,加强法制教育。

三、沉重的话题:自杀与犯罪

(一)大学生的自杀及其干预

2003 年 9 月 10 日是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有数据表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 5 位死因,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自杀在众多死因排序中高居第 13 位。自杀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 现象,它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和 后果。

根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 2003 年发布的信息表明,自杀已成为 15 岁至 34 岁 人群的首位死因。2004 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在对该校 623 人的调查中发现:有 89 人 表述自己在一年内认真想过要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在 2005 年对 1010 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 10.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三年级最高(为 1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高于成绩好的学生,文科学生高于理科。

(二)自杀的含义与分类

自杀是人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有意识地对生命的自我毁 灭。既可发生于正常人身上,也可发生于精神病人。关于自杀的分类,目前心理学界通常按自 杀的原因把自杀分为以下三类。

1.患身体或精神疾病者的自杀

因患身体疾病并认为前途无望而自杀的大学生并不多见。但是因精神疾病自杀的大学生 较多,约占自杀者的 10%左右。在一项对首都 7 所重点大学和 1 所普通高校进行的调查中,

在 1991~1995 年间,自杀身亡的 28 名大学生中,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者 11 例(39.3%)。

其中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最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因幻想出一些难以理解的异常行为而自 杀。而抑郁症患者往往自责自罪,对自我估计低,因此也容易采取自杀行为。

2.冲动型自杀

也称情绪型自杀,通常是因突发性的激情而引起的,是在偶然事件所引起的激愤、悔恨、

内疚、羞愧等激情状态下失去控制的冲动行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进程比较快,发展时间短,具 有突发性。

3.理智型自杀

与冲动型自杀相比,理智型自杀不是由偶然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在经过长期的自我冲突 并进行了充分的推理和判断之后,逐渐萌发的自杀意念,并且是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杀准 备之后而采取的自杀行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进程较慢,发展时间长,在自杀发展过程中有比较 复杂的心理表现。

(三)自杀的心理过程和一般表现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的身心处在青年期;另一方面,脑力劳动是他 们的主要活动方式,用脑的频繁性和复杂性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变化和发展。此外,他们的内心 世界也相对较为复杂,他们的心理境界、需求、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不同一般。这些特征使得大 学生的自杀行为表现出与一般个体不同的规律性。因此,对待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应当从大学 生自杀的心理机制入手。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杀动机或自杀观念的形成。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了逃避现实,

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例如,有的大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觉 得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有的因做错了事而产生悔恨、惩罚,作为对自己 自罪自责心理的补偿而决定自杀。如一位大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进入大 学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乡亲,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 驱使下便采取了自杀行为。此外,有的把自杀作为报复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内疚、后悔 和不安。

第二阶段是心理矛盾冲突阶段。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 与死的矛盾冲突状态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的决定。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 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我 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

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这也是自杀 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但周围的人往往不能对这些暗示和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因 而不太关注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最终痛失救助良机。

第三阶段是自杀者的平静阶段。在这一阶段,自杀者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 论或暗示自杀,抑郁的情绪有所好转,显得异常平静。这样就使周围的人产生错觉,以为他的 心理状态好转了,从而放松警惕。但这往往是自杀者坚定自杀信念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不完全 排除是自杀者心理状态好转的表现。因为此时自杀者认为自己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 为生与死的选择而苦恼。因而他们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甚至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目的可 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预。

另外,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 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四)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例如,长沙某高校一名大学三年级学生李××,在中学时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大学 后,他总认为自己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便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加上中学时过惯了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差,以致进大学后生活难以自理,身体状况下降,患 上了肝炎病而不得不住院治疗。这期间他的情绪极度低落、抑郁,甚至拒绝接受治疗。他曾对 护士和前来探望的同学谈论过自杀的一些问题,并说过诸如“我没什么希望了”、“真想死了算

了”之类的话。医生、老师和同学并未对此加以足够重视,只是安慰了他一番。后来一段时间,

该生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了,甚至还和前来探望的同学开玩笑。大家都以为他的心情真的好起来 了。然而一天他趁周围无人,悄悄溜出病房,在医院后山的一棵树上用一根粗麻绳结束了自己 19 岁的年轻生命。从这例自杀案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最初促成其自杀动机的原因有三 个:成绩不尽如人意,生活适应能力差以及身体患病。这三种因素同时或相继出现在该同学身 上,使他对生活产生了绝望感。之后他又试图通过拒绝治疗、谈论自杀的方式以渴求得到他人 的帮助,但这种尝试又遭失败,因而坚定了他自杀的决心,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生命的权利只有一次,是什么原因导致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 待生命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性格不良,家庭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当,

家庭气氛差,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杀 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另外,经济条件差也可能成为大学生自杀的诱因。据社会科 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 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 30%是过分 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和传统的打骂式。

2.学校因素

一个自杀发生率高的大学不是一个成功的大学,学校领导应该认真反思,在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的同时,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做了什么?大量事实表明,不抓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 和系部,最易出现学生自杀事件,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也最易出现自杀事件。

3.社会因素

由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的碰撞,使年轻的大学生容易迷失方

由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的碰撞,使年轻的大学生容易迷失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