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077.陳筱竹〈旅鷺江感作寄開元禪寺諸禪師(二首 錄一)〉 476 :

在文檔中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頁 38-47)

遊子思家最可憐,那堪梅雨又連天。

北園477香饒478新筍479,未得來參玉板禪480

47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鷺江,位於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又叫做廈鼓海峽。因為 廈門島又稱鷺島,所以人們就把廈鼓海峽叫做鷺江。又,開元禪 寺,參見註釋33。這是一首作者旅居鷺江時,寫給台南開元寺諸 僧人的詩作。

477 北園,北園別館,開元寺的前身。

478 香饒,充滿香氣。

479 這句詩少了一個字,猜測是在「筍」字後缺了「綠」或「嫰」字。

*作者:

陳筱竹(1871-1939),名日光,字煥耀,又字慈德,號 筱竹、寄齋。鳳山縣鼓山(今高雄市)人,前清秀才。

清光緒21 年、日本明治 28 年(1895),割讓台灣給日本 後,避居廈門。約在明治42 年(1909)之前返台定居。

為「南社」社員,亦經常參與「酉山吟社」、「桐侶吟社」、

「羅山吟社」詩會。曾寓居開元寺,與該寺住持釋慎淨

(1882-1923)相熟。大正 11 年(1922)遊廈門,與釋 慎淨書信往來頻繁,多有唱和。

*譯文:

旅遊的人想家最可憐了,更那堪連著好多天的梅雨。

北園(開元寺)中,香氣濃鬱的新鮮竹筍很綠。只可憐 沒辦法來參究玉板禪(竹筍禪)。

078.蘇漢昌〈和筱竹先生原韻(二首錄一)〉

481

480 玉板禪:玉板,竹筍的名字。玉板禪,有關竹筍的禪法。宋•釋 惠洪《冷齋夜話•東坡作偈戲慈雲長老》:『(蘇東坡)嘗要劉器之 同參玉版和尚。……至廉泉寺燒筍而食,器之覺筍味勝,問此筍 何名,東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師善說法,要能令人得禪悅之 味。」於是器之乃悟其戲,為之而笑。』

48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筱竹先生,見077 則•作者。這是一首依照筱竹先生詩作 的韻腳,而寫的詩作。

腳根無線482影堪憐,遠適483他鄉悵晚天。

心血一腔都嘔出,看君落拓484味宗禪485

*作者:

蘇漢昌,台南市人。

*譯文:

四處漂泊,影子很可憐。遠到他鄉,悵惘(地看著)黃 昏的天空。

滿腔的心血都嘔吐出來了,看著你瀟灑地品味著禪法的 宗旨精要。

079.鋤雲道人〈嘆世喝〉

486

鋤雲惚惚487下心田,開天闢地獨自然。

本來虛空無一物,何著六趣488受熬前489

482 腳跟無線,比喻來去無蹤,飄泊不定。

483 適,去,到逹。

484 落拓,豪放,放蕩不羈。

485 味宗禪:味,品嚐。宗禪,禪的宗旨精要。味宗禪,品嚐禪法的 宗旨精要。

48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喝」字,聲音嘶啞、噎塞的意思。這是兩首感嘆世間的 詩作。

487 惚惚,迷惘。

人情疊疊490不離身,遵皇491奉佛培精神。

朝鐘暮鼓勸悟靜,半耕半讀半修真。

*作者:

鋤雲道人,未詳。

*譯文:

鋤雲我迷迷惘惘的在心中想著:天地開闢,那是自自然 然的事情。

原本就是空無一物,怎麼會有六種生命體,受到(輪迴)

的煎熬呢?

人情不離開身體,一件接著一件。遵敬天皇,信奉佛陀,

以便培養精神。

在清晨的鐘聲和黃昏的打鼓聲中,體悟清靜(的禪修)。

(每天)一邊耕種,一邊讀書,一邊修習真道。

080.林徹妙〈祝臺北淩雲禪寺傳戒大會〉

492

488 六趣,又稱六道,六種生命體。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

地獄。一個生命體,可以在六趣當中轉換,稱為輪迴。

489 「前」,「煎」的誤植。

490 疊疊,一層又一層,一件又一件。

491 皇,指日本天皇。

49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淩雲禪寺,參見註釋365。又,佛門常對僧人或在家信眾,

舉行傳授戒律的法會,稱為傳戒大會。

傳燈493剗草494觀音巔495,彈指496慈雲靄大千497。 憲典銀函498藏妙諦499,梵文500玉牒501啟經筵502。 歸依戒授503消災障,選佛門開種福田504

寶樹珠林香雨馥,法輪505常轉紫金蓮506

493 傳燈:佛門中,一代接著一代,把佛法或戒律傳承下去,稱為傳 燈。傳戒大會即是傳燈的一種。

494 剗草,除掉雜草,比喻把壞的習慣去除。亦可比喻剃度出家。

495 觀音巔,觀音山的山巔。淩雲禪寺在觀音山的山頂,所以稱為觀 音巔。

496 彈指,手指一彈,喻時間極為短暫。

497 靄大千:靄,雲霧聚集。大千,三千大千世界,即會宇宙。靄大 千,雲霧彌漫全宇宙。

498 憲典銀函:憲典,法典,指佛經、戒律等典籍。銀函,封存佛經、

戒律的銀匣。

499 妙諦,美妙的道理。諦,諦理。

500 梵文,古印度的一種語文。

501 玉牒,泛指佛經、戒律。

502 經筵,原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在此則 指傳戒法會。

503 歸依,成為正式佛教徒的一種儀式。戒授,猶授戒,即為歸依佛 門者,授以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504 福田,佛教以為,歸依、守戒者,能種下來世幸福的業因。這幸 福的業因,就像種在田裡的種子,終有發芽拙壯的一天。

505 法輪,把佛陀的講經說法,比喻為轉車輪,可以摧毀不好的業因,

稱為轉法輪。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為了把佛法傳遞下去,來到觀音山的山巔,以便斷除惡 習。彈指之間,慈悲的雲就彌漫了整個宇宙。

保存著佛經和戒律的寶匣,藏著美妙的道理。梵文所寫 的佛經和戒律,開啟了傳戒法會。

歸依、受(授)戒能夠消除災障,挑選佛陀的法門已經 打開了,(歸依、受戒)可以在幸福的田裡,種下好因緣 呀。(歸依、授戒的)佛堂裡,莊嚴美妙。(佛陀)端坐 在紫金蓮上,宣說佛法。

081.潘濟堂〈遊觀音山淩雲禪寺(三首)〉

507: 扶筇508閑步淩雲來,此日登臨霽色509開。

十里紅霞連碧海,千章古木翳510蒼苔。

506 紫金蓮:紫金,一種珍貴的礦物。由紫金所塑成的蓮花,稱為紫 金蓮。傳說佛陀的寶座即是紫金蓮。

50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3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觀音山淩雲寺」,參見註釋365。

508 筇,枴杖。

509 霽色,晴朗的天色。

510 翳,遮蓋。

善才峰511淨塵根盡,良女巒512清日影回。

最是內巖山水好,觀音座鎮玉蓮臺。

不覺危巖別地天,奇花異草好林泉。

遨遊梵剎513渾仙境,奔走風塵過客船。

慧眼雙明超世界,婆心一片結禪緣。

吾生何處尋真隱,料想淩雲洞口邊。

曾傳寶海闢叢林514,寺號淩雲配古今。

巖上雞鳴聞北嶺,雲間犬吠515隔東岑516。 煙霞歲月壼中景517,詩酒風塵世外心。

此地若非名勝蹟,兩峰羅漢518朝觀音。

511 善才,又作善財,即善才童子。觀世音菩薩身邊兩位侍者之一。

善才峰,應是淩雲禪寺附近的一座小山峰。

512 良女,應該是指龍女。觀世音菩薩身旁的兩位侍者之一。良女巒,

應是淩雲禪寺附近的一座小山巒。

513 梵剎,佛寺。

514 叢林,眾僧居住之寺院,尤指禪宗的寺院。

515 雲間犬吠,在雲間吠叫的狗兒。淩雲禪寺在觀音山巔,常有雲霧 繚繞,因此稱雲間犬吠。

516 岑,小而高的山。

517 壼中景,酒壼中的景色。比喻修道的清淨生活,如「壼中天地」:

成都附近的雲臺山,因為道教正一天師張道陵在此修行而出名。

張天師命弟子張申為雲臺道觀主持,張申就是神仙壺公,他有一 把酒壺,如果念出咒語,壺中會展現日月星辰,藍天大地,亭臺

*作者:

潘濟堂(1866-1925),第一屆總督府學務部生。明治 35 年(1902),任總務局圖書館編修職員。後歷任學務部 員、總督府文教課員。曾協助平澤平七編撰《臺灣俚諺 集覽》。

*譯文:

扶著竹杖,悠閑地來到淩雲禪寺。這一天,登上(禪寺)

時,天色晴朗,雲都開了。

十里寬的紅色雲霞,連著碧藍的大海。千棵古樹(的陰 影),把蒼翠的苔蘚都遮住了。

善才峰很清淨,把根深蒂固的凡塵,都清除殆盡。良女 巒也很清淨,太陽的影子都倒轉回來了。

最值得讚嘆的是,裡面的寺巖,有好山水。觀音菩薩坐 鎮在玉雕的蓮臺上。

不知不覺中,發現寺巖別有一番天地。(除了)奇花異草,

還有美好的林木和山泉。

遨遊在這佛寺中,就是是遊仙境一樣。在凡塵中四處奔 走,客船一艘接著一艘地搭乘。

一雙明亮的智慧之眼,看見了超越(凡塵)的世界。像 老婆婆有著一顆殷切的心,結下了修禪的緣份。

樓閣等奇景。

518 羅漢,阿羅漢的省稱。阿羅漢,譯為殺賊,殺煩惱賊的意思,已 斷盡一切煩惱,因此稱為殺賊,乃佛教的聖者。

我這一生,要到哪裡去找尋真正的歸隠呢?料想應該是 在淩雲禪寺的山洞口附近吧!

曾經(把禪法)流傳過(台灣)海(峽),開闢了佛寺。

寺的名字叫淩雲,永存於古今。

寺巖上的野雞啼鳴,北邊的山嶺都聽到了。隔著東邊的 小山丘,像是在雲間似的,狗兒正在吠叫。

煙霞一樣的歲月,就像壼中的景象一樣。在風塵中吟詩 喝酒,但內心卻是超越塵世的世外心。

這個地方如果不是名勝古蹟,(那麼,)兩座山峰中的 阿羅漢像,怎麼會面向觀世音菩薩像呢?

082.潘濟堂〈秋日遊劍潭寺〉

519: 人到秋深百感生,空林紅葉滿山城520。 錦帆漂渺依雲現,寶劍光芒射鬥521明。

環寺有峰皆聳秀,沿潭無水不澄清。

世情歷盡袈裟522好,脫卻塵寰523俗慮輕。

519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3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劍潭寺」,參見註釋306。

520 山城,臺北城。

521 射鬥,北斗星。

522 袈裟,出家人的衣服。這裡指出家僧人。

523 塵寰,世俗人間。

*作者:

潘濟堂,參見081 則•作者。

*譯文:

凡是人,到了深秋,心中就會百感交加。空空蕩蕩的樹 林裡,紅葉落滿了山城。

漂渺中,有美麗的帆船,緊依在雲間出現。寶劍的光芒,

讓(天上的)北斗星都明亮起來。

佛寺的周圍,山峰都高聳秀麗。沿著潭水,沒有不澄清 的。

嚐盡了世間情,才覺得袈裟(出家)好。脫卻了塵世的 凡情,俗慮才因此輕鬆起來。

083.陳和春〈敬步潘濟堂先生遊觀音山淩雲禪寺瑤

在文檔中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頁 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