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Copied!
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日治時期第 50 首 〜第 100 首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 楊惠南

摘要

日 治 時 期的 古 典 佛詩 , 由 於台 灣 已 經淪 為 異 國殖 民 地,再加上由日本間接輸入的西方民主開放的思潮,以及

「祖國」(清國)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等的隔岸呼喚下,

台灣佛詩又恢復了詠史的特色,同時也含有「逃禪」的意 味。但這一階段的「逃禪」性格,與第一階段的明清時期 不同。這一階段的「逃禪」詩,作者本身少有「逃禪」者;

而是對明鄭時期「逃禪」者,例如對沈光文、李茂春等人 的悲憐。

關鍵詞:逃禪;佛寺詩詞

本文是《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日治時期》一書的部分內容,即將 由正觀出版社出版。

(2)

編輯室說明:

本文接續上一期(《正觀》90 期),由《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從明鄭到日治時期》(即將出版)一書中選取部分文段而 出,本文從第 050 首開始,注釋連貫從 341 開始。本文所 缺全文交互參照的部分,將補充在文後,以利讀者參照。

日治時期的佛詩

050.魏潤菴〈白雲寺〉

341: 朝上白雲山,午到白雲寺。

松徑掩蘿關342,白雲護經笥343。 我以心中禪,來參法外意344。 時聞鐘磬聲,復見秋花墜。

341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白雲寺,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白雲山麓,是由在地蔡氏家族創 立於 1921 年。最初是齋堂,後來才改為佛寺,主要供奉釋迦牟 尼佛、伽藍觀音、地藏王菩薩、千手觀音等。白雲寺為閩南三合 院格局,右為雙護龍,左為單護龍,為石塊平砌式石頭厝,簡單 素雅。主殿外貌莊嚴,1987 年因主體建築凋敝,遂重修翻新屋頂。

342 蘿關:蘿,泛指爬藤植物。關,禪坐的關房。蘿關,長著爬藤的 禪坐關房。

343 經笥:笥,方形的竹籃。經笥,儲放佛經的櫃子。亦可指飽讀佛 經的人。

344 法外意,佛法之外的意旨。指佛法所隱含的弦外之音。

(3)

*作者:

魏潤菴(1886-1964),新竹人。

*譯文:

清晨登上了白雲山。中午時,到了白雲寺。

種著松樹的小徑,爬藤爬滿了(禪坐的)小房間。白雲 護持著飽讀經書的(出家)人。

我用心中的禪定方法,來參究佛法的弦外之音。

那時,(我)聽到了鐘和磬的聲音,又看見了秋天的花墜 落。

051.魏潤菴〈無題〉

345: 我讀寒山詩346,欲訪高僧跡。

寒山沒處尋,走去問苔石。

歸來南窗前,研朱對周易347

345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詩 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另,詩前原註:「次寒山子韻。」其 中,寒山子,生卒年不詳,約為唐玄宗至唐代宗(685- 779)間。

長安人(今西安人),唐朝著名詩僧。這是一首緊接在寒山所作 詩的韻(韻)腳的詩作。

346 寒山,見註釋 345。又,寒山通常把詩作寫在牆壁上、岩壁上或 樹葉上。唐代知名刺史、詩人──閭邱胤,將它們收集起來,共 300 首,並將它們刊行問世。

347 研朱,研磨朱砂(為的是寫筆記)。或研究宋朝大儒朱熹。周易,

(4)

不知禪理間,曾否論損益348。 嘗見世間人,榮華不自保。

東奔復西馳,何處得安好。

豈必鬢毛班349,童時即已老。

平生特此心,剖出向誰道。

昔人有亡年350,所亡在岐道351。 讀書破萬卷,安得不至老。

老來還無聞,此後豈可保。

蒼海莽無涯,何處得孤島。

蠟燭雖未燃,中自藏光耀。

明鏡置匣中,玲瓏還自照。

心知長默默,箇是禪家妙。

無語言文字,一唱得樞要。

窮冬萬木枯,我心偏不窮。

即《易經》。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 物。

348 論損益,討論損和益的道理。損和益的道理,是《易經》中的重 要思想。《周易》64 卦當中,有損卦和益卦。說明有所失和有所 得的道理。

349 班,同斑,斑白。

350 亡年,猶忘年,把年紀都消泯掉了(忘掉了)。

351 亡岐道:岐道,叉路。《呂氏春秋•疑似》「墨子見岐道而哭之。」

叉路能令人錯亂心思,因此修道者必亡(忘掉、泯除)之,稱為 亡岐道。

(5)

賴有洗心詩352,滌去霧濛濛。

飄飄兩腋下,爽然起清風。

大千世界353觀,只在寸心中。

青山何嵯峨354,流水生微波。

山是自然色,水是自然歌。

山高水復長,我生憂患多。

背山面流水,逝者如斯355何。

昔有太公望356,垂釣渭水濱357。 若不遇文王358,畢竟老斯人。

352 洗心詩,黃道周(1585-1646)所寫行草卷子。黃道周,字幼玄,

又字螭若、細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台灣尊稱為「助 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人。明末政治人物、學者、

書法家、藝術家。黃道周〈洗心詩〉的內容:「塵垢辭虞夏,波 瀾長布衣。花溪垂竹葉,砧杵靖柴扉。已信天無夢,但聞雪即非。

開眸青浩浩,不共軟雲歸。」全詩有遠離官場,回歸自然的意味。

353 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指全宇宙。

354 嵯峨,山高峻的樣子。

355 逝者如斯,出自《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其 中,逝者,指河水。

356 太公望(?-前 1015 年),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薑姓,呂氏,

名尚。史冊記載名字有「姜尚」「薑望」「薑牙」「薑子牙」「姜 太公」等。

357 垂釣渭水濱,民間傳說稱太公望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 生,紂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

據説曾在池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釣魚,因

(6)

亦有傅大士359,臨水觀其身360。 嵩頭陀361不在,過去千餘春。

*作者:

魏潤菴,見上則。

*譯文:

而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説法。其中,蟠溪峽,位於陝 西寶雞天王鎮。而渭水,黃河的第一大支流,蟠溪峽所在地──

寶雞,即是渭水流經的地方。

358 文王,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領,兒子 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文王曾到 渭水,禮請太公望出仕當軍師。

359 傅大士(497-569),原名翕,字玄風,自號善慧大士,婺州義烏 縣人,南北朝梁武帝時人,著名的佛教居士,與達摩、寶誌禪師 合稱梁代三大士。有一次,傅大士在池塘旁網魚時,遇一梵僧,

對他說:「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時發願渡眾,現今兜率 天 宮 中 你 所 曾 經 享 用 的 東 西 都 還 在 , 你 什 麼 時 候 回 兜 率 天 宮 呢?」傅大士聽了,只是瞪目而已。梵僧又說:「你試著臨水觀 影看看。」大士低頭見水中圓光寶蓋,頓悟前因,於是拋棄漁具,

攜僧回家,請求修道之地。梵僧指松山下雙壽樹說:「你可以在 這裡修道。」於是結茅庵而居,自號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

360 臨水觀身,見前註。

361 嵩頭陀,南北朝時梁朝時,由印度來的僧人。居住在傅大士所住 的雙林以北 40 里巖谷叢林之間,其地多楓香樹,因此號稱為香 山法師。頭陀,意思是去除塵垢煩惱,佛教僧侶的一種苦行。修 行這種苦行的僧人,也稱為頭陀。

(7)

我讀完了寒山所作的詩,想要去尋訪高僧的行跡。

寒山尋找不到,就走去問長著青苔的石頭。

回來後,坐在南窗的前面,對著《周易》,鑽研朱熹(的 著作)。

卻不知道禪理當中,是否討論到(《周易》裡)損卦和益 卦的道理?

曾經看見世間的人,無法保住榮華(富貴)。

(這些人)東奔西跑的,什麼地方可以讓他們安好呢?

難道必須等到兩鬢的毛髮都斑白了,(才覺悟到)童年時 就已經(開始)老了?

(我)一生都保持著這樣的想法,(這種想法)要剖析出 來向誰說呢?

過去有人把年齡都忘了,(他們)所忘的,(其實)是分 歧的心思呀!

所讀過的書,已經超過一萬卷了,怎麼能夠不老呢?

(這樣的道理)到老了還沒有聽到,以後那裡能夠保住

(這些道理)呢!

蒼海茫茫沒有岸涯,什麼地方有(可以上岸休息的)孤 島呢?

蠟燭雖然沒有點燃,但是蠟燭中卻藏著光耀。

明鏡放在匣子裡面,它卻可以照見自己玲瓏的樣子。

心中知道,卻默默不說,這是禪家的美妙之處。

(平時)沒有語言文字,(只要)一說,卻把握住重點。

貧瘠的冬天,萬木都枯萎了,我的心卻偏偏豐滿富足。

所幸有(黃道周的)〈洗心詩〉,把迷迷濛濛的心都洗乾

(8)

淨了。

(我)兩腋(下的衣服,隨風)飄飄,舒爽地起了一陣 清風。

觀想大千世界(全宇宙),它只有我小小的心中。

青山多麼高聳呀,流水生起了微波。

山是自然的顏色,水是自然的歌聲。

山高水長,我的一生卻有很多憂患。

背對著山,面向流水,流水如此流逝呀!

過去有太公望,垂釣在渭水的河邊。

如果他沒有遇到文王,他畢竟要老去呀!

(過去)也有傅大士,在河邊觀看自己的身影。

嵩頭陀不在(人間)了,他已過去一千多年了。

052.江雲松〈題古寺〉

362

深山古寺何年建,四壁雲生不見僧。

佛面真如363空色相364,梵堂風靜月為燈。

*作者:

江雲松,未詳。

362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古寺,不知那一座佛寺。這是一首寫(題)在古寺(牆壁上)

的詩作。

363 真如,廣布在宇宙中的真實本體,為一切萬有的根源。

364 空色相,猶色相空。一切有顏色、樣相的事物,都是空幻不實。

(9)

*譯文:

深山裡的一座古寺,到底哪時候創建的?白雲環繞在(古 寺的)四面牆壁,卻看不到一個僧人。

(寺裡)佛陀的臉面,透露著宇宙的本體道理,那是一 切有顏色、有形狀的事物,都是空幻不實呀。佛堂裡,

風很靜,一輪明月像燈一樣掛著。

053.江雲松〈夜宿淩雲精舍〉

365: 夜宿淩雲寺,秋搖松竹聲。

半醒蝴蝶夢366,又聽曉鐘鳴。

*作者:

江雲松,未詳。

*譯文:

365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淩雲精舍,即淩雲寺。淩雲寺,淩雲禪寺的簡稱,位於新北 市五股區觀音山上,建於乾隆4 年(1739),前身為淩雲古剎,

主祀觀音菩薩,俗稱內巖。後因毀壞而寄祀於同在觀音山上,被 稱為外巖或龜山巖、獅頭巖的西雲寺(大士觀)。嘉慶21 年(1816)

才又迎回內巖原寺安座。又,觀音山,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八里 區交界。由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遠遠像是觀音躺像,因而得名。

山上除淩雲寺之外,還有西雲寺。

366 蝴蝶夢,取莊周夢蝶的故事。參見註釋 104。

(10)

晚上住在淩雲寺,秋風吹來,搖撼松樹和竹子,發出聲 響。

半睡半醒中,夢見了蝴蝶,又聽到清晨寺鐘的鳴聲。

054.宋圓慧〈訪山寺〉

367: 煙林368好鳥喚,翠嶺白雲飛。

行到山中寺,月明僧未歸。

*作者:

宋圓慧,未詳。

*譯文:

像煙霧一樣矇矇矓矓的樹林裡,好鳥鳴啼著。青翠的山 嶺上,白雲飛著。

走到山中的佛寺裡,月亮很光明,僧人卻還沒有回來。

055.蔡敦輝〈輓臺南法華寺住持善性大師〉

369

367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山寺,不知什麼佛寺。

368 煙林,像煙一樣矇矇矓矓的樹林,或被輕霧或輕煙籠罩的樹林。

369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臺南法華寺,參見註釋79。住持,佛寺的領導人。善性大師,

未詳。這是一首悼念法華寺善性住持的詩作。因為寫在輓聯上,

(11)

轉瞬光蔭不可期,人生代謝有誰知。

當年聚首懷佳句,落日山頭感墓碑。

斜映夕陽荒草舞,半開簾幕白雲移。

只今江畔餘殘柳,憑弔蒼茫使我悲。

*作者:

蔡敦輝,臺北稻江(大稻埕,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人,

林馨蘭(1870-1923)的學生。林馨蘭,日治時期台灣傳 統詩社南社和瀛社的社員,萃英吟社的創社社長。逝世 後,蔡敦輝輯其遺詩為《湘沅吟草》。又,南社創立於 1906 年(明治 39 年),由連橫、陳渭川等人所創立。台 南開元寺是社員最常聚會的場所。瀛社,創於1909 年(明 治42 年),與櫟社、南社為台灣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

*譯文:

轉瞬之間,光蔭就變得無法期盼。人生的生生死死,有 誰知道呢?

當年聚在一起,懷念有許多好美的詩句。太陽下山了,

感嘆斜陽下,(善性大師的)墓碑。

只是現今江邊剩下被(風)摧殘柳條。在蒼茫中憑弔,

讓我悲傷呀。

所以稱為「輓…」。

(12)

056.天田策堂〈無題〉

370

南江371澄水樹間深,數百神燈照碧岑372。 日暮山前送歸客,秋光夜色共蕭森。(其一)

神殿巍巍聳半空,時聞天樂和松風。

御魂373長鎮劍峰上,月照清江出自東。(其二)

千古興亡跡奈何,楚雲楚水374疾如梭。

東門日日講求事,偏向利生岩畔多。(其三)

370 本詩刊在:《南瀛佛教》第 1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詩 前面有註:「次陳昔觀師見示之韻。」次,緊接著。陳昔觀師,

未詳,應該是一位某佛寺的法師。陳,未出家前的俗姓。昔觀,

出家後的法號。師,法師。(日治時期,出家僧人在法號之前,

會加上俗姓。)見示,見面時的開示,即陳昔觀對作者的訓示,

是以詩作做為訓示。本詩共4 首,都以陳昔觀訓示詩的韻腳為韻。

又,這4 首詩,應該是詠嘆京都妙心寺的詩作。由於它們和台灣 的陳昔觀法師有關,因此把它們列入本詩集當中。

371 南江,未詳。

372 岑,小而高的山。碧岑,翠綠的青山。

373 御魂,(花園)天 皇的靈魂。 京都妙心寺 的創立者為 花園天皇

(1297-1348)。他是生於鎌倉時代的第95 代天皇(在位期間:1308 12 月至 1318 年 3 月)。妙心寺原為花園天皇的離宮萩原殿,

天皇退位後改建成禪寺。

374 楚雲楚水,楚國天空的雲和楚國的河水。楚,中國古代的國度,

在南方,因此又泛指南方的國度。

(13)

滿庭碧樹午風香,淨凡繙經忘日長。

偶有良朋叩禪寂,青山如鏡月光楊。(其四)

*作者:

天田策堂,日治時期,日本京都臨濟宗大本山妙心寺的 日籍僧人。曾來台灣布教。昭和 4 年(1930),妙禪法 師赴日本,在他的推薦下,獲京都臨濟宗大本山妙心寺 管長,授與開授使之職,並榮任南瀛佛教會教師一職。

妙心寺派開始傳入台灣是在明治 32 年(1899)。當時該 派布教師梅山玄秀在臺北圓山劍潭寺駐錫、傳教。明治 44 年(1911),該派在當時的圓山公園內所建的鎮南山 臨濟護國禪寺,完成了本堂(大殿)、庫裡與山門。次 年,該派代理管長(「管長」為該派主持人的職稱)氣 上宗詮,蒞台主持落成法會。其後,又有天田策堂、長 谷慈圓、高林玄寶、森元成、飯塚江嶽等人來臺灣布教。

另,妙禪法師(1886-1965),字閒雲,號臥虛,俗名張 奐年,新竹縣北埔鄉出生的客家人,日治時期佛教著名 台籍僧侶。明治44 年(1911),於苗栗創辦獅頭山金剛 寺與水濂洞二寺,成為開山祖師。大正11 年(1922),

於新竹北埔鄉南埔村,創辦金剛寺,又稱南山精舍,在 此駐錫。昭和2 年(1927),創辦台中寶覺寺。

*譯文:

南江既深且清的流水,在樹林間流著。數百盞神燈,照 耀著翠綠的青山。

(14)

太陽下山了,(我)在山前送客人回去。秋天的月光和夜 晚的景色,都很幽暗。(第1 首)

神殿崇高偉大,聳立在半空中。時時可以聽到,天空傳 來的音樂,還有吹過松樹的風聲。

(花園)天皇的靈魂,永遠鎮住在寶劍的劍峰上。月亮 照耀著從東邊流過來的清淨江水。(第2 首)

千古以來,朝代的興起與滅亡,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南方國度的天雲和河水,快速地飄逝、流逝,就像梭子

(來回織布)一樣(快速)呀。

(佛寺的)東門每日所講求的事情,大都以偏向利生的 岸邊。(第3 首)

滿庭院都是碧綠的樹木。午時,吹過來的風是芳香的。

清淨的凡俗之人,翻閱佛經,忘了日間很長。

偶然之間有好朋友,來叩問禪坐的寂靜。青山就像鏡子 一樣清明,月光照耀著楊柳樹。(第4 首)

057.卓夢庵〈新年〉

375

滿城爆竹歲心376更,坐聽兒童笑語聲。

汲得一瓶清井水,煎茶禮佛敬神明。

*作者:

37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

376 歲心,每一年中的最重要日子,指元月元日。

(15)

卓夢庵,生卒年不詳。明治 44 年(1911),別號劍樓的 趙一山(1856-1927),在臺北大稻埕永樂市場邊創設「劍 樓書塾」,卓夢庵是書塾的學生。大正 11 年(1922)3 月,劉得三創淡北吟社於臺北,卓夢庵是第二任社長。

另,昭和10 年(1935)5 月,臺北大稻埕傳統舊文人組 織「風月俱樂部」,創辦《風月》半月刊,卓夢庵也是主 要成員。其他成員還有謝雪漁、林述三等。又,昭和 8 年(1933),由基隆網珊吟社社員李春霖所創辦,南雅社

(南雅文藝社)所發行的《南雅》刊物出刊。卓夢庵也 是該刊的重要作者。卓夢庵在該刊第 3 號〈祝南雅創刊 序言〉,曾說:《南雅》能洞察時弊,是故雅俗並用,言 文同俎。」因此,那是一本切中時代社會需求,追求雅 俗兼俱、文白兼顧的刊物。另外,卓夢庵常常被推薦「詞 宗」(字面意義是:詩詞的泰斗。大約是詩社同仁聚會作 詩時的講評或裁判。參見《滄年譜》頁7。)

*譯文:

滿城都是爆竹的聲音,年節已經改變了。(我)坐著聆聽 兒童的笑語聲。

取得了一瓶清淨的井水,煮茶禮敬佛祖和神明。

058.釋圓瑛〈靈泉訪舊〉

377

37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靈泉,即靈泉禪寺。靈泉禪寺,俗稱基隆靈泉寺,位於基

(16)

振衣臨絕囐378,四顧落群峰。

親歷雲間境,尋來物外蹤379。 詩情生遠黛380,禪意入孤松。

一勺靈泉水381,其中有臥龍。

*作者:

釋圓瑛,(1878-1953),原名吳亨春,法名宏悟,別號韜 光,福建古田縣人,中國近代佛教領袖。18 歲,考中秀 才。19 歲,在福州鼓山湧泉寺,拜增西上人為師傅出家。

民國18 年(1929),他與太虛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佛教會。

民國42 年(1953)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被推選為首任會 長。民國12 年(大正 12 年,1923),法脈出自福州鼓山 湧泉寺的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住持善慧法師、臺北觀音山

隆市月眉山中,由善智、妙密禪師創立於明治31 年(1898),傳 承自福建湧泉禪寺一脈而來。與新北市五股區淩雲禪寺、苗栗縣 大湖鄉法雲寺、高雄市阿蓮區超峰寺合稱日治時代台灣佛教四大 道場、四大名山,開月眉山派,為台灣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為台 灣佛教曹洞宗重要叢林,也是台灣北部重要的佛教發祥地。又,

作者的名字前,貫有「支那」兩字,是指作者是支那人(中國人),

而非台灣人。本詩應該是圓瑛來台傳戒、弘法時(1929),宿於 靈泉寺時,所寫。

378 絕囐,沒有吵閙聲。

379 物外蹤,萬物之外的蹤跡。指超脫萬物的禪境。

380 遠黛,猶遠山。黛,青黑色。本句詩乃倒裝句,意思是:遠山讓 我生起了詩情。

381 靈泉水,靈泉寺裡的水。

(17)

淩雲寺住持本圓法師,誠邀圓瑛法師來台傳戒及演講,

圓瑛遂於該年10 月下旬,抵台傳戒、弘法。

*譯文:

在沒有任何吵雜聲的地方(靈泉寺),抖動衣服的時候,

(我)向四面八方看過去,(發現)都有山峰。

(我)親身經歷在白雲中的情境,找到了萬物之外的蹤 跡。

遠方的墨綠色(青山),(讓我)生起了詩情。禪定的意 旨,滲入孤獨的松樹中。

一勺靈泉寺的水,當中就藏著一條臥著的龍呀!

059.釋圓瑛〈月眉山即景〉

382: 月眉山湧梵王宮383,禪室幽深曲徑通。

獅子嚬呻384象回顧385,鍾靈毓秀386振宗風387

38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月眉山,位於基隆市郊,乃靈泉寺的所在地。參見註釋377。

383 梵王宮,指佛典所說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也泛指此界諸天之 王。此處則指佛寺,即靈泉寺。

384 獅子嚬呻,獅子的大笑。

385 這句詩後的原註:「山形如獅象守口。」在佛典中,獅子和象都 比喻佛陀。

386 鍾靈毓秀,聚合天地的靈氣,孕育出優秀人才。指山川秀美,人 才輩出。

(18)

*作者:

釋圓瑛,見058 則•作者。

*譯文:

月眉山上,湧出了大梵天王的宮殿(靈泉寺)。禪室幽雅 深邃,彎彎曲曲的小徑,都可通達(禪室)。

獅子微笑,大象回頭。山川秀麗,人才濟濟,提振了禪 宗的風尚。

060.釋圓瑛〈題觀音山淩雲禪寺〉

388: 東瀛海山389有名山390,殿閣淩雲漂渺間。

樹色青蒼圍法界391,紅塵飛不到禪關392

*作者:

387 宗風,一宗一派的風尚,亦即禪師教導徒弟時的習慣和風氣。佛 教禪宗,分成五家七宗。每一家一宗都有不同的教學習慣風氣,

稱為宗風。靈泉寺是臨濟宗的法脈,臨濟宗的宗風是善用捧打與 喝斥。

38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觀音山淩雲禪寺,參見註釋365。這是一首題在淩雲寺牆 壁上的詩作。

389 東瀛海山,東瀛是海中之山,指台灣。《澎湖廳志•封域志》「澎 湖或謂之西瀛,台灣別號東瀛,以澎湖在台西,故稱西瀛。」

390 名山,指淩雲禪寺所在地觀音山。

391 法界,真理(佛法)的範圍。在這裡指佛寺,即淩雲禪寺。

392 禪關,參禪打坐的關房(房間)。

(19)

釋圓瑛,見058 則•作者。

*譯文:

台灣有座名山,殿堂樓閣接近漂渺的雲端。

樹木的顏色青蒼,圍住了佛法的邊界(佛寺)。俗世的事 情,飛不到參禪打坐的房間。

061.唐山客〈題劍潭寺〉

393

寺後高山寺外潭,寺堂清淨妙香馣394

回思昔日英雄劍395,定化馴龍向佛參。(其一)

碧水無聲萬古流,佛堂迴護倍清幽。

英雄擲劍今何在,賸396有龍光射鬥牛397。(其二)

*作者:

唐山客,未詳。

*譯文:

39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劍潭寺,參見註釋307。詩作共有二首,都是題在劍潭寺 牆壁上的詩作。

394 馣,香氣。

395 有關劍潭中的劍,參見註釋 307。

396 賸,同剩。

397 鬥牛,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

(20)

佛寺(劍潭寺)後面有高山,佛寺外面則是一潭水。寺 裡的禪堂清淨,美妙地飄著檀香的香氣。

回想當日英雄的劍,必定能感化馴龍,來向佛陀參拜。

(第1 首)

碧綠的潭水沒有聲音,從古就流著。(潭水)環繞佛堂,

保護著佛堂,讓人感到加倍清幽。

英雄投入(潭中)的寶劍,現今在哪裡?只剩下馴龍放 出的光芒,照射著(天上的)星星。

(第2 首)

062.林氏菱兒〈隨姑母遊慈雲院〉

398: 一入梵門399便出塵,可憐獨具女兒身400

何時得遂平生願,願向慈雲401問夙因。(其一)

39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慈雲院,位於高雄市楠梓火車站附近。由高雄巿望族林迦 先生之女弟孝淨上人(林阿娘)發願,與乃兄林迦先生、眼淨和 尚、張準、林專、孫甚等諸大德集資奔走,於昭和3 年(1928)

創建。民國43 年(1954)初建山門,48 年(1959)改稱慈雲寺。

399 梵門,佛門。

400 佛教以為,女人罪業深重,有五障,不得成為梵天、帝釋天、魔 王、轉輪王與佛。(見《法華經•提婆品》。)因此,女人成佛,

必先轉為男身。

401 慈雲,指佛菩薩。

(21)

花光鳥韻共清幽,別有鐘聲動隔樓。

到此始知人佛異,一番隨喜402轉生愁。(其二)

*作者:

林氏菱兒,未詳。

*譯文:

一進入佛門,便超出俗塵。(但是)可憐(我)卻是女兒 身。

哪時候可以滿足一生的願望,想向佛菩薩問我過去(所 種下的)原因。

(第1 首)

花所散發出來的光明,鳥所唱出來的歌聲,都是清幽的。

另外還有鐘聲,從隔壁樓房傳了過來。

到這個時候,才知道人和佛是不相同的。在一番隨著親 近佛法,而生起歡喜的時候,反而生起憂愁了。

(第2 首)

063.天田策堂〈無題〉

403

402 隨喜,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

40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又,詩前原註:「次黃紹基君見示 之韻。」次,緊接著。見示,見面時的告示。這是兩首採用黃紹 基詩作的韻腳,而寫的詩作。黃紹基,苗栗學堂教師黃淡梅的兒

(22)

綠柳啼鵑響夏山,雲臺迎客石泉間。

午齋404淡樸欠甘旨,金錫405時時須叩關406。(其一)

鬱鬱神靈山有光,亭亭華表407入雲昌408

歸來禪榻茶煙下,南苑409迎君新樹芳。(其二)

紅花碧草繞山前,路到鎮南幽寺邊。

迎客時煎趙州茗410,人間不必學神仙。(其三)

*作者:

天田策堂,見056 則•作者。

*譯文:

綠色柳樹上,有鵑鳥啼叫,響遍了整個夏天的青山。在

子。

404 午齋,中午的齋菜。

405 金錫,錫杖,出家僧人所用的枴杖。

406 關,關房,禪坐的房間。另,指關卡。參禪時有許多必須克服的 關卡,如破本參、破重關、破牢關等「破三關」,或破空、假、

中三關。

407 華表,古代設在宮殿、陵墓等大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大石柱, 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在這裡則指佛寺 中的建築物。

408 雲昌,猶昌雲,祥瑞的雲朵。

409 南苑,位於大雄寶殿南方的房子。

410 趙州茗,即趙州茶。見註釋 294。

(23)

雲間的閣臺上,迎接訪客,泉水從石頭流出來。

中午的齋菜淡淡的,很普通,缺少甘甜的美味。(但是)

禪杖卻時時叩緊參禪的關卡。

(第1 首)

草木茂盛的青山,神明閃爍著光芒。高聳的建築在祥瑞 的雲朵中。

回到坐禪的床榻前,清茶的煙霧下。在南邊房子剛種的 一棵樹木旁,迎接你。

(第2 首)

紅色的花朵和碧綠的青草,環繞在山前。道路通到小鎮 南邊的一座幽靜佛寺。

歡迎訪客時,煮的是富有禪意的趙州茶。在這人間,也 不必去學什麼神仙呀!

(第3 首)

064.天田策堂〈無題〉

411

41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又,詩前原註:「次韻呈黃淡梅君。」

次,緊接著。見示,見面時的告示。這是兩首採用黃淡梅詩作的 韻腳,而呈獻給黃淡梅的詩作。(作者應是黃淡梅的晚輩,所以 用「呈」字。)黃淡梅,前則所提到的黃紹基之父。苗栗的學堂 教師。大正 6 年(1917),太虛大師來台弘法,黃淡海曾和太虛 有過來往。

(24)

鬱鬱神林遮日光,沙明苔冷下澄江。

鎮南山裡迎佳客,謖謖412松風萬壑413香。(其一)

萬斛414涼風江畔家,柳陰留客試新芽。

箇中真法415如何舉,指點庭前一朵花416。(其二)

*作者:

天田策堂,見056 則•作者。

*譯文:

茂盛的、像是有神靈存在的樹林,把日光都遮住了。沙 丘明亮,苔蘚感覺起來冷冷的,(我)來到了澄江。

小鎮的南邊的山裡,迎接(來訪的)佳賓。肅然而起,

吹過松樹的風,使得眾山萬谷都芳香起來。

(第1 首)

涼風中,澄江的江畔,有許多人家。柳樹的樹蔭,留住 了訪客,像是要訪客,試著看看新長出來的綠芽。

412 謖謖,肅然而起。

413 萬壑,眾多的山谷。

414 萬斛,豐盛,很多。

415 真法,真正的佛法、禪法。

416 這一句詩,借用陸亙大夫和南泉普願禪師的公案:陸亙說:「僧 肇法師曾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種說法,也 真怪呀!」南泉指著庭前花,說:「時下的一般人,看見了這株 花,就像作夢一樣呀!」(見:《碧巖錄》第40 則。)

(25)

這其中真實的禪法,怎麼樣才能提出來,手指著庭院前 的一朵花呢?

(第2 首)

065.施清岩〈坐禪〉

417

涵養性天418靜學禪,修身世外悟三千419

蒲團420坐定凝神在,樂道逍遙日似年。(其一)

止靜無他意氣平,禪堂妙悟放光明。

心經421默運真如422在,色相423皆空了一生。(其二)

*作者:

施清岩,未詳。

41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有註:「偕小澤、態井二中 尉禪堂坐感作。」這是兩首和小澤、態井兩位中尉,一起坐禪之 後,有感而寫的詩作。另,作者前冠有「開元寺」,表示作者是 台南開元寺的僧人。開元寺,參見註釋33。

418 性天,猶天性。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 2:「余觀世之小人,

未有不好唱歌看戲者,此性天中之詩與樂也。」

419 三千,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即全宇宙。

420 蒲團,坐禪用的墊子。

421 心經,心中的經脈。

422 真如,廣布在宇宙中的真實本體,為一切萬有的根源。

423 色相:色,一切物質的存在物。相,外表的相貎。色相,指萬物。

(26)

*譯文:

修養天生的本性,清靜地學習禪法。修煉塵世之外的身 體,以便體悟到整個宇宙。

安靜地、集中精神地坐在蒲團上,喜歡真道,逍遙得一 日就像一年一樣的長久。

(第1 首)

在靜坐中,沒有其他雜念,心意和精神狀態很平和。在 禪堂中,美妙地悟到了真理,(身心)放出了光明。

心中的經脈默默運行,宇宙中的真實本體顯現了出來。

而(塵世中的)萬物都空幻了,一生中的煩惱也都了脫 了。

(第2 首)

066.松崖〈坐禪〉

424

嘗得浮生425一味禪426,清遊半日日當年。

42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有註:「和施清岩君坐禪感 作原韻。」和,和詩,對別人詩作的附和之作。這是一首依照清 岩君坐禪詩的韻腳而作的和詩。清岩,未詳。又作者前冠有「屏 東」二字,表示作者是屏東人。

425 浮生,短暫虛幻的人生。

426 一味禪,純一無雜之最上乘禪。指不立文字語言、頓悟而明的禪 法。《五燈會元•歸宗智常禪師》:『僧辭,師問:「甚麼處去?」

曰:「諸方學五味禪去。」師曰:「諸方有五味禪,我這裡秖有一

(27)

優曇花427發維摩室428,香氣吹衣自浩然。

*作者:

松崖,屏東人。

*譯文:

曾經體會到虛幻一生中的最高禪法。當年,半日清靜地 遊覽了(一味禪)。

在(不可思議的)維摩丈室裡,(難得一見的)優曇花開 了。香氣吹到了衣服上,(維摩丈室)自自然然地廣大了 起來。

067.林昌英〈坐禪〉

429

味禪。」曰:「如何是一味禪?」師便打。僧曰:「會也!會也!」

師曰:「道!道!」僧擬開口,師又打。僧後到黃檗,舉前話。

檗上堂曰:「馬大師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著,個個屙漉漉地,

秖有歸宗較些子。」其中,馬大師即馬祖道一,歸宗是他的弟子。

屙漉漉,不知所措的樣子。較些子,比較好。從這段對白可以知 道,一味禪指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直指人心的最高禪法。

427 優曇花:依據《慧琳音義》卷 8 記載,優曇花為祥瑞靈異的感應 之花,乃天上的花種,人間所無。因為它稀有難遇,佛教諸經常 以此花比喻難以遇上佛陀出世。

428 維摩室,維摩詰居士的方丈室。該室雖只有一丈見方,但所包容 極廣。《維摩經•文殊師利問疾品》:「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

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坐,高廣嚴凈,來入維摩詰室,其室廣 博,包容無所妨礙。」維摩室,闡述不可思議的空間概念。

(28)

想入非非色界天430,參來妙法佛堂前。

守真十戒431無他念,默坐無言我得先。

*作者:

林昌英,台南人。

*譯文:

在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天當中。來到佛堂前,參究美妙 的禪法。

遵守著真道十戒,沒有其他的念頭。默默無語地坐著,

我最先證得(禪法)了。

429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有註:「和施清岩君坐禪感 作原韻。」參見註釋 424。另,作者前冠有•「臺南」二字,表 示作者是臺南人。

430 佛教說到整個宇宙分成三個範圍(三界):(1)有男女愛欲的欲 界;(2)已經沒有男女愛欲,物質(色)享受特別好的色界;(3)

已經不受愛欲和物質享受所束縛,純為精神活動的無色界。無色 界又分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和非想非非 想天。詩句中的「想入非非」即指非想非非想天,它屬無色界,

不屬詩中所說的色界天。所謂非想非非想,是指在這一境界中的 天神,祂們像是沒有思維(想),又像是有思維。那是一種極深 的禪定。

431 守真十戒:守真,守住真道。十戒:有多種。如:不殺生、不偷 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上稱五戒)、不貪、不嗔、不 癡、不兩舌、不惡口。

(29)

068.蘇漢昌〈坐禪〉

432

養神養氣本修身,端坐無聲他劫塵433。 視聽不如禪定434好,一心自在伴清晨。

*作者:

蘇漢昌,台南人。

*譯文:

培養精神和氣力,本來就是為了修身。端正、無聲地禪 坐,能夠超越塵世,而到達另一個世界。

看東西或聽聲音,不如禪定的好。在這清晨,心裡達到 了自由自在。

069.林徹妙〈坐禪〉

435

43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有註:「和施清岩君坐禪感 作原韻。」參見註釋424。另,作者前冠有•「臺南」二字,表 示作者是臺南人。

433 他劫塵,指超越塵世的其他世界。

434 禪定,集中心意於一處,如鼻端、咒語、佛號、禪宗公案等,而 達到心神一如、超越塵世的一種修行工夫。

43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有註:「和施清岩君坐禪感 作原韻。」參見註釋 424。另,作者前冠有「開元寺」三字,表 示作者是台南開元寺的僧人。開元寺,參見註釋33。

(30)

一性436圓明一指禪437,靈光照耀露三千438。 天龍八部439齊來集,聞道開心果舊然440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436 一性,指真如本性,即人人本有的一顆光明至善的本心。

437 一指禪,指不可言說的最高禪法。《五燈會元》卷 4:『杭州天龍 和尚法嗣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菴時,有尼名實際來,戴笠 子,執錫遶師三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問,師皆無 對,尼便去。師曰:「日勢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

師父又無對。尼去後,師歎曰:「我雖處丈夫形,而無丈夫氣。

不如棄庵往諸方,參尋知識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須離此,

將有肉身菩薩來為和尚說法。」逾旬,果天龍和尚到庵。師即迎 禮,具陳前事。龍竪一指示之。師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學者參問,

師唯舉一指無別提唱。有一童子,每見人問事,亦竪指。人謂師 曰:「和尚,童子亦會佛法,凡有問,皆如和尚竪指。」師一日 潛袖刀子問童曰:「聞汝會佛法,是否?」童曰:「是。」師曰:

「如何是佛?」童竪起指頭。師以刀斷其指。童叫喚走出。師召 童子,童回首。師曰:「如何是佛?」童舉手不見指頭,豁然大 悟。師將入寂,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禪,一生用不盡。」言 訖示滅。』

438 三千,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指全宇宙。

439 天龍八部,天、龍等八種非人的生命:天、龍、夜叉、乾闥婆、

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迦。他們往往是佛教的護法;也 常圍繞佛陀身邊,聽佛陀說法。

440 果舊然,果然和舊時一樣。佛教以為開悟解脫是見到了舊時的本 心,所以稱為開心(打開本心)果舊然。

(31)

*譯文:

一顆真如本性,能夠圓滿光明的最高禪法(一指禪)。靈 妙的光明,照耀顯露的三千大千世界。

天龍八部都齊聚而來,聽聞佛道,(因此)打開了真如本 心,(發現)果然是過去舊時的樣子。

070.得圓〈坐禪〉

441

默契巽風442照會禪443,端身柏子444聳岩前。

無情445也解真如語446,那個攸攸447識計年?

*作者:

得圓(1882-1946),字印如,俗家姓魏,俗名松,嘉義 縣店仔口馬稠後人。明治32 年(1899),18 歲,皈依龍 華派。明治38 年(1905)剃度,拜玄精上人為師。翌年,

44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原 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有註:「和施清岩君坐禪感 作原韻。」參見註釋424。另,作者欄寫明「北園 僧得圓」,表 示作者是台南北園的僧人。北園,即開元寺,參見註釋33。

442 巽風,東南風,祥和之風。

443 照會禪,照耀而體會到禪法。

444 柏子,柏樹。

445 無情,指草木石頭等沒有情識的物體。

446 真如語,解說真如的語言。真如,散佈在宇宙中的本體,一切萬 物的根本。

447 攸攸,長遠。

(32)

25 歲,往福州鼓山受比丘戒。住湧泉寺一年,轉錫泉州 崇福寺。明治 42 年(1909),回台住開元寺。歷任監院 及台南水仙宮、馬稠後關帝廟等住持。大正 10 年(1921)

住持台南開元寺,昭和18 年(1943)退隱。

*譯文:

默默契入祥和之風,而光耀地體會了禪法。端正的身體,

(禪坐)在聳高岩石上的柏樹前。

(草木)無情也能夠瞭解有關宇宙本體(真如)的語言。

哪一個人,能夠不計年數、長遠地知道(宇宙本體)呢?

071.林徹妙〈山居感作〉

448

巖棲隱遁幾春秋,林下參真449悟得不。

種竹掃雲雲自散,哉450松桂月451月長留。

看經移案蓮生缽,供佛擔花452石點頭453。 人說上方兜率454好,何如寂靜契禪修。

44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又,

作者前冠有「開元寺」,表示作者是台南開元寺的僧人。開元寺,

參見註釋33。

449 參真,參究真道。

450 哉,栽之誤。

451 桂月,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

452 擔花,古時敬神的一種儀式。敬神時,將各色花放在籃子中,然 後由兩人將花籃擔起來,繞著走。「花」音同「發」,因此傳說擔

(33)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住在佛巖中,隱遁了好幾年。在樹林下參究真道,不知 是否悟到了?

種植竹子,為了把烏雲掃開;但雲自己散開了。栽種松 樹,為了映托出明月,但明月卻永遠留在天空中呀。

移動書桌,為了研讀佛經。而蓮花開得像缽一樣呀。擔 著好花來供養佛陀,(再無情的)石頭也會點頭呢。

人們都說,上面的兜率天很好。但這哪裡比得上契入禪 修,來得寂靜呢!

072.施清岩〈山居曉起〉

455

花可令信眾發財或求得好姻緣。

453 石點頭,頑石點頭。《蓮社高賢傳》書中的一段「生公說法,頑 石點頭」的故事。晉朝高僧道生(355-434),宣說草木石頭等無 情也有佛性,也能成佛,被視為異端,因而被擯出師門。遂來到 江蘇虎丘,對石頭說法,惹得無情的石頭紛紛點頭。

454 兜率,即兜率天。佛經記載乃「欲界六天」的第四天,是彌勒成 佛前的居住處。

45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又,

作者前冠有「同」,表示作者和前則詩作的作者,同樣是台南開 元寺的信徒。開元寺,參見註釋33。

(34)

未盡雞聲接曙鴉,東昇霞彩燦擔牙456。 禪房寂靜聯雲雨,山徑濃蔭護草花。

欣羨披星457農婦苦,雅懷空氣458野人家。

蔴蕪459何用年年綠,助我精神感歲華460

*作者:

施清岩,未詳。

*譯文:

雞叫的聲音還沒停,緊接著是天亮時的鴉子(叫聲)。從 東邊昇起的彩霞,燦爛地照射在簷牙上。

禪坐的房間,在雲雨中,顯得很寂靜。山上的小徑,濃 濃的樹蔭,保護著花草。

羨慕辛勤工作的農婦。在勞動人家的家裡,滿懷著元氣。

隨處亂長的芝蔴,哪裡需要年年綠?它們能幫助我感到 歲月的流逝呀!

456 擔牙,簷牙之誤,又作簷牙。簷牙,簷際翹出如牙的部分。簷,

又作簷,房頂伸出牆壁的部分。

457 披星,披星戴月的省稱,即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458 雅懷空氣:雅懷,高雅地懷抱。《世說新語•容止》:「形貌既偉,

雅懷有概。」空氣,又作空炁,道家所謂的元氣,亦即人們感覺 到的精神表現或特徵。雅懷空氣,高雅地懷想著元氣。

459 蔴蕪,猶蕪蔴,隨處亂長的芝蔴。

460 歲華,歲月,年華,即時光。

(35)

073.蘇漢昌〈山居曉起〉

461

驚醒曉夢幾衰翁462,說夢誰知在夢中。

天色濠濠463迷樹遠,山雲靄靄464接天空。

無心早起書新賦465,存意回來檢古筒466。 掃盡塵埃清短榻,焚香默誦四時同。

*作者:

蘇漢昌,台南人。

*譯文:

幾乎接近衰老的老翁(我自己),從清晨的夢中驚醒過 來。(我)說著夢中所夢,誰知道(我)是否在夢中呢?

天色蒼蒼茫茫,把遠樹都變得迷濛了。聚集在山上的雲 霧,連接著天空。

沒有心情一早起來,就寫新的詩詞。(卻)刻意回來檢查 古老的筆筒。

把塵埃都掃乾淨,把短榻也清理了一下。不管是春、夏、

46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又,

作者前冠有「同」,表示作者和前則詩作的作者,同樣是台南開 元寺的信徒。開元寺,參見註釋33。

462 幾衰翁:幾,接近,相去不遠。衰翁,老翁。幾衰翁,幾乎衰老 的老翁。

463 濠濠:濠,河水。濠濠,像河水一樣的蒼茫。

464 靄靄,雲霧密集。

465 賦,古典詩的一種文體。在這裡指一般的詩作。

466 檢古筒,檢查古老的筆筒。

(36)

秋、冬,(我)都一樣,點燃一支香,默默誦著(佛號)。

074.江雲松〈遊月眉山靈泉寺〉

467: 香臺幽隔野人468家,騷客469遊來日影斜。

月照靈泉470雲外境,僧閑洞口掃庭花。

*作者:

江雲松,未詳。

*譯文:

隔著插著檀香的臺子上,遠遠地可以看到一般百姓的人 家。夕日的影子斜斜地,照射在來這裡遊玩的詩人。

明亮照著像是雲外仙境一樣的靈泉寺。僧人幽閑地在山洞 口,清掃著寺庭的落花。

075.江雲松〈登觀音山歸途遇雨〉

471

46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月眉山靈泉寺,參見註釋377。

468 野人,農、工等一般的百姓。

469 騷客,文人、詩人。

470 靈泉,靈泉寺。參見註釋 377。

47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觀音山,是淩雲禪寺的所在地。詩中的「一歸僧」,可能 是禪寺中的僧人。參見註釋365。

(37)

雲飛翠嶺秋風起,萬里關河472冷欲凝。

暮雨空山人跡滅,溪473頭待渡一歸僧。

*作者:

江雲松,未詳。

*譯文:

秋風吹了起來,白雲在青翠的山嶺上飛著。萬里山河,

冷得像是要凝住不動似的。

黃昏雨下著,山中空蕩蕩的,沒有人跡。溪河(淡水河)

頭邊,有一個等待渡河的僧人。

076.蔡雪溪〈春日遊淩雲禪寺〉

474: 淩雲古剎影玲瓏,寶塔巍莪475半插空。

碧樹含煙迷醉眼,晚鐘聲裡夕陽紅。

*作者:

蔡雪溪(1884 -?),本名榮寬,臺北艋舺(萬華)人。

詩人、畫家,畫作多次入選台展、府展。明治34 年(1901)

472 關河,泛稱山河。

473 溪,指流經觀音山腳下的淡水河。

47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淩雲禪寺,參見註釋365。

475 巍莪,即巍峨,雄偉矗立。

(38)

畢 業 於 公 學 校 後 , 在 專 賣 局 等 官 廳 任 職 。 大 正 9 年

(1920),移居大稻埕,在永樂市場對面開設「雪溪畫 館」,以教畫為生。昭和11 年(1936),在太平町(今大 同區之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創設「新東洋畫研究 會」。

*譯文:

淩雲古禪寺的影子非常精巧。寶塔雄偉,有一半插到了 天空中。

碧綠的樹木,含著雲霧,讓人的眼睛都迷醉了。在黃昏 的鐘聲當中,夕陽也紅了。

077.陳筱竹〈旅鷺江感作寄開元禪寺諸禪師(二首

錄一)〉476

遊子思家最可憐,那堪梅雨又連天。

北園477香饒478新筍479,未得來參玉板禪480

47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鷺江,位於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又叫做廈鼓海峽。因為 廈門島又稱鷺島,所以人們就把廈鼓海峽叫做鷺江。又,開元禪 寺,參見註釋33。這是一首作者旅居鷺江時,寫給台南開元寺諸 僧人的詩作。

477 北園,北園別館,開元寺的前身。

478 香饒,充滿香氣。

479 這句詩少了一個字,猜測是在「筍」字後缺了「綠」或「嫰」字。

(39)

*作者:

陳筱竹(1871-1939),名日光,字煥耀,又字慈德,號 筱竹、寄齋。鳳山縣鼓山(今高雄市)人,前清秀才。

清光緒21 年、日本明治 28 年(1895),割讓台灣給日本 後,避居廈門。約在明治42 年(1909)之前返台定居。

為「南社」社員,亦經常參與「酉山吟社」、「桐侶吟社」、

「羅山吟社」詩會。曾寓居開元寺,與該寺住持釋慎淨

(1882-1923)相熟。大正 11 年(1922)遊廈門,與釋 慎淨書信往來頻繁,多有唱和。

*譯文:

旅遊的人想家最可憐了,更那堪連著好多天的梅雨。

北園(開元寺)中,香氣濃鬱的新鮮竹筍很綠。只可憐 沒辦法來參究玉板禪(竹筍禪)。

078.蘇漢昌〈和筱竹先生原韻(二首錄一)〉

481

480 玉板禪:玉板,竹筍的名字。玉板禪,有關竹筍的禪法。宋•釋 惠洪《冷齋夜話•東坡作偈戲慈雲長老》:『(蘇東坡)嘗要劉器之 同參玉版和尚。……至廉泉寺燒筍而食,器之覺筍味勝,問此筍 何名,東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師善說法,要能令人得禪悅之 味。」於是器之乃悟其戲,為之而笑。』

48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筱竹先生,見077 則•作者。這是一首依照筱竹先生詩作 的韻腳,而寫的詩作。

(40)

腳根無線482影堪憐,遠適483他鄉悵晚天。

心血一腔都嘔出,看君落拓484味宗禪485

*作者:

蘇漢昌,台南市人。

*譯文:

四處漂泊,影子很可憐。遠到他鄉,悵惘(地看著)黃 昏的天空。

滿腔的心血都嘔吐出來了,看著你瀟灑地品味著禪法的 宗旨精要。

079.鋤雲道人〈嘆世喝〉

486

鋤雲惚惚487下心田,開天闢地獨自然。

本來虛空無一物,何著六趣488受熬前489

482 腳跟無線,比喻來去無蹤,飄泊不定。

483 適,去,到逹。

484 落拓,豪放,放蕩不羈。

485 味宗禪:味,品嚐。宗禪,禪的宗旨精要。味宗禪,品嚐禪法的 宗旨精要。

48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喝」字,聲音嘶啞、噎塞的意思。這是兩首感嘆世間的 詩作。

487 惚惚,迷惘。

(41)

人情疊疊490不離身,遵皇491奉佛培精神。

朝鐘暮鼓勸悟靜,半耕半讀半修真。

*作者:

鋤雲道人,未詳。

*譯文:

鋤雲我迷迷惘惘的在心中想著:天地開闢,那是自自然 然的事情。

原本就是空無一物,怎麼會有六種生命體,受到(輪迴)

的煎熬呢?

人情不離開身體,一件接著一件。遵敬天皇,信奉佛陀,

以便培養精神。

在清晨的鐘聲和黃昏的打鼓聲中,體悟清靜(的禪修)。

(每天)一邊耕種,一邊讀書,一邊修習真道。

080.林徹妙〈祝臺北淩雲禪寺傳戒大會〉

492

488 六趣,又稱六道,六種生命體。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

地獄。一個生命體,可以在六趣當中轉換,稱為輪迴。

489 「前」,「煎」的誤植。

490 疊疊,一層又一層,一件又一件。

491 皇,指日本天皇。

49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淩雲禪寺,參見註釋365。又,佛門常對僧人或在家信眾,

舉行傳授戒律的法會,稱為傳戒大會。

(42)

傳燈493剗草494觀音巔495,彈指496慈雲靄大千497。 憲典銀函498藏妙諦499,梵文500玉牒501啟經筵502。 歸依戒授503消災障,選佛門開種福田504

寶樹珠林香雨馥,法輪505常轉紫金蓮506

493 傳燈:佛門中,一代接著一代,把佛法或戒律傳承下去,稱為傳 燈。傳戒大會即是傳燈的一種。

494 剗草,除掉雜草,比喻把壞的習慣去除。亦可比喻剃度出家。

495 觀音巔,觀音山的山巔。淩雲禪寺在觀音山的山頂,所以稱為觀 音巔。

496 彈指,手指一彈,喻時間極為短暫。

497 靄大千:靄,雲霧聚集。大千,三千大千世界,即會宇宙。靄大 千,雲霧彌漫全宇宙。

498 憲典銀函:憲典,法典,指佛經、戒律等典籍。銀函,封存佛經、

戒律的銀匣。

499 妙諦,美妙的道理。諦,諦理。

500 梵文,古印度的一種語文。

501 玉牒,泛指佛經、戒律。

502 經筵,原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在此則 指傳戒法會。

503 歸依,成為正式佛教徒的一種儀式。戒授,猶授戒,即為歸依佛 門者,授以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504 福田,佛教以為,歸依、守戒者,能種下來世幸福的業因。這幸 福的業因,就像種在田裡的種子,終有發芽拙壯的一天。

505 法輪,把佛陀的講經說法,比喻為轉車輪,可以摧毀不好的業因,

稱為轉法輪。

(43)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為了把佛法傳遞下去,來到觀音山的山巔,以便斷除惡 習。彈指之間,慈悲的雲就彌漫了整個宇宙。

保存著佛經和戒律的寶匣,藏著美妙的道理。梵文所寫 的佛經和戒律,開啟了傳戒法會。

歸依、受(授)戒能夠消除災障,挑選佛陀的法門已經 打開了,(歸依、受戒)可以在幸福的田裡,種下好因緣 呀。(歸依、授戒的)佛堂裡,莊嚴美妙。(佛陀)端坐 在紫金蓮上,宣說佛法。

081.潘濟堂〈遊觀音山淩雲禪寺(三首)〉

507: 扶筇508閑步淩雲來,此日登臨霽色509開。

十里紅霞連碧海,千章古木翳510蒼苔。

506 紫金蓮:紫金,一種珍貴的礦物。由紫金所塑成的蓮花,稱為紫 金蓮。傳說佛陀的寶座即是紫金蓮。

50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3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 題中的「觀音山淩雲寺」,參見註釋365。

508 筇,枴杖。

509 霽色,晴朗的天色。

510 翳,遮蓋。

(44)

善才峰511淨塵根盡,良女巒512清日影回。

最是內巖山水好,觀音座鎮玉蓮臺。

不覺危巖別地天,奇花異草好林泉。

遨遊梵剎513渾仙境,奔走風塵過客船。

慧眼雙明超世界,婆心一片結禪緣。

吾生何處尋真隱,料想淩雲洞口邊。

曾傳寶海闢叢林514,寺號淩雲配古今。

巖上雞鳴聞北嶺,雲間犬吠515隔東岑516。 煙霞歲月壼中景517,詩酒風塵世外心。

此地若非名勝蹟,兩峰羅漢518朝觀音。

511 善才,又作善財,即善才童子。觀世音菩薩身邊兩位侍者之一。

善才峰,應是淩雲禪寺附近的一座小山峰。

512 良女,應該是指龍女。觀世音菩薩身旁的兩位侍者之一。良女巒,

應是淩雲禪寺附近的一座小山巒。

513 梵剎,佛寺。

514 叢林,眾僧居住之寺院,尤指禪宗的寺院。

515 雲間犬吠,在雲間吠叫的狗兒。淩雲禪寺在觀音山巔,常有雲霧 繚繞,因此稱雲間犬吠。

516 岑,小而高的山。

517 壼中景,酒壼中的景色。比喻修道的清淨生活,如「壼中天地」:

成都附近的雲臺山,因為道教正一天師張道陵在此修行而出名。

張天師命弟子張申為雲臺道觀主持,張申就是神仙壺公,他有一 把酒壺,如果念出咒語,壺中會展現日月星辰,藍天大地,亭臺

(45)

*作者:

潘濟堂(1866-1925),第一屆總督府學務部生。明治 35 年(1902),任總務局圖書館編修職員。後歷任學務部 員、總督府文教課員。曾協助平澤平七編撰《臺灣俚諺 集覽》。

*譯文:

扶著竹杖,悠閑地來到淩雲禪寺。這一天,登上(禪寺)

時,天色晴朗,雲都開了。

十里寬的紅色雲霞,連著碧藍的大海。千棵古樹(的陰 影),把蒼翠的苔蘚都遮住了。

善才峰很清淨,把根深蒂固的凡塵,都清除殆盡。良女 巒也很清淨,太陽的影子都倒轉回來了。

最值得讚嘆的是,裡面的寺巖,有好山水。觀音菩薩坐 鎮在玉雕的蓮臺上。

不知不覺中,發現寺巖別有一番天地。(除了)奇花異草,

還有美好的林木和山泉。

遨遊在這佛寺中,就是是遊仙境一樣。在凡塵中四處奔 走,客船一艘接著一艘地搭乘。

一雙明亮的智慧之眼,看見了超越(凡塵)的世界。像 老婆婆有著一顆殷切的心,結下了修禪的緣份。

樓閣等奇景。

518 羅漢,阿羅漢的省稱。阿羅漢,譯為殺賊,殺煩惱賊的意思,已 斷盡一切煩惱,因此稱為殺賊,乃佛教的聖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r]

潭州三角山總印禪師 池州魯祖山寶雲禪師 洪州泐潭常興禪師 虔州西堂智藏禪師 京兆章敬寺懷惲禪師 定州柏巖明哲禪師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何必遠城郭,已空車馬塵,因心川共逝,觸指明如輪。客 愧乘槎使,僧兼賣卜人,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明攝山棲霞寺沙門釋法會傳  燕京吉祥院沙門釋明信傳  新城壽昌寺沙門釋慧經傳  青陽九華山沙門釋性蓮傳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明朝末年至清初,最活躍的華嚴宗派別是雪浪洪恩一系的活動。雪 浪洪恩(

明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之間(1624─1661)荷蘭以其政治及經濟力量 在臺灣南部先住民之間傳播基督教。4 西元 1636 年開始引進中國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