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MOS 低雜訊放大器設計方法(一)的設計流程

第三章 CMOS 低雜訊放大器之設計

3.4 CMOS 低雜訊放大器之設計(一)

3.4.2 CMOS 低雜訊放大器設計方法(一)的設計流程

由於 LNA 是採用 TSMC 所提供的 0.18um 射頻元件設計,因此 方程式(3.28)、(3.31)及(3.32)要帶入 0.18um spice model 參數。使用 Matlab 程式可以畫出 NF、

P D

Q L

之間的相關圖形,如圖 3-10 所示。

在圖中可以先決定

P D

值,接著找出最小的 NF 值,再來求出

Q L

值;

或者先決定最小的 NF 值,接著找出

P D

值,然後再求出

Q L

值。從圖 中可以看出功率損耗越大,雜訊就越小;功率損耗越小,雜訊就越大,

因此必須在功率損耗與雜訊之間作一個折衷。

例如:選擇

P D

等於 5mW,然後在 5mW 的曲線上對應到最小的 NF 大約等於 1.7dB 與

Q L

等於 6 的值。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5 1 1.5 2 2.5

QL N F ( d B )

PD=5mW PD=10mW PD=15mW PD=20mW PD=25mW

圖 3-10 NF、

P D

Q L

之間的關係圖 (二)決定 M1 與 M2 的通道寬度 W 值:

圖 3-11 為第一種設計方法的低雜訊放大器電路圖。圖中把 LNA 電路分為偏壓電路、疊接(cascode)組態電路、輸入與輸出端匹配電路

NF

1.7dB;

Q L

=6

四個部分,首先考慮疊接組態電路,電晶體 M1、M2 通道寬度尺寸 的選擇。

在決定電晶體 M1、M2 尺寸之前,必須先得知下列參數:

2 ox 8 . 45 mF / m

C ≈

ω 0 = 2 π f = 3 . 2986 × 10 10 rad / sec

、L

=

0.18um、

= 50

R s

,並使用流程步驟(一)所選擇的

Q L

=6,利用式(3.14)及 (3.15),可得知 M1 的通道寬度尺寸,如下式(3.33)。

um 100 ]

Q R 3 LC

[2

W

1

P D , opt , L s ox D 0

P , opt , 1

m = ω

(3.33)

根據模擬的經驗可以發現,M2 的通道寬度尺寸若和 M1 相同,

可得到較高的增益與較小的雜訊指數,但是不易保持較佳的穩定度;

M2 的通道寬度尺寸若比 M1 小很多,可以保持較佳的穩定度,但是 增益與雜訊指數則不理想。因此,M2 通道寬度尺寸的選擇,其實是 取捨於增益與穩定度之間。所以在本設計方法中,M2 的通道寬度尺 寸設計為 M1 的通道寬度尺寸的一半,即 W2=50um。

R Rbias

V_DC Vbias

Port P2 Num=2 C

Cd L

Ld

MM9_NMOS M2

MM9_NMOS M1

L Ls L

Lg DC_Block

DC_Block1 Port

P1 Num=1

V_DC Vdd

圖 3-11 第一種設計方法之 LNA 電路圖

輸出端匹配電路

疊接組態電路

偏壓電路

Zin

輸入端匹配電路

輸入端匹配電路

在此種設計方式中,電感、電容元件,皆是採用理想的元件。決 定 M1 與 M2 的通道寬度 W 值之後,在單一頻率的條件下,還是無 法使 LNA 成為無條件穩定的電路,因此可在 M2 的汲極端並聯一個 大約 0.5KΩ 的電阻到地,使電路都能保持穩定工作而不致引發振盪。

另外,由方程式(3.33)可以知道 NF、

P D

W opt

都有關係,使用 Matlab 程式也可以畫出 NF、

P D

W opt

之間的相關圖形,如圖 3-12 所示。在圖中可以先決定

P D

值,接著找出最小的 NF 值,再來求出

W opt

值;或者先決定最小的 NF 值,接著找出

P D

值,然後再求出

W opt

值。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3 0

0.5 1 1.5 2 2.5

Wopt N F ( d B )

PD=5mW PD=10mW PD=15mW PD=20mW PD=25mW

圖 3-12 NF、

P D

W opt

之間的關係圖 (三)設計偏壓電路(DC Bias):

在設計流程(一)已經選擇

P D

=5mW,且 LNA 的

V dd

是 1.8V,所 以

I D ( M 1 , M 2 ) ≈ 2 . 8 mA

,利用

I D − V DS

直流曲線,找到對應的

V 61 . 0

V GS =

V DS = 1 V

,如圖 3-13 所示。

NF

1.7dB;

W opt

=100um

m

再利用

I D − V GS

直流曲線,算出

GS D 1

m

V

g I

= ∂

=32.62mA/V,如圖

3-14 所示。然後再利用公式算出C ,如下式(3.34)。

gs

2 ox

gs

100um 0.18um 8.45mF/m

3 WLC 2

3

C

=

2

= × × ×

pf 10 014 .

1 × 13

=

(3.34)

圖 3-13

I D − V DS

直流曲線

圖 3-14

I D − V GS

直流曲線

(四)設計輸入端匹配電路:電感

L s

與L 值

g

輸入阻抗的匹配主要是為了減少射頻訊號進入內部電路時產生 反射效應(reflect effect),讓輸入的射頻訊號功率不至耗損太多。通 常,在低雜訊放大器的電路設計上,考慮到低雜訊放大器的前級通常 還會置放一個帶通濾波器,而濾波器的輸出阻抗通常為 50O 阻抗,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反射所造成的雜訊,所以設計 50O 為低雜訊放大 器的輸入阻抗。輸出端的阻抗匹配考慮到高頻量測儀器系統大部分是 50O 的系統,所以設計輸出阻抗也為 50O。

源極電感衰減電路架構,重要優點為阻抗的實部值控制是經由電 感的選擇而決定,如圖 3-15 所示,輸入端阻抗匹配的小訊號等效電 路如圖 3-16 所示。

圖 3-15 源極電感衰減電路架構

圖 3-16 輸入端阻抗匹配的小訊號等效電路

I_AC gmVgs C

Cgs

L Ls L

Port Lg Port1

Port Port2

Zin Vin

Iin

Vgs

其輸入阻抗為

s

gs m gs

g s in

in in

L

C g sC

) 1 L L ( I s

Z

=

V

= + + +

T s

gs g

s

L

sC ) 1 L L (

s

+ + + ω

(3.35) 其中

g m

為電晶體 M1 的互導,

C gs

則是 M1 閘源極間的寄生電 容,且 CMOS 的截止頻率可近似等於

gs T m

C

=

g

ω

。為了得到 50O 的阻 抗匹配,即

Z in

等於 50O 實阻抗;因此,令(3.23)式中的實部項等於 50Ω,則可以表示如下式

ω T L s = 50

(3.36) 將設計流程(三)所求之

g m

C gs

代入上式(3.36),即可得

L s ≈ 0 . 155 nH

(3.37) 同理,(3.35)式中的虛部項則必須等於零,如(3.38)式所示:

0 sC

) 1 L L ( s

gs g

s + + =

(3.38) 設 S=j

ω o

代入(3.38)式,可求得共振頻率

ω o

的展開式為

gs s g

o

(L L )C

1

= +

ω

(3.39) 將

ω 0 = 2 π f = 2 π × 5 . 25 GHz = 3 . 2986 × 10 10 rad / sec

L s ≈ 0 . 155 nH

C gs = 1 . 014 × 10 13 pf

及代入上式(3.39),即可得 nH

905 . 8

Lg

(3.40) 從(3.36)、(3.39)式,可以知道藉由 CMOS 電晶體截止頻率與 Ls 電感值來決定輸入實阻抗 50Ω,並只要適當的調整 Lg 及 Ls 大小即 可決定輸入端共振頻率的範圍。所以在輸入端阻抗匹配的電路實現方 面,皆是從調整電感 Lg、Ls 及電容

C gs

值來進行設計。

(五)設計輸出端匹配電路:電感

L d

與電容

C d

輸出端的阻抗匹配考慮到輸出最大功率增益的發生及量測儀器 為 50O 系統,因此設計

Γ L = Γ out *

共軛匹配及

Z b

=50O,並且使用 Smith

chart 將電感

L d

及電容

C d

值求出,完成輸出端阻抗匹配的設計,如圖 3-17 所示。圖 3-18 為設計方法(一)的完整電路圖。

圖 3-17 輸出端匹配電路的設計

Vin

R R2 R=0.5 kOhm TSMC_CM018RF_NMOS_RF

M2 nr=20 wr=2.5 um

C C2 C=0.19 pF

L L3 R=

L=8.905 nH Term

Term1 Z=50 Ohm Num=1

C C1 C=1.0 nF

L L4 R=

L=3.8 nH

L L2 R=

L=0.155 nH

TSMC_CM018RF_NMOS_RF M1

nr=40 wr=2.5 um

Term Term2 Z=50 Ohm Num=2

V_DC Vbias Vdc=0.63 V TSMC_CM018RF_RES R1

V_DC SRC3 Vdc=1.8 V

圖 3-18 設計方法(一)的完整電路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