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D 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二號曲式結構分析

第三章、 巴哈 D 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二號,作品編號

第三節、 D 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二號曲式結構分析

此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是採用了巴洛克當時最流行的舞曲編排方式:阿勒 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吉格舞曲的排序,最後再加上夏康舞曲,為 室內奏鳴曲的形式,整個組曲皆為 D 小調,每個樂章的開頭,都以 I-V-I 為主軸,

在低音的部份也以 D– C– Bb– A 音20為主(譜例 1)。前面四首舞曲的和聲 進行與轉調,都以巴洛克時期慣用的寫作手法譜曲,但由於不同的舞曲風格,讓 每一樂章又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譜例 1)。

(譜例 1)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一到五樂章開頭

第一樂章 阿勒曼舞曲(Allemanda)

阿勒曼舞曲,為中速度的舞曲,通常會以 4/4 拍為拍號,重音落在第一跟第 三拍,此首阿勒曼舞曲分為兩大段落,每一段落都是由不完全小節開始,在發展 手法方面,若是將其旋律分為三聲部的話(譜例 2),那音程的的使用皆不超過 三度,頂多到了四度,但是卻會立即反向處理,算是作曲手法非常保守的樂章,

不過也因此能表現出阿勒曼舞曲較為樸素的風格。

20 Jaap Schroder(2007). Bach's solo violin works : a performer's guide.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116.

15

(譜例 2)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1–2 小節聲部份配

在開頭的兩小節,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D- C-Bb-A 的低音走向,在這些低音 之間,也以 16 分音符做為動機來連接(譜例 3),讓樂章雖然速度不快,但是卻 還保有流暢感。

(譜例 3)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1–2 小節

第 2 小節開始從中低音聲部發展,漸漸地將音域提高,到了第 4 小節發展成 橫跨三聲部的音型(譜例 4)。

(譜例 4)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2–4 小節

第 5 小節音型開始往下發展,到了第 6 小節出現明顯的聲部對唱(譜例 5)。

(譜例 5)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5–6 小節

16

第 8 小節使用了逆行、倒影和模進的手法(譜例 6)。

(譜例 6)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第 8 小節

在第 9 小節後兩拍,出現一串圓滑的音階式發展(譜例 7)。

(譜例 7)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9–10 小節

第 11 小節,以中音聲部的上行音階和高音聲部的 16 分音符為發展,並以往 下模進為方向(譜例 8)。

(譜例 8)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11–12 小節

12 小節後兩拍,從低音聲部開始往上堆疊,到了 14 小節,來到全曲的最高 音 d3(譜例 9)。

(譜例 9)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12–14 小節

17

在第一段要結束的時候,調號轉到了 A 小調,但最後一拍和絃,卻是借用 了 A 大調的一級,形成皮卡第終止(譜例 10)。

(譜例 10)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第 16 小節

在第二段的開頭,卻又立即回到 D 小調,在後面的庫朗和吉格也是一樣的 方法(譜例 11)。

(譜例 11)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阿勒曼、庫朗、吉格第二段開頭

第 20 小節的後兩拍,出現了第一段第 11 小節的作曲手法(譜例 12)。

(譜例 12)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20–21 小節

第 23 小節,樂句停頓在複點 8 分音符和 F 大調 V 上,並以同一個音做為下 一句的開頭,接著以中音聲部的 16 分音符上行音階重新開始(譜例 13)。

18

(譜例 13)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22–23 小節

第 24 小節,以琶音式的和絃與三音下行為動機,向下模進(譜例 14)。

(譜例 14)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24–26 小節

第 27 小節,從高音聲部 a2逐漸往低音聲部發展,到了 29 小節,到了最低 音 bb(譜例 15)。

(譜例 15)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27–29 小節

第 30 小節最後一拍,音型在短短的六拍內,到達降 b2,再向下到 a,最後 以正格終止結束樂章(譜例 16)。

(譜例 16)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一樂章,30–32 小節

19

21 Meredith Little & Natalie Jenne(1991). Dance and the musuc of J.S. Bach.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 115-129.

20

(譜例 19)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1–3 小節

第 5 小節到第 6 小節,先以三連音的上行音階開始,隨後以複點節奏往下(譜 例 20)。

(譜例 20)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5–6 小節

第 7 節到第 9 小節,以三連音的音階組成,到了第 10 小節又突然從中音域 開始,以複點的節奏迅速往上發展(譜例 21)。

(譜例 21)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7–10 小節

第 11 小節到第 17 小節,以三連音和複點節奏穿插發展,從 a2往下到 g#(譜 例 22)。

(譜例 22)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11–17 小節

21

第 17 小節到第 24 小節,皆以三連音節奏為動機,到了 20 小節,以上下行 的琶音做發展(譜例 23)。

(譜例 23)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15–21 小節

22 小節,從 b2以音階下行的方式,停在 a,結束第一段(譜例 24)。

(譜例 24)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22–24 小節

第二段,採用第一段的開頭方式開始(譜例 25)。

(譜例 25)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第 25 小節

第 39 小節到 44 小節,先以三連音上行音階開始,到 40 小節改為下行的音 階模進,到了 44 小節,突然停在 4 分音符的 V(譜例 26)。

22

(譜例 26)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39–44 小節

第 44 小節後兩拍,先以三連音的上行音階重新開始,並以明顯的三聲部對 唱發展,到了 49 小節,再次停在 V 的開離和絃上(譜例 27)。

(譜例 27)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44–49 小節

49 小節後兩拍,以三連音開始,並逐漸向下發展,最後停在 d1結束樂章(譜 例 28)。

(譜例 28)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二樂章,49–54 小節

第三樂章 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a)

薩拉邦德舞曲,原本是一種狂野、快速的西班牙舞曲,傳進了義大利和法國 之後,逐漸演變成巴洛克時期緩慢的速度,這首薩拉邦德舞曲沿用了當時此舞曲 的韻律,將重拍擺在第二拍的附點音符上22,是一首莊重、嚴肅的舞曲。

此首薩拉邦德跟前面的舞曲不一樣,一共分為四個段落,開頭的第一個段落,

22 Jaap Schroder(2007). Bach's solo violin works : a performer's guide.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123.

23

是以空弦 D 為低音的和絃開始,讓情緒在一開始就顯得較為沉重,一樣在第一 句便可以清楚地聽到 D-C-Bb-A 的低音(譜例 29)。

(譜例 29)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1–4 小節

第一段必須反覆一次,而在第二次的時候,第二個樂句在 V 級的半終止上,

延伸了一小節的樂句,接進開頭為 C 大調的第二段(譜例 30)。

(譜例 30)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8–10 小節、第三樂章,20–21 小節

12 小節轉到 G 小調後,從降 b2慢慢的往下發展,到了 16 小節到最低的 g

(譜例 31)。

(譜例 31)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12–16 小節

17 小節,再次從降 b2開始往下發展,漸漸轉 D 小調,到了 21 小節,結束 第二段,並停在半終止上(譜例 32)。

24

(譜例 32)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17–21 小節

第三段從第 22 小節開始,是一段緩和的樂段,但在導音回到主音後,卻又 加入了反覆記號,直到第二次才進入第四段尾奏(譜例 33)。

(譜例 33)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22–23 小節、第三樂章,25–

26 小節

第四段,以 I 開始,到了 26 小節,以倚音為發展(譜例 34)。

(譜例 34)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25–26 小節

27 小節以上行的減七和絃為動機,最後進入 V–I 的正格終止結束樂章

(譜例 35)。

(譜例 35)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三樂章,27–29 小節

25

第四樂章 吉格舞曲(Giga)

吉格舞曲,是源自蘇格蘭當地一種歡樂、充滿活力的民間舞曲,發展到 17 世紀時,吉格舞曲在歐洲已經有非常多種型式,英格蘭的吉格舞曲,大多使用切 分音的節奏,拍號以 3/4 拍為主;法式的吉格舞曲,節拍上使用 6/8 或 12/8 的複 拍子,速度較義式的溫和;義式吉格舞曲的速度偏向急板,拍號常用 12/8。

此首吉格舞曲,為 12/8 拍子,一樣為兩段體,不完全小節開始,除了在每 段的開頭以 8 分音符呈現外,整個舞曲幾乎都以 16 分音符為節奏,讓整個樂章 非常的緊湊(譜例 36)。

(譜例 36)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1–4 小節

第 3 小節,以鄰音群、下行音階和三度上下行音階做三次往下模進(譜例 37)。

(譜例 37)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3–4 小節

第 5 小節,出現複點 8 分音符稍作休息後,以上行的音階連接第 6 小節的下 行分解和絃音型(譜例 38)。

26

(譜例 38)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5–6 小節

第 7 小節第一次到本樂章的最高音 d3,並做往下的模進(譜例 39)。

(譜例 39)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7–8 小節

第 10 小節到第 13 小節,以第一拍上行琶音和第二拍的鄰音音型做模進(譜 例 40)。

(譜例 40)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9–14 小節

第 15 小節,先以下行音階發展,再以上行的分解和絃,做一次模進(譜例 41)。

27

(譜例 41)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15–16 小節

18 小節一連串的模進後,在 19 小節以上行分解和絃到達 a2,最後下行琶音 到 a 結束第一段(譜例 42)。

(譜例 42)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17–20 小節

第二段落從 21 小節開始,一樣以 8 分音符做一小節的發展(譜例 43)。

(譜例 43)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第 21 小節

第 23 小節,以一拍的下行音階發展,每一拍都重新的由上往下(譜例 44)。

(譜例 44)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23–24 小節

28

第 25 小節,採用第一段第 10 小節的發展動機,模進四小節(譜例 45)。

(譜例 45)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25–28 小節

第 29 小節,動機改變為迴音音型,在最後一拍利用上行琶音,將音高推至 c3(譜例 46)。

(譜例 46)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29–30 小節

第 30 小節,從高音 c3開始向下發展,32 小節,音高下降到 a,馬上反向上 行琶音(譜例 47)。

(譜例 47)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29–32 小節

第 33 小節,以音階下上行為動機,並向下模進,34 小節後兩拍,動機改為

29

琶音音型,繼續往下發展(譜例 48)。

(譜例 48)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33–34 小節

第 35 小節最後一拍,重新從 b2往下發展,到 38 小節,再從 a 往上發展,

40 小節以琶音的上下行結束樂章(譜例 49)。

(譜例 49)巴哈小提琴無伴奏第二號第四樂章,35–40 小節

第五樂章 夏康舞曲(Ciaccona)

夏康舞曲,原本是一種以西班牙吉他伴奏的舞曲,源於拉丁美洲,在 16 世

夏康舞曲,原本是一種以西班牙吉他伴奏的舞曲,源於拉丁美洲,在 16 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