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CFA 與東亞經濟整合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ECFA 與東亞經濟整合

無論在進口還是出口國,自由貿易協定均有助於簡化海關手續。當協議國間 存在不公平貿易慣例時,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協助貿易商進行補救。

近年來,各國間 FTA 條約簽訂頻繁,對 FTA 的議題也愈來愈重視,不再單純 以商品貿易為主,而是漸漸將目標放在服務業、投資、貿易便捷化、智慧財產權 與環保等項目開放,並同時強調密切經貿合作關係的建立(趙永祥,2011)。

第二節 ECFA 與東亞經濟整合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已於 2010 年 6 月 29 日簽訂。大陸對台灣讓利甚多,

不但開放多項對台有利產品零關稅進口,並且對多項台灣敏感性產品同意不列入 早收清單中。但架構協定只是全面自由化協定的先期協定,依據 ECFA 的規定,

在簽署 ECFA 六個月內需進入全面自由化協定的洽簽。由於許多利益已在早期收 穫中實現,在談判全面自由化協定時,台灣可再獲得的利益將不多,反而需面對 開放原先不願開放的敏感性產品的問題,這表示台灣真正的挑戰是在後續全面自 由化協定洽簽時。

同時,ECFA 的簽訂已在東亞國家間掀起了一陣骨牌效應。一國與另一國簽訂 FTA,由於會產生貿易轉移效果,對第三國產生的影響以負面居多,故第三國多不 會給予 FTA 太多正面的評價。第三國將會尋求與簽約國一方或雙方簽訂 FTA 以為 因應,此即所謂 FTA 的骨牌效應。這種情形在 ECFA 中同樣發生,原本並無特殊 之處,但 ECFA 的骨牌效應卻會加速整體的東亞經濟整合的進程。

這波由 ECFA 引起的東亞國家洽簽 FTA 風潮將分為兩個路逕進行。一是某些 以大陸為主要市場,並與台灣有競爭關係的國家,例如日本與韓國,為了避免流 失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將會尋求與大陸簽訂 FTA。以韓國為例,自 2003 年開始,

大陸市場已取代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外銷市場,ECFA 的簽訂將增加台灣產品的競 爭力而威脅韓國產品在大陸市場的地位。韓國石化與電子產業均曾表達對 ECFA 的憂心。原本韓國對中國多次提出簽訂 FTA 的建議均不表興趣,主要是韓國一方

6

面擔心與大陸簽訂 FTA 會損害國內產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韓國加諸大陸的平均 關稅高於大陸加諸韓國的關稅(韓國:7.29%,中國:4.5%),若兩國均降為零關 稅,韓國將承受較大的損失。在兩岸簽訂 ECFA 的提議出現後,韓國對中韓 FTA 的態度產生戲劇性的轉變。在 2009 年 10 月中日韓貿易部長會議時,韓國正式同 意與中國進行 FTA 的洽簽。

至於日本,台、日、韓出口大陸的產品的都是液晶面板等相互競爭的產品,

兩岸達成 ECFA 簽訂後,日本也出現應盡快和大陸簽署 FTA 的呼聲。ECFA 反而 成為加速促進中日韓 FTA 談判的推手。在實際行動上,三國於去年舉辦的中日韓 貿易部長會議中,已就明年上半年啟動「產官學 FTA 共同研究」達成共識,幾乎 與兩岸正要進行的 ECFA 談判相互角力。

另一個路徑是對於那些已經和大陸簽訂 FTA,但仍為了保有台灣市場,而尋 求與台灣建立 FTA 關係。東協國家(例如菲律賓與新加坡)即屬於此一類型。ECFA 的簽訂將威脅東協國家在大陸與台灣市場的地位,由於東協國家已與大陸簽訂 FTA 並已生效實施,故面對 ECFA 所能做的因應措施包括:第一,加速與大陸的 自由化腳步;第二,尋求與台灣簽訂 FTA,以降低其產品在台灣市場的衝擊。近 來菲律賓提出加入 ECFA 的建議,主要即是為了因應大陸產品在台灣市場對菲律 賓輸台產品所造成的威脅。然而,由於台灣市場規模較小,這類的動機較為薄弱。

第一個路徑最後可能會發展成涵蓋整個東亞的 FTA。由於中、日、韓已分別 與東協簽訂 FTA,若三國間的 FTA 又成功簽訂,那麼東亞的自由貿易整合則初步 完成(除了台灣尚未加入外)。目前中日韓簽訂 FTA 的模式究竟採雙邊還是多邊仍 未決定,雖然三國簽訂一個多邊 FTA 的提議已被接受,但三國間的雙邊 FTA(中 韓與日韓)的進展似乎較為快速,將來以雙邊的方式進行的可能性較大。如此可 能會產生三國間不一定可以完全配對的情形,例如中日間的 FTA 就可能成為缺口。

若中日韓三國均以雙邊的方式完成 FTA 的簽訂,加上三國又均個別與東協簽 訂 FTA,在此情形下,在東亞就形成一個複雜的 FTA 網路,雖然東亞各國彼此間

7

均可達到自由貿易,但因為各 FTA 的原產地、零關稅品項與其他規定的不同,將 造成義大利麵碗效應。故而,即使東亞以此一方式完成貿易自由化,仍應更進一 步建立一個整體的自由貿易區。

第二個路徑發展的結果最後可能形成另一個東協加一(東協加台灣)。目前台 灣似乎無法以日本、韓國與大陸一樣的方式直接與東協整體簽訂 FTA,而需以雙 邊的方式個別與東協國家簽訂。東協國家已與中日韓三國簽訂 FTA,沒有理由不 與台灣簽訂。但東協有 10 個國家,台灣若分別與 10 個國家簽訂 FTA 不但曠日廢 時,並同樣會產生義大利麵碗效應(趙文衡,2010)。

台灣目前以正式會員身份參與的國際經貿組織僅有兩個,WTO 及 APEC。WTO 受阻於杜哈回合,可以預見相當一段期間內,多邊磋商機制很難取得進展。加上,

區域性的 FTA 或 RTA 台灣也缺乏實質著力點,連談判對象都很難設定。未來幾年 APEC 成為台灣唯一可以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平台,政府當局應妥善規劃在 APEC 發言的寶貴機會。台灣身處 APEC 定義的亞太地區,APEC 二十一會員國包含了 RCEP 十六會員國當中的十二個,也含括了 TPP 參與第一階段談判的全部十二個 國家,實際涵蓋經濟體比 TPP 多了一倍,重要性不言可喻。目前由 APEC 內部發 起的巨型自由貿易協定是正在討論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

FTAAP 在 APEC 裡面發展的歷程,也是幾經轉折。加拿大在 2004 年提出原始 構想,美國 2006 年正式倡議,但沒有獲得中國支持,加上東亞區域主義興起,美 國轉而發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TPP)。2010 年 APEC 領袖 同意對 FTAAP 進行「共同策略性研究」 (Collective Strategic Study, CSS)。以利 APEC 會員國未來在 FTAAP 相關議題上進一步的合作。2014 年是 APEC 中國年,中國大 陸一反過去立場,重提並支持 FTAAP 以與美國大力提倡的 TPP 相抗衡。希望籍推 動 FTAAP 儘早進入談判,攪亂美國在亞太地區 TPP 的佈局。事實上,2010 年以 後,FTAAP 的相關討論已不再是單純的經貿議題。由美、中兩國撰擬、即將完成

8

的 CSS 第九章,預期將可以見到更多美、中兩大陣營的角力痕跡。

目前 APEC 對於 TPP 及 RCEP 採取開放態度,認為都是可以借道通往 FTAAP 的路徑。不管將來亞太整合的路徑是哪一個,APEC 都會是亞太各界領袖交換意 見,彼此協商、互相合作極為重要的一個平台。因此,在 WTO 談判停滯期間,新 政府應特別珍視 APEC 作為亞太外交經貿官員以及領袖對話的平台,審慎規劃如 何透過 APEC 每年各種不同層級的論壇對話機會,跟亞太各國建立互信、友好與 合作的經貿實質關係。

去年 8 月初剛結束的第 3 次 APEC 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 3)就是一個很好的 開端,蔡總統新任命的三位台灣企業界代表,高志尚(義美食品)、詹宏志(PChome)、

駱怡君(工業銀行),代表台灣企業界跟來自 21 個 APEC 會員經濟體的企業領袖在 跨領域議題上,進行意見交流,共同為亞太投資、貿易自由化及經濟發展的願景 規劃,提供經驗、心力與智慧。

未來不論是參與 TPP 或是 RCEP 的談判,台灣應具有更完善的策略思維與安 排,藉由先行規劃的 APEC 論壇議題,與各國代表進行實質、有深度的交流,必 定有助於創造正面、良好的鋪陳效益。特別是,積極投入 APEC 的經貿合作論壇,

也跟小英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方向一致、精神吻合。目標都是要為台灣的 產業開路,將台灣製造的產品用最有利的貿易條件,銷售到全球各地,為台灣創 新產業,創造最高附加價值(林建甫、葉基仁,201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