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MANET (Mobile Ad Hoc Networks)特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難以預測,頻寬資源往往都被路由搜尋亦或是路由路徑(routing path)重新建置的控制訊 號所消耗。因此在 MANET 的環境下,頻寬資源的使用、網路的安全都是重要的議題。

Source

Destination

圖 1.3:具多點跳躍之網路架構

1.1.1 MANET ( Mobile Ad Hoc Networks )

特性

網際網路工程研究團隊(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MANET Working Group指 出,行動隨意網路具有下列幾種特性[19]:

(1) 動態拓樸(dynamic topologies):無線隨意網路中,節點具有動態移動特性,每 個節點可能隨時移動,造成拓樸(topology)變動以及路由的變化。換句話說,

在此環境下拓樸會快速不斷的重組與變化。

(2) 頻寬限制、連結容量大小不一(bandwidth-constrained, variable capacity links):

無線網路易受到外在的干擾、如雜訊、訊號衰減等影響。因此實際的傳輸頻 寬往往與理想值有所差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3) 電力的限制(energy-constrained operation):移動式節點大多依靠電池,所以在 節能省電的前提下,系統設計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倘若電力消耗殆盡,會 造成節點消失。

(4) 有限的安全性(limited physical security):無線隨意網路較一般有線網路更有安 全威脅的疑慮,需要考慮竊聽(eavesdropping)、欺騙(spoofing)以及拒絕服務 (denial-of-service attacks)等安全議題。

綜合上述幾點可以發現,MANET 在拓樸變動且頻寬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路由的決 定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目前相關文獻研究也十分廣泛。以拓樸為基礎(Topology-based) 以及以位址資訊為基礎(Position-based)的路由協定是 Ad Hoc Networks 建立路徑常見的 兩種方法。

關於 Topology-based 的路由協定,由於節點與節點之間並未提供位置方向等訊息,

其運作方式必須先用廣播的方式了解整個網路,藉此建立路由資訊。為了取得資訊,需 利用廣播和群播方式,導致資料流大量的產生。相反的以位址資訊為基礎(Position-based) 的路由協定,其封包遞送方向是以節點位址(location)資訊為依據。與前述 Topology-based 之差別在於,行動節點不必發出大量的廣播訊息來維護路徑,相較之下訊息負載量 Position-based 較 Topology-based 更有優勢。但是在尚未得知目標節點位址之前,其運作 方式為:每個節點將自己的位址資訊以週期性的方式廣播出去,因此也面臨廣播成本資 料流大量產生的問題。在 MANET 環境中有許多 routing protocols 被提出,如圖 1.6 所示

。可將其分為三大類[17],分別為主動式路由(Proactive Routing)也稱表驅動(Table-driven Routing);回應式路由策略(Reactive Routing)又稱隨需式路由(On-demand Routing);另一 種為混合式路由(Hybrid Routing),以下將簡述其運作方式。

主動式路由(Proactive Routing)會預先為網路中節點建立路由資訊。各個節點有一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以上的路由表需要維護,使其得知並儲存其他節點資訊,當有請求時便可迅速獲得路徑

。因為網路拓樸頻繁變動,當無需使用這些路由表時,各節點依然不斷的維護路由表 (routing table),因而耗費大量的網路頻寛,這是主動式路由的最大缺點。著名的 Routing Protocol 為 DSDV (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18]。

回應式路由(Reactive Routing)的運作方式與主動式路由(Proactive Routing)相反,不 會預先為網路中所有節點建立路由資訊,只維護其所需使用到的路由表。相較於主動式 路由(Proactive Routing)其優點是減少維護成本,伴隨而來的缺點則是,當一開始要交換 資訊時會因為路徑尋找,比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 更來的耗時。著名之代表性的 Routing Protocol 為 DSR、AODV[17]及 TORA。混合式路由(Hybrid Routing)則是將兩類 路由概念整合起來,以強化原本路徑之缺點。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 主動式路由協定

1994 年 DSDV 路由協定被提出,由 Distributed Bellman-Ford 演算法衍生而來。當 執行 DSDV 時,各個節點必須維護一份路由表,如圖 1.4 所示。節點彼此交換之路由資 訊包括距離向量、本身的序列編號(sequence number)、所有已知節點之目的地序列編號 (destination sequence number)及可到達目標節點所需之 hops 數。各節點管理自身之序列 編號,當路徑更新時,序列編號可供節點辨識路徑狀態及時效性,判定是否過期,防止 route loop 產生。當檢測到拓樸變動則會定期或即時更新路徑資訊。對路由更新封包又 提出兩個方法:full routing update 在固定時段執行,廣播並傳送自己完整的路由表給其 他節點。Incremental update 是當拓樸只有少量變動時,節點只傳送最近有變動的部份,

做累加式更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Routing Table

圖 1.4:主動式路由協定

Reactive Routing / On-demand Routing 隨需式路由協定

Reactive Routing 是當來源節點要傳遞資料到目標節點且沒有該目標節點的資訊時

,開始執行路由搜尋。也就是當來源節點需要與目標節點溝通時,便會啟動路由發現 (route discovery)程序。當發現能與目標節點溝通的路由出現一條路徑,或是搜尋完所有 可能的路由皆無法到達時,程序便會結束,如圖 1.5 所示。著名的有 DSR (Dynamic Source Routing) [20]與 AODV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16]等路由協定。

DSR (Dynamic Source Routing):利用 route cache 儲存節點的路由資訊,中繼節點依 照 header 一一將資訊送出去。其運作方式如下,當要傳送資料時,檢查 cache 是否有資 料,若有則可直接傳遞資料;否則啟動路由發現程序,廣播路由請求(Route REQuest, RREQ)封包,開始路由發現的程序。當找到目標節點資訊或是某節點之 route cache 擁有 該資訊時,回覆路由回應(Route REPly, RREP)。在此協定下,當傳遞封包給下個節點失 敗時,便會產生路由錯誤封包(Route ERRor, RERR)告知來源節點,並沿路將路由資訊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除,重新啟動 route discovery 程序尋找路徑。

AODV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當來源節點需要傳送資料到目標節點 時,路由探索程序與 DSR 類似,但最大的差異是維護路由資訊。AODV 是一個目的地 一個欄位,與傳統路由表格相同。回覆路由(Route REPly, RREP),利用之前 RREQ 封包 建立反向路徑(reverse path),該路徑之節點也一併建立轉送路由 (forward route) 欄位,

為了避免迴圈也使用與 DSDV 一樣的目的地序列編號。AODV 利用 timer 解決路由老舊 問題,刪除過期路由。

Source A

C

B

D

E

F

G Routing Request

Routing Relay

Routing Path A-C-E-G

Destination 圖 1.5:隨需式路由協定

混合式路由 (Hybrid Routing) 路由協定

混合式路由是結合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 及 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 之概念,

所提出的路由協定。目前路由協定可區分為三大類,分別為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

、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 以及兼具兩者功能的 Hybrid Routing。圖 1.6 為各分類的若干 個知名路由協定。

Routing Protocol for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Routing Information

Update Mechanism

Table-Driven

圖 1.6:Ad-hoc Mobile Routing Protocols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