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Open Access之發展概況

2.1.2 OA的發展歷程

根據Timeline of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Suber, 2009)的整理,將OA的 發展追溯自1966年,美國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的教育研究及改 進辦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會同國家教育圖書 館 (National Library of Education) , 共 同 建 置 教 育 資 源 中 心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ERIC)起,至今已逾四十年。這些年來,隨著各界 逐漸重視OA議題,召開不少OA相關會議宣傳、發佈相關文件,針對OA提出許多 不同的論點與宣言,以及許多OA期刊與典藏庫亦紛紛建置,OA之前景可謂是一片 欣欣向榮。陳亞寧(2004)依據OA發展起源及相關宣示文件的年代,將OA的發 展歷程歸納為三個階段:(1)發源階段:1995-2000年;(2)行動階段:2001-2002 年;(3)全球矚目階段:2003-2004年。本研究參閱陳亞寧(2004)、Open Access Directory(2008)和Suber(2009)之歸納、整理,將OA發展的重要進程劃分為:(1) 發源階段:1991-2000年;(2)行動階段:2001-2002年;(3)全球矚目階段:2003-2004 年;(4)穩定發展階段:2005年-迄今,詳如表2-1所示。

在OA期刊發展方面,自從2004年,Springer宣佈實施「One Choice」混合期 刊出版模式後,引起許多出版社的群起響應,如美國物理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IP)、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英國醫學期刊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 John Wiley & Sons 、 劍 橋 大 學 出 版 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等均紛紛提出「Author Select」、「AuthorChoice」等讓作者自由選擇額外 支付公開取用費用,使其論文可公開取用的彈性模式,這也因此讓同一期刊中出 現OA與TA文章混合多元的狀況。

在OA典藏庫方面,則可發現在2000年以前,多 數典藏庫的建置是以學科領域 為導向,自2001年以後,典藏則以機構單位為主要發展方式,可見各界對於OA之 推展已開始進入具體付諸行動的階段。

表 2 - 1 OA 發展大事年表 Foundation, NSF)的贊助下,建立了 arXiv 學科典藏服務,一開始提供高能物理 (High Energy Physics)領域的學術論文預印本,現在已經擴展至數學、資訊科學與 生物學等學科,目前已轉至美國康乃爾大學圖書館(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負責維護。

學科典藏庫

1994

HighWire Press HighWire Press 係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圖書館創立,目前除了提供一些商業計費式 的期刊外,最主要也提供沒有著作權爭議的電子全文約 60 萬篇。除此之外,

HighWire Press 也致力發展電子期刊系統軟體,名為 BenchPress,以協助各機 構達成發展機構典藏庫與電子出版品之目的。

學科典藏庫

Stevan Harnad 提出「顛覆式建議方案」(Subversive Proposal),就電子期刊 對學術傳播的影響及其願景進行探討,率先提出自我典藏概念,其個人網站將文 章依主題分類,以供其他研究者免費閱覽與使用。

自我典藏

ARL's Subversive Proposal

ARL 舉辦「科學學術期刊的未來」(Scientific and Scholarly Journals and Their Future)研討會,討論電子期刊與學術傳播的未來發展趨勢。

1995 D-Lib Magazine D-Lib Magazine 創刊,D-Lib Magazine 是一個 Born Digital 而且 Open Access 的 數位圖書館學術期刊。

OA 期刊

1997

CogPrints 由著名心理學家 Steven Harnad 成立,主要學科領域涵蓋了心理學、神經科學、

語言學、電腦學、哲學與生物學。此一學術論文預刊本是英國最早、也最具規模 的自行典藏服務。

學科典藏庫

CiteSeer 由美國 NEC 實驗室(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所發展,主要收集電腦及 學科典藏庫

階段 年代 名稱 內容 類型 資訊科學領域的文獻,提供文獻之免費檢索、下載,並利用自動引文索引技術,

透過引文連結方式獲取相關引用文獻,同時提供文獻之引用統計,此典藏庫目前 由 美 國賓 州大 學 資 訊科 學 與 技 術 學 院 ( Penn State's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Technology)定期更新維護。

1998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SPARC)

由 ARL 成立,主要由大學、研究圖書館與相關機構共同組成,而主要目標在於針 對學術傳播系統的市場機制功能運作不彰作出反應。SPARC 主要活動有兩種,一 是與學會共同合作,以創 立高品質的期刊,與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攜手聯合推出最初也最負盛名的 Organic Chemistry Letters。第二,SPARC 建議 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應該建立機構典藏庫,以妥善保存本身所產生的各項學術研 究出版品,同時也促進學術文獻可以自由、開放提供給學術教育界使用。

1999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開始運作,到 2001 年並訂定 OAI-PMH(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對異質系統、資料庫之 Metadata 的 互通性貢獻極大。

E-biomed 由學者 Harold Varmus 向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提 出 E-biomed 規劃案後,逐漸形成今日所謂的「開放式資訊取用」

Tempe Principles 發表,由美國大學學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AAU)、ARL 與 堪 薩 斯 大 學 馬利 爾 先 進 研 究 中 心 ( Merill Advanced Studies Centre of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等共同發表的天普原則(Tempe Principles),主要議題在於 促進學術出版過程中,不同的學術內容典藏者(Stakeholders)的討論,及建立一 套有關學術出版系統轉變原則的共識,以回應學術出版危機(Scholarly publishing crisis)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經費需包含出版成本、善用資訊科技,發展 共通標準、學術資源的永久保存、出版品的品質評鑑、著作權與合理使用、加快

階段 年代 名稱 內容 類型

ePrints 由英國南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所開發,為一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軟體,用於構建高品質典藏庫的平臺,提供文獻、多媒體資料等儲存,

SPARC 發佈獨立宣言(Declaring Independence),籲請期刊的編輯委員和作者重 視期刊價格飆漲與學術傳播危機的問題。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

科學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主要是由一群科學家及醫生 共同組成、創立的非營利機構,提供醫學和生命科學的學術紀錄之全文內容,包 括自由取用、完全式查詢與相互連結。

OAI-PMH Specification

OAI 制訂一套詮釋資料擷取協定(Open Acces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簡稱為 OAI-PMH),並建議採取 Dublin Core 作為資料格式,同步支 援與整合檢索不同檔案中的文獻資源,並在學術傳播過程中提供多種系統間互通

階段 年代 名稱 內容 類型 OAIster 是 美 國 密 西 根 大 學 數 位 圖 書 館 服 務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igital Library

Production Service)的一項計畫,該網站提供全球 OA 的數位學術資源儲存庫查 詢,讓散置於網路中的免費學術資源能被有效利用。

OA 搜尋引擎

eScholarship 美國加州數位圖書館(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CDL)贊助成立「電子學術計畫」

(eScholarship Program),其中計畫主要組成單元是機構典藏庫。此一典藏庫主 要目的是供加州境內教職員存放研究著作之用,以達成永久取用的功能(Persistent access),而運作方式則為集中式。

機構典藏庫

Project RoMEo Project RoMEo(Rights MEtadata for Open archiving)和後來的 Project SHERPA (Securing a Hybrid Environment for Research Preservation and Access)開始運 作,成為日後施行機構典藏處理版權問題的重要依據。

IFLA Internet Manifesto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發表 IFLA 網路宣言(IFLA Internet Manifesto),宣告資訊存取 自由與去除資訊流通的障礙。

Dspace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惠普科技公司(Hewlett-Packard Company, HP)

共同開發,是一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系統管理平台。到目前為止,除了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此一計畫的概念源自於「第一屆北歐學術傳播會議」(The First Nordic Conferenc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並由瑞典蘭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執行,主 要目的是增加科學學術開放式取用期刊的能見度及其使用,以及擴大這些期刊的 使用與影響。此一計畫旨在蒐集與整理分散在網際網路上的各式開放式取用期

OA 期刊目錄

階段 年代 名稱 內容 類型 刊,以建立並成為一種開放式取用期刊指引服務,以提供給大眾查詢之用。

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本文件是由生物醫學研究社群所提出,文件中除了定義開放取用出版品之外,亦 針對圖書館、出版社、科學家及其所屬專業學會提出策略性建議。

Sabo Bill in USA 美國國會議員馬丁沙伯(Martin Sabo)提出公眾取用科學法案(Public Access to Science Act)爭取美國公民皆可免費取得美國政府贊助的研究計畫的成果。雖然此 法案引起爭議,但也引起各界廣泛的注意與討論。本項法案精神在於強調:「現 行著作權法是否保障過當,而阻礙資訊的自由流通,以及新思維與發現」。

ACRL's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本 文 件 是 由 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大學暨 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與圖書 館及高等教育機構共同起草完成的,制定出一套改革學術傳播綱領及策略白皮 書,在該宣言中支持學術研究進行開放式資訊取用,並藉此建立起改革學術傳播 體系之共識。

PLoS Biology PLoS 推出了第一個 OA 期刊-PLoS Biology。 OA 期刊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德國柏林召開了「科學與人文知識開放式資訊取用研討會」(Conference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會議後對外發布本項文 件,公開聲明支持開放式資訊取用,以及上述 BOAI 與 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兩項文件的主張。這三個聲明也被稱為 BBB Definition。

UN WSIS Declaration of

由聯 合 國 ( United Nations, UN ) 與 國 際 電 信聯 盟 (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CT)共同贊助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資訊社會世界高峰

階段 年代 名稱 內容 類型 Principles: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會議」(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IS),會後並對外發布了 兩 項 有關開 放 式資訊 取用 的文件:「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Plan of Action」。

2004

OECD's

Declaration o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from Public Funding

經 濟 合 作 暨 發 展 組 織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 的 科 技 政 策 委 員 會 ( Committe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licy)召開 了「21 世紀科技創新會議」(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在此一會議中討論了科技進步造福了社會,也 確認了知識創造與傳布(Knowledge creation and diffusion)是增進創新、經濟成 長與社會福利的趨動力。會後 OECD 對外發布了會議文件,並獲 34 個國家聯名 簽署,文件中涉及許多有關公共資金贊助學術研究資料的各項議題。

IFL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to Scholarly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Documentation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所發表,本文件除了正式公開支持開放式資訊取用外,同時也針 對資訊的自由權與平等權進行闡述,並捍衛及促進資訊自由化,達成開放式取用 之目的。

Washington D.C.

Principles For Free Access to Science

係由 48 家美國頂尖的非營利醫學與科學的學會及出版社代表共同發起完成的,此 份文件又稱為「華盛頓宣言」(DC Principles)。在該宣言中支持對科學與醫學文獻

係由 48 家美國頂尖的非營利醫學與科學的學會及出版社代表共同發起完成的,此 份文件又稱為「華盛頓宣言」(DC Principles)。在該宣言中支持對科學與醫學文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