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

壹、問題解決能力量化資料統計分析結果及討論

研究者將學生在 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學前後實施的問題解決能力前後測 量化資料,輸入SPSS 10.0 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到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測 驗前、後測總分及各分量之平均值、標準差等敘述性統計值及 t 檢定值、效果量 等。研究者並將數據經過整理後列成表4-1-1。

表4-1-1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平均值、標準差及效果值摘要 前測 後測

項目

M SD M SD N t p d

發現事實(ff) 4.74 1.75 5.32 1.6 31 -1.662 .107 .352 發現問題(pf) 2.94 1.91 3.84 1.34 31 -3.323 .002** .555

提出想法(if) 2.55 2.31 4.81 2.64 31 -5.950 .000** .926 尋求解答(sf) 2.19 2.39 3.87 2.73 31 -4.508 .000** .666 問題解決能力總分 12.42 6.07 17.81 6.1 31 -7.928 .000** .900

* p<.05

由表4-1-1中的前、後測平均分數方面發現,在問題解決能力「總分」、「發 現事實(ff)」能力、「發現問題(pf)」能力、「提出想法(if)」能力、「尋 求解答(sf)」能力的後測平均分數皆高於前測平均分數,可見在SSI議題下實施 CPS教學後,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及各分項能力都有提升。

再經由成對樣本 t 檢定結果發現,在問題解決能力「總分」中,t值=-7.928,

p=.000**,達到顯著性差異(p<.05),代表學生在接受SSI議題下實施CPS教學 後,其問題解決能力總分有顯著性的差異。其次,各分項能力分量表所呈現的結 果則分別為:「發現事實(ff)」能力,t=-1.662,p=.107,未達顯著性差異(p

>.05);「發現問題(pf)」能力,t=-3.323,p=.002**,達到顯著差異(p<.01);

「提出想法(if)」能力,t=-5.590,p=.000**,達到顯著差異(p<.01);「尋 求解答(sf)」能力,t=- 4.508,p=.000**,達到顯著差異(p<.01)。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發現,經由SSI議題下實施CPS教學後,不僅學生 的問題解決能力「總分」有顯著差異,其中在「發現問題(pf)」、「提出想法

(if)」、「尋求解答(sf)」這三個分項能力上亦有顯著性差異存在。亦即SSI 議題下實施CPS教學不但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總分」,對於學生的

「發現問題(pf)」、「提出想法(if)」、「尋求解答(sf)」分項能力上亦有 顯著的提升。

在效果值方面,在表4-1-1的研究結果發現,教學前後對於學生的問題解決 能力「總分」的影響達到高效果量(d值=.900);在「發現事實(ff)」能力上 達到低效果量(d值=.352);在「發現問題(pf)」能力上達到中效果量(d值

=.555);在「提出想法(if)」能力上達到高效果量(d值=.926);在「尋求 解答(sf)」能力達到中效果量(d值=.666)。對照學生在教學前後對於其問題 解決能力及各分項能力的統計結果後,我們可以發現在 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 學對於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中,以「提出想法(if)」能力的效果最好,相 對的在「發現事實(ff)」能力的效果則較不好。

貳、教學前後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量化統計及質性資料分析結果討論

近來國內外有許多關於 CPS 教學的研究,呈現在不同的學科應用上,例如:

科學、社會、語文、經濟…等不同的學科領域中,其中更有許多針對學生不同的 背景,例如資優班學生及普通班學生、年級、男女…等變項,探討在接受 CPS 教 學後對其學習表現是否有所差異而進行的研究(仇惟善,2004;呂素雯,2002;

朱柏洲,2005;陳淑絹,1991;程上修,2000)。所得到的研究結果都指出 CPS 教學對於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習具有正向的幫助,這些研究結果不但說明了 CPS 教學對於學生的學習幫助,亦肯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 CPS 教學的成 效,也都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面臨的問題做出建議。

其中,呂素雯(2002)同樣地以國小六年級的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將 CPS 教學融入自然課程進行 20 周教學後,進而探討 CPS 教學對學生的問題解決 能力、態度及學習成就之影響為何。研究結果發現CPS 教學不但能顯著地促進學 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並且能夠協助學生去學習知識,以達到學生自己預期的學習 效果。

本研究利用學生在面對SSI 議題時所產生的爭議性論點,將生活中所接觸的 社會議題化為問題排入彈性課程中,並運用CPS 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依循一定的步 驟原則去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藉此發展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透過研究者 修訂之問題解決能力量表前、後測所得量化資料的分析結果,發現學生在教學 後,其問題解決能力具有顯著性的提升。學習效果亦有於低至高的效果量存在。

由此可知,透過 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學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而此 研究統計結果也與過去的許多研究結果是相符合的。

除了學生在教學前後實施問題解決能力前、後測所得統計分析結果以外,研 究者亦嘗試著從晤談逐字稿、教師日誌及自評互評表中進行審視歸納。經由質性 資料的呈現,透過教師在參與過程中的觀察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認知、陳 述等方式,對照量化資料所得的結果,來討論學生在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學前 後,其問題解決能力的改變情形。茲整理分述如下:

一、教學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表現情形

由於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學後,對學生的問題解決 能力影響為何。除了由學生在教學前後問題解決能力量化資料來比較外,透過學 生的自我認知或教師的參與觀察亦可來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改變。故研究者 在教學前後,分別透過學生晤談及教室觀察方式,嘗試著了解學生在教學前面對 問題的反應情況及對問題解決能力的自我認知,並依此來比較學生在教學前後的 改變情形。

從晤談逐字稿中,研究者發現學生在教學前當其面對問題時,會先針對問題 去想,嘗試著去了解它,也會想要先去查資料,例如「先想像一下然後再做做 了之後」或是直接表明不知道,例如「嗯大概喔不知道耶(沉 默)」。經過要求將想法化為具體步驟及說明每個步驟的工作要點時,所使用的動 作表達是比較模糊的,例如「查一查」、「查一點」、「找一找」…等。進一步要求 學生對於其問題解決的步驟工作內容加以敘述時,學生的回答則是不詳細的,例 如「先想像一下然後再做做了之後」。另外,在學生表達出來的態度 部分,則會轉而求助於父母或其他人的協助。其次,學生認為去圖書館借書或是 查東西是比較慢,而上網搜尋資料的是目前比較會去利用的方式。晤談逐字稿部 份呈現如下:

T: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你大概會怎麼做呢?把它列出 步驟!

S1:就是先想像一下然後再做做了之後萬一不成功的話再去 尋求別人的幫助有時候會啦有時候就不會不行的話會先找媽媽現 在會自己動手去查一點資料那以前家裡沒電腦就不會所以現在都會自 己上網去找很少會去圖書館借書或查東西因為那樣的話有點慢首先 會先想想了之後再去做萬一做不成功時再尋求別人的幫助像是找媽 媽啊或是再去查一點資料然後再繼續做這樣

(晤談記錄S1P1,950320)

T:在生活中通常你遇到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你大概會怎麼做呢?

S2:嗯大概喔不知道耶(沉默)

T:比如你大概會分成幾個步驟來做呢?

S2:嗯我想想…(一臉不曉得該怎麼辦的表情)…會去問爸媽吧 T:可不可以試著把它化成步驟呢?

S2:(沉默)第一步的話可能會先去圖書館找一找那個可能與問題 有相關的資料啊然後查完再再一一的解決呀如果真的是要分步 驟的…3個吧1個先找書之後再去整理一下然後第2步的話就再把整 理完的東西帶回家去再看一遍看完後就是第3步就開始做這樣唉呦 我不知道啦...

(晤談紀錄S2P1,950320)

二、教學後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改變情形

在量化資料的分析結果(表4-1-1)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總 分」及「發現問題(pf)」、「提出想法(if)」、「尋求解答(sf)」等分項能 力上有顯著的提升。為更瞭解SSI 議題下實施 CPS 教學對學生的問題解能力的影 響,研究者亦透過晤談逐字稿及教室日誌質性資料進行觀察比較。

從教學過程中的教室日誌中,研究者發現學生在面對SSI 議題所產生的爭議 性問題時,若能以遊戲方式進行小組競賽的方式不但有助於學生間的互動,也能 促進學生學習的討論意願與效率。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亦能藉由同學的集思廣義來 幫助自己的思考加深加廣,使得敘述方式不斷地修正而開始變得精緻。這些原本 在研究者預期外的對話行為,可以去幫助學生找出許多他們原本沒想過的解決方 法。

遊戲競賽的上課方式效果不錯,有助於學生彼此的互動,在過程中,每個學生 幾乎都提出了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我發現在討論的過程中當中,學生的想法也 會跟著不停地改變,敘述方式也會變得越來越精緻,比如有一組學生原本的焦 點問題是:「怎麼樣不會傷害小白鯨?」同學就會有人跟他說:「又不是每個人 都會傷害牠!」於是,問題就進一步修正為「怎樣讓漁民不會再去傷害小白 鯨?」。同樣的情形其實也發生在解決方法的產生上,學生常在彼此的對話中,

會去產生各種原本沒想過的想法,學生比我感覺上更能去產生對話

(教室日誌T1P1,950322)

另一方面,從晤談逐字稿的陳述中發現,在單元教學後學生在面對新問題 時,他會先利用聯想的方式將有關的事物及線索記錄下來並跟其他人討論,從中 擬定出方法後再尋求其他人意見並嘗試說服其他人。過程中即透過詢問、聯想等 擴散性思考的方式去蒐集資訊,再利用討論、澄清等聚歛性思考方式去尋求答 案。態度上也從以前害怕被笑的情形,轉變成願意去詢問同學或家人,並認為自

另一方面,從晤談逐字稿的陳述中發現,在單元教學後學生在面對新問題 時,他會先利用聯想的方式將有關的事物及線索記錄下來並跟其他人討論,從中 擬定出方法後再尋求其他人意見並嘗試說服其他人。過程中即透過詢問、聯想等 擴散性思考的方式去蒐集資訊,再利用討論、澄清等聚歛性思考方式去尋求答 案。態度上也從以前害怕被笑的情形,轉變成願意去詢問同學或家人,並認為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