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TIMSS 試題與國內數學課程關係之分析

五、學生

第三節 TIMSS 試題與國內數學課程關係之分析

在魔術師的題組中,研究者希望學生透過摺紙的方式,不管對摺幾次,最後 限制只能用剪刀剪一次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剪出下列 3 個圖型:

每個學生剪每個圖型都有 3 次機會,這個題組的目的不止希望學生可以運用 全等的直覺,利用幾何操作如平移、旋轉、翻轉等方式,印證平時的經驗,並將 全等的概念更加清晰,還希望學生透過摺紙的方式了解認識垂直和對稱,而剪紙 又可以增進學童分解圖形與建構圖形的能力,所以本題組主要在測量學生對於全 等的直覺跟幾何操作、垂直跟對稱和空間關係的瞭解,以及解決非慣例題目的能 力。

在圖形題中,前 2 個小題分別要求學生在一個長方形中劃一條直線,將該長 方形分成 2 個三角形或 2 個長方形,第 3 小題要求學生在一個長方形中劃兩條直 線,將該長方形分成 2 個三角形跟 1 個長方形,第 4 小題則給等腰梯形並連接 2 條對角線,在內部形成的 4 個三角形中,要求學生找出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兩 個三角形,本題組在了解學生能否透過操作直尺或三角板,在二維空間上剪裁出 指定的基本圖型,並利用直觀的方式指出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上述兩個題目在評量學生的幾何能力,根據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數學學習領域中指出:小學教師在從事幾何教學時,最要避免的是來自本身歐 氏公設幾何訓練的干擾,處處受制於定義的認定與邏輯順序。由歷史來看,人類 是先由應用、操作、實踐中,認識各種幾何要素與性質,彼此之間並沒有一定的 先後關係。歐氏幾何的價值,首先是對這些先民知識的歸類與整理,其次才是作

為知識典範的演繹系統。所以將幾何課程概分成四階段,而學生在四年級時所應 該要學習到的幾何知識,就如下列所示:

一、階段一(一年級到三年級):較強調幾何形體的認識、探索與操作,學生對 幾何形體中的幾何要素,也許能指認,但尚不清楚其結構意義。

二、階段二(四年級到五年級):由於數與量的發展逐漸成熟,學生開始結合「數」

與「形」兩大主題,學習運用幾何形體的構成要素(如角、邊、面)及其數量性 質(如角度、邊長、面積)。

更詳細的相關能力指標,詳列如下:

1-S-04:能依給定圖示,將簡單形體作平面舖設與立體堆疊:給定的圖示 可為圖卡或實物,透過拼圖與堆積木等活動,讓學童進行平移、翻轉、重疊、

比對…等全等操作的練習。

3-S-06:能透過操作,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

4-S-02:能透過操作,認識基本三角形與四邊形的簡單性質。

4-S-03:能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4-S-16:能理解平面上直角、垂直與平行的意義。

4-S-07:能由直角、垂直與平行的概念,認識簡單平面圖形。

4-S-08:能利用三角板畫出直角與兩平行線段,並用來描繪平面圖形 例:學童會使用直尺或三角板畫出直角及兩平行線段,進而用來繪製直角三角 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

因此學生在回答這兩個問題時,應已具備足夠的能力。

在幾何方塊的題組中,給學生 3 塊白色方塊、4 塊黑白相間的方塊和 3 塊黑 色方塊,要求學生完成

一、利用 2 張黑白相間方塊拼出一個較大的黑色三角形。

二、利用 4 張黑白相間方塊拼出一個黑色的正方形,並求出佔幾分之幾。

三、不准使用黑白相間方塊,將 4 張方塊拼出一個正方形使得黑色的部分佔 1/2。

四、請用 8 張方塊拼出一個如下圖的長方形,使得黑色部分佔 5/8。

這是一種包含幾何跟數與量的題目,其中幾何的部份是要求學生建立一個二維圖 形,並滿足題目的要求(數與量),幾何部分已經如上所述,現在分析相關的數 與量

根據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中指出:有理數是小學 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小學數學教育中,最有挑戰性的教學主題,因為學生較缺 乏有理數的前置經驗,日常生活中的有理數情境也比整數少;分數的形式是學生 首次碰到兩整數並置的約定。至於什麼是穩當的有理數教學,並無定論。但是基 本的共識是,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學習掌握有理數的概念;不論是先形式程 序,或者先概念理解,兩者都必須不斷互相支持;在有理數教學中,必須將材料 作適當的安排,先從較容易的平分或測量入手,而將其它的應用課題,作為錘鍊 有理數數感的課題。

在相關的能力指標,詳列如下:

3-n-09:能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分數的比較與加 減問題:學童從具體情境或活動中掌握分數的概念,能學會分數的記號,並理 解運用分數記號來記錄同分母分數的比較與加減的方式。例如以平分為基礎的 活動(離散量):問下列深色區域是全部圖形的幾分之幾。

4-n-07:能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熟練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換,

並進行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加、減與非帶分數的整數倍的計算。

4-n-08:能理解等值分數,進行簡單異分母分數的比較,並用來做簡單分 數與小數的互換:在具體情境中,說明分數等值的理由。可先由分母的倍數差 2、

4 倍的分數先出發(因為切半的操作最簡單)。

在施測學校所使用的教科書中,第七冊第十單元分數中,其教學目標也有:

透過單位分數的合成和累加活動,以真分數來描述單位分數的幾份。可見此題對 施測學校的學生來說,應有能力解決。

另外兩題有關數與量的題目是數字卡跟猜一猜,在數字卡部份,題目分為兩 部份,第一部份為抽出三張 0-9 的數字卡,任意排列後找出最接近總和為 20 的 方法,第二部份為抽出三張 0-9 的數字卡,任意排列後分別找出和、差跟積最大 的方法。這在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中,分類在數與量 中的整數部分,根據附錄說明中指出:整數計算是一切數學學習的基礎。在教學 中,學童經由活動、情境掌握計算的意義,藉著各種例子體驗計算的規則與策略。

流暢的計算能力,有如語文學習中,基本的文字駕馭能力,不僅可以內化學童的 數字感,並且是日後(國、高中)學習抽象運算及形式推導的基礎,這樣的能力 固然是學習科學所必須,也是能夠有效處理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國小 整數教學的課程目標在於:

一、從計數開始,學習位值的約定與換算,並在演算中,逐步熟悉,最後能掌握 大數。

二、在二年級下學期,理解算術的樞紐─九九乘法,作為日後所有計算的基礎。。

三、到四年級時,能夠不拘泥於位數,熟練加、減、乘、除的直式計算。

有關數與量的題目另一題是猜一猜,題目是:在 9 個碗中,前 4 個碗中豆子 的數量分別是 29、31、31、28 個,請猜一猜罐子中大約有幾個豆子,並解釋你 的想法?,這在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中,分類在數與 量中的估算部分:估算在國民教育中可粗分為離散量的估算(自然數四則運算的 估算)與連續量的估算。前者的教學,應在學生已經能掌握確算後再進行。而後 者的教學,應透過測量時量不盡的正常情境,與小數的教學共同開展,認識小數 之細分與精確度的要求乃是一體的兩面。估算的教學,可以先在計算與驗算中強 調,讓學生能對不合理的答案,透過估算剔除;然後是,能判斷應用問題對答案 精確度的要求,並藉由過去的解題經驗,發展正確的估算策略;或者是,能針對

問題與解答,發展估算策略,驗算解答的合理性。要注意的是,估算屬於較高層 次的數學能力,學生必須先對所使用的概念程序與問題情境有相當的理解,才能 恰當地估算,進而能正確判斷估算的時機與精確度的要求。國小的估算教學,要 特別注意評量的問題。切忌因為強求估算,禁止學生使用正常計算。教師應在評 量的問題上下功夫,讓問題本身暗示估算的好處。

最後一題是擲骰子,題目是:用一個規則來改變骰子擲出來的數字,要求學 生發現改變後的數字有什麼特性,另外要求學生丟 30 次,將結果記錄並統計在 表格中。這是屬於統計與機率的部份,我國課程在這部份強調統計和機率的知識 背景應來自生活環境,因此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從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出發,

使其學會敘述統計所呈現出的數字和圖表的意義,強調圖表的表達和溝通,並了 解抽樣、機率的初步概念,且能正確地運用各項統計資料於實際的生活中,並要 求在三年級之前, 先藉由簡易表格的製作,協助學生建立資料的整理與分組的 概念,進而練習報讀與說明資料,並建立個別資料出現頻率概念的認識。再藉著 直接和交叉對應表格的介紹,並配合「數與量」的教學,希望學生能掌握對表格 的認識,並能加以運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