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astrectomy) ) )訓練成效分析 ) 訓練成效分析 訓練成效分析 訓練成效分析

第 第

第 第三 三 三 三節 節 節 節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 ( ( (Animal Animal Animal Animal Lab with diagnostic laparoscopy and subtotal Lab with diagnostic laparoscopy and subtotal Lab with diagnostic laparoscopy and subtotal Lab with diagnostic laparoscopy and subtotal

gastrectomy gastrectomy gastrectomy

gastrectomy) ) )訓練成效分析 ) 訓練成效分析 訓練成效分析 訓練成效分析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共舉辦23次動物實驗,參加人數及男女分佈列於表4-3-1,共 計45人次。其中有5位填寫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訓練前、後自 我評估問卷不完整,僅納入40份問卷進行結果分析,結果如表4-3-2,所有項目訓練 前後自我評估比較均達統計顯著意義,亦即學員訓練後自我評估認為各項進階技 能都有提升,其中正確執行次全胃切除手術及正確執行胃腸道吻合步驟這兩項進 步最多(圖4-3-1)。訓練前後,學員自我評估之團隊統合能力由5.45提升到6.50,

整體手術進階技巧的能力由平均由5.63提升到6.94,且具統計顯著意義,表示本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訓練成效在個人及團隊兩方面的訓練良 好。

表 4-3-1「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訓練次數及參加人數

年度 訓練

次數

參加 人數

男性 學員

女性 學員

住院醫師訓練 年代分佈 2009年度

(2009/9-2010/6)

8 15 9 6 2008 (R2) 7位

2009 (R1) 8位 2010年度

(2010/9-2011/6)

15 30 24 6 2009 (R2) 7位

2010 (R1) 22位

表 4-3-2「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訓練前、後自我評估問卷結果

(pneumoperitoneum)

5.83 2.14 1 9 7.30 1.31 4 10 0.00** (Diagnostic laparotomy)

5.63 1.98 1 10 6.88 1.67 2 10 0.00**

6. 我知道並能正確執行 開腹步驟(Laparotomy)

5.98 1.97 1 10 7.13 1.38 3 9 0.00**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p<.05

**p<.01

訓練前 訓練後

圖 4-3-1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訓練前、後自我評估問卷結果 藍色 1 為訓練前自我評估結果,綠色 2 為訓練後自我評估結果,所有項目訓練前 後自我評估比較均達統計顯著意義。

學員參加「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時,在進行次全胃切除步 驟時,由兩位動物實驗指導老師(技士L,動物實驗年資大於15年;副技術師H,

動物實驗年資2年)對其基本手術技巧—縫合及綁線兩項技能及進階手術技巧—

腸道吻合技術進行評估。45位動物實驗學員中,縫合及綁線兩項技能評估表有2 位有遺漏,43位有完整的評估成績;腸道吻合技術訓練評估表有4位有遺漏評估,

41位有完整的評估成績,結果詳列於表4-3-3及表4-3-4。

表 4-3-3「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之「基本手術技巧」評核結果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兩位評分者的差異比較

* p<.05

表 4-3-4 「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切除動物實驗」之「腸道吻合技術」評核結果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兩位評分者的差異比較

* p<.05

** p<.01

兩位老師對於基本手術技巧—縫合及綁線兩項技能的評估分數都沒有5分,

多數集中在3分,表示其認為學員在動物實驗的縫合及綁線的技能程度在接受動 物實驗訓練的階段(資淺住院醫師) ,仍無法達到完美的階段。兩位評分老師(L

及H) 的評分,在縫合部分的器械操作及對組織的尊重這兩個細項,達統計學上

24

後,其基本手術技巧—縫合及綁線兩項技能及進階手術技巧—皮下腫瘤切除的能

綁線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第一週與第四週評分的差異比較

* p<.05

** p<.01

表 4-4-1 「門診手術基本技術」評核結果分析(續)

(A)

(B)

圖 4-4-1「門診手術基本技術」評核結果第一週及第四週比較

(A)縫合、(B)綁線、 (C)皮下腫瘤切除。所有細分項成績在第四週都顯著提升,

且達 3 分以上,即擁有該項技能基本能力。

(C)

圖 4-4-1「門診手術基本技術」評核結果第一週及第四週比較 (續)

(A)縫合、(B)綁線、 (C)皮下腫瘤切除。所有細分項成績在第四週都顯著提升,

且達 3 分以上,即擁有該項技能基本能力。

23 位接受門診評核的住院醫師中,有 5 位沒有「建構性外科技能訓練模式」

研究相關課程自我評估問卷及評核表成績,其餘 17 位納入各項評核成績相關性 比較,目的在於分析各項評核成績之相關性及並探討「建構性外科技能訓練模式」

對臨床表現的影響。

將「手術基本技術研習營」訓練前、後自我評估問卷第 11 題“整體而言,

我覺得我的手術基本技巧是(1-10 分,10 分代表非常良好)”結果、基本手術技 巧評估成績的縫合部分整體表現及綁線部分整體表現、「診斷性腹腔鏡及次全胃 切除動物實驗」訓練前、後自我評估問卷第 11 題“整體而言,我覺得我的手術 進階基本技巧是(1-10 分,10 分代表非常良好)”結果、動物實驗資深技士 L 對 於基本手術技巧—縫合及綁線兩項技能評核及進階手術技巧—腸道吻合技術整 體表現、「門診手術基本技術」評核之第一週及第四週縫合、綁線、皮下腫瘤切 除整體表現進行 Spearman Rho 等級相關分析,發現下列相關性達到統計學上顯

著意義(

p

<0.05) :「手術基本技術研習營」訓練前、後自我評估問卷第 11 題有 高度相關 (Spearman Rho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s=0.84,

p

=0.000) ;縫 合及綁線整體表現方面,在「手術基本技術研習營」是呈現負相關(

r

s =-0.54,

p

=0.039) ,但在動物實驗(

rs

=0.58,

p

=0.025)及門診手術第一週評估(

r

s=0.62,

p

=0.024)是呈現正相關的;動物實驗縫合整體表現和門診手術第四週評估皮下腫 瘤切除整體表現有高度相關(

r

s=0.73,

p

=0.003) 。

將「手術基本技術研習營」訓練前、後自我評估問卷第 4 題“我知道並能正 確執行皮膚腫瘤切除手術”結果和「門診手術基本技術」評核之第一週及第四週 皮下腫瘤切除之各分項評估成績進行 Spearman Rho 等級相關分析,發現“我知 道並能正確執行皮膚腫瘤切除手術”訓練後自我評估分數和和第四週「門診手術 基本技術」評核表中,皮下腫瘤切除部分之“操作步驟的知識”成績呈負相關 (

r

s=-0.530,

p

=0.035) 。

第 第

第 第五 五 五 五節 節 節 節 參訓學員訪談結果分析 參訓學員訪談結果分析 參訓學員訪談結果分析 參訓學員訪談結果分析

針對「建構式外科技能訓練模式」的動物實驗課程對外科醫師養成能力的影 響,結合手術團隊合作的訪談,總共有五個團隊十位住院醫師,於第二次動物實 驗之後接受訪談。由於研究者與參與者有從屬關係,又是本課程設計者,為避免 住院醫師在研究者面前無法暢所欲言,訪談者由與住院醫師無從屬關係的研究助 理擔任,訪談者本身有訪談研究的經驗,也參與本課程行政業務,對於課程進行 流程熟稔,但對於外科醫師訓練的內涵無涉略,訪談深度無法更為深入,為本訪 談研究的限制。參與者基本資料如表4-5-1,共有4位第二年住院醫師(R2)、6位 第一年住院醫師(R1) ,性別分布為2位女性及8位男性,這兩位女學員剛好是同 一團隊。每位訪談時間約之15分鐘,參與者均簽屬參與研究同意書並接受訪談錄

表 4-5-1 學員訪談參與者的基本資料

資料分析方式採主題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及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資料分析方法的整合 (Braun & Clarke, 2006; Floersch, Longhofer, Kranke, & Townsend, 2010)。主題分析法是用於確認、報告、分析因人、狀況 或事件所產生的意涵及資料常用的質性研究方法。所謂的主題(theme),是指在

表 4-5-2 主題分析法的六大階段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源自於1965年Glaser及Strauss兩位學者對於 瀕死病人的訪談及社交互動的觀察研究,用於研究醫院工作人員、病人、及家屬 紮根理論創始人從此分道揚鑣( Floersch, Longhofer, Kranke, & Townsend, 2010)。Strauss及Corbin進而提供了完整的編碼範例,紮根理論資料分析步驟主 要有開放編碼(open coding)、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表 4-5-3 紮根理論資料分析的步驟

步驟 此過程之詳細內涵

1. 研究者熟悉研究資料 騰錄資料。

2. 開放編碼過程 (Open coding)

一行一行檢閱資料,編碼(code)越詳盡越好。每個編碼要有 特色及考慮其型態。

3. 主軸編碼過程 (Axial coding)

確認每個編碼之間的關聯性。

4. 選擇編碼過程 (Selective coding)

結合更多摘要及理論元素,朝向發展分析性類別(analytical categories)。

5. 持續性比較

(Constant comparison)

將每個編碼和資料的其他部份比對,得以建立不同分析性類別 的過程。

6. 建立理論(Theory) 經由上述步驟反覆進行,建立對於研究問題的解釋或理論。

7. 理論採樣

(Theoretical sampling)

進行新的資料收集,以測試所找出的分析性類別或理論,這個 過程持續進行直到資料飽和(saturation)—沒有新的想法出現 為止。這個步驟是紮根理論資料分析非常重要的一環。

主題分析法包含概念性編碼過程,分析也止於此步驟,主題是用於描述研究 所要探究的目標;而紮根理論旨在明確有力地表達所找出的主題之間的關係,其 產生的類別主題(categorical theme)具有階層性及水平性的相關性,用於創造 出對研究所要探究的目標的理論解釋( Floersch, Longhofer, Kranke, &

Townsend, 2010)。本研究之資料分析,第一階段採取主題分析法,找出資料中 呈現的概念,再將其歸類為不同的主題,在本研究稱之為群聚後的命名。第二階

表 4-5-4 本研究質化資料分析範例

表 4-5-5 學員訪談資料分析之效度

以下就五個面向的結果分別敘述:

一、個人面向

年輕住院醫師認為外科醫師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主要有醫學專業知識,如 手術適應症、照顧病人的能力;手術相關的能力,如手術專業技能、切除病兆的 能力、主刀的能力、助手的能力、熟悉手術步驟、了解手術之科別差異;以及手 術相關之決策過程的能力、領導力、應變能力,並且知道外科醫師具有階段性訓 練及養成的特色。

“專業技能當然包括手術前你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手術,然後你這個手術的目標在哪裡,

然後你會考慮到這個手術的風險、還有帶給這個病人的 benefit。所以我們當然是要給這個

病人最大的好處。但有時候避免,中間難免會有些犧牲,所以必須去取捨。那我覺得他在

做這個手術之前他就已經心裡面就有個底。然後大概可以 handle 整個手術的進度,包括預

估這台手術的時間會多長。” (H1)

“專業技能代表的就是,醫師要了解這個病人的疾病,它的來龍去脈,或者是說他做手術

的必要性適應症,以及整個手術的流程,或者是他的熟練度,經驗都需要足夠。...第一

助手也可以了解接下來要做甚麼,就是接下來要做甚麼可以輔助主刀醫師,讓這個手術避

免一些併發症。” (J1)

“具體的技能,如果是很簡單,像是基本的 approach、dissection,如何去找到你要的目標,

保留周邊的組織,把不要的部份移除掉。我想這對一個成熟外科醫生來說這東西還滿基本

的,只是這對還在訓練的過程當中,那個是我們現在唯一能 touch 到的目標。也是這個訓

的,只是這對還在訓練的過程當中,那個是我們現在唯一能 touch 到的目標。也是這個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