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Challeng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sharing of a survey,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Challeng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sharing of a survey,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Challeng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sharing of a survey

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

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

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

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

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

(香港教師中心教育研究小組,排名按筆劃序)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教育統籌局於2005年決定於2009年9月推行新高中學制,規定通識教育科將會成為新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 估計當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全面推行時,約有三千名高中教師要轉型任教或兼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為了了解 現職中學教師對實踐通識教育科的看法,香港教師中心教育研究小組於05年11月展開「通識教育科的實踐與 挑戰」問卷調查,一共收到 207 所中學 1033 位教師的回應;隨後研究小組成員並到 4 所中學與負責教師作深 入訪談。此文將引用這個研究量性和質性資料,來探討在推行通識教育科時,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法、學 科評估和學校行政等四方面的挑戰。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通識教育科,新高中學制,教師專業發展

Abstract

The 334 Report (EMB, 2005) stipulated that Liberal Studies will be a core subject and assessed like other subjects in the three-year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There will be around 3000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as subject teacher of Liberal Studies in 2009.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pinion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the Research Team of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delivered a survey on this issue in November 2005. Base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challeng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ssessment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Liberal Studies, new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ystem,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 Vol. 6

(2)

三年高中和四年大學學制,再經過幾年的計劃、 諮詢和修改,教統局於 05 年決定於 09 年 9 月推行 新高中學制,以便推行更靈活、更連貫和多元化 的高中課程;新高中課程規定通識教育科將會成 為新的核心科目,與其他新高中課程的科目一樣 進行公開評核。根據教統局(2004)在諮詢文件中 指出推行通識教育科的理據是:這科能協助學生 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從多角度探討問 題,並利用自身的經驗建構個人知識,從而發展 獨立學習的能力及跨課程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亦 補足其他核心和選修科目,使學校課程在廣度和 深度之間取得平衡。 台灣學者黃奏勝(2006)指出:狹隘的學科知 識實無法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成長、知識與資 訊爆炸、社會日趨多元化的衝擊,為使受教育者 能夠適應未來變遷急劇社會的需要,有識之士就 倡導通識教育,以使學生統整知識與人格,達到 培養人文素質,及發展關懷社會與尊重生命的情 操。可見,重視通識教育已是教育發展的潮流,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委員會黎樹濠主席亦曾指出: 以通識教育為核心科目之一能避免過往學生因選 科兩極化而導致知識面狹窄,忽略人文素質或科 學精神的培養。而課程發展處黃志堅(2004)在通 識教育科的諮詢時亦曾指出:大學多年來已提出 學生應避免在中學階段過早分科,以致思維變得 偏狹;大學期望學生入學時,除了知識面廣闊 外,更具有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教統局於 2005 年公開發表,本地大學已表明支持 把通識教育科列為收生條件,並會訂定一個最起 碼的等級,作為最低入學要求;也就是說,每一 個高中生除要修讀通識教育科外,還要得到合格 成績才可升讀大學。 的;根據教統局的預測,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將來 在全港中學推行後,任教該科目的教師將增至三 千二百人。惟全港中學於 2005 年只有約三百名教 師曾任教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故在 2009 年 當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全面推行時,很多現時任教 「個人、社會、人文科」範疇內的教師,包括任教 經濟科、經濟及公共事務科、歷史科、地理科及 一些理科教師,都需要轉型任教或兼任教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因此,高中教師和各中學都十分關 注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及其對教師和學校的挑戰。

實施的情況

實施的情況

實施的情況

實施的情況

實施的情況

通識教育科的理念除了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之 外,根據美國勞動局在 1991 年出版的「取得必要 技能秘書協會」(SCANS)為21世紀美國所作的報 告《人們要求學校做什麼》(李雁冰譯, 2001), 指出在未來的學校况有以下五個特點:關注的焦 點在於開發思維技能;評核與教學相聯繫;學生 積極活躍地為自己建構知識;學校將以學習者為 中心,由教師來指導;技能在真實問題情境中獲 得。而按這個教育改革的思路,內地在課程改革 中也提倡研究性學習,正如葛炳芳(2003)指出: 開設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包括﹕獲得 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培養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 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 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可見,通識 教育科這類重視實踐技能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 重點並不局限於學習學科知識內容的掌握,而較 多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李臣之、陳鐵成 (2005)指出: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內容 與方式整合;注重活動過程的開放;重視結果更

(3)

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及「科學、科技與 環境」,涵蓋了人類處境和當代世界的重要關注 領域,並可讓學生透過議題學習法把相關的概念 加以連繫,加深對世界的理解。 教師在推行通識教育科時面對很多問題,容 萬城(2005)的研究指出:在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 實踐上,涉及很多推行上的挑戰,包括課程內容 的統整、平衡質與量的處理、教師再培訓的要求 與承受能力、教師的信念與教學法的更新、學科 評估方法與分級的共識、學校行政和校內外文化 的配合、學生人數與教學效能的關係、與教學語 言的應用等。有見及此,香港教師中心教育研究 小組議決為此課題進行研究,經過前期的先導調 查後,小組於 05 年 11 月份展開「通識教育科的實 踐與挑戰」問卷調查,由香港教師中心發出。問 卷由每間中學的 2 位文科老師、 2 位理科老師、 1 位初中人文學科課程主任及1 位高中人文學科課 程主任填寫。香港教師中心教育研究小組在三周 內一共收到 207 所中學 1033 位同工的回應;而為 了深入了解現職中學教師對開辦此學科的具體看 法,小組亦曾先後與4所中學的同工作深入小組訪 談。下文將引用這個研究小組量性和質性的資 料,來探討在推行通識教育科時,對教學內容、 教學法、評估和學校行政等四方面的挑戰。

教學內容的挑戰

教學內容的挑戰

教學內容的挑戰

教學內容的挑戰

教學內容的挑戰

正如前文提及,在全面推行通識教育科時,將有 近三千名高中教師要面對轉型,而為了協助高中 教師轉型,教統局將為教師提供100小時的培訓。 在問卷調查中,認為100小時的培訓能解決教師面 對教授新通識教育科時遇到困難的只有 1 4 2 人 (13.7%),認為不能夠的有 286 人(27.7%),而 最多教師(422人,42.8%)則認為應視情況而定, 可見,較多教師會著眼於培訓課程的質素和適切 重視過程;在體驗中發展;關注學生自主參與。 因此,本港高中教師在學習教授通識教育科時, 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理解有需要改 變自己原有的教學範式,才可能讓學生達到通識 教育科的課程目標。 表1、通識教育科的課程結構 (教育統籌局, 2005) 必修部份: 180 小時 (30 小時 x 6 個單元) 學習範疇 自我與個人成長 社會與文化 科 學 、 科 技 與 環境 單元 ● 自我與個人成長 ● 今日香港 ● 現代中國 ● 全球化 ● 公共宪生與生物 科技 ● 能源與環境 研究涉及人類世界及現實世界範 疇,以及個人和社會的觀點。研究 的重點會取自一系列範圍,例如 ● 資訊及通訊科技 ● 傳媒 ● 宗教 ● 藝術 ● 體育運動 ● 教育 獨 立 專 題 探究﹕ 90 小時 (以校內評 核評估)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回顧香港中學教育的發展,通識教育科並非 一個全無基礎的科目,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學教師 已有類似通識教育科的跨學科課程發展的經驗; 到了 1992 年,課程發展議會實施高級補充程度的 通識教育科時,本港中學所積累的實踐經驗更 多。2003年所開設的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和 科學與科技科(中四至中五),更進一步為中學教 師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相信 這些課程經驗能使中學教師有效地推行通識教育 科。而根據教統局網頁的資料,上表1通識教育科 課程結構是由三個學習範疇組成,分別為「自我

(4)

側重教學法和課題內容的中學教師佔最多,有725 人(72.7%)。也就是說,大部份中學教師認為在 教授通識教育科時教學內容與教學法並重的。 在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大綱的六個單元 中,中學教師最熟悉的兩個單元是「今日香港」 (487 人, 47.1%)和「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381 人,36.9%)。而中學教師認為需要多些培訓以應 付未來教學需要的兩個單元,分別是「公共宪生 與生物科技」(553人,53.5%)和「現代中國」(472 人, 4 5 . 7 % ),其餘課題需求培訓情況可見下 表 2 。當中,可能因「公共宪生與生物科技」是一 門新興學問,不少傳統人文學科或理科教師皆缺 少這方面的理解,故超過半數中學教師認為這單 元是需要培訓的。此外,認為要在「現代中國」及 「全球化」(410 人, 39.7%)這兩單元接受培訓的 中學教師也分別佔約四成,故提供培訓機構應優 先處理以上三個單元。 本,對自己、社會、國家以及生活世界有足夠的 認識。因此,在諮詢會上,我提出單元的劃分必 須有清晰的學習內容。此段說話回應了有些人誤 以為通識教育科只強調學習能力和思考方法,事 實上缺乏了學科的知識基礎和對相關課題資訊的 深入了解,學生是很難憑空表現其組織能力和批 判思考能力。教育界的憂慮最後在政策文件中獲 得解決,教統局(2005)的行動方案中說明:新高 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的設計,是建基於學生先前在 基礎教育所得的知識;而根據以往經驗,估計內 容知識會佔科目涵蓋範圍的 50%-60% ,以便讓學 生充分理解議題的背景和性質。

對教學法的挑戰

對教學法的挑戰

對教學法的挑戰

對教學法的挑戰

對教學法的挑戰

在這個香港教師中心教師研究小組的調查中, 最多教師(495 人, 47.9%)認為新高中通識教 育科教師最重要的角色是知識輔導者;知識輔 導者角色與傳統高中教師所扮演的傳授角色有 明顯的不同。過往,在協助學生準備公開考試 的情況下,不少高中教師皆精心設計教學,期 望在最短的教時內教授更多的學科內容和讓學 生掌握有關答題的技巧,這種以教師為本的教 學 法 與 新 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科 教 學 的 要 求 背 道 而 馳。內地課改專家鍾啟泉(2003)曾指出:研究 性學習的本質在於改變傳統的以接受學習為主 的學習方式,提出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開 放性,是師生共同探索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 繞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而教育局 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 / 跨課程學習)陳岡 亦在網頁內指出:教師的促導角色應是幫助學 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引導學生按理據作出判 表 2 、中學教師認為需要培訓的單元 單元 公共宪生與生物科技 現代中國 全球化 能源與環境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今日香港 人數 553 472 410 268 206 91 百分比 (%) 53.5% 45.7% 39.7% 25.9% 19.9% 8.8% 在通識教育科的諮詢初期,不少人強調通識 教育科是一門培育學生學習方法的學科,使社會 大眾誤以為通識教育科不要求學生學習學科知 識。然而,有一位資深的高補通識科教師在深入

(5)

斷,而並非引導學生只朝向某預設的答案。故 此,未來負責通識教育科的教師必須明白教師 角色的徹底轉變;而要讓學生透過專題研習得 到 發 展 , 通 識 教 育 科 教 師 可 參 與 美 國 學 者 (Project Zero of Haward University, 1995)對 指導學生進行成功研習的五個建議:選取一個 師生皆有興趣的課題、提供一個學習的情境、 為研習設立清晰的目標和步驟、讓學生有彈性 和空間去完成研習、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 和學習。 在教學法方面,認為小組討論適用於通識教 育科教學的教師最多,達到 869 人(84.1%),而 問題探究及議題學習也適用於通識教育科的分別 有 852 人(82.5%)和 749 人(72.5%);而今天最 受課程發展處推介的則是議題探究法。根據相關 的網頁資料指出:在探究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 利用自己的經歷並掌握一手資料;進行議題探究 時,亦應要求學生學習從多角度審視議題。在這 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誘導學生自主探索 思考和立論;教師要掌握這個教學法並不容易, 正如一位負責開展通識教育科的同工指出:老師 作為一個專題研習的顧問老師,要帶領學生完成 一個社會研究,要求很高;有些老師自己亦沒有 做過研究,帶領學生進行專題研習是有困難的。 看來,為準通識教育科教師提供適切培訓,讓他 們指導學生進行團隊學習是必要的,根據 Deacon (2005)專書指出培養學生團隊學習有下列要點﹕ 發展學生個人溝通技巧、發展學生的協作能力、 促進團隊集體智慧的發展、藉集體智慧加速個人 的學習。 此外,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也需兼顧通識科 教師的課程設計與領導能力,正如胡慶芳、程可 拉(2005)在分析美國高中課程的發展趨勢時,指 出高中課程整合化是趨勢之一,為了真正促進多 學科知識的整合,北卡羅來納的中學教師仔細研 究科學、社會科學、語言和藝術的核心概念、技 能和價值觀,然後整合成一個教學的專題;並突 破學校環境的限制,把學生引向社區,從中進行 調查研究和體驗學習,最終讓學生實現不同學科 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可見要做好高中不同學科的 課程整合,教師是需要課程設計與領導能力;這 才 能 讓 學 生 在 研 習 過 程 中 得 到 有 意 義 的 學 習 成果。

評估的挑戰

評估的挑戰

評估的挑戰

評估的挑戰

評估的挑戰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另一挑戰是教師對評估的憂 慮,教統局(2005)在有關政策文件中指出:理解 到教師普遍憂慮要全權負責評核學生的表現,會 設計一個典型新高中學生課程評核的計劃,供各 中學參考。除了關心評估學生的專題研習外,回 應教師亦認為校本評估會為通識教育科教學帶來 不少的困難,在下表 3 中,顯示認為校本評估會 增加工作量的有 686 人(66.4%),其次,認為缺 乏 清 晰 指 引 是 令 校 本 評 核 困 難 的 也 有 6 5 9 人 (63.8%)。故此,考評局和課程發展處需認真協 助教師掌握評估通識教育科的技巧。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表 3 、中學教師認為校本評估的困難 令人稍為安慰的是,在質性訪談中有教師表 示對相關評估方法有一定信心,其中一位地理科 教師指出:議題為本的教學評估與地理的教學有 很多相似,故不太擔心。而另一位中學同工則認 為:現在這科雖有課程卻沒有考試的標準答案, 會增加工作量 缺乏清晰指引 教師人手不足 教師缺乏專業知識 會引起很多投訴 人數 686 659 493 430 285 百分比 (%) 66.4% 63.8% 47.7% 41.6% 27.6%

(6)

進行校本評估。在探討新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評估 時,內地學者王厥軒(2003)曾指出:在實施評價 的過程中,要有一支負責評價工作的隊伍,也要 改進評價的表述,和及時給予學生激勵和幫助, 使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這一番話值得 本港通識教育科教師參考外,各中學也要考慮早 些組織同工研究通識教育科的評估,以使校本評 估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通識教育科。

學校行政的挑戰

學校行政的挑戰

學校行政的挑戰

學校行政的挑戰

學校行政的挑戰

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對學校行政最大挑戰是協助 校內教師的轉型,學校要選擇和鼓勵部份教師接 受負責通識教育科的教學。此外,開發一個新學 科需要有資源上的配合,對於學校是否有足夠的 資源開辦通識教育科,最多教師(414人,40.1%) 選沒有意見;看來,不少中學教師仍不了解校方 開設通識教育科的部署。同時,有514人(49.8%) 認為學校對開設通識教育科有足夠重視的,而認 為很重視的只有 100 人(9.7%);但也有 144 人 (13.9%)表示學校未展開討論,這些學校領導層 應儘早開展通識教育科的規劃工作。這不單影響 校內教師要否轉型,亦同時影響學生在新高中學 制的選修,而這亦是很多小學家長為子女選校時 需要的資訊。再者,正如一位教師在訪談中指 出:開展這科教學活動,要求教師的協作能力很 強,而中國人的社會就很少協作的機會,在以後 的研究中要多加探討如何協作。故此,早日組織 校內教師投入通識教育科的籌備工作,相信有利 這班教師的磨合和建立專業協作的關係。 英文中學教師的額外挑戰是可否利用中文作 為通識教育科的教學語言,在調查中有 9 0 7 人 (69.9%)。一個受訪的英文中學教師指出﹕中四的 學生是沒有足夠的英文能力流暢地討論,並認為 學生大多數是用中文作為教學語言教通識教育 科。另一位英中教師亦指出:很多時學生的英文 水平很參差,教師要教他們寫完整的句子;過往 各科有課本學生可以背誦,而LS是沒有課本的, 對學生來說就是更困難的。何況現在收生的差異 大了,並不一定是收到最好的BAND1的學生,這 是 EMI 學校要面對的困難。而令英中教師欣慰的 是,教統局已明確容許英文中學在新高中學制通 識教育科的教學語言有一個過渡的安排,以減輕 這批英中師生在教學和學習的困難。

結 語

結 語

結 語

結 語

結 語

從這個調查中,香港教師中心教育研究小組發 現,實踐通識教育科對中學和高中教師是一個挑 戰,在教學內容方面,超過三分之一的教師分別 認為自己需培訓下列三個單元:公共宪生與生物 科技、現代中國、全球化。而在教學法方面,通 識教育科的教學要求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差異, 高中教師除要明白教師在這科角色的轉變外,也 要掌握議題為本的施教方法、具備輔導生進行專 題研習和有設計跨學科課程的能力。學科評估方 面,高中教師要認真面對校本評估的要求,多與 校內同工商議評估學生通識教育科表現的標準。 在學校行政方面,在零五年底時確實有一些學校 仍未有為開設這科而準備,這情況至今已有很大 的改善。但在教師心目中對於通識教育科的實踐 仍有不少的疑慮,正如一位受訪教師明言:有很 多學科改革,老師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精力。另 一位教師則說:很多媒體打擊老師的專業,老師

(7)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王厥軒主編(2003)。《高中研究型課程案例 100 例》,頁 176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李臣之、陳鐵成編著(2005)。《高中校本課程開發與綜合實踐活動》,頁 41-43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李雁冰譯(2001)。《學生表現評定手冊 場地設計和前景指南》,頁151-152。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慶芳、程可拉(2005)。〈美國高中課程未來發展的趨勢分析〉,輯於《外國教育研究》第五期,(32), 頁 62 。 容萬城(2005)。〈香港教育改革與「新高中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挑戰〉,輯於《香港教師中心學報》4,頁52。 教育統籌局(2004)。《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對未來的投資》,頁 13 及頁 46 。香港:香港教 育統籌局。 教育統籌局(2005)。《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頁 34-40 。香港:香港教 育統籌局。 陳岡。〈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學校要為初中及小學學生做額外準備嗎?〉。瀏覽日期:1/3/07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5794 彭鍛華主編(2004)。《研究性學習》。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黃奏勝。〈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瀏覽日期:1/3/07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educate/ga10.htm 黃志堅。〈通識教育──不會取代專科學習〉。瀏覽日期:1/3/07 http://www.ls.hkedcity.net/Data/intro/article/doc/6.doc 葛炳芳主編(2003)。《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教程》,頁 5-6 。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課程發展處。〈通識教育──課題探究〉。瀏覽日期:1/3/07 http://www.ls.hkedcity.net/Includes/GetPage.aspx?url=/Case/case_explore.html&template=/case/navtemplate 黎樹濠。〈互助互諒,推動通識〉。瀏覽日期:1/3/07 。 http://www.ls.hkedcity.net/Includes/GetPage.aspx?url=/ 鍾恊泉主編(2003)。《研究性學習開發體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Deacon Carr, Herman, Zarotney Keldsen, Miller, Arkinstall Wakefield (2005). The Team Learning Assistant Workbook.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Project Zero of Haward University (1995). Teaching Through Projects Cre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US: Innovative Learning Publications.

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 很難投入通識教育的改革。要使通識教育科的實 踐能破除這些挑戰,教師的信心和成功經驗的分 享是最為關鍵的。 說到底,通識教育科是一個新高中學科,而 且是所有高中學生的必修科,大批現有高中教師 要轉型任教這科,加上這一科的要求與傳統高中 學科有天壤之別,實踐通識教育科是難度很大 的。研究小組整理這個調查和發表文章,期望能 讓各同工有一個參考,更好地實踐通識教育科。 最後,在此分享廣東學者彭鍛華(2004)的一段 話,與通識教育科教師互勉:案例的分析,同學 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和爭執;教師的點評,讓同學 們在生動活潑、民主協調的氣氛中,感受到了積 極思考、自由交流、大膽質疑的樂趣;研究性學 習是通過展示研究成果,傾聽同學們的評議,汲 取其中的建設性意見,反思和改善自己研究的 不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tie i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enable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Leaders in schools of a

(a) the respective number of whole-day and half-day kindergarten students receiving subsidy under the Pre-primary Education Voucher Scheme (PEVS) or the Free Quality

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has been conducting regula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udies since the 2002/03 school year to trac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fter enrolment survey till end of the school year, EDB will issue the “List of Student Identity Data on EDB Record and New STRNs Generated” to the school in case the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