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30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302"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生活型態之分析 An Analysis of Lifestyle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研 究 生:謝振東. 撰. 指導教授:吳昇光.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五 年 六 月.

(2) 摘. 要. 背景: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研究為近年來適應體育運動領域 的熱門話題,而台灣地區這類協調能力有障礙的兒童其生活 型態在過去尚未有詳盡的探討。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 國小學童之生活型態,並將動作協調能力有障礙的學童與無 障 礙 的 兒 童 之 生 活 型 態 進 行 比 較。方 法: 本 研 究 以 國 小 四 ∼ 六年級學生為主。以隨機抽樣之方式,各抽取二個班級。以 兒 童 動 作 評 估 量 表 測 試( Movement ABC test)檢 測 兒 童 之 動 作協調能力。使用兒童生活型態問卷調查兒童生活型態,包 括 身 體 活 動 量、坐 車 上 學 時 間、走 路 上 學 時 間、做 家 事 時 間 、 上課日的坐式生活時間及週末假日的坐式生活時間等向度, 以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o n e - w a y A N O VA ) 來 檢 驗 發 展 協 調 障 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一般兒童生活型態上之差 異 性 。 並 比 較 這 三 個 群 體 在 學 業 成 就 上( 國 語 、 數 學 、 自 然 、 社會、藝術與人文及健康與體育)之差異及訪談父母談論其 子女生活型態以增強質性之資料。結果:本研究共蒐集到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46 名 , 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39 名 ,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正 常 兒 童 89 名。在 身 體 活 動 量、做 家 事 時 間 呈 現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低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而疑似發 展協調障礙兒童低於非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趨勢,但並未達 到顯著性。在坐式生活型態方面,無論上課日或週末的坐式 生活型態,則出現與身體活動量相反之趨勢,即發展協調障 礙兒童多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 多於非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在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藝 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等科目之學業成就上,發展協調障礙 兒童的分數低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且疑似發展協調障. I.

(3) 礙兒童低於非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但僅在數學、健康與體育 二個科目上達到顯著水準。結論:本研究發現發展協調障礙 兒童在身體活動上、在學業成就上均較非發展協調障礙兒童 差,且有較多之坐式生活型態。. 關鍵字:發展協調障礙、生活型態、身體活動、學業成就. II.

(4) Abstrect Background: The examination o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 has become a very popular topic in the field of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However, the level of lifestyle in this group has not been examined in any depth in Taiwan. Purpose: To examine the lifestyle of children in Taiwan and also compare the lifestyle of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CD. Method: Children in this study were recruited from grades four to six in a primary school. Two classes in each grad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hildren's coordination ability. A children's lifestyle questionnaire (CLQ)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including 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games, transportation to school, the time of housework, and the time of sedentary life in days and weekend. One-way ANOVA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 of lifestyle between children with DCD, borderline DCD and without DCD. Data of CLQ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ne-way ANOVA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ose children's. In addition, interviewing parent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 of the children's lifestyl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ifestyle of children in greater depth. Result: Children with DCD in 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time of housework were lower than borderline DCD and children with borderline DCD were lower than children without DCD. Children with DCD in the time of sedentary life in days and weekend, were higher than borderline DCD and children with borderline DCD were higher than children without DCD. On the achievement of academic, subjects such as Chinese, Mathematics, Social Science, Nature Science, Art and Humanity,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hildren with DCD were lower than children with borderline DCD and children with borderline were lower than children without DCD.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ppeared in Mathematics,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children with DCD in 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achievement of academic subjects were lower than children without DCD. More sedentary lifestyle appeared in children with DCD. Keywords: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Lifestyle、Physical Activity、 Academic Achievement. III.

(5)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 Ⅰ 英 文 摘 要 ................................................................. Ⅲ 目 錄 ....................................................................... Ⅳ 表 目 錄 .................................................................... Ⅵ 圖 目 錄 .................................................................... 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 1. 第二節. 研 究 目 的 .................................................... 7. 第三節. 研 究 問 題 與 假 設 ........................................... 7. 第四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8. 第五節. 名 詞 解 釋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 一 節 生 活 型 態 之 指 標 ......................................... 10 第 二 節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 15 第 三 節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動 作 學 業 上 的 問 題 ............ 19 第四節 第三章. 總 結 ......................................................... 21.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 究 參 與 者 ............................................... 23. 第二節. 研 究 工 具 .................................................. 23. 第 三 節 資 料 分 析 .................................................. 28 第四節 第四章. 研 究 步 驟 .................................................. 30 結 果. 第一節. 基 本 資 料 ................................................. 31. 第二節. 生 活 型 態 分 析 .......................................... 40. 第三節. 訪 談 家 長 結 果 分 析 .................................... 44. IV.

(6)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身 體 活 動 之 討 論 ....................................... 54. 第二節. 上 學 方 式 、 做 家 事 、 坐 式 生 活 之 討 論 .......... 58. 第三節. 學 業 成 就 之 討 論 ....................................... 61. 第四節. 總 結 ...................................................... 6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 ....................................................... 66. 第二節. 建 議 ....................................................... 67. 參考文獻 中 文 部 分 .............................................................. 68 英 文 部 分 .............................................................. 70 附錄一.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 81. 附錄二. 訪 談 父 母 必 問 的 問 題 .................................. 88. 附 錄 三 訪 談 內 容 譯 文 ............................................ 89 附錄四. 參 與 學 術 研 究 家 長 ( 監 護 人 ) 同 意 書 ...........123. V.

(7) 表目錄 表 1-1. 各 國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盛 行 率 之 整 理 比 較 ....... 4. 表 3-1. 整 體 Movement ABC 測 驗 內 容 項 目 ............... 25. 表 4-1. 三 種 群 體 類 別 兒 童 性 別 分 佈 ........................ 31. 表 4-2. 各 年 級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分 佈 ..................... 32. 表 4-3. 填 答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各 年 級 學 生 分 佈 ............... 32. 表 4-4.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各 題 項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 33. 表 4-5. 填 答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性 別 、 三 種 群 體 分 佈 ........ 34. 表 4-6. 填 答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年 級 分 佈 ........................ 34. 表 4-7.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各 項 得 分 ............................... 36. 表 4-8. 學 業 成 就 Z 分 數 分 佈 表 .............................. 39. 表 4-9. 生 活 型 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41. 表 4-10 學 業 成 就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43 表 4-11 週 一 ∼ 週 五 下 課 回 家 後 之 活 動 ..................... 45 表 4-12 週 末 之 活 動 ............................................... 46 表 4-13 學 習 各 項 才 藝 ........................................... 49 表 4-14 父 母 期 望 兒 童 參 與 之 活 動 ........................... 50 表 4-15 家 長 察 覺 到 兒 童 的 動 作 是 否 有 差 異 ............... 51 表 4-16 家 長 所 提 會 影 響 身 體 活 動 參 與 因 素 ............... 52. VI.

(8) 圖目錄 圖 3-1 研 究 實 施 流 程 圖 .......................................... 30. V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有一群兒童不會自己扣釦子、不會綁鞋帶、走路會被自 己絆倒、打躲避球時老是被球打到。像扣釦子、綁鞋帶這些 一般兒童都很容易完成的事務,對這些兒童而言,可能是相 當大的困擾。這類兒童就是我們常說的「發展協調障礙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簡 稱 DCD)」 兒 童 或 「 動 作 笨 拙 」 小 孩 ( c l u m s y c h i l d r e n ) ( 吳 昇 光 , 2 0 0 1 )。 這 類 的兒童以往常被忽視,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盛行率,也不是因 為他們的嚴重程度,而是因為缺乏客觀、實用的評估及診斷 的方法,而且以醫學的檢查、以外觀來看,這些兒童與其他 正 常 的 兒 童 沒 什 麼 兩 樣 ( 吳 昇 光 , 2 0 0 1 )。 相 較 於 國 外 的 盛 行 率 、 台 灣 這 類 型 兒 童 在 9 至 1 2 歲 的 盛 行 率 高 達 2 0 . 6 %( 吳 昇 光 , 2 0 0 1 ), 如 此 高 的 盛 行 率 比 起 目 前 使 用 復 健 資 源 及 特 殊 教 育資源佔大多數的腦性麻痺兒童比例(千分之二的盛行率) 還 高 出 許 多 ( 林 冠 宏 , 2 0 0 1 ), 因 此 我 們 更 應 重 視 、 了 解 這 群 兒童,以期能協助這群兒童。 發展協調障礙這類兒童之稱呼,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 文化背景及專家學者理論、觀點上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 ( H e n d e r s o n & H e n d e r s o n , 2 0 0 2 )。如 瑞 典 G i l l b e r g 等 人 使 用 的 Disorder of Attention and Motor Performance (DAMP); 義 大 利 使 用 Dyspraxic; 荷 蘭 Geuze 等 人 使 用 的 DCD(Geuze, J o n g ma n s , S c h o e m a k e r, & S mi t s - E n g e l s ma n , 2 0 0 1 ) ; 而 在 澳 洲 , 則 有 些 學 者 使 用 Minimal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Henderson, 2002); 在 紐 西 蘭 , Developmental. 1.

(10) D y s p r a x i a 則 是 主 要 的 稱 呼 ; 而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 Wo r l d H e a l t h Organisation, 簡 稱 WHO)1992 年 在 ICD-10 中 提 出 Specific Development Disorder of Motor Function(SDD-MF)。 這 些 不 同的命名至今仍未有定論,而不論稱呼為何,指的都是同一 類 的 兒 童 。 在 本 文 中 , 採 用 的 是 1994 年 由 美 國 精 神 科 學 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所 出 版 的 統 計 與 診 斷 手 冊 第 四 版 (Din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IV)中 所 引 用 的 名 詞 -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i s o r d e r, 簡 稱 DCD)。 其 定 義 為 「 凡 動 作 上 有 所 缺 失 (motor impairment) 且這些缺失已明顯影響到學業成就或日常生活活動,而並未 有 任 何 醫 學 疾 病 (medical condition)或 是 低 智 商 (low IQ)的 兒 童 稱 之 」; 同 時 更 明 確 的 指 出「 這 類 兒 童 缺 乏 處 理 應 付 每 天 生 活 所 需 要 的 動 作 能 力 」 ( D S M - I V, 1 9 9 4 , P 5 6 ) Rasmnssen 和 Gillberg 對 DCD 兒 童 的 長 期 研 究 指 出 , 發 展協調障礙對兒童的影響主要在兩方面:在感情、學術、精 神方面的長期後遺症;缺乏足夠體能,因此逃避活動參與, 進而產生孤立、沮喪. (Rasmussen & Gillberg, 2000) 。 而. Bouffard 等 人 研 究 發 現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較 差 的 兒 童 在 學 校 休 息 期 間 的 活 動 量 僅 佔 全 部 時 間 的 15.1%, 這 樣 的 比 例 比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較 好 的 同 儕 所 花 的 20.3%來 的 少 ; 同 時 也 發 現 協 調 能 力較差的兒童獨自一個人的時間比協調能力較佳的同儕多, 而協調能力較佳的兒童也花較多的時間與同年齡的兒童做積 極的社會互動. ( B o u f f a r d , Wa t k i n s o n , T h o m p s o n , C a u s g r o v e. D u n n & R o m a n o w, 1 9 9 6 ) 。 O ’ B e i r n e 等 人 在 探 討 7 - 9 歲 發 展 協調障礙兒童動作協調問題與無氧運動能力上的表現,發現 動作協調上的問題會影響兒童的無氧能力. 2. (O’Beirne,.

(11) Larkin & Cable, 1994) 。 吳 昇 光 等 人 在 七 至 八 歲 動 作 協 調 能 力有障礙學童之體適能分析,亦指出發展協調能力有障礙的 兒童在身體柔軟度及肌力這兩個項目上明顯的比正常兒童差 ( 吳 昇 光 , 林 冠 宏 , 蔡 志 權 & 蔡 輔 仁 , 2 0 0 4 )。 L o s s e 等 人 測 驗 17 位 6 歲 的 兒 童 , 同 時 在 這 些 兒 童 成 長 至 16 歲 再 檢 測 其 動 作 能 力 , 發 現 動 作 上 的 問 題 仍 然 明 顯 的 存 在 (Losse et al., 1 9 9 1 )。國 內 謝 秋 雲 對 於 八 至 九 歲 學 童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的 一 年 追 蹤評估,亦指出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的動作協調能力並未隨著 年 齡 的 增 加 而 改 善 ( 謝 秋 雲 , 2 0 0 3 )。 C a n t e l l 等 人 發 現 芬 蘭 發展協調障礙的青少年在智力的測驗上明顯的低於疑似發展 協調障礙及正常的青少年;在學校學業成就的檢測,發展協 調障礙青少年的整體表現均低於疑似及正常的青少年 ( C a n t e l l , S m y t h , & A h o n e n , 1 9 9 4 )。 D e w e y 等 人 的 研 究 也 指 出發展協調障礙及疑似發展協調障礙的兒童在注意力和學習 能 力 上,均 顯 著 的 有 較 差 的 表 現 ( D e w e y, K a p l a n , C r a w f o r d , & Wi l s o w, 2 0 0 2 ) 。 綜 合 以 上 所 述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對 兒 童 而 言,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技巧能力,而減低活動參與,以致 減少社會的互動,進而更削弱運動上的能力,如此一再的惡 性循環之下,動作發展協調障礙的問題,更無法隨著年齡的 成長而有所改善。 DCD 兒 童 的 盛 行 率 , 在 不 同 的 國 家 、 不 同 的 學 者 , 檢 測 出不同的盛行率。根據國內學者吳昇光在我國發展協障礙兒 童 之 體 適 能 及 動 作 能 力 研 究 中, 7 - 1 0 歲 1 1 8 8 名 學 童 中 有 1 4 3 名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學 童 ( 盛 行 率 為 1 2 . 0 % ), 1 9 6 名 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 盛 行 率 為 1 6 . 5 % ), 9 - 1 0 歲 年 齡 層 的 盛 行 率 高 達 2 0 . 6 %( 吳 昇 光 , 2 0 0 1 )。 吳 昇 光 另 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學 童 之. 3.

(12) 動 作 能 力 特 性、分 類 及 運 動 訓 練 研 究 中,篩 檢 國 小 9-10 歲 學 童 409 名 , 發 現 115 名 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 盛 行 率 為 28.3%) 、1 5 7 名 為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盛 行 率 高 達 3 8 . 6 % )( 吳 昇 光 , 2 0 0 2 )。 相 較 於 國 外 之 研 究 ( 表 1 - 1 ), 僅 W r i g h t 所 測 得 8 歲 年 齡 層、9 歲 年 齡 層、6 - 9 歲 年 齡 層;D u n n 所 測 得 6 - 1 2 歲 女 生 及 Kadesjob 測 得 7 歲 男 生 之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盛 行 率 高 於 6 %。 台 灣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之 盛 行 率 實 屬 偏 高 , 這 可能是國外量表的適用性問題,也有可能是國內的環境、文 化背景、身體活動等因素,使兒童在動作發展協調上產生問 題,詳細的考察值得更進一步的探討。. 表 1-1 國. 發 表. 家. 年 份. 新 加. 2001. 坡. 新 加. 1994. 坡 加 拿 大. 1996. 各國動作發展協調障礙盛行率之整理比較 疑 似 作 者. 使 用 工 具. 年 齡 層. 收 集 人 數. DCD 比 例 (% ). Wright H.C.. M-ABC. Wright. M-ABC. H.C. Checklist. Dunn J.C.. TOMI. 6~9 歲. 6~9 歲. 6~12 歲. 4. DCD 比 例 (% ). 6. 102. 14.7. 1.0. 7. 115. 7.8. 0.9. 8. 97. 10.3. 8.2. 9. 113. 8.0. 14.1. 全 部. 427. 10.1. 6.1. 全 部. 212. 10.85. 4.72. 男. 295. 10.0. 3.4. 女. 302. 14.3. 8.0. 全 部. 597. 12.1. 5.69.

(13) 國. 發 表. 家. 年 份. 疑 似 作 者. 使 用 工 具. 年 齡 層. 威. 1992. Maelan. 典. 台 灣. 台 灣. 1999. d A . F.. 2001. 2002. Kadesjo B.. 吳 昇 光. 吳 昇 光. DCD 比 例 (% ). 男. 183. 8.2. 5.5. 女. 177. 2.3. 2.3. 全 部. 360. 5.3. 3.9. 男. 183. 7.1. 3.8. 女. 177. 2.8. 2.3. 全 部. 360. 5.0. 3.1. 男. 224. 12.9. 8.0. 女. 185. 3.2. 1.1. 全 部. 409. 8.6. 4.9. 男. 641. 15.6. 11.4. 女. 547. 17.5. 12.8. 全 部. 1188. 16.5. 12.0. 9. 335. 27.2. 37.4. 10. 74. 32.9. 43.8. 全 部. 409. 28.3. 38.6. 10 歲. TMP. 瑞. DCD 比 例 (% ). TOMI 挪. 收 集 人 數. MEC. M-ABC. M-ABC. 7 歲. 7-10 歲. 9-10 歲. 本 表 修 改 自 吳 昇 光( 2 0 0 1 ): 我 國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學 童 之 體 適 能 及 動 作 能 力 研 究 。 教 育 部 委 託 研 究 計 劃 期 末 報 告 書 。 P82.. 遺傳和環境是影響動作發展的兩大因素。極端環境決定 論者主張發展的過程,完全是由有機體在世界上獨特的經驗 所決定,而不是能被預料的有確定次序的一個特定階段,極 端的遺傳決定論主張發展的規則是印刻在遺傳密碼中,有機 體通過一系列的階段是必然的,環境至多是「觸發」預定要 進 行 的 各 個 過 程 ( 李 丹 , 1 9 8 9 )。 P i a g e t 等 學 者 則 採 用 上 述 兩 種極端立場之間的相互作用論,這種觀點把一切發展視為個 體的預成因素-遺傳和環境力量-社會因素、文化傳統,兩. 5.

(14) 者 相 互 制 約、相 互 依 存 的 持 續 不 斷 的 相 互 作 用。而 1980 年 代 動 態 系 統 理 論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提 出 中 樞 神 經 系 統、肌肉骨骼系統、感覺系統、心臟系統、心理認知等多元 系統,造成動作行為的互動,強調身體各系統與環境之互動 造 成 兒 童 行 為 的 變 化 (廖 華 芳. & 王 天 苗 , 1998)。. 對於發展協障礙發生的原因,吳昇光指出多數的研究認 為 是 兒 童 「 感 覺 問 題 」 所 造 成 (disruption of perceptual), 這 其 中 包 括 : (1)視 覺 及 視 知 覺 的 問 題 (visual perception), (2) 動 作 覺 的 問 題 (kinaesthetic perception), (3)交 互 作 用 模 式 (cross-model perception); 也 可 能 是 因 為 「 動 作 控 制 的 機 制 不 全 」 (motor control mechanisms), 包 括 了 (1)動 作 反 應 的 選 擇 (response selection), (2)動 作 的 計 劃 (motor programming) ( 吳 昇 光 , 2 0 0 1 )。 而 依 據 美 國 精 神 科 學 會 在 D S M - I V 手 冊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所 提 出 DCD 兒 童 的 判斷標準第二點指出「動作能力的問題明顯的損害到日常生 活 的 活 動 、 學 業 成 就 和 能 力 」。 因 此 對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的 研 究更不能忽略環境上之問題,即這些有問題的兒童是如何與 環境互動的,環境上的因素是如何影響這些小朋友,是使得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的障礙更形惡化或是彌補、改善這些限制 呢?故我國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生活型態實值得深入探討。. 6.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 探 討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與 非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的生活型態。 二 、 探 討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與 非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在學業成就之差異。.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壹、研究問題 基於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一、比較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非發 展協調障礙兒童在身體活動量、坐式生活、上學方式、 做家事的情形等生活型態上是否有差異? 二、比較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非發 展協調障礙兒童學業成就(國語、數學、自然、社會、 藝術與人文及健康與體育)上是否有差異?. 貳、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所做之假設如下: 一、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非發展協 調障礙兒童在身體活動量、坐式生活、上學方式、做家 事的情形等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異。 二、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非發展協 調障礙兒童學業成就(國語、數學、自然、社會、藝術 與人文及健康與體育)上有顯著差異。. 7.

(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將以臺中市北屯區松竹國民小學四∼六年級,各 二班學生為樣本。.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為研究範圍之關係,應用到其他不同地區、學 校或年級之學生,有其限制,需再進一步探討。.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 、 生 活 型 態 (lifestyle): 生活型態為兒童在日常生活上較固定的習慣,固定的作 息 之 時 間 與 方 式 , 包 含 (1)身 體 活 動 量 , (2)坐 式 生 活 , 包 括 讀 書 、 寫 字 的 時 間 , 看 電 視 、 玩 電 腦 時 間 , (3)做 家 事 時 間 , (4) 上學方式。. 二 、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i s o r d e r, 簡 稱 DCD): 本 文 所 定 義 的 DCD 是 依 據 1994 美 國 精 神 科 學 會 所 提 出 對 於 DCD 兒 童 的 判 斷 標 準 , 包 括 : (一 )明 顯 的 動 作 損 傷 且 低 於 同 年 齡 的 標 準 ; (二 )動 作 能 力 的 問 題 明 顯 的 損 害 日 常 生 活 的 活 動 、 學 業 成 就 和 能 力 ; (三 )症 狀 不 是 因 為 其 他 已 知 的 身 體 症 狀 (如 腦 性 麻 痺 、 肌 肉 萎 縮 症 )或 發 展 遲 緩 所 造 成 ; (四 ) 如果有心智障礙的情形發生,動作上的困難會比一般性發展 遲 緩 更 為 嚴 重 , 將 不 在 診 斷 範 圍 之 內( D S M - I V, 1 9 9 4 , p 5 6 )。 本 文 所 指 的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是 指 在 Movement ABC 檢 測. 8.

(17) 時 , 總 障 礙 分 數 在 13.5 分 以 上 的 學 童 ; 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是 總 障 礙 分 數 在 10 分 以 上 但 小 於 13.5 分 的 學 童 ; 總 障 礙 分 數 小 於 10 分 者 稱 為 非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 三 、 Movement ABC test 原 文 名 為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test, 簡 稱 Movement ABC test, 中 文 譯 名 為 兒 童 動 作 評 估 量 表 測 試 。 由 Henderson 與 Sugden 在 1 9 9 2 年 研 發 的 一 種 測 量身體動作協調能力的評量工具,也是使用於評估有無「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的 標 準 指 標 , 適 用 年 齡 為 4 - 1 2 歲 間 的 兒 童 , 其 中 分 成 四 個 不 同 年 齡 測 驗 區 段( 4 - 6 歲 ; 7 - 8 歲 ; 9 1 0 歲;. 1 1 - 1 2 歲 ), 測 驗 內 容 包 含 三 大 主 題 : 手 部 精 細. 操作、球類技巧、靜態平衡及動態平衡,本研究撰寫此工具 時 以 Movement ABC test 簡 稱 之 。 (Henderson & Sugden, 1992). 9.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活型態之指標:. 根據文獻的回顧,生活型態之指標會依研究之調查目的 之 不 同 而 有 所 不 同 。 如 Kim 等 人 在 比 較 8352 名 中 國 成 年 人 和 9 7 5 0 名 美 國 成 年 人 在 有 益 健 康 的 生 活 型 態 時,採 用 飲 食 習 慣、身體活動、抽煙習慣、喝酒習慣作為生活型態的指標 ( K i m , P o p k i n , S i e g a - R i z , H a i n e s , & A r a b 2 0 0 4 ) 。 We b b 等 人 在 調 查 785 名 英 國 醫 學 院 二 年 級 學 生 生 活 型 態 時 , 採 用 吸 煙 習慣、非法藥物、服藥習慣、運動和睡眠、焦慮和沮喪等指 標 , 來 作 為 生 活 型 態 的 指 標 ( We b b , A s h t o n , K e l l y , & K a m a l i , 1 9 9 8 )。 H a m a d e h 等 人 於 調 查 巴 林 5 1 6 位 吸 煙 者 生 活 型 態 時 , 則採用每日看電視時間、運動時間、水果蔬菜飲食的頻率作 為 指 標 ( H a ma d e h & M u s a i g e r, 2 0 0 0 ) 。 本 文 主 要 在 探 討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之 生 活 型 態,故 以 (1)身 體 活 動 量,(2)坐 式 生 活 , 包 括 讀 書 、 寫 字 的 時 間 , 看 電 視 、 玩 電 腦 時 間 , (3) 做 家 事 時 間 , (4)上 學 方 式 , 來 作 為 生 活 型 態 之 指 標 。. (一 )身 體 活 動 量 : Harris 等 人 發 現 規 律 運 動 生 活 習 慣 的 養 成 對 冠 心 病 、 高 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和肥胖等問題有預防和控制的功能 (Harris, Caspersen, DeFriese, & Estes, 1989)。 郭 世 傑 等 人 的 調查中也發現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同學在體能的表現上明 顯優於無規律運動習慣的同學,尤其在腿部肌力方面(郭世 傑 、 楊 子 孟 、 洪 榮 聰 , 2 0 0 3 )。 劉 照 金 的 研 究 亦 指 示 運 動 頻 率 對 國 小 學 童 之 瞬 發 力 、 肌 力 、 肌 耐 力 , 有 顯 著 影 響( 劉 照 金 ,. 10.

(19) 1 9 9 8 )。 而 P a f f e m b a r g e r 等 人 的 調 查 中 指 出 具 有 規 律 運 動 生 活習慣者比不具此生活習慣者長壽,具規律運動生活習慣者 在 老 年 時 期 身 體 各 項 功 能 較 能 自 主 活 動 ( P a ff e m b a rg e r, H y d e , W i n g , & H s i e n , 1 9 8 6 )。在 P l e s s 等 人 追 蹤 研 究 5 - 6 歲 是 DCD 的 兒 童 , 到 了 7-8 歲 是 否 為 DCD 的 研 究 中 發 現 , 在 發 展協調障礙兒童之父母的陳述中指出這些兒童缺乏動機、意 願去參與身體活動;而子女沒有動作問題的父母則指出他們 的 小 孩 樂 於 參 與 各 種 身 體 活 動 ; 但 是 5-6 歲 時 界 定 為 DCD, 而 7-8 歲 時 界 定 為 正 常 的 兒 童 的 父 母 的 陳 述 中 指 出 , 這 些 兒 童 喜 歡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Pless, Carlsson, Sundelin, & Persoon, 2002)。 另 外 在 Bouffard 等 人 的 研 究 也 指 出 有 協 調 障 礙 的 兒 童下課休息時間也較少參與激烈的身體活動,他們大多遠離 操場,且不願去玩費力的遊戲器材;動作協調能力較差的兒 童 在 校 期 間 的 活 動 量 僅 佔 全 部 時 間 的 15.1%, 這 樣 的 比 例 比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較 好 的 同 學 所 花 的 23.7%來 的 少 ; 同 時 也 指 出 協 調 能 力 較 差 的 兒 童 較 少 與 同 儕 互 動 (Bouffard et al, 1996)。 根 據 文 獻 的 回 顧 , 規 律 運 動 之 有 無 對 於 學 童 之 體 適 能、疾病的預防等會產生長期影響,因此將此列入生活型態 之指標。. (二 )坐 式 生 活 : Tu d o r-Loc k e 等 人 調 查 中 國 6-18 歲 學 生 的 健 康 與 活 動 類 型時,將讀書、寫字和畫圖的時間列為調查因子,同時也指 出 中 國 學 生 每 週 平 均 花 了 420 分 鐘 在 讀 書 寫 字 上 ( T u d o r - L o c k e , A i n s w o r t h , A d a i r , & P o p k i n , 2 0 0 3 a )。蔡 岱 享 等 人在調查國小學童協調性能力時,亦將讀書寫功課的時間列. 11.

(20) 入 生 活 型 態 的 因 子 (蔡 岱 享 , 李 勝 雄 , 顏 明 琴 , 1997)。 劉 照 金 (1998)及 郭 世 傑 等 人 (2003)在 調 查 生 活 型 態 與 體 適 能 之 影 響時,將讀書的時間亦列入調查的因子,且指出讀書時間與 各項體能間均無影響。 S i m o n s - M o r t o n 等 人 ( 1 9 9 7 ) 在 調 查 美 國 加 州、路 易 士 安 那 州、明 尼 蘇 達 州 和 德 州 2 4 1 0 名 多 種 民 族 的 三 年 級 學 生 身 體 活 動 時 發 現 , 平 均 每 天 有 120.4 分 鐘 的 坐 式 生 活 , 一 半 的 時 間 是在玩電動玩具、看電視、聽音樂,而另一半的時間是在閱 讀、寫家庭作業或畫畫。讀書、寫字、畫圖等坐式生活不一 定會影響各項體能,但對於學齡兒童而言則是日常生活中的 一環。 看電視、錄影帶、玩電腦等行動在身體活動、身體健康 方 面 的 研 究 調 查 , 經 常 被 當 做 調 查 的 重 要 因 子 (劉 照 金 , 1998; 郭 世 傑 等 , 2003; 蔡 岱 享 等 , 1997; Bellisle, & R o l l a n d - C a c h e r a , 2 0 0 0 ; L a s h e r a s , A z n a r, M e r i n o , & L o p e z , 2001; Tu d o r- L o c k e , A i n s w o r t h , A d a i r, D u , & P o p k i n , 2 0 0 3 c )。T u d o r - L o c k 等 人 ( 2 0 0 3 c ) 的 調 查 亦 指 出 中 國 學 生 有 8 % 每 天 看 2 小 時 的 電 視 , 1%每 天 看 4 小 時 的 電 視 。 相 較 於 在 Anderson 等 人 的 研 究 中 指 出 有 26%的 美 國 小 孩 每 天 看 四 個 小 時 以 上 的 電 視 , 有 67%小 孩 子 每 天 最 少 看 2 小 時 的 電 視 ; 而 每天看 4 個小時以上電視的兒童有較高的身體質量指數 ( b o d y m a s s i n d e x ) 和 較 多 的 體 脂 肪( A d e r s o n , C r e s p o , B a r t l e t t , C h e s k i n , & P r a t t , 1 9 9 8 )。 H u 等 人 的 調 查 中 也 發 現 看 電 視 時 間 與 肥 胖 和 第 二 型 糖 尿 病 有 明 顯 的 相 關 性 ( Hu, Li, Colditz, Wi l l e t t m , & M a n s o n , 2 0 0 3 ) 。在 R o b i n s o n ( 1 9 9 9 ) 的 調 查 中 亦 發 現 看 電 視 的 時 間 分 別 和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MI) 或 腰 臀 圍 比. 12.

(21) (waist to hip ratio)有 統 計 上 的 顯 著 相 關 。 Dowda 等 人 在 調 查 8-16 歲 美 國 青 少 年 時 , 亦 發 現 每 日 看 4 小 時 以 上 電 視 的 女 孩 , 體 重 明 顯 的 比 看 電 視 少 於 4 小 時 的 女 孩 重 ( Dowda, A i n s w o r t h , A d d y, S a n n d e r s , & R i n e r , 2 0 0 1 )。 因 此 , 看 電 視 、 玩電腦等坐式生活與身體的活動、健康情形有著密切的相關 性,且 可 能 因 為 看 電 視、玩 電 腦 而 減 少 身 體 活 動 的 參 與 機 會 , 故亦應列入生活型態調查範圍內。. (三 )做 家 事 時 間 : 在 H u 等 人 ( 2 0 0 3 ) 的 研 究 中 指 出,在 家 時 站 立 著 或 工 作 可 以減低肥胖的危險,而每天增加 1 小時的輕快工作可以減少 24%的 肥 胖 機 會 。 在 Tud or-Lock e 等 人 (2003c)調 查 中 國 學 生 的健康情形研究中,發現做家事並不是中國小孩子身體活動 的主要來源,做家事主要是由家中的婦女來承擔。但在調查 菲律賓宿霧島青少年長期的健康及營養的研究中指出,家庭 的雜務對於菲律賓的年青人,不論性別、不論是在學校或在 家中都是身體活動的最主要來源,而在家中的家庭雜務包括 洗 盤 子 、 洗 衣 服 及 煮 飯 (Tudor-Locke e t al, 2003a) 。 而 在 蔡 岱 享 等 人 (1997)的 調 查 中 , 生 活 型 態 指 標 亦 包 括 做 家 事 的 時 間,且指出多數的兒童均會幫助做家事。灑掃應對進退自古 即 為 我 國 庭 訓,而 D C D 兒 童 之 動 作 能 力 會 影 響 到 日 常 生 活 之 活 動,所 以 是 否 會 因 為 D C D 兒 童 協 調 能 力 不 佳 而 容 易 打 破 盤 子,因此而比較少做家事呢?因此做家事時間更應列入生活 型態的指標。. 13.

(22) (四 )上 學 方 式 : Tudor-Locke 等 人 於 2 0 0 1 年 的 研 究 指 出 上 學 的 方 式 可 分 為 (1)被 動 式 (passive): 如 坐 公 車 、 坐 私 家 轎 車 ; (2)主 動 式 ( a c t i v e ): 如 走 路 、 騎 腳 踏 車 。 而 在 調 查 學 童 身 體 活 動 時 主 動 式 的 上 學 方 式 經 常 是 被 忽 略 的 一 個 來 源 (Tudor-Locke, Ainsworth, & Popkin, 2001)。 在 Cooper 等 人 以 加 速 規 (accelerometer)的 方 式 來 測 量 英 國 布 里 斯 托 (Bristol) 不 同 上 學 方 式 的 學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量 時,發 現 以 走 路 上 學 方 式 ( 或 騎 腳 踏 車 )學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量 明 顯 多 於 坐 車 上 學 的 學 童 ( 712.0±206.7 vs 629.9±207.2 accelerometer counts per m i n u t e , p< .05 ) ( C o o p e r, P a g e , F o s t e r, & Q a h w a j i , 2 0 0 3 ) 。 而 Tu dor-Locke 等 人 在 調 查 俄 羅 斯 (Russian)1094 名 學 生 上 學 方式的研究亦指出刪除主動上學方式的學生後,不論性別均 將導致符合健康指導方針(指導方針一:青少年每週必須參 與 三 次 以 上 、 每 次 20 分 鐘 以 上 的 中 強 度 運 動 ; 指 導 方 針 二 : 青少年每日必須參與 1 小時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的普遍程 度 減 少 12%到 20%, 同 時 坐 式 生 活 的 普 遍 程 度 將 會 增 加 17% 到 2 2 % ( T u d o r - L o c k e , N e f f , A i n s w o r t h , A d d y, & P o p k i n , 2 0 0 2 )。 T u d o r - L o c k 等 人 在 調 查 中 國 學 生 身 體 活 動 狀 況 時 , 發 現中國學生主動上學方式和在學校的中強度身體活動是中國 學生每日生活身體活動的主要來源. (Tudor-Lock et al,. 2 0 0 3 c )。S j o l i e 及 T h u e n ( 2 0 0 2 ) 在 調 查 挪 威 居 住 於 農 村 和 市 鎮 青少年的上學方式時指出,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和走路或騎 腳踏車去參與規律的活動有正向的關連,因此增加腳踏車、 走路的路徑將可取代採用惰性交通工具的上學方式或是參與 休閒的活動。雖然多數的研究指出走路上學或騎自行車上學. 14.

(23) 可 以 增 加 學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量,不 過 Tu d o r- L o c k 等 人 調 查 菲 律 賓青少年的上學方式時則發現走路上學、坐車上學或混合兩 種上學方式的學生,不管在校內或校外所參與的身體活動, 並 沒 有 顯 著 的 相 關 ( Tu d o r- L o c k , A i n s w o r t h , A d a i r, & P o k i n , 2 0 0 3 b )。 雖 然 如 此 , 對 於 學 齡 兒 童 而 言 上 學 是 每 日 的 例 行 事 務,因此上學的時間、方式亦應列入生活型態之指標。 綜上所述,對於學齡兒童而言,每日生活之重心乃在學 習活動,但學習活動對兒童之影響偏重於認知層面,而對於 身體之發展、體能之促進及習慣之養成主要的影響因子乃在 於身體活動量、讀書、寫字、看電視、玩電腦、做家事及上 學模式,且是日常生活中一再重複的例行事務,自當以此來 作為學齡兒童生活型態之指標。. 第二節 兒童的身體活動 在 K o h l 和 H o b b s ( 1 9 9 8 ) 的 研 究 指 出,決 定 兒 童 和 青 少 年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的 因 素 包 括 : (1)生 理 和 發 展 的 因 子 : 成 熟 和 成 長 、 身 體 適 能 、 身 體 的 限 制 ; (2)環 境 因 子 : 接 近 設 施 和 器 材 的 途 徑、季 節、安 全 性;(3)心 理、社 會 和 人 口 統 計 學 的 因 子 : 知識態度、自我效能、父母的影響、楷模的角色、同儕的影 響、教育及社經地位、性別、年紀。且在這些因素中,父母 是 影 響 兒 童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最 重 要 的 因 素。而 在 G o r d o n - L a r s e n 等人的研究亦指出青少年參與體育課、使用社區休閒中心、 母親的學歷、家庭的收入及犯罪率均會影響身體活動的參 與。且指出青少年會參與身體活動主要是受到環境因子影 響、而不參與身體活動則是受到社會人口統計學的因子影響 ( G o r d o n - L a r s e n , M c M u r r a y, & P o p k i n , 2 0 0 0 ) 。在 Branowski. 15.

(24) 等 人 的 研 究 則 發 現 性 別、年 齡、季 節 均 會 影 響 3- 4 歲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Branowski, Thompson, DuRamt, Branowski, & Puhl, 1993) 。 在 美 國 疾 病 預 防 管 制 局 和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 f S p o r t s M e d i c i n e ) 所 組 成 的 委 員 會,根 據 實 證 的 研 究 及 回 顧 的文獻指出學校體育課是塑造參與身體活動最好場所;環境 因素中包括交通、天氣等是參與身體活動最重要的障礙;家 人、朋友能提供鼓勵或一同參與身體活動的機會;同時父母 是兒童參與身體活動的楷模. (Pate et al, 1995)。 Freedson 及. Evenson (1991)的 研 究 亦 指 出 家 人 在 身 體 活 動 的 相 似 程 度 上 , 父 親 與 小 孩 的 相 似 度 是 67%, 母 親 與 兒 童 的 相 似 度 是 73%, 明 顯 的 顯 示 出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類 型 與 其 父 母 相 似 。 而 Adkins 等 人 亦 指 出 父 母 的 支 持 與 8-10 歲 女 兒 的 身 體 活 動 有 顯著的相關;但女兒所感知到鄰居的安全性、接近設施的方 便 性 和 家 庭 的 環 境 則 與 身 體 活 動 水 準 無 關 ( Adkins, S h e r w o o d , S t o r y, & D a v i s , 2 0 0 4 ) 。雖 然 A d k i n s 的 研 究 指 出 女 兒所感知到鄰居的安全性、接近設施的方便性和家庭的環境 則與身體活動水準無關,但是亦有研究指出良好街道的照 明、值得信任的鄰居、容易接近的公園及運動場,可使居民 有 更 多 的 規 律 活 動 ( A d d y, W i l s o n , K i r t l a n d , & A i n s w o t h , 2004) 。 A n d e r s s e n 和 Wo l d ( 1 9 9 2 ) 則 從 兒 童 的 感 知 能 力 來 探 討 父 母、好朋友的身體活動是否會影響兒童的身體活動時,研究 指出對於父母與好朋友閒暇時間之身體活動的知覺、父母與 好朋友對身體活動支持的知覺、父母對運動的直接幫助均會. 16.

(25) 影響兒童的身體活動水準。同時,父母的身體活動水準及對 身體活動的支持,明顯的會影響到兒童的身體活動水準。 P r o c h a s k a 等 人 的 研 究 也 指 出 青 少 年 的 身 體 活 動 與 父 母、同 儕 的支持有顯著的相關. (Prochaska, Rodgers, & Sallis,. 2002) 。同 時,Davison 等 人 在 與 活 動 有 關 的 父 母 教 養 習 慣 研 究中亦指出,父母所提供的後勤支援和諧模的學習,均能提 高女兒的身體活動,而且是只要有一位家長提供支持性的活 動,女 兒 就 會 有 較 高 的 活 動 水 準 (Davison, Cutting, & Biroh, 2003)。 Cote(1999)在 家 庭 影 響 資 優 運 動 員 的 發 展 研 究 上 發 現,資優運動員在參與運動的初期時,父母是鼓勵兒童去參 與、去喜愛運動,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在運動專業的階 段,父母則是轉變為支持者的角色。 綜合上述文獻所述,影響身體活動的因素,包括環境、 生理、心理、社會和人口統計學等因子。但父母本身對身體 活動的喜愛,產生對子女參與身體活動的支持,而父母對子 女的支持與鼓勵,使得兒童有更多的機會,更高的意願來參 與身體的活動。因此對於一般的兒童而言,父母的觀念、態 度、支持及父母本身的活動實為最重要的影響因子。如同 Brustad(1993)的 研 究 指 出 , 男 孩 子 的 父 母 、 喜 愛 身 體 活 動 的 父母均會有更多的鼓勵支持的行為產生。 Wa l k 等 人 指 出 評 估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可 使 用 下 列 方 式 : 自 陳 工 具 ( s e l f - r e p o r t i n s t r u m e n t )、 心 跳 監 視 器 ( h a r t r a t e m o n i t o r )、 主 動 監 視 器 ( a c t i v i t y m o n i t o r )、 計 步 器 ( p e d o m e t e r )、 直 接 觀 察 、 間 接 熱 量 計( i n d i r e c t c a l o r i m e t r y ) 及 doubly-label water 等 方 式,但 對 於 所 有 的 兒 童,並 沒 有 哪 一 種 方 式 被 證 實 是 最 好 的 ( We l k , C o r b i n , &. 17. D a l e , 2 0 0 0 )。.

(26) 如 同 Crocker 等 人 所 提 到 , 每 一 種 方 式 都 有 他 的 優 點 和 限 制,調查樣本的差異性、樣本的大小和不同的研究目標,使 得決定使用哪種最好的方式來評估兒童身體活動是一件困難 的 事 ( C r o c k e r , B a i l e y, F a u l k n e r , K o w a l s k i , & M e g r a t h , 1 9 9 7 )。 雖 然 , 採 用 監 視 器 之 類 的 研 究 方 式 來 調 查 兒 童 的 身 體 活動,可客觀的評估兒童身體活動水準,但機器的故障、器 材被兒童瞎搞、花費和器材的易反應性等特性,限制了大量 樣本的調查。而自陳的方式,則是最方便,而且是花費最節 省 的 ( T h o m p s o n , B a x t e r - J o n e s , M i r w a l d , & B a i l r y, 2 0 0 3 )。 在 自 陳 式 問 卷 中 之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問 卷( The Physical Activit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y f o r O l d e r C h i l d r e n 簡 稱 PA Q - C ), 經 相 關 之 研 究證實有足夠之信、效度能有效的衡量兒童的身體活動量。 而且具有低花費、實施方便、受試者的低負擔及可以同時調 查 大 量 學 生 之 身 體 活 動 。 但 使 用 PA Q - C 調 查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時,需 留 意 調 查 的 時 間 點,如 施 測 日 前 幾 天 的 天 氣 狀 況 不 佳 , 可 能 會 影 響 調 查 所 得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的 正 確 性 。 而 且 PA Q - C 無 法 提 供 兒 童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的 頻 率 及 強 度 等 資 料( K o w a l s k i , C r o c k e r , & F a u l k n e r , 1 9 9 7; K o w a l s k i , C r o c k e r , & K o w a l s k i , 1997;. Ernst & Pangrazi, 1999; Thompson et al, 2001;. T h o m p s o n e t a l , 2 0 0 3 )。 本 研 究 旨 在 調 查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之生活型態,參與身體活動之強度與頻率並不在考慮範圍 內,而且較低的花費、能同時調查大量的樣本的特性才是本 研 究 考 慮 的 重 點 , 因 此 採 用 PA Q - C 作 為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之 一 部 分。. 18.

(27) 第三節.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動作學業上的問題. 依 據 美 國 精 神 科 學 會 在 DSM-IV 手 冊 所 提 出 對 於 DCD 兒 童 的 判 斷 標 準 , 包 括 : (一 )明 顯 的 動 作 損 傷 且 低 於 同 年 齡 的 標 準 ; (二 )動 作 能 力 的 問 題 明 顯 的 損 害 日 常 生 活 的 活 動 、 學 業 成 就 和 能 力 ; (三 )症 狀 不 是 因 為 其 他 已 知 的 身 體 症 狀 (如 腦 性 麻 痺 、 肌 肉 萎 縮 症 )或 發 展 遲 緩 所 造 成 ; (四 )如 果 有 心 智 障 礙的情形發生,動作上的困難會比一般性發展遲緩更為嚴 重 , 將 不 在 診 斷 範 圍 之 內 。 ( D S M - I V, 1 9 9 4 ) 因此,我們知道與一般正常兒童最大的差異在於無法和 同年齡兒童一樣有效率的從事有關學習及遊戲等活動,只要 是需要動作協調能力的活動均會遭遇到困難,而且他們並無 任 何 疾 病 或 身 體 缺 陷 的 問 題 (Henderson & Hall, 1982)。 如 同 Smyth 和 Anderson (2000)以 觀 察 法 對 110 個 6-10 歲 兒 童 在 學 校 操 場 表 現 的 研 究 中 發 展 , DCD 兒 童 與 正 常 兒 童 相 較 之 下 , 獨 自 一 個 人 的 時 間 更 多,且 經 常 是 一 個 旁 觀 者;男 性 DCD 兒 童 較 少 參 加 大 團 體 的 正 式 遊 戲,女 性 D C D 兒 童 則 較 少 參 加 大 團 體 的 非 正 式 遊 戲。在 S c h o e m a k e r 和 K a l v e r b o e r ( 1 9 9 4 ) 在 調 查 荷 蘭 6-9 歲 笨 拙 兒 童 (clumsy children)的 研 究 中 發 現 , 33% 的 笨 拙 兒 童 在 情 境 焦 慮 (state anxiety)上 明 顯 高 於 一 般 小 孩;在 自 我 概 念 方 面,笨 拙 兒 童 認 為 自 己 有 較 少 的 動 作 能 力 、 較低的同儕接受度、較少被邀請參與遊戲和較少的玩伴;而 在 社 會 行 為 方 面,教 師 指 出 笨 拙 兒 童 有 較 高 的 內 向 性;而 5 0 % 的父母則指出,笨拙兒童在與他人接觸時有困難,而正常的 兒 童 則 無 此 困 難。在 Cairney 等 人 在 調 查 加 拿 大 DCD 兒 童 自 我 效 能 及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的 研 究 時 亦 發 現,DCD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自 我 效 能 低 於 一 般 的 兒 童,DCD 的 兒 童 也 較 少 參 與 有 組 織. 19.

(28) 的 身 體 活 動 ; 而 在 閒 暇 時 間 的 遊 戲 活 動 , DCD 的 兒 童 也 較 少 參 與 ( C a i r n e y, H a y, F a u g h t , M a n d i g o , & F l o u r i s , 2 0 0 5 ) 。 而 DCD 兒 童 除 了 因 動 作 上 的 問 題 影 響 日 常 生 活 的 活 動 、 人 際 之 間 的 往 來 外 , 學 業 的 成 就 也 受 到 影 響 。 如 Cantell 等 人 (1994)在 芬 蘭 對 115 位 15 歲 的 青 少 年 的 後 續 研 究 中 發 現 , DCD 的 青 少 年 在 智 力 的 測 驗 上 明 顯 的 低 於 疑 似 DCD 及 正 常 的 青 少 年 ; 在 學 校 學 業 成 就 的 檢 測 , DCD 青 少 年 的 整 體 表現均低於疑似及正常的青少年,不過只有在畫圖、音樂、 體育等學業成就上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而在語言、數學 的 成 就 上 , DCD 的 青 少 年 依 舊 表 現 較 差 , 但 未 達 顯 著 水 準 ; 而 在 嗜 好 與 消 遣 活 動 上,DCD 的 青 少 年 有 較 少 的 閒 暇 時 間 的 活 動,及 顯 著 的 有 較 少 的 社 會 性 身 體 活 動 (如 足 球、曲 棍 球 等 活 動 )和 較 少 的 社 會 性 非 身 體 活 動 (如 購 物、看 錄 影 帶、下 棋 、 玩 電 腦 遊 戲 等 活 動 ); 同 樣 的 在 自 我 感 知 量 表 ( S e l f - P e r c e p t i o n Scale)上 , DCD 的 青 少 年 認 為 他 們 在 學 業 競 爭 的 能 力 、 運 動 競爭能力上均比其他的青少年還差。 Cantell 等 人 對 同 一 群 芬 蘭 青 少 年 到 了 17-18 歲 時 的 後 續 研 究 中 指 出 , D C D 青 少 年 的 I Q、 字 彙 、 空 間 設 計 上 均 低 於 正 常 青 少 年 ; 教 育 狀 況 的 表 現 上 , 90%的 正 常 青 少 年 是 就 讀 高 中、50%的 疑 似 DCD 青 少 年 是 就 讀 高 中,DCD 青 少 年 則 僅 有 29%就 讀 高 中 。 而 參 與 職 業 訓 練 的 狀 況 為 : 正 常 青 少 年 為 1 0 %、 疑 似 D C D 青 少 年 為 2 9 %、 D C D 青 少 年 則 為 5 1 %。 在 自 我 感 知 能 力 上 , 結 果 與 15 歲 時 調 查 結 果 相 同 , DCD 青 少 年 的 學 業 、 運 動 競 爭 能 力 上 均 低 於 其 他 的 青 少 年 (Cantell, S n y t h , & A h o n e n , 2 0 0 3 )。 D e w e y 等 人 在 調 查 加 拿 大 卡 爾 加 里 (Calgary)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注 意 力 、 學 習 和 社 會 心 理 適. 20.

(29) 應 問 題 時 發 現 , DCD 及 疑 似 DCD 的 兒 童 在 注 意 力 和 學 習 能 力 (包 括 閱 讀 能 力 、 寫 字 能 力 、 拼 字 能 力 )上 , 均 顯 著 的 有 較 差 的 表 現 ; 同 時 在 社 會 心 理 的 適 應 (包 括 退 卻 、 身 體 病 痛 、 焦 慮. 沮 喪 )上 , 明 顯 的 有 較 高 的 問 題. (Deweyet et al, 2002)。. Bjorn 和 Christorpher (1999)在 調 查 瑞 典 7 歲 的 DCD 兒 童 時 亦 有 相 同 的 發 現 , 在 學 校 適 應 不 良 (school dysfunction), 包 括注意力、社會互動、閱讀寫字、語言理解與表達、焦慮 沮 喪 及 侵 犯 行 為 等 項 目 上 , DCD 兒 童 平 均 分 數 為 5.0, 疑 似 DCD 兒 童 為 4.3, 正 常 兒 童 為 1.1, 顯 示 DCD 兒 童 的 適 應 不 良的情形明顯高於一般兒童。而在大聲唸音準的語言能力 上 , DCD 也 明 顯 的 較 差 。 就 上 述 文 獻 的 探 討,DCD 兒 童 不 只 是 面 對 動 作 能 力 不 足 而造成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學業上的問題也深深的困擾著 DCD 的 兒 童 。 如 同 Chia(1997)在 DCD 兒 童 與 家 庭 的 研 究 中 提 到 , DCD 的 兒 童 在 寫 字 工 作 上 是 很 難 保 持 紙 張 的 乾 淨 , 也 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寫字工作。. 第四節 總結 不同之人種、不同的年齡層、不同職業、不同的背景均 有其不一樣之生活型態,研究者亦會針對其研究的對象、研 究目的,而選擇不同之生活型態指標,作為調查之依據。對 於國小學童而言,抽煙、喝酒不是常見的行為,在學校、家 庭 所 發 生 的 行 為 才 是 學 齡 兒 童 主 要 行 為。對 於 D C D 兒 童 呢 ? 根 據 DCD 的 診 斷 指 標 , DCD 兒 童 的 動 作 能 力 是 有 明 顯 的 問 題,既 是 如 此 DCD 兒 童 之 生 活 型 態 調 查 自 應 調 查 在 學 校、家 庭有密切相關之身體活動,如身體活動量、坐式生活、作家. 21.

(30) 事、上學方式等行為。 根據文獻之探討兒童之身體活動受相當多因素的影響, 環境、家人及本身之條件均會影響、形成不同類型、不同程 度之身體活動。而對兒童而言,父母是增進、建立、妨礙或 禁止兒童各項身體活動的最主要來源。因此對於有動作能力 問 題 的 兒 童 的 父 母 而 言 , 他 (她 )們 是 如 何 面 對 兒 童 的 動 作 問 題 呢 ? 他 (她 )們 的 支 持 、 鼓 勵 是 否 可 以 減 少 兒 童 的 動 作 問 題 呢?這些問題則是本研究所要調查。 DCD 兒 童 在 動 作 能 力 上 的 明 顯 問 題 影 響 了 DCD 兒 童 的 日常生活的活動、學業成就及各項社會性之能力。而相關之 文 獻 僅 探 討 學 校 操 場 之 表 現 或 D C D 兒 童 的 感 知 狀 態、自 我 效 能 等 , 對 於 DCD 兒 童 之 日 常 生 活 , 每 日 所 必 須 面 對 、 且 是 經 年累月所建立生活型態則尚未有任何學者進行深入研究。而 對於學業方面之表現,多數的研究僅以特定的測驗、老師的 陳 述 或 升 學 表 現 來 評 定 DCD 兒 童 的 表 現。對 於 學 齡 兒 童,以 學 校 正 常 教 學 所 得 學 業 成 就 來 衡 量 D C D 兒 童 之 學 術 成 就,是 否會更準確呢?因此,本研究乃針對國小兒童之日常生活型 態進行調查,並訪談家長以補足問卷調查之不足,並增加學 童在校之學業成就之比較,以驗證生活於台灣地區都市中的 DCD 兒 童,是 否 會 因 動 作 能 力 的 問 題 而 明 顯 的 損 害 日 常 生 活 的活動及學業成就。. 22.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以台中市北屯區松竹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作 為動作協調能力篩檢及生活型態調查之對象。以隨機抽樣之 方式,選取四、五、六年級各二個班級。經由家長同意後接 受動作協調能力檢測、提供在校學業成績及調查其生活型 態。共 蒐 集 到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46 名,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39 名 ,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正 常 兒 童 89 名 。. 第二節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 一 、 Movement ABC test 作 為 檢 測 、 篩 檢 DCD 兒 童 的 工 具 由 Henderson 與 Sugden 在 1 9 9 2 年 研 發 的 測 量 兒 童 身 體動作協調能力的評量工具,此工具測驗包含三種知覺動作 能力:手部操作靈敏度、球類技巧及動、靜態平衡能力,這 些 測 驗 代 表 了 兒 童 運 動 能 力 ( m o t o r a b i l i t i e s )、 基 礎 動 作 技 能 ( f u n d a m e n t a l m o v e m e n t s k i l l s )、 特 殊 化 動 作 技 能 ( s p e c i a l i z e d movement skills)的 發 展 , 適 用 於 4 - 1 2 歲 之 間 的 兒 童 , 其 中再依年齡分成四個不同測驗區段(4 - 6 歲;7 - 8 歲;9 1 0 歲 ; 1 1 - 1 2 歲 ), 不 同 年 齡 區 段 的 測 驗 內 容 與 難 度 也 有 所區分,年齡愈長難度愈高,每個年齡區段都有八個細項測 驗 , 整 體 工 具 測 驗 年 齡 區 段 與 項 目 彙 整 如 表 3 - 1。 在手部操作測驗包含三細項測驗,主要測試學童精細活 動的能力,手部操作項目一強調學童個別在右、左手的手眼 動作速度及執行確實能力,手部操作項目二主要測試學童以. 23.

(32) 雙手共同執行一個工作的協調能力,手部操作項目三強調學 童對握筆活動中的控制及手眼協調能力;球類技巧包含二細 項測驗,主要測試學童空間知覺能力,球類技巧項目一評估 兒童對於物體在空間中正確的推進能力,球類技巧項目二評 估兒童抓住一個在移動中物體的能力;平衡能力包含三細項 測驗,平衡能力項目一主要觀察兒童維持身體靜態平衡的能 力,平衡能力項目二測試學童在快速及爆發性的動作下的動 態 平 衡 能 力, 平 衡 測 試 項 目 三 在 慢 動 作 及 維 持 身 體 姿 勢 控 制 下,學童的動態平衡能力。 此 外 , 這 工 具 特 別 的 是 以「 障 礙 分 數 」為 計 分 方 式 , 分 數 越 高 表 示 表 現 越 差 ( 整 體 動 作 協 調 能 力 障 礙 越 高 ), Movement ABC test 是 以 動 作 「 結 果 論 」 為 評 判 方 式 , 結 果 論 指 的 是 看 待 事 件 完 成 的 最 後 數 據( 如 : 幾 秒 ? 跳 幾 格 ? ), 計分方式為學童在各細項測驗之原始分數(如:幾分幾秒? 投擲成功次數?)依該年齡的計分轉換成障礙分數 (impairment score) 0 至 5 分 , 整 體 測 驗 障 礙 分 數 從 0 至 4 0 分。障 礙 總 分 大 於 1 3 . 5 分 以 上 者,則 稱 之 有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 D C D ), 其 動 作 表 現 能 力 低 於 常 模 百 分 序 位 5 以 下 ; 若 障 礙 總分落於 1 0 - 1 3 分之間, 則定義為疑似發展協調障礙, 動 作 能 力 位 於 常 模 百 分 序 位 5 - 1 5 之 間;若 障 礙 總 分 在 9. 5 分以下,表該學童整體協調能力發展在正常範圍之內,工具 的組間信度介於. 7 0 - . 8 9 之間,重測信度為. 7 5 ( H e n d e r s o n & S u g d e n , 1 9 9 2 )。. 24.

(33) 表 3-1 整 體 Movement ABC 測 驗 內 容 項 目 : 四 個 年 齡 區 段 ×8 種 測 驗 細 目 年齡區段一. 年齡區段二. 年齡區段三. 年齡區段四. ( 4 - 6 歲 ). ( 7 - 8 歲 ). ( 9 - 1 0 歲 ). ( 11 - 1 2 歲 ). 手部操作靈敏度(. Manual Dexterity). 項目 1. 投銅板. 排珠子. 移動珠子. 插細棒子. 項目 2. 串小方塊. 穿洞洞. 轉螺絲帽. 剪紙. 項目 3. 路徑描繪. 描花邊. 描花邊. 描花邊. 球類技巧( 項目 1. 滾球入目標. 項目 2. 接沙包. Ball Skills). 丟沙包入盒. 丟沙包入盒. 投擲牆上目. 子 ( 2m). 子 ( 2.5m). 標物. 單手拋接. 雙手接球. 單手接球. 平 衡 能 力 ( Static Balance & Dynamic Balance) 靜態平衡. 單腳平衡. 金雞獨立. 單平衡板平. 雙平衡板平. 衡. 衡. 動態平 衡 1. 跳躍過繩. 雙腳跳格子. 單腳跳格子. 跳躍並拍手. 動態平 衡 2. 墊腳尖走. 腳跟接腳尖. 持球走路. 後退走. 走路. 本 表 摘 錄 自 吳 昇 光( 2 0 0 1 ): 我 國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學 童 之 體 適 能 及 動 作 能 力 研 究 。 教 育 部 委 託 研 究 計 劃 期 末 報 告 書 。 P21. 25.

(34) 二、自編生活型態問卷測量學生生活型態(如附錄一) 本 問 卷 改 編 自 國 外 學 者 Sallis 所 提 議 , Baranowski 所 建 議 實 施 方 針 之 PA Q - C ( T h e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y f o r O l d e r C h i l d r e n 簡 稱 PA Q - C )( C r o c k e r e t a l , 1 9 9 7 )。 並 參 閱 相 關 文 獻 所 編 製 而 成 。 PA Q - C 乃 一 自 陳 之 七 天 回 顧 身 體 活動問卷,主要在於評估國小四年級至國中二年級學童中等 到 費 力 強 度 ( moderate to vigorous) 身 體 活 動 習 慣 。 包 含 十 個項目,最後一個項目是詢問學童上一週是否有生病或其他 原因妨礙了平常的活動。而前九個項目則是評估學童上一週 所從事的運動、遊戲、跳舞等身體活動,且會使學童覺得呼 吸加快、覺得會累或流汗的中強度身體活動。每個題目均採 五點量表之方式,分數較高的代表較高程度的身體活動,並 累計其總分。 第 一 個 問 題 是 包 含 2 3 個 運 動 項 目 的 活 動 清 單,主 要 是 做 為記憶提示的線索,本研究將國外兒童盛行之運動項目不適 於台灣地區者刪除,並修改為台灣地區兒童所喜愛或有可能 參與之項目。其餘六個問題是在評估體育課、下課時間、午 餐時間、放學後、晚上、週末的身體活動。一個問題則是請 兒童選擇一個最能表現他(她)上一周身體活動的陳述。另 一個問題則是詢問兒童上一週中每一天身體活動的程度。而 C r o c k e r 的 研 究 指 出 PA Q - C 信 度 介 於 . 7 9 - . 8 9 之 間,重 測 信 度 為 . 7 5 - . 8 2 ( C r o c k e r e t a l , 1 9 9 7 )。 除 PA Q - C 所 調 查 身 體 活 動 量 之 外 ,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包 含 上 學的身體活動、做家事的身體活動、坐式生活的身體活動。 上學的身體活動主要在過去七天中採用的上學方式是坐車、 或走路上學的時間。做家事的身體活動則是調查過去七天做. 26.

(35) 家事的時間。坐式生活的身體活動分為週一至週五的坐式生 活時間及週末假期的坐式生活時間,而坐式生活的活動則包 括寫功課、畫圖、讀書、打電腦、看電視、玩電動玩具、唱 歌、彈琴等靜態的身體活動。. 三、問卷預試 為建構本研究生活型態問卷之信、效度,隨機抽取台中 市 松 竹 國 小 四 、 五 、 六 年 級 各 一 個 班 級 進 行 預 試 。 共 發 出 113 份問卷,經回收剔除廢卷及選填過去一週因為疾病或其他因 素 而 阻 礙 進 行 平 日 慣 常 活 動 之 問 卷 後 , 有 效 問 卷 為 101 份 進 行項目分析,將量表得分總和依高低順序排序,得分較高的 27% 為 高 分 組 , 得 分 較 低 的 27% 為 低 分 組 , 再 以 t 檢 定 進 行 項目分析。項目分析之決斷值達顯著水準時,即表示該題能 鑑 別 不 同 受 試 者 的 反 應 程 度 ( 吳 明 隆 , 2 0 0 0 ), 經 過 項 目 分 析 後生活型態問卷除坐車上學天數及平常上課日之坐式生活未 達 顯 著 外 , 其 餘 題 項 均 達 顯 著 水 準 ( p < . 0 5 )。 而 坐 車 上 學 方 式及上課日之坐式生活均為本研究所欲了解之問題,故均保 留進行因素分析。以主成份因素分析法並配合最大變異法 ( v a r i m a x )、 行 正 交 轉 軸 ( o r t h o g o n a l ), 特 徵 值 大 於 1 的 因 素 共 有 六 個 , 累 積 的 解 釋 變 異 量 為 73.752% 。 據 此 進 行 信 度 考 驗 , 各 子 構 面 的 Conbrach α 係 數 分 別 為 身 體 活 動 量 . 8 2 9 8; 下 課 身 體 活 動 . 4 9 5 5; 坐 式 生 活 . 7 7 8 3; 坐 車 上 學 方 式 .6914; 做 家 事 .6306; 走 路 上 學 方 式 .6251; 整 體 係 數 .6488。 本 問 卷 除 下 課 身 體 活 動 較 低 外 , 均 在 可 接 受 之 信 度範圍內。. 27.

(36) 四、訪談父母瞭解學生生活型態 訪談時採用半結構式之問題訪問父母(訪談時必問之問 題如附錄二) ,並 以 聊 天 之 方 式 儘 量 鼓 勵 受 訪 者 談 論 其 子 女 平 常所從事的活動並說明其原因。除以兒童之身體活動或日常 生活作息為訪談重點外,同時亦談論受訪者個人對運動之看 法 、 受 訪 者 (父 母 )對 子 女 參 與 活 動 之 看 法 以 及 家 長 是 否 曾 觀 察到其子女有動作上的異常。共計訪問十七位家長(十位 D C D 兒 童 、 七 位 正 常 兒 童 之 家 長 ), 每 次 訪 談 持 續 時 間 為 3 0 ∼ 40 分 鐘 。 於 訪 問 過 程 中 並 使 用 錄 音 機 錄 下 訪 談 內 容 , 訪 談 內容譯文如附錄三。. 五、學業成就 本研究對象之國語、數學、自然、社會、藝術與人文及 健康與體育等學業成績經家長同意後(家長同意書如附錄 四) ,直 接 自 各 班 九 十 三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學 生 學 籍 記 錄 簿 摘 錄 引 用 , 並 以 SPSS 統 計 軟 體 將 原 始 成 績 轉 換 為 Z 分 數 。. 第三節. 資料分析. 本 研 究 採 用 SPSS 10.0 套 裝 統 計 軟 體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 一、以 描 述 性 統 計 ( D i s c r i p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s ) 建 立 各 項 基 本 資 料 。 二 、 以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o n e - w a y A N O VA ) 來 檢 驗 發 展 協 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非發展協調障礙 兒童在身體活動量、坐式生活、上學方式、做家事的情 形等生活型態上之差異。 三 、 以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o n e - w a y A N O VA ) 來 檢 驗 發 展 協 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非發展協調障礙. 28.

(37) 兒童在學業成就(國語、數學、自然、社會、藝術與人 文及健康與體育)上之差異。 四 、 本 研 究 統 計 考 驗 之 顯 著 水 準 訂 為 α= .05。. 29.

(3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實施程序分為:研究背景分析、確定研究目的與 問 題、文 獻 蒐 集 與 探 討、撰 寫 研 究 計 畫、編 (修 )訂 研 究 工 具 、 問卷預試與修正、問卷施測與訪談、資料處理分析、撰寫研 究結果與論文討論。流程圖如下: 研究背景分析. 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獻蒐集與探討. 撰寫研究計畫. 編(修)訂研究工具. 問卷預試與修正. 問卷施測與訪談. 資料處理分析.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3-1 研 究 實 施 流 程 圖 30.

(39) 第四章. 結 果.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統計方法,將所得資料 加以分析整理。. 第一節. 基本資料. 本研究於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共篩檢國小四∼六年級學童 174 名 , 其 中 包 括 男 生 88 名 , 女 生 86 名 ( 表 4-1), 檢 測 後 發 現 4 6 名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3 9 名 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 盛 行 率 分 別 為 2 6 . 4 %、 2 2 . 4 %, 而 男 女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的 發 生 比 率 為 20.5: 32.6。 其 中 四 、 五 、 六 年 級 各 年 級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的 發 生 率 依 序 為 22.9%、 25.4%、 33.3%, 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的 發 生 率 依 序 為 14.3%、 35.6%、 17.2%( 表 4-2) 。 表 4-1 三 種 群 體 類 別 兒 童 性 別 分 佈. DCD. 疑 似 DCD. 非 DCD 合計. 男. 女. 合計. 18. 28. 46. ( 20.5%). ( 32.6%). ( 26.4%). 16. 23. 39. ( 18.2%). ( 26.7%). ( 22.4%). 54. 35. 89. ( 61.4%). ( 40.7%). ( 51.1%). 88. 86. 174. 31.

(40) 表 4-2. DCD. 疑 DCD. 非 DCD. 各年級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分佈.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合計. 16. 15. 15. 46. ( 22.9% ). ( 25.4% ). ( 33.3% ). ( 26.4% ). 10. 21. 8. 39. ( 14.3% ). ( 35.6% ). ( 17.8% ). ( 22.4% ). 44. 23. 22. 89. ( 62.9% ). ( 39.0% ). ( 48.9% ). ( 51.1% ). 70. 59. 45. 174. 合計. 於生活型態問卷方面,本研究共蒐集到國小四∼六年級 學 童 2 8 3 名 , 其 中 包 括 男 生 1 4 6 名 , 女 生 1 3 7 名 。( 表 4 - 3 ), 各 題 項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如 表 4-4。 排 除 選 填 上 週 有 生 病 或 有其他因素妨害日常活動的學生、未檢測動作能力的學生, 共 蒐 集 到 有 填 寫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之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4 1 名、疑 似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34 名 、 非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79 名 。 不 同 群 體 之 性 別 與 年 級 之 分 佈 如 表 4-5、 4-6。 表 4-3. 填答生活型態問卷各年級學生分佈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52. 52. 104. 五年級. 49. 49. 98. 六年級. 45. 36. 81. 146. 137. 283. 合計. 32.

(41) 表 4-4 類別. 身體活 動量. 上學 方式 做家事 時間 坐式生 活型態. 生活型態問卷各題項之平均數、標準差 項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活動項目清單. 278. 1.72. 0.52. 體育課的積極參與情況. 282. 4.01. 0.97. 下課時間的活動. 283. 2.86. 1.41. 午餐時間的活動. 283. 1.93. 0.96. 放學後的積極從事活動. 283. 3.05. 1.36. 晚上時間從事積極運動. 283. 2.52. 1.30. 週末時積極從事運動. 283. 2.98. 1.31. 對過去七天的描述. 283. 2.68. 1.28. 一 週 從 事 身 體 活 動 的 經 常 程 度. 283. 3.20. 0.84. 累計的身體活動量. 277. 24.88. 6.16. 一週坐車上學時間. 283. 22.44. 30.42. 一週走路上學時間. 281. 24.23. 28.09. 一週做家事時間. 280. 26.57. 32.01. 上課日坐式生活型態. 282. 3.21. 1.38. 週末坐式生活型態. 281. 3.16. 1.39. 33.

(42) 表 4-5 填 答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性 別 、 三 種 群 體 分 佈. DCD. 疑 似 DCD. 非 DCD. 男. 女. 合計. 15. 26. 41. ( 18.1% ). ( 36.6% ). ( 26.6% ). 14. 20. 34. ( 16.9% ). ( 28.2% ). ( 22.1% ). 54. 25. 79. ( 65.1% ). ( 35.2% ). ( 51.3% ). 83. 71. 154. 合計. 表 4-6 填 答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年 級 分 佈. DCD. 疑 似 DCD. 非 DCD 合計.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合計. 15. 13. 13. 41. ( 23.1% ). ( 25.0% ). ( 35.1% ). ( 26.6% ). 10. 17. 7. 34. ( 15.4% ). ( 32.7% ). ( 18.9% ). ( 22.1% ). 40. 22. 17. 79. ( 61.5% ). ( 42.3% ). ( 45.9% ). ( 51.3% ). 65. 52. 37. 154. 在身體活動方面,對於體育課的積極參與情況、下課時 間 的 活 動、放 學 後 的 積 極 從 事 運 動、晚 上 時 間 從 事 積 極 運 動 、 週末時積極從事運動、一週從事身體活動的經常程度及累計 的身體活動量上,均呈現正常兒童大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 34.

(43) 童,而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大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趨 勢。但在活動項目清單、午餐時間的活動、對過去七天的描 述 上 未 出 現 此 趨 勢 ( 表 4-7) 。 在做家事、坐式生活型態上,做家事時間亦出現正常兒 童大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而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大 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趨勢。但在坐式生活型態上,不論是 週一至週五或周末假期在家之坐式生活均呈現相反之趨勢, 即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大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而疑似發 展協調障礙兒童又大於正常兒童。 而於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藝術與人文及健康與體 育等科目之學業成就上,亦出現正常兒童之平均分數大於疑 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平均分數,而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的學 業 平 均 分 數 都 是 最 低 的 ( 表 4-8) 。. 35.

(44) 表 4-7 類. 別. 項. 生活型態問卷各項得分 目. DCD 狀 態. 個.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DCD. 40. 1.67. 0.52. 疑 DCD. 34. 1.85. 0.67. 非 DCD. 78. 1.75. 0.51. 總 和. 152. 1.75. 0.55. DCD. 40. 3.95. 1.04. 疑 DCD. 34. 3.97. 0.94. 非 DCD. 79. 4.20. 0.94. 總 和. 153. 4.08. 0.97. DCD. 41. 2.73. 1.38. 疑 DCD. 34. 3.12. 1.53. 非 DCD. 79. 3.19. 1.34. 總 和. 154. 3.05. 1.40. DCD. 41. 1.98. 1.01. 疑 DCD. 34. 2.12. 1.15. 非 DCD. 79. 1.91. 0.95. 總 和. 154. 1.97. 1.01. DCD. 41. 2.85. 1.33. 疑 DCD. 34. 2.97. 1.29. 非 DCD. 79. 3.09. 1.42. 總 和. 154. 3.00. 1.36. DCD. 41. 2.29. 1.42. 疑 DCD. 34. 2.56. 1.11. 非 DCD. 79. 2.59. 1.34. 總 和. 154. 2.51. 1.31. 活動項目清單. 體育課的積極參與情況. 下課時間的活動. 身體活 動量 午餐時間的活動. 放學後的積極從事活動. 晚上時間從事積極運動. 36.

(45) 類. 別. 項. 目. DCD 狀 態. 個.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DCD. 41. 2.80. 1.31. 疑 DCD. 34. 3.06. 1.18. 非 DCD. 79. 3.13. 1.41. 總 和. 154. 3.03. 1.33. DCD. 41. 2.56. 1.38. 疑 DCD. 34. 2.47. 1.05. 非 DCD. 79. 2.92. 1.32. 總 和. 154. 2.73. 1.29. DCD. 41. 2.98. 0.96. 疑 DCD. 34. 3.11. 0.74. 非 DCD. 79. 3.30. 0.82. 總 和. 154. 3.17. 0.85. DCD. 39. 23.46. 6.19. 疑 DCD. 34. 25.23. 5.73. 非 DCD. 78. 26.05. 6.32. 總 和. 151. 25.19. 6.21. 週末時積極從事運動. 對過去七天的描述. 身體活 動量 一週從事身體活動的經 常程度. 累計的身體活動量. 37.

(46) 類 別. 項目. DCD 狀 態. 個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DCD. 41. 17.44. 32.40. 疑 DCD. 34. 15.22. 25.79. 非 DCD. 79. 25.70. 33.83. 總 和. 154. 21.19. 31.99. DCD. 40. 24.00. 24.07. 疑 DCD. 34. 25.37. 28.62. 非 DCD. 79. 21.90. 28.55. 總 和. 153. 23.22. 27.33. DCD. 40. 21.13. 19.83. 疑 DCD. 34. 25.96. 27.91. 非 DCD. 78. 30.00. 35.99. 總 和. 152. 26.76. 30.76. DCD. 41. 3.27. 1.27. 疑 DCD. 34. 3.26. 1.58. 非 DCD. 78. 3.06. 1.35. 總 和. 153. 3.16. 1.38. DCD. 40. 3.25. 1.37. 疑 DCD. 34. 3.06. 1.41. 非 DCD. 78. 2.97. 1.36. 總 和. 152. 3.07. 1.37. 一週坐車上學時間. 上學 方式. 一週走路上學時間. 做家事 時間. 一週做家事時間. 上課日坐式生活型態. 坐式生 活型態. 週末坐式生活型態. 38.

(47) 表 4-8 學 業 成 就 Z 分 數 分 佈 表 科 目. 國語. 數學. 社會. 自然. 藝術與人文. 健康與體育. DCD 分 類. 個 數. 平均數. 標準差. DCD. 41. -0.28. 1.36. 疑 DCD. 34. 0.07. 0.82. 非 DCD. 79. 0.16. 0.95. 總和. 154. 0.03. 1.06. DCD. 41. -0.35. 1.19. 疑 DCD. 34. 0.08. 0.94. 非 DCD. 79. 0.24. 0.88. 總和. 154. 0.05. 1.01. DCD. 41. -0.21. 1.16. 疑 DCD. 34. 0.03. 0.85. 非 DCD. 79. 0.15. 1.02. 總和. 154. 0.03. 1.03. DCD. 41. -0.22. 1.13. 疑 DCD. 34. 0.08. 0.89. 非 DCD. 79. 0.19. 0.87. 總和. 154. 0.06. 0.96. DCD. 41. -0.06. 0.98. 疑 DCD. 34. -0.05. 1.10. 非 DCD. 79. 0.15. 0.82. 總和. 154. 0.05. 0.93. DCD. 41. -0.20. 0.98. 疑 DCD. 34. -0.07. 0.93. 非 DCD. 79. 0.50. 0.98. 總和. 154. 0.19. 1.02. 39.

(48) 第二節. 生活型態分析. 本 研 究 以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one-way ANOVA) 來 比 較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正常兒童在生 活型態及學業成就上之差異,如組間之效果考驗達顯著,則 以 雪 費 法 ( Scheffe) 進 行 事 後 比 較 。 在生活型態方面,無論是身體活動量、上學方式、做家 事 時 間 及 坐 式 生 活 時 間 均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 表 4-9) 。 僅 在 活 動 項 目 清 單 中 , 從 事 跳 繩 ( F(2,151)=3.67, p< .05) 、 有 氧 運 動 ( F ( 2 , 1 5 1 ) = 3 . 7 9 8, p < . 0 5 ) 、 排 球 ( F ( 2 , 1 5 1 ) = 4 . 3 2 9 , p < . 0 5 ) 等項目上達到顯著水準。 而 在 學 業 成 就 上 之 比 較 , 則 在 數 學 ( F(2,151)=4.887, p < .01) , 健 康 與 體 育 ( F(2,151)=8.410, p< .01) 等 科 目 上 達 到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發現正常兒童在數學成就上較發展 協調障礙兒童佳;在健康與體育這個領域上正常兒童之表現 亦較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佳。而在國 語、社會、自然、藝術與人文三個科目上,雖然有呈現正常 學童優於疑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優於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趨 勢 , 但 未 達 顯 著 性 。 ( 表 4-10). 40.

(49) 表 4-9 生 活 型 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類 別. 項. 目. 活動項目清單. 體 育 課 的 積 極 參 與情況. 下課時間的活動. 身 體 活 動 量. 午餐時間的活動. 放 學 後 的 積 極 從 事活動. 晚 上 時 間 從 事 積 極運動. 週 末 時 積 極 從 事 運動. 對 過 去 七 天 的 描 述. 平 方 和. 自 由 度. 平 均 平 方 和. 組間. 0.61. 2. 0.30. 組內. 45.57. 149. 0.31. 總和. 46.18. 151. 組間. 2.27. 2. 1.13. 組內. 139.63. 150. 0.93. 總和. 141.90. 152. 組間. 5.85. 2. 2.93. 組內. 293.73. 151. 1.95. 總和. 299.58. 153. 組間. 1.01. 2. 0.51. 組內. 154.88. 151. 1.03. 總和. 155.90. 153. 組間. 1.53. 2. 0.76. 組內. 282.47. 151. 1.87. 總和. 284.00. 153. 組間. 2.59. 2. 1.29. 組內. 259.91. 151. 1.72. 總和. 262.49. 153. 組間. 2.84. 2. 1.42. 組內. 269.06. 151. 1.78. 總和. 271.90. 153. 組間. 6.43. 2. 3.22. 組內. 248.11. 151. 1.64. 總和. 254.55. 153. 41. F 值. 顯 著 性. 1.00. 0.37. 1.22. 0.30. 1.50. 0.23. 0.49. 0.61. 0.41. 0.67. 0.75. 0.47. 0.80. 0.45. 1.96. 0.14.

(50) 類 別. 身 體 活 動 量. 上 學 方 式. 項. 目. 一 週 從 事 身 體 活 動的經常程度. 累 計 的 身 體 活 動 量. 一 週 坐 車 上 學 時 間. 一 週 走 路 上 學 時 間. 做家 一週做家事時間 事. 上 課 日 坐 式 生 活 型態 坐式 生活 型態 週 末 坐 式 生 活 型 態. 平 方 和. 自 由 度. 平 均 平 方 和. 組間. 2.88. 2. 1.44. 組內. 106.88. 151. 0.71. 總和. 109.77. 153. 組間. 174.12. 2. 87.06. 組內. 5611.69. 148. 37.92. 總和. 5785.81. 150. 組間. 3392.57. 2 1696.29. 組內. 153184.90. 151 1014.47. 總和. 156577.48. 153. 組間. 319.07. 2. 159.54. 組內. 113189.34. 150. 754.60. 總和. 113508.42. 152. 組間. 2110.93. 組內. 140762.06. 149. 總和. 142872.99. 151. 組間. 1.57. 2. 0.78. 組內. 287.35. 150. 1.92. 總和. 288.92. 152. 組間. 2.01. 2. 1.01. 組內. 281.33. 149. 1.89. 總和. 283.34. 151. 42. 2 1055.46. F 值. 顯 著 性. 2.04. 0.13. 2.30. 0.10. 1.67. 0.19. 0.21. 0.81. 1.12. 0.33. 0.41. 0.66. 0.53. 0.59. 944.71.

(51) 表 4-10 學 業 成 就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科目. 國語. 數學. 社會. 自然. 藝術與人文. 健康與體育. 平 方 和. 自 由 度. 平 均 平 方 和. 組間. 5.39. 2. 2.69. 組內. 166.85. 151. 1.10. 總和. 172.24. 153. 組間. 9.45. 2. 4.72. 組內. 145.97. 151. 0.97. 總和. 155.42. 153. 組間. 3.37. 2. 1.69. 組內. 158.11. 151. 1.05. 總和. 161.48. 153. 組間. 4.55. 2. 2.27. 組內. 136.48. 151. 0.90. 總和. 141.03. 153. 組間. 1.53. 2. 0.76. 組內. 130.15. 151. 0.86. 總和. 131.68. 153. 組間. 15.87. 2. 7.94. 組內. 142.48. 151. 0.94. 總和. 158.35. 153. 43. F 值. 顯 著 性. 2.44. 0.091. 4.89. 0.009. 1.61. 0.203. 2.51. 0.084. 0.88. 0.415. 8.41. 0.000.

數據

表 目 錄 表 1 - 1     各 國 動 作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盛 行 率 之 整 理 比 較 . . . . . . . 4   表 3 - 1     整 體 M o v e m e n t   A B C 測 驗 內 容 項 目
表 3 - 1   整 體 M o v e m e n t   A B C 測 驗 內 容 項 目 :   四 個 年 齡 區 段 × 8 種 測 驗 細 目   年 齡 區 段 一 ( 4   -   6 歲 )   年 齡 區 段 二(7   -   8 歲 )   年 齡 區 段 三( 9   -   1   0 歲 )   年 齡 區 段 四( 1 1   -   1   2   歲 ) 手 部 操 作 靈 敏 度 (   M a n u a l  D e x t e r i t y )   項 目
表 4 - 2     各 年 級 發 展 協 調 障 礙 兒 童 分 佈   四 年 級 五 年 級 六 年 級 合 計 1 6   1 5   1 5   4 6   D C D   ( 2 2
表 4 - 4     生 活 型 態 問 卷 各 題 項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類 別 項 目 個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活 動 項 目 清 單 2 7 8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 Understand the time evolutions of the matrix model to reveal the time evolution of string/gravity. ◆ Study the GGE and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to string and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Śākyamuni to Early Mahāyāna, translated by Paul Gron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Dhivan Jones, “The Fiv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ESDA is used by schools to collect and manage self-evaluation data,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on-line Stakeholder Survey (SHS), assessing students’ affectiv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