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控制與科技概念之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控制與科技概念之發展"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控制與科技概念之發展

*曾國鴻1**陳君瑜2 * 美和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講座教授1、**美和技術學院企管系講師2 壹、前言 控制革命的發展是對工業化所產生的種種問題的反應。Beniger(1998)定義的 控制革命,是技術結構和經濟結構中各種迅速變化的合成,資訊藉此得到收集、 貯存、處理與傳播,決策可以透過它實現社會的控制。解決問題與危機,需要有 資訊處理和傳播的新方法來加以控制。工業革命標誌著人類利用能量的能力方面 的一個歷史上的突變,控制革命標誌著人們利用資訊的能力方面一個相似的顯著 飛躍。控制取決於資訊和包含資訊的種種活動:資訊處理、程序編制、決策、傳 播。控制的三個層次:(1).存在或生存,即維持組織;(2).經驗或行為,即使具有 目標指向的處理,適應於外界情況的變異和變化;(3).演進或變化,即在維持更 成功的目標和過程的同時,對不夠成功的目標和過程進行控制程序的重新編制 (俞灝敏、邱辛曄譯,1998)。以工業社會控制趨勢,到資訊社會興起的全球化 經濟、生產、勞動關係與組織的變化,對人類社會的衝擊為背景;本文從控制革 命的發展與控制的角度,來談資訊與科技概念的演進及發展。 貳、科技概念之發展與資訊的本質 我們已對控制革命作一概略性的認知,現在先跳出控制本身的意義,轉由另 一個面向來思考『控制』:資訊與科技概念之發展的本質。 宗教提供給現世苦難一個遵循的力量,如聖經控制著人的信仰與生活,它告 訴你如何做,才能通過考驗得到未來的永生,西方極樂世界亦是如此,控制著人 的思考,有效地控制了某個程度的世界的紛亂;諷刺的是,上帝創造了人,竟也 賦予人思想,這思想,便反過來質疑那聖經宗教塑造出來的世界,於是,達爾文 的進化論呈現了,他放棄了原有的信仰,透過不同以往邏輯的思考,才能跳脫宗 教的控制,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學說。某個角度下,人們得以用科技克服種種障 礙,克服原有的控制力量,用科技的力量掌控未知的世界,朝著心中幻想的未來 世界逼近;然而,那原有的控制力量已經失去,人們一步步發現自然、駕馭自然,

(2)

沈溺在科學、科技信仰的力量中,當人對美好世界本質沒有真正的瞭解,這樣強 大的力量,帶來的是更大的失控;資訊,只是其中一個呈現。 資訊並非現代世界的獨特產物,早期社會中資訊也曾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 架構在電腦網路上的資訊,有著迥異於過去的面貌:龐大的數量與快速的變動。 人們透過各種的控制手段,包括資訊處理與相互傳訊;從早期科層制與合理化, 到現在則有電腦化、自動化、電子化政府;包括對資訊的化約與複製,程式的設 計等…,都是試圖對失控的資訊作有效的控制。 以現在的網路資訊系統而言,在系統的輸入端,要從多而快速成長的資料 中,找出有用、有價值的資訊變得困難,矛盾的狀況發生,更多的資訊,更少的 知識;在系統的輸出端,為了要趕上整個資訊的速度,人們或處理程式必須更快、 更有創意,而如此狀況,更加增強增快整個環境的改變;控制者與被控制者間必 然的雙向互動,所有的控制終將回歸反饋到控制者本身。如此,不論是在輸入或 輸出部分,資訊的組成,都有極快速與重大的改變,若此時沒有一個有效的控制 系統,是否會有一個狀況是,整個資訊社會被引到一個崩潰瓦解的境地?將這樣 的思考,放到作業系統的演進歷史上,新作業系統的產生,也只是依循著這樣的 資訊控制的規則,嘗試著控制各種不同情境,不同形式的資訊,對預定的資訊標 的達到的有目的影響;而如果有一天,工程師跳脫原來的思考,跳脫原來的控制 模式,作業系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呈現?有這個可能嗎? 參、控制與社會、經濟、政治變遷 一、社會經濟政治對科技概念發展之影響 任何對未來目標的決定性影響,總要伴隨著資訊處理與相互傳訊的動作,那 麼未來的目標既會受現實條件的限制,也要受被控制者反饋的約束。也就是說, 一方面,無論未來世界有多少可能性,但它終究植基於現在的社會、歷史條件裡。 不管科技的力量多強大,在落實到這個世界時,它一樣必須在既有的架構範圍內 起作用。另一方面,社會和歷史真正的推動力是一種「歷史的合力」的結果,科 技決不可能是唯一的主導性力量。通過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力量的互動, 科技才能取得真正的影響(賴曉黎,1999)。歷史上沒有任何時期出現有效的力 量得以阻止新科技誕生,科技本身沒有好與壞,端看我們如何使用,控制本身引 出了新的問題與挑戰,然而制止並不能解決問題,應該有的,是正向的引導控制

(3)

與社會力量的互動。 其實所有的高科技概念之發展,最後還是會限定在一個人類可以運用的資源 範圍內;地球上目前潛在的人口、糧食、飲水、能源危機,其實無可避免地要成 為各種高科技發展的制約條件,如資訊科技、生物科技,是否也就是含括在這樣 的自然控制機制下? 政治究竟有沒有辦法控制科學的發展?Dyson(1999)在其著作(楊玉齡譯) 中舉了不少的例子,如為何 R101 號和慧星客機可以不經過適當的飛行測試,就 直接載客飛行?這是政治文化與工程文化相衝突的後果,政治人物對於他們不瞭 解的科技事物,下達關鍵性的決策,對政治人物而言,冒險做一個或許是錯誤的 決策好過不做決策;但對工程文化則不同,因此當政治人物掌控科技冒險時,此 兩種文化必會產生衝突;由意識型態或政治推動的科技,只要不要在保護過度的 情況下,未必會招致慘難,任何科技只要自然接受達爾文的天擇過程,不論它源 起的動機是圖利或是理想,只要能導出經的起市場考驗及有利環境的科技,意識 型態或政治的控制力,也可能是一個正面的力量(控制革命中形式官僚政治 (formal bureaucracy)的迅速發展,也是一種由政治組織中開始往社會延伸應用 的資訊組織革新,屬於控制的正向力量)。 近年來政府高呼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將之視為台灣經濟的新希望,台灣究竟 準備好了沒?台灣可以競爭的優勢及發展的空間在哪裡?這會是一個值得期待 的願景,或是同網路經濟一樣,終將化為泡沫? 二、生物科技概念之發展 自基因圖譜解碼完成,生物科技的進展一日千里,媲美十七世紀的工業革 命,以及二十世紀的資訊電子產業革命,它是生命科學與資訊科技等跨領域整合 性的研究;生物科技在產業的應用上涵蓋了農業、食品、製藥、醫療、環保…等 領域,可說是繼石油、化學、航太、核能及資訊電子科技後的另一波技術革命。 目前生物產業遇到的一個問題:打不完的專利官司;不少國家設立專利權與驗證 的關卡,想藉之以控制市場,生技公司與研究室亦是藉由賣配方或技術賺錢,產 業間的保密防碟戰,澆熄了追求科學真知的熱情,惡意的專利權訴訟,模糊了重 大發現對社會及科學造成的深遠影響;可聯想到生物科技的發展,會受控制在這 個機制下。 歷史的演進,有其不可預知的因素和可能,網路泡沫崩盤的時間點,剛好和

(4)

人類基因定序完成點碰在一起(比預期的進度快),這巧合的環境配合下,生物 科技一躍成為 21 世紀的新希望;回頭思考,生物科技能否依循資訊科技的模式, 以資訊分享為良性控制的機制,讓新知識或的有效的溝通和實際應用?生物科技 的問題解決及發展,和技術有關?或是和道德及政治更有關連? 肆、科技概念之發展與人類的思維 知識越來越多,我們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回歸到人類發 展本身,我們會發現,即便到了電腦資訊時代,科學還是由人來從事,不能靠公 式也不能靠機器,人的思維與素質,才是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科技日新又新, 資訊急速膨脹,人,本質上的重大變化,其實都還沒有發生,(而人類本質是否 會恆久不變,又是另一個思考了),應用最新的科技來解決控制人類發展所產生 的問題,然後再用更新的科技來解決控制新科技所產生的問題,循環再循環,其 實,這些科技與這些控制方法,基本上,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譬 如說那叱吒風雲的資訊革命,其實終將變成是 21 世紀發展的重要工具;由科技 概念之發展或控制的觀點,一個新的技術或控制,會解決某些問題以產生新的進 步,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問題,社會或人類的發展,便是這樣匯流發展而來;另一 方面,由人文思考的角度來看,人類的思維與社會發展,基本上仍維持著它原有 的形式,是自然嗎?超自然、駕馭操控自然、遵循自然?不敢定論。資本家藉由 對網路資訊技術的投資與發展,不斷讓科技的權力螺旋漸次上升,以達到其控制 資訊流通與資訊商品生產的目的。而在強調網路科技的後現代社會,掌有越多的 科技能力、技術,包含對電腦硬體的認識、電腦程式及語言的操作,自然就會成 為擁有科技權力的菁英。這些少數具有特別權力關係的科技人員或專家,知道「什 麼需要被決定」,也知道「可以採取什麼方式去決定什麼」,「後現代語言遊戲之 所以有可能為少數科技專家特權階層所控制,是因為資訊製作和傳播網路基本上 為這些集團所控制,而且,後現代社會資訊的人工符碼化,也有利於這些控制過 程」(高宣揚,1998)。 而真正的重大影響點,往往都帶著直覺與意外的成分,通常,是預測不來的。 如同控制革命中所述(俞灝敏、邱辛曄譯,1998),人對一個時代的最基本動力 無法把握的原因是:1.社會的重大變革很少是由單一而分離的事件造成的 2.生活 於社會重大變革時期的人,常常惑於具有現住直接影響而無重大深遠意義的事物

(5)

和動向。雖然,我們對世界快速變遷的敏感度已增加,但,要能真正抓住變化真 正的本質,仍是一大挑戰。 伍、結語:發明為需要之母 在這個世界中,大部份的事情都在簡單和複雜之間擺盪。簡單意味著容易但 威力有限,複雜的事通常威力強大但困難。大部份成功的事物都是能在二者中取 得平衡的情況下被接受。回到電腦及作業系統的思考,舉例來說明,現代電腦的 發展只有幾十年,我們可以從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學到一些東西;1970 年 Ken Tompson 發展了 B 程式語言來開發 Unix 作業系統。到了 1972 年 Dennis M. Ritchie 發展了 C 程式語言重寫 Unix 作業系統。在電腦科學的領域中,這是一個重要的 一步;Unix 作業系統及 C 程式語言變成主宰電腦科學發展的主流價值之一。隨 著時間過去,電腦硬體不斷進步,作業系統也不斷演進,可攜性(Portability)變成 一個重要的課題,C 程式語言的誕生就是提供可攜性。在電腦發展的歷史中,作 業系統的改變有幾次這樣偉大的事情:(1).Unix 作業系統改由 C 重寫,大大提高 作業系統的可攜性;(2).麥金塔的 Mac OS 成為第一個實用的圖形介面作業系統; (3).Win32 作業系統成為成功整合物件模型的作業系統;(4).Linux 的出現讓長期 受困於版權爭議的 Unix 作業系統重生;(5).WinNT 成為成功架構於微核心模型 的作業系統。除了作業系統的改變,還有很多的事情也改變了電腦的歷史,以下 是部份重要的事件:(1). Adobe 的 true type font 統一了向量字形;(2).Visual Basic 成為最多人學習的 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ool;(3).Java 程式語言的 出現,展現純粹物作導向程式設計的新里程碑;(4).RSA 成為成功的公開金鑰 (public key)演算;(5).Database 將檔案讀寫抽象化;(6).WWW 的出現改變應用程 式使用的基本環境(王政佳,2002)。每一個重要事件,或是偶發無意,或是目 標明確,都是一種控制革命,而不論是否為預期的,其控制也都回過來影響著系 統本身,成為一股合成的前進的力量。 一般人篤信不疑的古老諺語:『需要為發明之母』,其實並不正確,實際情形 應該要顛倒過來說:『發明為需要之母』。一件發明常常要到很久之後,才成為日 常生活的必需品(涂可欣、李千毅譯,2000)。這是很有意思的論點,Kornberg 舉出歷史上的一些例子,如飛機、電視、雷射、複印機等發明家創造的新事物, 往往得等待數年才能被人肯定其實用價值,然後慢慢轉換成今日的必需品;而即

(6)

使是有心創造的過程中誕生的工業發明,有大多是偶然的意外,並非是目標取向 下的產物。全球化競爭所產生的自由與社會不平等、生態與經濟發展衝突問題; 科學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所有『革命性』的創新發展,是否都包含在這個違背 直覺常理的創造特質中?而很多無法預知、無法控制的因素,是否也是從這樣的 思維中跳脫出來,引導著許多令人期待的未知? 參考文獻 王政佳(2002)。C、C++的介紹以及 Compiler、Library 簡介。2004 年 5 月 5 日, 取自 http:// www.oz.nthu.edu.tw/~u911846/project.html。 俞灝敏、邱辛曄譯(1998)。控制革命上下。James R. Beniger 著。台北:桂冠。 高宣楊(1998)。當代社會理論。臺北:五南。 涂可欣、李千毅譯(2000)。金色雙螺旋-生物科技的無限商機。Arthur Kornberg 著。台北:天下。 楊玉齡譯(1999)。想像的未來-戴森再掀宇宙波瀾。Freeman J.Dyson 著。P10, 台北:天下遠見。 賴曉黎(1999)。回歸資訊本身。論文發表於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 http://140.109.196.210/seminar/seminar3/lai_siao_li.ht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競賽,是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概念,以應用與設計為導向 的最新生物科學,為解決人類周遭生活問題。iGEM

配合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第 10 條等規定,停辦前開放受理一般報檢人 報名,110 年起連辦 3 年,自 113 年起 停辦,並縮短術科及格成績保留年限至

看完【科技的成就與破壞—基因改造食品】的相關文章及報導後,.

本校秉承校訓「愛主愛人,求道更 新」,本著基督精神,讓學生在優 良及愉快的環境內,善用資訊科技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

「思有合一」外,還可以用“arche”(始基)的觀念來理解萬物存在之基

進而能自行分析、設計與裝配各 種控制電路,並能應用本班已符 合機電整合術科技能檢定的實習 設備進行實務上的實習。本課程 可習得習得氣壓-機構連結控制

•配對不同布料與商標 •展示環保新纖維及衣物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縫製配襯飾物或成 衣 •紙樣製作方法 •基本針步及釘縫技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