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課程 (智障學生) 提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中課程 (智障學生) 提要"

Copied!
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ፐำว৖᝼཮ጓु

ፐำว৖᝼཮ጓु

३ෝ੝ձՉࡹ୔ࡹ۬௲ػֽࡌ᝼Ꮲਠ௦Ҕ ३ෝ੝ձՉࡹ୔ࡹ۬௲ػֽࡌ᝼Ꮲਠ௦Ҕ

Β႟΋΋ԃ Β႟΋΋ԃ

(2)

目錄

頁數

引言 i

第一章 高中課程(智障學生)提要 1

1.1 目標 2

1.2 課程架構 2

1.3 個別學習計畫 5

1.4 學生學習概覽 5

1.5 學習時間分配 5

第二章 概論 7

2.1 課程理念 8

2.2 課程宗旨 8

2.3 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8

2.4 跨課程的連繫 9

第三章 課程架構 11

3.1 課程設計原則 12

3.2 課程架構與組織 13

3.3 時間分配 13

3.4 學習目標 15

3.5 學習重點 16

3.6 整體的學習成果 17

3.7 課程組織及主題的基本設計 18

第四章 課程規畫 31

4.1 主導原則 32

4.2 課程規畫策略 32

4.3 課程規畫舉隅 33

(3)

第五章 學與教及評估 37

5.1 學與教的取向與策略 38

5.2 評估主導原則 42

5.3 評估活動 42

附錄 45

參考文獻 46

(4)

i

引 言

教育統籌局於2005年發表報告書1,公布三年高中學制將於2009年9月在 中四級實施,並提出以一個富彈性、連貫及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配合,以便照 顧學生的不同興趣、需要和能力;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將會在同一課程 架構下學習。2006年教育統籌局發表另一文件2,訂定為所有智障學生(包 括在視障、聽障及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就讀的智障學生),提供三年初中及三 年高中教育;為智障學生而設的課程將按他們的特殊需要作出調適。

在2007年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發布其聯合編訂的 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教育局為智障學生而設的 高中課程(下稱「高中課程(智障學生)」)會按學生的特性、能力、興趣和 實際需要在內容、學習進度及預期學習成果方面作出調適,並制訂有關科目 的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供學校參考。各補充指引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並建 基於高中教育目標、高中課程架構、學習進程架構,以及自2000年課程改革 以來,所出版的課程文件,包括《基礎教育課程指引》(2002)和《高中課程 指引》(2009)。參閱有關的文件有助了解高中與基礎教育的銜接,以及掌握 有效的學習、教學與評估策略。

本補充指引闡明發展指引的目的、課程的理念和宗旨,並論述課程架構、

課程規畫、學與教及評估。課程、教學與評估必須互相配合,這是基礎及高 中課程的一項重要概念。學習與施教策略是課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能促進學 會學習及全人發展;評估亦不僅是判斷學生表現的工具,而且能發揮改善學 習與教學的效用。教師宜閱覽整本補充指引,以便了解上述三個重要元素之 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教育局建議收錄智障學生的特殊學校採用本補充指引。課程發展議會亦會 就實施情況,對有關的內容作出定期檢視。若對本補充指引有任何意見和建 議,請致函: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13樓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總課程發展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收 傳真:2573 5299

電郵:ccdosen@edb.gov.hk

1《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 (2005年5月)

2《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 (2006年8月)

(5)

)ޜқ।*

(6)

1

第一章

高中課程 (智障學生) 提要

(7)

1.1 目標

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高中課程,目標在於幫助學生超越他們已達致的基礎教 育水平。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七個學習宗旨、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及 預期學習成果將會按學生的特性和實際需要而有所調適。高中課程會靈活配 合學生的需要和認知發展,在初中教育的基礎上繼續提升語文及運算能力,

鞏固、深化學習,拓寬視野,並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發揮潛能,加 強獨立學習和生活能力,使他們成為適應良好的獨立個體及對社會有貢獻的 一份子。

1.2 課程架構

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高中課程(智障學生)由核心、選修及其他學習 經歷三個部分組成。智障學生在高中可修讀三個經調適的核心科目,即中國 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獨立生活,並可按本身興趣,選修二至三個科目 (包括應用學習課程),更可透過平常課時內外的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德育及 公民教育、社會服務、體育發展、藝術發展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達致均衡 和全面的發展。

下圖展示建基在基礎教育上的高中課程(智障學生)架構:

(8)

3

1.2.1 核心科目

• 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高中課程,以中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獨立生活 組成學習的核心,以切合智障學生日後工作及生活的實際需要。

• 教育局並會訂定配合核心科目課程的學習進程架構,以加深教師對學生學 習進程的了解,並可作為智障學生預期學習表現的指標。有了清晰的學習 成果,智障學生便可獲得改善學習的具體方向,而他們的成就亦得以認 可。

1.2.2 選修科目

• 為智障學生提供選修科目,是為了更全面照顧學生在興趣、需要和能力上 的差異,讓他們在感興趣及能力所及的範疇,繼續有系統的學習,深化及 拓寬相關的知識基礎。

• 學生可從學校開辦的選修科目中選讀二至三個科目。學校在開辦選修科目 時,可參考2007年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的課程及 評估指引,從廿四個科目中作出選擇。教育局亦會視乎資源及學校的需 要,制訂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選修科目課程。

• 學校開辦選修科目時,需關注如何平衡整個高中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以使 學習內容、重點和成果都能寬廣而多元化,並能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需 要。

1.2.3 其他學習經歷

• 高中課程要求學生有「其他學習經歷」,讓他們擁有一個「與一般學科不 同」的學習空間,藉此得到均衡和全面的發展。學校可在平常課時的內 外,為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體育 發展、藝術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以擴闊他們的視野。

• 「德育及公民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學習經歷。藉「提高認知」、「孕 育情感」和「付諸實踐」三個發展方向,培育學生的品德和公民意識,讓 他們在不同成長階段遇上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 時,懂得如何作出分析和判斷,並持守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9)

• 「社會服務」是指個人或群體義務服侍其他人的行動,透過積極的參與,

讓學生獲得學習和發展的機會。良好的社會服務體驗能幫助學生面向社 群,肯定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和價值,使他們在日後能成為積極和負責任 的公民。

• 「體育發展」亦稱為「一般體育課程」。它涵蓋體育技能、健康及體適 能、運動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安全知識及實踐、活動知識、審美能力等 六個學習範疇,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不同身體活動所需的技能,了解有關 的活動知識及安全措施,以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 「藝術發展」是透過欣賞、創作、表演及反思活動,讓學生更輕鬆地去學 習藝術。學生在高中三年內均享有「藝術發展」的時間,是「其他學習經 歷」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是讓學生對現今的工作世界有更多的認識,它包含 了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學生可透過和這些與工作有關的事 物接觸以擴闊經歷,增加對就業能力和工作道德操守的理解,以及反思他 們的事業發展。

• 學校除了把「其他學習經歷」分配在固定的課節內,亦可因應需要,在不 同的學校時間(如校曆表、課餘、周末)作出適當安排,為學生在整個三 年高中階段的「其他學習經歷」,設計一個全面而富有彈性的規畫。以下 是三年的課時分配建議:

「其他學習經歷」 各範圍最少的課時百分比 德育及公民教育

5%

社會服務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藝術發展 5%

體育發展 5%

(10)

5

1.3 個別學習計畫

學校可透過個別學習計畫,為學生日後的獨立生活,以及在技能訓練中心、

綜合職業訓練中心等離校學習機會,或其他形式的訓練與就業作好準備。個 別學習計畫旨在照顧學生獨特及個人的教育需要,從而配合個人需要的優次 及處理基本技能及行為問題,而不是策略性的整校目標。每個個別學習計畫 都應按個別學生的獨特需要而訂定,它應涵蓋特定的、可量度的和可達致的 目標,並包括成就指標、策略、參與人士名單及檢討日期。

1.4 學生學習概覽

學校應積極考慮為每位學生建立一份「學生學習概覽」,以便更全面記錄他 們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經歷及反映他們的能力和專長。在可行的情況下,學校 更可鼓勵學生透過此概覽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學生學習概覽」的設計和 推行會以校本為依據,內容可包含學科學習表現、其他學習經歷、曾獲得的 獎項、曾參與的重要活動、學生自述及學習反思等扼要資料。

1.5 學習時間分配

因應智障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高中課程(智障學生)建議的整體課時分配(百 分比)亦相應地作出調適:核心科目為35-50%;選修科目為20-30%;「其他 學習經歷」為20-45%。高中課程(智障學生)的學習時間分配,能提供足 夠的彈性和空間,讓學校發展靈活、均衡及切合學生需要的課程。

下表列出一般學校高中課程及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高中課程整體課時分配的 建議:

課程組合 整體課時分配 (百分比)

高中課程 高中課程(智障學生) 核心科目 45-55% 35-50%

選修科目 20-30% 20-30%

其他學習經歷 15-35% 20-45%

(11)

以上的建議,屬於「課堂時間」內各學習內容的課時分配。特殊教育的宗旨 是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發展潛能,使他們成為 社會上一個獨立而有適應能力的人。為要協助學生融入社會,智障兒童學校 多採用生活流程來訓練學生的獨立生活技能。在推行新高中課程時,學校應 把生活流程訓練獨立於「課堂時間」,並安排在學生的「學習時間」內進 行。與此同時,治療服務、個別輔導及小組輔導等也屬「學習時間」內的活 動,學校宜就此作出適當的安排。

為確保高中課程(智障學生)的學習內容廣泛而均衡,且能為學生提供發展 生活技能的機會,其「課堂時間」的課時建議為每周不少於18小時。

整體而言,學校應盡量利用課程架構所提供的彈性,建構一個有意義及富挑 戰性的校本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全人發展。課程必須為學生訂定一個適當的 起步點,以便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及態度上繼續發展。因 此,每所學校都應該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用以發展校本課程架構,訂定配 合學生特性的預期學習成果,以及監察學生的學習進度。

(12)

7

第二章

概論

(13)

2.1 課程理念

近數十年,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例如:資訊科技、食品科技、紡織科技等),

對家庭、學校、社會,以至全球都帶來新挑戰,直接或間接地改變我們的生 活。這些轉變鼓勵我們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傳統家庭價值觀和家庭關 係,從而讓我們在衣、食方面,作出明智的選擇,並做個負責任的公民。

科技與生活科課程以「衣」和「食」兩方面作為學習的基礎。智障學生從課 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技巧和態度,不但能提升生活技能,為升學、就業及成 人生活作準備,更有助日後追求優質生活。

2.2 課程宗旨

為智障學生而設的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旨在幫助學生:

• 培養對家庭的正面價值觀

• 成為深思熟慮的消費者,提升個人、家庭及社會的生活質素

• 培養良好獨立生活及自我管理能力

• 運用適當的技巧和程序,以解決日常生活中「衣」及「食」的問題

• 應用食品科學與科技或衣飾、成衣與紡織的知識及技能,以追求優質生活

• 認識社會、文化、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對個人、家庭以至整體社會生活 的影響

• 在與食物或時裝相關的領域中,繼續進修和終身學習

2.3 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在基礎教育階段,本科著重知識及技能,例如:個人衞生習慣、使用家政室 的安全及衞生意識、健康飲食、食品處理及烹調技巧,以及縫紉及設計衣飾 技巧等。在高中階段,課程會深入「衣」和「食」兩個範疇,以多元學習模 式,尤其是透過探究及實驗活動等讓學生進行比較及分析,進一步鞏固在基 礎教育階段所掌握的共通能力,建構新知識,從而提升生活質素,為智障學 生日後的生活作準備。

(詳情請參閱《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 (2002a),頁15-43》)

(14)

9

2.4 跨課程的連繫

修讀高中課程的智障學生,可透過研習跨課程的主題,把不同科目的知識融 會貫通。換言之,學生從高中科技與生活科和其他學科(例如:中國語文、

數學及通識教育/獨立生活等)所學的知識及技巧,可以相輔相成,得以鞏 固、應用或延伸,從而使他們對世界及周圍事物之間的連繫有更全面、深入 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跨課程設計的例子:

例子1

主題:營養和健康

中國語文:學習與主題相關的句式、用詞,閱讀相關的書籍

通識教育/獨立生活:搜集相關的報章資料,多角度思考兩者的關係 數學:計算食物中的卡路里

科技與生活:設計健康餐單 體育:探討運動與健康的關係 例子2

主題:農曆新年

中國語文:閱讀及欣賞以新年為主題的文章或故事 視覺藝術:欣賞及創作裝飾品

通識教育/獨立生活:了解新年的起源,多角度思考節日的意義 科技與生活:設計新年衣飾

音樂:賀年音樂欣賞

(15)

)ޜқ।*

(16)

11

第三章

課程架構

(17)

本課程架構闡述學生在高中階段須掌握的重要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學校和教師在規畫校本課程須以此作依據。

3.1 課程設計原則

• 配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及能力

本課程建基於智障學生在基礎教育掌握的知識、技能及態度,並按學生能力 調適課程內容。

• 求取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

本課程涵蓋家庭、消費者、食品及服裝等範疇;其中在食品及服裝範疇下學 生可透過選修特定的主題作深入學習。

• 求取理論及應用學習之間的平衡

本課程理論和應用並重。學生可應用從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以解決日常生 活的問題。

• 求取基要學習和靈活多元化課程之間的平衡

本科的其他部分提供不同的主題讓學生修讀,以配合學生不同的興趣及能 力。

• 學會如何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本課程鼓勵學生建立具體知識基礎,培養解難能力及其他共通能力,以面對 將來的挑戰,並著重以「探索」和「社會議題探究」為學生學習的模式。

• 為成人生活作準備

「主要部分」的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學生在「選修部分」的「

食品」及「服裝」兩個範疇會作深入的探究。學生修畢本課程後,能提升獨 立生活技能,為日後生活及職業作好準備。

(18)

13

• 加強連貫性

本課程包括跨科元素,配合及加強各科的連繫。

3.2 課程結構與組織

為使智障學生能均衡發展,高中的課程加強了一些與「家庭」、「消費者」、

「食品」及「服裝」相關的學習內容。本課程分為兩部分—「主要部分—必 修主題」及「其他部分—選修主題」,目的讓教師能按照學生的能力及需要 編排合適的教學計畫,最終為學生的未來獨立生活打好基礎,達至提升個人 及家庭生活質素的目標。有關本課程架構,請參閱圖3.1。

3.3 時間分配

學校應為選修科技與生活科的學生,提供足夠的課堂學習時間。高中科技與 生活科在三個學年內的正規課時,應為總課時的10%,即約有270個課時。

學校可靈活調配課時,例如:在每周編排雙連、三連或四連的課節組合,或 在不同年級採用不同的課時分配,以便教師按需要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習、分組、反思、評估等活動。

(19)

3.1為智障學生而設的高中科技與生活課程架構圖解 20%) 家庭部分 消費者選擇食品及服裝的行為 +

+

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 (建議主題組合所佔的學習時間不多於65%) 服裝、成衣與紡織學習範疇 (建議主題組合所佔的學習時間不少於15%)

營養和健康 (15%) 均衡飲食與膳食計畫 (15%) 食品製作科技 (25%) 食物保藏及食品加工 (15%) 飲食文化 (10%) 基本衣飾設計 (15%) 文化與衣飾設計 (5%) 紡織及紡織科技 (10%) 縫製配襯飾物或成衣 (15%)

80%) 可獨立教授或一併研 33-36)。如有需要,教師亦可參考《科技與生活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內建議的課程架構,編訂校本課程。

(20)

15

3.4 學習目標

通過修讀高中科技與生活科,學生能夠:

3.4.1 知識與理解

• 認識各家庭成員在不同家庭結構和人生階段中的改變

• 了解食物的性質和特點,文化、社會及經濟對食物及營養科學、食品科技 及食品發展的影響

• 了解衣飾設計的原理、纖維及布料的特性和成衣的縫製過程 3.4.2 能力

• 掌握基本食品製作原理及技巧,選擇合適及健康的方式進行烹調

• 認識食品製作的科學原理,並用合適的方法處理及保藏食品

• 探討文化、科技及社會對服裝、成衣及紡織發展的影響

• 學會運用衣飾的基本設計及縫製技巧

• 考慮在不同情景中,根據特定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衣飾,建立個人形象

• 學會使用資訊科技收集、處理和分析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食品或服裝議題的 資料,從而作出明智的抉擇,並創作食品或設計衣飾

3.4.3 價值觀和態度

• 合情合理地處理人與人之間及家庭間的差異

• 在選擇食物及衣飾時,應考慮各種因素,才作出抉擇

• 培養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作出合適的抉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追求 優質生活

• 通過設計及製作衣飾,培養審美能力

(21)

3.5 學習重點

3.5.1 家庭部分 學生能夠:

• 明白個人身份及家庭各成員的角色、責任和需要

• 有效溝通及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3.5.2 消費者選擇食品及服裝的行為 學生能夠:

• 明白廣告及社會潮流對消費者購買行為和決定的影響

• 探討如何成為明智的消費者 3.5.3 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 學生能夠:

• 明白食品與健康兩者的關係,及其對個人及家庭的重要性

• 明白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如何影響食物與健康、個人與家庭的關係

• 明白營養素在食物的本質、功能和食品製作等方面發揮的功用

• 透過食物烹調,明白如何選擇健康食品,藉此促進個人與家庭的健康

• 透過實習,應用選購及準備食物的原則,培養良好的安全與衞生習慣

• 明白政府及社區所制定的健康政策對個人及家庭飲食模式的影響

• 適當選擇及使用半製成的食品,善用處理食物技巧,以提升個人及家庭的 生活質素

• 認識各種經過高科技處理的加工食品

• 認識廣告及市場推廣對消費者的影響

• 在選擇及烹調食物和膳食時,展現文化特色及生活方式

(22)

17

3.5.4 服裝、成衣與紡織學習範疇 學生能夠:

• 明白布料的功能和美觀特質有助適當選購、使用及保養布材,配合設計或 製品的需要

• 認識纖維、紗線、布料的功能及特性

• 認識各種經過科技加工處理的紡織品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

• 明白有些民族常用的布料能反映該民族的特色、風格和文化背景

• 明白布料的花紋、圖案及設計能向外界傳遞的文化訊息

• 明白有關設計元素、原則、布料特性及縫製技巧的知識可提高衣飾設計與 製作的質素

• 明白如何運用設計元素和原則、布料的功能和特質等設計及製作衣飾

3.6 整體的學習成果

修畢本課程後,學生應能:

• 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 認識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養成個人及家庭的良好及有規律的飲食 習慣,建立身心健康的生活模式

• 在消費時從多角度考慮,並作出明智的抉擇

• 運用審美能力配搭合適的服裝,建立個人形象和風格,並設計及製作衣飾

• 加強獨立生活及自我管理能力,以銜接成人生活,提升生活質素

(23)

3.7 課程組織及主題的基本設計

課程由兩個部分組成—主要部分及其他部分。其中主要部分下設有兩個必修 主題,學生必須修讀所有內容;其他部分(包括食品及服裝學習範疇)下設有 九個選修主題,教師可按學生的能力及興趣選擇合適的主題教授。

各主題之下設有課題,這些課題內容涉及本科的知識、技能及態度。每課題 下的學習重點是讓教師了解課題的寬度及廣度。教師選取學習重點時,必須 作出專業的判斷,根據學生的能力及表現選擇適切的切入點,以達致較高的 水平及預期學習成果。

學習重點下設有預期學習成果,目的是為教師提供參考,以理解學生在有關 內容的能力表現。由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要求,故某些 學習重點會涵蓋數個層次的預期學習成果。教師在參看預期學習成果時,須 靈活處理,以照顧學生的發展需要。

教學活動舉隅旨在提供教學活動建議,供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參考。

預期學習成果

教學活動舉隅 學習重點

課題 其他部分

(選修主題)

例如: 均衡飲食與 膳食計畫

例如: 能指出或說出均衡 飲食的定義

例如:均衡飲食的定義 例如: 均衡飲食

主要部分

(必修主題)

(24)

19

3.7.1 主要部分—必修主題 家庭部分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甚麼是家庭?家庭的定義能指出或說出家庭的定義學生繪畫「我的家」樹圖,然後 討論 分享與家人一起的生活趣事 展示不同的家庭生活圖片 2.庭的及其 社會的角色家庭的價值,例如:愛、安全 感、和諧、自我形象、自信心 自己及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角 色,例如:袓父母、父母、子 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責任,例 如:家庭領袖、經濟支柱、料 理家務、照顧弟妹 家庭在社會中的角色,例如: 生育、家庭教育、消費單位等

能指出或說出家庭的價值 指出或說自己及家成員 角色 能列舉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責任 對家庭成表達關懷為他 設想及樂於助人 能列舉家庭在社會中的角色

將課堂製成品送給家人,以表達 對家人的關懷,例如:心意咭、 小食等 3.家庭生活的里程碑家庭生活的里程碑,例如:沒 有子嗣的夫婦、成為父母親、 () 死亡

能列舉不同的家庭生活里程碑 指出或說不同家庭活里 碑對自己和家人的影響 分析並列個人和其家庭 在家庭中色的變化應負 責任

展示不同人生階段的圖片,請學 生把圖片排序再討論 4.家庭結構各種家庭結構,例如:二人家 庭、核心家庭、延伸家庭、單 親家庭等

能指出或說出自己家庭的結構 能列舉不同種類的家庭結構運用樹圖介紹家庭結構 以教師或學生的家庭作例子,與 學生討論不同種類的家庭結構

(25)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庭部食品 裝範相互 配合「食品科學與科技」/「服 裝、成衣與紡織」學習範疇課 題的相關學習重點 從家庭角,把知識用於 / 學習範疇有關課題

設計膳食計畫需考慮家人的特別 需要,例如:為患有糖尿病的家 人設計低糖餐膳 選擇衣飾時考慮家人的需要,例 如:為兒童選購吸汗耐洗的棉質 運動服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響消選擇 物及衣飾的因素個人消費模式 影響消費者選擇食品及服裝的 因素,例如:個人及家庭、社 會、文化、環境、科學及科技 發展等 培養個人良好的消費習慣

能指出或說出個人消費模式 列舉影響費者選擇品及 裝的因素 能提防市場推廣策略,明白朋 、廣告及媒對購買品及 裝習慣的影響 比較不同齡組別、別、 、場合及動所選擇食品 服裝,並解釋背後的原則 消費前能慮各種因,規 政和管理錢,以作明智 擇,例如量入為出實際 要等 實踐良好消費模式培養 : 少廚餘、擇簡約且用的

以個人消費紀錄表檢視消費習慣 利用電視或雜誌廣告,探討影響 消費者選擇食品及服裝的因素 展示不同季節、國家、節日的食 品及服裝的圖片或實物,從而討 論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 模擬購物實習:學生以有限的金 錢購物,然後討論

(26)

21

3.7.2 其他部分—選修主題 (a) 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 營養和健康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簡介什麼是健康? 什麼是安康? 五大營養素

能指出或說出健康的元素 能指出或說出安康的元素 能列舉五大營養素相關的食物

辨別健康/不健康人物的圖片 列舉健康生活習慣事例 2.營養素 (一)主要營養素 (i)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類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 能指出或說出碳水化合物的分類 能指出或說出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能列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

展示各種食品的實物或圖片,請 學生分類 烹飪實習:五穀飯糰、焗意粉、 薄餅 (ii)蛋白質蛋白質的分類 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能指出或說出蛋白質的分類 能指出或說出蛋白質的功能 能列舉含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展示各種食品的實物或圖片,請 學生分類 烹飪實習:焗蛋糕、蒸魚、煎釀 豆腐 (iii)脂肪脂肪的分類 脂肪的功能 脂肪的食物來源

能指出或說出脂肪的分類 能指出或說出脂肪的功能 能列舉含脂肪的食物來源

展示不同種類的油,比較它們的 異同 烹飪實習: -比較菜油和牛油製作的曲奇 -比較肥肉和瘦肉烹調的菜式 實驗:油類冒煙點測試 (二)微量營養素 (i)維生素 (ii)礦物質

微量營養素的分類 缺乏微量營養素的後果 微量營養素的來源 能指出或說出微量營養素的分類 能指出或說出缺乏微量營養素的 後果 能列舉含微量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展示各種食品的實物或圖片,請 學生分類

(27)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營養素的相互關係,例如: 鐵和維生素C、鐵和膳食纖 維、鈣和磷、鈣和維生素 D、鈣和膳食纖維等

能列舉營養素的相互關係的例子展示實物或圖片 搜集相關的剪報 列舉例子: -鐵+維他命C,可幫助吸收 -膳食纖維+水,可防止便秘,有 飽足感 -D++ 水的功能 水的來源 水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培養多喝水的習慣

能指出或說出水的功能 能指出或說出水的來源 能指出或說出水的每日建議攝取 能實踐多喝水的習慣

填寫個人每天喝水紀錄表 調查學生每天喝開水或飲品的習 膳食纖維的功能 膳食纖維的來源 膳食纖維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培養多吃高纖食物的習慣

能指出或說出膳食纖維的功能 能指出或說出膳食纖維的來源 能指出或說出膳食纖維的每日建 議攝取量 能實踐多吃高纖食物的習慣

計算餐膳中膳食纖維攝取量 內的作用食物如何被消化 食物如何被吸收 食物經消化及吸收後如何被 排泄

能指出或說出食物如何被消化 能指出或說出食物如何被吸收 能指出或說出食物經消化及吸收 後如何被排泄 利用人體解剖平面圖或模型,展 示食物被消化、吸收及排泄過程

(28)

23

均衡飲食與膳食計畫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 均衡飲食均衡飲食的定義 均衡飲食的好處 飲食指引,例如:食物金字 塔、321餐膳比例等 個人每日攝取量 食物營養標籤 培養均衡飲食習慣

能指出或說出均衡飲食的定義 能指出或說出均衡飲食的好處 能列舉各種飲食指引 能指出或說出個人每日營養攝取 能指出或說出自己每日的膳食習 能閱讀食物營養標籤 能建議如何改善個人飲食習慣 能根據飲食指引,實踐均衡飲食 習慣

設計食物金字塔工作紙或製作大 型金字塔圖;配合食物模型,讓 學生把各類的食物放在金字塔內 分析午膳餐盒,是否符合321比例 利用網上軟件計算個人每日營養 攝取量,分析個人飲食習慣是否 健康及均衡 閱讀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 每日進食水果紀錄咭 2. 與健康有關的議題飲食失調與有關疾病的成因 及預防方法,例如:肥胖 症、厭食症、便秘、糖尿 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能指出或說出不良飲食習慣的壞 能列舉與飲食失調有關的疾病 能列舉與飲食失調有關的疾病的 成因 能列舉與飲食失調有關疾病的預 防方法 能探討飲食失調與有關疾病及營 養的關係

展示營養不良、肥胖症、厭食症 患者的圖片或相關新聞,再進行 討論

(29)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日常飲食與設計膳 食計畫設計膳食的考慮因素,例 如:對象、氣候、場合、生 活方式及家庭生活、財政及 資源限制等 推廣健康飲食習慣

能指出或說出為不同對象、氣候 或場合設計膳食的考慮因素 能指出或說出設計膳食的原理 能比較個別人士或家庭成員營養 飲食需要的異同,並解釋背後的 原因 能按指定的對象和場合,選擇或 設計合適的食物、菜餚和膳食 能明白均衡膳食計畫的重要性, 實踐並推廣健康飲食習慣

設計生日會/節日/旅行膳食 為家庭成員設計早/午/晚三餐的 膳食 模擬實習:外出用膳時如何選擇 健康均衡的餐膳 透過網上遊戲計算活動量、熱量 需要,分析與健康的關係,並設 計合適的膳食計畫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食品食品種類,例如:新鮮食物 及加工食品能列舉不同食品的種類 能分辨新鮮與加工食品展示各種新鮮食物及加工食品的 實物或圖片,並進行配對 用新鮮蔬菜烹調雜菜湯,與罐頭 雜菜湯比較,然後討論 個人處理食物衞生 的習慣培養良好的個人處理食物衞 生的習慣 推廣食物衞生訊息

能保持個人衞生 能在準備食物時保持衞生 能在進食時保持衞生 能正確貯存食物,並保持衞生 能應用選購及準備食物原則於日 常生活中,並推廣食物衞生訊息

播放正確處理食物程序的相關影 使用衞生考檢表,記錄學生處理 食物的衞生情況 在符合食物衞生情況下,以不同 方法解凍食物,例如:流動自來 水解凍(即啤水)、微波爐、雪櫃 內解凍 在處理食物時,提點同學注意生 和熟的食物應分開處理

(30)

25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3.使用省時省力工具 來處理食物的技巧各種省時省力工具能列舉省時省力的工具 能安全地使用省時省力的工具 能適當地保養省時省力的工具 能比較省時省力的工具與傳統工 具的差異 能建議省時省力的工具在日常生 活上的應用

運用不同的省時省力的用具協助 烹調 分別運用手動打蛋機及電動打蛋 機製作海綿蛋糕 分別用刀及刨絲器切絲 4.食物烹調過程各種傳熱方法,例如:傳 導、對流、幅射、微波爐煮 食、電磁感應等 熱水烹調法,例如:煲、紅 燒、蒸、燜及壓力煲烹調法 乾熱烹調法,例如:煎、 烘、焗、燒、炒、炸等 熱力對食物消化性的影響 省時省力的烹調方法

能列舉各種傳熱的方法 能列舉各種烹調的方法 能分辨熱水及乾熱烹調方法 能指出或說出熱力對食物消化的 影響 能安全地使用省時省力的烹調方 法進行烹調 能比較各烹調法的差異及優劣 能按食物特點選擇合適的烹調方

分別運用焗爐及蒸爐烹調相同的 菜式,然後進行觀察及試味,討 論兩者的分別,從而比較不同烹 調法對食物的影響 分別運用微波爐及蒸爐烹調相同 的菜式,例如:即食點心,帶出 微波爐是省時省力的烹調方法 食物保藏及食品加工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食物腐壞與食物中 食物腐壞成因,例如:天然 腐爛及受微生物污染 食物中毒成因,例如:有毒 食物、微生物、化學物污染 食物等 食物中毒基本病徵 培養對食物安全的意識

能列舉食物腐壞的成因 能指出或說出食物中毒的成因 能列舉食物中毒基本病徵 進食後如遇身體不適,能適當處 理,例如:尋求協助 能應用所學的原理,以安全、衞 生的方法選購、烹調及享用食物 奶類發酵實驗/蘋果氧化實驗 展示腐壞食物圖片或實物進行配 利用食物中毒有關宣傳單張、剪 報或短片,進行討論 角色扮演:食物中毒的處理程序

(31)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保藏食物目的,例如:供應過剩、保 存營養價值、安全、時限、 經濟,環境因素等 原理,例如:控制溫度及水 分、加入化學物質等 方法,例如:應用熱力的巴 斯德消毒法、高溫消毒及罐 藏法、冷藏及凍藏、乾燥 法、糖和鹽的使用、酸及防 腐劑等 能指出或說出保藏食物的目的 能指出或說出保藏食物的原理 能指出或說出保藏食物的方法 能以適當的方法保藏食物 能選擇品質優良的包裝食品 能閱讀包裝食品的保質期及保存 方法 能列舉各種保藏食物方法的優點 能列舉各種保藏食物方法的缺 點,並提出合適的改良方法 能探討食物腐壞與各種食物保藏 法背後的科學原理

進行新鮮食品保藏實習:蔬菜及 鮮魚的保藏法 展示以不同方法保藏的即食產 品,請學生觀察並討論 透過實習,製作乾果片、鹽醃水 果,認識不同的食品保藏法 食品加工使用食品添加劑種類及用 途,例如:抗菌、抗氧化、 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控制食 品品質的一致性、改善或保 持營養價值等 食物標籤

能列舉各種食品添加劑的種類 能指出或說出各種食品添加劑的 用途 能分析在食品加工和生產加入食 物添加劑的優點和缺點 能閱讀食品標籤 透過閱讀食品標籤,能比較不同 食品所含添加劑的差異 進行食品加工實驗:以不同的色 素及香味劑製作海綿蛋糕或啫 喱,並作出觀察及試味,然後討 閱讀食品包裝上的食品標籤及比 較不同食品的添加劑含量

(32)

27

飲食文化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飲食文化承傳 材及佳餚 質等 宗教飲食習慣及節日

及佳餚 能列舉世界不同的節日食品 能列舉世界不同的宗教飲食習慣 出或說出影響其發展因素 的改善建議

展示世界不同節日食品的圖片 或實物,觀察及試食後再進行 討論 製作節日或宗教食品 探討月餅的變化,例如:體 積、形狀、製作方法、材料等 2.影響本地及全球飲 食文化發展的因素 理位置 宗教 統、飲食習慣及生活模式 物生產、製作過程、貯藏等

能列舉影響本地飲食文化發展的因素 能列舉影響全球飲食文化發展的因素 素的相關例子

參觀加工食品廠,了解科技對 食品工業的影響 利用一周飲食記錄表,檢示個 人飲食習慣及生活模式 分析食品廣告的訊息 學生分享及製作家鄉菜 3.飲食文化與健康的 關係與傳統食品有關的健康問題 改良傳統食品能指出或說出傳統食品對健康的影響 能選擇較健康的傳統食品 能改良傳統食品為健康食品

展示不同節日食品的實物或圖 片,透過閱讀食品標籤,學習 如何選擇較合適食品 進行烹飪實習—食譜改良,例 如:低糖月餅,低油盆菜,高 纖低鹽十穀糭等 4.未來市場趨勢與飲 食習慣的關係 關注 變的關係

能指出或說出個人生活模式 能列舉新開發的食品 能分析生活模式的改變與健康的關係 的關係 展示不同種類的新開發食品 比較加工食品與新鮮食品的優 點及缺點 製作營養均衡的包裝午餐盒

(33)

服裝、成衣與紡織學習範疇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原則審美能力原則,例如:顏 色、配搭技巧等能列舉審美能力原則 能運用原則評價不同的衣飾展示時裝圖或時裝展影片,然後 進行討論 衣飾設計元素基本衣飾設計元素,例如: 身形、尺碼、質感、布料、 圖案、顏色等 能指出或說出各種基本衣飾設計 的元素 能結合不同的設計元素,分析視 覺上不同的效果及影響

瀏覽衣飾圖庫網站 展示不同質料或圖案的布料,讓 學生觀察及觸摸,然後進行討論 衣飾設計步驟衣飾設計步驟,例如:認清 需要或用途、搜集資料、繪 圖、展示意念展示版、製作 樣版等

能搜集資料以輔助設計 能繪畫設計圖 能繪畫意念展示版 能綜合及創作設計,以符合衣飾 的特定需要或用途

利用網上衣飾設計遊戲,為不同 場合設計衣飾 利用意念展示版網站進行設計 利用布袋、布鞋、帽、T-shirt 示設計意念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文化價值及時裝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對時裝 潮流及風格的設計意念的影 響,例如:美感、社會經濟 地位、女性化、男性化 不同年代的衣飾潮流 不同國家的民族衣飾

能指出或說出不同文化和生活方 式對時裝潮流及風格的設計意念 的影響 能列舉不同年代的衣飾潮流 能識別不同民族衣飾的特色及文 化元素

展示不同年代世界各地的衣飾圖 展示不同民族衣飾的實物或衣飾 衣飾設計的整體形 各種衣飾設計的整體形象, 例如:典雅、運動型、優 雅、上班裝扮等

能列舉各種衣飾設計的整體形象 懂得適當地選擇衣物以配合不同 的場合需要 角色扮演:為不同的場合選擇合 適的衣飾 舉辦便服日

(34)

29 紡織及紡織科技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成衣及紡織物料各種纖維,例如:羊毛、絲、 棉、麻、尼龍、聚脂纖維等能列舉不同種類的纖維 能指出或說出不同種類纖維的特 徵和特性 能列舉使用不同纖維縫製的成衣 能解釋纖維的特徵和特性與紡織 品及衣服的相互關係

展示不同成份的衣物或纖維樣 本,讓學生觀察及觸摸,然後討 用顯微鏡觀察纖維樣本 用實驗測試不同種類纖維的特性 和特徵 分別以冷水及熱水洗純羊毛冷 線,再量度長度作出比較 2.布料構造織布方法,例如:梭織、針織 布料特質,例如:耐用、隔 熱、吸濕性、貼身舒適、韌 度、伸縮性等

能指出或說出各種織布方法 能以不同的方法編織布料 能列舉不同布料的特質 能列舉不同特質的布料在日常生 活中的應用

用迷你織布機,示範梭織的原 理;用毛冷及冷針,示範針織布 原理 展示不同特質的布料 3.布料上色染色方法,例如:紮染、平網 印染、直接印染等能將布料上色 能透過布料上色實驗,比較各種 染色方法的異同 能列舉已染色的布料在衣服上的 應用

進行紮染/直接印染活動,例 如:手巾或T-shirt 分別運用天然染料及化學染料實 習染布,再討論及比較 4.加工潤飾加工潤飾方法,例如:壓花、 磨光、磨毛、打摺、防縮、免 起毛粒、防火、不易皺、防 蛀、易於護理等

能列舉加工潤飾的方法 能列舉不同的加工潤飾紡織品在 日常生活上的應用

展示各種經過加工潤飾處理的布 料或衣物 用實驗測試經過不同化學方法加 工的布料或衣物 5.布料質素衣物保養標籤 商標,例如:羊毛標誌〔Wool mark〕、哥的斯〔Gore-Tex 、萊卡〔Lycra〕、純綿標誌 Cotton〕等

能指出或說出保養標籤的意思 能指出或說出布料商標所代表的 布料 能按保養標籤及商標指示處理及 保養衣物 配對不同布料與商標 實習活動:根據衣物保養標籤洗 濯衣物

(35)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最新發展及環境議 高性能紡織品的特性,例 如:透氣、防水、防風 綠色議題,例如:可再生及 非再生資源、循環再造、新 研發的纖維,例如:天絲 棉、天絲

能指出或說出高性能紡織品的特 能列舉不同高性能紡織品在日常 生活中的應用 能比較一般紡織品與高性能紡織 品的差異及優劣 能選擇較環保的紡織產品

配對不同布料與商標 展示環保新纖維及衣物 課題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縫製配襯飾物或成 紙樣製作方法 基本針步及釘縫技巧,例 如:走針步、回針步、鎖鏈 針步、毛氈針步、十字繡等 使用縫衣機的方法及安全守 則,例如:處理散口邊緣、 緣飾、直線車縫、衣袋等

能繪畫基本紙樣 能使用現成紙樣剪裁配襯飾物或 成衣 能適當使用針步縫製配襯飾物或 成衣 能適當釘縫不同裝飾物 能適當及安全地使用縫衣機

利用現成紙樣剪裁成衣 實習:環保袋加上裝飾物

(36)

31

第四章

課程規畫

(37)

本章就第三章所介紹的課程架構,闡述有關原則,以協助學校與教師因應學 生需要、興趣和能力,以及學校實際情況,發展靈活而均衡的校本課程。本 部分應與《科技與生活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一併閱讀,以 便了解以下有關高中課程規畫的建議。

4.1 主導原則

為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共通能力及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學校管 理層、科技與生活科科主任及教師在設計和實施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時須 參照以下的原則,進行討論、規畫及協調:

• 配合學生需要及啓發潛能

• 學與教

• 善用人力與資源

(詳情請參閱《科技與生活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頁38-40)

4.2 課程規畫策略

策畫課程前,教師應對課程理念、宗旨及學習目標有透徹的認識和全面的理 解,認定發展方向,不時反思自己所教或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否實現本課程及 高中教育的宗旨。學校及教師於設計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時,須了解學生 踏入成人階段時在認知、心理和社交方面的發展,並考慮下列因素:

• 照顧學習差異

• 照顧不同性向的學生

• 令學習更具意義

• 結合概念學習與全方位學習經歷

• 結合學習與評估

(詳情請參閱《科技與生活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頁41-42)

(38)

33

4.3 課程規畫舉隅

圖4.1、4.2及4.3是校本課程規畫例子,學校可視乎本身的情況,靈活規畫三 年的課程。圖4.1中有三個不同選修組合的舉隅,而圖4.2及4.3乃根據圖4.1 例一中的資料進行闡釋。

舉例來說,學校A採用例一的主題(圖4.1),然後根據每個主題的課時建議百 分比,計算出各主題的課節數目(圖4.2),再利用各主題的課節數目規畫單元 名稱,學習內容及節數(圖4.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 另外,教師可考慮以「活動二」作為課 堂預習,讓學生先對粵港澳大灣區具備 初步的認識,然後於課堂上利用電子應 用程式(如 Socrative 或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學校如何善用 資源為教育工 作及學習過程 中製造成功與 快樂..

課程統籌主任召開跨科中期會議 報告及跟進相關年級跨課程閱讀/跨 科學習進行情況,提示及預告下學 期即將開展的跨課程項目,請科任

答1: 學校應按發展步伐 及校本 課 程發 展目 標 ,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