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Rotraut Susanne Berner之「Winmmelbuch四季系列」作品分析-兼論全景無字繪本蘊含的教育功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Rotraut Susanne Berner之「Winmmelbuch四季系列」作品分析-兼論全景無字繪本蘊含的教育功能"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An Analysis of The Works of Susanne Rotraut Berner - The features

of Wimmelbooks

Yin-Hsia Lin

University of Taipei, Taipei 100, Taiwa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books and internet have become the common ways for read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printed wordless picture book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graphic narrative of wimmelbooks by Susanne Rotraut Berner. Many of her books have been nominated for the Deutsche Jugendliteraturpreis and th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2)

Rotraut Susanne Berner 之「Winmmelbuch 四季系

列」作品分析 - 兼論全景無字繪本蘊含的教育功能

林吟霞 臺灣 臺北市 100 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本文的旨趣在於論述當數位內容、行動載具成為閱讀形式的新寵兒,對於成 長於科技化、數位化和網路化的兒童,紙本形式的無字繪本蘊含的時代意義。筆 者分析數度榮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以及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大獎的德國繪本作家羅 陶蘇珊娜 ‧ 伯納 (Rotraut Susanne Berner) 的代表作品-全景無字繪本《Wimmelbuch 四季系列》,探討作品的圖像傳達特性及其教育功能。

關鍵詞:無字繪本、全景無字繪本、羅陶蘇珊娜 ‧ 伯納 通訊作者:林吟霞

通訊地址:100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電子郵件:yinhsia@gmail.com

(3)

壹、前言

在數位時代的今日,看電視、打 電玩或逛網路成為現代人重要的休閒 娛樂方式,數位圖像的閱讀習慣從成 人往下蔓延到孩童,許多孩子的房間 裡,原本擺放兒童讀物的書架上,逐 漸出現了視聽學習媒材和數位化遊戲 產品。近年有關圖像閱讀與兒童語言 發展的研究 (Lieber, 2008) 顯示,兒童 在家閱讀繪本與各類書報的時間明顯 降低,現今學齡前幼童和國小學童, 電視和電玩逐漸成為休閒時間主要的 圖像閱讀媒材,這種以接受性、被動 性、且具消費性為主的圖像閱讀習慣, 在社經文化背景不利的家庭中尤為顯 著,紙本型式的傳統兒童讀物已大量 被電子化產品所取代。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觀察到, 隨著科技的進步,繪本的創作形式得 以更多元和更具創意。國內外,每年 都有許多優秀的繪本作品誕生,越來 越多傑出的文學工作者、藝術家,以 及設計師投入到繪本創作的領域,因 此,我們也可以說,數位科技時代的 今日,繪本創作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 期。 有鑑於數位化時代中視覺傳達媒 材的多樣性,以及現代人的圖像閱讀 習慣的變化,本文的目的在於探究以 下的問題:當電腦、平板、手機等數位 載具漸漸深入我們的生活領域,數位閱 讀成為大眾重要的日常活動時,以圖像 為主進行敘事的繪本對於現代兒童的 意義為何。筆者以德國獨特的繪本類 型- 全景無字繪本「Winmmelbuch」為 研究文本,分析德國作家羅陶蘇珊娜 ‧ 伯納 (Rotraut Susanne Berner) 榮獲德國 青少年文學獎以及國際安徒生獎插畫 大獎的代表作品─《Wimmelbuch 四季 系列》,解析繪本的插圖特色,並從 學習媒材的角度論述這一部作品蘊含 的教育功能。

貳、文獻探討 - 德國全景無字繪

本「

Winmmelbuch」的特色

繪 本 (picture books) 是 一 種 以 圖 畫為主呈現內容的書,此一名詞源自 日文,用來指具有手繪圖像情趣的圖 畫書(蘇振明,2002),中文也通稱 「圖畫書」。繪本在現代的文學分類, 歸屬於兒童青少年文學類,因為繪本 的讀者通常為兒童,但在當代琳瑯滿 目的作品中,也有許多以青少年和成 人為主要讀者,或是並無讀者年齡限 制 的 繪 本 作 品(Kümmerling-Meibauer, 2012)。德國兒童文學和繪本插圖研究 學者Thiele (2000) 指出,繪本特有的 圖文編排特性對於兒童是一種很好的 教育媒材,好的繪本能激發兒童對事 物的好奇心、引導兒童表達自己的想 法和觀點,並且促使兒童進行判斷與 邏輯思考。長期研究繪本朗讀與兒童 語 言 能 力 的 學 者Kysela-Schiemer 在 相關報告中也強調,經常閱讀繪本並

(4)

聽父母朗讀繪本的幼童,認字、說故 事和與語言表達能力有較良好的表現 (Kysela-Schiemer, 2013)。繪本閱讀是 兒童很好的休閒活動,同時也是極佳 的學習方式,尤其對於尚未具有文字 閱讀能力的孩子而言,繪本可以發揮 輔助語言建立的重要功能。 一本好的繪本除了有助於兒童的 語言學習之外,同時它的插畫也蘊含 高度的藝術性和敘事性,在圖文的閱 讀中,讀者同時也能獲得藝術的陶冶、 文學的涵養,以及心靈的滋潤。在各 類繪本當中,「無字繪本」是圖像傳 達特性最為鮮明的一種作品,無字書 是完全以圖像或是輔以極少的文字來 呈現的繪本,作者運用精心設計的序 列性圖像來呈現故事的節奏與發展。 研究指出,對小小讀者而言,無字書 具有獨特的學習功能,除了能提升兒 童敘述故事的能力之外,也可訓練兒 童對於事情前因後果的理解力以及邏 輯 推 理 能 力(Kysela-Schiemer, 2013)。 無字繪本運用圖像視覺語言來說故事, 有助於兒童跨越文字閱讀的障礙,因 此常作為兒童的閱讀啟蒙書(賴玉釵, 2014)。由於沒有文字,不受語言的 限制,任何國家、任何文化背景的小 朋友與讀者都能閱讀,因此無字繪本 也可以是一種無國界的、世界性讀本。 無字繪本必須透過精心的插圖設 計,以及符合邏輯的圖像序列安排, 來表現全文的主旨,因此無字繪本的 圖像比一般繪本的插畫,具有更高的 敘 事 性 (narrative), 前 後 圖 像 之 的 關 連性和延續性必須是清晰易見的。在 許多傑出的無字故事繪本中,讀者往 往能看到熟悉的文學元素,例如具有 起 承 轉 合 的 情 節 (plot)、不同視角的 敘 述 觀 點 (point of view)、 鮮 明 有 趣 的 角 色 (character) 和 場 景 (setting), 以 及 巧 妙 安 排 的 主 題 (theme) 和 語 氣 (tone),蘊藏豐富的藝術性和文學 性,因此許多學者也將無字繪本歸入 兒 童 文 學 (Cullinan, 2005; Weinkauff & VonGlasenapp, 2010)。 德國無字繪本可以大致上可分為 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兩種類型,前者是 指有故事和情節的無字繪本,主要在 敘述主角經歷的事件或情節,後者則 著重於說明介紹特定主題或範圍的知 識,例如各種類型的植物、某個區域 的動物,或是季節的特性等等。在德 國童書中有一種獨特的非敘事性無字 繪 本-「Winmmelbuch」, 首 部 作 品 《我的城市》出現於1968 年,由德國 著名的繪本作家阿里 ‧ 米特古馳 (Ali Mitgutsch) 所創作。這種無字繪本以跨 頁的圖像呈現一個場景,例如,公園、 市中心、動物園等特定空間或場所的 全景圖,並以細膩描繪的方式呈現場 景中各式各樣的人物和景物,是一種 有 著 豐 富 畫 面 的 大 型 圖 畫 書(Staiger, 2014)。「Winmmelbuch」是一個組合 字, 由 德 文 動 詞wimmeln(蜂擁、群

(5)

集)和德文名詞Buch(書)這兩個字 組成,德文也用「Winmmelbilderbuch」 這一個詞,在中文並無統一的對應詞 彙,通常被歸類為「無字繪本」的一 種,本文以全景無字繪本稱之。 全 景 無 字 繪 本 的 版 式 通 常 比A4 大,屬於大型的圖書,有利於呈現繪 本主題的空間全景和鳥瞰圖。由於全 景無字繪本的圖像內容豐富,小朋友 每一次閱讀可能都會發現之前未注意 到的角色、物品,或事件,每看一次 都可以有新的發現,因此具有高度的 閱讀趣味性,非常受到家長和小朋友 的喜愛(Katrin, Jochen, & Ines, 2013)。 此外,書中所描繪的細節,都是小朋 友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或已經經歷過 的場景,很適合做為親子聊天的主題, 可以建立小朋友和父母之間更多的討 論和對話,因此全景無字繪本被視為教 育價值很高的兒童讀物 (Kümmerling-Meibauer, 2012)。 雖然德國傳統的「Winmmelbuch」 全 景 無 字 繪 本 屬 於 非 敘 事 性 無 字 繪 本,但享譽國際的德國繪本插畫家羅 陶 蘇 珊 娜 ‧ 伯 納 則 將 故 事 融 入 於 全 景無字繪本,提升作品的文學性和藝 術 性。 羅 陶 蘇 珊 娜 ‧ 伯 納 榮 獲2016 年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大獎得的代表作 《Wimmelbuch 四季系列》一共五冊, 依序是《冬天,大家都在做什麼?》、 《春天,大家都在做什麼?》、《夏天, 大家都在做什麼?》《秋天,大家都 在做什麼?》,以及《夏夜,大家都 在 做 什 麼?》, 創 作 於2003 到 2008 之間,這一系列作品的美感和文學性, 獲得世界各地兒童文學家與兒童插圖 畫家的青睞,成為德國無字繪本的重 要經典作品。《Wimmelbuch 四季系列》 雖然乍看之下,彷彿是描繪歐洲小鎮 風光的作品,但仔細一瞧,裡面有充 滿許多的人物故事,以及各種角色形 象的塑造,除了表現傳統全景無字繪 本中場景人物、活動和氣氛之外,並 透過巧妙的圖像敘事技巧,訴說場景 中許多小故事,因此,可以說是一部 有著完整故事布局和發展的小說作品。

參、 羅 陶 蘇 珊 娜 ‧ 伯 納

Wimmelbuch 四季系列》

作品分析

《Wimmelbuch 四季系列》五冊作 品描繪著同樣的七個場景,並且以七 個跨頁的形式呈現:場景一─座落在 草原上的一棟歐式三層樓小公寓;場 景二─田野間的農舍和路旁的加油站、 修車廠;場景三─火車站;場景四─ 文化館、幼稚園和教堂旁幼稚園工地; 場景五─老城中的市集廣場;場景六 ─百貨公司;場景七─有著大池塘、 咖啡館和兒童遊戲區的公園。本文接 著從場景構圖、時間設計、人物塑造 和事件安排等敘事元素,分析羅陶蘇 珊娜 ‧ 伯納圖像視覺敘事技巧。 一、每一冊七幅跨頁全景圖前後之間

(6)

有連慣性與延展性 不 同 於 非 敘 事 性 的 全 景 無 字 繪 本,在《Wimmelbuch 四季系列》中, 每一冊的七幅跨頁全景圖,前後之間 都有連慣性與延展性。以《冬天,大 家都在做什麼?》為例,翻開繪本大 型的、厚厚的第一頁,首先出現的場 景是一棟座落在大草原上的歐式小公 寓,以及在戶內與戶外活動的人與物, 透過房子的剖面圖呈現出三層樓,勾 勒出每一個房間的物品和擺設。三樓 小女孩的鸚鵡意外地飛出了鳥籠,接 下來的場景中,這隻鸚鵡也將帶來各 種的意外。公車上的人物特質,各有 趣味:坐在最前面的女司機和坐在最 後面的女孩,從第一個場景到最後一 個場景,始終都在車上,同樣的動作, 一位開車,一位看書。而坐在兩者中 間的乘客,在不同的地點和時間上上 下下,在這個小鎮裡進行著各自的活 動。 隨著第一頁的草原將視線向右移 動,接著打開下一頁,呈現在讀者眼 前的第二個場景是田野間的農場、路 旁的修車廠和加油站。農場上,農人 正忙,修車廠和加油站,修車師傅、 店員和客人,也都忙著。遠方的道路 上點綴幾輛行進中的車子,其中一輛 紅色摩托車,從前面的第一個場景中 的邊緣處,已經移動到了更鮮明的地 方。讀者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除了 紅色摩托車之外,還有其他的動物, 也將一路陪著讀著走進老城。例如: 出來逛街的小貓咪、枝頭的烏鴉、被 牽著的狗兒。 公車再往前走,將讀者帶到了第 三個場景- 火車站。有的角色在這兒進 入車站,離開了讀者的視線,例如拎 著手提袋、在公寓對街站上了車的女 士,農場前販賣攤買菜的婦人。有的 角色從火車站開始出現了,例如帶著 小提琴的音樂家。此時,天空開始飄 著雪,漸漸地透露出聖誕節的氛圍。 第四個場景是整部作品中最嘈雜 的場景:幼稚園的工地上,挖土機和 工程車隆隆作響,文化廳裡有著音樂 會預演的演奏聲,大街上則傳來了一 陣汽車意外的碰撞聲音。工地前的路 口,一輛汽車撞上了公車站牌─「砰」 的一聲,突然間,故事中主要人物的 活動節奏也尬然停止:慢跑先生和追 著公車的老奶奶都停了下來,騎腳踏 車的父女也停下來,所有的人都停下 來了,只有公車繼續往前進。 接著,作者帶我們來到第五個場 景─小鎮的聖誕市集。這時候,天空 中的雪已經大朵大朵地落下來,市集 攤位上,各式各樣的應景點心和飾品, 呈現出濃濃的聖誕佳節氣氛。一架從 火車站開始就出現在故事畫面中的直 昇機,降落在老城後方遠處的玻璃大 樓上,我們可以猜測,那兒應該是醫 院。在這裡,故事主角之間有更多的 活動,彼此之間也產生了更多的交集:

(7)

從加油站買東西出來,背著紅背包, 沿路經過火車站、工地、文化中心, 來到老城廣場的黑衣女孩,原來是要 去鋼琴教室上課;小女孩終於抓到鸚 鵡,只是鸚鵡卻又闖了禍…。 離開老城往前走,我們走進了第 六個場景- 百貨公司,許多顧客忙著挑 選聖誕禮物,充滿著聖誕節前購物人 潮的喧囂。令讀者感到好奇的摩托車, 從一開始就出現在小公寓後方的草原 上,一路走進市區,終於在百貨公司 前停了下來。摘下安全帽一看,原來 是一位裝扮成聖誕老公公的騎士,或 許正是百貨公司聖誕活動的工作人員。 最後一個場景是維林根小鎮的大 公園,公園裡有小山坡、兒童遊戲區, 和一座湖,在十二月的幾場大雪之後, 公園一片雪白,嬉戲遊玩的人們正歡 樂地在雪地上滑雪、溜冰、蓋雪人。 羅 陶 蘇 珊 娜 ‧ 伯 納 於2003 到 2008 之間創作的這五冊《Wimmelbuch 四季系列》,鉅細靡遺刻畫一座小鎮 的風景、人物、動物,這些豐富的景 物交織出一幕幕的景象,如同劇場舞 台,舞台上每一個人、事、物,在這 一套全景無字繪本的不同故事場景中 出現、離開、再現,豐富的角色、有 趣的日常活動,在具有連慣性與延展 性的場景轉換之間,歐洲小鎮的人文 和風情躍然紙上。 二、時間流動是整部作品故事推進的 重要元素 仔細閱讀羅陶蘇珊娜 ‧ 伯納的作 品,我們不難理解《Wimmelbuch 四季 系列》小朋友愛不釋手原因:第一次 閱讀,小朋友可能看到一輛車、兩隻 小鳥、三個小朋友;第二次會發現遠 方山坡上也有好幾輛車,枝頭還有一 隻小松鼠,屋頂上也有一隻烏鴉,公 車上有彈吉他的先生和其他的乘客; 第三次小朋友可能會發現老奶奶又錯 過公車了,藍色領巾女孩總是在看書。 每翻閱一次,動物、人物似乎就多一 點、小事件也多一些,隨著每一次的 閱讀的新發現,讀者逐漸掌握更多細 節,書中各個角色的特徵和性情逐漸 清晰明朗,經由時間的流動和空間場 景的轉移,故事的趣味性也愈加濃厚。 《Wimmelbuch 四季系列》每一個 跨頁個別描繪了一天當中的早上、中 午、下午、傍晚和夜晚五個時段,不 同角色在某個時間與某個地點,彼此 互動、偶然相遇,或者擦身而過。經 由冬天、春天、夏天、秋天和夏夜的 流轉,這一部包含五冊的作品,描繪 出一座歐洲小鎮四季、白天和夜裡的 景物和風貌。經由時空的變換,繪本 裡眾多的人物和小動物,不斷地重複、 交替出現,小鎮的變化越來越清晰, 小鎮上出現的許多角色,個別的特質 也越鮮明越有趣。於是,從冬天到春 天,從春天進入夏天,再到秋天,一 個小事件展開另一個小事件,透過形 形色色的動物與人物在不同時間點的

(8)

七個不同季節場景的移動,作者描繪 一座歐洲小鎮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 一天,以及許許多多耐人尋味的歐洲 小鎮風光、人情以及點點滴滴的小故 事。 德國常見的全景無字繪本通常包 含5-6 個跨頁,早期的作品各個跨頁之 間不具有空間與時間的順序性或延續 性,每一個跨頁都是一幅全景圖或鳥 瞰圖,呈現一個特定空間地點、某一 個場所,例如動物園、游泳池、學校、 火車站。新近許多全景無字繪本作家 開始融入場景與場景之間的空間延展 性,也有一些作品嚐試將時間的元素 放進來,其中以羅陶蘇珊娜 ‧ 伯納的 這一部《Wimmelbuch 四季系列》最為 傑出,廣受家長和老師推崇和世界各 地兒童文學家和插畫家的青睞 (Becker, 2014)。 三、細節中藏匿事件線索,塑造出豐 富多元的角色和幽默趣味的故事 《Wimmelbuch 四季系列》整部作 品中有超過八十個角色,許多角色個 性鮮明有趣,許多角色隱藏在各個場 景的細節中,在故事中具有特定的意 義。例如愛看書的小女孩拉拉,她的 出現始終都跟書有交集:看書、借書、 還書,幫書店老闆整理書,最常出現 的地方是圖書館和書店。作者蘇珊娜 ‧ 伯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過,自己很 喜歡這個角色,因為她自己也是一位 書癡 (Deyerling-Baie, 2012)。閱讀使小 女孩拉拉忘記一切,最生動的描述出 現在冬天的市區文化中心那一幕,當 街角發生車禍,一輛車撞上路邊站牌, 此時,大家被突如其來的碰撞聲嚇了 一跳,每一個人都轉過頭來看。如果 讀者更仔細地閱讀,可以發現,這時 候公車即將消失在轉彎的街角處,有 一個坐在公車後面的女孩,儘管此時 外面一片喧囂,仍埋首書本,沈浸在 書香世界中。 又如住在草原上公寓二樓的老奶 奶,故事中她是一位身體強健、活動 力旺盛的老太太: 春天時背著包包徒步 賞景、夏天裡推著除草機整理花園草 地,秋天到了,奶奶和老爺爺收穫了 一顆全鎮最大的南瓜,兩人精神奕奕 地拉著南瓜推車去參加南瓜大賽。讀 者可以在最後一冊繪本《夜晚,大家 都在做什麼?》的第一個場景中看到 奶奶爽朗直接的性格:當夜幕低垂, 大地一片靜寂,草原上的公寓裡二樓 的老奶奶正一臉氣鼓鼓地拿起掃帚敲 打天花,雖然平常大家都是好鄰居, 但是應該保持住家安靜的夜晚時間卻 喧嘩吵鬧,老奶奶可是不會忍著,要 立刻抗議呢。《冬天,大家都在做什 麼?》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得出老奶奶 身體健朗,由於一出門錯過公車,於 是追著公車跑,一路總是差那麼一丁 點兒就趕上,但始終錯過,終於在第 六個場景趕上公車,讓讀者為她鬆了 一口氣。這一路追到底的毅力,似乎

(9)

讓讀者感受到老奶奶那堅毅不拔、永 不放棄的精神。 另 一 個 趣 味 的 角 色 是 《Wimmelbuch 四季系列》作品中的小 貓咪莫妮卡。在《冬天,大家都在做 什麼?》的故事中,牠在第一幕就出 場,隨著不同場景的變換,牠到處遊 玩,但最後一幕牠則是正坐在一位先 生的懷裡滑著雪橇。對照繪本第一個 場景就會發現,這位先生正是小貓咪 的主人,主人今天到城裡去買雪橇, 此時讀者也恍然大悟,原來小貓咪並 非自己跑到街上溜達,而是尾隨著主 人,漫遊了老城一圈。小貓咪莫妮卡 也是作者很喜歡的一個角色,在故事 中,牠結識小黑貓,組織家庭,生了 三隻貓咪寶寶。小黑貓明古斯活潑好 動,當莫妮卡懷孕或產後照顧寶寶, 牠自己在屋外到處閒晃,一下子追老 鼠,一下子找鸚鵡,非常逗趣。 除了人物和動物之外,故事中有 許多線索可以看到作者羅陶蘇珊娜 ‧ 伯納在景物細節上的精心規劃。例如, 每個季節火車站停靠著不同的火車, 這些都是經過特意安排,具有一定的 目的。《春天,大家都在做什麼?》 的夏季特定的觀光列車,則烘托著夏 季旅遊、放鬆的假期氣氛,《秋天, 大家都在做什麼?》作者安排的是一 輛意味著秋季豐收季節的貨運火車。 《冬天,大家都在做什麼?》特快車 的進站,預示著故事的節奏開始正要 加速:錯過公車、追著跑的老奶奶, 似乎就要趕上公車了;佇立公車上的 鸚鵡,讓騎著腳踏車的父女更加緊張 了;獨自跳下公車的狗兒,追著慢跑 先生,以及公車上的焦慮地望著狗兒 的女主人,讓故事節奏更加緊湊,情 節更具張力。因此,讀者可以了解到 火車扮演著鋪陳故事的氣氛和帶動節 奏的重要角色。

肆、結論 - 全景無字繪本蘊含的

教育功能

全 景 無 字 繪 本「Winmmelbuch」 是德國童書中獨特的一種無字繪本類 別,最鮮明的地方則在於「全景」和 「 景 物 繁 密 」 的 插 畫 特 性。 最 後 從 《Wimmelbuch 四季系列》具有的獨特 性,筆者對紙本形式全景無字繪本所 蘊含的教育功能進行以下的結論。 一、在圖像閱讀數位化與被動化的趨 勢中,提供孩子另一種自主閱讀 與建構故事的樂趣 數位閱讀載具日新月異,各式讀 本越來越豐富,無論室內或戶外,家 裡或公共場合,常有機會看到孩子目 不轉睛地盯著螢幕看。數位影像的閱 讀方式大多是被動的,故事的播放速 度和長度已固定,或事先設定在撥放 程式中,如同電視或電影,一旦開始 撥放,讀者只能跟隨著數位影像的節 奏。因此,如何在日漸盛行的被動性

(10)

閱讀形式中,提供自己決定速度和方 式的自主圖像閱讀經驗,對於數位化 時代的兒童具有的重要的意義,是亟 需省思的當代教育議題。 相較於數位讀本,紙本形式的圖 書雖然有重量、佔空間,但紙本書的 閱讀方式既輕鬆且容易,任何地點和 時間,只要一本書在手,打開書頁就 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羅陶蘇珊娜 ‧ 伯納《Wimmelbuch 四季系列》的圖像 描繪生動活潑,不需要大人的引導, 就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引領讀者走 進小鎮的故事裡,是一本兒童親近性 很高的讀本。作者巧心安排的趣味幽 默故事,以及場景中豐富的人物、動 物和角色,翻開書冊,讀者可以自己 決定閱讀的速度和方式,在小鎮四季 裡來回漫遊,或是在草原上、公園湖 畔停停走走,享受自由自在的自主閱 讀樂趣。 同時,作者在作品中安排了多元 豐富的角色和幽默溫馨的情節,可促 進親子之間,以及兒童與兒童之間的 討論、對話與思辯,同時激發了讀者 自我建構故事和敘述故事的能力。在 數位化時代中的今日,羅陶蘇珊娜 ‧ 伯納的作品提供小小讀者自主閱讀的 可能性,讓還孩子在主動閱讀中建立 生活與自然的知識,以及邏輯思考和 能力,並激發自我建構故事的敘事能 力。 二、有別於數位影像的聲光刺激,提 供讀者另一種簡單與寧靜的圖像 敘事美學 閱讀《Wimmelbuch 四季系列》有 倒吃甘蔗的趣味,透過作者對主角各 種細節的描繪,讀者從某一個主角的 活動,看到了另一個主角,從某一個 場景中的事件,讀出了角色與角色之 間另一個故事。全景無字繪本彷彿是 百寶箱,透過幽默和趣味的敘事方式, 看到的不只是動物、植物在四季中的 變化,同時也給可以領略到異國小鎮 的風光與人情。《Wimmelbuch 四季系 列》蘊含的圖像敘事美學是多層面的, 讀者可以在作品中感受人類與自然關 係,以及大自然四季的規律和風貌, 一種對自然的欣賞、以及對自然生命 本質的正向態度。同時,讀者也可以 領略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關係,包含 親情、愛情、友情,並閱讀到日常生 活中互助、和諧、包容、尊重和多元 開放的人與人的互動關係。 這一部具有豐富的生態美學、環 境美學和生活美學的全景無字繪本, 在數位內容、行動載具的電子化閱讀 逐漸風行的當代,獨具特色。有別於 充滿聲光刺激的圖像閱讀經驗,羅陶 蘇珊娜 ‧ 伯納的作品給與讀者全新的 視覺饗宴和溫暖的心靈滋潤,提供讀 者另一種既傳統且簡單,寧靜且充滿 美感的紙本閱讀經驗,建立讀者一種 內在溫馨、愉悅且寧靜的圖像閱讀經 驗。

(11)

三、巧妙圖像線索與伏筆,創造來回 翻閱書冊、前後比對故事情節的 閱讀趣味 全景無字繪本的圖像充滿小朋友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和景物,小小 讀者很快可以掌握圖像傳達的意義, 許多作家進一步在圖像細節上進行小 設計,使前後圖像之間產生變化,更 容 易 引 起 小 朋 友 的 好 奇 心, 想 要 跟 蹤、追尋,找出圖像之間的差異、關 連或變化。全景無字繪本在插圖中特 意安排重複出現的畫面,給予視覺閱 讀上的刺激,激發讀者想要尋找或比 一比圖像中的人物、景物,能引起更 高的閱讀動機,並且可以進一步訓練 小小讀者判斷比較與邏輯推理的能力 (Kümmerling-Meibauer, 2012)。 《Wimmelbuch 四季系列》的圖像 線索與伏筆極為豐富,除了呈現歐洲 小鎮的文化、生活方式、季節變化與 自然特性,使讀者獲得知識的學習內 容之外,同時也是一本充滿趣味性的 找找書、遊戲書。透過作者巧妙安排 的線索與伏筆,讀者可以發現許多小 情節,例如:冬日的早晨,淘氣的鸚 鵡飛到小鎮的哪些地方溜達?春暖花 開的中午時刻,媽媽推著小寶寶,要 去哪裡?夏日的午後,會飛的企鵝穿 越小鎮,沿途遇到哪些動物和人?大 家帶著包裝精美的禮物,要送給誰? 如果比對特定角色在不同季節中 的活動與變化,讀者則可以閱讀到許 多溫馨幽默的小故事,例如:草原上 小公寓里三戶人家春、夏、秋、冬的 生活故事和變化、貓咪家庭的誕生, 慢跑先生的愛情故事,以及貓咪和其 他動物在白天與夜晚的互動等有趣的 故事。作者運用時間和空間的流動, 交織出各個角色的生活小故事,讀者 得以在前後比對故事情節的過程中, 領略閱讀紙本圖書的趣味。這種來回 翻閱《Wimmelbuch 四季系列》書冊的 趣味,是數位化繪本很難取代的功能。 自1968 年第一本全景無字繪本 《我的城市》問世,德國許多兒童繪 本作家出版了林林總總的全景無字繪 本,但都難以超越阿里 ‧ 米特古馳的 作品 (Bruner, 2008),羅陶蘇珊娜 ‧ 伯 納是繼阿里 ‧ 米特古馳,近半世紀以 來,第一位再度以全景的、繁密的兒 童繪本插畫,獲頒德國兒童文學界最 高殊榮的德國繪本作家。羅陶蘇珊娜 ‧ 伯納的創作獨樹一格,構圖、線條和 色彩具有高度童趣和美感,歷年屢獲 大獎。 雖 然 羅 陶 蘇 珊 娜 ‧ 伯 納 同 樣 取 材於全景無字繪本常見的主題-「城市 鄉鎮」主題,以及「春、夏、秋、冬 季節變換」的大自然背景,但她賦予 「Winmmelbuch」 在「 全 景 」 和「 繁 密」的特性之外,更豐富的故事內容, 有場景、有角色、有情節、有節奏、 有主題,賦予無字繪本更豐富的內容

(12)

和表達形式,提升無字繪本圖像表達 的廣度和深度,也賦予了作品更高的 教 育 功 能。 因 此, 我 們 不 得 不 說, 《Wimmelbuch 四季系列》是一部傑出 的繪本作品,羅陶蘇珊娜 ‧ 伯納是一 位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參考文獻

賴玉釵(2014)。無字繪本藝術創作 端召喚讀者參與之敘事策略初探: 以美感傳播歷程為思辨起點。新 聞學研究,119 期,161–209 頁。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 素。 徐素霞編著:臺灣兒童圖畫 書導賞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3-15 頁。 B e c k e r, T. ( 2 0 1 4 ) . S p r a c h l i c h e s u n d l i t e r a r i s c h e s L e r n e n a n Bilderbüchern. In: Knopf, J.; Abraham, U. (Hrsg.): BilderBücher.

Band 1, Theorie (pp. 164-174).

Baltmannsweiler: Schneider Verlag Hohengehren.

Bruner, J. (2008). Wie das Kind sprechen lernt. Nachdruck. Bern u.a.: Huber. Cullinan, B. E. (2005). The Continuum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o f C h i l d re n ' s Literature. New York: Continuum.

Deyerling-Baie, A. (2012). Interview mit

Rotraut Susanne Berner. Mit Rotraut

Susanne Berner sprach. Gerstenberg Verlag.

Kümmerling-Meibauer, B. (2012).

Bilderbuch. In: Gert Ueding (Hg.): Wörterbuch der Rhetorik.

Ergänzungsband (pp. 146-161).

Berlin: de Gruyter 2012.

Lieber, G. (2008). Bilderbücher im Medienzeitalter – ein didaktischer Anachronismus? In: Ganguin, S./ Pöttinger, I. (Hg.), Lost? –

Orientierung in Medienwelten. Konzepte zur Pädagogik und Medienbildung(pp. 113-123).

Bielefeld.

Kysela-Schiemer, G. (2013). Vorlesen ist

der Schaukelstuhl zwischen Lesen und Schreiben lernen. Jahrstag

Interessensvertretung Familien in Österreich.

Staiger, M. (2014). Erzählen mit Bild-Schrifttext-Kombinationen. Ein fünfdimensionales Modell der Bilderbuchanalyse. In: Knopf, J.; Abraham, U. (Hrsg.): BilderBücher.

Band 1, Theorie(pp. 12-23).

Baltmannsweiler: Schneider Verlag Hohengehren.

Stark, L. & Uhl, B. (2016). Fruhkindliche

Literalitatsentwicklung mit einem textlosen Bilderbuchfordern. Zu den

Strategien erwachsener 'Vorleser'. Leseforum (Online-Plattform für Literalität), 1/2016.

(13)

Ästhetik, Theorie, Analyse, Didaktik, Rezeption. Oldenburg: Isensee.

Weinkauff, G. & Von Glasenapp, G. (2010) (Hrsg.). Kinder-und

J u g e n d l i t e r a t u r. P a d e r b o r n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三分之一的學生放得開,且能 即興動作表演,但也有四分之一 的學生不好意思做動作,需要再

• A2: 黑水指的是臺灣海峽,俗稱黑 水溝。以前的人要冒險渡過臺灣海

儘管外圍景氣信心好轉,但歐元區經濟仍被僵化的勞動市場、強勢的歐元、以及緊縮的

人類文明的發源 近代歐洲的興起 20世紀的

法新社報導,歐洲國際機場協會(ACI Europe)27 日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 影響之下,搭乘飛機的旅客人數驟降,而歐洲機場

歐盟於 8 日表示,每當歐洲男性賺進一歐元時,女性從事同樣的工作僅能賺進 0.86 歐元,為了消除女性與男性的薪資落差,歐洲國家訂定 11 月

經過小學四年級輔助課程四十多小時密集式的活動,組員有不同程度及層面的學習和參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