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與成功老化議題之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與成功老化議題之初探"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研究紀要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與成功老化議題之

初探

*

馬振來

靜宜大學營養食品系高齡健康產業組博士生 童綜合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呂季芳

靜宜大學營養食品系高齡健康產業組博士生

楊秋燕

靜宜大學營養食品系高齡健康產業組博士生

郭俊巖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特聘教授

賴秦瑩

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約聘助理教授

收稿日期:2017 年 1 月 20 日,接受刊登日期:2017 年 7 月 15 日。 *感謝兩位匿名審查委員提供寶貴的修改意見。本文通訊作者為賴秦瑩,目前亦為靜宜 大學社會企業與文化創意碩士學位學程約聘助理教授,cylai1@pu.edu.tw。

(2)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臺灣推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的現況及其促成民眾邁向 成功老化的可能。依此,本文採用文獻分析方法,針對底下幾項研究重點進行 討論:(一)良好健康狀況是成功老化的先決條件;(二)透過高齡友善健康照 護機制導引長輩邁向成功老化之境;(三)期盼藉由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豐富長 者的生命經驗;(四)透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提升長者生活滿足感與幸福感;(五) 建構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措施成為長者復原力的補給站。循此,本文依上述討論 重點,提出幾項成功老化的政策省思:(一)臺灣人口老化快速應及早規劃高 齡衛生福利措施;(二)臺灣應建構老人專屬醫療體系;(三)臺灣應深化高齡 友善健康照護機制的功能;(四)臺灣應積極營造成功老化的環境;(五)高齡 友善健康照護政策應重視靈性要素與晚年生活的結合。 關鍵字: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成功老化、長期照顧

(3)

An Explication of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and

Successful Aging

Chen-Lau Ma

Geriatric Health Industry Ph.D. student, Dept. of Food and Nutri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Chi-Fang Lu

Geriatric Health Industry Ph.D. student, Dept. of Food and Nutri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Chiu-Yen Yang

Geriatric Health Industry Ph.D. student, Dept. of Food and Nutri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Chun-Yen Kuo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 Child Welfare, Providence University

Chin-Ying Lai

Assistant Professor,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Providence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s of Taiwanese policies promoting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and its possibility of pushing citizens toward successful aging. Thus, the researchers used citation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focus points: (1) Good health condition is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aging; (2) Using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services as a mechanism to reach successful aging; (3) Expecting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to enrich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seniors; (4)Elevating life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4)

through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services; (5) Creating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measures as a source of resilience for seniors. The researchers off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n successful aging policies: (1)As Taiwan is experiencing rapid population ageing, early planning for elder health and welfare policies is a must; (2)Taiwan should construct an exclusive health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3) Taiwan needs to better enforce the functions of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4) Taiwan should be actively creating a successful aging environment; (5) Elder-friendly healthcare policies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iritual elements and the lives of the elderly.

(5)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一、研究背景:臺灣人口老化議題

當今社會,由於醫療衛生技術持續進展,使得各年齡層生存機率日益上升、 死亡機率日趨下降,而國人平均預期壽命(零歲平均餘命)亦往後延長許多。 截至2015年底,國人預期壽命男性為77.01歲,女性則為83.62歲,均 創 歷 年 新 高(內政部統計處,2016),不過,根 據 衛 生 福 利 部 2014年 統 計 的「 健 康 平 均 餘 命 」 僅 71歲 , 當 中 男 性 是 68.7歲 、 女 性 是 73.4歲 , 顯 示 我 國 老 年 人 生 命 最 後 的 八 到 九 年 時 間 , 可 能 需 要 仰 賴 醫 療 或 他 人 照 護 , 凸 顯 了 老 年 人 口 長 期 照 護 的 需 求 和 急 迫 性 ( 自 由 時 報 , 2016)。 推估 到了2060年,男性平均預期壽命持續上升至82.0歲,女性則增為88.0歲。因國 人壽命延長與少子女化的影響,使得台灣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行政院經濟建設 委員會,2012)。人口老化雖然是全球各地共同面臨的嚴肅議題,但台灣人口 老化的現象將比其他國家來得嚴峻。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比率,已於1993年超 過7%,成為高齡化(ageing)社會,推計將於2018年超過14%,使我國成為高 齡(aged)社會,2025年高齡人口比率將超過20%,並成為超高齡(super-aged) 社會,估計至2060年高齡人口比率將超過3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 比鄰近日本人口老化更為快速與嚴峻。 觀諸世界各國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率從7%倍增至14%所經歷的日期,法 國大約花了115年、瑞典85年、美國73年、英國46年、德國40年,及最快速的 日本24年,推計臺灣將於2018年達至14%,顯示臺灣高齡人口從7%到14%所 經歷的時間約僅需25年,這般老化速度將與日本差不多。預估臺灣高齡人口至 2025年將達20%,可見臺灣高齡人口從7%增加到20%僅需32年,比起日本的 35年更為飛速(林萬億等,2016;郭俊巖等,2015;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13)。

(6)

在此情況下,臺灣未來高齡人口的身心照顧和長期照護(long-term Care)需 求將極為迫切,亟需政府及早提出因應之道,以為高齡者謀求最大福利。

二、研究目的

當今時代,全球各地紛紛面臨人口老化及其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使得各國 包括臺灣必須嚴肅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問題。尤其在因應高齡者個體老化的過程 中,如何減少折損與有效地對抗衰老的歷程,以讓高齡者能順利適應老化,乃 至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是值得政府長照政策多加關注。一般來說,日本及許 多西方先進國家在經歷人口老化的同時,政府也投注相當多的預算及資源,積 極研發醫藥保健技術與規劃更周全的長期照顧服務方案(黃松林,2009),從 而促成這些國家的高齡人口群或銀髮族能改善身心機能與提升生活質量,使得 高齡期已不再與「退化、失能、等死」劃上等號,而是可過著「長青活力、樂 齡人生」的健康老年生活。換句話說,先進國家隨著國內人口高齡化的趨勢, 高齡照護及老人福利議題也日漸受到各界所重視,並且相繼投入諸多專業人力 和財政資源建構更為統整性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模式,從中不僅關注高齡人口 群之身體及器官功能的醫療保健需求,同時也重視高齡人口群實現心理健康、 社會參與、靈性生活與經濟自足等層面的條件,進而期盼政府能提供滿足高齡 者達至成功老化所需的各項條件/要素。 成功老化理論強調高齡者在個人層次上能維持及呈現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呂寶靜,2016)。問題是老年人隨著歲月推移,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可謂每況 愈下,為此,若以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來體驗成功老化的生活策略, 可能力不從心。因而能否採用某種控制方式或借助外部的資源,一方面可維持 及增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方面可給予老年人在實踐各項成功老化要素/條 件時的引導力量。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的建置是以能提升高齡者身心健康、

(7)

自主、尊嚴和參與,以及給予高齡者友善、支持和安全的環境為目的,而促進 高齡者對自身健康與照護的掌控能力為其主要任務之一(Chiou & Chen, 2009; 邱淑媞,2011)。依此,本研究嘗試探討能否藉由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的施 行,一方面能讓高齡國民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之人類的基本需求,由最低

層的生理健康需求開始,並向上逐層發展到自我實現的理想層次。1

再者,透過推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可否作為 Heckhausen and Schulz

(1995)發展出的「生命全程控制理論」(life-span theory of control)2

中的「初 級控制」(primary control),老人可藉由外部環境條件的改變方式,來達成健 康的維持與促進,從而使老年人適應衰老的歷程和減低在老化過程中的折損, 以及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也能否如 Tiet et al.(1998)等學者主張「壓力因 應機制」中的資源因子。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是否成為老化生活歷程的「初 級控制」項目和壓力因應機制的資源因子,以形成動能來導引老年人適應老化 過程和邁向成功老化,進而使每位老年人在晚年皆能擁有身體機能的高功能、 維持高品質和有尊嚴的老化歷程、以及生活各方面的滿足與幸福,終而得以善 終。 基於上述的討論,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如下幾項: (一) 瞭解高齡者取得醫療資源的現況與限制。 (二) 瞭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的限制與可能。 (三) 依研究所得結果,提供政府規劃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之參考。

1陳燕禎(2007)也提及,成功老化的健康發展層次理論中,促使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 健康,然後邁向更高的社會健康和精神健康層次發展,最終達至成功的老化歷程,頗 值得參考。 2 生命全程控制理論之名詞譯文,參考秦秀蘭(2013)。

(8)

貳、相關文獻討論

一、老年人口的健康及醫療使用狀況

(一)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 健康衰退/生心理退化是影響老化過程之重要因素。2011年國民健康署調 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自述曾經被醫師診斷至少患有一項慢性病者高達八成以 上(89.8%)。至於,患有三項以上慢性病的老人比率也高達有五成以上,而 且年紀愈大者,患病比例愈高(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11)。雖然高齡 者健康狀況關涉醫療健保經費的支出,但高齡者健康與否更影響其生活品質與 幸福感,因而如何營造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生活環境,及有效預防高 齡者疾病盛行率,將是政府部門未來的施政重點。 (二)老年人口的醫療使用狀況 依照中央健康保險局1996年至2005年醫療資源使用分析顯示,每位老人平 均門診就診率95.6%,平均每人每年門診26.8次,平均每年住院就診率21.7%(約 5人中有1人),平均每人每年住院4.6日,且隨著年歲的增加,門診就診率、 門診次數、住院就診率及住院日數皆上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09; 劉見祥、吳秀玲,2009:121)。當前老年人口佔全體被保險人數的10.6%, 但其消耗的醫療費用支出佔全部的38.2%,在65歲以上老人在門診花費方面, 佔所有健保門診三成,而住院費用佔所有住院費用將近一半(行政院衛生署國 民健康署,2014)。由此可見,老年人是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支出和醫療服務的 主要對象,而醫療活動則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份,未來長期照顧2.0開辦, 可否協助高齡者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和改變過往老人偏重醫療活動(如每天逛醫 院),頗值得觀察。

(9)

二、老年人口使用醫療資源的困境

(一)國際社會高齡者取得醫療資源的難題 儘管老人與醫療體系關係密切,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如何改善對長者 之健康照護中列出老年人使用醫療資源的問題(WHO, 2004),包括:1.醫療 機構的態度:缺少傾聽和尊重、未與老年人充分討論和讓其參與決定;2.醫護 人員之訓練與教育不足;3.性別議題:女性病人居多,但其問題之嚴重性常被 低估;4.語言:醫療專業用語太多和語言溝通不良;5.管理系統的障礙:如何 辨掛號手續、填寫文件有困難、就醫程序過於複雜、轉診奔波費力費時;6. 醫 療費用:過高;7.等候時間:掛不到號、候診太久;8.看診時間:過短(無法 作完整的評估和治療);9.照護缺乏持續性、支離破碎;10.期望有針對長者設 置的門診:高齡特別門診(老人醫學科);11.物理環境:就醫距離、交通、無 障礙設施和標示等障礙。 (二)國內高齡者使用醫療資源的難題 在國內方面,儘管老年人非常需要醫療體系的服務,但醫療體系對老人在 疾病與照護需求的特殊性,並不十分重視。一般來說,老年人普遍罹患慢性疾 病,而目前台灣醫療體系的設計卻是以急性醫療為主的設計。對此,國健署於 2002年的調查顯示,在就醫經驗方面,65歲以上老年人最不滿意的前三大項目 分別為「候診時間太長」、「醫護人員沒有說清楚」以及「對醫護人員專業性 存疑」;在醫病互動方面,「解釋病情」則是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在預防保 健服務利用方面,影響老人使用這項服務的因素可歸類為「消極健康態度」: 老年人認為沒症狀、有病再治、擔心檢查異常;在可及性方面:老年人有交通 和陪伴就醫者問題;在認知方面:老年人不知道有免費健康檢查。以上結果反 應出老年人長期以來的就醫困境和受醫療專業忽略的狀況(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10)

國民健康署,2016;張菊惠,2004)。可見,國內亦有如WHO提出的老年人 使用醫療資源問題的存在。這顯示醫療體系對老年人提供相當不友善的健康服 務環境,甚而已大大地影響照護老年人的成效。

三、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政策的推展

(一)推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 有鑑於老年人口使用醫療資源的困境,國健署綜合整理世界衛生組織倡議 的「活躍老化」政策(WHO, 2002)及高齡友善照護原則(WHO, 2004),在 2010 年規劃及推展以健康(health)、人文(humanity)、人權((human rights) 為核心價值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政策。目的在協助健康照護機構 發展成為可提升老年人活力健康、自主尊嚴和社會參與的認證機構(衛生福利 部國民健康署,2016)。 (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的職責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有三大任務:1.創造符合長者特殊需要之友善、支 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2.有計畫的提供一套安全、促進健康、有效、全 人和病人為中心且具協調性的照護體系;3.增進長者與其家庭對自身健康與照 護的掌控能力,以預防及延緩老年失能的發生,並提供長者在老化過程獲致最 大健康的機會。照護內容涵蓋「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照護流程」、「物 理環境」等四大面向的臺灣高齡友善照護導入架構(如附件表一)(Chiou & Chen, 2009; 邱淑媞,201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逐步達成世界衛 生組織提倡的活躍老化,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進而增進健康活 力、社會參與和生活安全的願景。

(11)

(三)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與健康老化 吾人審視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的發展及照護的內涵,已不只是對老 年人醫療服務的友善和照護,因為醫院與老年人接觸相當頻繁,甚至醫療活動 已是老年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藉此接觸機會來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健康, 甚而進一步促成老人的「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得以實踐,包括 1.協助 高齡者營造正向的生活型態,以促成健康老化;2.強化高齡者自主健康的責任, 促成良好的生活型態;3.加強高齡者生理健康的維護,促進健康老化的實現(曾 淑惠,2009)。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Maslow, 1970),高齡友善健康 照護架構的目的和任務旨在提升老人健康生活和達至活躍老化的目標,換言之, 給予老年人友善和安全的生活環境,著實能使老年人在滿足低層次生理健康需 求的同時,也能逐一達成其他層次需的求,進而讓老年人能獲得需要的滿足, 甚至在老年時還能感受自我實現。另依據陳燕禎(2007)的成功老化之健康發 展層次理論(見圖 1),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架構可促使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健 康,繼而追求更高的社會健康和精神健康層次發展,終而邁向成功的老化歷 程。

四、老化的最高目標:成功老化

(一)成功老化的定義 當今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eing)已成為各領域的新興研究議題,文獻 中討論成功老化的定義也相當多,如 Havighurst(1961)主張成功老化包含延 年益壽和生活上的滿意度。Ryff(1989)認為成功老化應是生命發展中,理想 或正向的身心功能發展。Gibson(1995)則主張成功老化是老年人達到自己在 身體、心理、社會上的幸福感與滿足感。而 Palmore(1995)定義成功老化為 老年人能健康長壽及生活滿意的幸福快樂者。其中有兩個老化理論取向是較有

(12)

系統且被廣泛運用(徐慧娟,2003),其一是 Rowe & Kahn(1998)的模式。

另一是 Baltes & Baltes(1990)的模式(詳後)。Rowe & Kahn 於 1987 年首度

發表〈成功老化〉一文,倡導「老」不等於「病」、「失能」,而提出成功老化 的概念最具代表性,並促使「成功老化」成為廣為應用和流行的名詞及學術用 語(陳麗光等,2011)。「成功老化」目前更成為各國規劃設計老人社會福利政 策之所依循的重要理念,並照此政策脈絡推動各項福利服務方案,以期提升老 年人之生活品質與福祉。 圖 1 成功老化的健康發展層次理論 資料來來源:陳燕禎(2007)。

(二)Rowe & Kahn的「成功老化」三元素模式

1.定義成功老化為具有能力維持三項關鍵的行為與要素:疾病或失能的低風險、 心智與身體的高功能、以及對老年生活的積極參與,三者交集及交互作用即為 最成功的老化狀況(Rowe & Kahn, 1987)。此一成功老化理論主要在討論高 齡者於老化的過程,在降低罹患疾病與因疾病而發生失能之危險、在心智及社 會健康上保持高度的功能性,以促使老年人能保有整體健康的正面向度,並中

(13)

和老化的負向影響,進而能讓高齡者適應老化過程。為促使老年人邁向成功老 化的階段,應促使高齡者積極的參與社會(包括建立和維繫人際關係網絡與從 事具有生產力的活動),期能帶來親近感和保有自我感(余紅柑,2010;李瑞 金,2010;徐慧娟,2003;陳麗光等,2011)。因此,如何協助高齡者積極生 活(參與社會活動)讓老年人能邁向成功老化之境,並促使老年人重新審視自 我價值的重要性,值得政府多加重視。

2.在成功老化三元素模式提出的數年後,Crowther et al.(2002)即對Rowe &

Kahn的模型再予以修正,從而加入第四個要素:正向靈性(positive spirituality),

以納入宗教與靈性對老人健康的正向影響(如圖2)。3至今,靈性層面在老人

福利服務領域也日益被重視。

圖2 成功老化的四元素 資料來源:Crowther et al. (2002).

(三)Baltes & Baltes 成功老化的SOC模式:選擇、最適化與補償

倘若Rowe & Kahn的理論聚焦陳述何謂成功老化,那麼Baltes & Baltes (1990)則使用變數(variability)與彈性(plasticity)的概念,將能否成功老

(14)

化定義為一心理適應良好的過程,並透過選擇、最適化與補償的三種策略,說 明如何達到成功老化的具體作法與行動方針。這三種策略包括,1.選擇 (selection):對生活目標作出的選擇以預防或因應身心退化,也可保持老年 人自我控制的能力;2.最適化(optimization):老年人會選擇參與可以極大化 和 豐 富 化 其 生 活 歷 程 的 活 動 , 以 維 持 生 活 自 理 的 功 能 或 能 力 ; 3. 補 償 (compensation):即人們利用環境(認知訓練、團體活動和運動等)及工具 (科技和輔具)的調整或協助來達成目標(如圖3)(徐慧娟,2003;陳麗光 等,2011)。因而老年生活可以藉由自我心理調整適應和個人行為改變的過 程,考量系統和生態環境,並經由教育、動機、健康相關活動等策略,而達到 成功老化的目標。 圖三 成功老化的選擇、最適化和補償模式 資料來源:Baltes & Baltes (1990)與徐慧娟(2003:254)。

(四)國內成功老化議題相關研究

林麗惠(2006)針對55歲以上的人口進行實證分析,以瞭解其對於成功老 化各層面重要程度的看法,研究發現年齡、教育程度、自覺健康、主要經濟來 源、居住狀況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其中,成功老化應具備的條件以健康自主、

(15)

經濟保障為最重要項目。徐慧娟、張明正(2004)針對70歲以上的人口進行實 證分析,發現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比率高的族群是年齡較輕、男性、教育程度 偏高、個人與配偶年收入偏高者。Hsu(2007)有關成功老化的研究結果顯示, 被認為重要的構面包括:身體健康、獨立、沒有慢性疾病、與家人同住及獲得 情緒上的關懷照顧等五項。王永慈(2008)提出影響成功老化的因素有生理健 康、心理健康、社會參與、靈性生活與經濟自足等五項因素。研究發現包括, (1)在生理健康方面:雖然生理的衰退是必然的過程,但是促進和維持健康 的生活形態應可以做到的;(2)在心理健康方面:自65歲老年人的憂鬱程度開 始明顯上升,這也凸顯老年人的有心理健康的問題,值得重視;(3)在社會參 與方面:包括參與勞動、參與志工、社會支持和休閒生活,其中以家人與社會 支持功能較為重要;(4)在靈性歸屬方面:也就是宗教信仰,70歲以上的老年 人較多沒有明顯的宗教信仰;(5)在經濟自足方面:各年齡層(除80歲以上組 別)約有一至二成的人口認為目前經濟狀況是非常不佳。這明顯呈現我國對老 化的認識較片斷、未來必須將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經濟等層面納 入整體政策規劃考量,作為推動成功老化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這類研究方法並非一種經驗資料的蒐集方法,而 是一種研究方式,也就是既包含資料的蒐集方法,也包含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方 法。它與其它研究方法的顯著差別(資料來源不同),就在於它並非直接從經 驗研究對象、研究參與者那裡獲取研究主題所需要的第一手資料,而是去蒐集 和分析現存、以文字形式為主的文獻資料,包括個人文獻、官方文獻、大眾傳 播媒體以及一些書籍專論和學術論著等等(袁方,2002)。依此,本研究首先 檢視台灣人口年齡老化問題的相關研究、分析老年人口的健康及醫療使用狀況

(16)

之相關文獻來佐證高齡者使用醫療資源的困境和可近性的障礙,並討論國民醫 療支出和服務量,來調查醫療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否為老年人,從中佐證醫 療活動則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份。 據此,本研究以「生命全程控制理論」的「初級控制」項目和「壓力因應 機制理論」的資源因子,來探討老年人在經歷老化的過程中可使用減低耗損和 適應良好的策略,以及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架構能否支持和協助老年人實踐 「成功老化」模式中的要素或策略。再者,本研究透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 陳燕禎(2007)的成功老化的健康發展層次理論對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架構進 行分析,找出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施行,能否滿足前兩者理論,從最低的生理 和心理層級開始,再往更高層級發展,最終對邁向成功老化歷程的影響。綜合 以上各種論證,探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能否成為導引「成功老化」的重要 措施。

肆、研究結果

一、良好健康狀況是成功老化的先決條件

Havighurst(1972)認為維持健康及適應衰老是老年人必須勇於面對的問 題。對成功老化的要素,許多文獻都不約而同列出健康條件(包括生理和心理 健康)為主要要素之一(Havighurst, 1961; Gibson, 1995; Palmore, 1995; Hsu,

2007; 林麗惠,2006;王永慈,2008)。Berkman et al.(1993)認為成功老化

就是老年人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而Bowling & Dieppe(2005)認為成功 老化的因素中生理及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因素。Rowe & Kahn(1987)的「成 功老化」三個要素模式更明白定義出老年人要達到的健康狀況來避免疾病或失 能,而呂寶靜(2016)認為Rowe & Kahn提出之三要素的達成是有著階層的順

(17)

序和排列,以生理健康為優先,沒有生理健康,其他要素是窒礙難行。老年人 中誰是有適應能力者?應該是身體較健康者其適應能力較強。故而在實踐 Baltes & Baltes(1990)的成功老化模式時,必須在較佳或適當的生理及心理 的健康狀態才能對自己老化過程作出選擇、最適化與補償的能力。由此可見生 理和心理的健康是成功老化的先決條件。

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導引成功老化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重要價值之一,便是增加老人健康,而身心健康是成 功老化的首要條件。故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可作為實踐各種成功老化要素/條 件時的外部助力和導引力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成功老化的健康發展層次 理論中都必須由最基本和最低的健康層次開始,依序往上提升最終才能達至自 我實現和邁向成功老化之境。然而,老年人隨著歲月流逝,身心健康江河日下, 僅憑長者獨自實踐成功老化的各項要素及策略,將呈現力不從心的疲態。因之, 若能借助外力支援,一來可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再來可給予老年人在實踐 成功老化時的引導力量。以致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的實施,對於落實成功老 化諸要素/條件而言,不失為一項可行性的外部資源及力量。

三、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豐富長者生命經驗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除增進長者身心健康,還有自主、尊嚴及社會參與,並 扶助長者排除老化歷程中各類生活上的衝擊與障礙,進而整合老年人的生活目 標,終而豐富長者自我生命和邁向成功老化之路。人類的基本需求依馬斯洛需 求層次理論的討論,個人的需求是沿著類似階梯層級往上爬升,當前一個層級 的需求獲至滿足後,才能繼續往上逐層發展。因而必先讓老年人滿足較低層次

(18)

的健康生理需求,再來才有機會發展至自我實現的最高層次,使老年生活變得 滿意和有幸福感。又在成功老化的健康發展層次理論中,也是必先滿足老年人 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層次,然後邁向更高的社會健康和精神健康層次發展,最終 才能達到成功的老化歷程(陳燕禎,2007)。由此可見,若能保持或促進老年 人在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不僅能降低疾病及失能的風險,以至維持良好身體和 認知功能是邁向成功老化的先決條件。由前文所述,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不佳, 65 歲以上老人自述至少有一項慢性病者高達八成以上,患有三項以上慢性病 者達有五成以上。因此,老年人對醫療的依賴,使成為醫療支出和醫療服務的 主要對象,甚至於醫療活動嚴然成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份。但老年人在醫療 資源使用上有其困難,包括醫療環境不有善,缺乏完善的慢性疾病與照護制度, 這足以影響照護老年人的成效,使老年人健康每況愈下。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 策的推行,可是緩解老年人口使用醫療資源的困境和促進老年人的健康。

四、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提升長者滿足感與幸福感

老年人要過著有意義和活躍的老年生活,必須先排除生理、心理和社會的 各種衰退、衝擊與障礙,進而統整老年人的生活目標,有效地對抗衰老的歷程, 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正可引導老年人來滿足和實踐成功老年生活整合中的各 項指標,讓老年人對老化的生活適應良好,而對生命經驗有滿足感和幸福感。 成功老年生活整合的指標,可藉由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施行項目,來作為指標

的助力和幫助指標的實踐(Clark & Anolerso, 1967; 陳燕禎,2007)(如圖 4):

指標1.應協助高齡者面對與接受老化的事實: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中醫 護相關人員和社工人員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退化及社會關係的改變等,應給 予衛教和心理支持的課程、座談會與主題演講等,使老年人能夠認清老化過程 的身體和人際互動關係的種種變化,年邁和體衰並不可怕,只要能夠維持高度

(19)

認知和生理健康,經由Baltes & Baltes「選擇、最適化與補償」模式來調整至 符合自己最適的生活方式。當然,對於老年人生理健康的促進,以及高度認知 和身體功能的維持等正是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的專業範疇,而醫療活動也是 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份,老年人可由這個重要的生活部份獲得健康的促進,友 善的態度、尊嚴的對待,以及對自身身心健康和照護的掌控能力(張育誠、宋 珮瑋,2013)。 指標2.協助找尋可替代老年生活的新資源: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應該積 極舉辨各種與健康相關的活動如戒煙、戒酒、營養飲食、肢體韻律和樂齡體適 能等活動,以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對有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機構應該運用 各種社會資源予以協助/補助。另外也應積極輔導社區組織成立各種才藝班和 舉辦各式各樣老人活動,鼓勵老年人積極參活動,以期培養老年人新的興趣和 嗜好來豐富晚年的人生,同時也要定期派遣醫療隊至社區,提供社區老年人健 康相關服務及醫療資訊,以推展社區健康營造的生活方式。 指標 3.協助高齡者重新整合個人價值與生活目標: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 應安排老年人擔任醫院志工,除了可有助於老年人成就感之外,也能增加人際 接觸,從人我互動中增進學習機會,以滿足心理支持的需求,終而保持心智活 力和統整社會生活意義及價值。 指標 4.協助高齡者重新調整自我評估標準: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除促進老年 人的生理健康外,對於老年人心理健康可經由舉辦各種心理衛生課程和座談會, 甚至成立健康教育及諮詢中心,以引導老年人對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加以評估, 以便作出適時適當的修正和調整,俾使老年人認同新的角色和保持個人的價值 觀。 指標 5.協助高齡者重組生活空間:由於老年人退休或停止生產活動,使其 社會角色也隨著改變,由是,高齡者必須重組和規劃新的社會角色,以建立新 的社會關係和支持網絡。對此,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有安排各種病友會和聯

(20)

誼會來讓高齡者增加其社會參與,甚至老年人就醫行為也是另類的社交活動 (程千芳、游一龍,2015),另醫護人員除對老年人友善和尊重外,還有給予 心理上的支持,形成支持的網絡。 圖 4 成功老年生活整合的指標 資料來源:陳燕禎(2007)

五、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扮演成功老化歷程的「初級控制」機

Schulz and Heckhausen(1996)提出的「生命全程控制理論」,其中「初

級控制」和「次級控制」是該理論的核心概念。初級控制是指透過外部環境條 件的調整/改變方式來達成控制;次級控制則以改變自身來達成控制。在一般 情況下,當事件發生時,個體會先採取初級控制來嘗試達成其目標,但隨著個 體發現外在環境已無法透過自身的力量(初級控制)去改變之時,則會選擇「次

(21)

級控制」,如轉念、控制情緒等方式來維持個人的自我統整(引自陳楓媚、陸 洛,2016)。循此,要求老年人自行注意和掌控自我的健康,發現無法達成目 標時,要適時的改變方法或另訂較低的目標,這必須在健康、認知和功能許可 下才能進行。所以,要改變自己來達成老化歷程的控制,對老年人是有一定的 困難度。反之,選擇「初級控制」,亦即把與老年人關係密切的醫療院所發展 為能提昇高齡者健康、尊嚴與參與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來幫助和引導老 年人邁向成功的老化歷程,可行性是相當高,因為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是豐 沛的外部資源。況且,醫療活動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份。老年人可藉由外部 環境條件的改變方式來達成健康的維持和提昇,使老年人適應衰老的歷程和減 低在老化過程中的折損。

六、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成為長者復原力補給站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可作為老年人面對困境的一種復原力,也是「壓力因應 機制」的資源因子。有學者認為復原力(resilience)是邁向成功老化的另一個 要要元素(程千芳、游一龍,2015),相對具有復原力者,通常可以從疾病、 憂鬱或者困境的陰霾中脫離,甚而能夠逐漸恢復健康。然而,復原力包括個體

內部的調適能力和外部資源的獲取(Anderson, 1997)。前兩者分別如同Tiet et al.

(1998)主張「壓力因應機制」中的保護因子和資源因子,都是個人在面對困 境或因應壓力的關鍵因素,使個體在面對困境時,仍能夠保有高的因應功能, 以期降低傷害。Liveneh et al.(1996)研究指出,老年人因應行為與其復原力 有關的三種有效方式,歸類在保護因子(內部的調適能力)的第一種方式是直 接使用因應技巧或方法來處理壓力,另歸類在資源因子(外部資源)的第二種 方式是能夠善用外部資源和尋找他人的協助,第三種方式是能主動地尋求支持 團體來處理壓力源。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正是其中的資源因子(外部資源),

(22)

協助老年人健康、心理和認知上的復原力的達成,另創造一個符合老年人特別 需要的態度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性的療癒環境,也促進老年人對自身健康 的掌控能力,使其自我效能增強(張育誠、宋珮瑋,2013)。

伍、討論

一、臺灣人口老化快速應及早規劃高齡衛生福利措施

台灣的高齡化速度可說是非常快速。然而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長和身心健 康退化,產生了種種問題,如老年人的醫療使用率飆升和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 老年人已成為醫療體系最主要的對象,而醫療活動則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份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14)。台灣醫療體系的設計是以急性醫療為主 的設計,並沒有為普遍罹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作出因應措施,顯示 醫療體系本身對老年人相當不友善,甚至產生威脅性,形成危機與機會共存的 健康服務環境。

二、臺灣應建構老人專屬醫療體系

台灣的醫療體系倡導「以病人為中心」及「全人醫療」,卻沒有一套針對 老年人的專屬醫療措施及制度。直至 2010 年國民健康署推出「高齡友善健康 照護機構」認證政策,使醫療機構開始重視老年人的特殊醫療需要,並以健康、 人文和人權為其核心價值,增進老年人健康則為其首要的功能任務,藉此把醫 院機構發展成為對老年人友善、尊重、支持及親近的療癒環境,以及促進老年 人與其家庭對自身健康與照護的掌控能力(Chiou & Chen, 2009; 邱淑媞,

2011)。讓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蓬勃發展後,這才能逐漸排除如前文所述的

(23)

三、臺灣應深化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制的功能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政策從 2010 年推廣至今已 16 年,獲得健 康照護機構獲得認證的醫療機構為 224 家(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16)。 在推廣成效方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應加速進行全國的醫療機構的認證,以 期全部的醫療機構都是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綜其原因,在推廣的策略上著 重於老年人個體的特殊醫療上的需求,如友善和尊重的對待,增進個體的健康 和對自我身體健康的掌控能力等。這種種只是老年生命線上的幾個線段。應對 老年生命線作整體考量,從促進老化過程的角度來讓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 證政策發揮得更淋漓盡致。比如,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與老化理論及模型的內涵 作深入的分析,以找出其中的相關性、呼應性及支持性,使高齡友善健康照護 機構的政策能明確地介入和引導老年人進行成功的老化過程。

四、臺灣應積極創造成功老化的環境

對如何讓老年人維持身心健康,抱持著正向樂觀與積極的老化態度,已有 相當多的老化名詞與相關研究,以及理論及模型,如「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強健老化」(robust ageing)和「有生

產力的老化」(productive Aging)等等(李世代,2010;徐慧娟,2003)。但對 使用何種策略及方式以實踐其中內涵,其中很多研究卻沒有詳細的說明或甚至 闕如,仍只停在觀念的階段。又如「成功老化」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 Rowe & Kahn 的模式,其中所提出的成功老化三要素,4雖然每個要素都有相對應的策

4

Rowe & Kahn(1989)在《成功老化》一書一再提到,成功老化的三要素為:1.減 少疾病與失能;2.維持健康與認知功能;3.持續社會參與和投入於人際關係及有生產

(24)

略,策略之間卻沒有緊密的相連性和呼應性,更沒有一種強而有力的外部力量 來加以主導和整合,引導老年人井然有序的按著老化理論及模型來進行老化的 過程,只著重在老年人個人層次上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的維持及表現,老年人 狀況會隨年齡,每況愈下,對老化過程滿足和在幸福感的追求,會出現心有餘 而力不足的狀況。

五、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協助高齡者增強復原力與克服老化問題

在諸多討論成功老化的文獻中,多數將健康狀況列為重要因素之一,如 Bowling and Dieppe(2005)將生理和心理健康視為最重要的因素,Berkman et al.(1993)也將老年人能夠維持良好健康狀況等同是成功老化。問題是老年人大 多面臨老化分類中之一般老化與病理老化的狀況(Bouwer, 2010)5 ,倘若以老 年人自身的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來實現成功老化的要素或策略,可說困難重重。 此時,依照「壓力因應機制」取向,以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做為外部資源因子, 來維持或促進高齡人口群健康,並從中提升其復原力與對自身健康或照護的掌 控力(張育誠、宋珮瑋,2013)。由是,在老年人能夠維持一定健康程度的情 況下,依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與成功老化的健康發展層次理論,最終得以邁 向自我實現的層次及迎向成功老化的歷程。換言之,導入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 構這類外部資源,能促成老年人邁向成功老化的各項生活指標得以一一實現, 且讓老年人能積極地享受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再者,高齡友善健康照護也能 成為「生命全程控制理論」中的初級控制,老年人可以藉由外部環境條件之改

力的活動上(引自劉宏鈺、吳明儒、吳曉君,2012)。 5 客觀標準的老化分類,包括,一般老化:日常生理上偶爾生病,心理上中等認知能 力、可參與部份的活動。病理老化:日常生理上已有一至數種的疾病,心理上認知功 力差、低參與或無法參與活動。詳細討論,見 Bouwer(2010)。

(25)

變,以維持或提升健康狀態,進而減低老化過程中的身心損壞。

六、成功老化理論的省思

長久以來,討論有關成功老化的理論,6

Rowe & Kahn的三要素和Baltes & Baltes的選擇、最適化與補償的理論可說是較有系統,且也是最被廣泛引述及 應用的成功老化模式。但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各理論觀點的推陳出新,使得許 多既往佔主導地位的成功老化理論受到挑戰及修正。好比Rowe & Kahn之所建 構成功老化理路的三要素即被認為只是一種原則性的策略指導,沒有實際臨床 或實務操作的做法,且要素中範定要避免疾病,這項著實難實現,因老年人身

體的衰退或者患有疾病十之八九(常態現象)。以致客觀性定義成功老化標準,

可能就忽略個體主觀成功老化的自覺性(林美伶,2011)。繼而Steverink(1998)

等認為Baltes & Baltes 的選擇、最適化與補償模式有助於瞭解在生命過程中的 個人行為,但卻未考量到個人行為如何整合到理論目標,也就是以適應性或彈 性來定義成功,然而卻無法明確指出什麼目標是重要的,以及誰是有適應能力 者(引自李世代,2010:64;林美伶,2011;林麗惠,2006)。再者,成功老 化理論強調老年人在個人層次維持自我的身心健康,以及積極投入生活和參與 社會活動。問題是,老年人隨著歲月流逝健康也日益衰退,要老年人依靠自我 力量來實踐成功老化的各項要素有其困難,因而需要依靠外部資源扶助高齡者 邁向成功老化之路。 在此情況下,可藉由醫療院所推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以導引高齡者認識健 康生活方式及協助其經驗成功老化歷程,從而建構一個新的「成功老化」模型 的可能性,讓每位老年人在晚年仍可維持健康狀況、保有身體的高功能和擁有 高品質生活,甚而獲得善終。這新的「成功老化」模型(如圖5)係融合Rowe

6 有關成功老化定義及其內涵,可詳見林美伶(2011)。

(26)

& Kahn的成功老化三要素與Baltes & Baltes的選擇、最適化及補償的理論,這 般融合取向,先以Rowe & Kahn的三要素來因應老化歷程中所面臨之身心問題, 再藉由高齡友善健康照護以維繫和照護健康,當老維持人身心健康即能遠離疾 病與失能,並能維持良好身心功能及較有可能適應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然而, 高齡者在老化歷程中,如面臨身心功能不理想狀況時,通常套用Baltes & Baltes 的SOC 模式,找出問題癥結,研擬適合能力所及的新目標,並透過高齡友善 健康照護的介人來維持和照護老年人的健康。因而借助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制 聚焦健康促進方案,引導高齡者實踐「成功老化」的各項要素,終而獲致健康 晚年生活。 圖 5 融入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的「成功老化」模型

七、靈性與晚年生活

(27)

在靈性層面方面,雖然現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政策條文中沒有對應的項 目,不過國內醫療院所大多設有靈性單位或設施,好比宗教室(禱告室、佛堂、 華陀廟)和牧靈或其他宗教人員等,以滿足老人在宗教上的需求及心靈上的慰 藉。

陸、結論與省思

就國內來說,在人口老化加速發展的趨勢下,醫療院所及相關社福機構的 服務對象將以高齡者居多,近年來醫療院所在醫療人權和活躍老化理念日益受 到重視的潮流下,已開始導入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架構,自此,針對老年人醫 療照服務已不再只是關注那些罹患各種慢性病症或功能障礙的高齡者,而是開 始將成功老化諸項要素,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參與、經濟安全與和諧人際關係 等,透過與高齡者綿密醫療互動,將成功老化諸要素導入高齡者日常生活之中, 期能促成高齡者身心生活更健康、更滿足和完成自我實現之境。從高齡友善健 康照護政策中看到的不只是給老年人友善的健康照顧條件/環境,藉由高齡友 善健康照護機制,協助高齡者能夠順利親歷在地成功老化諸項因素,這般照顧 服務措施與策略,正好可以形成新的「成功老化」模型。高齡長輩可藉此「成 功老化」模式,學習老化歷程的各種生活適應,並從中獲致滿足感、幸福感與 快樂感,這也是積極/正向老化(positive ageing)的重要表徵(Franklin & Tate, 2009)。 衛福部國健署自2011年致力於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政策的同時,也 建議設立高齡健康代言人方式,讓老年人有參照和比較的對象,繼而促動個人 對自身親歷老化歷程之適應情況進行估量,而激發個人努力追求成功老化之生 活模式的理想目標。這或許可用Erving Goffman(1963)的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自我呈現(self-presentation)理論取向加以說明,亦即人在社

(28)

會互動過程中或面對壓力的情境時,為了降低在某些情境下的自我不適和使自 己能與環境平衡互動而產生的因應策略。在靈性要素方面,高齡友善健康照護 政策未來條文修訂時,理應把能促成高齡者靈性層面滿足和成長的項目列入, 以呼應Crowther成功老化中正向靈性的要素。無論如何,國內對高齡友善健康 照護與成功老化相關研究尚屬發展中,因此建議把成功老化的因素明確地表列 於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的構面當中,讓老人和醫療院所及機構更容易瞭 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最終乃是導向成功老化之境。

(29)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6)。我國生命表。檢索日期,2016 年 12 月 5 日。網址: http://www.moi.gov.tw/stat/life.aspx 王永慈(2008)。『高齡社會的來臨:為 2025 年的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不同世代對於老年生活的需求、服務提供以及價值偏好的調查研究-65 歲 以上』。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自由時報(2016)。男 性 77.01、 女 性 83.62 歲 -國 人 平 均 餘 命 創 新 高 。 檢 索 日 期 , 2016 年 12 月 5 日 。 網 址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3709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 2012 年至 2060 年人口推計。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09)。老人健康促進計畫(2009-2012)。臺北: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11)。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 蹤(第七次)調查。臺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2014)。國民健康署 2014 年報。臺北: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署。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台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 行為調查(民國 91 年)。檢索日期,2016 年 12 月 5 日。網址: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rticle.aspx?No=2007 12270003&parentid=200712270001 余紅柑(2010)。嬰兒潮世代老人如何實踐成功老化的路徑芻議。社區發展季 刊。132:325-339。 呂寶靜(2016)。老人福利服務。臺北:五南。

(30)

李世代(2010)。活躍老化的理念與本質。社區發展季刊。132:59-72。 李瑞金(2010)。活力老化:銀髮族的社會參與。社區發展季刊。132:123-132。 林美伶(2011)。我對成功老化的定義與應用。台灣老年學論壇。9:1-13。檢 索日期,2016 年 12 月 17 日。網址:http://www.iog.ncku.edu.tw/files/archive/ 270_2a23f294.pdf 林萬億、陳美蘭、鄭如君(2016)。臺灣活力老化的推動:現況與議題。檢 索 日 期 , 2016 年 12 月 8 日 。 網 址 : http://tag.org.tw/admin/uploads/ 20120904153658_3604.pdf 林麗惠(2006)。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邱淑媞(2011)。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醫療品質雜誌。5:20-24。 徐慧娟(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3:252-260。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程千芳、游一龍(2015)。老年心理學:從心理科學看成功老化。台北:雙 葉書廊。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3(2):1-36。 秦秀蘭(2013)。高齡者情緒調適研究的現況與趨勢。台灣老年學論壇。20: 1-15。檢索日期,2016 年 12 月 11 日。網址:http://www.iog.ncku.edu.tw/files/ archive/636_1d8853e5.pdf 張菊惠(2004)。民國九十一年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高雄縣 衛生保健議題資料分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BHP-PHRC-92-013)。 臺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 張育誠、宋珮瑋(2013)。臺灣高齡友善醫院與健康照護機構發展。台灣老年 醫學暨老年學雜誌。8(3):216-225。 郭俊巖、李綉梅、胡慧嫈、蔡盈修、周文蕊、賴秦瑩(2015)。臺灣老人長期

(31)

照顧體系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場風險之研究。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 學刊。5(1):129 -170。 陳楓媚、陸洛(2016)。邁向正向老化:正向老化的關鍵要素及情境效果之 研究。檢索日期,2016 年 12 月 13 日。網址:https://nccur.lib.nccu.edu.tw/ bitstream/140.119/80230/1/2-2.pdf 陳燕禎(2007)。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臺北 : 雙葉書廊。 陳麗光、鄭鈺靜、周昀臻、林沛瑾、陳麗幸、陳洳軒(2011)。成功老化的多 元樣貌。台灣老年學論壇。9:1-12。檢索日期,2016 年 12 月 17 日。網 址:http://www.iog.ncku.edu.tw/files/archive/268_4427cc40.pdf 曾淑惠(2009)。高齡者生活型態與健康老化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 者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松林(2009)。老人長期照顧產業中的社會照顧品質。台灣健康照顧研究 學刊。7:1-12。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13)。全 球 人 口 老 化 之 現 況 與 趨 勢 。臺灣經濟論 衡。11(10):27-34。 劉宏鈺、吳明儒、吳曉君(2012)。社區高齡者學習與健康關係之評析:以嘉 義縣長青活力站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2(2):123-162。 劉見祥、吳秀玲(2009)。高齡化對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 125:112-12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自我評估手冊。檢索日期, 2016 年 12 月 6 日 。 網 址 :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103%E5%B9%B4%E9%AB%98% E9%BD%A1%E5%8F%8B%E5%96%84%E5%81%A5%E5%BA%B7%E7 %85%A7%E8%AD%B7%E6%A9%9F%E6%A7%8B%E8%AA%8D%E8% AD%89%E4%BD%9C%E6%A5%AD%E8%AA%AA%E6%98%8E.pdf

(32)

Anderson, K. M. (1997). Uncovering Survival Abilities in Children Who Have been Sexually Abused: Families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78(6), 592-599.

Baltes, P. B., & Baltes, M. M.(1990).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ing: The Model of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 In P. B. Baltes & M. M. Baltes (Eds.), Successful Aging: Perspectives from Behavioral Science (pp. 1-34). New York: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Berkman, L. F., Seeman, T. E,, Albert, M., Blazer, D., Kahn, R., Mohs, R., et al. (1993)High, Usual and Impaired Functioning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Men and Women: Findings from the MacArthur Foundation Research Network on Successful Aging. J Clin Epidemiol. 46(10):1129-1140.

Bouwer, J. (2010). Successful Ageing and Spirituality. In J. Bouwer (ed.).

Successful Ageing, Spirituality and Meaning: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pp.1-13). Leuven: Peeters.

Bowling, A., & Dieppe, P. (2005).What is Successful Ageing and Who Should Define I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1( 7531),1548–15510.

Chiou ,S. T., & Chen, L. K (2009). Towards Age-friendly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 Arch Gerontol Geriatr, 49(2), 3-6.

Clark, M., & Anolerso, B. G. (1967). Culture and Aging. Springfield.IL: Charles C. Thomas.

Crowther, M. R., Parker, M. W., Achenbaum, W. A., Larimore, W. L., & Koenig, H. G. (2002). Rowe and Kahn's Model of Successful Aging Revisited: Positive Spirituality, the Forgotten Factor. The Gerontologist, 42(5), 613-620.

Franklin N.C.,& Tate, C. A. (2009). Lifestyle and Successful Aging: An Over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3(1), 6-11.

(33)

Gibson, R. C. (1995). Promoting Successful and Productive Aging in Minority Populations. In Bond, L. A., Cutler, S. J., Grams, A. (Eds.) . Promoting Successful and Productive aging(pp. 279-288). Thousand Oaks, CA: Sage.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avighurst, R. J. (1961). Successful Aging. Gerontologist, 1(1), 8-13.

Heckhausen, J., & Schulz, R. (1995). A Life-span Theory of Control. Psychological Review, 102, 284–304.

Hsu, Hui-Chuan (2007). Exploring Elderly People’s Perspective on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Ageing & Society,27(1), 87-102.

Liveneh, H., Livneh, C. L., Maron, S., & Kaplan, J. (1996).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Coping with Stress. Journal of Psychology,130(5), 501-512.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almore, E. B. (1995). Successful Aging. P. 914-915 in Maddox, G. L. (Ed.).

Encyclopedia of Aging: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in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nd edition). New York: Springer.

Rowe, J. W. & Kahn, R. L. (1987). Human Aging: Usual and Successful. Science, 237,143-149.

Rowe, J.W., & Kahn, R. L.(1998). The Structure of Successful Aging. In J.W. Rowe & R. L. Kahn (Eds.), Successful Aging (pp. 36-52). New York: Random House.

Ryff, C. D. (1982). Successful Aging: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Gerontologist, 22(2), 209-214.

(34)

Ag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702-714.

Steverink, N., Lindenberg, S., Ormel, J. (1998). Towards 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Ageing: Patterned Change in Resources and Goals. Ageing & Society,18, 441-467.

Tiet, Q.Q.,Bird, H. R., Davies, M., Hover, C., Cohen, P., Jensen, P. S., & Goodman, S. (1998). Adverse Life Events and Resil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37(11), 1191-1200.

WHO ( 2002 ) .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http://whqlibdoc.who.int/hq/2002/ WHO_NMH_NPH_02.8.pdf[December 19 2015 accessed]

WHO(2004). Towards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 Retrieved from http://whqlibdoc.who.int/ publications/2004/9241592184.pdf[December 19 2015 accessed]

(35)

附件:表一、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的導入架構與自我評估表 表一之一、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策略的管理政策面向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標準 子標準 自評項目 一、 管 理 政 策 1.1 建立高齡 友善政策 1.1.1 機構當前的品質與營運計畫中,將高齡友善列為優先議題之一 1.1.2 機構有一書面的高齡友善政策,致力於提昇長者之健康、尊嚴與參與 1.1.3 機構有指定人員負責高齡友善政策之協調與執行 1.2 資源與支 持 1.2.1 機構有相關經費以落實高齡友善政策及服務 1.2.2 機構資訊系統功能,足以支持高齡友善政策之執行、協調與評估 1.2.3 機構有具高齡照護專業的工作人員 1.2.4 所有員工均獲得關於年齡、性別與文化敏感性照護之基本訓練,包括知 識、態度與技巧的層面 1.2.5 所有照護長者之臨床人員均應獲得關於高齡照護核心能力之基本訓練 1.2.6 機構對高齡友善的最佳作法與創新給予鼓勵 1.2.7 工作人員能參與機構高齡友善政策的制定、稽核與修訂 1.3 持續監測 與改善 1.3.1 機構將性別與年齡別分析適切地納入品質、安全與病人(或住民)滿意度 測量中;且工作人員可取得這些資料以進行評估 1.3.2 機構應建立一套針對高齡友善政策及其相關活動的品質評估計畫,並將 組織文化的發展、長者與照護提供者的觀點、資源的發展、服務的表現以及照 護結果,納入評估及改善

(36)

表一之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策略的溝通與服務面向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標準 子標準 自評項目 二、 溝 通 與 服 務 2.1 溝通 2.1.1 機構工作人員以尊敬的態度、易懂的語言和文字對待長者 2.1.2 關於機構的作業資訊,包括服務時間、收費標準與掛號手續及交通資訊 等,應該以適合長者的方式提供 2.1.3 提供給長者及其主要照顧者的衛教工具或印刷品有以適合長者及其主要 照顧者的方式設計 2.1.4 在照護的所有階段皆提供充分的資訊並使長者、其家人及/或其主要照顧 者參與 2.1.5 機構尊重長者在照護上作決定的能力與權力 2.2 服務 2.2.1 機構盡力調整行政程序以因應長者之特殊需要,包括教育程度較低或有 認知功能異常之長者等 2.2.2 機構能發現及支持有經濟困難的長者獲得適當的照護 2.2.3 機構在門診與住院部門有志工計畫以適切的協助病人(或住民)與訪客的 接待、導引、交通、閱讀、書寫、陪伴或其他服務 2.2.4 機構鼓勵長者包括社區長者、病人(或住民)與家屬及/或其主要照顧者參 與機構的志工服務 表一之三、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策略的照護流程面向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標準 子標準 自評項目 三、 照護流 程 3.1 病人 照護 3.1.1 機構訂有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指引,以評估病人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預 防需要,包括: 生活型態、營養狀態、身體健康狀態、認知狀態、精神狀態、 心理-社會-經濟狀況(含與誰同住)、跌倒預防、疾病篩檢等

(37)

需求 評估 3.1.2 機構針對不同疾病或狀況的病人(或住民)有訂出指引,以評估與該疾病 或狀況相關的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和復健需要,例如: 氣喘病人、糖尿病病人、 中風病人、心臟衰竭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冠心病病人、進行關節置換 術之病人、進行其他手術或程序之病人、末期疾病病人、慢性腎臟病病人、失 智病人、智能不足或其他長照需求的長者等

3.1.3 機構對住院(入住)長者有高危險篩檢指引(high-risk screening for the seniors)(包括跌倒、身體功能、認知功能、精神功能及心智狀況等) 3.1.4 在入院(入住)時及門診時,應檢視病人(或住民)的用藥 3.1.5 對病人(或住民)的需求評估應在與機構第一次接觸時進行,並依病情需 要或要求而複評或調整 3.1.6 評估結果應記錄於病歷或照護紀錄中 3.1.7 轉介醫師或其他來源的資訊亦應納入病歷或照護紀錄中 3.2 病人 介入 與管 理 3.2.1 依評估結果,告知病人/住民(及其照顧者,若適當的話)影響其健康的因 素,並與病人/住民(及其照顧者,若適當的話)共同擬訂介入計畫 3.2.2 提供給病人(或住民)及其照顧者的資訊應以實證為基礎,並記錄在病歷 或照護紀錄中 3.2.3 介入與預期結果應記錄及評估在病歷或照護紀錄中 3.2.4 病人(或住民)、家屬及/或其主要照顧者及工作人員能獲得健康老化與各 種危險因子或疾病的衛教資訊 3.2.5 臨床部門或照護部門將健康促進、復健與風險管理適切地整合入其臨床 或長期照護指引/路徑之中 3.2.6 檢驗、檢查與治療,應考量與年齡有關的變化與耐受度 3.2.7 對門診及住院(入住)的高風險長者,有跨領域的周全評估與介入指引 3.2.8 出院/離開機構規劃應及早開始準備 3.2.9 應儘量達成住院日數目標

(38)

3.3 社區 參與 及持 續性 照護 3.3.1 提供病友團體資訊給病人(或住民) 3.3.2 有與機構合作的健康與社會照護提供者之清單 3.3.3 有專人負責轉介服務並訂有處理流程 3.3.4 與合作夥伴間有書面的合作計畫,以增進病人(或住民)照護的持續性 3.3.5 機構之間有彼此同意的病人(或住民)資訊交換作法 3.3.6 在門診、轉介、出院或離開機構時,提供易理解的追蹤說明給病人(或住 民)(與其家屬及/或其主要照顧者) 3.3.7 接受轉介的機構有適時回覆關於病人(或住民)病情、健康需要以及介入 的書面摘要 3.3.8 對有需要的病人(或住民),應將復健計畫或(及)後續照護服務連同機構 與合作夥伴的角色記錄在病歷中 3.3.9 提供社區老人關懷服務 表一之四、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策略的物理環境面向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標準 子標準 自評項目 四、 物理環 境 4.1 硬體 環境 4.1.1 在實用及可負擔的情況下儘可能採行「通用設計」之原則。(包括:1.誰 都可以使用,2.滿足不同能力、喜好,3.誰都能簡單地使用,4.有效地傳達必 要的訊息,5.降低危險與不良後果,6.減輕使用時的身心疲勞,7.確保使用的 空間規模) 4.1.2 機構整體環境,應保持清潔舒適 4.1.3 機構有良好照明、防滑地面、穩固的家具以及安全的走道與樓梯 4.1.4 機構之廁所、浴室及病房床頭設有緊急求救警鈴系統 4.1.5 機構設有無障礙廁所並附有簡單的沖洗設備 4.1.6 病房走道兩側有扶手

(39)

4.1.7 床的高度應適合長者使用 4.2 交通與行 動 4.2.1 機構主要院區對外交通方便 4.2.2 機構範圍較大者,設有機構內接駁車 4.2.3 機構主要入口設有下車處,並有人員可協助服務 4.2.4 對行動不便者,提供上下車空間,及機構內行動輔具(如輪椅) 4.3 標誌與識 別 4.3.1 機構內各處設有簡單易讀的標示及措施(例如語音導引),以利定位及辨 識照護者和服務 4.3.2 機構內指示標誌採用慣用標誌,方便高齡者辨識 4.3.3 重要健康照護人員應使用識別證、名牌或告示板,方便病人(或住民)辨 認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offer foreign fisherman employed to work in Taiwan sounder care and impose obligations on employers to manage foreign fishermen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ir

然而,目前探討職務再設計如何協助中高齡工作者老化的議題時,通常

Although it is one of his early writings in Taiwan, it has reflected thoughts on stylistic reform and religious reform.“Singing in Silence"calls for religious reform, and is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Courtesy: Ned Wright’s Cosmology Page Burles, Nolette & Turner, 1999?. Total Mass Density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