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客家研究,2016 年 5 月 第6 期,頁 253-278
253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莊仁傑
*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 新山柔佛古廟遊神近年來漸受矚目,並且許多海內外的學者也開始 關注。此次考察主要聚焦在古廟遊神期間,新山客家公會如何處理所負 責的感天大帝(古廟五尊主神之一),以及遊神期間客家公會的相關活 動。遊神活動一共前後五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第三天的出鑾、第四天 的夜遊與第五天的回鑾。筆者將以逐日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 關鍵字:新山、柔佛古廟、古廟遊神、新山客家公會、感天大帝 * E-mail: henry72783@hotmail.com 投稿日期:2015 年 6 月 17 日 接受刊登日期:2015 年 8 月 6 日田野紀要
The Johor Bahru Hakka Association and
Gantiandadi in the JB Chingay Festival
Henry Ren-jie Chong
*Ph.D.,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Johor Bahru Chingay Festival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famous event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wide. This paper is a fieldwork report of the JB Chingay Festival which lasted for five days in 2015. The main events were held between the third and fifth day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Johor Bahru Hakka Association and its events during the JB Chingay Festival for the deity, Gantiandadi ( 感天大帝 ). Keywords: Johor Bahru, Johor Bahru Old Chinese Temple, the JB Chingay Festival, the Johor Bahru Hakka Association, Gantiandadi
* Date of Submission: June 17, 2015 Accepted Date: August 6, 2015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55
一、新山華人社會、中華公會與五幫會館
1940 年代,在柔佛的實際統治者天猛公達因伊布拉欣(Daing Ibra-him)的農業發展政策的推動下,以及新加坡土地資源有限,許多胡椒 與甘蜜種植者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新加坡以北的柔佛州(Trocki 2007: 98-123)。 柔佛州首府新山(Johor Bahru)最初是柔佛開發的前哨站之一。但 由於新山位於當時柔佛州主要經濟作物產區的中心(當時主要產區分別 位於柔佛南部的四條河流:埔萊河、士古來河、地不佬河、柔佛河), 以及其位置最靠近新加坡,因此新山在1855 年成為柔佛的行政與商業 中心(白偉權 2015: 39-43)。 柔佛歷代蘇丹1招募華人到柔佛從事經濟作物的種植,新山也因此 成為柔佛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當時的新山華人大多是潮州、福建、 客家、海南、廣肇等五幫人士,其他籍貫人士則較少。雖然自19 世紀 末以來,其他籍貫人士逐漸增加,但是新山華人社會始終以潮州人為主 (安煥然 2009:110-111)。 新山華人社會最早的社會組織是義興公司。義興公司於1916 年因 政府政策而解散,但是自19 世紀中葉到其解散這段期間,義興公司儼 然是新山華人社會的最高機構(安煥然 2015:101-111;白偉權 2015: 81-103)。1922 年華僑公所成立,成為另一個代表全新山華人的組織。 二次大戰時會務停頓,戰後於1946 年復辦,並且改名為新山中華公會, 至今仍然是新山華人的最高代表機構。2 新山中華公會之外,華人群體主要按照籍貫來劃分,因此新山五幫 會館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團體。3新山客家公會是五幫會館之一,成立於 1926 年(1927 年其名稱出現於柔佛政府憲報中),最初名稱為新山客 1 柔佛州的天猛公家族後來成為柔佛蘇丹。 2 新山中華公會簡史,詳見新山中華公會(年代不詳)。 3 五幫會館分別是潮州幫的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福建幫的新山福建會館、客家幫的新山 客家公會、廣東幫的新山廣肇會館和海南幫的新山海南會館。屬同源社。太平洋戰爭時期停辦,戰後1947 年復辦,並於 1992 年改名 為今日所知的新山客家公會。在這期間,新山客家公會皆以新山客家人 的代表自居,活躍於新山華人社會。雖然曾一度分裂成兩個社團,但是 新山客家公會依然被視為是新山客家人的代表(吳華、舒慶祥 2007: 173)。4 新山中華公會與五幫會館在現今新山華人社會中佔據重要位置,雖 然也有其他基於地緣、血緣與業緣而組成的社會組織,例如新山廣西會 館、柔佛潁川陳氏公會與新山司機公會等,但是影響力與公信力始終不 及這六個新山華人社會組織。
二、柔佛古廟與遊神
柔佛古廟現今是新山中華公會的附屬組織。柔佛古廟位於新山市中 心的直律街(Jalan Tuas),相傳建立於 1870 年左右。5古廟的主神是元 天上帝,除了洪仙大帝、感天大帝、華光大帝和趙大元帥做為陪祀的神 明之外,廟內也供奉速報老爺等神明,並且在廟旁分別奉祀觀音和風雨 聖者。6 4 新山客家公會在 1980 年代末分裂,但是新山客家公會仍被其他組織視為是新山客家 人的代表。另一客家公會—— 新山(大馬花園)客家公會在前些日子承認新山客家 公會在新山華人社會的地位。 5 柔佛古廟具體的建立時間始終無法斷定。根據古廟現存最早的牌匾與古鐘上所書,古 廟在1870 年時就已經存在。 6 風雨聖者亭原先是獨立於古廟之外,但是在 1991 年政府強行拆除古廟山門時風雨聖 者亭也同時被拆毀。在1995 年古廟重修之後,風雨聖者亭變成了古廟的一部分。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57 圖2 偶佛古廟示意圖 圖解說明:1. 感天大帝 2. 趙大元帥 3. 元天上帝 4. 華光大帝 5. 洪仙大帝 6. 回鑾後謝神意 識的供桌所在位置7. 觀音像 8. 風雨聖者 資料來源:筆者繪 不論是柔佛古廟還是古廟遊神活動時,都由新山中華公會所主導, 並由新山中華公會屬下的柔佛古廟管理委員會實際負責。五幫會館(柔 佛潮州八邑會館、新山福建會館、新山客家公會、新山廣肇會館與新山 海南會館)則在柔佛古廟與古廟遊神中都佔有重要位置。五幫會館在柔 佛古廟管理委員會中各有一位代表,並且古廟中所供奉的五尊神明也分 別由五幫負責。古廟的主神元天上帝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負責、洪仙大 帝由新山福建會館負責、感天大帝由新山客家公會負責、華光大帝由新 山廣肇會館負責,以及趙大元帥由新山海南會館負責。這一分配方法不 但用於平日,在遊神期間也如此分配,由各幫抬自己所負責神明的神 轎。相傳這是在1922 年時,當時五幫協議出來的結果,由一幫奉祀其 中一尊神明。7 7 在建立此協議時,部分會館尚未成立,例如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因此五幫的分配結果 如何演變成現今由五幫會館負責,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負責古廟運作的柔佛古廟管理委員會於1945 年成立,但是在 1949 年時決定由投標的方式把古廟的管理權委託給廟祝管理。1996 年開始, 新山中華公會廢除此方式,改以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這看似新山中華 公會開始進一步加強對於柔佛古廟的控制權。但是控制權的加強可追溯 到更早。1980 年代柔佛州政府宣布,將徵收柔佛古廟部分地段做為發 展之用,因此柔佛古廟面臨了是否拆遷的問題。新山中華公會這時一反 以往對柔佛古廟不大重視的態度,而強調柔佛古廟是新山華人文化的一 部分,必須予以保留(安煥然 2009:263-264)。 當時也可看見柔佛古廟遊神活動的參與者有所變化。舊時古廟遊神 時並沒許多人自願抬神轎,甚至曾經陷入必須出錢請人抬轎的窘況(新 山中華公會、柔佛古廟修復委員會 1997:109)。可是在 1970 年代開 始,這一局面卻扭轉過來,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自願抬轎。根據筆者在 遊神時詢問一些參與遊神多年的人士,指出當時謠傳以前被招募去抬轎 的窮人在抬轎之後開始興旺,因此吸引了許多人自願加入。8雖然不知 道這則訊息的可信度以及最早的散播者,但是從中可知,遊神在1970 年代開始再次受到華人社會的重視,在1980 年代成為華人社會中的一 大盛事,而這恰好與新山中華公會開始積極加強對古廟的控制權的時期 重疊。 柔佛古廟與古廟遊神的再興同當時馬來西亞華人的政治與社會息息 相關。1969 年馬來西亞發生 513 事件後,9馬來西亞政府在政治、經濟、 社會與文化上採取扶持馬來人與單元化政策,因此馬來西亞華人在各方 面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下降,進而催生了獨中復興運動等動作來試圖抗拒 8 筆者在遊神期間(2015 年 3 月 10 日至 3 月 12 日)向好幾位古廟遊神的參與者詢問此 一問題,都得到類似的答案。 9 1969 年 5 月 13 日馬來西亞大選後發生種族衝突,馬來西亞也因此進入戒嚴時期,直 到 1971 年才取消。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59 國家政策(潘永強 2005:203-232)。在此脈絡之下,再加上古廟面臨 可能被拆遷的命運,因此新山中華公會把柔佛古廟和古廟遊神視為是華 人文化復興的舞臺,進而進一步加強對古廟的控制權,並且重新改造了 古廟遊神活動。 現今的古廟遊神於每年農曆正月18 到 22 日舉行。分別是亮燈儀式 (18 日晚上)、洗街(19 日)、出鑾(20 日)、夜遊(21 日)和回鑾(22 日)。正月18 日的亮燈儀式於晚上在行宮舉行,為近年來開始設置的 儀式。19 日洗街時,除了清洗夜遊行經路線的街道之外,也在古廟內 捆綁神轎,為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20 日到 22 日為遊神活動最重要的 三天。20 日上午將五尊神明從古廟移駕到行宮,供信眾們參拜;21 日 晚上則為眾神夜遊,繞境一周,同時也是遊神活動中最多人參與最為熱 烈的活動;22 日早上,眾神則從行宮回到古廟,遊神活動也於是結束。10 古廟遊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最早的記錄可追溯自1888 年在《叻 報》上的一則名為〈柔佛賽神〉的報導: 柔佛地方向例,每年於正月二十日為賽神之期,儀仗搖 風旌旗映日,更召名優往為演劇,亦可算窮荒小島中之繁 華世界。本日該處賽會之期已屆,諒今春風景當不減於曩 年,盍往觀乎得以及時行樂也。(不著撰者 1888) 此外,在1890 年在《叻報》上又見關於古廟遊神的報導: 柔佛地方所有旅處之華人,向章歷年均於正月二十日舉行 賽神之舉,現在業已屆期,故於是日賽會一天,并於晚間 10 遊神中的儀式詳情見於下文。
巡遊兩夜,僱定戲劇往為開演,而本坡慶百年班業經定往 一時。叻地諸人往為觀玩者亦不乏人,是亦可見一時之盛 也。爰誌之。(不著撰者 1890) 雖然不知古廟遊神何時開始,但從以上《叻報》的兩則報導,可知自 1880 年代起,古廟遊神已經成為新山華人社會中的重要活動,並且吸 引不少外地人前來參觀。 此外,現今的遊神與往日的遊神有所異同。根據以上報導,在 1890 年時的夜遊一共兩晚,與現在的夜遊一晚不同。但是眾神繞境、 戲班公演和舉行日期依舊未變。但是報導裡面所沒提到的是,所上演的 戲是酬神戲或者是為了其他目的。 古廟遊神時,遊神隊伍的神明出遊順序是由趙大元帥打頭陣,接下 來分別是華光大帝、感天大帝、洪仙大帝,最後由元天上帝壓陣。此 外,五幫會館也按照自己所供奉的神明列隊。這樣的隊伍行列被視為是 一傳統,但是卻不盡然。在1921 年《新國民日報》中的相關記載中, 指出古廟遊神的隊伍排列是廣東、海南、客家、潮州和福建(何醒民 1921a、1921b、1921c),甚至參與遊神多年的人曾指出,以前遊神出 廟門時,各幫是互不相讓甚至起衝突的。 現今實際負責新山客家公會在遊神期間相關活動的組織是感天大帝 奉祀委員會。其組織在每年遊神之前召集工作人員,並以男性為主。在 遊神過程前負責綁神轎、遊神過程中抬神轎與安排參與者進入感天大帝 隊伍中抬神轎、負責在行宮看守神轎等工作。為了在遊神期間區分他 們,因此穿上綠色有領汗衫(見圖3)與一般參與做分別。下文中的護 轎組即指此組織。
三、遊神的第一日(亮燈儀式)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61 遊神的第一日的活動是晚間的古廟遊神亮燈儀式,此儀式是自2006 年後為了推廣柔佛古廟遊神才開始的活動。儀式舉行的地點是行宮前廣 場,為了舉行亮燈儀式,古廟方面在行宮前廣場上(行宮前)搭建了一 座臨時舞臺。 圖4 行宮示意圖 圖解說明:1. 感天大帝 2. 趙大元帥 3. 元天上帝 4. 華光大帝 5. 洪仙大帝 6. 和合二仙 7. 客 家歌臺 8. 海南戲臺 9. 潮州戲臺 10. 廣東戲臺 11. 福建戲臺 資料來源:筆者繪 行宮的前身即是神廠。2006 年現今的神廠落成時,才改名為行宮。 原先每年遊神的神廠所在地並無固定,曾經坐落在新山舊菜市場旁(黃 亞福街)與舊巴士總站旁(直律街上)。但在1978 年時在新山華人義 山綿裕亭旁建設一座永久性建築做為神廠,從此神廠則固定在綿裕亭 旁。直到2006 年新神廠(行宮)改遷至舊神廠的後方。 雖然亮燈儀式定於晚上7 點開始,但 7 點時仍然在準備中。當時會 場上播放新年歌(由於遊神活動非常接近新年,並且近20 年來與新年 做連結,因此新年歌與遊神之間並不衝突),觀禮者也陸續增加中。7 點30 分開始播放去年遊神的影片,並且中華公會與五幫會館的代表陸
續就坐,隨後儀式正式開始。 儀式首先分別由柔佛古廟管委會主席、新山中會公會會長和柔佛州 旅遊商貿與消費事物委員會副主席的代表分別致辭,隨後新山中華公會 頒發紀念品於政府代表。 接著是亮燈儀式的重頭戲。新山中會公會會長、五幫會館的各個代 表、古廟管委會主席、新山中會公會執行顧問上臺以進行亮燈儀式。此 九人上臺並同時按下按鈕,行宮前廣場上所掛的燈籠同時亮起之外,也 燃放鞭炮和煙花。隨後臺上進行表演,除了各會館的表演隊伍上臺呈現 舞龍舞獅、鑼鼓、武術表演之外,也有一些新山華人表演團體上臺表演。 在第一晚的儀式之中,五幫會館並無特別的儀式或其他活動,主要 作為儀式參與者配合新山中華公會的活動。
四、遊神的第二日(洗街與綁神轎)
廟方於正月19 日進行洗街儀式。洗街儀式從早上 11 點開始,沿著 古廟遊神夜遊路線行走一次。在洗街儀式開始前,工作人員在元天上帝 神像前準備洗街所用的符水與米。米中參雜了鹽、符(燒過的灰燼)和 茶葉,符水則除了燒過的符和水之外,也加入了紅花。在儀式結束時眾 人高喊「發啊/興啊」(潮州話)為結束。洗街時沿途噴灑符水和米, 以清掃遊神路線上被視為不乾淨的事物。在洗街過程中,在進入行宮時 洗街隊伍的速度加快,並且在行宮中特別繞行一圈。在行經各個十字路 口時,也特意撒較多的符水與米。在出發之前曾經詢問洗街的負責人, 洗街的目的是因為路上的交通繁忙車禍多,因此在遊神之前必須清掃街 上的不潔之物。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63 圖 7 柔佛古廟遊神路線圖 資料來源:不著撰者(2013) 洗街的當天下午則在古廟內進行綁神轎儀式。此儀式把神桌上的五 尊神明請下,並且放入神轎之中,然後把神轎內的神像固定,以及把抬 神轎所需的兩槓固定並捆綁好。 客家公會負責的感天大帝的綁轎儀式是由感天大帝奉祀委員會負 責,並由其主席陳奕錦先生指揮。儀式開始時,由客家公會署理會長把 神像從供桌上搬下來(以往是由會長所搬下,但是因為會長出國,所以 由署理會長代替)。但是之後的工作則由奉祀委員會主席主導。當神像 安坐在神轎後,首先由主席或者其副手把神像的臉擦乾淨。 在綁神轎的時候,細縫之處用金銀紙填滿以固定神像。這些用於綁 神轎的金銀紙將會在事後分成1,000 份,然後分發給新山客家公會在遊
神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所主辦的平安宴的出席者。除此之外,如果事前曾 擲杯取得神明許可,神轎中也會放入一些首飾,並在平安宴上供參與者 競標(所得款項將用於遊神經費上)。今年的福品之中比較特別的是感 天大帝神轎後面的五支令旗。以往遊神前的擲杯都沒取得神明允許,但 是今年則取得神明同意。 在用金銀紙固定好之後,最後的部分則是用紅布把神像緊緊固定於 神轎上。這程序也是由主席開始,或者由其副手代勞。在這一過程中, 必須確定雙手必須乾淨。 固定神像的同時,也必須在神轎前後兩槓之間的橫木兩旁纏繞繩 子。這必須先用粗繩纏繞於兩槓之間,並與橫木並行。橫木的中間則另 有一條短槓,供搖晃神轎時提供支點。綁好後,再以細繩纏繞粗繩,最 後淋水讓其穩固。這種綁法可讓神轎搖晃時有支點可供搖動,並且也可 讓神轎在整場遊神活動中撐住而不會發生斷裂等意外。根據筆者問及旁 人,這種綁法是自10 多年前因搖晃神轎而開始的。 在綁好之後,主席與幾位資深成員拿出手機,不斷對照先前遊神時 拍的神轎照片,以確定完美。最後再拍照供明年使用。
五、遊神的第三日(出鑾)
出鑾儀式當天,遊神隊伍自11 點整從柔佛古廟出發。隊伍以柔佛 古廟的開路車(新山中華公會直接管轄)作為首發,前面並有「迴避」 與「肅靜」的牌子。根據遊神的資深參與者所言,原先隊伍前方有「甘 蜜」、「胡椒」、「黃梨」與「橡膠」等字樣的燈籠,但是在1970 年 代末就被淘汰了。 出廟順序如果以神明/神轎為序,是趙大元帥、華光大帝、感天大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65 帝、洪仙大帝與元天上帝。如果以幫群則是海南、廣東、客家、福建和 潮州。因此換句話說,遊神隊伍的組織方式是以五幫為標準的。同時在 夜遊當日,耶耶亞哇路上的列隊處也以五幫做為區分。因此遊神隊伍也 可分成五隊,每一隊以一個會館作為負責人。 除了神轎之外,在隊伍中也有舞龍隊、舞獅隊、武術團體與鑼鼓團 等。根據陳主席所言,遊行的表演隊伍雖然是歸於其中一個幫群的遊行 隊伍之下,但能否成為遊行表演隊伍則是由中華公會決定。入選之後, 則會隨機安插在其中一支隊伍之中。每一支隊伍大多以卡車為首,並且 卡車上有某神明出遊等字樣。隊伍則以神轎壓陣。隊伍與隊伍之間則首 尾相連,形成整支遊神隊伍(從遊神的觀眾角度而言是一支隊伍,但從 參與者來看則是分成好幾支)。 在感天大帝神轎起轎時,用華語念頌文,廟內的客家公會護轎組人 員跪下。頌文如下:「… 柔佛古廟眾神出遊,新山客家公會感天大帝 奉祀委員會領奉感天大帝巡駕出遊,由本會感天大帝奉祀委員會主席陳 奕錦率領眾善向感天大帝進香…」頌文念完後,眾人隨著司儀三進香 (向神轎鞠躬)。在這儀式中,只有主席一人拿著一支大香,並在頌文 結束後把香插在神轎前。根據主席所言,採用華語而不用客家話是因為 現今一些人聽不懂客家話,所以改用華語。 感天大帝神轎出了廟門則轉右沿著直律街往行宮走去。但是神轎在 過程中將在義興路上的新山廣場前停下(現為逸林飯店「Doubletree」) ,以裝上神轎轎頂。根據新山客家公會的遊神負責人表示,這做法並沒 具有任何宗教因素,而是因為神轎在加了轎頂之後過高而無法出廟門, 因此選擇在這裡裝上轎頂。感天大帝的隊伍在出鑾當日行進的時候,神 轎的前方則是感天大帝的香爐隊。與感天大帝護轎組以男性為主不同, 香爐隊則是以女性為主。根據感天大帝奉祀委員會的成員所言,男性主
要是加入護轎組。由於女性不能抬神轎,因此參與遊神工作的女性其選 擇之一是加入香爐隊。根據筆者自己的觀察,在客家隊伍中,最為接近 神明的是護轎組,接下來則是香爐車隊,兩組工作量相近,因此女性加 入香爐車隊是最可接近神明的參與方式。在筆者隨著感天大帝神轎行進 時,香爐車隊的一位婦女與護轎組的一位男性之間的對話,亦顯示女性 嚴禁抬神轎。11雖然部分儀式允許女性參與,但是神轎是禁止觸碰的。 此外,根據一些參與者的說法,一些儀式雖然名義上允許女性參與(例 如綁神轎和製作洗街時的符水),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女性參與。12 在神轎抵達行宮內並且落轎之後,護轎組馬上在神轎前擺好香爐與 供桌,並供上祭品。隨後客家公會眾人人手一支香跪下,由新山客家公 會會長擔任主祭(陪祭則是奉祀委員會主席與署理主席),率領眾人向 感天大帝行三敬香禮。隨後獻上五牲、五素、五果、發糕、年糕等糕點、 茶、酒、金銀珠寶(以金銀紙代替),最後眾人行三鞠躬禮,儀式告一 段落。 在出鑾當晚7 時左右,客家公會在行宮內舉行名為「天穿日」的祭 祀儀式。儀式在行宮前廣場進行,供桌正面朝向行宮內的感天大帝。「天 穿日」據說是客家特有的節日,紀念女媧補天的日子。但是根據筆者觀 察,此儀式並沒有提到天穿日,反而是以「遵古制,上疏文」為名,並 且上奏的對象為感天大帝。 這場儀式的主祭是客家公會會長,陪祭則有感天大帝奉祀委員會主 席與客家公會署理會長等新山客家公會的理事以及南洋客總副會長。其 他人也可參與此儀式,但只有參與儀式的主祭和陪祭們可奉上自己的疏 文,其他人則無此權利。換句話說,能夠奉上個人疏文者,皆是新山客 11 在此婦女轉身與此男性聊天時,開玩笑要碰神轎,該名男性則嚴肅表示女性不可觸碰 神轎。 12 根據遊神參與者的說法,女性如果來月事,也不能參與這些名義上被允許參與的儀式。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67 家公會的理事或其附屬組織的重要成員。 儀式進行時先上香,然後先後獻上三牲、五素、發糕、年糕、茶、 酒、花、元寶(金銀紙)等物。隨後由其中一名理事念出屬於客家公會 的疏文。念完後,主祭在供桌前把疏文點燃,將其投入一旁的焚化爐中。 隨著陪祭們把各自的疏文投入焚化爐後,元寶也投入焚化爐中焚化,最 後全部人回到原位。隨後司儀宣布: 「所有祈福弟子,向神功妙濟真君感天大帝行頂禮。感天大帝晉收 書文,祝愿大家心想事成,一頂禮。願大家闔家平安,滿門口口,再頂 禮。願國泰民安,五穀豐耕,三頂禮。禮成。」 新山客家公會的天穿日祭祀活動,可說是舊瓶新酒的傳統。雖然提 到了天穿日,但是在具體的祭祀方法與祭祀的對象,卻是自己發明的傳 統。對於這點,司儀也明白告訴筆者,這是他們近年來才舉辦的活動, 而非遊神時原有的儀式。 天穿日的日期有好幾個,其中正月20 日最為流行,並且恰逢古廟 遊神活動,因此不難想像為何選擇正月20 日舉辦這一活動。此外,其 他地方的天穿日活動並無向感天大帝祈福的儀式,由此也可推測感天大 帝成為新山地區天穿日的核心,應該也與新山客家公會的活動皆圍繞著 感天大帝有關,尤其,新山客家公會現今除祭拜感天大帝外並無供奉其 他神明,使得感天大帝自然成為其祈福與供奉對象的第一選擇。 自五尊神明抵達行宮到離開行宮夜遊當晚為止,行宮前的五個固定 舞臺上則會上演大戲籌神。洪仙大帝前的舞臺上演福建歌仔戲,華光大 帝前的舞臺上演粵劇,元天大帝前上演潮劇,趙大元帥前上演海南戲。 但是感天大帝前的舞臺並無上演客家戲曲,而是以合唱、舞蹈與魔術表 演等取代。根據陳主席所言,在新馬很難找到客家戲班,海外戲班則手 續繁雜,因此空置好幾年。10 多年前,在與新山中華公會討論後,則
以現行的表演來取代客家戲曲。根據筆者的觀察,出鑾當晚( 正月 20 日晚上) 的表演最為豐富,這時間上香的人最多,而且也是整個遊神過 程中,行宮最熱鬧的夜晚。當天的表演除了舞蹈與魔術之外,更多的是 各個合唱團演唱客家山歌。除了新山客家公會自己的合唱團之外,也有 多個來自新加坡客家會館的合唱團上臺表演。根據陳主席的說法,許多 客家合唱團往往熱烈回應他人的表演邀請,如新加坡的合唱團往往會答 應姐妹會館(即新山客家公會)的邀請而來到新山表演。 自感天大帝白天進入行宮之後,即開放給信眾參拜。信眾除了在總 香爐插香之外,也在五位神明前的香爐前插香。信眾在感天大帝前的香 爐插香之後,一旁的工作人員也隨即將金銀紙分予信眾。根據筆者觀 察,在感天大帝旁,有一群客家公會奉祀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折著金銀紙 以供香客索取。另外在神轎的兩旁也有工作人員負責分發金銀紙給參拜 的香客。 根據陳先生告知,工作人員為奉祀委員會成員。在感天大帝停駐行 宮期間,奉祀委員會採取了輪班制度,以看護神轎神像與負責相關事務 (向祭拜感天大帝的善信分派平安符、貴人紙和金銀紙)。排班分成三 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從出鑾當日到夜遊當天的凌晨一點,第二個時段 是凌晨1 點到早上 7 點,第三個時段是早上 7 點到中午。 根據主席所言,在他年輕時(1970 與 1980 年代),並沒這制度, 當時所參與的遊神活動往往是與其朋友一同留下過夜看守。但是隨著年 齡增長體力無法支撐,而開始召集身邊的親朋好友共同參與,分派時間 輪流值班以減緩體力的消耗。 根據筆者觀察,輪班制度是新山客家公會在最近30 年來的遊神活 動中逐漸形成的不成文制度,並為其他人所接納。此制度的形成與新山 客家公會護轎組的資深成員成為公會的理事有關,可以說他們主導了活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69 動的組織方法。此輪班制度不但讓工作人員得以保留更多體力,無形中 也擴大了工作人員隊伍,並藉此不斷招募新血加入。
六、遊神的第四日(夜遊)
雖然遊神第四日的白天並無活動,但是行宮仍然人潮不斷,許多信 眾都來行宮上香祈福。 下午5 時左右,諸遊神表演隊伍便會陸續進入行宮前廣場對五尊神 明膜拜。但是由於時間限制與場地人數過多,有些隊伍無法進入現場。 為了方便隊伍進場,主辦單位在行宮前廣場上用活動圍欄隔出一空間方 便各隊伍入場膜拜和退場(此空間正面朝向行宮)。入場膜拜的過程是 這樣的:首先司儀得知什麼隊伍將會入場,並於該隊伍入場時進行介紹。 入場後,隊伍會進行表演然後離場。 到了6 點左右,行宮前廣場與行宮內都是人。司儀(古廟籌委會主 席與顧問二人擔任)開始說話炒熱氣氛。主要炒熱氣氛的方式是要求行 宮內外的群眾不時呼喊口號(「發啊/興啊」)。在行宮內,其中兩尊 神轎也被抬起,並且不時開始搖晃神轎。 6 點 36 分,籌委會主席率客家護轎組眾人在神轎前跪下,雙手合 十敬拜。6 點 40 分,抬起感天大帝神轎,並且開始搖晃神轎。這段期間, 行宮內的五組人馬(以五尊神轎來區分),也分別競相搖晃神轎與呼喊 口號(「發啊/ 興啊」),以顯示各幫之力量。 大約7 點鐘的全體祈福儀式結束之後(眾人雙手合十),司儀宣布 柔佛古廟遊神夜遊活動開始,趙大元帥與華光大帝之後,感天大帝的神 轎也隨之離開行宮。 在華光大帝準備離開行宮時,行宮內穿著客家公會遊神衣的人員也開始結人牆為感天大帝神轎開道,人牆從神轎前一直往外延伸到行宮前 廣場。當司儀宣布「恭迎感天大帝聖駕」後,神轎就開始往外移動,隨 後就在行宮前廣場上搖晃。 大約在7 點 40 分,在耶耶亞哇路上與裝載福品的卡車與客幫遊神 隊伍中的表演隊伍會合,並等待全部遊神隊伍列隊完畢。在等待的同 時,一些表演隊伍也會到神轎前向感天大帝敬禮。 根據筆者觀察,客幫遊神隊伍包括了客家公會的開路車外,先後順 序有千秋鼓、客家公會舞龍隊、燈籠車、白鶴派武術體育會、金英堂之 五福臨門(大頭娃娃)、客家公會花車、客家金獅團、福品車和香爐車, 最後則是感天大帝的神轎。 圖11 夜遊中的感天大帝神轎 資料來源:筆者攝 在神轎行進之時,不時會停下並搖晃神轎。這種方式在古廟遊神的 出鑾、夜遊和回鑾三天都可見到。根據筆者在2013 年詢問洪仙大帝護 轎組的成員所獲得的回答,指出這表示神明高興。在今日的遊神活動 中,除了元天上帝的神轎沒有搖晃之外,其他四位神明都有搖晃神轎的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71 傳統。根據民間傳說,因為元天上帝是古廟的主神,如果搖晃元天上帝 的神轎,表示新山華社的根基也會跟著晃動,因此為了華社的平安穩定 而禁止搖晃元天上帝的神轎。 在2015 年出遊時,筆者詢問感天大帝護轎組卻得到不同的答案。 根據一位資深參與者的記憶,2003 年之前並沒有搖晃感天上帝神轎的 傳統。2003 年新山客家公會更換神轎時,曾擲聖杯問感天大帝是否可 以搖晃神轎,在獲得神明允許後,才開始有搖神轎的傳統。在這之前, 感天大帝的神轎與現今抬元天上帝神轎的方式相似。除了一般正常的抬 動神轎之外,也會不時把神轎舉高。但是在今天,抬高神轎的方法則被 左右搖動神轎的方式取代了。雖然是神明答應,但是根據此先生所言, 當年舊有的抬神轎方式較難吸引年輕人來抬神轎。相反地,有搖晃神轎 的神明則會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抬轎。因此,決定改換抬轎方式其實是 為了吸引更多人來,才導致最後有打杯詢問神明之舉。 根據這位資深參與者的回憶,以前一定會在新山客家公會的舊址 (位於伊布拉欣路上)前抬高神轎(尚未變成搖晃神轎前)。每當遊神 期間感天大帝的神轎經過客家公會時,感天大帝的神轎會在客家公會門 口前停下,並且把感天大帝神轎正面對門口,然後高舉神轎。但是隨著 新山客家公會搬遷至現址,此一傳統不再顯現。 當感天大帝神轎進入黃亞福街,並步入恭迎臺前的表演場地時,已 經是晚上11 點左右。恭迎臺在 2005 年設立,最初目的是為了在此地集 中進行表演供眾人觀賞,同時恭迎臺也是貴賓席的所在地點,其目的是 讓貴賓觀賞遊神,例如在之前曾迎來柔佛州蘇丹王儲(現任柔佛州蘇 丹)。 當恭迎臺上的司儀說「恭迎感天大帝聖駕」之後,護轎組(主要是 穿客家公會遊神衣的男性)在兩旁築起人牆開路,同時抬著神轎的人在 奉祀委員會的領隊指揮下,喊著「一、二、一、二」快步走到表演場地
前,然後在恭迎臺前停下並搖晃神轎,同時周圍的人也高呼口號(「發 啊/興啊」)。之後再快步離開恭迎臺前的表演場地。 當神轎經過恭迎臺後,客幫遊神隊伍中的表演隊伍(例如白鶴派 的獅隊與五福臨門的大頭娃娃)在義興路和敦阿都拉薩路的交界處離開 隊伍。在離開隊伍之前,這些表演隊伍會再度來到神轎前,對感天大帝 行禮,然後再離去。 大約凌晨1 點 5 分,神轎回到行宮。如同出鑾當日,在進入行宮之 前,先在行宮前廣場外轉向,神轎背對著進入行宮。當神轎放下之後, 奉祀委員會眾人清理因進入行宮時勾在神轎上的彩炮絲帶,隨後由委員 會主席帶領跪下並雙手合十,行鞠躬禮3 次,然後呼喊口號(「發啊/ 興啊」)。隨後在神轎前再度擺上香爐,並且由籌委會主席奉上第一支 香。雖然其他隊伍尚未回來,但是客家公會當天的任務大多已經完成。
七、遊神的第五日(回鑾)
大約早上10 點左右,行宮廣場和行宮內仍有三三兩兩的人前來參 拜,但是有別於前兩日,這時候的人潮少很多。感天大帝奉祀委員會的 眾人也在這時開始移開香爐等,為神轎離開行宮做準備。 大約10 點 43 分,奉祀委員會眾人在神轎前跪下,並由會長持大香 一支,負責帶領眾人向感天大帝上香敬禮。隨後在奉祀委員會主席的協 助下,把大香安插於神轎上。之後眾人喊口號(「感天大帝」──「發 啊/興啊」)。隨後則抬起神轎。 雖然神轎抬起,並非馬上離開。司儀(古廟管委會主席)與眾人開 始呼喊口號,然後宣布回鑾活動正式開始。與出鑾和夜遊的順序一致, 海南幫的趙大元帥與廣肇幫的華光大帝先行離開。客家幫的感天大帝則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73 排在第三位。 在司儀宣布「接下來我們恭請感天大帝聖駕回鑾」後,感天大帝的 神轎也隨之抬起並離開行宮。與出鑾和夜遊有些不同,感天大帝回鑾時 抬轎人數較少,客幫隊伍中也沒有表演隊伍隨行(除了神轎前的香爐車 與燈籠車之外)。但是搖動神轎的活動仍然進行。 回鑾的路線是從行宮直接返回柔佛古廟,剛好與出鑾當日路線顛 倒。在回鑾路上,神轎在義興路上停下以拆卸神轎頂蓋,並且香爐也放 上卡車,燈籠車也隨之撤走,隨後則繼續前進。 進入古廟後,神轎放在庭院中,隨之開始解下神像。在把神像從神 轎中取出之後,眾人等待司儀宣布進行下一步驟。當司儀宣布感天大帝 入座之後,由會長本人抱著神像,並且由其他奉祀委員會成員開路,把 神像放在神桌上。然後幾位資深成員負責把神像擺好與整理,最後再擲 聖杯詢問感天大帝是否滿意。如果是聖杯則不需再做調整,如果不是則 稍微移動神像等直到神明滿意為止(擲杯決定)。當所有神像進入古廟 正殿並且安頓好後,古廟管委會主席則誦讀祭文,信眾並隨其命令三度 鞠躬,整場古廟遊神也隨之結束。但是新山客家公會仍然有儀式仍要進 行。 在遊神結束後,各個會館則分別進行謝神儀式。新山客家公會在正 對著感天大帝神像前的庭院處,擺設供桌與祭品。由新山客家公會會長 為主祭、感天大帝奉祀委員會主席和客家公會署理會長為陪祭,率領廟 中新山客家公會眾人膜拜。 首先眾人在供桌前跪下,隨後司儀誦念,感謝感天大帝三天來保佑 參與遊神活動眾人的安全。在眾人行禮並上香之後,主祭與三位陪祭 們13獻上三牲、五素、花果、發糕、年糕、茶、酒、金銀元寶(金銀紙)。 13 就在儀式即將開始時,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先安排的一位陪祭,因此臨時安排另一位陪 祭。後來原先安排的陪祭出現,會長於是也請他一起來參與祭祀,所以本次謝神儀式 共有三位陪祭。
最後所有客家公會群眾行三頂禮,儀式就宣告結束,隨後眾人分享並食 用祭品。對於新山客家公會而言,一年一度的新山古廟遊神也宣告結束 了。 在遊神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晚上,新山客家公會舉辦平安宴。遊神時 隨行的福品也在平安宴上供人投標。投標所得款項供感天大帝奉祀委員 會用於第2 年的遊神慶典之上。
八、結語
筆者自2003 年起與友人多次參與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的古廟遊 神活動,在2015 年遊神時成為觀察者,對古廟遊神的主辦機構之一的 新山客家公會有了更進一步的觀察。 從搖動神轎的方式與場地,可見到遊神傳統與權力的演變。抬轎方 式從以前的高舉神轎變成了搖動神轎,除了現實考量(吸引更多人來抬 轎),也顯示這種傳統的演變同時包括了人為與宗教因素:人可以因為 現實考量而決定改變,但是這也必須經由神明的同意。雖然古廟遊神的 主辦單位曾說明古廟遊神不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從這細節可見到神明的 意向(經由打杯得知)也會左右遊神的變化。 另一顯示遊神傳統與權力演變的例子是在新山客家公會搬遷至現址 前,感天大帝神轎在公會門口前會被高舉。這除了表示感天大帝與客家 公會之間有關聯之外,同時呈現柔佛古廟的感天大帝屬於新山客家公 會,藉此強調新山客家公會在柔佛古廟佔有一席之地。 此外,所有的隊伍必須在恭迎臺前表演,感天大帝的神轎也一樣 (高舉神轎/搖動神轎)。這與在新山客家公會舊址前高舉神轎以顯示 客家公會與神明之間的關係有所不同。在恭迎臺前搖動神轎,可能是為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75 了顯示客家公會與新山中華公會的等級關係。恭迎臺是由新山中華公會 的古廟管委會所設置,而非客家公會所設立。新山客家公會所負責的感 天大帝神轎遵循遊神的規定在恭迎臺前表演,也顯得理所當然。但是, 這一接受也暗示了新山客家公會與新山中華公會之間的關係,從平日的 平等關係變成遊神時的從屬關係。 此外,客家公會在古廟遊神中的許多儀式是近20 年來才形成的。 比搖晃神轎更明顯的例子是天穿日。天穿日的祭祀是新出現的傳統,其 形成時間少於10 年。新山客家公會並無慶祝天穿日的傳統,而其他地 方的天穿日也與感天大帝無關。但是現今新山客家公會的天穿日儀式不 但與感天大帝的祭祀相結合,並且也因為時間與遊神一致,被列入遊神 活動之一。 觀察新山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可以看見權力的演變與 新傳統的發明,而這背後又涉及到新山華人社會近百年來的變遷。筆者 這次田野主要聚焦在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的相關活動上,但是新山柔佛 古廟遊神活動仍然有其他尚待進一步觀察與探索的地方。如果進一步探 索並與文獻相互參照,可從中發現新山華人社會歷史的變遷與興衰。
參考文獻
不著撰者,1888,〈柔佛賽神〉。《叻報》, 3 月 3 日。http://www.lib. nus.edu.sg/lebao/1888/lp001879.pdf,取用日期:2015 年 6 月 16 日。 ———,1890,〈柔佛賽會〉。《叻報》, 2 月 13 日。http://www.lib. nus.edu.sg/lebao/1890/LP002463.pdf,取用日期:2015 年 6 月 16 日。———,2013,〈柔佛古廟遊神路線圖〉。《星洲日報》,2 月 13 日。 http://www.google.com/imgres?imgurl=http://www.sinchew-i.com/ files/2014/02/13/bslim14021303.jpg&imgrefurl=http://mykampung. sinchew.com.my/node/275027&h=354&w=500&tbnid=glJFiqMgv8 TaPM:&zoom=1&docid=3GdpVvmuNqh7NM&ei=eTOAVeuRHo-k8AWC74HoDQ&tbm=isch&ved=0CCoQMygOMA5qFQoTCKuy wou3lMYCFQ8SvAodgncA3Q,取用日期:2015 年 6 月 16 日。 白偉權,2015,《柔佛新山華人社會的變遷與整合:1855-1942》。吉 隆坡:新紀元學院。 安煥然,2009,《「文化新山」的邊城風景:戰後馬來西亞新山華人社 會文化研究》。廈門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 何醒民,1921a,〈對於柔佛迎神出遊之感言(三續)〉。《新國民日報》, 3 月 25 日。http://www.lib.nus.edu.sg/skm/reel06/scan_0703.pdf, 取用日期:2015 年 6 月 16 日。 ———,1921b,〈對於柔佛迎神出遊之感言(四續)〉。《新國民日報》, 3 月 28 日。http://www.lib.nus.edu.sg/skm/reel06/scan_0719.pdf, 取用日期:2015 年 6 月 16 日。 ———,1921c,〈對於柔佛迎神出遊之感言(五續)〉。《新國民日報》, 3 月 29 日。http://www.lib.nus.edu.sg/skm/reel06/scan_0735.pdf, 取用日期:2015 年 6 月 16 日。 吳華、舒慶祥,2007,《新山歷史圖片集》。新山:新山中華公會。 新山中華公會,不詳,〈新山中華公會簡史〉。《新山中華公會》。 http://www.jb-tionghua.org.my/%E6%88%90%E7%AB%8B%E7 %AE%80%E5%8F%B2/q?cid=12&doit=showclass, 取 用 日 期: 2015 年 6 月 16 日。
柔佛古廟遊神中的新山客家公會與感天大帝
277 新山中華公會、柔佛古廟修復委員會編,1997,《柔佛古廟專輯》。新 山:新山中華公會。 潘永強,2005,〈抗拒與順從:馬哈迪時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政治〉。頁 203-232,收錄於何國忠編,《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 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Trocki, Carl A. 2007, Prince of Pirates: The Temengo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Johor and Singapore, 1784-1885. Singapore: 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