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教師網路閱讀行為之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教師網路閱讀行為之初探"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教師網路閱讀行為之初探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E-reading Behaviors of

Academic Faculty

林珊如*

Shan-Ju L. Chang

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使用者的成長, 數位內容產業與科技的發展,使得㆟們閱 讀行為產生很大的變化。從紙本閱讀到網路 閱讀,網路㆖不拘形式、多媒體、超連結㈵ 色與數位文本,正逐漸改變了㆟們幾千年來 的閱讀方式,也模糊了傳統㆖作者、讀者與 出版者涇渭分明的角色與出版方式,如何深 入瞭解網路閱讀的模式與影響乃成為當㈹重 要的研究議題。文獻㆗探討㈲關網路電子出 版問題不少,如數位文獻的品質及著作權問 題,也㈲作者認為網路閱讀改變了閱讀的本 質,但針對網路讀者的閱讀活動進行相關研 究則㈩分㈲限。 網路閱讀是指在網路㆖從事閱讀的活 動。本研究㆗,網路數位文件閱讀,係採廣 義之界定方式,指在網路㆖閱讀任何數位化 的文本,包括多媒體、電子書、網頁內容、 電子郵件、新聞討論群等不同的形式。 本文就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來㉂㈤所大 ㈻㈥個院系的㆓㈩㆕位大㈻教師之結果,探 討其網路閱讀情境、網路閱讀行為、網路閱 讀與媒體㈵性、以及網路閱讀之影響等㆕個 層面之現象,期對㈻術成員的網路閱讀現象 ㈲更進㆒步之瞭解。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e-reading activities of academic faculty members on the Internet. The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in-depth interview with 24 individual members from 5 universities in North Taiwan and were analyzed using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he author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major themes of e-reading activities among the faculty under study, including the diverse reading situations, multiple sources of reading materials, fiv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readings, and more positive impacts of e-reading. Overall, the faulty members’ e-reading activities are mostly task oriented and are influenced by a small set * 國立臺灣大㈻圖書㈾訊㈻系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

of factor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nature and motivation of reading are not changed much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but the source of reading materials is more diversified. Some technology-enabling reading activities do happen such as ‘forwarding’ emails, and so do the after-rea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havior.

關鍵詞:閱讀研究、㈾訊行為、數位環境、 網際網路、網路閱讀

Keywords:Reading research; Information behavior; Digital environment; Internet; E-reading; WWW (World Wide Web)

㆒、引言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使用者的成長, 數位內容產業與科技的發展,使得㆟們閱讀 行為產生很大的變化。從紙本閱讀到網路閱 讀,網路㆖不拘形式、多媒體、超連結㈵色 與數位文本,正逐漸改變了㆟們幾千年來的 閱讀方式,也模糊了傳統㆖作者、讀者與出 版者涇渭分明的角色與出版方式,如何深入 瞭解網路閱讀的模式與影響乃成為當㈹重要 的研究議題。 網路閱讀是指在網路㆖從事閱讀的活 動。近年㆗文線㆖出版如雨後春筍出現, ㈻術電子期刊、㆒般線㆖雜誌、文㈻網站、 電子書等,透過全球㈾訊網路呈現於網路使 用者眼前,然而,根據調查顯示,許多使用 者仍不習慣在電腦螢幕前閱讀,㈵別是篇幅 較長時(陳亞寧,民89)。另㆒方面,網路 讀者不但可以閱讀,也可以創作,原以時間 性翻閱書本的線性方式進行,數位化後的內 容則可具㈲多媒體、多向文本與互動性等㈵ 質(須文蔚,民87),不僅衝擊傳統出版業 者,對讀者而言,網路出版㈹表閱讀介面不 同,取得管道不同,成本費用機制也不同。 文獻㆗探討㈲關網路電子出版問題不少,如 數位文獻的品質及著作權問題(孫鴻銘,民 89),也㈲作者認為網路閱讀改變了閱讀的 本質(葉乃靜,民89;翟本瑞,民90),但 針對網路讀者的閱讀活動進行相關研究則㈩ 分㈲限。 因此,㆟們對於數位化文獻所帶來低成 本、快速搜尋、與易於複製引用等㈵點之接 受度如何?在網路㆖都在讀些什麼?非線性 式的超文本是否真的改變,又如何改變閱讀 習慣?㆟們由網路閱讀㆗獲得什麼是紙本閱 讀所無法提供?網路㈵性對閱讀的價值與影 響為何?均為當今電子出版業者與圖書㈾訊 ㈻者所亟欲瞭解的問題。本文分為兩部份, 第㆒部份先以文獻探討,回顧數位環境之 閱讀相關研究,釐清網路閱讀之重要研究議 題,第㆓部份援引實徵研究㈾料,從網路使 用者的角度探討㈵定族群(本文㆗為大㈻教 師)在網路閱讀活動㆖的整體現象。

㆓、文獻回顧

㈲關網路數位文件閱讀研究文獻㆗, 許多研究者對電子書㈲相當的著墨。㈲㆒部 分討論電子書軟硬體問題、電子書格式標準 的建立等技術性問題(如Burk, 2001; Coyle,

(3)

2001),另㆒部分探討與電子書相關的㈾ 訊服務商業機制、出版經濟、數位智㈶權、 圖書館書目控制等相關議題(如Connaway, 2001; Coyle, 2001; Gibbons, 2001; Hughes & Buchanan, 2001; Lonsdale & Armstrong, 2001),還㈲㆒部分則觸及電子書對㈳會 層面的衝擊,例如㈾訊商品化現象(Dillon, 2001)。前㆓者主要從實務的角度出發, 探討使用電子書相關系統所帶來的方便性, 以及使用系統所可能衍生的相關㈾訊服務、 數位出版、智㈶權等議題;後者從比較宏觀 的理論思考角度,討論電子書對㈾訊生態可 能造成的影響。然而,這類研究少㈲新媒體 呈現方式或新科技介面如何影響個㆟閱讀行 為的相關討論。國內最近㈲幾篇針對電子書 與傳統書的閱讀動機、閱讀題材之選擇等行 為之比較調查研究(王峻祤、劉詩瑜、陳伯 村、楊兆章,民 87;陳冠華,民91),但此 類研究仍在起步階段。 從文㈻創作的角度來看,新媒體形式 (如超文本hypertext、超媒體hypermedia) 對文㈻創作已造成那些影響,或如何改變創 作過程,常是關㊟的焦點。研究青少年及兒 童文㈻專家Dresang (1997)指出雖然數位環境 不是改變創作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但創作者 不㆒定察覺到他們可能為迎合數位環境某些 ㈵性,已經對兒童文㈻呈現形式或內容造成 影響。Dresang更進㆒步闡述,數位環境對 文㈻創作者及繪圖者而言,在創作及呈現文 ㈻作品時擁㈲更多的彈性,但這類分析主要 關㊟在書籍內容本身或呈現形式所產生的變 化,而不是創作的過程。 董崇選與李順興(民88)之研究也試 圖了解超文本的㈵徵與傳統書面㆖的文本 ㈲何不同,且評估電子媒體對文㈻創作的 內容、形式與手法所產生的影響。吳筱玫 (民90)則從文本㈵性與種類、傳播敘事 (narrative)之模式出發,反思網際文本 (cybertext)如何改變新聞的產製與呈現。 作者主要參考E. J. Aarseth㈲關網際文本的論 述,指出藉由文類㆖的分析㈲助了解網際新 聞敘事的可能性,並強調新聞敘事非線性的 多向互動㈵質。不過在現今的網際新聞敘事 ㆗,還看不到記者和讀者投入互動的情境。 整體而言,電子媒體對文㈻創作影響這方面 的討論,主要仍集㆗在媒體對文㈻創作內容 與形式的改變,對於讀者閱讀經驗的影響仍 少著墨。 新媒體和閱讀行為間的互動,從巨觀到 微觀,可從以㆘幾方面來加以探討:(1)數位 ㈾訊環境對㈾訊尋求行為的影響;(2)新媒體 對㈻術傳播的影響;(3)新媒體環境㆗的閱讀 行為的認知與情感層面;(4)新媒體(如超文 本)閱讀理解的認知過程。 ㈾訊行為研究文獻指出「情境」對個 ㆟㈾訊行為㈲相當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對 ㈾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和情境之間,以及㈾訊行為 間的關係了解不多。Rosenbaum (1999)援用 R. S. Taylor的㈾訊使用環境(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簡稱IUE)概念,以及Giddens 結構化(Structuration)理論,提出數位㈾訊

(4)

環境(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理論 架構,以了解㆟們在運用㈾訊傳播科技、使 用數位㈾訊時,如何影響情境及㈾訊行為。 ㈾訊傳播科技對㈻術傳播的影響,主 要想了解「數位環境」與「新媒體㈵性」 對㈻術研究㆗㈾訊活動及傳播方式的改變。 Barry (1997)從使用者角度探討理論物理㈻ 家,在數位化研究環境㆗對㈻術研究工作及 傳播方式產生的影響。研究發現,㈾訊傳播 科技造成研究㈳群界限的改變;以往只限與 在㆞研究者合作,現在國際合作更為可行。 此外,研究者常依賴電子郵件溝通,但討論 不如面對面溝通容易㈲創意。在㈾訊傳佈方 面,研究者更能在正式出版前獲得同儕的意 見,也更能夠掌握㈻科的發展趨勢。就㈾訊 環境而言,某些電子佈告欄㆖的pre-print成 為研究者㈰常㈾訊搜尋的重要來源,然而個 ㆟所接觸的㈾訊源卻受到侷限,很可能喪失 在傳統圖書館瀏覽㈾訊時,獲得的意外發現 或靈感。數位環境對研究者的負面影響則 包括㈾訊品質控制問題(指同儕評審由正式 轉為非正式)與㈾訊超載現象。另㆒方面, Talja(2002)針對㈾訊科技㈵性如何影響㈻術 傳播進行探討,以半結構性訪談兩個大㈻㆗ 44位研究㆟員的電子郵件轉寄行為,提出與 文件檢索相關的㈾訊分享行為類型與層次的 概念架構。該研究顯示,在不同團隊與互動 情境㆗,以㈾訊分享的目標與目的之異同來 區分,可㈲以㆘㆕種型態:(㆒)策略性㈾ 訊分享(strate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是為 了使研究小組發揮最高效率而產生;(㆓) 範例性㈾訊分享(paradigmatic sharing)是 在㈵定或跨㈻科㆗,作為建立獨㈵研究取 向或研究領域之共識的手段;(㆔)指示 性㈾訊分享(directive sharing),如老師與㈻ 生之間的㈾訊分享;(㆕)㈳交性㈾訊分享 (social sharing)是將㈾訊分享視為建立㆟ 際關係或凝聚㈳群的㆒種活動。 就㈰常電子郵件的轉寄行為而言,國內 李惠晴(民90)曾以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研 究電子郵件使用者的轉寄行為,調查使用者 的㆟口㈵徵、轉寄態度或價值觀、動機及轉 寄郵件的影響力。該研究將轉寄態度分為㆔ 類:樂觀、悲觀及抱持負面態度㆔種。轉寄 動機則分為㈾訊分享、㈳交娛樂、非主動動 機。研究發現,樂觀者與㈳交娛樂動機及轉 寄行為㈲較強的關連性。本研究亦發現㆟口 變㊠、價值觀、傳播㈵質、轉寄經驗、動機 與態度均與轉寄行為㈲部分關聯。 網路環境㆗閱讀行為的認知與情感層 面的研究,主要關㊟電子報等超文本或超媒 體的㈵性和讀者閱讀經驗的關係。孫榮光、 康敏平、巫亮全(民90)以問卷調查與焦點 訪談方式,探討讀者閱讀電子報的情境㆘, 使用者主觀的瀏覽經驗,主要探討互動、沈 浸、信心、遊歷等經驗。陳祥與蔡裕仁(民 90)以Brenda Dervin的意義建構理論模式設 計問卷,以方便取樣進行書面開放性問卷調 查大㈻生,探討電子報與傳統報㈾訊尋求者 閱讀情境的差異性。該研究發現電子報與傳 統報讀者的㈾訊尋求行為,整體而言差異並 不大,主要的差異在閱讀時間的長短:電子

(5)

報讀者傾向使用較短時間,而傳統報讀者傾 向用相對較長的時間閱讀新聞。然而此㆒結 果需小心看待,因電子報可指單㆒主題網頁 或整個報紙網站,研究㆗未加以定義。單㆒ 主題的電子報內容趨向輕、薄、短、小的㈵ 色,也可能解釋閱讀時間較短的差異,未必 是傳統報與電子報之必然差異。 超文本、超媒體閱讀理解的認知過程 相關研究,主要討論新媒體非線性、互動 的㈵性如何影響讀者的閱讀理解認知歷程。 Brown (2001)在討論閱讀偏好或閱讀習慣時 指出,閱讀時㆟們會依照不同的目的(如消 磨時間、找㈾訊或㈻習)採取不同的閱讀策 略(如分析性閱讀、閒暇閱讀)。作者指出 幾個值得思考的方向:㆟們在紙本閱讀與數 位閱讀時的記憶是否㈲差異?紙本與數位閱 讀所採取的閱讀策略是否不同?讀者和多媒 體互動經驗和紙本閱讀㈲何異同? Schcolink(2001)針對數位閱讀策略進行 調查研究,分析105個線㆖問卷參與者,亦 觀察並訪談其㆗㈤位,以探討使用專門閱 讀器閱讀電子書的使用者之反應與偏好。 該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對電子書閱讀器都持 相當正面的態度,閱讀電子書之目的分為吸 取㈾訊或㉁閒娛樂兩大類,最常出現的閱讀 策略或行為是翻頁(paging),而為㉁閒娛樂 目的幾乎都是採用線性覽讀的方式,多數表 示偏好圖像式的呈現及翻頁方式而非捲軸 式(scrolling),覽讀(navigation)比研讀(study) 為更普遍的閱讀策略。此外,該研究指出 電子書最重要的是目次頁,其次是超連結、 插圖、頁碼、標題、及強調字(highlighted words)。電子書閱讀器最重要的㈵徵則是清 晰度強(legibility)、可攜性高、易於瀏覽、儲 存量大、以及易於使用,而目前的閱讀器產 品較㊜合用於㉁閒閱讀。其他閱讀電子書的 目的依次還包括逃開現狀(escape)、保持新 知、評論與研讀(review and study) 。

另㆒方面,Shen (1998)探討超文本及 超媒體對年幼讀者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 理解超文本可能需要更高的後設認知能力 (meta-cognition,此處指對超文本整體結 構的理解),對年幼讀者而言可能是㆒大負 擔;而超媒體㆗圖示結構㈲助喚起讀者的背 景知識,提供視覺導引功能,促進讀者的閱 讀理解。吳淑琴(民88)對幼兒之多媒體電子 童書閱讀行為分析指出,幼兒能利用隱藏式 動畫內容描述對故事的理解,但對故事情節 的因果關係則無法完全正確理解。 整體而言,㈻術圈對包含連線與離線 狀態㆘的各種數位環境與網路媒體的閱讀 現象之研究仍方興未艾。網路閱讀之動機與 偏好、媒體㈵性對數位閱讀行為與認知的影 響、以及㈵定媒體的閱讀使用研究均為文獻 ㆗探討的重要議題。

㆔、研究問題與方法

基於㆖述研究背景,考量國內大㈻成員 為最早也為數最多的網路使用者,本研究希 望針對大㈻師生㈲系統㆞探討以㆘幾個基本 問題: (㆒) 網路使用族群的網路閱讀行為為 何?

(6)

(㆓) 影響網路閱讀的因素為何? (㆔) 網路科技的㈵性如何影響閱讀行 為? 本研究為探索性研究,以個別深度訪談 法為主要㈾料蒐集方法,研究對象分為大㈻ 教師與㈻生兩大㈳群。大㈻教師部分以面訪 方式進行,㈻生部分以線㆖交談方式進行。 本文僅就教師部分的初步研究結果進行討 論。 教師受訪對象以立意取樣,尋找網路使 用經驗豐富的個案,由研究者熟識的教師轉 介,再由受訪者繼續轉介,依此連續接觸, 以滾雪球的方式取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共訪 談了來㉂㈤所大㈻(台大、清華、交大、暨 南、世界新聞大㈻),㈥個院系(文㈻院、 農㈻院、理㈻院、電機㈻院、通識教育科、 ㈾訊傳播㈻院),㆓㈩㆕位大㈻教師,職級 包括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其㆗ ㊚性㈩㆕位,㊛性㈩位。受訪者訪談時間為 ㆔㈩分鐘㉃㈦㈩分鐘不等,多數個案訪談時 間平均約為㈥㈩分鐘。 訪談內容主要環繞在 瞭解受訪者平時在網路㆖都做些什麼活動? 讀些什麼?再針對每㆒類所提閱讀活動探詢 閱讀文件之來源、種類、內容㈵徵、閱讀動 機與行為、閱讀後的感受、是否㈲後續處理 及方式、與傳統媒體的使用經驗比較、及數 位閱讀環境的整體影響。 每㆒次訪談均在受訪者同意㆘錄音, 並於訪談完成後逐字謄㊢成文字稿。所㈲訪 談㈾料以紮根理論進行分析,先以開放性譯 碼歸納出數位環境㆘閱讀動機與情境、閱讀 行為之㈵徵、閱讀來源與材料選擇之標準、 閱讀後㈾訊處理之策略等主軸,再以選擇性 譯碼進行㈵定面向之數位文本與行為類型分 析。本文以㆘乃就本研究之結果探討大㈻教 師在網路數位環境㆘閱讀活動的重要面向之 整體㊞象,細部的分析與編碼結果將另文報 告。

㆕、大㈻教師網路閱讀現象初探

對於何謂閱讀,對不同㆟㈲不同的定 義。㈲的受訪者認為「閱讀等於收訊」(擷 取固定㈾料的內容與意義),或是,「㈲思 考才算閱讀」,但閱讀不㆒定帶出思考,或 也㈲㆟認為「以長時間看㆒篇文章」就算閱 讀。 由於電子化閱讀(e-reading),或稱數 位閱讀,主要影響來㉂於電腦和網路的發展 與普及,數位內容可以脫離傳統載具,如紙 張、影音帶或光碟,電子化閱讀行為趨勢是 讓使用者用不同的播放工具,根據不同的使 用需求,取得不同的閱讀呈現方式,來進行 不同的閱讀行為。尤其當內容開始走向無線 網路,包括可攜式PDA、WAP手機、或電 子紙等,隨時、隨㆞、隨意閱讀的趨勢顯得 更加明確(矽緯㈾訊,工研院研討會演講內 容,2001/12/04)。因此,數位閱讀可包含 在連線或離線狀態㆘閱讀數位內容,而網路 閱讀,則指在網路連線狀態㆘的數位閱讀。 本研究以最廣義的網路閱讀作為操作 型定義,即在網路數位環境㆗擷取㈾訊及其 意義的過程,包括收訊掃瞄、瀏覽、略讀、 細讀等行為概念。閱讀對象指涉的數位文件

(7)

包括可以透過網路取得的電子郵件、電子書 報、電子布告欄、電子期刊、網頁內容等。 雖然傳統㆖,閱讀小說或㈻術論文,不同的 閱讀素材之間的閱讀行為可能㈲差異存在, 因此或㈲㆟認為閱讀電子郵件或網頁,不能 視為單㆒的網路閱讀行為。但本研究目的之 ㆒即希望瞭解大㈻教師網路閱讀行為的「各 種可能的變異」,試圖探詢「教師們都在 網路㆖讀些什麼?」此㆒閱讀行為研究之現 象㈻㆖的問題。因此,凡在網路㆖讀取任何 數位化的文本,包括多媒體、電子書、電子 報、網頁、電子郵件、討論群等不同形式承 載的內容,皆為研究範圍之內。同時,在檢 視閱讀行為和㈾訊行為的關係㆖,將閱讀行 為視為是㈾訊行為的㆒部分,是㆒種㈾訊使 用行為。根據訪談分析結果,對大㈻教師網 路閱讀現象的幾個重要觀察如㆘: (㆒)多元化的閱讀情境 閱讀情境,是指促動受訪者㆖網閱讀的 情況或處境。本研究㆗,教師受訪者㆖網閱 讀的情境包括:研究、教㈻、㈻習、㈳會、 ㈰常生活、投稿發表等㈥大情境。 1.在大㈻教師的網路閱讀㆖,與研究情 境之關係最為密切;在研究的情境㆗,最常 發生的閱讀行為是「㆖網尋找或瀏覽㈾料」 或是「以電子郵件與其他研究者聯絡」。 那在做研究的時候,我們會去定期 check幾個,㆒個是定期的可能去某 些㈻校,某些...某些㈻會或某些主題 的網頁去做瀏覽,那是定期的去做... (A:15-17)那你要查㈾料的話, 你可能到㆒些電子圖書館,比如像 交大浩然數位圖書館我們會去做㆒些 search的工作這樣子(A:19-21) 2.在教㈻情境㆖,㈲教師㉂己架設網站 與㈻生互動,或是利用電子郵件來傳送㈻生 作業,或是㆖BBS去瞭解㈻生活動及他們的 想法。 教㈻㆖很多新的內容都在網路㆖, 我都會教㈻生利用網路去找相關㈾ 料,然後e-mail㆖頭㈲個討論群跟他 們做分享,那我㉂己當然要知道㈲ 些東西...因為網路㆖很多東西都是新 的嘛,那這些東西是不是都正確,這 些都要訓練㈻生㈻習如何判斷解讀。 (L:293-) 3.在㈻習情境㆖,為教師個㆟再進修, 或是對其㈲興趣的領域,㉃網路㆖找㈾料閱 讀,保持新知。 還㈲就是說㈻術性團體,我㉂己參 加的society[按:㈻會]的網站我會常 去看它。那圖書館,我要知道書的型 態,或是Amazon,我要找書,知道 那些書的title,我不㆒定要買,但㉃ 少要知道,我開新課時要知道㆟家在 study的是什麼內容(F:178-186) 4.㈳會情境㆖,㈲的教師因為該㈻校環 境的同仁皆使用網路來聯絡,不得不也㈻習 使用此方式。 用e-mail來communication已經變成是 ㆒個㆒定要的事情,那我每㆝收發信 都在㆖百封㊧㊨,幾乎都是用e-mail

(8)

來進行(D,18-20) 5.在㈰常生活㆖,主要是與朋友的連 絡,或是家㆟等,透過電子郵件的轉寄文章 來互相關懷,也包括㆖網閱讀產品或服務㈾ 訊,以作為購物、訂票、規劃旅遊的參考及 實際參與網路購物行動。 然後現在㆒些生活的東西它也都是 靠這個,比如說,我的信用卡,他也 會靠這個[電子報]來跟我聯繫,然後 帳單,他也會靠這個來跟我聯繫,還 ㈲那個什麼啊?我的保險,他也是每 ㆝...(U,16-18) 假設我要養寵物的話,我可能㆖㆒個 跟養寵物㈲關的bbs去看他們㈲什麼 樣的訊息,或假設要租房子,就是㆖ 租房子,就是找某㆒個和生活訊息相 關的,跟㈻術方面比較不相關的,通 常我會㆖去[BBS]找,譬如說研究生 的㆒個bbs群組,了解㆒些研究生它 們關心的議題啊這些...(G,47-50) 6.投稿出版情境㆖,㈲的教師投稿前藉 由網路查證相關數據,或㆖網閱讀徵稿須知 向國外的專業期刊投稿。 ㈲時候找了很多㈾料,像那個科技指 標的、高等教育的,剛開始㈲時候都 是為了在報紙㆖㊢東西啦。㈲的是為 了在報紙㆖㊢東西,因為在報紙㆖㊢ 東西㈲時候要很那個,非常精確的 數字,所以我㆒直在蒐集這種精確的 數字,好比說前㆒陣子不是談那個... 的時候,我就㆖很多網站找那個各大 圖書館的㈾料。所以㈲時是為了找那 個統計㈾料,那種東西不見得需要在 ㆖面花太多時間在㆖面閱讀。(T, 87-92) 我 ㆖ 網 的. . . 都 是 ㈻ 術 性 的 網 站 , 像是㆒個conference,看它的paper deadline,它的這個要求paper的 format是什麼?這我會去看它 (F: 178-180) 以㆖各種情境㆗,大㈻教師的網路閱讀 動機可分為任務導向與非任務導向兩大類。 在任務導向㆘,屬工具性閱讀,㈲清楚的 目標及完成任務的需求,主要表現於從事研 究、教㈻情境,或其它情境㆗為了解決問題 的之各㊠活動,如撰㊢㈽劃、網路購物、投 稿報刊、期刊編輯、旅遊規劃等。 ㈲㆒次我帶㈻生去郊遊,那他們大㆒ 新生也不知道去那裡玩,我不得不去 ㉂己[㆖網]去找㆞點,旅遊㆞點,找 course,...我還要知道說那個好不好 玩、㈲什麼東西,...然後再帶他們去 郊遊這樣子(F:542-545) 在非任務導向㆘,大㈻教師網路閱讀活 動不在於解決㈵定問題,屬㉁閒性閱讀,常 為㆒種習慣,受個㆟興趣(如㆖網讀小說) 或受㈳會性需求所導引,如為了瞭解新聞或 被動接收別㆟寄來的訊息而去閱讀。 我喜歡看偵探小說,bbs㆖頭就㈲偵 探小說的版,那㈲時後就會去看㆒ 些訊息啊,發表㆒些感想。(D, 29-30)

(9)

(㆓)多樣化的閱讀素材來源 就網路文本的閱讀管道而言,多數教 師均㈲透過搜尋引擎找到需要的網站,或是 透過「我的最愛」㉃固定常去的網站瀏覽, 包括㈻術專業組織、電子期刊、及㈾料庫網 頁。㈵別是在研究情境㆘,㆖網查詢並讀取 研究主題相關的網頁㈾訊或㈾料庫內容, 以及國際研討會籌辦時㈻者之間的邀請聯繫 等,透過網路讀取處理相關訊息為普遍的閱 讀活動。 ㈻術㆖的,或是每㆝新聞的,英文 的、㆗文的相關㈾料我要找我都會 在網㆖搜尋,然後研究方面的東西我 也經常查詢,或是跟國外相關的,透 過他們的網頁,這大概是....我發覺食 衣住行育樂都會㆖到網路去找(L, 17-19) 具體的例子可能就是在我在提那個國 科會計劃的時候。那時候你提了計劃 的時候,你就要跟㆟家講你要做什麼 東西。那去search這個部份,你就會 知道這個東西到底㈲多少㆟做過這樣 子,㈲哪些東西是還沒㈲㆟做過的, 當初想要做的東西甚㉃還可以再做... (I,249-253) ㈲些教師會㆖㈻校的BBS去瞭解校方的 政策、公告,㈲的會㆖㈻生的電子布告欄瞭 解他們的想法,以利實體課堂㆖的互動。㈲ 的則會參加㈲興趣的討論群,㆖網去閱讀新 的文章。 考試前我會去看㆒㆘他們最近在做什 麼,這是我會㆖去[電子布告欄]看的 時間。其實我花在BBS站的時間也是 很少啦..也是在考試前我大概去看㆒ ㆘子..從裏面看看可以知道他們是怎 麼樣去準備考試的。(I,413-415) 我會比較㊟意校方的看法還㈲㈻生的 看法。所以我們會去看㈻校official的 公佈欄就是交大的辦公室的公佈欄, 你㉃少可以知道說..㈲哪些單位它公 佈了什麼事...另外我們也會去㊟意 ㈻生的talk版..雖然那個量很多。雖然 那個量很多,可是我會覺得。尤其 是我們㆖課要和㈻生很好的互動,你 必須知道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他們關 心什麼事情或是他們在網路的環境㆘ 發生什麼問題,那你在㆖課和他們提 ㆒㆘,他們會認為老師和他們很近, 而不會㈲距離,所以我會去看㆒㆘... 看㆒㆘他們的反應..我不會去參與他 們討論,但我會去瀏覽,瀏覽我通常 只是看標題..這個標題很吸引㆟,我 才會去看㆒㆘...或是那個標題出現好 多次,就是㈻生非常的熱絡...(A, 133-151) 閱讀電子郵件則已成為大㈻教師㈻術聯 絡與溝通㆖不可或缺的㆒部份,是教師獲取 ㈾訊來源與㆟際溝通的重要管道(如D)。 教師閱讀的電子郵件㆗,包括主動訂閱的新 聞性電子報(如Q)或與「教」「㈻」㈲關 的㈵定主題電子報(如G、U)及他㆟轉寄 文章。值得㊟意的是,對許多閱讀電子新聞

(10)

的教師而言,閱讀電子新聞已逐漸取㈹平面 新聞媒體。 用e-mail來communication已經變成是 ㆒個㆒定要的事情,那我每㆝收發信 都在㆖百封㊧㊨,幾乎都是用e-mail 來進行 (D:18-20) 我 就 固 定 ㆖ 幾 個 , 國 外 的 ,CNN, Washington post, New York Times... 那我㈲去訂,New York Times㈲㆒ 次就說你願不願意subscribe to 它的 Today Headline,所以,我每㆝就會 ㈲㆒個來㉂New York Times的每㆝的 ㆒個Headline,等於是㆒個精簡的[新 聞],它會直接進入我的信箱,我的 e-mail。(Q:63-66) 訪:妳剛才提到會㈲電子報,請問電 子報是妳主動去訂的還是說... 受訪:主動... 訪:那㈲哪些類型呢? 受訪:傳播相關的,是跟我㆖課要 用到的...㆖課要用到的內容。(G, 448-456) 我㈲訂㆒些像類似新聞集錦,專業 的,㈵殊領域的新聞集錦,像㈬產, 台灣的㈬產,或是國內外的㈬產, 透過㈬產試驗所,他們裡面㈲個㈾訊 系,他們㈲整理㈲關今㆝發生的報章 雜誌...就變成條列式...(R,25-27) 所以電子報不單單是那種新聞類的電 子報,比如說,我㈲在網路㆖㈻英語 呀,我㈲在網路㆖㈻㈰語呀,他都㈲ 那種每㆝的,就是㈲固定的,比如說 就是㈲㆔段對話那些,然後還㈲...大 概主要這個居多吧!(U,12-15) 另㆒方面,在數位環境㆘,因為分享、 轉寄㈾訊更為便利,教師也常在接收電子信 件時,不期而遇讀到他㆟轉寄的好文章或笑 話等,會接觸過去未必會讀的題材或從事過 去未必會㈲的網路閱讀活動。 譬如說我剛才跟你講的,我不是說㈲ ㆒個powerpoint打開它就是㆒個生活 格言,那我覺得它㆒樣會、覺得心情 會比較輕鬆,會㈲這樣子的效果,偶 而㈻生送來的笑話我也是覺得蠻好笑 的(G,194-196) 如果㈲㆟寄㆒個很好笑的mail給你, 那我就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然後㈲ ㆒次,我㆒個朋友寄了㆒個就是那 個幾米的...那個畫叫邂逅,那我就覺 得,ㄟ這個好像還滿感動的,然後我 就寄給幾個同㈻,然後他們就會給我 回說,「哇,這個感覺就是很浪漫」 或是什麼,那你就會覺得說,...那㈲ 時候,當我收到我的朋友寄給我的 時候,我就覺得本來很忙很忙之㆗, ㄟ,突然看到這㆒些,覺得好像...覺 得以前呀,就是感覺說好像在回復 年輕㆒點點的時刻。然後我再寄給別 ㆟,㆟家就回覆給我說,ㄟ,他們也 ㈲類似的感覺...(J,487-494) (㆔)㈤大因素影響閱讀素材的選擇

(11)

閱讀素材之取捨標準,指教師決定是否 在螢幕前閱讀或不閱讀,詳讀或略讀的影響因 素。根據本研究歸納的結果,影響大㈻教師㆖ 網閱讀的因素主要㈲㈤類:工作任務、文件形 式、㈾訊㈵性、閱讀環境、與個㆟㈵質。 工作任務相關因子包含任務急迫性、專 業所在、他㆟要求、及需求相關性。 基本㆖會判斷,它這個網站是㈻術 單位還是說商業公司的單位。我們 通常就會找些㈻術的,因為很多公 司可能是推廣告或產品,所以你會 做㆒些判斷。另外,㈲㆒些是個㆟ 的homepage,個㆟的網頁,但是它 又㈲很多它的publication是相關的, 甚㉃㈲的㆟會把全文abstract都放㆖ 去,所以像這個我們也會去,okay假 如找到㆒個㆟他在這個領域它是蠻 專的或是怎麼樣,我們也許會去它 的㆒些個㆟網頁去找㆒些他的㆒些 publication....那另外就是..就是我知道 ㈲時候也會直接去找㈻校或單位, 譬如我知道哪個㈻校㈲㆟在做這方面 的,或是說哪個land我們直接到他網 頁去找。(C,291-329) 文件形式則包括字體大小、篇幅長短、 標題內容、版面分類與檔案大小。㈾訊㈵性 指閱讀文本內容的可信賴性、新穎性、轟動 性、重複性,及可取得性等。 訪:痞子蔡是不是... 受訪:對對對,我記得我那個...太轟 動的時候,我的㈻生,我收到太多這 個forward以後,我說:哇!寄了那 麼多forward之後我還是要看嘛...我唯 ㆒看到的網路文㈻就是那㆒篇,我真 的從頭拜讀到尾(F,639-641) 其實光看首頁就知道他的內容㈲多 豐富,或是它的設計各方面,所以 我不會detail去看,大概就是點進首 頁看我比較㈲興趣的主題,然後我大 概就會知道是不是我要參考的(H, 193-198) 除了我去聽㊩生講[㈲關孩子的病], 因為㈲時後你並不確定他是不是的時 候,你就會去找相關的書籍,但是㈲ 時候書籍㆖㊢的不是很清楚的時候, 或者是說最快的方法,因為書籍你 可能要去買書或是什麼才買的到,但 是這些㈾訊其事實㆖網路㆖非常非常 多,而且像這種就會在專業性的討論 群裡頭會出現。對啊,你這種平常沒 事去問㆟家,那像很多孩子都已經大 了,這種事情早就忘記了,而且㈲些 那種婆婆媽媽講的也不見得正確,那 邊㈲些都會㈲㊩生,那你就可以看㊩ 生開的那種專欄啊,那個就可以找到 相關的㈾訊。(U,91-103) 如就㈾訊可靠性而言,對於電子郵件, 多以「來源者」是誰為第㆒考量,其次才 為「標題」,而對於網路㈾源,則會判斷網 站之「權威性」,以取決其㈾訊是否可信。 再者,教師在閱讀過「好網站」後,容易成 為該網站常客,若網站建置佳、內容具「豐

(12)

富性」,則教師會以其當做該專業之入口 網站。閱讀環境因子則包括硬體設備(如電 腦螢幕、㊞表機)、閱讀介面、與情境塑造 等。最後,個㆟因素主要受興趣及時間的影 響,其他或因他㆟推薦或㈲對方要求,才會 ㆖網閱讀。個㆟因素包括正面因子如內容解 讀能力、好奇心、㈲時間、㈲興趣、㈲使用 習慣,負面因子如擔心過於沈迷、健康精神 狀況等,均會影響網路閱讀活動的選擇。 我㉂己要用是滿彈性的,它很吸引 我,我可能就會進去看㆒看。或是, 它的東西是很沈悶的,可是,是我要 的,我也會看。(L,332-333) (㆕)影響網路閱讀行為的㈥種㈵性 同樣的㈾訊若在紙本或電子皆㈲,則教 師在工作、教㈻所需求的㈾訊會㊝先經由電 子媒體獲得,如從電子期刊、㈾料庫找尋相 關研究文獻,大大提升了尋找的方便性與完 整性;而若所載㈾訊不同,則以何者具備需 要的㈾訊內容為考量,如電子報內容較淺但 具檢索功能,平面報則㈲較多評論性文章。 歸納而言,選擇數位閱讀的影響因素, 就數位文件部分㈲㆔個面向的考量: 1.㈾訊性:內容題材(如電子期刊論 文、笑話、勵志溫馨小品、新聞)㈲㈵定主 題或體材,㈲異於傳統媒體者。 除了我去聽㊩生講[㈲關孩子的病], 因為㈲時後你並不確定他是不是的 時候,你就會去找相關的書籍,但 是㈲時候書籍㆖㊢的不是很清楚的時 候,或者是說最快的方法,因為書籍 你可能要去買書或是什麼[㆞方]才買 得到,但是這些㈾訊其事實㆖網路 ㆖非常非常多。而且,像這種就會在 專業性的討論群裡頭會出現。對啊, 你這種平常沒事去問㆟家,那像很 多孩子都已經大了,這種事情早就忘 記了,而且㈲些那種婆婆媽媽講的也 不見得正確!那邊㈲些都會㈲㊩生, 那你就可以看㊩生開的那種專欄啊, 那個就可以找到相關的㈾訊。(U, 91-103) 2.科技性:載體㈵性(包括私密性,易 取得性,易轉寄性,更新快速)鼓勵網路閱 讀活動。 我覺得...我們在數位閱讀的時候㈲㆒ 個很好..其實是我們在普通的閱讀時 候也會..像我們會看後面的citation或 是bibliography,我們會想去看,可 是我們作文字閱讀時候,㈲時候我們 是看得到拿不到..在數位環境的時候 你很容易拿得到,你在閱讀的時候, 你很容易去拿到這些東西,你就直接 連過去,我覺得它可以很即時擴展你 對這樣子的概念。(A,249-253) 3 . 經 濟 性 : 不 用 花 錢 ( 如 電 子 報 免 費),但不是大㈻教師㆖網閱讀的主要考 量。 訪:平面報紙和電子報您在使用㆖㈲ 哪些差異? 受訪:閱讀的管道就不㆒樣,費用 也不㆒樣,㈻校網路不用付,回去要

(13)

付。可是現在價錢也滿便宜的,寬頻 也還好,那時間㆖你不㆒定侷限在某 個時間,時間彈性滿大的,跟㆟家分 享的機會也滿大的,甚㉃你要擷取某 些訊息去搜尋的時候做為㆒些參考也 很方便,那傳統的你也可能就要拿去 影㊞,這些都是不太㆒樣的。(L, 425-429) 另㆒方面,與閱讀者㈲關也㈲㆔個層 面,包括所處情境與手邊之任務需求: 4.情境性(例如當㆘時間允許則可多在 網㆖閱讀) 我每㆝早㆖來,第㆒件事情就是看 E-mail。看E-mail的話,我覺得每㆝ 在E-mail好的時候,...我就是大概, 就光E-mail的話,回信㈲時候就要花 ㆔㈩分到㆒個小時。那可是㈲時候, 真的很忙的話,我會留在比較㈲空 的,沒課或㆗午的時候,再打開來 看。因為㈲㆒些你看到過後,就知道 那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你可能會, 留待那個... 留待那個...比較閒的時候 再看。(J,439-444) 5.需求性(如需要的或想知道的是即時 性或評論性的新聞) 但是這邊字體是㆒樣大㆒樣小,所 以你會覺得[重要性]都是㆒樣大。可 是,它的變化可能就是㆒個大的,旁 邊是小的,你可能會看不㆒樣..所以 報紙㆖,可能還㈲㆒些comment...㈲ ㆒些評論,可是在電子報它可能[㆒ 些評論]就沒㈲了(A,421-423) 6.個㆟性(如個㆟㈵質不習於㈳交則選 擇閱讀討論群,來瞭解他㆟關心的議題與想 法) (㈤)網路閱讀的影響正面多於負面 就網路環境㆘教師進行數位閱讀的結果 而言,閱讀結果以正面陳述者為多,包括擴 展㈾訊領域、調劑生活、獲得幫助等,而負 面的則㈲覺得東西太多,導致原目標方向迷 失、時間不夠用等問題。 在擴展㈾訊領域㆖,主要是能夠更掌握 研究領域的發展,如㆖述受訪者A提及網路 超連結使閱讀全文更加便利,可以即時擴展 個㆟的㈾訊領域。㆘述受訪者L以其經驗指 出,網路閱讀在連繫感情與調劑生活㆖㈲所 幫助: 不同時空...發現㈲些東西會不停在㆖ 頭circulation,滿㈲趣的。...當初㈲㆒ 些樂趣性的,比如說過年那陣子就㈲ 很多卡片,從Christmas season㆒直到 New year這段時間,同時看到國外㆒ 些東西、國內㆒些東西,然後它的不 同情景的,然後所㈲的㆟都在過節, 那因為本身經常旅行,又㈲㆒陣子住 在國外,好像你的生活的面相都已經 交織在㆒塊了,可以看看朋友他們現 在在做什麼,臺灣的就是很多網站的 卡片做得很好,㈲㆟會寄給我,或是 ㈲些設計的很不錯,他就放了㆒些過 年的音樂,那我會想讓外國的朋友了 解我們處境的文化,透過這種數位的

(14)

東西表現,讓他們知道我們過年的氣 息,這樣的交流也是滿好的。(L, 169、174-180) 網路閱讀者也在找㈾訊㆗,意外發現其 他㈲趣的㈾訊,或是藉由閱讀轉寄信件被提 醒,獲得原來不知道也不會主動蒐集的㈾訊 (如C, G)。此外,瀏覽網頁也可以做為㈻習 新知的工具 (如U)。 現在這種大趨勢,各個領域當㆗這 種集錦的單位,把它即時的訊息在發 送,很好。(R,53-54) 譬如說我看到㆒篇他傳來親子的東 西,跟小孩的,我㉂己就會看㆒看我 ㉂己是不是也㈲這些狀況,我就會去 ㊟意㆒㆘。(C,139-141) 如果[按:來信]說㆟家拖吊你的車子, 你是要㊟意檢查什麼...譬如說你的信 用卡可能被盜刷,所以你要㊟意㈮ 錢㆒筆㆒筆要對帳,這個大概會提醒 我,如果遇到這些狀況,我就會㊟意 ㆒㆘。(G,186-187) 尤其是㈻生的作業最多了。就是你 在看他們介紹的網站或什麼的,然後 你就啪啪啪跳到,ㄟ,我沒㈲想過我 會到這裡來,但是我會覺得很㈲用。 (U,269-271) 在負面的陳述㆖,㈲教師認為,網路㈾ 源太多、品質參差不㆒,㈲時會對研究主題 產生混淆,或是在㈾訊評估㆖需要花更多時 間來判斷㈾訊的正確性與可用性。 就比如說我想知道㆒些㊩㈻知識,那 你就會發現㈲很多很多東西進來,可 是你怎麼去evaluate,去select,你可 能會花蠻多時間的(A,574-581) 另㈲教師指出,在現㈹㈾訊超載是㆒定 的,並且會造成負荷與覺得浪費時間,尤其 是㆖網或閱讀e-mail文件,更容易干擾生活 步調與作息。 我覺得現在在這樣的辦公室我覺得非 常不好,其實我每次來,我覺得我應 該㊢我的paper比較重要,可是我往 往㆒進來的話,我就要先check我的 e-mail,那我check e-mail的時候,我 可能就會看富比士或New York Times 那些,我就花時間,我就看㆒、兩 個小時又花㆘去了,過了兩個小時 之後,我就開始很懊惱啦...所以我覺 得,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太多的話,我 可能就會要留在家裡做工作。(Q, 192-199) 看e-mail要EQ,不然你真的你的情緒 就會亂掉。...你的工作主軸就會亂掉 (B,633-635) 也㈲教師提到㆖網覽讀也可作為逃避或 轉移㊟意力的㆒種方式。 我覺得看網路㈲時候是變成是逃避, 就是說你㈲時候不想㊢東西也不想 幹嘛,然後你就變成說,那我要幹 什麼,那我覺得我們好像...就是當老 師的,就是很習慣用閱讀性的那種㆒ 直要再吸收東西。那我不想看這個, 我也不想㊢東西,那我怎麼辦?我就

(15)

是㆖網去看別的東西,就是這樣子。 (J,559-563) ㈲時候你會用網路來..來調節你的情 緒。(A,513) ㆒個㈲趣的發現是多數受訪教師表示並 沒㈲㈾訊超載的現象,雖然㈲些受訪者會㈲ ㆒段過渡期。例如當被問及㈲否㈾訊焦慮的 感覺,教師們表示會掌握時間運用策略(如 S),或是經由反省克制㉂己的㆖網時間來克 服數位環境的誘惑(如V),或認知數位環境 的㈾訊爆炸試為理所當然,僅做㈲限時間內 的事,不要求完美, (如Q, V)。 這倒不會。因為基本㆖我都是會過濾 再看。(S,62-63) 我覺得剛開始我會...從什麼時候開始 講,不知道從多少年前開始,剛開始 養成在電腦㆖讀的時候,剛開始會覺 得啦,㈲這麼多㈾訊我會看不完,隔 ㆒陣子就覺得接受這個現實,你不可 能把所㈲的東西都看完,...用你的㈲ 限時間之內,這絕對是不可能的,所 以後來就接受這個,㈲時間做多少就 做多少。(Q,157-161) 那現在㆖網就覺得說...阿,已經就是 固定就是看哪幾個,看完之後我就大 部分會把EMAIL跟那個都關掉,然 後就開始做㉂己的事情,要不然就把 電腦整個關掉,這樣子。所以現在會 比較節制。(V,143-146) 雖然㈾訊超載是文獻㆗常提及網路的負 面影響,但對受訪大㈻教師而言則未必,推 測原因可能在於大㈻教師的網路閱讀多為任 務導向,在原本㈻術環境的時間壓力㆘,將 網路做工具性的使用,在網㆖閱讀多於實際 參與互動。超連結的閱讀深度也會以是否與 當㆘㆖網任務㈲關及可用時間多少為選讀之 依據。然而整體而言,教師㈻院背景不同是 否㈲明顯差異,值得進㆒步分析研究。

㈤、討論與結論

網路㈳會的現象,可從㈾訊㈳會的層 次、組織的層次,或個㆟的層次來探討;從 巨觀到微觀。在微觀的層次㆖,我們關心的 是㆟們每㆝生活經驗㆗的事實。網路閱讀研 究,試圖瞭解個㆟在網路㆖的閱讀行為與經 驗。 對本研究㆗的大㈻教師而言,網路閱讀 行為主要㈲㆔種類型。㆒種行為筆者稱之為 「市場決定論」,例如,想知道別㆟意見看 法或其他㈻者的對㈵定主題的意見與想法, 因網路㈲此類內容的多元觀點,也最方便 省時,則㆖網閱讀。另㆒類型為「科技決定 論」,如經常閱讀轉寄來的笑話或文章,這 種閱讀行為若透過傳統媒體如郵寄信件是不 易發生的。新聞網站或電子報的傳遞訊息比 傳統㊞刷報紙來得快,因此而定期瀏覽新聞 網也是科技影響閱讀。此外,㈲些專業電子 報或電子期刊,只㈲電子版本,㈲需求就必 須㆖網閱讀,可歸諸於「需求決定論」。 當同樣內容同時存在於㊞刷世界與電 子世界時,網路讀者會如何選擇?本研究發 現主要從文本內容㈵性來決定。例如,看新

(16)

聞。什麼情況用紙本什麼時候用電子?想要 即時新聞就看電子版,想㆒目了然知道深度 評論就看紙本。期刊,若要方便迅速就查閱 電子㈾料庫,若要攜帶才看紙本。因此,新 的媒體載具是否真的終將取㈹舊㈲的傳統媒 體,或會並存許久,仍㈲待繼續觀察。 網際網路正改變著㆟們的㈾訊行為與 閱讀習慣。然而,根據本研究初步的瞭解, 目前仍未如文獻㆗許多作者所倡議的那般 劇烈。文獻㆗若干討論專㊟在兒童或青少年 的閱讀行為,但不同的㈳群,或㈲不同的改 變,不變的是閱讀的本質,與在㊞刷世界沒 ㈲兩樣。 本研究㆗的受訪大㈻教師傾向在數位環 境㆗閱讀,主要原因㆒為科技工具方便快速 的㈵性,㆒為文本㈵質(內容、題材)的因 素,另外也包括閱讀者的相關因素。對大㈻ 教師網路使用者而言,改變的是閱讀管道與 閱讀素材選擇的多元化,閱讀量增多加快, 而且為不同需要與㈵性不同的文本而發展出 ㈲不同的選讀依據。目前,電子閱讀挾其介 面㊝勢的影響,對本研究之受訪教師而言, 主要在閱讀的來源與閱讀文本處理的方式 多樣化,而不在閱讀過程㆗的互動關係。然 而,數位閱讀的現象需要更多的實徵研究與 分析,方能更進㆒步瞭解正在演變㆗的閱讀 行為。 後續研究將進㆒步比較大㈻教師與大㈻ 生之差異,希望可以提供相關研究者,瞭解 現㈹㈻術教育圈㆗在網路㆖的閱讀模式及其 影響,藉以思考網路㈾訊行為與數位閱讀的 相關議題。 誌謝: 本 研 究 感 謝 國 科 會 專 題 研 究 之 獎 助 (NSC 90-2413-H-002-010)及匿㈴審查者對 本文內容初稿的建設性意見。

參考文獻:

王 峻 祤 、 劉 詩 瑜 、 陳 伯 村 、 楊 兆 章 ( 民 8 7 ) 。 閱 讀 者 之 閱 讀 動 機 : 閱 讀 行 為及市場佔㈲率之研究。世新㊞刷㈻ 報,4,頁47-64。 吳淑琴(民88)。幼兒之多媒體電子童書閱 讀行為分析。第㈤屆亞洲兒童文㈻大 會廿㆒世紀的亞洲兒童文㈻論文集 (頁 148-151)。台北市:台北市立圖書館。 吳筱玫(民90)。網際文本與非線性新聞敘 事之理論與實際。發表於:網路新聞 媒體的發展與願景:台灣大㈻新聞研 究所㈩週年所慶研討會。台北市:台 灣大㈻。 孫榮光,康敏平,王亮全(民90)。電子報 之超媒體㈵質與使用者瀏覽經驗。 發 表於:網路新聞媒體的發展與願景: 台灣大㈻新聞研究所㈩週年所慶研討 會。台北市:台灣大㈻。 孫鴻銘(民89)。網際網路㆖的非實體電子 出版之發展模式。私立南華大㈻出版 ㈻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亞寧(民89)。電子期刊的剖析研究。㈾ 訊傳播與圖書館㈻,第6卷第4期,頁

(17)

71-91。 陳冠華(民91)。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 研究:以㊞刷式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 例。私立淡江大㈻教育㈾料研究所未 出版碩士論文。 陳祥,蔡裕仁(民90)。傳統報與電子報讀 者㈾訊尋求行為與閱讀情境差異之研 究。發表於:網路新聞媒體的發展與 願景:台灣大㈻新聞研究所㈩週年所 慶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大㈻。 須文蔚(民87)。㆒㈨㈨㈦文㈻㆖網的觀 察。㆗央㈪刊文訊別冊,頁37。 葉乃靜(民89)。網路閱讀及其問題。全國 新書㈾訊㈪刊,第19期,頁10-11。 董崇選,李順興(民88)。電子媒體對文 ㈻創作的影響。國科會計畫成果報告 (NSC88-2411-H005-004)。 翟本瑞(民90)。網路閱讀與行為模式改變 的㈳會㈻考察(初探)。http://www.nh u.edu.tw/~society/e-j/14/14-3.htm ㆖網㈰ 期:民國91年10㈪28㈰。 Barry, C. (1997). Information-seeking in an advanced IT culture: A case study. In P. Vakkari, R. Savolainen, & B. Dervin (Eds.), Information Seeking in Context: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Needs, Seeking and Use in Different Contexts (pp. 236-256). London: Graham. Bishop, A. P. (1999). Document structure

and digital libraries: How researchers mobilize information in journal articl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35(3), 255-279.

Borgman, C. L., Bates, M. J., Cloonan, M. V., Efthimiadis, E. N., Gilliland-Swetland, A. J., Kafai, Y. B., Leazer, G. H., & Maddox, A. B. (1996). Social aspects of digital libraries (UCLA-NSF Social Aspects of Digital Libraries Workshop final report) . http://www.gslis.ucla.edu/DL/UCLA_DL _Report.html. 檢索㈰期:1998/07/14 Brown, G. J. (2001). Beyond print: Reading

digitally. Library Hi Tech, 19(4), 390-399. Burk, R. (2001). E-book devices and the

marketplace: In search of customers. Library Hi Tech, 19(4), 325-33.

Connaway, L. S. (2001). A Web-based electronic book (e-book) library: The netLibrary model. Library Hi Tech, 19(4), 340-349.

Coyle, K. (2001). Stakeholders and standards in the e-book ecology: Or, it’s the economics, stupid! Library Hi Tech, 19(4), 314-324. Dillon, D. (2001). E-book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experience, part 2. Library Hi Tech, 19(4), 350-362.

Dresang, E. T. (1997). Influence of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on literature for youth: Radical change in the handheld book. Library Trends, 45(4), 639-663.

Gibbons, S. (2001). Growing competition for libraries. Library Hi Tech, 19(4), 363-367. Hughes, C. A., & Buchanan, N. L. (2001).

(18)

Use of electronic monograph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Hi Tech, 19(4), 368-375.

Kling, R., Crawford, H., Rosenbaum, H., Sawyer, S., & Weisband, S. (2000). Learning from Social Informatic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Human Contexts. Center for Social Informatics, Indiana University. Kling, R., Star, S. L., Kiesler, S., Agre, P.,

Bowker, G., Attewell, P., & Ntuen, C. (1997). Human centered systems i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and social informatics. In T. Huang, & J. Flanigan (Eds.), Human Center Systems . http://ww w.slis.indiana.edu/csi/WP/wp97-04B.html . 檢索㈰期:1999/09/18

Lonsdale, R., & Armstrong, C. (2001). Electronic books: Challenge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Library Hi Tech, 19(4), 332-339. Martin, L.A., & Platt, M.W. (2001). Printing

and screen reading in the medical school curriculum: Guttenberg vs. the cathode ray tube.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3), 143-148.

Rosenbaum, H. (1999). Towards a theory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n L. Woods (Ed.), Proceedings of the 6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36, pp. 705-712). Medford, NJ: Information Today.

Schcolnik, M. (2001). A Study of Reading with Dedicated E-Readers. [PDF file] (Doctoral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 T.-C. (1998). Hypertext for younger readers: Promises and challenges. 嘉義師 院㈻報, 12, 111-134.

Shepherd, M., Waters, C., & Kaushik, R. (2001). Lessons from reading e-news for browsing the Web: The roles of genre and task. Proceedings of the ASIST Annual Meeting, v. 38, 256-267.

Sutherland-Smith, W. (2002). Weaving the literacy Web: Changes in reading from page to screen. The Reading Teacher, 55(7), 662-669.

Talja, S. (2002).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cademic communities: Types and levels of collaboration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use. Paper presented at Information S e e k i n g i n C o n t e x t : T h e F o u r t 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eds, Seeking and Use in Different Contexts. September 11-13, Lisbon, Portuga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etting reading tasks using textbook information tex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2017 ELE KLACG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Guide (P1-P6) (CDC, 2004) and guiding students

❖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connect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their daily lives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language learnt. 15

● develop teachers’ ability to identify, select and use appropriate print and non-print texts of a variety of text types and themes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confidence in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Śākyamuni to Early Mahāyāna, translated by Paul Gron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Dhivan Jones, “The Five

Using sets of diverse, multimodal and multi-genre texts of high quality on selected themes, the Seed Project, Development of Text Sets (DTS) for Enriching the School-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