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方物流之策略定位與資訊構型之關聯性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方物流之策略定位與資訊構型之關聯性研究"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第四方物流之策略定位與資訊構型之關聯性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6-H-151-003-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計畫主持人: 閔庭祥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31 日

(2)

第四方物流之策略定位與資訊構型之關聯性研究

(國科會計畫編號:93-2416-H-151-003-)

計畫主持人:閔庭祥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

摘 要

第四方物流(4PL)這個概念從美國安盛(Anderson)諮詢公司提出 至今短短幾年,已成為引領著專業物流發展之方向。台灣在加入國際 貿易組織(WTO)之後,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更加激烈。而台灣的物流產 業,以區域功能性導向的業者居多,競爭條件已不敷全球運籌之需求, 整合與聯盟勢在必行,這也是本土物流業者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本 研究針對物流定義、特性、台灣物流發展趨勢、策略聯盟型態及資訊 需求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並對目前台灣第三方物流廠商進行深入的訪 談,同時根據文獻探討及訪談內容發展問卷,針對 205 家台灣全球運 籌協會會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對於加入 4PL 抱持不同策略 定位之物流業者,對於 4PL 之期望與資訊需求亦有差異:1.台灣的大 型物流業者加入 4PL 的主要考量因素為資源共享,並希望以較值得信 賴的獨立公協會來成立第四方物流公司。如此面對政府較容易取得資 源,且對小型 3PL 廠商也較具有說服力。2.中型物流業者主要考量為 成本因素,希望以製造業者結盟來組織第四方物流營運團隊,因為這 在業務的拓展上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透過獲取大型製造業者的訂單, 才能與大型物流廠商競爭。3.而在中小型物流業者,由於目前的資訊 化程度仍偏低,所以資訊能力的加強是他們加入 4PL 最主要的考慮因 素。4.小型物流業者,主要加入因素則是在提高因為小規模導致消退 的營運競爭力。而在 4PL 之資訊構型方面,本研究根據物流業者對於 4PL 之不同期望與需求構面,透過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QFD)之方法,將物流需求構面展開為物流功能需求,並 進一步展開出物流業者對 4PL 作業功能項目之重要性及其權重認知。 關鍵詞:B2B 電子商務、第四方物流、策略聯盟、品質機能展開

(3)

研究動機及目的

隨著全世界電子商務環境正在快速發展並逐漸成熟,網際網路已 開啟了無窮的新商業組織及新商業模式,這些創新正在改變我們每天 生活與資訊系統應用,它也正在創造一個促動全球商品交易與改變企 業重要商業流程的普遍性科技平台。但除了眾多的優點與機會之外, 網路也帶來了新的產業競爭淘汰局勢與新的管理挑戰。企業可以用很 低的成本,直接跟供應商、事業夥伴或個人顧客連結,企業也可以為 產品及服務擴展新的海外市場。但是在這些網際網路改變的全球商業 環境中,究竟對於全球運籌之後勤運作與物流業者造成哪些衝擊?企業 以及物流業者又該如何因應全球運籌之物流後勤作業可說是電子商務 運作的骨幹,但是負責扮演這個骨幹角色的專業物流公司,卻往往被 電子商務的相關研究所忽略。 由於電子商務與網際網路環境,加速了資訊的搜尋、整合與流 通,因此使得所謂第四方物流業者(4th Party Logistics, 4PL)有了 生存的利基。所謂第四方物流的意思,亦即這類業者既不是買方也不 是 賣 方 , 也 不 是 第 三 方 提 供 物 流 服 務 的 專 業 物流公 司(3rd Party Logistics, 3PL),而是更上層次統合前述三方以進行供給鏈整合的服 務業者,所以也稱為「供給鏈整合業者」。目前對所謂的 4PL 並無一致 或標準的認知與定義,但是已經有許多企業標榜其提供的服務是 4PL。 Delfmann(2002)指出 4PL 提供之功能包括:提供物流資訊系統服務、 供給鏈管理顧問服務、電子訂單解決方案(e-fulfillment solution) 以及電子採購解決方案(e-procurement solution)等。 目前對於電子商務環境下之物流業者定位、策略、功能以及資 訊系統需求,相關研究仍相當缺乏。尤其是對於剛剛興起的第四方物 流,目前已發表之國內外研究也相當稀少。以國內博碩士論文為例, 並無任何以第四方物流為題目或研究主體的論文發表,而所有提到第 四方物流之字詞檢索結果,也僅有五篇。而國外之相關研究,多偏重 運籌管理之策略定位與營運模式部分,對於資訊系統之構型以及其對 於營運策略及資訊需求之關係,也幾乎沒有提及。因此本研究希望探 討此一議題,並期望對現有學術研究以及產業實務,提供具相當參考 價值之貢獻。

(4)

文獻探討

1.物流之定義與演進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86) 為物流管理定義:物流管理為一計畫、執行與管控之程序,是針對原 物料、半製品庫存、製成品以及自通路起點至終點間之相關資訊有效 之經濟化之流通與儲存;目的乃為因應達成顧客之要求。以往「物流」 被認為只是產品後續搬運、倉儲及運送等作業層次,近年隨政府推動 「全球運籌發展計畫」及經濟邁向全球化、貿易自由化下,產業界習 慣引用 Logistics 作為物流之觀念,因此,Logistics 也被國人使用於 「流通」、「物流」或翻譯成「運籌」。 由於資訊科技(I.T.)的快速發展,導致物流業也緊隨著全球化 競爭的方向發展,以符合全球化企業的要求。從傳統的企業內部演變 到運用資訊科技的電子物流(或稱虛擬物流)在專業物流演進的過程 (圖 1),我們可以發現企業在物流的運作方式上有明顯的改變,因為企 業在因應全球化競爭中,為求提升企業競爭力與生存空間,其全球策 略也將物流策略的應用納入其全球策略的一環,因而形成了國際性物 流。 2000 1990 1980 1PL 2PL 3PL 4PL 傳統物 流 契約物流 復合式物流 運用資訊科技整合金流、資 訊流、物流、商流、人力流 以電子商務(EC)運作模式管理所有以資訊科 技連結的供應成員包括客戶 管理整合供應鏈中的成員與3PL業者、IT提 供者、提供解決方案 提供並管理整合供應鏈中部分的物流機能 傳統倉儲與運輸管理 企業內部物流 Global Logistics Outsourcing Insourcing 圖 1 專業物流的演進 資料來源:修改自王信博(2004)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3rd Party Logistics, 3PL),是指由物流勞務的供 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模式。其中第三方 是獨立於「第一方-企業內部物流」和「第二方-傳統倉儲與運輸管理」 的一類專業物流服務公司或企業,其本身不擁有貨物,但按照客戶的 要求提供物流管理、控制和專業化作業服務。Cooper(1994)認為第

(5)

三方物流可定義為一個外部供應者,以從事委託者一部份或全部物流 功能。

Sink, Langley 與 Gibson(1996)針對物流服務的客戶群做了一項 問 卷 研 究 顯 示 , 物 流 功 能 主 要 包 括 運 輸 (Transportation) 、 倉 儲 (Warehousing)、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訂單配送(Order Processing)、包裝(Packaging)及資訊系統服務(Information Systems) 等(詳見表 1)。而有學者更進一步將物流功能細分為兩群:核心服務 活動與附加價值活動 (詳見表 2)。 表 1 物流業者的相關活動及功能 功能 活動 運輸 運輸, 運輸代理, 裝運整合, 合約運送, 代收(付)款項, 搬家服務,代 理 倉儲 儲藏, 接收,集中包裝, 退貨處理/標籤, 套裝貨物 庫存管理 預測管理, 區域分析, 網路查詢,佈局設計 訂單處理 訂單確認/履行 資訊系統 電子資料交換/加值網路服務, 路由/表單, 人工智慧,專家系統 包裝 設計, 循環利用

資料來源:Sink, Langley 與 Gibson, 1996

表2 3PL服務之活動 核心活動 附加價值活動 z 運輸 專屬運輸(Dedicated) 複合運輸(Intermodal) 全球蒐源/配送 z 倉儲 z 存貨管理與控制 z 資訊系統 訂單程序 儲運系統 z 合併與分配 z 運輸管理系統 航商選擇與費率協商 運輸單據審查與控制 z 顧問諮商 z 揀貨與包裝 z 貼標籤 z 退貨 z 救助與拆卸處理 z 電話銷售

(6)

3.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Forth-Party Logistics-4PL)是指一個供應鏈集成 商,他調集和管理組織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補性的服務提供商的資源、 能力和技術,以提供一個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Anderson 公司定 義)。4PL 經營者是基於整個供應鏈過程考慮,扮演著協調人的角色︰ 一方面與客戶協調,與客戶共同管理資源、計畫和控制生產,設計全 程物流方案;另一方面與各分包商協調,組織完成實際物流活動,其 提供的是一種全面的物流解決方案,與客戶建立的是長期、穩固的伙 伴關係,而 Andersen 也提出了三種 4PL 的模式分別是:1.協同運作模 式:即 4PL 為 3PL 工作,並提供 3PL 缺少的技術與戰略技能。2.方案 整合商模式:即 4PL 為委託者服務,是所有 3PL 業者及其他技術提供 者聯繫的中心。3.產業創新者模式:4PL 通過對同步協作的關注,為 眾多的產業成員運作供應鏈。 4.物流業者之分類與服務功能 (1).物流業者之分類 Delfmann(2002)即引用德國其他學者的研究,以客製化程度將物 流服務提供者分為三個類組(如表 3):第一類是僅提供標準且獨立的物 流 後 勤 作 業 功 能 的 標 準 化 物 流 業 者 (Standardizing Logistics Services Providers, LSPs )。第二類的套裝服務物流業者(Bundling LSPs)則是選擇一些標準化的物流功能組合,依照客戶的需要提供套裝 的物流服務功能。第三類的客製化物流服務業者(Customizing LSPs) 則是針對某一個特定客戶的需求與偏好,特別設計其物流服務與物流 系統。

表3 物流業者的分類及其服務

物流業者(Logistics Services Providers, LSP)

標準物流業者 套裝物流業者(Bundling) 客製化物流業者 z 基本物流 z 符合大多數顧客需求 z 提供單一物流 z 符合大多數顧客需求 z 聯合其他物流服務 z 復合式物流服務 z 針對個別客戶,提供完 整服務 z 對於重要客戶,提供專 門服務 z 管理和特殊服務項目 資料來源:Delfmann, 2002 除了上述三類物流業者外,由於電子商務與網際網路環境,加速 了資訊的搜尋、整合與流通,因此使得所謂第四方物流業者(4PL)有了 生存的利基。Delfmann(2002)指出 4PL 提供之功能包括:提供物流資 訊系統服務、供給鏈管理顧問服務、電子訂單(e-fulfillment)以及電

(7)

子採購(e-procurement)等。而上述物流業者與 4PL 之定位則如圖 2 所 示。

特約物流服務提供者

Contract Logistics Provider

貨櫃轉運 專業物流服務業者 Logistics specialists 空運 海運 陸運 鐵路運輸 倉儲 撿貨包裝 加值服務 „4PL“ „3PL“ 供給練 整合者 圖2 3PL與4PL之定位 (資料來源:修改自 Delfmann, 2002) 第四方物流業者主要利用網際網路資訊仲介的強大與快速的處理 能力,加上供給鏈管理顧問所涵蓋的範圍與複雜度很高,因此這類業 者並不一定需要具備基礎的物流核心功能,而是以資訊連結與控制來 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物流與財務管理工作。因此本研究計畫在物流業者 之策略定位分類上,將修正 Delfmann 的物流業者群組圖,來說明物流 業者之二維定位(如圖 3),並以此進行物流業者的策略定位分類。 (2).物流服務之功能

Sink, Langley 與 Gibson(1996)針對物流服務的客戶群做了一項 問 卷 研 究 顯 示 , 物 流 功 能 主 要 包 括 運 輸 (Transportation) 、 倉 儲 (Warehousing)、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訂單配送(Order Processing)、包裝(Packaging)及資訊系統服務(Information Systems) 等(詳見表 4.)。而有學者更進一步將物流功能細分為兩群:直接與物 品流動相關以及非直接與物流相關的服務功能(詳見表 5.)。由於國內 對物流相關作業之名稱與定義並不一致,因此表 4 與表 5 刻意保留原 文,以便瞭解學者研究之原始活動內涵。

(8)

功能 客製化程度 標準化 LSP 套裝化 LSP 客製化 LSP 管理支援 . 財會服務 加值服務 物流核心 作業服務 第四方物流 4PL 圖3 物流業者之分類及其定位 (資料來源:修改自 Delfmann, 2002) 表 4.物流業者的相關活動及功能 功能 活動 運 輸 transportation 運輸, 運輸代理, 裝運整合, 合約運送, 代收(付)款項, 搬家服 務,代理 倉 儲 warehousing 儲藏, 接收,集中包裝, 退貨處理/標籤, 套裝貨物 庫 存 管 理 Inventory Management 預測管理, 區域分析, 網路查詢,佈局設計 訂 單 處 理 order processing 訂單確認/履行 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s 電子資料交換/加值網路服務, 路由/表單, 人工智慧,專家系統 包裝 packaging 設計, 循環利用

(9)

表 5. 物流業者的相關活動及功能分類 與實體物流直接相關之活動 與實體物流無直接相關之活動 物流核心作業 附加價值作業 管理支援工具 財務會計服務 transportation Shipping, forwarding brokering (de)consolidation Contract delivery warehousing, storage handling commissioning palletting etc. assembly quality control merchandising receiving/order entry, fulfillment

return good handling kitting

Marking/labeling project related consulting/forecasting tracking & tracing, routing, scheduling etc. logistics project controlling Anticipative logistics consulting: location analysis, layout design MRP, DRP, LIS, XPS development EDI, VANs Etc. factoring Invoicing/fright bill payment/audit Insureance services Etc. (資料來源:Delfmann, 2002) 5.策略聯盟 「策略聯盟」顧名思義,是由「策略」(Strategic)及「聯盟」 (Alliance)兩個字所組合而成。有學者則認為兩家或兩家以上的獨立 公司,基於其短、中或長程策略的互惠原則下,簽訂合同,以不同的 型態和關連性相互合作,提升雙方競爭能力,而各家公司仍維持其獨 立法律個體的企業合作過程稱為策略聯盟(尤克熙,1995)。 就理論而言,策略聯盟是一種跨組織的交易行為 Williamson (1979)。如仔細探究其內涵,實不外乎以下三項特性:1.公司間的合 作與信賴;2.策略目標的考量;3.契約關係。本研究基於上述三項特 性,將策略聯盟定義為「公司間基於相互需要,經由正式契約形成合 作關係,並藉以提升競爭能力,已達成策略目標」。而有關策略聯盟形

(10)

成之理論可分為下列六類,各類理論之內涵與代表學者如表 6 所示。 表 6 聯盟形成之理論彙整表 理論 主要論點 具體影響 代表學者 交易成本理論 組織藉由聯盟以降低 營運活動的交易成本。 降低成本;分攤風 險;獲取規模經濟; 避免不必要的重複 投資 Williamson(1975) Kogut(1988)

Liang & Huang(1998)

資源依賴理論 組織面臨資源交換與 外部競爭環境不確定 時,會傾向與外部環境 中重要的生產要素進 行連結。 Pfeffer & Salancik(1978) Teece(1986) Knsynski & McFarlan(1990) 策略行為理論 組織藉由聯盟以執行 其策略行為,進而逹到 利潤極大化的目標。 克服政府所設立之 貿易及投資障礙;訂 定產品規格及標 準;提升新產品開發 速度以加快上市腳 步;取得夥伴企業的 市場或訂單;國際化 擴充以進入全球網 路;影響競爭局面或 控制競爭情勢 Contractor & Lorange(1988) Bararson(1990) Barney(1997) 資源基礎理論 組織可藉由聯盟廠商 所擁有的稀少、專屬 性、以及難以模仿的資 產和能力,以創造並維 持競爭優勢。 Barney(1991,1997) Grant(1991) Ohame(1989) Lynch(1989) 組織學習理論 組織藉由聯盟以進行 無形知識(tacit knowledge)的學習及 移轉。 Kogut(1988) Hamel, Doz & Prahalad(1989) & Badaracco(1991) 機構化理論 解釋事物改變,及說明 如何改變的一種觀點。 快速或大量引進新 技術以增加公司創 新能力;整合雙方資 源以逹綜效;與夥伴 企業建立良好關係 以獲取財務資源(支 援);獲取或學習夥 伴企業的核心或關 鍵技術能力;政府的 強制規範增加企業 的競爭力。 DiMaggio& Powell(1983) Forgarty(1992) Galashiewicz(1985) 資料來源:修改自李文瑞、曹為忠、吳美珍(2000) 國際物流之相關服務業之策略聯盟方式,很難歸類為垂直或水平 策略聯盟,在策略聯盟過程中,業者關心的重點是如何整合與獲利。 郭大維(2000)實證研究指出物流業者對未來的物流服務以採策略聯盟 方式達 75 %為主要方式,其中又以國內外物流中心結盟為首要考量方 式,其次為整合型航空貨運業,內陸運輸公司、貨物報關行和貨物倉

(11)

儲業。 韓復華(2004)認為「可能扮演 4PL 主導角色者包括:1.管理顧 問公司 2.目前 3PL 業者 3.資訊業者(IT Service Providers ) 4.電 子市集 (e-marketPLace) 5.金融業者 6.集團企業」。而礙於研究的限 制,本研究所探討的策略聯盟的種類則主要分為三種:1.專業物流業 者互相合作(以獨立公協會為主導或第三方專業物流合夥組織) 2.製 造商與物流商間的合作(以製造業者為主導) 3.資訊業者與物流業者 的整合(以資訊業者為主導)。 6.品質機能展開 Hauser 與 Clausing(1988)提及所謂品質機能展開,係指將顧客的 心聲融入產品發展過程之結構方法,其源自於 1972 年三菱重工神戶造 船廠(Mitsubishi's Kobe Shipyard Site),後來豐田汽車、惠普公司、 GM、Ford 及 AT&T 等公司也相繼使用。品質屋是品質機能展開法之基 本設計工具,其理念為:一個產品的設計,必需能反應出顧客的需求 及品味,所以企業內之行銷、研發及製造部門等相關人員,在構思產 品的初期,即需將顧客的需求同時考量,並透過品質屋來達成跨部門 的規劃與溝通。品質屋目前已成功地被應用於日本的消費性電子產 品、成衣業、積體電路、家電設備及農具等製造業中,以豐田汽車為 例,透過品質屋的會議,使整體產品之成本降低超過 60%;另外,日本 專家亦將此工具使用在服務業中,例如:零售業銷售通路、規劃公寓 之佈局等。 Bossert (1991)認為 QFD 提供結構性方法,可協助企業建立制度, 由此可更瞭解顧客需求。Sullivan (1986)指出品質機能展開,為一整 體性觀念,乃指每一產品開發與製造階段,能將顧客需求轉換成合適 的技術需求。在品質機能展開的特性方面,Gavoor 與 Wasserman (1989) 研究認為重要度較高的技術要求項目,由於對顧客滿意度有較大之貢 獻,所以在設計資源分配時,重要度較高的技術要求項之資源要求即 應優先被滿足。Lyman (1990)對於關係符號的量化工作,有不同之看 法,其認為對任何特定的顧客需求而言,都是透過各條列之技術要求 項目達成其滿足,因此各技術要求項對特別顧客需求的滿足應有其定 貢獻比例,所以關係矩陣各關係符號的量化工作,不僅要代表強度關 係,更應顯示出貢獻比例之重要度關係。

研究方法

1.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階段為探討我國物流廠商 加入第四方物流影響因素及其加入意願,利用問卷進行大樣本之資料

(12)

蒐集分析,從問卷資料量化分析中找出其對不同組織型態的選擇以及 資訊服務需求的差異;第二階段首先由文獻探討中歸納出 4PL 應有之 資訊作業項目,再利用品質機能展開針對不同組織型態的資訊需求構 面進行專家訪談找出其對應之功能項目。由於資訊構型並非屬於量化 之衡量指標,所以本研究採用質性之品質機能展開法,希望藉此將由 大量樣本分析之需求逐步展開出 4PL 作業之功能架構,期能呈現出更 具有參考價值之構型,本研究架構如圖四所示。

(13)

----

--Logistic H1 One- way ANOVA/MANOVA

H2 H3

One- way ANOVA/MANOVA --4PL 圖 4 研究架構與資料分析流程 依據前一章節文獻探討,我們分別從物流作業機能、物流策略聯 盟及品質機能展開文獻依序的討論,可以知道物流型態因應電子商務 的衝擊將有所變革,從文獻中瞭解到這不僅止於組織上的變革也連動

(14)

對營運策略及資訊需求產生影響,而面對其資訊需求的改變,原有之 作業架構也將重新建構,本研究從文獻第二章第三節所探討之聯盟影 響因素、聯盟組資型態與第二節物流功能與現況探討出台灣物流的資 訊需求,利用量化之統計分析找出構面間之相關性,期能找出不同營 運策略和組織型態之資訊構型,並清楚描繪 4PL 作業架構及型態。 2. 研究假設 吳思華(1998)則從資源的觀點,將策略聯盟的動機歸納為三類: (1)增強性機動:強化企業現有資源;(2)互補性動機:交換企業間彼此 的資源;(3)依賴性動機:共同爭取並分享稀有資源。 韓復華(2004)認為可能扮演第四方物流主導角色者的組織型態, 是有選擇性的,進而引起我們對不同組織型態的選擇是否有所不同。 歐秀卿(2002)之實證研究中指出 1.國際運輸週邊服務業之策略聯盟 應由「業者自行整合」來主導最適宜者為最多;2.國際運輸週邊服務 業之策略聯盟為具可行性。 許有賢(2002)指出將物流中心所提供的廣度,也就是資訊種類 劃分成五類:物流作業資訊、存貨資訊、顧客資訊、銷售及行銷資訊 及需求預測資訊;。Murphy and Poist (2000) 對第三方物流的業者 與使用者進行研究,指出物流中心的資訊服務項目有所差異。有鑒於 物流的變化與未來的挑戰,物流資訊系統在設計時就必須考量各種需 求與特性,方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黃惠煐(1996)進一步指出物流 資訊系統與一般資訊系統有所不同。 基於上述研究文獻的討論,本研究對於 4PL 發展策略、組織型態 以及其所要求的資訊需求,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假設 1:策略聯盟影響因素對策略聯盟組織型態選擇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 2: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資訊服務需求上具有顯著差異。 假設 2.1: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顧客關係管理資訊需求因素 上具有顯著差異。 假設 2.2: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倉儲管理資訊需求因素上具 有顯著差異。 假設 2.3: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內部管理資訊需求因素上具 有顯著差異。 假設 3:策略聯盟影響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 3.1:資源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 3.2:信任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15)

假設 3.3:成本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 3.4:競爭學習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3. 各構面變數操作性定義與衡量 (1).策略聯盟影響因素變數 本研究參考提出策略聯盟形成之理論相關學者、台北市電腦同業 公會(2004)等,對策略聯盟的看法與研究以及本研究所做的訪談, 配合物流產業與聯盟特性,發展出 14 項衡量企業聯盟之影響因素的問 項(參見表 7)。各問項採「李克特五點尺度」衡量。 表7策略聯盟因素問項 問項代號 聯盟因素問項 A1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因為第四方物流平台具有強 大的市場開發能力。 A2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因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了 未加入前所沒有的特殊資源。 A3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業者所公佈的訊息都是正確的。 A4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業者有能力扮演其應有之角色。 A5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平台可降低顧客搜尋物流服務相關資訊所付出的成 本。 A6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由於學習、模仿成功的同業。 A7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平台可降低顧客協商如價格、配送、時間等相關訂 購項目所付出的成本。 A8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業者的行為會顧及其參與夥伴的最佳利益。 A9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業者會誠實的對待其交易夥伴。 A10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因為需配合關係廠商之系統 資源及需求。 A11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因為上下游廠商對於我的依 賴程度會明顯的增加。 A12 我相信第四方物流平台可降低顧客比較物流價格或其他物流屬性的成 本。 A13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由於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 受到業務上或顧客的壓力)。 A14 我會考慮加入第四方物流業者之聯盟,是由於追隨時勢與潮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策略聯盟資訊服務需求變數

(16)

本研究在資訊服務需求變數主要是根據訪談內容,各家物流廠商 對目前的資訊需求看法,以及認為所欠缺的資訊部分,而參考經濟部 商業司委託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於2004年所做的物流運籌協同作 業平台流程資訊整合服務規範,發展出9項衡量資訊服務需求的問項 (參見表 8)。 表8資訊服務需求問項 問項代號 資訊服務需求問項 B1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來提升與建立更全面的客戶關係管理效能。 B2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提升公司倉儲管理之效能。 B3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提升公司整體貨物流通之作業效率。 B4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提升公司交易相關資訊處理之效率。 B5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整合交易相關之帳務處理功能。 B6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協助公司內部各項營運報表之彙整及分析。 B7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整合上、下游廠商之訊息交換標準。 B8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客製化的供應練整合服務以提升公司之產能 利用率及服務品質。 B9 我希望可以藉由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公司銷售資料之分析功能以利營運目標之管 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第四方物流加入意願變數 韓復華(2003)認為"可能扮演 4PL 主導角色者包括:1.管理顧問 公司 2.目前 3PL 業者 3.資訊業者(IT Service Providers ) 4.電子 市集 (e-marketPLace) 5.金融業者 6.集團企業"。而礙於研究的限 制,本研究將所探討的策略聯盟的種類則主要分為三種:1.專業物流 業者互相合作(以獨立公協會為主導或第三方專業物流合夥組織) 2. 製造商與物流商間的合作(以製造業者為主導) 3.資訊業者與物流業 者的整合(以資訊業者為主導)。如表 9 第四方物流加入意願變數。 表9 第四方物流加入意願變數 問項代號 加入意願變數 C1 若以大型製造業者為主而成立的第四方物流,你加入的意願為何? C2 若以第三方物流業者合夥組織而成立的第四方物流,你加入的意願為何? C3 若以資訊業者為主而成立的第四方物流,你加入的意願為何? C4 若以目前物流業的獨立公協會為主而成立的第四方物流,你加入的意願為 何? C5 如果現在只有一家成熟的第四方物流業者,你最希望是以何種方式成立, 1.獨立公協會 2.第三方物流合夥形式 3.資訊業者 4.大型製造業者?

(1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 品質機能展開

本研究係以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進行台灣物流業者對 4PL 的物流需求展開到物流系統之資訊構型。林 君維,楊能舒(1998),物流產業為專業提術提供者及服務生產者,其 屬性為「策略性業務組織/單位」。在物流業中運用品質機能展開法, 必須要因應專業物流的特性:及時性、多頻度、安全性、完整性、地 區涵蓋性及策略性等而作部份修改,且清楚定義所需提供的服務為 何,才能將顧客真正的需求反應到工作內容及項目中。本研究主要以 文獻探討及專家訪談整理出第四方物流之作業活動及功能需求項目, 並利用品質機能展開法進行二階段品質屋之建構,從物流需求購面-> 資訊需求->4PL 物流作業型態形成的關係矩陣來了解其間之權重關 係,以找出不同營運策略、組織型態與資訊構型之相關性。 【1】 物流作業與服務機能 Bowersox 和 Closs(1996)綜合物流之能力為:1.網路設計,2. 資訊,3.運輸,4.庫存,5.倉儲,6.原材料處理,7.包裝之方式,以 完成相關之工作。Lambert、Stock 和 Ellram (1998)在探討貨品從起 源 點 到 消 費 點 所 需 的 主 要 物 流 活 動 有 : 1. 客 戶 服 務 ( Customer Service),2.需求預測/計劃(Demand Forecasting / Planning),3. 庫 存 管 理 ( Inventory Management ), 4. 物 流 溝 通 ( Logistics Communications),5.原材料處理(Materials Handling),6.訂單處 理(Order Processing),7.包裝作業(Packaging),8.部品零件及服 務支援(Parts and Service Support),9.工廠及倉庫位置之選擇(Plant andWarehouse Site Selection),10.採購作業(Procurement),11. 退 貨 處 理 ( ReturnGoods Handling ), 12. 逆 向 物 流 ( Reverse Logistics),13.交通及運輸管理(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14.倉儲管理(Warehousing and Storage)

蘇雄義(2000)提及企業物流的一般活動包括顧客服務、訂單處 理、物流需求預測、流通資訊及通訊管理、運輸、倉儲、存貨控制、 採購、裝卸、包裝、物料搬運、物流設施選址、零件及服務支援、流 通加工、退貨處理、廢棄物處理等。陳慧娟(1994)與(陳楷昕、王銘 宗、王淑娟,1998)將物流中心分成十項作業,進貨作業、搬運作業、 儲存作業、盤點作業、訂單處理作業、揀貨作業、補貨作業、出貨作 業、配送作業、流通加工作業。 本研究綜合上述文獻及專家訪談意見整理出物流作業項目應包括 訂單作業、進貨作業、搬運作業、盤點作業、揀貨作業、補貨作業、

(18)

出貨作業、包裝作業、流通加工作業、退貨處理作業、運輸配送作業、 成本管理及計價作業、表單處理作業、異常處理作業、顧客服務、銷 貨作業、採購作業、應收/付帳款作業共十八項作業。 【2】 品質屋關係矩陣之建構 依據上述之策略聯盟資訊服務需求與專業物流機能,展開之過程分 別由二層的品質屋所構建而成,第一層品質屋的左側放置顧客對 4PL 物流資訊需求構面,而品質屋的上方則是為達成功能需求所進行的物 流功能需求項目,如表 10 所示。而第二層品質屋的左側為物流功能需 求項目,品質屋的上方則是物流作業項目,而第一層品質屋展開至第 二層品質屋之過程,可瞭解 4PL 各項物流作業之權重值及需求性,進 而選擇足以支援作業項目之系統功能,如表 11 所示。 表 10 第一層品質屋之關係矩陣

(19)

搬 運 作 業 表 單 處 理 作 業 成 本 管 理 及 計 價 作 業 運 輸 配 送 作 業 流 通 加 工 作 業 退 貨 處 理 作 業 應 收\ 付 帳 款 出 貨 作 業 補 貨 作 業 揀 貨 作 業 盤 點 作 業 包 裝 作 業 銷 售 作 業 顧 客 服 務 異 常 處 理 作 業 物 流 設 施 選 址 作 業 進 貨 作 業 訂 單 作 業 提升公司倉儲管理之效能 提升貨物流通之作業效率 提升交易資訊處理之效率 整合交易之帳務處理功能 各項營運報表彙整及分析 建立全面的客戶關係管理效能 提供客製化的供應練整合服務 提供銷售資料之分析功能 整合廠商之訊息交換標準 作業項目積分 物流功能 高度相關權數5: 以◎表示 中度相關權數3: 以○表示 低度相關權數1: 以△表示 作業項目排名 物 流 作 業 項 目 表 11 第二層品質屋之關係矩陣

實證結果

本研究第一階段主要是以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的會員廠商為研究對 象,透過中華民國物流協會 2003-2004 年所出版的「物流協會會員名 錄」,從中挑選甲、乙種會員中所從事的專業物流(3PL)、倉儲運輸業, 物流資訊業,海空貨運(承攬)業,共寄發 205 份問卷予企業名錄上 所登載之廠商負責主管。由於本研究之實證資料皆來自問卷調查,為 了確使問卷之設計與內涵能符合理論基礎及各項構念,進而提升其信 度與效度,本研究在正式寄發問卷之前,事先於 2004 年 12 月 23 日台 灣全球物流運籌發展協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國家運籌發展趨勢 研討會上進行人員親訪的問卷預試。經過問卷修正及正式問卷寄發 前,先以電話事先聯絡企業主管,再於問卷寄發後一星期加以追蹤未 回卷廠商,以增加問卷回收率。最後統計回收問卷共計 68 份,扣除 6 份填答不全者,得到有效問卷 62 份,有效回收率為 30.24﹪。第二階 段分別對三位領域專家進行訪談,以找出品質屋相關矩陣之權重關 係,三位專家分別為南部海運船務公司及中部、北部兩家物流公司之 高階經理人,其三位在物流運輸界有具有深厚之相關背景知識及實務 經驗,對於本研究關係矩陣之建立意見具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20)

1. 信度分析 本研究信度,相關構面之α值分別為影響策略聯盟因素 0.8363, 資訊服務需求 0.7565,兩者皆有達 0.7 以上所以信度相當好,如表 12。 表12 各構面之Cronbachα值 構面 衡量題數 Cronbach α 影響策略聯盟因素 14 0.8363 資訊服務需求 9 0.7565 2.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共寄出 200 份問卷,回收問卷為 68 份,無效問卷 6 份, 故有效問卷為 62 份,有效問卷之回收率為 34﹪。以下本研究將 62 份 的有效問卷作一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與比較,其中包括營運項目、資訊 化程度、公司員工人數、公司資本額、公司年營業額等,分別分析說 明如下: (1).公司營運項目 受測廠商所營運項目最多的為國外海運 59.67%、物流倉儲服務 46.77%和國外空運 41.94﹪,而在流通加工部分也達 25.81﹪。 (2).資訊化程度 在受訪物流廠商中有 3 成以上目前尚無電腦資訊設備,顯示台灣 物流業者的資訊化程度不足,而約有 5 成的物流業者已經有使用運送 狀況線上查詢系統。 (3).公司規模(公司員工數、公司資本額、公司年營業額) 員工數在 100 人內的公司佔了約 53.24﹪,資本額在 1000 萬到 5000 萬元的公司佔了約 38.7﹪,營業額在 10 億元以下的公司佔了約 74.11 ﹪且 2000 萬到 5000 萬的廠商家數最多。 3. 策略聯盟影響因素分析 (1).因素分析 本 研 究 利 用 因 素 分 析 中 的 主 成 份 法 且 以 最 大 變 異 轉 換 法 (varimax)來作旋轉,進行聯盟因素的萃取,而共同因數的決定是採 凱莎(Kaiser)準則保留特徵值大於 1(或大於所有變數的平均變異數) 的因素。結果得到 4 個共同因素,將因素 1 命名為資源因素;將因素 2 命名為信任因素;將因素 3 命名為成本因素;將因素 4 命名競爭學習 因素,而此四個因素可解釋資料 80.028﹪之變異量(參見表 13),相

(21)

當具有代表性。 (2).兩階段集群分析、區別分析 為求進一步瞭解我國物流業廠商,是否對前 4 個共同因素有不同 之取向,因此本研究對各廠商在此 4 項共同因素之因素分數(factor score)進行兩階段集群分析以檢驗是否能找出數個擁有相似動機之同 質群組。首先採用層級集群分析(Hierarchical Method)之華德法 (Ward's Method),由樹形圖(Hierarchical Tree)決定出最佳的 分群數目為四群。再以非層級集群分析(Non-Hierarchical Method) 之 k-mean 法,針對各群組之重心(seed point),依歐式距離(Euclidean distance)之遠近,將所有樣本重新指派進入最近之重心,進而獲得 較佳之分析。為確定集群分析結果的正確性,本研究再以區別分析檢 視前述所界定之策略群組是否正確的依據其在分群變數上之分數高 低,而將觀察值劃歸到不同之群組,由區別分析所得到的三個區別函 數特徵值分別為:2.7632、2.3457、1.0515 且三個特徵值皆達百分之 五顯著水準,其區別函數表示如下: 函數一:0.472×fact1-0.204×fact2-0.452×fact3+0.976×fact4 函數二:-0.223×fact1+1.067×fact2+0.725×fact3+0.364×fact4 函數三:0.885×fact1-0.031×fact2+0.55×fact3-0.147×fact4 表13 影響策略聯盟之因素結構 因素名稱 變數代號 因素負荷量 累積之解釋變異 因素 1 資源因素 A1 A2 A10 A11 0.9058 0.7714 0.9066 0.8655 36.31﹪ 因素 2 信任因素 A3 A4 A8 A9 0.7897 0.7807 0.6654 0.8588 57.51﹪ 因素 3 成本因素 A5 A7 A12 0.8373 0.8077 0.8766 72.66﹪ 因素 4 競爭學習因素 A6 A13 A14 0.7997 0.8512 0.7867 80.02﹪ 由表 14 資料可以發現由區別函數所區別出來的集群與原先集群分 析所得到的集群做比較,正確區別率高達 96.77﹪,故可謂各廠商大

(22)

部分皆被正確分組,區別效果極佳,由此可證這四組集群均具有相當 之穩定性。

(3).聯盟因素群組差異分析

為探討各群組在各因素構面上之差異,進而能給予各群組適當之 命名,本研究以群組為獨立變數,而以 4 個共同因素為相依變數,進 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結果發現 Wilks' Lamada 統計量(P 值=0.039)達 0.05 顯著水準,可知此四群組在這 4 個共同因素構面 上具有顯著之差異。確定各群組在各因素構面上存有顯著差異後,本 研究進一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探討各群組之異質 來源,並根據各群組在各因素構面上平均得分之高低來找出各群特別 重視之因素構面,進而得以對各群組進行命名。 由表 15 資料顯示,群組一在因素 1(資源依賴考量因素)之得分 最高,因此將該群組命名為「資源導向群」;群組二在因素 4(競爭學 習考量因素)之得分最高,因此將該群組命名為「競爭學習導向群」; 群組三在因素 3(成本考量因素)之得分最高,因此將該群組命名為「成 本導向群」;群組四在因素 2(信任考量因素)之得分最高,因此將該 群組命名為「信任導向群」。 表14 影響聯盟因素之集群於區別分析 預 測 群 組 實際群組 實際廠商數目 群組一 群組二 群組三 群組四 群組一 6 6 (100﹪) 0 (0﹪) 0 (0﹪) 0 (0﹪) 群組二 24 0 (0﹪) 24 (100﹪) 0 (0﹪) 0 (0﹪) 群組三 18 0 (0﹪) 2 (11.12﹪) 16 (88.88﹪) 0 (0﹪) 群組四 14 0 (0﹪) 0 (0﹪) 0 (0﹪) 14 (100﹪) 備註:表中括弧內的數字為區別分析所鑑別出各群正確區別率 表15 各群組對聯盟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各群組在各因素上之平均分數 影響聯盟因 素 群組一 群組二 群組三 群組四 F 值 P-value 因素 1 1.2186 (1) -0.1755 (3) 0.5853 (2) -0.9739 (4) 8.472 0.000*** 因素 2 -1.5154 (3) -0.347 (4) 0.4143 (2) 0.6456 (1) 7.155 0.001***

(23)

因素 3 -0.2324 (3) -0.6436 (4) 0.7182 (1) 0.2796 (2) 4.721 0.009** 因素 4 -1.3969 (4) 0.6459 (1) 0.4252 (2) -1.055 (3) 18.785 0.000*** 備註:***與** 表示 0.001 與 0.01 顯著水準,括弧內之數字代表各群組在各項因素上得分排名 (4).各因素群組的基本特性 利用每一家廠商所勾選的基本資料(電腦化程度、員工人數、資 本額、營業額)做平均加權分數來比較規模大小,如表 16 所顯示,資 源導向群電腦化程度、員工人數、資本額、營業額都屬最高所以其特 性為大規模的物流廠商(平均員工人數約 250 人,平均資本額約在 5 億 元,平均營業額約 7.5 億元);成本導向群其特性為為中規模的物流廠 商(平均員工人數約 75 人,平均資本額約在 8000 萬元,平均營業額約 4000 萬元);競爭學習導向群其特性為為中小規模的物流廠商(平均員 工人數約 55 人,平均資本額約在 5500 萬元,平均營業額約 1 億元); 信任導向群其特性為為小規模的物流廠商(平均員工人數約 45 人,平 均資本額約在 4000 萬元,平均營業額約 7500 萬元)。 表16 集群特性 電腦化程度 員工人數 資本額 營業額 資源導向群 最高(1.34) 最多(4) 最大(5) 最高(5.6) 競爭學習導向群 最低(0.5) 次少(3.09) 次小(3.2) 次低(4.1) 成本導向群 次高(0.78) 次多(3.55) 次大(3.66) 次高(4.44) 信任導向群 次低(0.71) 最少(2) 最小(2.85) 最低(3.85) 備註:表中括弧內之數字代表各群組在各項基本資料上的平均分數 3. 聯盟因素對聯盟組織型態選擇之影響分析 由表 17 資料顯示,不同的因素群組確實在各項組織型態選擇的加 入意願存有顯著差異,以成本為導向的廠商會較希望以「製造業者為 主」的方式成立;以信任導向的廠商會較希望以「第三方物流業者為 主」的方式成立;以競爭學習為導向的廠商會較希望以「資訊業者為 主」的方式成立;以資源依賴為導向的廠商會較希望以「獨立公協會 為主」的方式成立。是以在 0.1 的顯著水準下,本研究支持前述之研 究假設 1:「策略聯盟因素在策略聯盟組織型態選擇上具有顯著差異」。 表17 各聯盟因素群組在不同組織型態選擇之變異數分析 各因素群組在不同組織型態之平均分數 聯盟組織型 態選擇 資源導向群 競爭學習導 向群 成本導向群 信任導向群 F 值 P-Value 製造業者 3 3.27 3.75 2.5 3.24 0.040*

(24)

(3) (2) (1) (4) 3PL 合夥 2.7 (4) 3.54 (2) 3.5 (3) 4 (1) 3.51 0.031* 資訊業者 3.33 (3) 3.81 (1) 3.5 (2) 3 (4) 4.22 0.022* 獨立公協會 4.33 (1) 3.72 (2) 3.5 (3) 2 (4) 4.7 0.01* 備註:* 表示 0.05 顯著水準,表括弧內之數字代表各群組在各項因素上得分排名 4.組織型態對資訊服務需求之影響分析 (1).因素分析 本 研 究 利 用 因 素 分 析 中 的 主 成 份 法 且 以 最 大 變 異 轉 換 法 (varimax)來作旋轉,進行資訊服務因素的萃取,而共同因數的決定 是採凱莎(Kaiser)準則保留特徵值大於 1(或大於所有變數的平均變 異數)的因素,來進行構面的縮減並命名。結果得到 3 個共同因素(參 見表 18)。 表18 資訊服務需求之因素結構 因素名稱 變數代號 因素負荷量 累積之解釋變異 因素 1 供應鏈整合資訊需 求因素 B1 B8 B9 0.8183 0.7471 0.8556 34.59﹪ 因素 2 運儲管理資訊需求 因素 B2 B3 B4 B7 0.5696 0.7488 0.9202 0.6131 55.11﹪ 因素 3 訂單管理資訊需求 因素 B5 B6 0.9504 0.8886 72.5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聯盟資訊服務需求對聯盟組織型態之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探討各不同組織型態在各資訊服務需求因素構面上有何差 異,以組織型態為獨立變數,而以 3 個共同因素為相依變數,進行多 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結果發現 Wilks' Lamada 統計量(P 值) 達 0.01 顯著水準,可知此三群組在這 3 個共同因素構面上具有顯著之 差異。確定各組織型態在各因素構面上存有顯著差異後,本研究進一 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探討各組織型態所要求的不

(25)

同資訊服務需求。 由表 19 中可知供應鏈整合資訊需求因素達顯著水準 0.05,而倉儲 管理資訊需求因素、內部管理資訊需求因素皆未達 0.05 顯著水準,所 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第三方物流業者對於加入第四方物流時,期望 第四方物流能在資訊系統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如本研究所提出的 運儲管理資訊、訂單管理資訊,而如果第三方物流業者會考量不同組 織型態成立時只有在較高層級的資訊分享上會有所差異如本研究所提 出的供應鏈整合資訊需求。 表19 各組織型態對物流資訊需求之變異數分析 各組織型態在各因素上之平均分數 物流資訊需求 獨立公協 第三方合 夥組織 資訊業者 F 值 P-value 供應鏈整合資訊需 求因素 0.276 -0.367 0.938 4.721 0.015** 運儲管理資訊需求 因素 0.278 0.482 -0.33 2.467 0.12 訂單管理資訊需求 因素 -0.164 0.248 0.496 1.118 0.337 備註: ** 表示 0.05 顯著水準 所以本研究部分支持前述之研究假設,假設 2:策略聯盟偏好的組 織型態對資訊服務需求具有顯著影響。且根據資訊需求因素分析將其 細分為研究假設 2.1:「不同策略聯盟組織型態在供應鏈整合資訊需求 因素上具有顯著差異」成立;研究假設 2.2:「不同策略聯盟組織型態 在倉儲管理資訊需求因素上具有顯著差異」不成立;研究假設 2.3:「不 同策略聯盟組織型態在內部管理資訊需求因素上具有顯著差異」不成 立。 5. 聯盟因素對聯盟加入意願之影響分析 (1).聯盟因素對加入聯盟意願之羅吉斯迴歸分析 本研究以不願意加入策略聯盟為對照組,再以願意加入策略聯盟 進行比照,再以先前聯盟因素分析所得的四個因素得點為自變數,來 利用羅吉斯回歸模型分析聯盟因素對加入聯盟意願是否有顯著影響, 由於羅吉斯模型中,自變數的迴歸係數「B」僅能對於應變數的影響方 向作判別,當迴歸係數「B」呈正值時,表示此變項較傾向加入策略聯

(26)

盟方式,迴歸係數「B」呈負值時,表示此變項較不傾向加入策略聯盟 方式。而各自變數的與依變數在影響程度上的相對重要性是以標準化 迴歸係數「Exp(B)」加以判定。當標準化迴歸係數越高表示其相對重 要性越高。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16 所示。

在 Logistic 模型估計完成後,首先要評估模型的合適度,由表 20 可知 logit 模型的 Hosmer and Lemeshow 合適度檢定達到顯著水準 (Chi-Square 13.249 , P ≦0.1),其正確分類比率也高達 83.9﹪, 而 Nagelkerke R 平方=0.485。且由表中可知以下 4 點: A. 資源因素(因素 1):參數估計值為正,而且也達到顯著水準檢定 (P<0.05),表示資源依賴越高,廠商亦越傾向於加入策略聯盟, 且有資源依類考量因素高的會加入策略聯盟比資源依賴考量因素 低的會加入策略聯盟廠商多出 5.174 倍。所以本研究結果支持前述 之研究假設 3.1:「資源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B. 信任因素(因素 2):參數估計值為正,但未達到顯著水準檢定, 表示廠商的信任程度越高表越願意加入策略聯盟。而本研究結果不 支持前述之研究假設 3.2:「信任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 著影響」。 C. 成本因素(因素 3):參數估計值為正,而且未達到顯著水準檢定, 表示考量降低成本因素越高,廠商亦越傾向於加入策略聯盟。而本 研究結果不支持前述之研究假設 3.3:「成本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 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D. 競爭學習因素(因素 4):參數估計值為正,而且也達到顯著水準 檢定(P<0.05),表示廠商間互相競爭互相模仿越重視,廠商亦越 傾向於加入策略聯盟且有競爭學習考量因素高的會加入策略聯盟 比競爭學習考量因素低的會加入策略聯盟廠商,多出 3.065 倍;所 以本研究結果支持前述之研究假設 3.4:「競爭學習因素對策略聯 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表20 羅吉斯回歸模式(加入聯盟意願)

Variable B Wald DF Sig Exp(B)

因素 1 1.644 11.383 1 0.001** 5.174

因素 2 0.194 0.244 1 0.621 1.214

因素 3 0.45 1.299 1 0.254 1.569

因素 4 1.12 6.806 1 0.009** 3.065

常數 1.234 8.406 1 0.004** 3.433

備註:1. Hosmer and Lemeshow Test

2

(27)

2.正確分類比例=83.9﹪ 3.Nagelkerke R 平方=0.485 4. **表示達 0.01 顯著水準 5. 品質機能展開之權重分析 本研究經由訪談三位物流領域專家所建構之品質屋關係矩陣之相 關性,結果如表 21、22。 表 21 第一層品質屋之分析結果 表 22 第二層品質屋之分析結果 搬 運 作 業 表 單 處 理 作 業 成 本 管 理 及 計 價 作 業 運 輸 配 送 作 業 流 通 加 工 作 業 退 貨 處 理 作 業 應 收\ 付 帳 款 作 業 出 貨 作 業 補 貨 作 業 揀 貨 作 業 盤 點 作 業 包 裝 作 業 銷 售 作 業 顧 客 服 務 異 常 處 理 作 業 物 流 設 施 選 址 作 業 進 貨 作 業 訂 單 作 業 提升公司倉儲管理之效能 提升貨物流通之作業效率 提升交易資訊處理之效率 整合交易之帳務處理功能 各項營運報表彙整及分析 建立全面的客戶關係管理效能 提供客製化的供應練整合服務 提供銷售資料之分析功能 整合廠商之訊息交換標準 作業項目積分 ○ ○ ◎ ○ ◎ ◎ ◎ ◎ ◎ 39 ◎ ◎ ○ △ ○ △ ◎ △ ◎ 29 ◎ ◎ △ △ △ △ ○ △ △ 19 ◎ ◎ △ △ △ △ ○ △ △ 19 ◎ ○ ○ △ △ △ ○ △ △ 19 ◎ ◎ ○ △ ○ ○ ◎ △ ○ 29 ◎ ◎ ○ △ △ △ ◎ △ ○ 25 ◎ ◎ ○ △ ○ ○ ◎ △ ◎ 31 △ ○ ◎ ◎ ○ ◎ ○ ○ 28 ◎ ◎ △ △ ○ ○ ◎ △ △ 25 ◎ ◎ ○ ○ ○ ○ ◎ ○ ○ 30 △ ◎ ○ △ ○ ○ ◎ △ ○ 25 △ ○ ○ ◎ ◎ ◎ ◎ △ ○ 31 ○ ◎ ○ ◎ ◎ ◎ ◎ ◎ 39 ○ ◎ ○ ○ ○ 17 ○ △ ○ ○ ◎ ◎ ○ ○ ○ 29 △ ○ ○ ○ ○ ◎ ◎ ◎ ◎ 33 △ ◎ ◎ ◎ ◎ ◎ ◎ ◎ 36 物流功能 高度相關權數5: 以◎表示 中度相關權數3: 以○表示 低度相關權數1: 以△表示 無相關權數0: 以空格表示 作業項目排名 ○ 物 流 作 業 項 目

(28)

由表 21 顯示,在針對顧客之需求構面,物流提供者所提供的九項 物流服務功能中,以訂整合廠商之訊息交換標準與提供客製化整合供 應鏈服務二項與物流需求構面之相關性最強,其次依序為顧客關係管 理、交易資訊處理、倉儲管理、貨物流通作業、營運報表彙整與分析、 銷售資料分析、整合交易帳務處理。 由該關係矩陣顯示,4PL 在提供客製化的供應鍊整合服務與訊息交 換標準二項最強顧客需求有強烈的相關性,其中「客製化的供應鍊整 合服務」是 4PL 營運功能中的創新服務項目,是以往 3PL 無法提供也 是能力所不及之處。由此可得知,在顧客尋求提升全球運籌能力時, 創新物流服務提供者 4PL 才是能滿足企業顧客的需求並提升顧客全面 之競爭力。 由表 22 物流作業項目關係矩陣中顯示,企業對 4PL 需求中以訂單 作業及表單處理作業相關性最強,其次為顧客服務,從這些關係權重 中可發現企業在面對全球的競爭壓力下,對各項作業表單之資訊化需 求迫切,希望提高各項作業之資訊化程度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及節省作 業成本;此外,在目前供給大於需求的環境下,如何滿足及提高客戶服 務的滿意度也是企業重要之營運策略之一,企業對於顧客客制化的需 求必須藉助物流營運團隊的合作才能達成並符合經濟效益。 企業在電子商務講求速度、正確性與高頻率的物流配送趨勢下,「電 子商務」的實體配送問題之解決,將成為其成敗的關鍵因素。由表中 得知顧客對於客製化供應鍊整合的需求與整合廠商之訊息交換標準同 列為極重視的主要功能項目,而 4PL 提供之「全球化運籌資訊平台」 更是企業在進行供應鍊管理時不可或缺的工具,這將使各企業在各項 物流服務及營運資源整合於一個資訊平台中,讓企業在管理全球性生 產、製造、銷售、配送、服務,更趨順暢與穩定,以達到企業全球化 營運管理的目標。

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綜合實證結果可彙整如表 23 之結論,目前台灣 3PL 廠商可分為 4 種群組,且各組所考量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我們也可以發現加入 4PL 廠商其考量不同因素的不同群組間,其公司的規模大小與對於供應鏈 整合資訊需求強度也不同,本研究根據其加入第四方物流的型態的不 同獲致以下結論:(1)台灣的大型物流業者主要會考量資源共享因素, 願意與其他大型或小型物流業者合作,而希望以較值得信賴的獨立公

(29)

協會組織成立為主的第四方物流,在政府上也較容易取得資源,且對 一般小型 3PL 廠商也較容易具有說服力加入 4PL,其對於供應鏈整合資 訊需求強度僅次於希望以資訊業者成立 4PL 聯盟的中小型物流業者, 由此可發現大型物流廠商在面對全球的競爭壓力下,對於供應鏈的整 合及合作有其必要性之需求。(2)中型規模物流廠商主要考量成本因 素,希望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本身物流競爭力,加入第四方物流 希望以製造業者結盟,因為它們相信在業務的拓展上會有非常大的幫 助,以獲取大型製造業者的訂單,這樣才能與大型物流廠商相互競爭。 (3)中小型物流業者對於目前的資訊化程度偏低,所以較希望透過加入 4PL 可以增強其物流資訊能力,也可藉此節省大量的資訊建置成本,並 相信由資訊業者來成立最能滿足其需求,在供應鏈資訊整合上有強烈 的需求,由此發現中小型規模物流業者在資源上急需供應鏈的合作, 藉由 4PL 整合的資訊平台更能發揮此效益。(4)小型物流業者,不論在 資金或物流功能服務規模皆難以獲得競爭優勢,因此加入聯盟期待可 以減少因規模限制的競爭劣勢,但又考量聯盟公平原則,所以希望以 第三方物流模式為主,自己能有參與聯盟決策的機會不至於因規模太 小而被邊緣化,其在供應鏈整合資訊的需求強度上明顯較小,本研究 訪談小規模物流廠商的紀錄中探究其原因,發現其在物流營運作業流 程上大部分還停留在人工作業,且由於資訊設備及人力素質上並無法 進行資訊化作業,故對於進行資訊整合的能力在眾多因素上仍有待克 服。 表23 綜合結論 群組 基本特色 第四方物流型態 綜合分析 資源導向 群 (群 1) 大型規模物 流廠商 以獨立公協會 成立 台灣的大型物流業者大多屬於此類,規模較大,但 尚無力與國外大型物流業者相競爭,期待透過供應 鏈資源整合的模式,提高資源運用效率,增加自己 的競爭能力,所以希望透過獨立公協會的方式成 立,以利獲得政府資源,也較容易整合其他較小型 的 3PL 廠商。 競爭學習 導向群 (群 2) 中小型規模 物流廠商 以資訊業者成立 台灣的中小型物流業者大多屬與此類,其所提供的 服務大多無法跟得上其他物流業者,更遑論資訊系 統的導入,所以他們最所迫切的的是導入 e-化,所 以希望可以透過資訊業者成立第四方物流平台,進 行供應鏈之資訊整合,以提高物流營運校能。 成本導向 群 (群 3) 中型規模物 流廠商 以製造業者成立 規模中等的物流廠商,他們本身有在跨入資訊服 務,但本身資金不足,技術不夠,考量降低物流成 本,增加營運利潤,加上有意拓展市場,如能加入 垂直整合想必對其業績一定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以

(30)

製造業者成立對其為最好選擇方式。 信任導向 群 (群 4) 小型規模物 流廠商 以第三方物流合夥 成立 台灣的小型物流業者,本身在市場上較無競爭能 力,加入聯盟為其唯一可繼續生存的方式,所以聯 盟是否會以平等的方式對待之為其最大考量,如以 第三方物流合夥模式成立,本身仍有表達意見與決 定的權利,因此以此成立為其最佳選擇方式,也較 不會損失其利益,但其對於具備資訊化作業之能力 仍有很大之進步空間,以迎合未來資訊整合的作業 環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研究假設檢定結果 在表 24 各組織型態對資訊服務需求之變異素分析,只有供應鏈整 合資訊需求因素有顯著差異,另外運儲管理資訊需求因素和訂單管理 資訊需求因素皆沒有顯著差異。顯示在 4PL 之資訊構型上,運儲管理 與訂單管理是必須具備的基本架構。同時在較高層級的資訊需求上, 3PL 業者傾向於以資訊業者主導第四方物流系統營運,顯示 3PL 廠商比 較傾向認為以資訊業者主導,在資訊技術及資訊服務的能力都能滿足 其物流營運上的需求。 表18 本研究假設檢定結果彙整表 假設 結果 H1 :策略聯盟影響因素在策略聯盟組織型態選擇上具有顯著差異 支持 H2 :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資訊服務需求上具有顯著差異 部分支持 H2.1: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供應鏈整合資訊需求因素上具有顯著差異 支持 H2.2: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倉儲管理資訊需求因素上具有顯著差異 不支持 H2.3:不同策略聯盟的組織型態在內部管理資訊需求因素上具有顯著差異 不支持 H3 :策略聯盟影響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部分支持 H3.1:資源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支持 H3.2:信任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不支持 H3.3:成本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不支持 H3.4:競爭學習因素對策略聯盟加入意願具有顯著影響 支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

3. 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在此針對聯盟組織型態與加入聯盟影響因素與資訊服務需 求加以探討,並建議後續研究者,除可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模式 與結果深入加以探討外,本研究尚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1) 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加入策略聯盟績效之探討。 (2) 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 4PL 資訊構型,進一步對 4PL 資訊系統 平台功能項目去做更深入以及更具體化的研究。 (3) 本研究限於時間與環境因素,訪談的廠商選擇僅能以台灣本土物 流廠商為主,所以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國外已有營運實務的 4PL 去做深入的訪談,並進一步探討其關鍵成功因素以及跨國作業 流程,以帶給國內相關物流業者在未來發展建立 4PL 營運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信博(2004),專業物流在全球運籌管理之定位與影響之探討, 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第二版,臉譜文化出版社。 3. 蘇雄義(2000),物流與運籌管理,第二版,華泰出版社。 4. 李文瑞、曹為忠、吳美珍,(2000),我國資訊電子廠商策略聯盟夥 伴選擇之研究,管理評論,第十九卷第三期。 5. 郭大維(2000),台灣物流業在國際物流發展之定位,國立高雄第 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系碩士論文。 6. 歐秀卿(2002),國際物流服務業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韓復華(2004),第四方物流(4PL)的緣起與含義,運輸人通訊,第 三十四期。 8. 尤克熙(1995),國際策略聯盟實行條件相關因素之實證與探討-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許有賢(2002),第三方物流中心資訊分享資訊評估之研究-以國內 第三方物流業為例,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李文瑞、曹為忠、吳美珍,「我國資訊電子廠商策略聯盟夥伴選擇 之研究」,管理評論,第十九卷第三期,民國 89 年 9 月,1-24 頁。 11. 林維君、楊能舒(1998),國內物流業經營現況與競爭策略分析, 物流產業經營現況及策略分析研討會。 12. 陳慧娟,(1997), 物流中心作業系統, 經濟部商業自動化系列叢 書. 13. 陳楷昕、王銘宗、王淑娟, 1998, 商品物流系統中準及時化揀貨作

(32)

業規劃之研究,第一屆商業現代化研討會論文集, 133-142. 14. Badaracco, J. L. (1991), 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15. Baranson, J.(1990),”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Why,What, Where and How”, Multinational Business, 2, pp.54-

16. Barney, J. B. (1991), ”Firms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17, pp.99-120.

17. Bowersox, D. J. and D. J. Closs(1996), Logistical Management, NY: McGraw-Hill.

18. Bossert, JL (1991),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a practitioner’ approach, ASQC Quality Press Inc., New York.

19. Contractor, F. J. and Lorange, P( 1988), “Why ShouldFirmCooperate: The Strategy and Economics Basis for Cooperative Venture”, Cooperative Strategi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Lexingion Books,.

20. Cooper, Donald R. & Emory, C. William,(1994),Business Research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24 No.5 pp.24-33.

21. Delfmann Werner ,(2002), Global Logistic in a Global Market, Seminar at Department of Decision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6 March, 2002, Singapore.

22. DiMaggio,P. & Powell,W.W.(1983),”The iron cage revistied :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8,pp.147-160.

23. Fogarty,T.J.(1992),”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in accounting firms: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research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Vol. 17,

No.2, ,pp.129-149.

24. Gavoor, M. D. and G.S. Wasserman,1989,"Framing QFD as a mathematical program", internal technical report.

25.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pp.114-135.

26. Galakiewicz ,Josph. ( 1985 ) .”Professional Networks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single Mind Set”.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0:639-658

27. Hamel, G., Doz, Y. L. & Prahalad, C. K., (1989) ”Collaborate with Your Competitors and W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 Feb, pp133-139.

28. Kogut, B (1988), “Joint Ventur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 pp.319-332

29. Knsynski, B. R. & McFarlan, E. W. (1990), “Information Partnerships -Shared Data, Shared Scal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5), pp.114

(33)

-120.

30. Lyman, D (1990), Transactions from a second symposium on quality function deplyment,A conference cosponsored by ASQC, ASI, and GOAL/QPC, 307-315.

31. Lambert D M, Stock J, Ellram L(1998),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forum, in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oston: Irwin-McGraw Hill,.504

32. Lynch, R. P., The Practical Guide to Joint Venture and Corporate Alli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9.

33. Murphy, R. Paul and Poist, F. Richard (2000), “Third-Party Logistics: SomeUser Versus Provider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Vol. 21,No. 1, pp121-133.

34. Ohame K. (1989), “The Global Logic of Strategic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Apr, pp.143-154.

35. Sink, Harry L., Langley, C. John Jr. and Gibson, Brian J. (1996), Buyer Observations of the US Third-Party Logistics Mark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 26, No. 3, pp. 36-46.

36. Hauser, JR and D Clausing (1988), The house of qua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63-73.

37. Sullivan, LP (1986),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uality Progress, June, 39-50.

38. Pfeffer, J. and Salancik, G.R. (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Organizations, New York: Harper andRow,.

39. Teece, D. J.( 1986) “Transactions Cost Economics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 Assess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7(1), , pp.21-45.

40. Williamson, O.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1975):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數據

表 5.  物流業者的相關活動及功能分類  與實體物流直接相關之活動  與實體物流無直接相關之活動  物流核心作業  附加價值作業  管理支援工具  財務會計服務  transportation  Shipping, forwarding  brokering  (de)consolidation  Contract delivery  warehousing, storage  handling  commissioning  palletting  etc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研究動機 二、資料來源 三、模型建立 四、模擬預測 五、研究結果

人機之間靠著密切的訊息 交流來確保二者之間溝通 良好,此訊息之交流稱為 人機互動,而訊息交流之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換言之,必須先能有效分析企業推動 CSR 概念的「利益」為 何,以及若不推動 CSR 的潛在「風險」為何,將能有效誘發 企業發展 CST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回收業者從 2018年開始在台南多點設置「自動資源回收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回收業者從 2018年開始在台南多點設置「自動資源回收

下列關於 CPU 的敘述,何者正確?(A)暫存器是 CPU 內部的記憶體(B)CPU 內部快取記憶體使 用 Flash Memory(C)具有 32 條控制匯流排排線的 CPU,最大定址空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