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組織特性、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組織特性、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之影響"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組織特性、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

之影響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7-2410-H-151-006-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8 月 01 日至 98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楊敏里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葉千禎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賴怡旨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吳佳龍 助教-兼任助理人員:邱妙惠 報 告 附 件 :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0 月 31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組織特性、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之影響

The impacts of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on

inter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from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7-2410-H-151-006

執行期間: 97 年 8 月 1 日至 98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楊敏里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邱妙惠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助教

:賴怡旨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生

:葉千禎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生

:吳佳龍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生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列

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中 華 民 國九十七年十月 三十一 日

(3)

一、摘要

面對快速變遷的知識經濟時代,許多策略逐漸架構在追求創業的機會上,企業內部的組 織環境與經營模式須引入更多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以追求企業的成長。本研究嘗試以組織資 源與組織特性為前因變項,內部創業精神為結果,再輔以社會資本為中介變項進行研究。主 要使用問卷調查法,針對中華徵信所提出之前一千大企業的高階主管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 建構在社會資本的基礎下,組織資源與組織特性對內部創業精神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組 織特性對內部創業精神有正向的影響,當企業內的溝通訊息品質及組織支援的程度越高時, 將有助於企業的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有顯著正 向影響,當企業擁有豐富的資產及具有良好的運用資產能力,將有助於企業的內部創業精神 (企業的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以及尋找市場新商機的活動)。另「社會資本」 的中介效果對組織資源及組織特性與內部創業精神間的關係有顯著正向影響。已經具有內部 創業精神之企業,若能與員工有良好的溝通品質且主管又能支持員工的態度,將有助於員工 提出新的想法,對於新產品的發展及企業的改革有很大的助力。上述的研究發現將給予企業 的管理者或是相關學術研究作為參考。 關鍵字:內部創業精神、組織特性、組織資源、社會資本

In the fast-changing time of knowledge economy, many strategies are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The company should adopt spri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order to pursue the company’s growth. With the social capital as the mediating variab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tilize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s the antecedent variable, and the inter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s outcome. This paper launch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vering senior directors from top 1000 corporations in Taiwan. From the empirical results, we find that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t effect upon the inter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Corporations owning good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bundant assets and abilities to handle these assets, will be benefited not only for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but also for promoting activities to seek for new opportunities. Moreover,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lso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t effect upon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 has a mediating effect up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Higher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support attitude of managers will encourage employee to yield more new idea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ompany’s innov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sights for corporate managers and other relevant researchers.

Key words: Inter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4)

二、緣由與目的

2.1 緣由 學者認為創業家與創業行為是近代世界經濟成長與發展的主要動力(Reynolds, 1997)。 Hitt et al. (2001) 指出處於全球化競爭的企業,許多策略 逐漸架構在追求創業的機會上。 Drucker(1985)亦認為除非具備有「創業的能力」,否則,今日的企業將無法在此一變遷迅速 及創新的時代中繼續生存。 對於獨立的創業者而言,創業是個人潛能發揮、實現自我理想的機會。但是除了個人創 業之外,在Sharma & Chrisman(1999)的研究指出,認為組織內部創業也是創業精神的一種表 現。台灣學者劉常勇(2002)更指出在快速變遷的知識經濟時代,守成的經營策略已經完全不 適用,企業內部的組織環境與經營模式也須引入更多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企業要如何一方面 固守本業,一方面又尋找創新的契機,而內部創業的方式正可讓企業兼顧兩方面(David & Lynne, 2006)。面對愈來愈競爭的市場,如何確保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不斷的尋找新的創新 契機,是目前重要的課題,亦是本研究以內部創業為研究議題的主要背景。 最近這幾年將社會資本運用於組織行為的研究也漸漸增多,其不但可促進合作行為及更 容易發展夥伴關係及組織創新(Kostova & Roth, 2002),也易於內部單位間資源的交換及產品 的創新(Tsai & Ghoshal,1998)。由相關研究可證明社會資本能促進組織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 力為內部創業精神的影響因素之一,但綜觀過去學者對內部創業的相關研究中,多半著重於 社會資本對組織績效的影響,鮮少在內部創業精神下結合社會資本的因素,作整體的探討。 這引起本研究擬以組織特性、組織資源、社會資本角度探討其對內部創業精神的影響。 2.2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緣由,本研究擬以組織特性、組織資源、社會資本等三個角度來探討其對內 部創業精神的影響。 一、探究台灣企業的組織特性對企業內部創業精神的影響。 二、探究台灣企業的組織資源對企業內部創業精神的影響。 三、探究台灣企業的組織特性、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的影響上,是否會透過社會資 本的調節而有所差異。

三、研究設計

3.1 抽樣架構 本問卷採問卷調查法,以國內前一千大企業之高階主管為本研究調查對象,前測已發放 100份,故正式發放問卷數共900 份,並以回郵信封方式,讓受訪者將填寫完畢之問卷寄回, 以提高問卷回收率。問卷回收期間從2008年3月27日至2008年4月20日,本研究總共回收116 份 問卷,扣除無效問卷有3 份,總計回收113 份有效問卷,其回收率達12.84%。 3.2 樣本特性 本研究的有效樣本共113份,將分別從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學歷背景、公司背景、

(5)

內部創業精神屬性等樣本結構及分佈情形來分析,以暸解研究對象的樣本特徵。在性別方面, 「男性」人數為82人,佔72.57%,而「女性」人數為31人,佔27.43%,資料顯示填答者男性 主管較女性主管為多。在年齡分佈上,年齡在「41-50歲」的人數最多,佔38.94%,其次是「31-40 歲」,佔33.63%,再來為「51-60歲」,佔17.7%,受訪者的年齡大多介於31歲到50歲之間。 在受訪者的教育程度與學歷背景方面,教育程度大多集中在大學以上,高達77.87%;學歷背 景則是以商科背景(59人)及工科背景(36人)居多,其比例高達84.07%。在公司背景方面, 公司成立年數在「31年以上」的公司有38家,佔33.63%;其次為「11-15年」、「16-20年」、 「21-25年」的公司均有18家;而樣本公司每月的營業額以「1億元以上」居多,高達88.5%。 在內部創業精神屬性方面,有46間企業採「推出新產品」,比例40.7%為最高;其次「發展新 的事業組織」有33間企業,所佔的比例為29.2%;最後是採「推出新的製造方式」的20間企業, 所佔的比例為17.7%。

四、研究結果

4.1 信度分析與效度分析 本研究採用內部一致法中的 Cronbach’s α 值來衡量信度,Cronbach’s α 值至少要大於 0.5,最好能大於 0.7( Nunnally,1978)。本研究問卷中各構面的信度 α 值均介於 0.73 到 0.87 間,大致在高信度範圍內。因此,本研究問卷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及內部一致性。 本研究以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問卷效度之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在在組織特性、組織資源、社 會資本及內部創業精神的測量模式中各問項的標準化因素負荷量皆大於0.5 以上,皆有達到 顯著水準,在組成信度方面皆大於0.8,代表研究模式內部一致性良好,在平均解釋變異量中 皆大於0.5,顯示本研究結果各構面之量表衡量題項具有足夠的建構效度。 4.2 組織特性與內部創業精神之關係 本部份主要探討組織特性與內部創業精神之關係,組織特性三個構面分別為「溝通訊息 的品質」、「管理拘謹程度」、「組織支援」,內部創業精神四個構面分別為「新事業的投資」、「創 新性」、「自我更新」、「預應性」。由表1 之實證結果,除組織特性中之「管理拘謹程度」與內 部創業精神之「新事業投資」、「預應性」沒有顯著的關係外,可發現組織特性中之「溝通訊 息的品質」、「組織支援」對內部創業精神之「新事業的投資」、「創新性」、「自我更新」、「預 應性」有顯著正向的影響。表示當企業內的溝通訊息品質及組織支援的程度越高時,將有助 於企業的內部創業精神(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以及尋找市場新商機的活動)。 4.3 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之關係 此部份主要驗證組織資源二個構面對內部創業精神四個構面間是否有顯著影響。由表2 可以看出組織資源之「組織資產」、「組織能力」皆對「新事業的投資」、「創新性」、「自我更 新」、「預應性」有顯著正向的影響。表示當企業擁有豐富的資產及具有良好的運用資產能力, 將有助於企業的內部創業精神(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以及尋找市場新商機的 活動)。

(6)

表1 組織特性對內部創業精神之迴歸分析 新事業的投資 創新性 自我更新 預應性 組織特性 β t β t β t β t 溝通訊息品質 0.293*** 2.871 0.249** 2.487 0.209** 2.251 0.321*** 3.380 管理拘謹程度 0.132 1.337 0.216** 2.236 0.178* 1.985 -0.008 -0.087 組織支援 0.255** 2.527 0.251** 2.541 0.401*** 4.366 0.416*** 4.426 F 18.213 20.572 29.740 26.739 Sig. 0.000 0.000 0.000 0.000 Adjusted R2 0.316 0.344 0.435 0.408 *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 表2 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之迴歸分析 新事業的投資 創新性 自我更新 預應性 β t β t β t β t 組織資產 0.282*** 3.21 0.362*** 3.829 0.421*** 4.576 0.341*** 4.138 組織能力 0.488*** 5.564 0.345*** 3.646 0.312*** 3.384 0.479*** 5.819 F 53.179 37.997 43.295 67.823 Sig. 0.000 0.000 0.000 0.000 Adjusted R2 0.482 0.398 0.43 0.544 *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 4.4 社會資本對組織特性與內部創業精神之中介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複迴歸分析檢定社會資本是否為組織特性三個構面及內部創業精神四個構面間 之中介變數;本研究參考Baron & Kenny(1986)的看法,分三個模式進行中介效果的驗證,首 先,自變數(組織特性三個構面)對中介變數(社會資本)應有顯著影響;其次,中介變數對依變 項(內部創業精神四個構面)有顯著影響;最後,加入中介變數後會降低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影 響力;若自變數對依變數的直接影響在加入中介變數後,仍呈顯著時,則為部分中介效果, 若變為不顯著時,則為完全中介效果。 根據表3 迴歸分析中顯示,社會資本的中介效果部分成立。首先,「溝通訊息品質對內部 創業精神之新事業投資、創新性、自我更新及預應性」以及「溝通訊息品質對社會資本」皆 呈現正向顯著影響,若將溝通訊息的品質及社會資本同時置入迴歸式中,溝通訊息品質的β 值分別改變如下:對新事業投資(0.29 降為 0.102,p=0.345);對創新性(0.249 降為 0.021, p=0.838);對自我更新(0.209 降為 0.012,p=0.902);對預應性(0.321 降為 0.134,p=0.13),因 此其完全中介效果成立(溝通訊息品質會透過社會資本間接影響內部創業精神之新事業投 資、創新性、自我更新及預應性)。 其次「管理拘謹程度對內部創業精神之創新性、自我更新」以及「管理拘謹程度對社會 資本」皆呈現正向顯著影響,若將管理拘謹程度及社會資本同時置入迴歸式中,管理拘謹程

(7)

度的β值分別改變如下:對創新性(0.216 降為 0.141,p=0.139);對自我更新(0.178 降為 0.101, p=0.249),因此中介效果不成立。 最後「組織支援對內部創業精神之新事業投資、創新性、自我更新及預應性」以及「組 織支援對社會資本」皆呈現正向顯著影響,若將組織支援及社會資本同時置入迴歸式中,組 織支援的β值分別改變如下:對新事業投資(0.255 降為 0.146,p=0.146);對創新性(0.251 降 為0.151,p=0.118);對自我更新(0.40 降為 0.281,p=0.002);對預應性(0.416 降為 0.247, p=0.003),因此其部分中介效果成立(組織支援會透過社會資本間接影響內部創業精神之新事 業投資、創新性、自我更新及預應性)。」 經由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可知溝通訊息的品質及組織支援會透過社會資本間接影響內部 創業精神之新事業投資、創新性、自我更新及預應性。表示當企業的溝通訊息品質及組織支 援愈高時,愈容易取得資訊與資源及獲得助力,而透過社會資本的建立,就會有愈高的內部 創業精神(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以及尋找市場新商機的活動)。 表 3 介入社會資本對組織特性與內部創業精神關係之影響 新事業投資(z1) 創新性(z2) 自我更新(z3) 預應性(z4) 模式 1 (x→z) 模式 2 (y→z) 模式 3 (xy→ z) 模式 1 (x→z) 模式 2 (y→z) 模式 3 (xy→z) 模式 1 (x→z) 模式 2 (y→z) 模式 3 (xy→z) 模式 1 (x→z) 模式 2 (y→z) 模式 3 (xy→z) 溝通訊息品質 .293*** .102 .249** .021 .209** .012 .321*** .134 管理拘謹程度 .132 .07 .216** .141 .178* .101 -.008 -.066 組織支援 .255** .146 .251** .151 .40*** .281*** .416*** .247** 信任 -.033 -.096 .019 -.073 .055 -.05 -.132 -.164* 溝通 .066 .058 .224* .237* .129 .143 .312*** .287*** 資訊資源取得 .44*** .334*** .306*** .197* .459*** .305*** .61*** .489*** 獲得助力 .236** .186* .223** .193* .157* 0.131 -.021 -.069 F 18.213 18.723 11.999 20.572 22.014 14.213 29.740 26.759 19.557 26.739 36.593 25.639 Sig.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R2 0.334 0.409 0.444 0.362 0.449 0.487 0.45 0.498 0.566 0.424 0.575 0.631 Adj. R2 0.316 0.388 0.407 0.344 0.429 0.452 0.435 0.479 0.537 0.408 0.560 0.606 △R2 0.11 0.125 0.116 0.207 *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 4.5 社會資本對組織資源與內部創業精神之中介效果分析 由表 4 之迴歸分析結果可知,組織資源與組織能力會透過社會資本間接影響內部創業精 神之新事業投資、創新性、自我更新及預應性,社會資本的中介效果全部成立。經由本研究 之實證結果,可知當企業的組織資產及組織能力愈豐富時,愈容易取得資訊與資源及獲得助 力,而透過社會資本的建立,就會有愈高的內部創業精神。

(8)

表 4 介入社會資本對組織資源與內部創業精神關係之影響 新事業投資(z1) 創新性(z2) 自我更新(z3) 預應性(z4)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組織資產 .282*** .199** .362*** .168 .421*** .224** .341*** .223** 組織能力 .488*** .425*** .345*** .197** .312*** .162** .479*** .389*** 社會資本 .597*** .174* .658*** .408*** .679*** .413*** .664*** .248** F 53.179 61.410 36.967 37.997 84.552 33.38 43.295 94.872 38.173 67.823 87.38 49.774 Sig.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R2 0.492 0.356 0.504 0.409 0.432 0.479 0.44 0.461 0.512 0.552 0.44 0.578 Adj. R2 0.482 0.350 0.491 0.398 0.427 0.464 0.43 0.456 0.499 0.544 0.435 0.566 △R2 0.012 0.07 0.072 0.026 *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

伍、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果 1. 組織特性對內部創業精神之影響關係 經實證之後,本研究發現當企業內的溝通訊息品質及組織支援的程度越高時, 將有助於企業的內部創業精神(企業的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以及尋 找市場新商機的活動)。在管理拘謹程度的部分則無影響,本研究推論其原因可能是 因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中有些業者的管理拘謹程度較高,如鋼鐵業,該類型業者會儘 可能減少採取冒險的決策以降低風險的產生。在此情況下,使得管理拘謹程度變數 與企業的預應性及新事業投資變數均無顯著關係。 2. 組織資源對內部創業精神之影響關係 經實證之後,本研究發現當企業擁有豐富的資產及具有良好的運用資產能力, 將有助於企業的內部創業精神,本研究結果與 Coleman( 1988)、Tsai & Ghoshal (1998) 的研究相符。 3. 社會資本之中介效果 經實證之後發現,組織資源會透過社會資本的中介,進而影響內部創業精神, 表示當企業的溝通訊息品質及組織支援愈高時,愈容易取得資訊與資源及獲得助 力,而透過社會資本的建立,有助於創造員工間的凝聚力使員工有意願去交換資訊、 相互合作與加強彼此的互動進而提昇企業的內部創業精神。 當企業的組織資產及組織能力愈豐富時,愈容易取得資訊與資源及獲得助力, 而透過社會資本的建立,就會有愈高的內部新事業投資、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 以及尋找市場新商機的活動。

(9)

5.2 管理意涵 經實證後,有以下幾點能提供企業管理者的建議,使企業的管理者更能有效地管理。 1. 具有內部創業精神之企業,若是能與員工有良好的溝通品質並且主管具有支持員工 的態度,就能建立起員工與主管間的信任,有助於員工不懼風險的提出新的想法, 進而促進新產品的發展及企業的改革。 2. 為因應變遷越來越快速的環境與挑戰,若是在企業內部建立結構完善的關係網絡來 強化資訊的流通的速度和品質,有助於企業提昇對新機會的掌握度。 5.3 研究重要性 1.在國家上 (1)我國企業正面對日益競爭的環境,企業為求發展與增加競爭能力,需有創新與創業 的思維。但不能一昧的尋求創新的機會,也要固守本業,要讓兩者達到均衡發展, 唯有內部創業的機制。因此,本研究針對國內企業之組織特性、組織資源、社會資 本與內部創業精神做深入探討,研究之結果將可作為國內企業進行內部創業研究時 之參考。 (2)本研究結果能提供給政府有用的參考,讓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能多方考慮,如經 濟部中小企業處每年提出中小企業政策白皮書,藉以輔導、協助中小企業健全體質、 提高國際競爭力。 2.在學術上 (1)創業在管理學術研究仍是一個十分年輕的領域,相較於國外在創業研究的發展,臺 灣有關創業研究的起步較晚且發展緩慢,落後於先進國家,故亟需研究者投入此一 領域的研究,增加理論建構之廣度與深度,本研究以社會資本為基礎,進行企業內 部創業精神議題之探討,研究成果可作為後續相關理論之參考。 (2)幾年有關創業的發表文章數量雖有逐漸上升之趨勢,但針對內部創業相關的學術期 刊並不多,本研究從不同的角度討探討內部創業精神議題,將有助於內部創業精神 之理論建構。 (3)創業研究在管理學術領域仍處於低度發展階段,就研究方法而言,採用質性方法的 論文最多,實證研究的論文較少,故學者建議研究者可朝實證研究方向努力(劉常 勇,謝如梅,2006)。另外本研究所針對的內部創業精神,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多採 用個案研究法,實證上的研究亦相當稀少,因此本研究採實證研究的方法,研究成 果期可增加內部創業精神議題實證上研究之參考,也能對內部創業精神有更具體的 定義及區分。

陸、參考文獻

劉常勇,創業管理的12 堂課.高雄:中山大學, 2002. 劉常勇、謝如梅,創業管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理論與模式探討,創業管理研究期刊,2006,

(10)

1 卷 1 期:1-43。

Adler, P.S. & Kwon, S.W.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27).

Antoncic, B. & Hisrich, R.D. Intrapreneurship: Construct Refinement and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1, (16).

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5, (9).

Baron, R.M. & Kenny, D.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Blancero, D., Boroskym J. & Dyer, L. Key Competencies for a Transformed Human Resource Organization: Results of a Field Study.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5,(35),.

Chung, L. & Gibbons, P.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he roles of ideology and social capit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1997, (22).

Coleman, J.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 (94).

David, A. G & Lynne, C. 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Chinese Version). 2006, (2).

Drucker, P. 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actice and Principles. Harper & Row, New York,1985.

Drucker, P. F. Innovation and Entrprepreneur. London: Pan Books,1986.

Fukuyama, 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Modern Capitalist Economy: Creating a High Trust Workplace. Stern Business Magazine, 1997, (4).

Gabbay, S.M. & Zuckerman, E.W. Social Capital and Opportunity in Corporate R&D: 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Contact Density on Mobility Expectation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1998, (27).

Ghoshal, S. & Moran, P. Bad for Practice: A Critique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

Guth, W.D. Ginsberg A., Introductio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11).

Hill C.W.L. & Jones, G. R. Strategic Management:An Integrated Approach. 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98.

Hitt, M.A., Ireland, R.D., Camp, S.M., & Sexton, D.L.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for Wealth Cre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

Kostova, T. & Roth, K. Adoption of a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stitutional and Relational Effec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

Nahapiet, J. &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

(11)

Nunnally, J.C.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78.

Pinchot, G. Intrapreneuring: Why You don't have to Leave the Corporatio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5.

Reynolds, P.D. New and Small Firms in Expanding Markets. Small Business Ecomomics, 1997, (9). Schumpeter, J. Essays on Entrepreneurs, Innovations, Business Cycles, and Evolution of Capitalism.

edited by Richard V. Clemence,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Richard Swedberg, 1991.

Sharma, P. & J.J. Chrisman. Toward a Reconciliation of the Definitional Issues i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

Tsai, W., &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of Intra-Firm Network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8,(41).

Venkatraman, N.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The Construct, Dimensionality, and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

Zahra, S. A. & Covin, J.G. Business Strategy, Technology Policy and Firm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

Zahra, S.A. Predictors and Financial Outcomes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1, (6).

(12)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計畫編號

NSC 97-2410-H-151-006

計畫名稱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組織特性、組織資源對內部創

業精神之影響

出國人員姓名

楊敏里

服務機關及職稱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會議時間地點

2009年7月24-25日

大陸江西省井崗山市黨員幹部培中心

會議名稱

第三屆海峽兩岸企業組織與管理學術研討會

發表論文題目

組織資源、社會資本與內部創業精神之關聯性研究

(此為NSC97-2410-H-151-006 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參加會議經過 1. 主辦單位:大陸復旦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臺灣淡江大學。 2. 會議屆數:第三屆海峽兩岸企業組織與管理學術研討會。 3. 時間:2009 年7 月24-25日。 4. 地點:大陸江西省井崗山黨員幹部培中心(江西省井崗山市)。 5. 研討會主題:「東方管理與企業創新」。 6. 本人發表的論文主題為組織資源、社會資本與內部創業精神之關聯性研究。主要 以組織資源為前因變項,內部創業精神為結果,再輔以社會資本為中介變項,探 討彼此之間之關聯性,獲得與會人員高度的好評與興趣。 二、與會心得 1.此次研討會是兩岸多所學校共同舉辦,各校與會學者透過學術之交流,互相切磋 討論,激發出一些新思維,尤其是此次的主題—東方管理與企業創新,正是目前 相當受到重視的議題會中的交流,受益良多,同時也有機會與大陸多所知名大學 教授互相認識,對往後的互動建立了很好的基礎。 2.此次的研討會共有59篇文章發表,個人此次發表的文章同時被收納於中國社會科 學院所發行的「經濟管理」期刊。 3.本人參加此次研討會除發表文章外,同時亦受邀擔任不同場次的主持人與評論 人,與多位學者有更進一步的交流與互動,收獲良多。 4.此次研討會正好於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之衝擊後舉辦,此 次會議主題討論如何透過創新以謀求企業的生存和如何運用東方的管理思維於實 務上以渡過此次的風暴,與會學者討論熱烈,實是感受到知識交流之喜悅與充實。 5. 本人能夠參加此次研討會,深感榮幸,茲附上六張當天研討會的照片。

(13)
(14)
(15)

數據

表 1          組織特性對內部創業精神之迴歸分析  新事業的投資  創新性  自我更新  預應性  組織特性  β t β t  β t β t  溝通訊息品質  0.293*** 2.871 0.249** 2.487 0.209**  2.251 0.321***  3.380 管理拘謹程度  0.132 1.337 0.216** 2.236 0.178* 1.985 -0.008 -0.087 組織支援  0.255** 2.527 0.251** 2.541 0.401*** 4.366
表 4     介入社會資本對組織資源與內部創業精神關係之影響  新事業投資(z1)  創新性(z2)  自我更新(z3)  預應性(z4)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模式 1  (x→y)  模式 2 (z→y) 模式 3 (xz→y) 組織資產  .282***  .199**  .362***  .16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document uses the terminology defined in the UPnP Architecture document, such as: action, SST variable, and action parameter. This sub-section defines 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 Students annotate a text using an annotation tool that identifies their authorship. • Advantage: student annotations may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sangha of Kai Yuan Monaste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exchange of Buddhist sangha between Taiwan and Fukien since 19th century as well as the

Variable symbols: Any user-defined symbol xxx appearing in an assembly program that is not defined elsewhere using the ( xxx) directive is treated as a variabl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