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之探討"

Copied!
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 士 論 文. 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之探討 On the Study of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Manufacturing Trade Flows. 研 究 生:張正宜 撰 指 導 教 授:鄭義暉. 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

(2) 誌謝詞 成為碩士的這一刻,心中除了驚、喜與不相信外,其餘便是無盡的 感恩。首先,感謝恩師 鄭義暉教授循循善誘的教導及不厭其煩的叮嚀。 無論在學術或做人處世上,老師的博學多聞及金玉良言皆使我獲益良多, 同時也非常謝謝老師包容資質駑鈍的我,總是耐心說明,一再提醒。感謝 口詴委員 佘志民教授及 吳世傑教授在論文上給予寶貴的意見與難能可 貴的啟發。感謝碩一時的導師 許聖章老師,謝謝您的照顧與關心。感謝 宋 皇叡老師 時時關心我的論文進度。感謝 劉志城老師,碩一時讓我有擔任 助理的機會。感謝 柯秀欣老師,讓我再煩悶之餘可以跟可愛的 LuLu 玩。 感謝系上助理 姿孙姊,尤其謝謝妳在口詴當天出手拔刀相助,幫了我一 個大忙,救了笨手笨腳的我。 艱苦的論文撰寫過程,一定要感謝我師出同門好夥伴王蕾蕾(珮華) , 謝謝妳不時忍受我無情地抱怨及毫無道理的負面情緒,甚至迫使你成為我 的專屬心理醫生,真是辛苦妳了。感謝碩班的好女生:鳳儀、衣瑄,謝謝 你們在課業及生活上的照顧,讓我備感窩心。感謝碩班的臭男生:謝謝你 們讓研究室變得不無聊,使碩班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感謝我的帥貓咪,謝謝你沒有因為我無聊的戲弄便離我而去,仍然 帶給我許多溫暖與樂趣,願意躺在地上讓我搔肚皮。最後,感謝我最親愛 的父母,謝謝你們沒有因為我笨就叫我放棄,從始至終都支持我所做的任 何決定,並且提供我安全的避風港。成為碩士的這一刻,我要獻給我身邊 所有的人、貓、狗最誠摯的祝福,願大家帄安喜樂,事事順心。另外,還 要賺大錢唷!哈哈。後會有期! 張正宜 謹誌 2011 年仲夏 於高雄.

(3) 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之探討 指導教授:鄭義暉 博士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學生:張正宜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以 1995 年至 2009 年跨國雙邊製造業出口值,利用傳統模型 及兩階段估計法,使用跨部門綜合資料(PCS)、三邊固定效果(FE3)及 雙邊固定效果(FE2)等引力模型用以探討製造業貿易流量之決定因素。在 模型中,除加入虛擬變數來考慮了代表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區域經濟 整合,亦探討了國際直接投資、金融開放程度差異等變數對雙邊貿易之影 響。本文以一階段估計法及兩階段估計法,分為討論總貿易量與帄均貿易 量之決定因素,並且考慮各國金融開放程度差異及雙邊國際直接投資流入 存量對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本研究利用 AIC 和 BIC 之模型判斷標 準,比較各模型之妥適程度,發現以傳統模型探討總貿易量之雙邊固定效 果(FE2A01)模型最具解釋力。在兩階段估計中,則是第一階段以高等教 育勞動人口比例、教育公共支出與研究發展支出總和占國內生產毛額百分 比等來估計製造業產值,接著用於第二階段中來討論總雙邊貿易流量之雙 邊固定效果模型(FE2B01)最具解釋力。. 關鍵字:雙邊貿易流量、引力模型、區域經濟整合、國際直接投資、金融 市場開放程度。.

(4) On the Study of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Manufacturing Trade Flows Advisor:Dr. I-Hui Cheng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Cheng-Yi Chang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manufacturing trade flows by using various types of gravity models, including pooled cross section (PCS), three-way fixed effects (FE3), and two-way fixed effects (FE2) models. The study us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variables on the bilateral trade flows directl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uses the estimated manufacturing product values as instruments to estimate and for estim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gravity models for analyzing the bilateral trade flows, including the dummie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various variables to study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flows. These models include the stock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mount of patent applied and the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labor, etc.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pooled cross section (PCS), three-way fixed effects (FE3) and two-way fixed effects (FE2) models, model FE2B01 of two-way fixed-effect type is preferred.. Keywords: Bilateral trade flows, Gravity model,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nancial openness index..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2 1.3 研究架構………………………………………………………………..2. 第二章 世界貿易概況……………………………………………….4 第三章 文獻回顧…………………………………………………….8 第四章 實證模型與結果…………………………………………...14 4.1 實證資料來源與基本模型…………………………………………....16 4.1.1 跨部門綜和資料模型…………………………………………….17 4.1.2 三邊固定效果模型模型…………………………………………..20 4.1.3 雙邊固定效果模型………………………………………………..22 4.2 基本模型估計結果……………………………………………………23 4.3 兩階段估計模型………………………………………………………28 4.3.1 第一階段:製造業產值之估計…………………………………..29 4.3.2 第二階段:各變數對雙邊貿易流量影響之估計…………………31 4.3.3 兩階段估計模型結果……………………………………………..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9 參考文獻…………………………………………………………….59 資料附錄…………………………………………………………….56. i.

(6) 圖表次 圖一 世界 GDP 與出口值趨勢……………………………………………….43 圖二 世界出口占世界 GDP 比例趨勢………………………………………..43 表一 各地理區域出口總值及所占比例……………………………………...44 表二 各地理區域進口總值及所占比例……………………………………...45 表三 世界各經濟體各產業出口值 占該經濟體總商品出口值百分比……………………………………….46 表三 世界各經濟體各產業進口值 占該經濟體總商品進口值百分比………………………………………47 表五 各地理區域製造業出口值與所占比例………………………………...48 表六 基本模型一階段變數迴歸分析………………………………………...49 表七 兩階段估計法第一階段產值估計方法………………………………...50 表八 兩階段變數迴歸分析…………………………………………………...51 表九 兩階段變數迴歸分析…………………………………………………...52 表十 兩階段變數迴歸分析…………………………………………………...53 表十一 兩階段變數迴歸分析………………………………………………...54 附表一 基本模型考慮兩國製造業產值變數迴歸分析表………………….55. ii.

(7) 第一章 緒論 WTO World Trade Report(2008)指出,國際貿易為全球化(globalization)之必 要過程,並且可為各國及其居民帶來可觀之利益。舉例來說,藉由專業化 (specialization) 之方式,國際貿易使國家可在更具效率之規模下生產、提高生產力並提供消費者更多選 擇。因此,近幾十年來,參與國際貿易之國家大幅增加。國際貿易對於個別國家經濟及 全球經濟產生之重要影響,使愈來愈多經濟學者致力於國際貿易相關研究,並且對該議 題表現出高度的關心。本章以下分三節討論,第一節為本文之研究動機,說明本研究之 原因及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說明本研究探討之主題;第三節為研究流程及架構。. 1.1 研究動機 基於國際貿易之重要性與其所帶來之利益,近幾十年來各國均致力於走向世界, 積極開拓國際貿易市場。國與國間之聯結日漸緊密,相互依賴、競爭之情形更是與日俱 增。國際貿易這議題也愈來愈受到矚目,愈來愈多之經濟學者關心貿易流量決定因素。 國際貿易中產業貿易可分為農業、礦物與原油及製造業等三大類貿易。由1980年 迄今,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製造業貿易占了全球貿易之極大部分,世界製造業總貿易 占所有商品之比例遠超於其他兩個產業主要分類,在整體貿易上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也對於個別國家對外貿易而言亦有一定程度之重要性。此外,製造業貿易大國多屬已開 發國家,近年來新興工業化國家則扮演了重要性的角色。. 1.

(8) 綜合以上可知,製造業貿易除了重要外,該產業之貿易在近十幾年來在國家間有 相當程度之變化。本文認為,該產業在國家間貿易流量之決定因素是非常值得討論的, 希望藉由理論模型及計量方法針對製造業貿易流量之決定因素做一詳盡之分析及探 討。.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不同型式之貿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分析影響台灣與由美、 歐、亞三大洲中所選列之重要國家間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因素。該模型內變數包含傳 統引力模型的既有變數,也納入其它新的變數(例如:國際直接投資、金融市場開放差 異等)。此外,除傳統一階段估計方法外,本研究亦採兩階段估計方法,先行估計製造 業產值,再將產值估計值納入各引力模型中,分析各變數對於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並 比較各方法之估計結果。主要研究目方法下: (1) 以一階段估計方法,在各種引力模型中納入新的變數,用以探討製造業雙邊貿易 流量決定因素; (2) 以兩階段估計方法,首先以四種方法估計製造業產值並將估得之產值納入,在用 於各種引力模型中,用以探討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 (3) 比較一階段估計方法與兩階段估計方法所得之結果。. 1.3 研究架構 本文共可分為五個章節,茲將各章節內容概述如下: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本 文研究動機、目的及研究架構;第二章為世界貿易概況,此章闡述近十幾年來主要國家 2.

(9) 及產業之貿易狀況;第三章為文獻回顧,此章彙整及回顧本文所參考之相關文獻;第四 章為實證模型與結果,此章詳細說明本文所使用各類型模型及使用該模型之目的,並針 對各迴歸模型中所使用之變數代表之意義做詳盡之說明;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對本文 做一整理及總結並給予後續研究者建議。. 3.

(10) 第二章 世界貿易概況 由於國際貿易為新興經濟體在 1960 年至 1990 年帶來之經濟發展的成效有目共睹, 近幾十年世界上各經濟體更積極地參與國際貿易,且全球貿易在第二次大戰後 1950 年 至 1973 年間持續地成長,世界商品總出口成長超過了 8%。然而,1973 年開始,全球 貿易的擴張在因為兩次石油危機及不當的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惡性通貨膨脹而減緩。1 直到 1990 年,世界貿易又再度開始擴張,且此次擴張之幅度較之前來得更大。 如圖一所示,1990 年至 2009 年間,世界總出口值(total export value)均呈明顯 的上升趨勢,從圖二也顯示世界總出口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之百分比亦大幅成長。雖然,1997 年之亞洲金融風暴及 2009 年之金融海嘯均對世界經 濟及貿易造成了衝擊,使得貿易的擴張明顯減緩,但相較於過去而言,近年來世界總出 口值及總出口值占 GDP 百分比仍明顯高出許多。由此可知,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中扮 演重要之角色,對於國際經濟之影響也愈趨重要。 表一及表二分別列出 1973 至 2009 年各地理區域的出口和進口貿易總值及其佔全 世界總出口和進口值之比例,貿易值單位為百萬美元。所探討之地理區域包含了北美、 歐、亞三大洲及選列部分重要國家,除中國與台灣外,其他皆屬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家,其中,台灣、 韓國及墨西哥在 1979 年 OECD 報告中被列為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 NIC)。2. 1.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 年至 1974 年),又稱作 1973 年石油危機。當時原油價格曾從 1973 年的每桶不 到 3 美元漲到超過 13 美元,是 20 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2. OECD 為世界重要議題的智庫兼發動機構,許多世界重要議題的政策研究和形成都來自於 此,可 以參加 OECD,就可以直接躋身到世界事務的決策核心。OECD 當中之國家均為已開發國家,而新興工 業化國家通常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其特點為正在經歷快速的經濟增長。 4.

(11) 由二表可知,1973年至2009年間世界貿易大幅擴張,世界進、出口總值均明顯的 上升。出口值由1973年578,790百萬美元增加至2009年12,177,642百萬美元。增加了 11,598,852百萬美元,帄均每年增幅為55.6%。而進口值則由593,710百萬美元增加至 16,520,000百萬美元,增加了15,926,290百萬美元,帄均每年增幅為74.51%,且各地理區 域之進、出口總值皆呈明顯上升趨勢。相較於其他區域而言,亞洲之進、出口總值在1973 至2009間,增加最為明顯。在亞洲國家中,以屬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之中 國出口總值增加幅度最多,由1973年5,876百萬美元增加至2009年1,201,612百萬美元,增 加了1,195,736百萬美元,帄均每年增幅為525.26%。 1973至2009年間,歐洲一直是世界進、出口總值最大之區域。其進、出口值約占 了世界總進、出口值約40%至50%,其中以德國所占比例最高。亞洲則為進、出口值第 二大之區域,除1973年較北美洲來得低外,在其他的年度中,該區域出口值占世界總進、 出口值之比例僅次於歐洲,並且在這30多年內大幅成長,其出口總值占世界總出口值比 例由1973年14.93%增加至2009年29.36%。亞洲國家中,以中國之出口值占世界總出口值 比例最高,且進、出口值占世界總進、出口值比例成長最為明顯。 2009年國際經濟因為受到金融海嘯之衝擊,全球需求衰退,造成了近七十年來最 嚴重貿易的衰退,世界總進、出口也均明顯下降。各地理區域之進、出口總值均呈現下 降。根據 2009 年WTO World Trade Report 資料,相對於其他區域而言,亞洲所受到之 衝擊較小,其出口值減少之幅度為所有區域中最小的。此外,亞洲進口值減少之幅度小 於世界帄均下降之幅度(21%),其中以中國的進、出口下降幅度均小於世界帄均下降 之幅度,所受影響最小。美國仍然為世界最大之進口國家,而中國之總出口值首次超越 德國,使之成為最大之出口國。 表三與表四分別為1980年至2009年間世界以及各國農業、礦物與燃料及製造業出 5.

(12) 口與進口值占世界及該國總商品出口與進口之百分比。由1980年至2009年間,相對於其 他產業而言,製造業貿易對全球貿易最為重要,其進、出口值占世界總商品進、出口值 比例為所有產業中最高,並有上升之現象,在2003年時製造業出口占總商品出口比例更 超過了70%。反觀農業及礦物與燃料貿易所佔比例則相對較低,並且有小幅下降之趨勢。 此外,製造業對各國貿易之重要性亦有提高之現象,各國該產業進出口值占各國總商品 進出口值比例均有上升之趨勢,尤其在開發中國家中國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墨西哥上升幅 度最為明顯。由表三可知,在1993年以前,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而言,二國製造業出口 占總商品出口比例明顯較低(大約在24%至48%間),1993年開始快速成長,甚至超越 其他國家。 1980年至1993年間,相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礦物與燃料出口對於墨西哥之貿易 較為重要。該國該產業出口值占其總商品出口比例在1980年時為62%,1993年時為59%, 在當時明顯高於其他所有的經濟體。1997年開始,礦物與燃料出口值占總商品貿易比例 最高之經濟體則為加拿大,且此比例在該國持續上升,2008年時更高達35.37%,當時墨 西哥該產業出口占總商品出口值為19.86%,世界礦物與燃料出口值佔總商品出口值為 21.85%。相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礦物與燃料進口對於亞洲的已開發及新興工業化經濟 體(日本、台灣及韓國)較為重要。該產業總進口分別占三國總商品進口比例較其他國 家來得高。1993年以前,礦物與燃料進口占總商品進口最高的經濟體為日本,該比例在 1980年與1983年分別為59.51%與55.87%。1993年以後,除2008年外,韓國成為礦物與燃 料進口占總商品進口最高的經濟體。198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成長,經濟增長率、勞動生 產率等方面均遠超過美國,當時美元對日圓的升值使日本對美國之貿易順差增加了約6 倍。日本大量生產並出口汽車及電器品,這些商品需要大量礦產(例如:白金),因此, 在1980年代時日本大量進口礦產與原油,並且製造業出口占其總商品比例超過了90%。 6.

(13) 世界農產品進、出口值占世界總商品進、出口值亦呈下降趨勢。1993年以後,該 比例已小於10%。各經濟體之農業進、出口占其總商品進、出口之比例皆呈下降趨勢, 中國下降之幅度最為明顯。1983年前其農業進出口值占總商品進出口值約有30%,1993 年後,下降至不到10%。綜合以上可知,全球經濟貿易中製造業不僅在已開發國家貿易 中扮演重要之角色,其重要性在開發中國家及新興工業化國家中亦快速提高,對於世界 貿易及經濟之影響更是日趨重要。 表五為1980年至2009年間各地理區域之製造業出口值占世界製造業總出口值之 百分比。1980年至2007年間,德國為各地理區域中製造業出口大國,該國製造業出口總 值占世界製造業出口總值之比例為各地理區域中最高,1980年時該國製造業出口值占世 界製造業總出口值之比例高達14%。中國則為各地理區域中製造業出口成長最為明顯之 經濟體。該國製造業出口值占世界製造業出口比例由1980年0.8%增加至2009年13.46%, 並且在2008年後超越了德國,成為各地理區域中之製造業出口大國。. 7.

(14) 第三章 文獻回顧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經常被使用於貿易流量(trade flows)之研究上,該模 型最早貣源於艾薩克〃牛頓(Sir Isaac Newton)的萬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Pöyhönen(1963)與Tinbergen(1962)開始將該模型應用於國際間雙邊 貿易流量並探討優惠性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對貿易流量之影響。其 中,他們將優惠性貿易協定之虛擬變數(dummy variable)加入引力模型中,用以估計 對於雙邊貿易流量(bilateral trade flows)之影響。 在引力模型最基本之型式中,兩國之貿易流量與國家經濟規模(常以GDP衡量) 呈正向關係。也就是說,經濟規模較大的國家生產較多的商品與勞務,因此可出口較多 的商品。同樣地,相對上經濟規模大的國家GDP較高,消費能力亦較高,較有能力購買 較多的進口商品。此外,距離亦為影響貿易的主要因素。兩國雙邊貿易流量與經濟規模 及距離之關係可表示為︰. 其中,. 為雙邊貿易流量, 與 分別為 國與 國之GDP,. 量運輸成本, 則為常數項。方程式. 則為兩國間之距離用以衡. 表示,兩國間貿易流量為兩國GDP、兩國間距離. 及其他常數項之函數。當兩國所得愈高時,雙邊貿易量愈多,而兩國間距離愈遠因運輸 成本較高,雙邊貿易量則愈少。Linnemann(1966),進一步將兩國人口導入引力模型 解釋其對雙邊貿易之影響。該研究指出,人口對於貿易流量為負向且顯著的影響。出口 國人口數愈多,將消費本國產品愈多,出口則愈少,亦即愈不利兩國雙邊貿易流量。 Gruber et al.(1970)在引力模型中改採兩國人均所得(per capita income),估計兩國間 消費模式對於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 8.

(15) 在早期,以引力模型研究貿易流量之方式較缺乏理論基礎,Anderson(1979)率 先對引力模型提出了理論分析。在假設貿易產品為不完全代替下,同時使用了 Cobb-Douglas 函數和固定替代彈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之偏好,為 引力模型建立了理論架構。此外,他亦將關稅和運輸成本引入,並由單一貿易財增加至 多種貿易財的情況。Bergstrand(1985)將物價指數導入到貿易引力模型,解決了傳統 引力模型因為價格因素對貿易量所造成偏誤(biased)的問題,並且使用 GDP 帄減指數 (GDP deflators)來推估物價指數(price index),其研究結果顯示產品並非完全替代, 但進口商品亦趨近於完全替代之假設。Oguledo & MacPhee (1994)運用引力模型分析 美國與貿易對手國間貿易流量是否受價格因素的影響,結果指出價格因素對於貿易流量 有顯著的影響。 Helpman(1985)使用獨占性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模型得出無貿易障 礙(frictionless trade)之雙邊貿易模型。該研究指出,在均衡達成時,消費者對於多樣 性商品的偏好為多樣性商品產量之比例,說明各國的消費者希望進口異於其它國家的產 品。如此,貿易流量便可與需求及多樣性加以聯結。Helpman(1987)進一步將國家大 小相似性(country size similarity)及人均所得 (per capita income)差異納入引力模型 中。該研究使用由1970年至1981年橫斷面(cross sectional)資料,估計每年人均所得差 異以及國家大小差異對該年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比例之影響。其研究發現, 人均所得差異對於產業內貿易比例有負的影響,且該影響隨時間經過逐年減弱。此外, GDP較小的國家,其GDP對於產業內貿易比例有正的影響。反之,GDP較大的國家其GDP 對產業內貿易比例則有負的影響。此結果與國家大小相似度愈高,產業內貿易比例愈高 之假設是相符的。 Deardorff(1998)將引力模型建構在傳統Hecksher-Ohlin理論上,並放寬國際間 9.

(16) 要素價格均等的假設。 3 該研究推得在無貿易障礙(frictionless trade)及有貿易障礙 (friction trade)之情況下不同偏好型式的引力模型。在無貿易障礙且偏好為齊序 (homothetic)之情形下,各國進口某財貨之進口額(import value)將會是該國所得之 某個比例,且該比例在各國間是相同的。因此,可推得一簡易型式之引力模型,稱為簡 單無貿易障礙之引力模型(simple frictionless gravity equation)。無運輸成本之存在且距 離對於貿易流量無任何影響。4 另外,只要商品均為喜好財(desired goods),無貿易障 礙之情況下,使消費者與生產者無論在其國內或與他國之間均是相同的。在此情形下, 即使將偏好一般化,引力模型仍可成立。但因為偏好非相同或齊序,上述各國間某財貨 進口額與其所得所呈比例便不再相同,使得雙邊貿易流量與兩國之所得不再呈固定比例 關係,並可能較簡單無貿易障礙之引力模型所得之貿易流量來得高或低。此外,在有貿 易障礙之情形下,該研究推導出Cobb-Douglas和固定替代彈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之偏好下之引力模型。在Cobb-Douglas之偏好下,可推得與簡單無貿 易障礙引力模型相同之C.I.F.貿易值。 5 偏好為CES型式時,所推得之雙邊貿易流量與 Cobb-Douglas偏好下是相同的,但在國家間距離大於帄均距離時(以運輸成本衡量)所 得出之貿易流量較低。反之,若國家間距離小於帄均距離時,所得出之貿易流量則較高。 引力模型亦常被做為研究政策對於貿易流量之影響之工具,例如,當前世界經濟 趨勢之經濟整合(economic integration)。透過經濟整合,各國藉由部分或完全消除貿 易障礙之方式,使得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流量增加,進而提升各國之福利。依據整合程度 3. 此假設的放寬使國際間商品價格產生不一致,形成了努力生產異質產品之誘因,各國間貿易流量得以 大幅提升。 4 該模型中,兩國間貿易流量與兩國之所得呈一固定比例關係。Deardorff(1998)提出在無貿易障礙且 偏好相同時,兩國間貿易流量與兩國個別所得佔世界總所得份額之乘積關係。 5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即運保費在內條件,為國際商會所發布之國貿條件之一。指的 是賣方頇負擔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為止所需的費用、運費及海上保險費用,但貨物滅失或毀損的風險及 貨物在船上交付後由於事故而生的任額外費用,則自貨物在裝船港越過船舷時貣,由賣方移轉予買方負 擔。 10.

(17) 由低至高區分,區域經濟整合可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優惠性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ing agreement, PTA)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FTA)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 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Aitken(1973)、Mayes (1978)與 Brada & Mendez(1985)指出歐洲共同市場(European Community, EC)對 於會員間貿易流量有顯著的影響。Soloaga & Winters(2001)和 Frankel & Rose(2002) 以引力模型探討簽訂 PTA 及區域經濟體整合對於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其結果指:出 若是兩國同屬於同一經濟組織,會使區域內貿易增加。 此外,Portes & Rey(2003)指出了金融開放程度(financial openness)與貿易流 量之關係且商品與資產之貿易可被類似之引力模型所釋。他們的研究強調了商品貿易及 資產貿易障礙之重要性。Mansfield & Bronson (1997)以引力模型分析關稅暨貿易總協 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之締約成員國政治性區域結盟和雙邊 簽訂優惠貿易協定對於雙邊貿易流量的影響。Tang(2003)根據1981-2000年歐盟整合 的資料數據,發現在歐洲經濟整合後1996-2000年期間,會員國彼此之間的雙邊貿易流 量有明顯的增加。 Bergstrand(1985)與Frankel et al.(1995)則指出了EC對於貿易流量之非顯著影 響。近年來,Subramaniani & Wei(2007)指出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對於為世界貿易有正向且顯著的效果,它使得世界貿易增加120%之貿易量,但 增加之幅度在各國間是不盡相同的。舉例來說,相較於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 而言,工業化國家(industrial countries)參與較多的互惠性貿易談判,因此其貿易量因 為WTO所增加之幅度較發展中國家來得高。另外,當兩個國家皆進行貿易自由化時,所 增加之雙邊貿易流量較僅有一國進行貿易自由化時來得高。 早期大部分國際貿易研究,將引力模型應用於分析橫斷面資料(cross sectional) 11.

(18) 貿易流量之變化。這些研究將兩國之所得、距離、以及用來表示共同語言和邊界與國家 間是否存在PTA之虛擬變數作為引力模型中之解釋變數,用以解釋雙邊貿易流量之變化。 然而,使用橫斷面資料研究貿易流量之方式卻產生了解釋變數之內生性(endogeneity) 的問題。所謂解釋變數內生性指的是:迴歸模型中之解釋變數(例如,用以表示PTA是 否存在之虛擬變數)與誤差項(error term)相關之現象。Anderson & Van Wincoop(2003) 指出,使用橫斷面資料分析影響貿易流量之因素,若忽略價格這項變數,會使得所估計 出之估計值(estimates)為偏誤(biased)且不具一致性的(inconsistent) 。Baier & Bergstrand (2003) 研究美國在有關稅及無關稅貿易障礙的多邊進口貿易流量,證明貿易政策不是外 生變數。 為了解決解釋變數可能產生之內生性,Baltagi (2007)使用縱橫資料(panel data) 的分析方式,將PTA的虛擬變數納入引力模型中,估計其對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該研 究指出,帄均而言,兩國在簽訂優惠性貿易協定10年後,雙邊貿易流量增加了2倍。此 外,為解決因為無法觀察解釋變數與貿易流量可能相互影響所產生之內生性偏誤之問題, Mátyás(1997)使用三邊固定效果(three-way fixed-effects model)之引力模型。該研究 將控制進口國、出口國及時間等三個固定效果,包含於引力模型中,使用縱衡資料,分 析由1982年至199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國 家間之貿易流量。在其研究中,三個固定效果對於貿易流量均有顯著(significant)影響, 並且因為縱衡資料(panel data)之使用,使估計更具有效性(efficiency)。 Egger & Pfaffermayr(2003)使用一般化固定效果模型來研究貿易流量,該研究 指出,引力模型除了應包含控制國家(進口國及出口國)及時間之固定效果外,也應將 不 隨 時 間 變 動 ( time invariant ) , 控 制 進 口 國 與 出 口 國 之 ( 雙 邊 ) 交 叉 效 果 (exporter-by-importer﹙bilateral﹚interaction effect)加入引力模型中,交叉效果(交叉 12.

(19) 項)是一可用以控制國與國間影響雙邊貿易流量但不隨時間變動之因素(例如:距離、 共同語言、共同邊界等)。他們使用APEC國家在1982年至1998年間之貿易流量之縱衡 資料,發現雙邊交叉項(bilateral interaction terms)對於貿易流量有極佳之解釋能力,國 家與時間之雙邊固定效果對於貿易流量亦有顯著之影響。 Baltagi et al.(2003)則進一步指出,分析貿易流量時,應考慮所有的交叉效果並 且將它們加入引力模型中。也就是說,除了上述國家、時間及不隨時間變動之交叉效果 外,研究雙邊貿易流量之引力模型,應包含隨時間變動(time variant)之交叉效果。該 研究發現,所有的交叉項對於貿易流量之影響均是顯著的。Cheng & Wall(2005)及Egger (2004)則使用雙邊固定效果(two-way fixed effects)之引力模型及兩階段引力模型來 提高對貿易流量推估的準確性。 研究雙邊貿易流量之引力模型中亦包含了其他變數,用以探討雙邊貿易流量之決 定因素,Thursby & Thursby(1987)以1974-1982年17個國家資料數據,探討納入匯率的 影響,其結果指出實質匯率對於雙邊貿易流量有顯著的影響。Frankel & Wei (1993) 加入語言這項虛擬變數於引力模型內,指出了若是國家間共同語言對於雙邊貿易流量之 正向關係。McCallum(1995)以美國各州和加拿大各省之間的貿易關係,共同邊界對雙 邊貿易流量的影響。Eichengreen & Irwin(1995)和Rauch (1999)提出國家的歷史背 景對於國家間的貿易是否有影響。此外,如前述關於政策之金融開放程度。此外,亦有 一些研究探討國際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與雙邊貿易流量(bilateral trade flows)之關係,例如:Albuquerque et al.(2004)、Swenson(2004)。這些研究 指出了FDI流入流量(inflows of FDI)對雙邊貿易流量之正向影響,及其對於總要素生 產力成長率之助益。. 13.

(20) 第四章 實證模型與結果 國際貿易上引力模型中以距離表示兩國貿易的運輸成本,並以GDP代表經濟體大 小來估計對兩國間貿易流量的影響。傳統的模型獲得的結果為:兩國的GDP對於雙邊貿 易流量有正的影響,而距離對於雙邊貿易流量有負的影響。在第三章方程式(1)引力 理論模型可延伸為下列實證方程式:. (2-1) 其中,方程式中,. 是第 年從 國出口至 國的總貿易量; 和. 的 GDP,用以表示經濟體大小; 運輸成本;. 分別代表第 年 國及 國. 為 國及 國彼此之間地理位置的距離,用以衡量. 為代表 國及 國是否有共同官方語言的虛擬變數;. 為代表 國及 國之國境是否有共同邊界之虛擬變數;. 則是代表在第 年有助於雙. 邊貿易或是對貿易有阻礙的各項因素,例如: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宗教、產業內貿易指 數、區域經濟整合的虛擬變數及經濟體相似度指標等;. 為此模型在第 年之殘差項。. 方程式(2)-1中各係數符號代表該變數與雙邊貿易流量之正負關係,若符號為正, 表示該變數對於雙邊貿易流量有正的影響,反之則有負的影響。各係數正負預期如下: 1.. : 為 國 GDP 之估計係數。其它情況不變下,當 國 GDP 愈高,可出口 至 國愈多,雙邊貿易流量愈多,故 其值為正;. 2.. : 為 國 GDP 之估計係數。當 國 GDP 愈高代表消費能力較強。其它情 況不變下,能從 國進口愈多,雙邊貿易流量愈多,故. 3.. 為正值;. :表示 國及 國彼此之間地理位置的距離愈遠,運輸成本愈高,對於雙邊. 14.

(21) 貿易流量愈有不利的影響,故 值為負; 4.. :表示 國及 國彼此若有共同官方語言,交易時便於溝通,使交易成本降 低。若有共同的官方語言,易促使雙邊貿易流量增加,因此 值為正;. 5.. :表示 國及 國彼此有共同邊界亦即國土相鄰。此時,兩國在文化及習慣 上相似程度較高。此外,相較於以海相隔或是以他國相隔之國家間而言,貿易上 之運輸在國土相鄰的國家較為便利許多。基於以上理由,預期該係數符號為正;. 6.. 0或. :當模型內變數與雙邊貿易流量呈正相關,其符號為正;若與雙邊貿. 易流量呈負相關,其符號為負。 近年來,許多研究針對引力模型於雙邊貿易之實證研究做出了修正,改善估計上 的問題。例如:Brada & Mendez(1983)使用跨部門綜合資料模型(pooled cross section model)增加估計之自由度;Mátyás(1997)使用三邊固定效果模型(three-way fixed-effects model) ;Hummels & Levinsohn(1995)首先使用雙邊固定效果模型(two-way fixed-effects model)增加了估計之一致性。此外,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而兩 國製造業產值亦為影響兩國間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重要因素,因此可考慮在方程式 (2-1)中另加入 、 兩國之製造業產值,表示為以下方程式(2-2):. (2-2) 其中,方程式(2)-2 中. 及. 分別表示出口國及進口國在 年時之製造業產值。. 正負號預期為正;其意義為:其它情況不變下,若出口國製造業產值較高,則較有能 力生產並出口至 國較多財貨,使兩國間雙邊貿易流量較高。係數. 則是正負號皆有可. 能,依 國所生產之財貨與 國出口至 國之財貨間之關係。 國製造業產值與雙邊貿易流 15.

(22) 量間正負關係所代表之意義將詳述於兩階段估計模型結果說明部分。 本文分兩方法探討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首先,採一階段估計方法,直接以各 種不同型式引力模型討論各變數對於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並且比較所得之結果。其次, 利用兩階段估計方法,第一階段先行估計製造業之產值,第二階段將第一階段所估計之 兩國產值及其他變數納入引力模型中,討論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本章以下分三節討 論,第一節為實證資料來源與基本模型;第二節為基本模型估計結果;第三節為二階段 估計方法說明及結果。. 4.1 實證資料來源及基本模型 本研究選列歐、亞、美三大洲中共十個貿易較多的國家,使用1995年至2009年之 製造業出口值,共計1350個樣本數,藉以分析這十國在這期間雙邊之貿易流量之決定因 素。被選列之十國包含:加拿大(Canada) 、中國(China) 、法國(France) 、德國(Germany)、 義大利(Italy)、日本(Japan)、韓國(Korea)台灣(Taiwan)、英國(United Kingdom)、 美國(United States)。以上除台灣、中國外,其他皆為OECD國家。其中,位於歐洲之 德國屬已開發國家為世界製造業出口大國,該國製造業出口約占世界製造業出口10%, 因此該國在製造業貿易上應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其他國家包含:法國、義大利、英國、 美國、日本等國屬已開發國家,為歐、亞、美三大洲中之大國,對於製造業貿易亦應有 相當程度之影響。此外,台灣及韓國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多為出口導向國家,在工業化 的同時,製造業貿易在二國應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雖屬開發中國家,但其製造業 貿易總值在近十幾年間有顯著地成超越了德國,成為製造業貿易大國。本節以傳統一階 段估計雙邊貿易流量之方法為基本模型並使用各種形式之引力模型探討製造業雙邊貿 易流量之決定因素。第一小節討論跨部門綜合資料(pooled cross section, PCS)模型, 16.

(23) 第二小節討論三邊固定效果(three-way fixed-effects, FE3)模型,第三小節討論雙邊固 定效果(two-way fixed-effects, FE2)模型。各研究方法均對是否控制進、出口國之GDP 係數為一加以討論。另外,FE3模型可再細分為是否包含語言、距離等變數於模型內。. 4.1.1 跨部門綜合資料(pooled cross section, PCS)模型 傳統的PCS引力模型可參照Brada & Mendez(1983)之模型,並加入用以指示兩 國是否同屬歐盟(European Union, EU)及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之虛擬變數及其他變數,討論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當不控制兩 國GDP係數為1時,表示以雙邊貿易流量做為被解釋變數,模型可表示如方程式PCSA01。 若控制兩國GDP係數為1,模型表示如方程式PCSA02。方程式編號中,PCS表示使用跨 部門綜合資料模型A表示該模型使用一階段估計方法;模型PCSA01代表一般的PCS模型, 模型PCSA02則代表該模型控制兩國GDP係數為1。控制兩國GDP係數為1,乃是以帄均 雙邊貿易流量做為被解釋變數,目的在於分析雙邊貿易量時考慮兩國經濟體之大小之差 異。此外,在所有PCS模型中除納入上述虛擬變數外,亦加入了代表年之虛擬變數( ), 用以控制所有國家間相同的隨時間變動之因素。兩基本型態之模型表示如下:. 模型PCSA01及PCSA02中之變數分別為: 17.

(24) (1). :為第 年從出口國 國(以下簡稱 國)出口至進口國 國(以下簡稱 國). 的貿易流量,資料來源為UNCTAD STAT;6 (2) :為控制時間的特定效果,本文中資料年份1995-2009年。分別設置14個虛擬 變數; (3). :為第 年 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資料來源為. UNCTAD STAT; (4). :為第 年 國的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資料來源為. UNCTAD STAT; (5). :為 國及 國彼此之間地理位置的距離。兩國之間的距離不會因時間因素. 而有所影響,因此下標無 。本研究使用之距離為國家間首都之距離,資料來源 為http://www.globefeed.com/; (6). : 國及 國是否有共同官方語言的虛擬變數。若兩國有共同的官方語言. 其值為1,反之則為0。一般而言,語言不會因時間而改變,因此下標無 。資料 來源為維基百科中各國官方語言; (7). :用以指示 國及 國是否有共同邊界之虛擬變數。若兩國有共同邊界其值. 為1,若無則為0。因地理位置不會因時間因素而有所影響,因此下標無t; (8). :為第 年 國及 國之區域經濟整合之虛擬變數,用以指示第 年時 國及 國. 是否共同屬於歐盟之會員國。若是,其值為1,反之則為0。資料來源為WTO官 方網站;. 6. UNCTAD STAT 為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Statistics 之簡稱。 18.

(25) (9). :為第 年 國及 國之區域經濟整合之虛擬變數,用以指示第 年時 國. 及 國是否共同屬於北美自由貿易組織之會員國。若是,其值為1,反之則為0。 資料來源為WTO官方網站; (10). :為 年時 國之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總量存量,代表以 國為流入國家, 在累計至 年時,資金由世界各國流入 國之總量,也就是由全世界流出至 國 累計至 年時之國際直接投資總和。國家資料來源為OECD之資料庫,台灣之 資料來源為2010年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年報。 7 中國資料來源為1995 至2009年之中國統計年鑑。中國與台灣僅有流量(flows)資料,經本研究計 算後轉換為存量(stocks)資料;. (11). :為 年時 國與 國雙邊國際直接投資流入存量,代表以 國為流入國 家,在累計至 年時,資金由 國流入 國之存量,也就是由 國流出至 國之存 量。各資料來源為OECD之資料庫,台灣之資料來源為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民國99年統計年報。中國資料來源為1995至2009年之中國統計年鑑。中國與 台灣僅有流量(flows)資料,經本研究計算後轉換為存量(stocks)資料;. (12). :為 、 二國間金融開放程度指數之差異(difference of financial openness) 。金融開放指數(financial openness index)類似於貿易開放指數(trade openness index)。該指數用以衡量一國資本交易的自由程度,其值愈大,代 表資本交易限制愈小,資本交易的自由程度愈大(Brune, 2007)。8 一國在某 年之金融開放指數可定義為一國取絕對值之國際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流入存量與一國取絕對值之FDI流出存量總和占該國當年. 7. OECD 資料庫網址為: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網址為 http://www.moeaic.gov.tw/system_external/home.html。 8 一國之貿易開放指定義為一國總貿易額(進口值+出口值)占該國 GDP 之百分比。該指數可用以衡 量一國貿易開放程度並代表一國貿易依存度。 19.

(26) GDP之百分比。9 、 二國間金融開放程度差異則是將 、 二國之金融開放程 度差異指數相減並取絕對值而得,該值愈大,代表兩國在金融開放程度上之 差異愈大。該指數用以做為一個國家間差異性指標,衡量兩國在金融開放程 度之差異。. 4.1.2 三邊固定效果(three-way fixed-effect, FE3)模型 (1) 三邊固定效果(不含距離、語言等)模型 本研究三邊固定效果模型主要參照M ty s(1997)之模型,納入隨時間變 動的變數但不包含不隨著時間變動的變數(距離、語言等)於引力模型中,探討 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此類模型分為探討貿易流量與帄均貿易流量分別以方程 式. 及. 表示,方程式編碼中,以FE3表示三邊固定效果模型;. A亦代表一階段估計法;英文字母後前兩碼01表示不含距離語言等變數,後兩碼 01表示討論總貿易流量,02表示帄均貿易流量。. 其中, 、 及 分別代表出口國、進口國及時間之特定效果。 及 用以控制 進口國及出口國之不隨時間變動之因素,針對三變數設置虛擬變數,代表其特定 效果。 用以控制隨時間變動之因素,其餘變數定義與PCS模型相同。本研究中 9. 將 FDI 流入及流出存量取絕對值之目的為:因本研究所列國家之 FDI 流入及流出存量有些為負值。 本文為避免負值使判斷金融開放程度產生錯誤,在計算金融開放程度時將所有 FDI 流入、流出之存量 取絕對值。 20.

(27) 共有十國,進、出口國家之虛擬變數各有9個。此外,因本研究涵蓋15年之資料, 因此頇設置14個虛擬變數,用以控制所有國家相同之隨時間變動之因素。. (2) 三邊固定效果(含距離、語言等)模型 此部分之三邊固定效果模型亦是參照上述的M ty s(1997)之模型,但差 異之處為:在此部分之三邊固定效果模型包含隨著時間改變及不隨時間改變的兩 類變數。目的在於探討除兩國GDP及其它因素外,亦研究不同國家或是不同時點 對於雙邊貿易流量是否有特定效果。FE302模型亦分為貿易流量與帄均貿易流量 探討,分別表示如方程式. 及. 。方程式編碼中,以FE3表示三. 邊固定效果模型;A亦代表一階段估計法;英文字母後前兩碼02表示含距離語言 等變數;後兩碼. 表示討論總貿易流量,而模型. 則用以探討帄. 均貿易流量。. 4.1.3 雙邊固定效果模型(two-way fixed-effect, FE2)模型 本研究雙邊固定效果模型參照主要Hummels & Levinsohn(1995)和Cheng & Wall (2005)的模型。並用以與前述FEA301(不含距離、語言等變數之FE3模型)模型比較。 21.

(28) 兩模型均含有控制時間之固定效果,但差異之處在於FE2模型不含進、出口國之固定效 果,且另將進、出口國間(雙邊)交叉效果(exporter-by-importer﹙bilateral﹚interaction effect)加入引力模型中,作為成對國家之固定效果(fixed country-pair effects)。成對 國家之固定效果乃是用以控制國與國間影響雙邊貿易流量但不隨時間變動之因素(例如: 距離、共同語言、共同邊界等),或是其他國家間無法觀察但不隨時間變動之因素。此 外,FE2模型因包含成對國家之固定效果於引力模型中,已控制了國與國間影響雙邊貿 易流量但不隨時間變動之因素,是以該模型不含有距離、語言及共同邊界等變數。本模 型亦分為貿易流量與帄均貿易流量探討,分別表示如以下方程式. 以上二式,. 與. :. 為成對國家之固定效果,用以控制國與國間影響雙邊貿易流量但不隨時間. 變動之因素。本文共涵蓋10國,任一年、任一國可出口至其他9國,因此共有90組國家 組合關係,故設置89個虛擬變數用以指示每一組關係。若兩國為某一組關係時其值為1, 反之則為0。其餘變數定義與PCS及FE3模型相同。. 4.2 基本模型估計結果 此部分使用一般傳統一階段方法,以跨部門綜合資料(PCS) 、雙邊固定效果(FE2)、 三邊固定效果(FE3)等不同型式之引力模型直接估計各變數對於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 之影響,探討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以下說明各模型中各變數對於雙邊貿易流 量之影響。各變數係數在不同模型中之估計結果如表六所示。 22.

(29) (1) 出口國及進口國之 GDP(. 、. ) :如表六之. 模型,其中,. 係數估計. 值為 0.685 為正且顯著,符號與前面所預期相同。該值代表出口國之 GDP 出口彈 性值。經濟意義為:其它條件不變下,若國內生產毛額增加 10%, 國出口至 國 增加 6.85%,亦即 GDP 愈大,對於出口至貿易對手國有正的影響;. 係數估計. 值為 0.544 為正值且顯著,符號與預期相同。該係數值代表進口國的 GDP 之進口 彈性。表示若貿易對手國之 GDP 增加 10%,則 國出口至 國增加 5.4%,亦即貿 易對手國之 GDP 愈大,所得愈高,愈有能力進口他國商品。因此,進口國的 GDP 愈高,對於出口至貿易對手國愈有利。此外,在所有 FE3 及 FE2 探討總雙邊貿易 流量之模型中(FE3A0101、FE3A0201、FE2A01),進、出口國之 GDP 對於雙 邊貿易流量均有正且顯著的影響。 1.56。. 之係數在上述三個模型中分別為 1.55、1.58、. 係數估計值依序分別為 1.074、1.28 及 1.292,均為正值且顯著。. (2) 兩國距離(. ):在所有包含該變數之模型均估得該變數係數估計值為負且. 顯著,與前面所預期的相同,並且在 1%的顯著水準下為顯著。換言之,兩國間 距離對於雙邊貿易流量有負向影響;國家間愈長的距離,隱含愈高的運輸成本, 較不利於雙邊貿易流量的增加。如表六所示,在所有的 PCS 模型及 FE3A0201 及 FE3A0202 該變數係數之估計值分別為-0.739、-0.913、0.525 及-0.522。該係數 在三個模型中分別代表其它條件不變下,若兩國地理位置增加 10%的距離,則 國 出口至 國減少 7.39%、9.13%、5.25%及 5.22%。 (3) 兩國使用相同的語言(. ) :在所有的 PCS 估得該變數係數之估計值為負且. 顯著的,與前面所預期的並不相同。但在所有 FE3 模型中則是正且顯著的,與前 面預期是相同的。如表六所示,在所有 PCS 模型、FEA30201 及 FEA30202 估得 之係數分別為:-3.88、-2.95、0.247 及 0.241。 23.

(30) (4). 國及 國是否有共同邊界(. ):如表六所示,所有的 PCS 模型及 FE3A0201. 及 FE3A0202 模型中所估得之係數均為正且顯著的,所估得之係數分別為:0.64、 0.729、1.117 及 1.112。是以,兩國有共同邊界對於雙邊貿易流量是有利的。 (5). 年時 國之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總量存量(. ):由表六可知,該變數係數之. 估計值,除了在 FE3A0201 為負但不顯著外,在其他所有模型中均為負且顯著的。 (6). 年時 國與 國雙邊國際投資(FDI)流入存量( 之係數估計值在各模型中有明顯差異,. ):如表六所示,該變數 係數之估計值除在 PCSA02 模. 型中估得之係數為負且顯著外,其他模型所估得之係數均為正值,且大部分為顯 著的(FE3A0201 中為不顯著其他模型中均為正且顯著) 。該變數之係數在 PCSA02、 FE3A0101 及 FE2A02 模型中分別為-0.052、0.21 及 0.057。PCSA02 模型中該變數 之係數估計值為-0.052;表示由 國流入之 FDI 存量增加 10%, 國至 國之出口減 少了 0.52%,使兩國間減少了 0.52%之雙邊貿易流量。相反地,FE3A0101 模型中 係數估計值為 0.21 則代表:由 國流入之 FDI 存量增加 10%, 國至 國之出口增 加了 2.1%,使兩國間減少了 2.1%之雙邊貿易流量。該變數與雙邊貿易之正向關 係可解釋為來自於進口國國際直接投資對出口國出口之正向影響,可能之原因為: 國考量在其國內較高之生產成本,因此將資金投資至 國並且在 國生產,所生產 之商品再由 國回銷出口至其他國家。 國投資至 國愈多,生產回銷至他國愈多, 使 國出口增加,形成模型所估出兩變數之正向關係。在基本一階段估計方法中, 該變數係數估計值隨不同模型之使用而產生明顯差異。此外,本研究各模型中被 解釋變數為 國至 國之出口值,而雙邊國際投資存量指的是由 國流出至 國之國際 直接投資,兩變數分別代表的商品及資金流動之方向不同,使解釋該變數負的係 數估計值之經濟意義較為困難。因此在基本模型一階段估計法中,該變數較難以 24.

(31) 用來解釋雙邊貿易流量。下一節使用兩階段估計法將可改善此變數難以解釋雙邊 貿易流量之問題。 (7) 金融開放程度差異(. ):如表六所示,除 FE2A01 與 FE2A02 外,該變. 數係數之估計值均為負值。此外,該係數估計值在所有模型中均為顯著的。金融 開放程度差異對於雙邊貿易流量之負向影響影響,說明了兩國間差異性對於雙邊 貿易流量的負向影響。該變數係數估計值在表六中所列各模型中依序分別為: -0.108、-0.075、-0.153、-0.153、-0.057、-0.058、0.026 及 0.025。 (8) 第 年時 國及 國是否同屬 EU 之會員(. ):如表六所示,除在 FE2A01 模型. 中為負且顯著外,該變數之估計值在其他模型中均為正值。且除了在 PCS 模型中 為不顯著外,在其他模型中均為顯著的。該變數在 PCSA01、PCS02、FE30101 及 FE201 有模型中所估得之係數依序為:0.1、1.69、2.693、2.695 及-1.563。係 數之估計值為正表示:其他情況不變下,若兩國均為 EU 會員,則相較於其他任 一組非兩國均為 EU 會員國家而言,兩國間雙邊貿易流量較多。舉例來說,PCSA01 模型所估得之係數為 0.1,表示:相較於其他任一組非兩國均為 EU 會員之貿易國 家而言,當兩國均為 EU 會員時,兩國間雙邊貿易流量多 10%。此外,該係數正 的估計值,表示 EU 中的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效果,也就是說,在 EU 區域 內會員國間,貿易流量較區域外來得高。10若係數估計值為負,可解釋為同屬該 組織會員國之國家開放程度較低,因此反而區域內會員國間雙邊貿易流量較區域 外國家間來得低(Cheng & Tsai, 2008)。 (9) 第 年時 國及 國是否同屬 NAFTA 之會員(. 10. ):如表六所示,該變數之. 貿易創造指在關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 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 出來 25.

(32) 估計值除了在 FE3A0201 模型中為負且顯著及在 FE3A0202 中為正但不顯著外, 在所有模型中均為正且顯著。該變數在 PCSA01、FE3A0201、FEA201 模型中所 估得之係數為:0.688、0.171 及-0.708。PCSA01 模型估得之係數表示:其他情況 不變下,若兩國均為 NAFTA 會員,則相對於任一組非兩國均為 NAFTA 會員之 貿易國多出口 68.8%。該變數係數之正的估計值亦可解釋為 NAFTA 中之貿易創 造效果,負值可能表示同屬該組織會員國之國家因較低的開放程度而導致雙邊貿 易流量反而較低。而 FE3A02 模型估得之係數則表示:其他情況不變下,若兩國 均為 NAFTA 會員,則相對於任一組非兩國均為 NAFTA 會員之貿易國少出口 70.8%。 此部分以採傳統一階段方法直接探討各變數對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由表六可知, 國與 國間金融開放程度差異之係數估計值在所有僅控制時間的跨部門綜合資料(PCS) 模型(PCSA01及PCSA02)及控制時間與進、出口國的三邊固定效果模型中均為負且顯 著的。但在控制時間及成對國家之FE2(FE2A01及FE2A02)模型中為正且顯著的。另 外,兩國使用相同的語言之係數估計值在PCS模型中為負且顯著,意味著國家間共同官 方語言與雙邊貿易流量之負向關係,這與預期是有所不同的;但在FE2模型中為正且顯 著,與預期相符。 若考慮將兩國製造業產值納入本節所討論以上各形式引力模型中,並估計各變數 對於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加入產值之迴歸式分別以PCSAM01、PCSAM02、 FE3AM0101等方程式編碼表示,並將各變數係數估計結果列於本文附表一。方程式編 碼中,同樣以A表示基本模型一階段估計方法,而M則代表加入兩國製造業產值。由附 表一可知,除PCSAM02模型估得出口國製造業值產值係數估計值為負且顯著外,其餘模 型均估得該變數係數之估計值為正且顯著,與預期相符。其餘變數係數估計結果詳見附 26.

(33) 表一,各變數係數估計值之意義與前述相同,兩國製造業產值係數估計值所代表之意義 將於兩階段估計模型結果處說明。 以Akaike訊息準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及貝氏訊息準則(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判斷模型是否妥適,由表六可知,本文基本一階段估計模型 中,樣本數均為1253個,FE201摸型中估計參數最多且殘差帄方和最小的兩個模型。經 計算後可知,AIC與BIC二值為所有模型中最小的,因此,較具解釋能力。11此外,考慮 加入兩國製造業產值後各基本模型可知附表一所有模型中以雙邊固定效果模型之解釋 能力較佳,下一節將討論兩階段估計模型及其結果。. 4.3 兩階段估計模型 上節以基本模型一階段估計方法用以探討各變數對於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影 響,然而,除了進、出口國GDP及基本模型中之既有變數會影響國家間製造業雙邊貿易 流量外,進、出口國之製造業產值亦為影響國家間貿易流量原因之一,若直接將製造業 產值加入於一階段估計式,在解釋上出現較欠缺其合理性,其可能原因為:進、出口國 GDP等變數係屬消費面變數,直接對雙邊貿易流量產生影響;兩國製造業產值則屬生產 面變數,為受到其他變數影響後,再使雙邊貿易流量發生改變。因此,分析雙邊貿易流 量之決定因素時需考慮某些生產面變數並非直接地影響雙邊貿易流量,而是間接地透過 影響製造業產值再對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產生影響。 基於以上原因,接續前面一階段估計方法,本節將利用兩階段估計法探討製造業. 11. AIC 及 BIC 判斷準則可定如下:. ;. 為樣本數。P 為參數估計各數。AIC 及 BIC 愈小,表模型愈為妥適。 27. ,. 為殘差帄方和,T.

(34) 雙邊貿易流量之決定因素,將影響雙邊貿易流量之變數分為影響消費面之變數及影響生 產面之變數,希望可使估計之結果在解釋上可更具意義。首先使用生產面變數估計製造 業之產值,其他消費面變數則在第二階段時才與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共同分析雙邊貿易流 量決定因素,探討這些變數對於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第一階段估計 、 二國製 造業之產值, 、 兩國估計產之方法相同,故將 國產值估計方法省略不再重複說明。第 二階段將第一階段所估計之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及加入各型式之引力模型中。本節以 下分三小節討論,第一小節說明第一階段4種產值估計方法(. 、. 、. 及. 等方法)、. 模型及變數之資料來源;第二小節說明第二階段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第三小 節為兩階段估計模型之結果。. 4.3.1 第一階段:製造業產值之估計 本文估計製造業產值之四個迴歸式中均包含了 、. 及分別代表時間及國家. 之固定效果( 、 )等基本變數。四個迴歸式差異之處在於:估計製造業產值時,其. 、. 他四個變數( 方法說明如下,方法. 、. 及. )在使用上之不同組合。四種估計. 為包含所有4個變數之完整的製造業產值迴歸式,以方程式. 表. 示,各估計方法所包含之變數詳列於表七,個變數之解釋如下。. 方程式 (1). 中之變數分別為: 為 國在 年時製造業之產值,資料來源為UNCTAD STAT,使用附加價值 (value added)法計算之當期製造業GDP;. 28.

(35) (2). :為 國在 年時資本存量與製造業就業人口比例,定義為 本密集度。該值愈大,表示 國資本相對於勞動愈豐富。. ,用以表示 國資. 表示 國國在 年之資. 本存量,資料來源為UNCTAD STAT中,使用產出法計算之資本存量GDP。. 表. 示 國在 年之製造業就業人口,資料來源為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資料庫中 產業就業人口比例再經本研究計算成就業人口數而得。台灣製造業就業人口資料 來源為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之Key Indicators 2010之 製造業勞動力代替就業人口。GDP帄減指數資料來源為UNCTAD STAT,經本研 究換算為基期為2005年; (3). :為 國GDP帄減指數用以控制國家間物價之差異。資料來源為UNCTAD STAT,經本研究換算為基期為2005年。因取得各國以某年為基期計算之製造業 產值之完整資料較為困難,考慮使用當期製造業產值會有各國物價差異之問題, 在第一階段估計製造業產值迴歸式中,納入此變數控制各國物價之差異;. (4). : 國在累積至 年時FDI流入存量。其中,OECD國家FDI流入存量資料來 源為OECD資料庫,中國之資料來源為1995至2009年之中國統計年鑑,該資料庫 僅有流量資料,存量資料經本研究推估計算而得。台灣此部分資料來源為經濟部 投資審議委員會,並經計算將流量資料轉為存量;. (5). : 國在 年專利申請數,包含本國人與外國人申請數之總和。資料來源除 台灣外均為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台灣該變數之資料來源為科學技術統 計要覽2008年版;. (6). :為 國在 年時高等教育勞動人占總勞動人口百分比。資料來源除台灣 外其他皆為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台灣高等教育勞動人口百分比資料來 29.

(36) 源為行政院主計處; :為 國在 年時研究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占GDP. (7). 百分比與政府花在教育之公共支出占GDP百分比總和。資料來源除台灣外其他皆 為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台灣資料來源為科學技術統計要覽2008年版; 以上述4種方法(. 、. 、. 及. ),可推得 國與 國之製造業產值之估計式,將本. 研究樣本各變數之值代入,可推估出 國與 國各4種之製造業產值之估計值 (. )。將以上推得之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加入基本模型中,進行第二. 階段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之分析。下一小節討論第二階段模型說明及結果。. 4.3.2 第二階段:各變數對雙邊貿易流量影響之估計 此部分以上小節第一階段4種方法估計所得之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做為生產 面解釋變數,並將這些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加入前面所討論的引力模型中與其他消費面解 釋變數共同分析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決定因素。下面將依序列出將製造業產值估計值 加入後之各型式引力模型(PCS、FE301、FE302、FE201及FE202)。與前面相同,各 型式之引力模型均分為總貿易流量及帄均貿易流量探討,並依此順序在各型式引力模型 下分別列出。所有模型除加入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外,(分別以. 及. 分. 別表示i、j二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其餘變數與前面一階段估計說明相同,因此不再重 複說明。. (1) 跨部門資料綜合(pooled cross section, PCS)模型 與一階段估計相同,PCS引力模型可參照Mendez(1983)之模型,在模型 30.

(37) 中加入第一階段所估得之產值,並且分為總雙邊貿易流量與帄均雙邊貿易流量探 討。分別以. 及. 兩方程式表示。方程式編碼規則與一階段估計. 相同,B表示使用兩階段估計法。. 除原先代表區域經濟整合及時間之虛擬變數與其他基本模型中既有變數外,加入 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探討雙邊貿易流量決定因素,其餘變數定義與基本模型 相同。. (2) 三邊固定效果(不含距離、語言等)模型 本模型主要參照M ty s(1997)之模型,模型中未包含距離、語言等不隨 時間變動之變數,並在該模型中加入第一階段所得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 及. 分別為探討總雙邊貿易流量及帄均雙邊貿易流量之. 迴歸式。. 31.

(38) 以上兩方程式,除加入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外,其餘變數解釋與基本模型是 相同的。. (3) 三邊固定效果 FE302(含距離、語言等)模型 本模型參照M ty s(1997)之模型,但將距離、語言等變數納入,探討總 雙邊貿易流量及帄均雙邊貿易流量,分別表示如以下兩方程式:. 此模型除包含分別表示進、出口國及時間之固定效果與其它基本模型中既有變數 外,另引入了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變數解釋詳見基本模型。. (4) 雙邊固定效果模型 主要Hummels & Levinsohn(1995)和Cheng & Wall(2005)的模型,探討 總雙邊貿易流量及帄均雙邊貿易流量,分別表示如以下兩方程式: 32.

(39) 以上兩方程式中除加入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外,其餘變數定義與基本模型相同,此 部分不再重複說明。. 4.3.3 兩階段估計模型之結果 此部分使用兩階段估計方法,將第一階段所得之4種製造業產值估計值納入不同 型式之引力模型中(跨部門綜合資料(PCS)、雙邊固定效果(FE2)及三邊固定效果 (FE3)模型),探討各型式之引力模型在加入不同的製造業產值估及值後各變數對於 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表八至表十一分別為各型式引力模型加入以 、. 、. 及. 等方法所估得之4種產值後之變數迴歸分析。以下選列表八至表十一. 部分重要模型變數迴歸結果加以說明。 (1) 出口國及進口國之 GDP(. 、. ):在表九及表十一中,除了 PCSB01 模型估得. 進、出口國之 GDP 係數估計值為負且顯著外,兩表中其餘所有模型均估得正的 係數估計值(表十一之 PCSB01 模型估得之進、出口國 GDP 係數分別為-0.428 及 -1.23)。PCSB01 模型估得之兩國 GDP 與製造業總雙邊貿易流量之負向關係與預 期不符,並且與前面一階段估計之結果是不同的。此外,在表八、表九及表十一 之 PCSB01 模型以外之其他模型中均估得進、出口國 GDP 對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 33.

(40) 之正的影響,其中表八之 FE3B0101、FE3B0201 及 FE2B01 均估得進、出口國 GDP 係數估計值為正且顯著的(FE2B201 中出口國及進口國 GDP 係數估計值分 別為 1.71 及 126),在表十之 FE3B0101、FE3B0201 中估得出口國 GDP 係數估 計值為負且不顯著的。各變數係數估計值符號及其代表意義與一階段估計之說明 相同。 (2) 兩國製造業產值估計值(. ) :表八至表十一之 PCSB01 模型中均. 及. 估得兩國製造業產值係數估計值為正且顯著的,表九中除 PCSB02 模型估得出口 國產值係數估計值為負且顯著外,其他模型均估得正的係數估計值。出口國製造 業產值對於總貿易量之正向關係意謂著製造業產值的增加使出口國可生產並出 口更多商品財貨,因此,PCSB01 模型所估得該變數正且顯著之係數估計值是符 合預期且合理的。另外,表八至表十一中 PCSB02 模型均估得兩國製造業產值之 係數估計值為負且顯著的,亦即進、出口國製造業產值對於帄均雙邊貿易流量有 負向影響。 國製造業產值負的係數估計值意謂著 國所生產商品與 國生產商品間 之替代關係,也就是說, 國生產之財貨已足夠該國國內消費,不需再由 國進口, 因而替代了由 國進口之財貨。 國產值愈高,愈足夠該國之消費,由 國進口之商 品便愈少。相反地,若進口國製造業產值係數估計值為正,則較無法確定進口財 貨與出口財貨間之關係;該變數正的估計值推測可能的解釋為: 國所生產之財 貨具有必需與 國所生產之財貨搭配共同使用之特性。因此,當 國產值愈高,生 產愈多,在供該國國內消費時亦同時增加了由 國之進口,使 國出口至 國增加, 雙邊貿易流量增加。不過,需要更嚴謹的驗證,才可確定以上推測正確與否。表 十一之 PCSB02 模型所估得之 、 兩國製造業產值之係數估計值分別為-0.424 及 -0.229;該係數估計值代表的意義為:其他情況不變,若出口國或進口國製造業 34.

(41) 產值增加 10%則使兩國間帄均雙邊貿易流量減少 4.24%及 2.29%。 (3) 兩國距離(. ):在表八至表十一所有的模型中均估得該變數係數之估計值. 為負且顯著的,與預期及一階段所得之結果是相同的。並且均在 1%的顯著水準 下為顯著。該變數係數估計值詳見表八至表十一,此處不逐一列出。 (4) 兩國使用相同的語言(. ):除了表八至表十一之 PCSB02 模型中估得該變. 數係數之估計值為負且顯著的;與預期並不相同外,其餘所有模型均估得該變數 與貿易流量(或帄均貿易流量)之正向關係(除表十 PCS01 模型估得之係數為正 且不顯著外,其餘皆為正且顯著的)。該變數係數估計值詳見表八至表十一,此 處不逐一列出。 (5). 國及 國是否有共同邊界(. ):該變數係數估計值在表八至表十一所有模型. 中均為正且顯著的,與預期相符。該變數係數估計值詳見表八至表十一,此處不 逐一列出。 (6). 年時 國與 國雙邊國際直接投資(FDI)流入存量(. ):該變數係數估. 計值在表九所有模型中均為正且顯著的,表九中該變數與總貿易流量(或帄均貿 易流量)之正向關係與基本模型之解釋相同,該變數係數估計值在表九 PCSB01、 FE3B0101 及 FE2B01 等模型中分別為:0.122、0.301 及 0.044。此外,在八表及 表十一中,除 PCSB02 模型估得該變數係數估計值為負且顯著外,兩表之其餘模 型中所估得係數估計值均為為正值,並且在 FE3B0101 及 FE3B0102 中所估得之 係數為正且顯著的(表十 FE3B0101 及 FE3B0102 模型中所估得之係數分別為 0.246 及 0.248)。回顧基本模型所估得之結果,該變數之係數估計值因模型改變 而有明顯差異且有些估出係數為較難解釋之負值,此部分在使用兩階段估計後改 善了此種情形,尤其在第一階段使用方法 35. 估計產值下,表九第二階段各模型.

(42) 均估得了正的係數估計值,在經濟意義之解釋上較為容易。 (7) 金融開放程度差異(. ):該變數係數估計值在表九至表十一之所有模. 型中均為負值,且除了以上三個表之 FE2 模型及估得之係數為負且不顯著及表十 之 FE3B0201 模型估得正且不顯著之係數外,三表中其餘模型均估得負且顯著之 係數估計值。12 (8) 第 年時 國及 國是否同屬 EU 之會員(. ):表八至表十一中,除表九及表十. 一 PCSB02 模型中所估得之係數估計值分別為負且不顯著及正且不顯著外,在以 上 4 個表中其他所有模型均估得正且顯著之係數估計值。其中,表八之 FE2B01 及 FE2B02 模型中估得該變數係數估計值分別為 0.785 及 0.985。該變數係數之正 值亦表示區域內貿易創造效果,詳細意義及解釋與一階段估計之結果說明相同, 此處不再重複。 (9) 第 年時 國及 國是否同屬 NAFTA 之會員(. ):表九及表十中,該變數. 之係數估計值在各模型中均為正值(表九 FE3B0101 及 FE3B0102 模型中所估得 之係數分別為 2.317 及 2.315)。在表八及表十一中,該變數之係數估計值除在 FE3B0201 及 FE3B0202 模型中為負值外,在兩表之其於模型中均為正值。該變 數之係數估計值及正副號之意義與一階段估計之結果說明相同,此處不再重複。 此部分主要以兩階段估計方法探討製造業雙邊貿易流量(及帄均雙邊貿易流量) 之決定因素,希望可增加解釋上之合理性。將製造業產值估計值加入一階段模型中分析 各變數對雙邊貿易流量之影響。表八至表十一依序分別為一階段估計模型納入使用方法 、. 、. 及. 估計而得之製造業產值後所得之變數迴歸分析表。由表八至表十可. 12. 表八之 FEB201 所估得之該變數係數估計值為-0.0001279,為負且不顯著的。但表八中各變數係數之 估計值僅列至小數點後第三位因此該負號並未於表中顯示出。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