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民主化的宗教基礎(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民主化的宗教基礎(I)"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 90-2414-H-004-004

執行期限:90 年 8 月 1 日至 91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郭承天 政治大學政治系

一、中文摘要 本計畫研究台灣民主與宗教的關係。 研究的子題為民主神學、民主教權、和實 際的政教互動。研究的對象為台灣佛教和 基督教的主要宗派,包括佛光山、慈濟功 德會、法鼓山、中台禪寺、長老會、浸信 會、和聚會所。兩大宗教中的其他宗派, 也有簡短的比較。本計畫的主要發現是: 首先,在威權統治之下,除了長老會以外, 台灣的宗教團體對於國民黨政府大都採取 積極支持或者政教分離的服從措施。其 次,解嚴對於這些宗教團體的民主神學與 民主教權之發展,有正面的影響。第三, 佛教團體發展民主神學與民主教權似乎比 基督教團體緩慢,但是各宗教內各宗派之 間的差異非常大。 本計畫的成果也指出民主化理論與實 踐的重要問題。現代化理論假設公民團體 與民主之間有正面的相關。本計畫成果顯 示,兩者之間的關係決定於公民團體的內 部特性。如果公民團體不高舉民主理念, 也不在團體內部實踐民主,他們可能與民 主化無關,甚至有害民主化。本計畫成果 的政策意涵是,台灣民主的鞏固有賴於學 者、神學家、社運人士(平信徒)去影響 這些宗教團體,以發展民主神學與民主教 權。由於宗教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 上,如果這些宗教團體沒有穩固的民主基 礎,台灣的民主鞏固過程將會因此曲折且 延宕。 關鍵詞:宗教、民主、台灣、佛教、基督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religion in Taiwan by examining the theology, ecclesiology, and religion-state interaction of the largest Buddhist and Christian organizations. The Buddhist groups being studied are the Fo Guang Shan, the Tzu Chi Merits Society, the Dharma-Drum Mountain, and the Chung Tai Chan Monastery. The major Christian groups include the Presbyterians, the Baptists, and the Local Church. Other sects of each religion are briefly compared.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paper are: First, during the authoritarian rul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Presbyterians, Taiwanese religious groups had been submissive to the KMT government through either active support or separatist practices. Secondly,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theology and ecclesiology in these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Thirdly, Buddhist groups tended to develop their democratic theology and ecclesiology slower than Christian groups did, but large variations existed among the sects of each religion.

This paper also raises interest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democrat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school assume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c organizations and democracy.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contingent upon the internal attributes of civic organizations. If civic

(2)

organizations do not highly evaluate democratic ideas, and if they do not practice democracy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they may be irrelevant, or even harmful to democratization.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aiwan's continue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requires scholars, theologians, and activists (the laity) to work with these religious groups to develop democratic theology and ecclesiology. Without a solid democratic foundation built within these religious groups, which comprise 90% of the population, the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rocess in Taiwan will likely be a bumpy and protracted one.

Keywor ds: Religion, Democracy, Taiwan,

Buddhism, Christianity. 二、緣由與目的 台灣自 1987 年解嚴之後,民主憲 政的建立過程,雖然有許多表現值得世人 的讚許,例如,中央民意代表的全面改選、 總統直選、以及政權由國民黨和平轉移到 民進黨。然而,台灣今日的憲政體制中仍 有許多重大的缺陷,使得民主鞏固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的步伐,走起來 像隻跛腳鴨,例如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的權 責不清、憲法常常修改、黑金政治猖獗、 以及民粹主義等。這些憲政問題也許可以 歸諸於「民主轉型期」的陣痛,期待時間 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南歐、拉丁美洲 民主政體在 1960 和 1970 年代的崩潰,日 本黑金政治的制度化,以及印度階級和性 別岐視的持續,令人懷疑時間是否會自動 的解決台灣的民主化問題,還是時間將使 得不平等的政治社會關係制度化,甚至導 致台灣民主體制的崩潰? 台灣大部分的政治學者,並不認為時 間可以自動的解決台灣民主鞏固的問題。 他們認為憲政體制的設計,如總統制、內 閣制、或雙首長制的制度建立與完善,是 確保台灣民主憲政順利運行的根基。在討 論這些憲政制度時,他們也很正確的指出 政黨體制,如一黨獨大、兩黨輪替、多黨 體系,對於台灣憲政體制的影響。愈來愈 多的這些分析,採用了「新制度論」(new institutionalism)來探討各種憲政設計所具 有的監督、制衡、分權、穩定、效率等議 題,如盧瑞鍾 (1995)、吳東野 (1996)、周 陽山 (1996)。 然而這一類新制度論的研究,可能忽 略了新制度論所強調的另外兩項因素:意 識型態、以及社會層次的民主制度(郭承 天 2000)。意識型態對於憲政體制的選擇 可以有重大的影響,例如,過去新黨支持 內閣制,可能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代表中 國的法統,憂慮修憲會造成台獨。民進黨 主張修憲可能並不是因為內閣制不適合開 發中國家,而是因為想要制訂一部台灣人 的新憲法。而社會層次的民主制度會影響 到政治人物的社會化過程,以及國家與社 會的權力均衡關係。例如,雖然是打著民 主旗幟起家的民進黨,黨內的派系鬥爭、 黨政協調的困難、以及卸任主席的出走, 似乎反映著黨內缺乏民主的素養?而國民 黨在總統選舉失敗後,試圖將憲法解釋為 法國式的雙首長制,以奪回政權,似乎也 有違民主憲政精神? 國外過去研究民主意識型態和社會層 次的民主制度,是屬與政治學的政治哲學 和政治社會學兩個不同的領域,而且由於 領域差異的關係,彼此甚少作學術的對 話。政治哲學家研究民主哲學的內涵,例 如研究 Locke,Rousseau,Montesquieu 等 人對於人權、平等、自由、革命論、和政 府制度設計等議題的看法。政治社會學則 以政治社會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為主 要研究議題,探討民主觀念如何經由家

(3)

庭、學校、軍隊、和媒體等制度,在時間 和空間上傳播開來,例如 Law (1996), Damon (1998), Booth and Richard (1996), Zuckerman and Kotler-Berkowitz (1998), and Pye (1997)。近年來研究宗教組織的政 治社會化功能,為數較少,如 Huckfeldt, Plutzer, and Sprague (1993), 和 Jelen and Wilcox (1998)。而且這些研究大都以先進 民主國家為背景,並沒有論及新興民主國 家。本計畫並不試圖質疑這兩種研究取向 所產生巨大且豐富的學術成果,但是結合 這兩個領域的理論,可能更能解釋近代民 主思想發展和民主政治建立過程中,所發 生的關鍵問題。例如,民主思想如何挑戰 傳統的君權神授概念?民主思想為何能夠 激發反對人士捨身取義、前仆後繼?民主 思想又如何能夠深入民心,而不只是侷限 於知識份子的象牙塔中?畢竟,民主政治 不只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要 瞭解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的建立與鞏固,就 需要同時探索民主思想和制度在該國的發 展過程。 本計畫採取宗教為切入點,來探討民 主意識型態和社會層次民主制度的建立過 程。選擇宗教的理由有三。第一、先進民 主國家絕大多數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 國家,民主思想與制度的建立,很可能與 此宗教背景有關。第二、如 John Locke 和 美國的獨立宣言所顯示,民主的意識型態 似乎必須要與神學結合,以對抗傳統的君 權神授說。最後、宗教體系本身就具有政 治社會化的功能與制度,它的神聖性不但 增強了政治社會化的效果,而且它的影響 不受血親、家族範圍的限制。 本人今年度正在執行中的國科會計 畫,試圖追溯美國民主制度建立時的意識 型態和社會層次的民主制度(郭承天 2001;陳敦源、郭承天 2001)。初步的研 究發現當時美國人所篤信的基督教(包括 天主教)在教義和社會制度上,引進了民 主思想和決策模式,使得民主憲政能夠順 利的建立,並且持續不斷的鞏固。也就是 說,美國民主憲政的建立是由下往上的過 程,因此能夠順利的運行。相對的,在台 灣的民主化過程中,除了人口比例不多的 基督教長老會以外,大部分的宗教(包括 基督教其它的宗派)似乎缺乏了類似的民 主神學與制度。一九六0年代盛行的新儒 家民主思想,也因為缺乏相對應的宗教體 系(或是學校、家庭、軍隊、媒體)的支 持,而成為曇花一現,無法深入民心中。 因此,台灣民眾與菁英的思維模式與行為 類型,不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常常反應 專制時代的特性。 本計畫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深入分析 台灣各主要宗教和宗派的民主神學與宗教 民主制度的建構內容與過程。研究的結 果,一方面可以解釋為什麼民主制度從西 方移植到東方時,會產生重大且持久的扭 曲。另一方面也試圖提出具體作法,建議 各宗教和宗派發展民主神學和宗教民主制 度,以加速台灣民主政治之鞏固,這也是 呼應近年來國際上「跨文化的民主理想」 運動(Hefner 1998)。 三、計畫成果自評 本計畫如期完成所要研究的各項子題 與宗教團體。本計畫的研究成果已寫成約 兩萬字的英文論文,在 2002 年 8 月底的美 國政治學年會上發表。發表之後將予以編 改,投稿國際學術期刊。在計畫執行過程 中,也與各宗教團體的領導成員,交換民 主理念與作法,相信對於這些宗教團體的 民主化,有一定的影響。 四、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書目

Campbell, David E. 2000. “Acts of Faith: Strict Churches and Political Mobiliz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SA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5, 2000.

(4)

Dahl, Robert A. 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Djupe, Paul A. and Christopher P. Gilbert. 2000. "Are the Sheep Hearing the Shepher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SA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5, 2000.

Gill, Anthony. 2001. "Religion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4, pp.

117-138.

Greenberg, Anna. 1999.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Chu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SA annual meeting, Atlanta, September 2-5, 1999.

Hunt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Jones, Charles Brewer. 1999. Buddhism in Taiwan: Religion and the State, 1660-1990.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Kramnick, Isaac and R. Laurence Moore. 1996. The Godless Constitution: The Case against Religious Correctness.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Putnam, Robert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hi, Tianjian. 2001. "Cultu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Trust: A Comparis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 Comparative Politics, 33(4):

401-19.

Sigmund, P.E. 1990. Liberation Theology at the Crossroads: Democracy of R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ien, Hung-Mao. 1989. The Great Transition: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 in Republic of China.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Tocqueville, Alexis de. 1969. Democracy in America. J.P. Mayer ed.. Garden City,

NY: Anchor Books.

Weber, Max. 1978. Economy and Society.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ed..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文參考書目 內政部。2000。內政統計分析專輯。台北: 內政部。 ---。2001。宗教簡介。台北:內政部民政 司。 中華基督教浸信會教育委員會。1985。浸 信會教會手冊。台北:台灣浸信會出 版社。 中華浸信會。1998.從邊疆到福爾摩沙: 浸信會在台五十年記 1948-1998。台 北:中華浸信會出版。 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2000。中華基督 教浸信會聯會第四十七屆會友大會 大會手冊。2000 年 9 月 24-26 日。 李佳福。2001。倪柝聲與中國地方教會運 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00。認識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台北:台灣基督長老 教會總會。 --- 。 2002 。 台 灣 基 督 長 老 教 會 一 覽表 2001-2002。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總會。 台 灣 基 督 長 老 教 會 總 會 法 規 委 員 會 。 2000。教會法規。台北: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究發展中心。

(5)

1999。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九九八年 度教勢統計資料手冊。台北: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 李常受。2001。歷史與啟示(下)台北: 台灣福音書房。 宋澤萊。1989。被背叛的佛陀。台北:自 立晚報。 林鴻信。1994。加爾文神學。台北:禮記 出版社。 周聯華。週聯華牧師回憶錄。台北:聯合 文學。 唐佑之。1996。願你的國降臨:政治神學 與倫理。香港:浸信會出版社。 唐崇榮。1991。從人論壇自由、民主、人 權、法治。台北:中福出版有限公司。 胡蕙玲。2001。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 回憶錄。台北:望春風出版社。 郭承天。2001。政教的分立與制衡。台北: 華神出版社。 惟覺。1994。見性成佛。台北:中台文化 基金會。 黃東初。1993。中華基督教浸信會在台佈 道與教會增長探討。台北:台灣浸信 會出版社。 張曼濤。1979。佛教與政治。台北: 大乘 文化出版社。 張燦騰。1995。「解嚴後的台灣佛教與政 治」,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會議論文 集(中輯)。台北:中華文化復興總 會宗教研究委員會,頁 511-527。 陳南洲。199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社會 政治倫理。台北:永望出版 陳惠劍。2000。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 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陳儀深。「太虛法師的政治思想初探」,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19 集。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頁 279-298。 葉永文。2000。台灣政教關係。台北:風 雲論壇出版社。 楊惠南。1991。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 東大出版。 鄭丁旺。2002 。「非營利組織發展及運作 之研究」。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 獎助學術基金會研究計畫。 齊光裕。1996 。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台 北:揚智出版。 鍾秋玉。2001。「明師尊崇信仰與信徒的 修行之路」,「宗教的神聖性:現象 與詮釋」論文發表會。政治大學宗教 研究中心,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 所,輔仁大學宗教系合辦。2001 年 6 月 1-2 日。 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 分析。台北:桂冠圖書。 羅榮光。2001。為台灣祈禱:羅榮光牧師 文集。台北:望春風出版社。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印。1999。佛光山開 山紀念三十一週年年鑑。台北:佛光 文化事業出版。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處編。2002。國 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十週年特刊。台 北: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 虞伯樂。1994。「論宗教組織之科層化傾 向— 以教會聚會所為例」,東吳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釋星雲。2001。「人間佛教的藍圖」。普 門學報,第五期,頁 1-57。 ---。2001。迷悟之間。台北市 : 香海文 化出版。 釋惟覺。1998。中台行處。南投:中台山 佛教基金會。 ---。2001。中台世界。南投:中台山佛教 基金會。 釋聖嚴。1995。叮嚀— 聖嚴法師談天下事。 台北:平氏出版。 ---。1999。佛教入門。台北:法鼓文化。 ---。1999。明日佛教。台北:法鼓文化。 ---。1999。正信的佛教。台北:法鼓文化。 ---。1999。學佛存疑。台北:法鼓文化。

(6)

報刊、網路資料 太 虛 。 人 生 佛 學 的 說 明 。 http://ww.jcedu.org/rsfj/taixu/1/rsfxds m.htm, 7/2/02; 印 順 。 人 間 佛 教 要 略 。 http://www.hku.hk/buddhist/yinshun/1 6/yinshun16-06.html, 7/2/02. --- 。 佛 在 人 間 。 http://127.0.0.1/accelon/homepage.csp ?db=yinshun&bk= 14&t=5776313&rr=1396#1, 7/5/02. --- 。 太 虛 大 師 年 鑑 。 http://127.0.0.1/accelon/homepage.csp ?db=yinshun&bk= 13&toc=&rr=&t=6285073, 7/5/02. http://ww.catholic.org.tw/bishops/profile/pro files.htm, 4/15/02. 法鼓月報,5/1/02, p.2. 基督教論壇報, 6/25/02, p.1. 聯合報,5/29/01, p.20; 9/2/01, p.3; 6/5/02, p.18; 3/16/01, p.10; 10/18/91, p.3; 3/21/92, p.4; 11/21/92, p.5; 8/21/94, p.7; 12/26/94, p.3; 3/18/95, p.7; 5/17/95, p.5; 10/26/95, p.2。 中佛會刊, 18 (January 1, 1983), p.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ing discussion before writing to equip students with more ideas and vocabulary to use in their writing and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work in discussion groups and

These activities provid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work on their own, to apply their economic concepts, to develop a critical attitude and, above all,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Read more books about the theme and share in groups during afternoon reading

Those with counts of 36-39 will often develop Huntington’s disease in their lifetimes, while those with more than 40 repeats will always develop the disorder if given the time,

至於在台灣的學術佛教,基礎相當脆弱,自 1950 年至 1960 年代,在台

Schools implementing small class teaching may have different sizes of grouping and different numbers of groups subject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needs.. The number

Schools implementing small class teaching may have different sizes of grouping and different numbers of groups subject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needs.. The number

float *s, float *t, float *dsdx, float *dtdx, float *dsdy, float *dtdy) con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