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構架側推分析行為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構架側推分析行為探討"

Copied!
1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土木工程學系

碩 士 論 文

構架側推分析行為探討

Behavior of Pushover Analysis of Frame

研 究 生:賴志瑜

指導教授:林昌佑 博士

(2)

構架側推分析行為探討

Behavior of Pushover Analysis of Frame

研 究 生:賴志瑜 Student:Zhi - Yu Lai 指導教授: 林昌佑 博士 Advisor:Dr. Chang-Yu Li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土 木 工 程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Civil Engineering December 2012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

(3)

構架側推分析行為探討

研究生:賴志瑜 指導教授:林昌佑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藉由 OpenSees 分析軟體探討構架側推分析基本力學行為。 主要以 RC 構架為例,依照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議塑性鉸之定義, 進行 RC 構架受側向水平載重時之側推分析。 進行側推分析在 OpenSees 上採用集中塑性模型,塑性鉸視為長度 為零的彎矩彈簧。模型驗證採用懸臂梁和1x1 Frame 進行側推分析,並 以基本力學公式與結構分析做其驗證,由分析結果與力學行為之驗 證,可知模型之模擬有其參考價值。 最後,以1x1、2x1與2x8 Frame 進行實例探討考慮實際 RC 構架樑 柱接頭之剛性行為,進行側推分析,並與 ETABS 套裝軟體進行驗證與 比較。由結果可知 OpenSees 與 ETABS 在極限點前行為一致,但在極 限點後,OpenSees 停止分析,ETABS 容量曲線產生下降端。 關鍵字:側推分析、塑性鉸、OpenSees

(4)

Behavior of Pushover Analysis of Frame

Student: Zhi - Yu Lai Adviser: Dr. Chang-You Lin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mechanical behavior on pushover analysis of frame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penSees. Taking RC frames as examples subjected to lateral horizontal loa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plastic hinge as recommend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ushover analysis on OpenSees is proceed by considering the plastic hinge as zero in length of rotational spring and use of concentrated plasticity model. Model validation is by cantilever and 1x1 frame to conduct pushover analysis. Moreover, it is verified by basic mechanical formula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it can be seen as the value of refere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tructural analysis.

Finally, conduct the practical discussion on RC framework of beam-column joint of rigid zone through 1x1, 2x1, 2x8 frames and pushover analysis to compare with ETABS software packag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is consistent up to the ultimate point on OpenSees and ETABS; but over the ultimate point, OpenSees stopped and capacity curve from ETABS decreased.

(5)

誌 謝

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林昌佑老師,於碩士求學生涯中很有耐心一 步步地指導我,對於學術研究、論文撰寫的教導,能順利的完成論文 和口試真的要非常感謝老師。以及感謝口試委員,趙文成教授、洪士 林教授嚴謹專業的指教及建議,得以使本論文更加完整與充實。 感謝於求學期間中,學長呈祥、冠寰、江祥、賜豪、筱卉、林恩、 偉松、咏麟的幫忙,在論文研究上的指導以及提供豐富寶貴的經驗; 同學秉坤、文平、哲豪、煥鈞在研究期間所給予的支持與協助,並一 起為論文打拼;以及感謝我的好友們顥薰、彥銘、子桓、躬吏、昱良、 祥恩與騰毅等人,謝謝你們在我求學過程中的陪伴與鼓勵。 最後要感謝在我求學過程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家人,感謝爸爸、 媽媽、哥哥一路上的支持、鼓勵與包容,讓我將挫折與痛苦化為前進 的動力,使得我能順利的完成論文。在此將本論文及所有的榮耀獻給 你們,感謝你們一路上的支持,才能成就今日成功的我,如今苦盡甘 來的成果願與你們一同分享。 賴志瑜 謹致於 國立交通大學 中華民國一○一年十二月

(6)

目 錄

頁次 摘 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 謝 ... III 目 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1.3 論文架構 ...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4 2.1 側推分析(PUSHOVER ANALYSIS) ... 4 2.1.1 介紹 ... 4 2.1.2 側推分析方法原理 ... 5 2.1.3 側推分析方法步驟 ... 5 2.1.4 側推分析方法的基本假設 ... 6 2.1.5 側推分析方法的用途 ... 7 2.1.6 側向力分布方式 ... 7 2.1.7 容量曲線 ... 9 2.2 ETABS 程式之側推分析 ... 9 2.3 RC 柱之塑性鉸設定 ... 10 2.3.1 彎矩塑性鉸參數 ... 11 2.3.2 剪力塑性鉸參數 ... 13 2.4 RC 梁之塑性鉸設定 ... 14 2.4.1 彎矩塑性鉸 ... 14 2.4.2 剪力塑性鉸 ... 15 第三章 OPENSEES 簡介與驗證 ... 16 3.1 OPENSEES簡介 ... 16 3.2 OPENSEES架構 ... 16

(7)

3.3 OPENSEES基本指令 ... 17 3.3.1 Model-Building Objects ... 17 3.3.2 Analysis Objects ... 23 3.3.3 Recorder Objects ... 26 3.4 RC 非線性行為分析模式 ... 28 3.5 範例驗證 ... 30 3.5.1 塑性鉸定義 ... 30 3.5.2 懸臂梁之側推分析 ... 33 3.5.3 2D 1x1 Frame 之側推分析 ... 35 第四章 構架側推範例 ... 43 4.1 1X1RCFRAME之側推分析 ... 43 4.1.1 OpenSees 建模 ... 44 4.1.2 ETABS 建模 ... 44 4.1.3 驗證與討論 ... 45 4.2 2X1RCFRAME之側推分析 ... 48 4.3 2X8RCFRAME 之側推分析... 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4 5.1 結論 ... 54 5.2 建議 ... 55 參考文獻 ... 56 圖表附錄 ... 59 側推範例程式碼 ... 106 1X1 ... 106 2X1 ... 112 2X8 ... 119

(8)

表目錄

頁次 表2.1RC 柱彎矩塑性鉸之參數[1] ... 59 表2.2RC 柱剪力塑性鉸之參數[1] ... 59 表2.3RC 梁彎矩塑性鉸之參數[15] ... 60 表2.4RC 梁彎矩塑性鉸參數計算表[15] ... 60 表2.5RC 剪力塑性鉸之參數[15] ... 61 表2.6RC 梁剪力塑性鉸參數計算表[15] ... 61 表2.7 本研究之 RC 柱彎矩塑性鉸參數 ... 61 表2.8 本研究之 RC 梁彎矩塑性鉸參數 ... 62

(9)

圖目錄

頁次 圖2.1 側推分析之容量曲線[1] ... 63 圖2.2 雙曲率柱破壞過程[1]... 63 圖2.3 柱彎矩塑性鉸性質與側向載重位移曲線[1] ... 64 圖2.4軸向破壞時的變位角之修正係數K'[1] ... 64 圖2.5 柱剪力塑性鉸性質與側向載重位移曲線[1] ... 65 圖2.6ASCE41-06建議之 RC 梁彎矩塑性鉸載重位移曲線[15] ... 65 圖2.7ASCE41-06建議之 RC 梁剪力塑性鉸載重位移曲線[15] ... 66 圖3.1OPENSEES 主要物件[1] ... 66

圖3.2OPENSEES MODELBUILDER OBJECT[19] ... 67

圖3.3OPENSEES ANALYSIS OBJECT[19] ... 67

圖3.4BILIN MATERIAL [17][19] ... 68

圖3.5ELEMENT CLASSES OBJECT[19] ... 68

圖3.6 載重模式分類圖[19] ... 69

圖3.7OPENSEES 分析物件 ... 69

圖3.8 集中塑性模型 ... 69

圖3.9 BEAM WITHHINGES COMMAND ... 70

圖3.10 梁、柱斷面圖 ... 70 圖3.11RC 柱彎矩塑性鉸性質 ... 70 圖3.12RC 梁彎矩塑性鉸性質 ... 71 圖3.13 懸臂梁示意圖與節點編號 ... 71 圖3.14OPENSEES懸臂梁容量曲線圖 ... 72 圖3.15 塑性鉸之彎矩與轉角關係圖 ... 72 圖3.161X1FRAME示意圖 ... 72 圖3.171X1FRAME節點編號與塑性鉸編號圖 ... 73 圖3.181X1FRAME容量曲線圖 ... 73 圖3.191X1FRAME塑性鉸之彎矩與側推位移圖 ... 74 圖3.201X1FRAME塑性鉸之彎矩與轉角圖 ... 75 圖3.211X1FRAME驗證之模型1 ... 76 圖3.221X1FRAME驗證之模型2 ... 76

(10)

圖4.11X1FRAME示意圖 ... 77

圖4.21X1FRAME節點編號與桿件性質... 77

圖4.31X1FRAME ETABS3D 立體圖 ... 78

圖4.4ETABS 梁柱開裂勁度折減修改 ... 78

圖4.5ETABS 剛域修改 ... 79

圖4.6ETABS 梁 END LENGTH OFFSETS ... 79

圖4.7ETABS 柱 END LENGTH OFFSETS ... 80

圖4.8ETABS 柱之彎矩塑性鉸設定 ... 80

圖4.9ETABS 梁之彎矩塑性鉸設定 ... 81

圖4.10ETABS 塑性鉸分布位置 ... 81

圖4.11ETABSPUSHOVER CURVE ... 82

圖4.121X1FRAME OPENSEES PUSHOVER CURVE ... 82

圖4.13ETABSSTEP3 變形圖 ... 83 圖4.14 柱底端編號 C1-1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83 圖4.15 柱底端編號 C2-1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84 圖4.16ETABSSTEP5 變形圖 ... 84 圖4.17 柱頂端編號 C1-2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85 圖4.18 柱頂端編號 C2-2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85

圖4.19OPENSEES 柱彎矩塑性鉸 MOMENT-ROTATION圖 ... 86

圖4.20ETABS 柱彎矩塑性鉸 MOMENT-ROTATION圖 ... 87

圖4.212X1FRAME示意圖 ... 88

圖4.222X1ETABSPUSHOVER CURVE ... 89

圖4.232X1OPENSEES PUSHOVER CURVE ... 89

圖4.24ETABSSTEP3 變形圖 ... 90 圖4.25 編號 B1-1梁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90 圖4.26ETABSSTEP4 變形圖 ... 91 圖4.27 柱底端編號 C2-1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91 圖4.28ETABSSTEP5 變形圖 ... 92 圖4.29 柱底端編號 C1-1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92 圖4.30 柱頂端編號 C2-2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93 圖4.31ETABSSTEP9 變形圖 ... 93

圖4.32OPENSEES 編號 C2-1之柱彎矩塑性鉸 MOMENT-ROTATION圖 ... 94

圖4.33ETABSSTEP10 變形圖 ... 94

圖4.34 柱頂端編號 C1-2彎矩塑性鉸 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95

圖4.35ETABSSTEP11 變形圖 ... 95

(11)

圖4.372X8FRAME 示意圖 ... 97

圖4.38OPENSEES 2X8FRAME PUSHOVER CURVE ... 98

圖4.39ETABS2X8FRAME PUSHOVER CURVE ... 98

圖4.40ETABS2X8FRAME PUSHOVER CURVE TABLE ... 99

圖4.412X8FRAME ETABSSTEP14 變形圖 ... 100

圖4.42 編號 B1-1梁正彎矩塑性鉸之側推位移與彎矩 ... 100

圖4.432X8FRAME ETABSSTEP15 變形圖 ... 101

圖4.44 編號 C2~C6-1、C8-1 柱彎矩塑性鉸之側推位移與彎矩圖 ... 102

圖4.452X8FRAME ETABSSTEP28 變形圖 ... 103

圖4.462X8FRAME ETABSSTEP31 變形圖 ... 103

圖4.47 編號 C2-1柱之彎矩塑性鉸 轉角與側推位移 ... 104

圖4.482X8FRAME ETABSSTEP32 變形圖 ... 104

圖4.492X8FRAME ETABSSTEP41 變形圖 ... 105

圖4.502X8FRAME ETABSSTEP49 變形圖 ... 105

圖 附錄1OPENSEES 1X1模型 節點編號與桿件性質 ... 106

(12)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國內早期建築物大致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直至現今的低矮型建築 物或是校舍建築物,且台灣位處於兩大板塊交界上,每年大小地震頻 繁,在九二一大地震慘痛教訓後,有將近五分之一的校舍損壞,之後 建築物耐震能力一直都是許多人關心的一個話題。 在強震作用下,鋼筋混凝土建築之構件降伏破壞時會產生塑性鉸 (Plastic Hinge),塑性鉸的性質會決定整體結構的韌性,而考慮結構韌 性問題應重視結構構件的塑性鉸力學行為之預估方法。而側推分析 (Pushover Analysis)是將構件降伏時視為塑性鉸來處理,所以塑性鉸的 研究是側推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故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出版「校 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針對低矮樓層或校舍根據 ATC-40 與 FEMA 273做其塑性鉸設定之建議。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採用 ETABS 軟體進行側推分析,並設定其構件塑性鉸予相對之位置,在分 析後可知何其構件需補強。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的出發點為閱讀有關側推分析和塑性鉸的相關文獻和資料 時,大多數採用的分析軟體為套裝軟體,如 ETABS、MIDAS、SAP2000

(13)

等,其軟體都是有權限的。故本研究嘗試為開放性原始碼(Open Source) 的 OpenSees 分析軟體供學術使用,定義塑性鉸並進行側推分析,且與 ETABS 比較其分析結果之差異並探討基本力學之行為。 因 OpenSees 在模型建構與分析上有相當大的自由性,可供使用者 以現有內建指令做其模型之變化,模擬結構分析之行為,相當適合研 究生做其研究。 而本研究之目的為,以側推分析之模型概念將其建構於 OpenSees 模型上,並探討 ETABS 與 OpenSees 兩者之塑性鉸與整體結構之行為。

1.3 論文架構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回顧、第三章為 OpenSees 簡介與驗證、第四章為構架側推範例、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 等五個部分,各章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詳述本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與論文架構,並簡易 論述側推分析與塑性鉸之關係,以及為何使用 OpenSees 分析軟體。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背景資料探討 把相關的知識與文獻進行彙整,內容包含側推分析介紹, ETABS 程式之側推分析,RC 柱與梁塑性鉸之設定。 第三章、 OpenSees 簡介與驗證

(14)

介紹本研究所採用 OpenSees 有限元素分析軟體之簡介與架構 和側推分析中所使用的相關指令,並將懸臂梁與1x1 Frame 以基本 力學概念做其範例驗證。 第四章、 構架側推範例 考慮實際構架其樑柱接頭之行為,以1x1 Frame、2x1 Frame 與 2x8 Frame 作為側推範例,並與 ETABS 軟體做其驗證與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根據本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此章節將以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 手冊-第二版」[1]之建議進行塑性鉸設定,並作為本研究之背景,其為 一套針對低矮型校舍的耐震詳細評估法,此套評估方法,需用側推分 析,其分析套裝軟體如 MIDAS、SAP2000及 ETABS 等皆能進行此種 分析。並針對其非線性鉸之設定予以介紹。 而此手冊中之主要使用的有限元素分析套裝軟體為 ETABS,並以 MATLAB 撰寫一套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輔助程式,以方便使用者針對各 種梁柱狀況,設定其塑性鉸進行分析。

2.1

側推分析(Pushover Analysis)

2.1.1 介紹

側推分析(Pushover Analysis),亦可稱為推垮分析。此分析目的為 找出建築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壞機制,得知在不同地震級數侵襲 下,建築物的破壞程度、預知建築物由何處開始崩塌,讓設計者可以 針對較脆弱的的環節進行健康監測、修復或補強。 美國 ATC-40[2]與 FEMA 273[3]建議同時考量結構物的側力抵抗能 力及非線性位移能力。以倒三角形給整體結構之側力,以位移控制之 方式從零逐步增加,直到結構失去垂直承載之能力,將其定義為倒榻。 在側推分析的過程中記錄每一步之基底剪力 V 及非線性側推分析中所

(16)

得之屋頂側向位移Δroof 的關係曲線,即為容量曲線(Capacity Curve), 其中屋頂側向位移Δroof 為建築物之最大之節點位移為依據。如圖2. 1 所示,容量曲線圖可代表結構物的抗震能力,當側向力不大時,結構 物能保持在線彈性範圍內;當側向力逐漸增加時,結構物中的某些桿 件進入非線性階段,造成容量曲線的斜率開始變緩,直到結構物韌性 用盡,最後基底剪力急遽下降。藉由此容量曲線可分析出塑性鉸產生 順序、位置等,預測結構物發生降伏後的行為,並進一步推估在不同 地震力下,建築物破壞的情形與程度。

2.1.2 側推分析方法原理

側 推 分 析 為 一 種 結 構 耐 震 能 力 評 估 的 新 方 法 , 該 方 法 是 在 Freeman[4]等人先提出。Saiidi Mehdi[5]等人提出了用等效單自由度體 系進行非線性地震分析的簡化方法。主要對現有結構或設計方案進行 抗側能力的計算,從而估計其耐震能力,主要原理為,在結構上給予 倒三角之水平側向力分布形式[6],並逐漸增加水平力使結構各構件進 入塑性,進而改變整體結構之耐震特性,直到結構達到預定之側推位 移或成為不穩定結構。

2.1.3 側推分析方法步驟

1. 將結構簡化為一個等效單自由體系,計算在設計地震作用下之 最大彈塑性位移。

(17)

2. 建立結構分析的二維或三維模型,確實輸入構件的物理參數及 各構件的塑性鉸。 3. 將地震作用簡化為倒三角形並將其作用在結構的計算模型上。 4. 以增量控制方程式,逐漸增加水平荷載進行結構的側推分析, 直到結構之控制點位移達到目標位移值或結構不穩定。 5. 在側推分析過程中找出塑性鉸生成之位置與破壞之位置。

2.1.4 側推分析方法的基本假設

側推分析方法基本假設主要有[7]: 1. 實際結構的地震反應與其等效單自由度系統相關,也就是說結 構的地震反應僅由結構的第一振態控制。 2. 結構沿高度的變形由形狀向量表示,在整個地震作用過程中, 不管結構的變形大小,形狀向量保持不變。 3. 樓板在自身平面內的勁度無限大。視為剛性樓板,在樓板平面 中只有剛體位移的平移和轉動,不改變其形狀。 朱杰江[8]等人提出了上述假設的缺陷,在實際結構相對位移向量 是由所有振態共同決定的,且各階段振態是隨著結構勁度的改變而改 變,當結構較弱環節進入降伏階段後整體結構的性能會發生改變,此 時若仍採用彈性階段的位移向量其分析結果會有誤差。

(18)

2.1.5 側推分析方法的用途

側推分析除了可用於檢驗新設計的建築結構,亦可評估現有建築之 結構性能使否滿足在地震作用下的設計性能目標,其主要的用途包 括:[9] 1. 結構行為分析:側推分析可以預測結構在側向力作用下,其結 構從彈性、開裂、降伏、彈塑性及承載力下降的過程,並可知 塑性鉸生成的先後順序與位置分布。 2. 判斷結構耐震承載能力:側推分析可以得到結構的基底剪力與 頂點位移曲線,此曲線可表現出結構整體性的抵抗側向力之能 力。在耐震設計中,結構必須先滿足承載力的要求,若結構具 有的承載力大於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則滿足承載力要求; 若小於,則須修改設計,於現有建築就需要耐震補強。 3. 建立結構整體位移與構件局部變形間之關係:結構之頂點位移 是由構件變形產生,由靜力彈塑性分析,可以得到結構在控制 位移時之桿端塑性鉸轉角值,從而確定對桿端塑性鉸區的約束 要求,以保證桿件有足夠的變形能力。

2.1.6 側向力分布方式

側向力的分布方式是為了反應出地震作用下個結構層慣性力的分 布特徵,使所求之側推位移能真實地反應地震作用下的結構狀況。側

(19)

向力所採用的分布形式會影響到容量曲線的建立,以下為三種側向力 的分配形式: 𝐹𝑥 = 𝑤𝑥ℎ𝑥 ∑𝑛𝑖=1𝑤𝑖ℎ𝑖𝑉(我國建築設計規範) 𝐹𝑥 = 𝑤𝑥∅𝑥 ∑𝑛𝑖=1𝑤𝑖∅𝑖𝑉(ATC-40規範) 𝐹𝑥 = 𝑤𝑥ℎ𝑥𝑘 ∑𝑛𝑖=1𝑤𝑖ℎ𝑥𝑘𝑉(FEMA 273) 其中,V:為側向地震力 𝑤𝑥:為第 x 層重量 𝑤𝑖:為第 i 層重量 𝑥:為基底至第 x 層樓高 𝑖:為基底至第 i 層樓高 𝑥:為正規化基本振態振形 k=1.0,T≤0.5秒 k=2.0,T≤2.5秒 T:為結構物之基本震動週期 介於0.5秒≤ 𝑇 ≤2.5秒之間時,k 可採用線性內插求得。[9] 而本論文因不考慮結構物自重,故側向力為自行假設,而其分布型 態為倒三角。

(20)

2.1.7 容量曲線

Fajfar 和 Kilar[10]經由逐步分析過程建立基底剪力和頂層變位關 係,用來求取結構體的容量曲線(Capacity Curve)。建築物容量曲線是 指建築物基底剪力與頂層變為之關係圖,其代表的是建築物的耐震能 力,本論文主要重點就是如何使用 OpenSees 軟體估算建築物容量曲 線,並與基本力學觀念和 ETABS 軟體進行比較與驗證,從容量曲線之 關係進而探討塑性鉸於結構上的行為。 ATC-40是以非線性靜力分析的側推法求容量曲線之關係,此方法 是對建築物採用逐步增加側力的方式來進行側推,在側推過程中,若 有構件進入降伏或破壞,元素的勁度矩陣必須不斷修正,直到結構達 到不穩定為止。

2.2

ETABS 程式之側推分析

ETABS 是美國 CSI 公司(Computer and Sciences, Inc.)所發展之結構 應用軟體,廣泛應用於工程界的結構分析上。 進行側推分析時,需先定義材料性質與結構元件,接著建立結構物 分析模型、邊界束制條件與載重型式;在設定塑性鉸性質及塑性鉸作 用位置;最後利用側推分析可算出結構物之容量曲線。 分析程式中,建物的非線性變形完全由結構元件上設置的塑性鉸來 表現。ETABS 分析程式提供兩種塑性鉸設定方式非別為,採用 ATC-40

(21)

與 FEMA 273的建議值做為塑性鉸特性的預設值、使用者定義的塑性 鉸。ETABS 內建的塑性鉸有四種:

1. 軸力塑性鉸(axial hinge):P

2. 與軸力互制之彎矩塑性鉸(P-M-M hinge):PMM。 3. 彎矩塑性鉸(moment hinge):M3(X 向) 、M2(Y 向)。 4. 剪力塑性鉸(shear hinge):V2(X 向)、V3(Y 向)。

使用者可依照實際構件之受力行為,選擇適當的塑性鉸性質。

2.3

RC 柱之塑性鉸設定

Elwood 與 Moehle 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11][12],在雙曲率柱承受 側向力 V 與側力 P 的作用下(圖2. 2),當主筋降伏時,其側向位移Δ會 到達∆𝑦,可稱其∆𝑦為降伏位移;當柱端的塑性鉸區產生明顯剪力斜裂 縫時,側向位移Δ會到達∆𝑠,其為撓剪破壞(flexure-shear failure);在 柱完全失去軸向承載力時,側向位移Δ會到達∆𝑎,以致發生軸向破壞 (axial failure)。 建築物在非線性反應的過程中,由於柱的反曲點位置會改變,故進 行分析前,並無法指定柱的破壞模式。因此在塑性鉸的設定,需在柱 的中間設置剪力塑性鉸,以表現剪力破壞;在柱的兩端設置彎矩塑性 鉸,以表現撓曲破壞或撓剪破壞。本研究根據國家地震中心報告書[1] 之建議,定義塑性鉸之參數,以供 ETABS 和 OpenSees 使用。

(22)

2.3.1 彎矩塑性鉸參數

將反曲點假設在淨間距長度為 H 的柱之中間點來定義塑性鉸性 質,在撓剪破壞模式下的側向載重位移曲線,計算其塑性變位部分, 定義彎矩塑性鉸參數。其彎矩塑性鉸參數與側向載重位移曲線關係如 (圖2. 3),參數之設定值如(表2.1),表中 SF(Scale Factor)所相對應之 Moment SF 為 Mn ;Rotation SF 固定為1。 (表2.1)中之參數定義如下:

𝔞 =

∆𝑠 𝐻

𝑦 𝐻

(2.1)

𝔟 = max {

∆𝑎 𝐻

,

𝑠 𝐻

}

(2.2)

𝑦

=

𝑉𝑏 𝑘

=

𝑉𝑏𝐻3 12(𝐸𝐼)𝑐 (2.3) 其中,H 為柱高; ∆𝑠為撓剪破壞位移; ∆𝑎為軸向破壞位移; ∆𝑦為降伏位移; (𝐸𝐼)𝑐為柱開裂斷面的撓曲勁度,根據美國 ACI 318-05規範[13],在考 慮開裂斷面狀況下,梁柱皆用0.35𝐸𝑐𝐼𝑔,𝐸𝑐為混凝土彈性模數,𝐼𝑔為梁、 柱斷面慣性矩。 依照以上彎矩塑性鉸之參數,可以在 ETABS 中定義出新的塑性鉸。 而 ETABS 中塑性鉸是由 A~E 五個點來定義,但根據國家地震中心報

(23)

告書中,只需要四個點即可,因塑性鉸的設定,將 D 與 E 點的值皆設 定為到達軸向破壞位移時之參數。且為使側推分析較不易造成非線性 求解發散,將 E 點之位移值放大10倍,此項設定不會影響分析結果之 準確性。[1] (2.1)式中∆𝑠 𝐻為撓剪時的破壞變位角,根據美國 Elwood 及 Moehle 的 研究[14],可由下式計算: ∆𝑠 𝐻

=

3 100

+ 4𝜌

′′

1 133 𝑣𝑚 √𝑓𝑐

1 40 𝑃 𝐴𝑔𝑓𝑐

1 100

(2.4) (2.4)式中,H 為柱淨高; 𝜌′′ = 𝐴𝑠𝑡 𝑏×𝑠為剪力箍筋體積比; Ast為剪力筋總斷面積,計算剪力鋼筋於箍筋間距(s)內之斷面積; 𝑣𝑚 = 𝑉𝑏 𝑏×𝑑為剪應力; Vb為雙曲率柱撓曲強度所對應之作用剪力,根據材料力學,可由下式 計算𝑉𝑏 =2𝑀𝑛 𝐻 ; d 為柱斷面的有效深度,可設為柱深 h 的0.8倍; 𝑓𝑐為混凝土抗壓強度; 𝐴𝑔為柱斷面積; P 為柱承受之軸力。 (2.2)式中∆𝑎 𝐻為軸向破壞時的變位角,根據 Elwood 與 Moehle[14]的 試驗,可由下式求得:

(24)

𝑎 𝐻

=

4 100 1+(𝑡𝑎𝑛𝜃)2 𝑡𝑎𝑛𝜃+𝑝 𝑠 𝑘′𝐴𝑠𝑡𝑓𝑦𝑡𝑑𝑐𝑡𝑎𝑛𝜃 (2.5) (2.5)式中 fyt為鋼筋降伏強度; dc為柱核心混凝土的深度,由箍筋中心置中心計算; θ為剪力裂縫與水平的夾角一般可定為65度,但不可超過 tan-1 (H /h); Ast為剪力鋼筋於箍筋間距(s)內之斷面積; 𝑘′為折減90度彎鉤對於箍筋剪力強度之影響,𝑘隨著韌性比增加,由1 變化到0.7(圖2. 4)。[1]

2.3.2 剪力塑性鉸參數

塑性鉸參數與側向載重位移曲線(圖2. 5),參數之設定值(表2.2),所 相對應之 Force SF 為 Vn;Disp. SF 為柱淨長 H。 𝑉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剪力強度,根據美國 ACI 318-05規範[13],其 為混凝土剪力強度𝑉𝑐加上箍筋混凝土強度𝑉𝑠

𝑉

𝑛

= 𝑉

𝑐

+ 𝑉

𝑠

= 0.53 (1 +

𝑃 140𝐴𝑔

) √𝑓

𝑐 ′

𝑏𝑑 +

𝐴𝑠𝑡𝑓𝑦𝑡𝑑 𝑠

cot 𝛼

(2.6)

α = 45° −

tan−1( 𝜎 2𝑓𝑡√1+𝜎 𝑓𝑡⁄ ) 2 (2.7) (2.6)(2.7)式中,α為剪力裂縫之夾角; σ = 𝑃 𝐴⁄ 為軸壓應力; 𝑔 𝑓 = 1.06√𝑓′ kgf/cm 為混凝土抗拉強度。

(25)

(表2.2)中之參數定義為:

c = min {

∆𝑎 𝐻

, 0.04}

(2.8) 上式中軸向破壞時的變位角∆𝑎 𝐻,可由(2.5)式計算,考慮柱剪力破壞 模式之下,韌性比μ常小於2,故在(2.5)式中軸向破壞時的變位角之修 正係數取𝑘′=1。 在圖2. 5中可以發現只需要三點即可定義出剪力塑性鉸曲線,而 C、 D、E 點在(圖2. 5)中階設定為到達軸向破壞位移時之參數。為了使側推 分析較不易造成非線性求解發散,在此會將 E 點之位移值放大為 D 點 的10倍,此項設定不會影響分析結果之準確性。[1]

2.4

RC 梁之塑性鉸設定

根據 ACI 318-05規範[13],若分析模型中,梁使用矩形斷面替代 T 型梁斷面作為輸入,則開裂斷面之撓曲勁度應設為矩形斷面之兩倍, 0.7EcIg

2.4.1 彎矩塑性鉸

由 ASCE 41-06[15],RC 梁彎矩塑性鉸載重位移關係曲線(圖2. 6)和 RC 梁之彎矩塑性鉸參數設定值(表2.3),設定 RC 梁彎矩塑性鉸。參數 計算可參考 RC 梁彎矩塑性鉸參數計算表(表2.4),其中相對應 Moment SF 為 Mn;而 Rotation SF 固定為1。[1] (表2.4)中,𝜌為受拉鋼筋比;

(26)

𝜌′為受壓鋼筋比; 𝑉 = (𝑀𝑛𝑖+ + 𝑀𝑛𝑗−)/𝐿或𝑉 = (𝑀𝑛𝑖− + 𝑀𝑛𝑗+)/𝐿,L為梁淨跨距,𝑀𝑛𝑖+、𝑀𝑛𝑖−為 梁左端正負彎矩強度,𝑀𝑛𝑗+、𝑀𝑛𝑗− 為梁右端正負彎矩強度。

2.4.2 剪力塑性鉸

由 ASCE 41-06[15],RC 梁剪力塑性鉸載重位移關係曲線(圖2. 7)和 RC 梁之剪力塑性鉸參數設定值(表2.5),設定 RC 梁剪力塑性鉸。參數 計算可參考(表2.6),其中相對應 Force SF 為 Vn;而 Disp. SF 為梁淨跨 距 L;bw為梁腹寬度;𝑉𝑛 = 𝑉𝑠 + 𝑉𝑐 = 𝐴𝑠𝑡𝑓𝑦𝑡𝑑 𝑆 + 0.53√𝑓𝑐′𝑏𝑤𝑑。[1]

(27)

第三章 OpenSees 簡介與驗證

3.1

OpenSees 簡介

OpenSees(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是美 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是以 C++所建構 的物件導向有限元素分析軟體。OpenSees 為開放性的原始碼(Open Source),其具有高擴充性與維護性,研究人員可以在不更動主程式的 情況下針對程式中的物件進行增加或替換的動作。本研究所使用之版 本為 OpenSees 2.3.2。

OpenSees 在 分 析 時 的 命 令 值 都 是 利 用 TCL(Tool Command Language)所建立,TCL 為一跨平台,可擴充的高階命令式語言,在 OpenSees 程式中所有的指令名稱及所需的參數都是利用 TCL 所建立的 函數進行讀取。

3.2

OpenSees 架構

OpenSees 可 以 依 照 使 用 者 需 求 而 使 用 程 式 中 的 程 式 庫 , 在 OpenSees 的架構下,其有限元素分析主要是由四個物件組成(圖3. 1): Domain Object、ModelBuilder Object、Analysis Object、Recorder Object, 其中 ModelBuilder、Analysis 及 Recorder 三個部分由使用者自行輸入。 1. Domain Object:

(28)

2. ModelBuilder Object:

在 OpenSees 中 ModelBuilder Object 聚集了元素、節點、單點與多 點束制和載重型態的物件。ModelBuilder Object 並負責將節點、質 量、材料性質、元素、荷載型態、節點束制等物件建立在模組中, 並將這些物件加入並儲存於 Domain Object(圖3. 2)。 3. Analysis Object: 在 OpenSees 中,分析是一種物件其由原件物件之聚集而成(圖3. 3),是用來定義模組上執行分析的原件物件。 4. Recorder Object: 用來監控紀錄 Domain 各元件在分析歷程中各項資訊並將這些資訊 寫入檔案中。[16]

3.3

OpenSees 基本指令

OpenSees 指令即為繁雜,本節以基本靜力分析與側推分析為主, 介紹 OpenSees 之基本相關指令。並分成 Model-Building Objects、 Analysis Objects、Recorder Objects 三個部分。

3.3.1 Model-Building Objects

1. Basic Model Builder:

(29)

為在節點上的自由度數,其預設值為 ndm=1→ndf=1,ndm=2→ ndf=3,ndm=3→ndf=6。 Example: Model BasicBuilder –ndm 2 –ndf 3,表示此模型為二維平面,每個 節點有三個自由度。 2. Node Command:

指令定義為 node $nodeTag $posX $posY $posZ。

$nodeTag 代表節點編號;$posX $posY $posZ 代表節點的三軸座 標,OpenSees 中要注意所有的編號,包括節點編號、材料編號等等, 都不可以重複,否則會引起 OpenSees 出錯。

Example:

Node 1 0 0 0,表示節點1座標為(0,0,0)。 3. Fix Command (Single-Point Constraints):

指令定義為 fix $nodeTag (ndf $constrValues)。

$nodeTag 為欲被束制節點;$constrValues 為束制類型(0 or 1),0為 無束制,1為束制。

Example:

fix 1 1 1 1、fix 3 1 1 1,1號節點與3號節點為固定端,其3個自由度 皆為 fixed。

(30)

4. equalDOF Command (Multi-Point Constraints):

指令定義為 equalDOF $rNodeTag $cNodeTag $dof1 $dof2 …$dof6。 $rNodeTag 為主節點;$cNodeTag 為次節點;$dof1 $dof2…$dof6為 次節點之指定自由度與主節點相同。 Example: equalDOF 1 12 1 2,節點12之1、2自由度和節點1之1、2自由度相 同。此指令是使用在所有 OpenSees 上節點座標相同時使用,在定 義塑性鉸為彎矩彈簧其長度為零,故每個彈簧位置會產生兩個節點 之座標相同,在此必須設定每個彈簧前後的兩個節點座標其1、2 自由度相同。

5.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Command :

指令定義為 geomTransf $transfType $transfTag。

$transfType 分為 Linear、P-Delta 與 Corotational Transformation; $transfTag 為物件編號。

Example:

geomTransf PDelta 1、geomTransf Linear 2,考慮 P-Delta 效應為編 號1,線性編號為2。

6. Elastic Beam Column Element Command:

(31)

$E $Iz $transfTag。

$eleTag 為桿件編號;$iNode $jNode 為桿件兩端節點;$A 為桿間 斷面積;$E 為彈性模數;$Iz 為側推方向之慣性矩;$transfTag 為 geomTransf 類型之編號,1為考慮 P-Delta 效應,2為線性行為。

Example:

Element elasticBeamColumn 1221 12 2121 1500 189736.7 39375 1, 編號1221桿件,其桿件兩端節點為12與2121,桿件斷面積為1500、 彈性模數為189736.7、慣性矩為39375,並考慮 P-Delta 效應。 7. uniaxialMaterial Bilin Command(圖3. 4):

指令定義為 uniaxialMaterial Bilin $matTag $K0 $as_Plus $as_Neg $My_Plus $My_Neg $Lamda_S $Lamda_C $Lamda_A $Lamda_K $c_S $c_C $c_A $c_K $theta_p_Plus $theta_p_Neg $theta_pc_Plus $theta_pc_Neg $Res_Pos $Res_Neg $theta_u_Plus $theta_u_Neg $D_Plus $D_Neg。 $matTag 為材料編號;$K0為彈性勁度;$as_Neg、$My_Plus 為正、 負方向應變硬化比;$Lamda_S、$Lamda_C、$Lamda_A、$Lamda_K 為循環退化參數;$theta_p_Plus、$theta_p_Neg 為塑性鉸開始破壞點 之轉角值;$theta_pc_Plus、$theta_pc_Neg 為塑性鉸最終轉角與開始 破壞點之轉角差值;$theta_u_Plus、$theta_u_Neg 為塑性鉸之最終轉

(32)

角值;$Res_Pos、$Res_Neg 為正、負載重方向之殘留強度比; $D_Plus、$D_Neg 為正、負載重方向之循環退化比,若遲滯反應為 對稱使用預設值為1。

8. Zero-Length Element Command(圖3. 5):

指 令 定 義 為 element zeroLength $eleTag $iNode $jNode –mat $matTag –dir $dir1 $dir2 $dir3 …$dir6。

$eleTag 為桿件編號;$iNode、$jNode 為桿件兩端之節點編號; $matTag 為先前定義 UniaxialMaterials 關聯的編號; $dir1 $dir2 $dir3…$dir6為材料方向,1、2、3為沿著 Local X、Y、Z 軸之方向, 4、5、6為 Local X、Y、Z 軸之轉角。

Example:

element zeroLength 12 1 12 -mat 1 -dir 6,在節點1與節點12間定義 為編號12之桿件並使用 UnixialMaterial 編號1之材料,其材料方向

Mz為自由度6。

在本研究中,此指令為旋轉彈簧(Rotational Spring),並應用於集 中塑性模型上,視其旋轉彈簧為塑性鉸(Plastic Hinge)。

9. Load Command:

指令定義為pattern Plain $patternTag ($tsTag) {$Loadpattern}。 $patternTag為載重型態之編號;$tsTag為在載重形態中這標籤為

(33)

TimeSeries所使用;$Loadpattern包含了桿件載重(eleLoad)、節點載 重(Load)、單點束制(sp) (圖3. 6)。

其中NodalLoad指令定義為load $nodeTag(ndf $LoadValues)。 $nodeTag為載重所對應的節點編號;$LoadValues為載重值,需對 應載重方向之自由度。

Example:

pattern Plain 2 {load 2 60000 0 0 }其指令說明為,在2號節點 X 方向 施側向力60000kgf,定載重型態為編號為。

10. Region Command:

指令定義為 region $regTag <-ele $ele1 $ele2…> <eleRange $startEle $endEle> <-node ($node1 $node2…)> <-nodeRange $startNode $endNode>。

$regTag 為區域編號;$ele1 $ele2…為在所定義的區域編號中包含所 選擇之桿件編號;$node1 $node2…為在所定義的區域編號中包含所 選擇之節點編號;$startEle $endEle 為開始桿件編號到結束桿件編 號;$startNode $endNode 為開始節點編號到結束節點編號。 Example: region 1 -ele 12 21 34 43為編號為12、21、34與43之桿件編為一個 區域,定為區域1。以方便 output 時讀取。若為較大型結構時,本

(34)

研究建議將每根梁柱的塑性鉸,個別分為一個區域。

3.3.2 Analysis Objects

OpenSees 分析(analysis)元件可以從簡單靜力線性分析到非線性的 瞬態分析(variable transient)。OpenSees 分析元件(objects)可分為以下本 研究主要使用到的分析元件 (圖3. 7):

1. 分析類型(Analysis Model):

Analysis command 定義為 analysis $analysisType。其中$analysisType 可 分 為 : Static( 靜 力 分 析 ) 、 Transient( 瞬 態 分 析 ) 與 Variable Transient(非線性的瞬態分析)。本研究所採用之分析為靜力分析,故 $analysisType 為 Static。

Analyze command 定義為 Analyze $numIncr,$numIncr 為分析總步 數,該指令用於決定執行分析步數。 Example: Analyze 100 , 此 分 析 總 步 數 為 100 步 , 若 為 位 移 增 加 控 制 (Displacement Control),而總位移為每一步之位移增加量乘上100。 2. 約束處理(Constraints Handler): ConstraintsHandler objcet 作用為在分析中定義節點自由度與決定束 制方程式,其定義為 constraints $constraintType。其中$constraintType 可分為:Plain Constraints、Lagrange Multipliers、Penalty Method 及

(35)

Transformation Method 指令。

本研究約束指令只使用到 fix command 與 equalDOF command,故 分析模式採用普通約束(Plain Constraints)即可。

3. 迭代算法(Solution Algorithm):

SolutionAlgorithm object 為決定求解非線性方程式的演算法,定義 為 algorithm $algorithmType。其中$algorithmType 可分為:Linear Algorithm、Newton Algorithm、Newton with Line Search Algorithm 等 指令。

本研究迭代算法採用 Newton 法來求解結構的不平衡力及所對應之 位移,一般為非線性處理結果。

4. 收斂類型(Convergence Type):

Convergence Test Object 定義為 test $testType。$testType 可分為: Norm Unbalance Test、Norm Displacement Increment Test、Energy Increment Test、Relative Norm Unbalance Test 等指令,是用來確定在 收斂過程中是否已經得到收斂的結果

本研究使用的收斂類型指令為能量準則(Energy Increment),其指令 定義為 test EnergyIncr $tol $iter。$tol 為收斂容許誤差,$iter 為損壞 狀態前檢查的最大迭代數。

(36)

Test EnergyIncr 1.0E-008 1000,收斂類型採用能量準則,容許誤差 為1.0E-008,最大迭代為1000步。

5. 系統方程式(System of Equation):

SystemOfEquation object 在分析中用於儲存與求解系統方程式,其定 義為 system $systemType,$systemType 可分為:BandGeneralSOE、 BandSPD SOE、ProfileSPD SOE 等指令。本研究採用的為 Band General 指令,是用來建構一個非對稱帶狀方程組物件,分析過程中 使用 Lapack 套件來求解。[16]

6. 積分方式(Integrator):

Integrator object 用於決定控制分析的方式,在靜態分析指令中包括 荷 載 控 制 (Load Control) 、 位 移 控 制 (Displacement Control Command)、弧長控制(Arc-Length Control)等,瞬態分析指令中包括 中央差分(Central Difference)、Newmark 法、Hilbert-Hughes-Taylor 法等。

本研究為側推分析,故主要的分析模式採取位移控制(Displacement Control) ,指令定義為 integrator DisplacementControl $node $dof $incr,$node 為位移控制之節點,$dof 為位移控制之自由度方向, $incr 為每一步之位移增加量。

(37)

integrator DisplacementControl 2 1 0.1,為對節點2之 X 方向位移控 制,每一步之位移增加量為0.1。

7. Numberer:

Numberer object 用於建構 DOF_Numberer object,用於決定方程式 編號對應自由度,定義為 numberer $numbererType,$numbererType 包括 Plain Numberer、Alternative_Minimum_Degree Numberer 等指 令,本研究節點自由度編號採用輸入節點的順序,為一般結構使用 故在此物件採用 Plain Numberer 指令即可。

3.3.3 Recorder Objects

Recorder objects 包括 Node Recorder、 Drift Recorder 、Element Recorder 及 Drift Recorder 等指令,較為常用的為 Node Recorder 與 Element Recorder。

1. Node Recorder:

指令定義為 recorder Node <-file $fileName> <-time> <-node($node1 $node2…)> <-nodeRange $startNode $endNode> <-region $RegTag> -dof ($dof1 $dof2…) $respType。

$fileName 為 欲 存 取 之 檔 案 名 稱 , 輸 入 內 容 須 包 括 副 檔 名 (.txt or .out),$node1 $node2…為欲存取之節點編號,$startNode 為欲存 取節點之起始點編號,$endNode 為欲存取節點之終點編號,$RegTag 為區域編號,$dof1 $dof2…為欲存取之節點自由度,$respType 為節

(38)

點反應的類型,其指令包括 disp(節點位移)、reaction(節點反力)與 incrDisp(節點位移增量)等。

Example:

Recorder Node -file Node2.out -time -node 2 -dof 1 2 3 disp,為讀取2 號節點之 X、Y 及 Z 方向位移,並存為 Node2.out 檔。

2. Element Recorder:

指令定義為 recorder Element <-file $fileName> <-time> <-ele ($ele1 $ele2…)> <-eleRange $startEle $endEle> <-region $regTag> $resType。

$fileName 為欲存取之檔案名稱,輸入內容須包括副檔名(.txt or .out),$ele1 $ele2…為欲存取之桿件編號,$startEle 為欲存取桿件 之起始編號,$endEle 為欲存取桿件之最終編號,$RegTag 為區域編 號,$respType 為桿件反應的類型,其指令包括 globalForce、 localForce、deformation 等。 桿件的 globalForce 與 localForce 在2D 中三個自由度依序為 Fx、FyMz,3D 中六個自由度依序為 Fx、Fy、Fz、Mx、My、Mz。 Example:

Recorder Element -file RotationB.out -region 2 deformation,讀取桿 件為區域2轉角,並存為 RotationB.out 檔。

(39)

3.4

RC 非線性行為分析模式

RC 非線性分析模式在 OpenSees 有限元素分析軟體上,主要可分為 三種分析模型,集中塑性模型(Concentrated Plasticity Model)、分布式塑 性 模 型 (Distributed Plasticity Model) 與 纖 維 斷 面 模 型 (Fiber Section Model),以下為三種模型之介紹:

1. 集中塑性模型(Concentrated Plasticity Model)

此分析模型架構為採用 elastic beam-column elements 做為梁柱的桿 件,以 zeroLength elements 連接各桿件並視為旋轉彈簧以反應結構 的 非 線 性 行 為 , 其 旋 轉 彈 簧 根 據 Modified Ibarra Krawinkler Deterioration Model [17]採用 bilinear 遲滯反應材料。

如圖3. 8梁柱兩端為長度為零的旋轉彈簧以表示塑性鉸之行為,梁 柱則以其斷面性質建立彈性桿件。

2. 分布式塑性模型(Distributed Plasticity Model)

分布式塑性模型是以 element beamWithHinges 指令來定義梁柱桿 件。由圖3. 9可知其梁柱桿件兩端為塑性區,其塑性區 Lpi與 Lpj為使

用者定義之長度;塑性區之材料使用者可自行定義;桿件中間為線 彈性材料,需輸入梁柱斷面性質的彈性模數(E)、斷面積(A)與慣性矩 (Iz)。

(40)

Deterioration Model[17]採用 bilinear 遲滯反應材料以表示非線性行 為。

3. 纖維斷面模型(Fiber Section Model)

纖維斷面模型是將梁柱斷面細分成多個元素,這些元素在斷面中有 其位置、面積即應力應變曲線。

在 OpenSees 中纖維斷面的指令定義為 section Fiber $secTag{fiber $yLoc $zLoc $A $matTag},$secTag 為纖維斷面編號;$yLoc 為纖維 斷面的 Y 座標;$zLoc 為纖維斷面的 Z 座標;$A 為纖維的斷面積; $matTag 為纖維所使用的材料編號。 由此指令纖維斷面可根據真實梁柱斷面,建構出每根鋼筋所在斷面 之位置、面積與材料性質,並分出無圍束混凝土與圍束混凝土所使 用的混凝土材料性質,來反應真實材料行為。 分布式塑性模型,因其塑性區長度大小會影響整體結構分析之結 果,故塑性區之概念較為複雜;另外纖維斷面模型則是將整個梁柱桿 件以非線性方式分析,並且無法加入塑性鉸探討其破壞點。故本研究 側推分析採用集中塑性模型,因其模型之架構與側推分析概念較為符 合,並可將旋轉彈簧視為彎矩塑性鉸。而本研究將於第四章以集中塑 性模型之延伸,考慮真實結構樑柱接頭為剛性之行為。

(41)

3.5

範例驗證

範例驗證將採國家地震中心蕭輔沛博士之建議,先以最簡單構件懸 臂梁做其模型驗證,再以基本力學觀念做其結果驗證。 而本研究所建立之模型架構為每個塑性鉸包含2個相同座標之節 點,其節點間長度為零,其假設塑性鉸為一個彎矩彈簧,彈簧使用 bilinear 遲滯反應的材料,並連接框架的梁柱節點,此分析方法為集中 塑性模型(Concentrated Plasticity Model)。

3.5.1 塑性鉸定義

此節將介紹本研究所使用 RC 梁柱斷面所對應的彎矩塑性鉸之計 算,和如何在 OpenSees 中使用 Bilin Material 遲滯材料定義塑性鉸 A~E 點之設定。  RC 梁柱塑性鉸計算: 斷面介紹 而本研究所採用之柱斷面為圖3. 10(a), 斷面尺寸 b=50cm、h=30cm; 材料強度𝑓𝑐=160kgf/cm2、𝑓 𝑦=2800 kgf/cm2; 主筋4-#7 + 8-#6; 箍筋#3@25cm; 柱承受軸力 P = 43135.63 kgf;

(42)

柱斷面彎矩強度 Mn=1351510 kgf – cm; 有效柱高 H = 300 cm。 梁斷面為圖3. 10(b), 斷面尺寸 b = 30cm、h = 60cm; 材料強度𝑓𝑐=160kgf/cm2、𝑓 𝑦=2800 kgf/cm2; 主筋11-#7;箍筋#3@25cm; 梁斷面彎矩強度𝑀𝑛+= 1845540kgf - cm、𝑀 𝑛−= 4407730 kgf - cm; 有效梁跨距 H = 370 cm。 1. RC 柱 X 向彎矩塑性鉸: 由(表2.1)RC 柱彎矩塑性鉸之參數,必須算出表中 a 與 b 值,而其 計算方式可以透過國家地震中心所提供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輔助程 式或由第二章之公式計算,可得 a=0.0166、b=0.0263。 2. RC 梁 X 向彎矩塑性鉸: 由(表2.3) RC 梁彎矩塑性鉸之參數,必須算出表中 a、b 與 c 值,而 其計算方可以透過國家地震中心所提供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輔助程 式或由第二章之公式計算,可得 a=0.02、b=0.03、c=0.2。  OpenSees 塑性鉸設定: 在 OpenSees 中,必須在眾多的材料指令中,找尋一個可以定義塑 性鉸 A~E 點的材料,由 Lignos[17]所提出,在 OpenSees 上為 Bilin

(43)

Material(圖3. 4)。 而各數值之設定會因每個斷面性質不同,故在下列分為柱彎矩塑性 鉸和梁彎矩塑性鉸介紹其相關設定。 1. 柱彎矩塑性鉸之設定: 由圖3. 11和RC柱彎矩塑性鉸參數之a與b值定義,其中$K0為彈性勁 度,在圖3. 11中前段為rigid,設其勁度為極大值,$as_Plus、$as_Neg 為應變硬化比設為0,$My_Plus、$My_Neg為柱斷面正負彎矩強度, 值為1351510與-1351510,$Lamda_S、$Lamda_C、$Lamda_A、 $Lamda_K為循環衰退參數,設其值為1000,$c_S、$c_C、$c_A、 $c_K設其值為預設值1.0即可,$theta_p_Plus 、$theta_p_Neg其值𝜃𝑝 為a=0.0166,$theta_pc_Plus、$theta_pc_Neg其值𝜃𝑝𝑐為b-a=0.0097, $Res_Pos、$Res_Neg殘留強度比為0,$theta_u_Plus、$theta_u_Neg 最終轉角為b=0.0263,$D_Plus、$D_Neg循環退化比,因對稱設值 為1,並將此材料定為1號材料。 2. 梁彎矩塑性鉸之設定: 梁 的 正 彎 矩 為 1845540kgf-cm , 負 彎 矩 為 -4407730kgf-cm , 在 OpenSees 此指令中的彎矩值須對稱,本研究將梁的彎矩塑性鉸分成 正彎矩塑性鉸與負彎矩塑性鉸。將 unixialMaterial Bilin 2設為梁正彎 矩塑性鉸,unixialMaterial Bilin3設為梁負彎矩塑性鉸,其相關設定

(44)

依據(表2.8)之 A~E 點值,由圖3. 12 和 RC 梁彎矩塑性鉸參數之 a、 b、c 值定義,指令中$K0為彈性勁度,在圖3. 12中前段為 rigid,設 其勁度為極大值,$theta_p_Plus 、$theta_p_Neg 其值𝜃𝑝為 a=0.02, $theta_pc_Plus、$theta_pc_Neg 其值𝜃𝑝𝑐為0,但在程式中設定0會不 可執行,故給予極小值0.0001,$Res_Pos、$Res_Neg 殘留強度比為 c=0.2,$theta_u_Plus、$theta_u_Neg 最終轉角為 b=0.03。

3.5.2 懸臂梁之側推分析

此分析模型高為360cm 並使用柱斷面,將採 X 方向為側推方向, 在底部為固定端定為1號節點,頂部為自由端定為2號節點受側向推力 P=60000kgf,3號節點與1號節點為相同座標(0,0,0)。(圖3. 13) 柱彎矩塑性鉸位於1號節點與3號節點間,1號節點與3號節點間為高 度360cm 之柱彈性桿件,其材料性質如下: 斷面積𝐴 = 1500𝑐𝑚2 混凝土抗壓強度𝑓𝑐= 160𝑘𝑔𝑓/𝑐𝑚2 彈性模數E = 1500 × √160 = 189736.7𝑘𝑔𝑓/𝑐𝑚2; 側推方向之慣性矩𝐼𝑦 =𝑏ℎ3 12 = 50×303 12 = 112500𝑐𝑚 4 柱開裂斷面的撓曲勁度(𝐸𝐼)𝑐 = 0.35𝐸𝐼𝑦。 以下將針對此模型於 OpenSees 執行後結果之驗證與塑性鉸探討。  結果探討:

(45)

OpenSees 的側推容量曲線,本研究讀取 output 檔節點2之頂層位移 為 X 軸,其基底剪力 Y 軸為節點1之剪力並採取絕對值,繪出容量曲 線(圖3. 14)。分析結果可以從容量曲線,看出第一個轉折點為塑性鉸產 生點,其位移約為7.8cm,則懸臂梁進入塑性狀態,其塑性鉸開始完全 破壞時,其位移約為13.8cm。 因懸臂梁只有一個塑性鉸,故其塑性鉸破壞點即為懸臂梁破壞點, 可以透過讀取 OpenSees 塑性鉸之 Rotation 與 Moment(圖3. 15),查看所 定 義 之 塑 性 鉸 其發 展 , 可 從 圖 中看 出 塑 性 鉸 有 達到 定 義 的 C 點 Rotation=0.0166。  結果驗證: 因塑性鉸產生前懸臂梁為線性發展,塑性鉸產生後為塑性狀態,由 圖 3. 14 側 推 容 量 曲 線 在 構 件 達 到 降 伏 點 其∆𝑦= 7.8cm 、 𝑉𝑚𝑎𝑥 = 3754.1943𝑘𝑔𝑓,故可由材料力學公式∆= 𝑃×𝐻3 3𝐸𝐼 做其驗證,P 為基底剪力 最大值𝑉𝑚𝑎𝑥 = 3754.1943𝑘𝑔𝑓,H 為柱高360cm,EI 為柱開裂斷面的撓 曲勁度(𝐸𝐼)𝑐 = 0.35𝐸𝐼𝑦,計算如下: ∆= 𝑃×𝐻3 3𝐸𝐼 = 𝑉𝑚𝑎𝑥×𝐻3 3(𝐸𝐼)𝑐 = 3754.1943×3603 3×0.35×189736.7×112500 = 7.81cm (3.1) 因懸臂梁只有一個彎矩塑性鉸,故其構件降伏彎矩(My)應與塑性鉸 之 標 稱 彎 矩 (Mn) 相 等 , 降 伏 彎 矩 (My)= 基 底 剪 力 最 大 值 (𝑉𝑚𝑎𝑥) × 柱高(𝐻);

(46)

𝑀𝑦 = 𝑉𝑚𝑎𝑥 × 𝐻 = 3754.1943 × 360 = 1351509.94𝑘𝑔𝑓 ∙ 𝑐𝑚 (3.2) 由圖3.14容量曲線,塑性鉸產生點(降伏點)為7.8cm 到塑性鉸開始破 壞點為13.8cm 為構件塑性狀態,其塑性狀態之位移量為塑性鉸產生點 與塑性鉸開始破壞點之差值∆𝑝= 6𝑐𝑚,可由材料力學公式做其驗證, ∆𝑝= 𝜃𝑝 × 𝐻,柱之彎矩塑性鉸 C 點轉角值𝜃𝑝 = 0.0166; ∆𝑝= 𝜃𝑝 × 𝐻 = 0.0166 × 360 = 5.976𝑐𝑚 (3.3) 由(3.1)、(3.2)和(3.3)材料力學公式之計算值與 OpenSees 之結果驗 證,在本研究之懸臂梁模型中,其誤差為極小。

3.5.3 2D 1x1 Frame 之側推分析

圖3. 16為此分析之模型為一個2D 1x1 Frame,柱高為360cm 之柱斷 面(圖3. 10),梁跨距為400cm 之梁斷面(圖3. 10),1號節點與3號節點為 固定支承,頂部2號節點受 P=60000kgf 之側向推力,並於柱上下端加 入柱之彎矩塑性鉸,梁左端為梁之正彎矩塑性鉸,梁右端則為梁之負 彎矩塑性鉸,此分析模型共有六個彎矩塑性鉸(圖3. 17),其設定採用 3.5.1節之資料。 高360cm 之柱彈性桿件,其材料性質與3.5.2節相同,跨距400cm 之 梁彈性桿件,其材料性質如下: 斷面積𝐴 = 1800𝑐𝑚2 混凝土抗壓強度𝑓𝑐= 160𝑘𝑔𝑓/𝑐𝑚2

(47)

彈性模數E = 1500 × √160 = 189736.7𝑘𝑔𝑓/𝑐𝑚2; 側推方向之慣性矩𝐼𝑧 =𝑏ℎ3 12 = 30×603 12 = 540000𝑐𝑚 4 梁開裂斷面的撓曲勁度(𝐸𝐼)𝑐 = 0.35𝐸𝐼𝑧。  結果探討: OpenSees 的側推容量曲線,頂層位移 X 軸為2號節點位移,基底剪 力 Y 軸為1號節點與3號節點之剪力並採取絕對值,繪出容量曲線(圖3. 18)。 從容量曲線約在4.2cm 為第一個轉折點,代表會有塑性鉸產生,其 產生塑性鉸之位置,可從 OpenSees 中讀取六個塑性鉸之彎矩與側推位 移繪出(圖3. 19),以便查看各塑性鉸在側推分析中於何時達到其標稱彎 矩強度,即為產生塑性鉸,從圖3. 19可觀察出在4.2cm 時,塑性鉸產生 之位置為兩根柱底端編號12與34柱之彎矩塑性鉸。 容量曲線約在4.9cm 容量曲線停止爬升,此時整體結構進入塑性狀 態,可從圖3. 19觀察出在4.9cm 時,塑性鉸產生之位置為兩根柱頂端, 其編號為21與43柱之彎矩塑性鉸。 從 OpenSees 之塑性鉸 Output 檔讀取每個柱彎矩塑性鉸之彎矩與轉 角並繪出(圖3. 20),OpenSees 容量曲線在側推位移為9.8cm 時,程式不 再執行,此時程式判別結構物開始倒塌,可從圖3. 20各塑性鉸之轉角 觀察出編號12與34柱彎矩塑性鉸之轉角達到塑性鉸開始破壞之 C 點

(48)

𝜃 = 0.0166。故此側推分析中在9.8cm 時,因兩根柱底端之彎矩塑性破 壞而停止。  結果驗證: (一) 側推位移0~4.2cm 此模型分析在側推位移4.2cm 前還未有塑性鉸產生,故側推位移在 0~4.2cm 時為線性發展,可由結構學之傾角變位法驗證其基底剪力在 14466kgf 時,側推位移為4.2cm。其驗證模型(圖3. 21)為在 B 點施予 𝑃=14466kgf,𝐸 = 189736.7𝑘𝑔𝑓𝑐𝑚2、𝐼1 = 0.35 × 112500𝑐𝑚4 𝐼2 = 0.35 × 540000𝑐𝑚4、𝐿 1 = 360𝑐𝑚、𝐿2 = 400𝑐𝑚,計算如下: 傾角變位式為; 𝑀𝐴𝐵 = 2𝐸𝐼1 𝐿1 (𝜃𝐵 − 3 ∆ 𝐿1) (3.4) 𝑀𝐵𝐴 =2𝐸𝐼1 𝐿1 (2𝜃𝐵 − 3 ∆ 𝐿1) (3.5) 𝑀𝐵𝐶 = 2𝐸𝐼2 𝐿2 (2𝜃𝐵 + 𝜃𝑐) (3.6) 𝑀𝐶𝐵 = 2𝐸𝐼2 𝐿2 (2𝜃𝐶 + 𝜃𝐵) (3.7) 𝑀𝐶𝐷 =2𝐸𝐼1 𝐿1 (2𝜃𝑐− 3 ∆ 𝐿1) (3.8) 𝑀𝐷𝐶 =2𝐸𝐼1 𝐿1 (𝜃𝑐 − 3 ∆ 𝐿1) (3.9) 設𝐾1 = 2𝐸𝐼1 𝐿1 、𝐾2 = 2𝐸𝐼2 𝐿2 、𝑅 = ∆ 𝐿1; 由變形反對稱得知𝜃𝐵 = 𝜃𝑐,柱剪力𝑉𝐴 = 𝑉𝐷 = 14462 2⁄ (←);

(49)

B 點: 由∑𝑀𝐵 = 0,2𝐾1(2𝜃𝐵 − 3𝑅) + 6𝐾2𝜃𝐵 = 0 (3.10) (3.10)整理可得 (2𝐾1+ 3𝐾2)𝜃𝐵 − 3𝐾1𝑅 = 0 (3.11) 依整體結構: ∑ 𝐹𝑥 = 0,𝑀𝐴𝐵+𝑀𝐵𝐴 𝐿1 = −14466 2 (3.12) (3.12)整理可得 6𝐾1𝜃𝐵 − 12𝐾1𝑅 = −7233𝐿1 (3.13) 由(3.11)、(3.13)解聯立方程式,可得 𝜃𝐵 = 2.3298 × 10−3、R = 0.011617、∆= R × 𝐿 1 = 4.18𝑐𝑚 代回傾角變位式(3.4)~(3.9),可得 𝑀𝐴𝐵 = 𝑀𝐷𝐶 = 1349789 𝑘𝑔𝑓 ∙ 𝑐𝑚; 𝑀𝐵𝐴 = 𝑀𝐶𝐷 = −1253091 𝑘𝑔𝑓 ∙ 𝑐𝑚。 由傾角變位法之計算結果可知: 1. 在側推力為14466kgf 時,其側推位移為4.18cm 與 OpenSees 之側 推位移4.20cm 相當接近。 2. 當側推位移為4.18cm 時,柱底端𝑀𝐴𝐵 = 𝑀𝐷𝐶 = 1349789 𝑘𝑔𝑓 ∙ 𝑐𝑚與柱彎矩塑性鉸之標稱彎矩強度𝑀𝑛 = 1351510 𝑘𝑔𝑓 ∙ 𝑐𝑚相 當接近,柱頂端𝑀𝐵𝐴 = 𝑀𝐶𝐷 = −1253091 𝑘𝑔𝑓 ∙ 𝑐𝑚則未達。

(50)

3. 由以上兩點可知,在此模型中側推位移約為4.18cm 時,基底剪 力為14466kgf,並在柱底端產生塑性鉸,塑性鉸發展與 OpenSees 相同。 (二) 側推位移4.2~4.9cm 從圖3. 18,側推位移從4.2cm~4.9cm 時之差值為0.7cm,並令其差 值為∆1,基底剪力差值為551kgf。 在側推位移達4.2cm 時,兩柱底端產生塑性鉸,在此將它們視為 Hinge,故驗證模型為 A 與 D 點為 Hinge,B 點受側推力551kgf (圖3. 22),以傾角變位法計算出∆1、𝑀𝐵𝐶與𝑀𝐶𝐵,計算如下: 傾角變位式為; 𝑀𝐴𝐵 = 2𝐸𝐼1 𝐿1 (2𝜃𝐴+ 𝜃𝐵 − 3 ∆ 𝐿1) = 0 (3.14) 𝑀𝐵𝐴 =2𝐸𝐼1 𝐿1 (1.5𝜃𝐵 − 1.5 ∆ 𝐿1) (3.15) 𝑀𝐵𝐶 = 2𝐸𝐼2 𝐿2 (2𝜃𝐵 + 𝜃𝑐) (3.16) 𝑀𝐶𝐵 = 2𝐸𝐼2 𝐿2 (2𝜃𝐶 + 𝜃𝐵) (3.17) 𝑀𝐶𝐷 =2𝐸𝐼1 𝐿1 (1.5𝜃𝑐 − 1.5 ∆ 𝐿1) (3.18) 𝑀𝐷𝐶 =2𝐸𝐼1 𝐿1 (2𝜃𝐷+ 𝜃𝑐 − 3 ∆ 𝐿1) = 0 (3.19) 由變形反對稱得知𝜃𝐵 = 𝜃𝑐,柱剪力𝑉𝐴 = 𝑉𝐷 = 551 2⁄ (←); B 點: 由∑𝑀 = 0,𝑀 + 𝑀 = 0 (3.20)

(51)

(3.20)整理可得 (3𝐾1+ 6𝐾2)𝜃𝐵 − 3𝐾1𝑅 = 0 (3.21) 依整體結構: ∑ 𝐹𝑥 = 0,𝑀𝐴𝐵+𝑀𝐵𝐴 𝐿1 = −551 2 (3.22) (3.22)整理可得 6𝐾1𝜃𝐵 − 6𝐾1𝑅 = −551𝐿1 (3.23) 由(3.21)、(3.23)解聯立方程式,可得 𝜃𝐵 = 1.8438 × 10−4、R = 1.778 × 10−3、∆ 1= 0.64𝑐𝑚 代回傾角變位式(3.4)~(3.9),可得 𝑀𝐵𝐴 = 𝑀𝐶𝐷 = −99214𝑘𝑔𝑓 ∙ 𝑐𝑚; 由(3.14)𝑀𝐴𝐵 = 0,求𝜃𝐴; 可得,𝜃𝐴 = 2.57 × 10−3 由傾角變位法之計算結果可知: 1. 在側推力為551kgf 時,其側推位移為0.64cm 與 OpenSees 之側推 位移0.7cm 誤差為0.06cm,有可能受到在 OpenSees 中有設定 P-Delta 效應之影響。 2. 在 側 推 位 移 為 4.9cm 時 , OpenSees 之𝜃𝐴 = 2.75 × 10−3 、 𝜃𝐵 = 1.95 × 10−4, 由 傾 角 變 位 式 求 出 之𝜃 𝐴 = 2.57 × 10−3、 𝜃𝐵 = 1.8438 × 10−4

(52)

3. OpenSees 容量曲線(圖3. 18)中側推位移為4.9cm 時之基底剪力 為14466+551=15017kgf,為柱頂端產生塑性鉸。故此驗證中柱 頂 端 彎 矩𝑀𝐵𝐴與𝑀𝐶𝐷為−1253091 − 99214 = − 1352305𝑘𝑔𝑓 ∙ 𝑐𝑚,其值可說明在側推位移為4.9cm 時柱頂端彎矩𝑀𝐵𝐴與𝑀𝐶𝐷有 達到柱彎矩塑性鉸之標稱彎矩強度𝑀𝑛 = −1351510 𝑘𝑔𝑓 ∙ 𝑐𝑚, 即為產生塑性鉸。 (三) 側推位移4.9~9.8cm 側推位移從4.9cm~9.8cm 時為整體結構進入塑性狀態,其差值為 4.9cm,並令其差值為∆2。 ∆2為編號12與34塑性鉸之轉角達 C 點轉角達到𝜃𝑝 =0.0166,而編號 12與34塑性鉸在側推位移為4.9cm 時之轉角為𝜃𝐴,故∆2= (𝜃𝑝 − 𝜃𝐴) × 𝐿1。 在側推位移為4.9cm 時,為柱頂端塑性鉸生成,此時柱子所有彎矩 塑性鉸皆為降伏,故在側推位移到9.8cm,∆𝜃𝐴 = ∆𝜃𝐵 = 𝜃𝐵其計算如下: ∆𝜃𝐴 = ∆𝜃𝐵 = 𝜃𝐵 = 𝜃𝑝 − 𝜃𝐴 = 0.0166 − 2.57 × 10−3=1.4 × 10−3 ∆𝜃𝐴、∆𝜃𝐵為側推位移4.9cm~9.8cm 之𝜃𝐴、𝜃𝐵轉角變化量; ∆2= (0.0166 − 2.57 × 10−3) × 360 = 5.05𝑐𝑚。 以傾角變位式算出之∆2= 5.05cm與 OpenSees 之∆2= 4.98cm ,此 誤差值尚可接受。而2D 1x1 Frame 在 OpenSees 的分析中,整體結構進

(53)

入塑性狀態時,其側推位移量為4.9cm,直到9.8cm 柱底端彎矩塑性鉸 之轉角達到0.0166,以傾角變位式算出柱底端塑性鉸達之轉角達到 0.0166時之側推總位移為4.18 + 0.64 + 5.05 = 9.87cm。

(54)

第四章 構架側推範例

此章之模型分析以集中塑性模型(Concentrated Plasticity Model )做 為延伸,考慮實際結構物梁柱接頭為剛性行為,梁柱兩端加入彎矩塑 性鉸,而剪力破壞產生的塑性鉸在真實結構中,本研究認為是一個不 該發生的行為,故不加入剪力塑性鉸於模型中進行探討。 本研究所採用 OpenSees 的模型分析方法與塑性鉸指令,較為接近 真實結構之狀況,故採用於工程界在建築結構上較具參考性的套裝軟 體 ETABS 執行側推分析進行比較和塑性鉸探討,以確立此模型分析於 真實結構中之可行性。

此章範例分為1x1 Frame、2x1 Frame 與2x8 Frame 三個部分探討, 並以1x1 Frame 介紹 ETABS 建模所須注意事項,OpenSees 之建模方法 與指令可參考本研究之3.3節,而本章之 OpenSees 完整程式碼皆在本論 文附錄。

4.1 1x1 RC Frame 之側推分析

此分析之模型為一個2D 1x1 Frame(圖4. 1),柱高為360cm 其斷面為 圖3. 10,梁跨距為400cm 其斷面為圖3. 10,頂部受 P=60000kgf 之側向 推力,此分析模型並考慮樑柱接頭為 Rigid 之性質,故柱頂部向下 Offset 為60cm,梁兩端 Offset 為15cm,梁與柱之彎矩塑性鉸與斷面性質,使 用3.3.1節資料。

(55)

4.1.1 OpenSees 建模

圖4. 2為本節 OpenSees 模型之節點編號與使用桿件性質,梁柱兩端 各加入2個彎矩塑性鉸,此模型共有6個彎矩塑性鉸,並每個塑性鉸包 含 2 個 節 點 , 其 節 點 間 長 度 為 0 , 此 分 析 方 法 為 集 中 塑 性 模 型 (Concentrated Plasticity Model),其為假設塑性鉸為一個彎矩彈簧,彈簧 需使用 bilinear 遲滯反應的材料,而其塑性鉸位置並非與前述章節在連 接框架的梁柱接點,因考慮樑柱接頭為剛性行為,故塑性鉸位置會隨 著有效長度而改變,塑性鉸位置與編號可參考圖4. 1。

4.1.2 ETABS 建模

ETABS 建立分析模型,由圖4. 1可知模型長短向尺寸、樓層高度及 梁的跨距,在 ETABS 中依實際尺寸繪製格線,柱與梁斷面尺寸以圖3. 10 定義,其3D 立體圖如圖4. 3所示,ETABS 相關結構模型建立時有下面 幾項設定上需注意: 1. 梁柱開裂勁度折減 依據 ACI 318之建議,進行側推分析時,會造成桿件之混凝土開裂, 為使柱開裂後斷面之勁度折減比例符合此狀況,梁柱勁度折減為 0.35EcIg,選取所有柱桿件之後,將 I 值做設定為0.35(圖4. 4),在此 不對其 E 值做修改是怕影響到其他參數的設定。

(56)

2. 剛域修改

為模擬梁柱端點剛性區域對於剪力與彎矩之影響,將 Rigid-zone factor 該項修改為1,參考圖4. 5,修改後可於每根桿件上點選右鍵 Assignment 中,查看梁(圖4. 6)和柱(圖4. 7)offset 的長度和位置是否 與 OpenSees 相同,柱 offset 的長度應為梁深,梁 offset 的長度應為 二分之一梁寬。 3. 加入梁柱彎矩塑性鉸 柱彎矩塑性鉸 ABCDE 點依據表2.7輸入,梁彎矩塑性鉸 ABCDE 點 依 據 表 2.8輸 入 , Moment SF 為 梁 柱 斷 面 之 標 稱 彎 矩 強 度 , 柱 Mn=1351510 kgf-cm(圖4. 8),梁+Mn=1845540 kgf-cm、-Mn=4407730 kgf-cm(圖4. 9)。各別選取梁柱桿件後,新增相對距離為0和1之梁柱 之彎矩塑性鉸。分析模型塑性鉸位置為圖4. 10。

4.1.3 驗證與討論

ETABS 的側推容量曲線為圖4. 11。OpenSees 的側推容量曲線,頂 層位移 X 軸為2號節點位移,基底剪力 Y 軸為60000kgf 乘上荷載倍數 並繪出(圖4. 12),從 OpenSees 與 ETABS 之側推容量曲線可看出兩者 相當吻合。 從容量曲線在側推位移為3.17cm 時,有塑性鉸生成而產生第一個 轉折點;第二個轉折點約在側推位移為3.8cm 時,基底剪力達最大值

(57)

18020 kgf,整體結構達到降伏狀態;側推位移約在7.9cm 時,結構開始 倒塌為第三個轉折點。  驗證 從 ETABS 中 Step3 位移 = 3.1764 cm 為兩根柱之底端塑性鉸生成 (圖4. 13),從 ETABS 與 OpenSees 中讀取柱底端塑性鉸之彎矩與側推位 移並繪出(圖4. 14)(圖4. 15),可看出在 OpenSees 與 ETABS 都在第一個 轉折點側推位移約為3.17 cm 時,兩根柱底端之塑性鉸達到標稱彎矩, 即為塑性鉸生成。 從 ETABS 中 Step5 側推位移 = 3.8016cm 為兩根柱之頂端的塑性 鉸生成(圖4. 16),從 ETABS 與 OpenSees 中讀取兩根柱子頂端塑性鉸之 彎矩與側推位移並繪出(圖4. 17)(圖4. 18),OpenSees 與 ETABS 都在第 二個轉折點側推位移約為 3.8cm 時,兩根柱之頂端塑性鉸達到標稱彎 矩強度。 容量曲線從第二個轉折點開始,位移增加時基底剪力不增加,整體 結構進入降伏狀態,直到側推位移增加到約7.9 cm,結構開始倒榻。從 OpenSees 之塑性鉸 Output 檔讀取每個柱彎矩塑性鉸之彎矩與轉角並繪 出(圖4. 19)。由 OpenSees 的側推容量曲線(圖4. 12)在側推位移為7.85cm 時,容量曲線之基底剪力直線往下掉,結構無法再承受側向力,故在 7.85cm 時判別為結構物倒塌,而判別塑性鉸破壞之位置,可從圖4. 19

(58)

中柱底端之彎矩塑性鉸轉角達到0.0166後破壞。  小結: 在1x1 2D Frame 中,塑性鉸的發展過程,先由兩根柱底端的塑性鉸 達到塑性狀態,會使容量曲線產生第一個轉折點,並直到兩根柱頂端 塑性鉸達到塑性狀態後,容量曲線停止爬升,整體結構進入降伏狀態, 即為位移增加基底剪力不增加,直到兩根柱底端的塑性鉸破壞時,整 體結構開始倒塌,OpenSees 容量曲線則在柱底端之彎矩塑性鉸轉角達 到0.0166,基底剪力在下一步變為零,ETABS 容量曲線則會開始產生 下降端。  探討 ETABS 容量曲線下降端之塑性角行為 從 ETABS 容 量 曲 線 ( 圖 4. 11) 編 號 為 1 之 區 域 , 側 推 位 移 為 Step8=7.892cm 至 Step10=8.0857cm,此區域1容量曲線有些微上升段, 此上升段為編號 C2-1柱之彎矩塑性鉸轉角從0.01657到0.0166,可從圖 4. 20編號 C2-1塑性鉸之轉角與彎矩圖看出塑性鉸發展,而此模型為對 稱,故從結構學理論兩端柱所受之彎矩與轉角應為相同,在此本研究 認為圖4. 11區域1之上升段為 ETABS 之誤差。 在柱底端編號為 C1-1與 C2-1彎矩塑性鉸破壞時,側推位移為 Step11=8.0858cm,其柱頂端編號為 C1-2 與 C2-2彎矩塑性鉸其轉角為 0.01368,彎矩從標稱彎矩強度1351510kgf-cm 降至約850000kgf-cm(圖

(59)

4. 20) , 此 時 彎 矩 重 新 分 配 。 在 側 推 位 移 從 Step11=8.0858cm 至 Step13=10.4462cm 為在容量曲線(圖4. 11)區域2之上升段,其柱頂端編 號為 C1-2 與 C2-2彎矩塑性鉸之彎矩從850000kgf-cm 至標稱彎矩強度 1351510kgf-cm(圖4. 20)。 側推位移為 Step11=8.0858cm 時,柱頂端編號為 C1-2 與 C2-2彎矩 塑性鉸回到塑性狀態,並在側推位移為 Step14=11.3195cm 時,其轉角 達到0.0166後破壞,故在容量曲線(圖4. 11)區域3為整體結構再次進入 降伏狀態,並至柱頂端之彎矩塑性鉸破壞後,分析不再執行。

4.2 2x1 RC Frame 之側推分析

 模型簡介 圖4. 21為2x1模型示意圖與塑性鉸編號圖,其模型為在第一層樓2 號節點位置施予30000kgf 之側向力,頂層為5號節點位置施予60000kgf 之側向力,並由5號節點做為位移控制進行側推分析,每步0.1cm 共分 析150步,其梁柱兩端各設置彎矩塑性鉸,此模型共有12個塑性鉸編號。  驗證與討論 圖4. 22為 ETABS 的側推容量曲線。OpenSees 的側推容量曲線,頂 層位移 X 軸為控制節點之位移,基底剪力 Y 軸為60000 kgf + 30000 kgf = 90000 kgf 乘上荷載倍數並繪出(圖4. 23)。 從容量曲線在側推位移為4.1cm 時,有塑性鉸生成而產生第一個轉

數據

圖  2 OpenSees 2x1模型  節點編號與桿件性質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

Private Sub Dir1_change() File1.Path = Dir1.Path updatePath.

• 教師為全班選定一個原因,並為各組選 定其中一個解決方法,著各組就該解決

究竟在美國何地開始則有不同的說 法。威斯康辛的「Hamburger Charlie」據說在 1885 年賣出第一

Hofman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via Gaussian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approximation)依次的進行分解,因此能夠將一個原始輸入訊號分 解成許多較低解析(lower resolution)的成分,這個過程如 Figure 3.4.1 所示,在小波轉換中此過程被稱為

由於資料探勘 Apriori 演算法具有探勘資訊關聯性之特性,因此文具申請資 訊分析系統將所有文具申請之歷史資訊載入系統,利用

本研究所開發的 XML-base ECG Management System 架構及流程 如圖 1-3 所示。ECG 的來源是地區醫院所收集的 SCP-ECG 檔案,解 碼後取得內含資訊及各導程原始電位數據,經過 XML-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