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1章 ERP 之發展與趨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1章 ERP 之發展與趨勢"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1970年代,企業多為製造業。當時人工充沛低廉、產品類型簡單、獲利模式在追求規模經濟的大量生產。 背景 (2) 物料需求計畫:製造業要能大量生產、及時出貨,最大的關鍵在於正確、及時的用料規劃以及供料控制。 (1) 基本要件:包括產品的用料清單(簡稱 BOM)、原物料採購與生產製造的前置時間。如新生露營。 理論基礎 (2) 訂定計畫:透過訂單生產計畫的展開,來訂定製成品及半成品的生產計畫、及原物料採購計畫。 P. 1-2 (3) 生產或採購之每日淨計畫(需求)量=每日需求量小計 - 每日供給量小計-當日可用庫存量。 (1) 製造生產的前置時間 (Lead time) 彈性過大,導致需求計畫面臨許多的調整。 第一階段 MRPⅠ (2) 客製化之 BOM特性及替代件對 MRP計畫的衝擊。 物料需求 面臨困擾 (3) 少量多樣的短交期訂單衝擊製造生產,對 MRP產生基礎之衝擊。 P. 1-5 (4) MRP需求計畫來源追溯性的挑戰。 (5) 庫存帳務即時及正確性不佳。 (1) 批次物料需求計畫(LRP):源自於 MRP 邏輯中的緊急訂單處理的概念。 ERP 系統 演進歷程 (2) LRP 邏輯:運用批次代號來執行生產及採購計畫。如此可對計畫進度進行有效管理與追蹤。 發展 LRP (3) 毛需求:乃是不管存貨庫存狀況,重新購買及生產足夠訂單出貨的成品內容,這是最保守的規劃。 (4) 淨需求:乃是考慮到供需及存貨庫存可用量,淨需求的計算邏輯亦只考慮比較保守的供給狀況。 背景 :1980年,當生產用料可被有效控管,企業也開始針對設備、產能、資金、人力等資源項目進行規劃控管。 (1) MRPⅠ:幾乎是從無限產能的概念來規劃生產及採購計畫。亦即不考慮設備產能之限制。 第二階段 MRPⅡ 理論基礎 (2) MRPⅡ:加入產能規劃及製程管理,如「主生產排程計畫」、「產能需求規劃」與「生產獎酬制度 」。 資源需求 (3) MRPⅡ發展目標:讓產能在設備的負荷稼動率及人力負荷間尋求平衡,並提高生產效率。 (1) MRPⅠ:市場為協助企業之不同功能組織,陸續開發會計總帳、薪資計算、進銷存等個別運作系統。 特色 (2) MRPⅡ:企業開始進行不同部門間的系統整合,嘗試將小系統整合於一個大型及共用的資料庫中。

(2)

背景 :1990年代企業為提升競爭優勢,逐漸邁向國際化,且由單一製造工廠邁向全球專業分工佈局的產業體系。 命名 : 在1990年左右美國 Gartner Group Inc.諮詢公司首先將管理資訊系統稱為 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1) ERP是一套財務會計導向的資訊系統,其功能在有效整合與規劃企業各項資源,以擴大營運績效、並降低成本。 第三階段 定義 ERP企業 (2) ERP是一種運用單一資料庫彙整所有活動流程資料,並利用網路讓各單位達到資料分享,相互支援的目的。 資源規劃 P. 1-10 理論基礎 :跟傳統 MRPⅡ有四個不同點,包括關連式資料庫、開放性系統平台、主從架構、第四代語言。 (1) 協助企業整合多工廠或生產線的製造資源。 (2) 透過 ERP 內建標準流程,協助企業重新調整內部程序及流程,並透過有效企業流程改造,降低營運成本。 用途 (3) 企業利用 ERP 各項資訊控制模式來預防及矯正資訊管理風險,以降低營運風險及損失之發生。 (4) 企業集團可利用整合性 ERP系統,快速有效整合、規劃、重分配資源,以提升資源的效能。 背景 :2000年代企業的內外環境劇變,營運資訊系統亦需快速升級,因此從IT 應用的深度與廣度進行產業整合。 核心 :ERPII 系統是以 ERP 資訊系統為核心從廣度與深度兩個主軸再發展延伸。 ERP 系統 演進歷程 (1) 意涵:廣度部份是系統向外延伸,包含針對客戶經營及供應商管理兩個面向。 廣度 第四階段 理論基礎 向外延伸 A. 將 ERP 的訂單管理延伸到 CRM 客戶關係管理系統。 ERPⅡ P. 1-13 (2) 例如: 資源規劃 B. 將 ERP 之採購管理延伸到 SCM 供應鏈管理系統或協同商務。 深度 (1) 意涵:深度部分是企業聚焦進行內部不同資訊系統間的整合。 內部整合 (2) 方式:由 ERP系統廠商提供相關整合界面軟體進行無縫、及時性的內部系統整合設計。 (1) E-ERP:係指以 ERP 為基礎,擴大E 化範圍包含知識管理、商業智慧等跟營運程序有關的資訊系統等稱之。 衍伸概念 P. 1-14 (2) 電子化企業:係指企業將 E-ERP 再往前端整合客戶、後端整合供應商,這樣的企業可稱之。 第五階段 定義 :能夠通過使用最新資訊技術,在關鍵商務流程中消除管理和實施中的延遲, 從而提高競爭力的企業。 RTE 即時企業 方式 :設計簡單有效的使用者介面,建立有效率的資訊即時回饋系統創造商機,提升資訊價值與企業競爭力。

(3)

(1) 傳統財務績效指標僅反應過去發生的事情,為落後指標,無法讓企業平衡完整思考長期策略。 背景 (2) 企業要創造未來價值,必頇兼顧財務、顧客、內部程序(流程)與學習成長(員工)四個構面。 功用 :引導企業將企業願景透過 BSC 工具將企業的策略重點及方向明確的以圖示展現。 BSC 平衡 方式 :將企業願景 (Vision) 展開成關鍵流程,並落實在四個構面的績效衡量指標上之過程。 計分卡 策略議題 :依據企業願景,長期而言,公司應完成的事項。 策略目標 :為達成公司之策略議題所定的短期目標。 關鍵流程 :為達成策略目標所需展開的作業活動。 緣起 :1990年企業有感客戶售後服務的重要,採用新流程來管理客戶回覆的問題,因而發展客服中心(Call- Center)。 發展 企業經由客服中心發現與舊客戶建立好服務關係有利潛在客戶開發,因此進一步發展 CRM資訊系統。 CRM 顧客 關係管理 (1) 利用資訊科技整合企業的銷售、行銷 、服務支援等活動,以提昇客戶忠誠度。 理論基礎 (2) 整理與分析顧客資訊與情報,進一步滿足顧客需求。 管理系統 概念說明 DCM需求 緣起 :當市場存在多層通路(經銷、中盤商、通路商)時,製造商普遍存在生產不足或過剩等問題。 鏈管理 發展 :DCM需求鏈管理系統,能協助製造業做好需求鏈的預測管理及控制。 定義 :SCM主要藉由掌握與管理整體供應鏈成員間的物流、金流與資訊流,迅速有效反應及滿足市場需求。 SCM供應 鏈管理 供應鏈 :包含生產者、供應商、加工廠商、通路、運輸、經銷商到客戶端,總稱供應鏈。 目的 :將供應鏈上的一系列商業流程有效的連結與串連,而提高整體產業的競爭優勢。 MES製造 定義 :MES 主要能透過訊息傳遞,對整個生產過程(從訂單下達到產品完成)進行優化管理。 執行系統 功用 :能輔助生管人員收集現場資料及控制現場製造流程,協助企業改善製程、提高生產效益。 ABC作業 定義 :將成本依資源的使用程度分攤到作業中, 再將作業成本依作業耗用的程度分攤到標的物。 成本制 特色 :一種衡量成本與績效的方法,有別於傳統會計的結算產品成本方式,是屬於管理會計的一環。

(4)

意涵 :為一巨型資料庫,儲存來自所有資料庫的資料(含線上交易系統OLTP的資料),並提供給管理作決策用。 D/W 資料倉儲 內容 :包含整合性、彙總性、歷史性、及解釋性等詳細資料。 管理系統 功能 :將企業所有作業資料轉換成有用的、策略性的資訊,是整個資料倉儲的重點。 概念說明 目的 :公司使用BI 將企業營運與策略轉化為定量化的分析資訊,進而支援企業決策。 BI 商業智慧 (1) 將企業分散於各地的相關資訊,含 ERP、SCM、CRM及其他外部資訊等,系統性的彙總。 步驟 (2) 透由ETL工具或程序,有效萃取、轉化成有用資訊,作為企業判斷、決策與行動基礎。 (3) 依據分析資訊適時修正現有策略與流程,改善營運與創新利潤,協助企業達成設定的策略目標及願景。 意涵 :對資訊系統之使用者,依其職權進行作業權限控管設定。 (1) 企業為達成經營目標,劃分成不同功能型單位跟職務,如研發部、生管部、製造部、管理部、財務部..等。 授權 管理意涵 (2) 為有效完成工作且防止營運舞弊風險產生,每一職務會賦予不同的權責。 控制 (3) 如採購經理、課長、人員等除相關權責外,未經適當授權應無法查詢與處理非職權範圍的工作。 (1) ERP的作業大都在線上執行,因此應對每個 ERP 系統的使用者設定使用權限。 ERP 七大 ERP作法 (2) 權限控制模式有五級:登錄者系統權限、資料群組權限、作業使用權限、資料輸出權限及資料庫維護權限。 控管機制 P. 1-33 (3) WF-ERP 將作業權限分成八種:新增、查詢、修改、刪除、確認、取消確認、輸出、成本/售價。 意涵 :係指針對系統之使用彈性、標準資料與程序控制進行設定。 參數 目的 :ERP 設計參數設定程式主要讓 ERP 系統更有彈性,滿足不同企業客戶之管理特性、規模、及不同發展階段所需。 設定 (1) 將一些控制邏輯設計成一組組參數,藉由像"水龍頭開關"之開關模式來控制流程走向或資料運算邏輯。 ERP作法 (2) 如ERP共同參數中的【存貨成本計價方式】可讓企業選擇「標準成本制」或「月加權平均成本制」。 P. 1-34 (3) 企業應於 ERP 導入前詳細了解所有的參數設定,且當參數設定一經完成,後續應制定一套流程進行控管。

(5)

目的 :為了確保資料在一系列流程間具有關連性、一致性及完整性。 程序 舉例 :整個交易流程從報價流程→訂單接單流程→出貨流程→應收帳款結帳流程→收款流程,資料環環相扣。 管制 (1) 在各種單據建立作業的單身常會發現有『前置單據』這種欄位,主要就是程序控管的功能。 ERP作法 (2) 前置單據的控管:大都需要成對(配對)的功能。如採購單與進貨單之程序控制,需先採購才有進貨。 P. 1-35 (3) 在單據性質設定作業中,將進貨單勾選"核對採購",而在"進貨單建立作業"中,單身即可加入程序控制功能。 意涵 :任何一筆資訊系統的資料,可能變成許多單位所需的營運資訊,因此資料在輸入時,必頇進行適當的品質控管。 資料 控管 (1) 當輸入供應商或客戶基本資料時,為避免廠商資料重複存在,以【統一編號】欄位進行資料輸入控制。 ERP作法 (2) 在會計總帳系統「會計傳票建立作業」中,若輸入不存在之【會計科目】,即會顯示錯誤訊息畫面。 P. 1-36 (3) 資訊系統之所有資料輸入控管都會完整描述在系統規格文件中,使用者透過操作手冊即能輕易查詢。 ERP 七大 控管機制 目的 :是為了執行重點管理與異常管理,以提升管理效能及工作效率。其模式可分及時訊息與非及時訊息兩種。 系統 A. 目的:在於提供給系統使用者在執行作業時能立即採取行動。 警示訊息 (1) 及時訊息: P. 1-37 B. 例如:在輸入"收料單建立作業"時,系統通知該品號是製造現場缺料之品項,則應採取行動。 內容 A. 常為系統額外設計的監控作業,當事件發生監控啟動時,系統會自動產生訊息通報。 (2) 非及時訊息: B. 若設定庫存量低於安全存量時,能自動以 e-mail 通知相關人員應儘速處理異常情況。 事後 目的 :事後控制的功能通常是報表管理程式居多,主要針對實際與標準或目標進行落差比較。 差異分析 P. 1-38 舉例 :銷售預測 vs 接單數量、製令工單預定生產量 vs 實際 入庫量、採購標準進價 vs 採購單價,會計預算vs實際等。 資料 原因 :ERP系統處理許多企業資源帳務,但多數資產之實際數據需透過盤點,而有時帳務與實體數量有落差。 調節控制 ERP作法 :ERP亦提供一些帳務調整程式,但建議管理者對這些調整程式需謹慎的管理與授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位計算機可用作回授控制系統中的補償器或控制

下列哪一種記憶體屬於非揮發性記憶體, 不會因電源關閉而使其中的資料消 失, 但是可以透過電壓的方式重複抹除資料, 可用於基本輸入/ 輸出系統 (Basic Input / Output System,BIOS)

圖4 1 整合資訊系統風險 圖4.1 整合資訊系統風險..

四、企管系 (四日) 畢業資格審查項目:.. 五、企管系 (四日) 畢業資格:. 注意事項-

下列關於 CPU 的敘述,何者正確?(A)暫存器是 CPU 內部的記憶體(B)CPU 內部快取記憶體使 用 Flash Memory(C)具有 32 條控制匯流排排線的 CPU,最大定址空間為

(A)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B)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C) DNS (Domain Name Server) (D) ARP (Address Resolution

 提高業主、物業管理人及 用戶對妥善保養內部水管 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在內 部水管系統中使用合規格

資訊和通訊科技 物料和結構 營運和製造 策略和管理 系統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