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

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

蕭惠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 副教授

摘要

本研究主要從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教導華裔兒童之教學需求,來探究文化教材的三大方 面:主題選取、主題排序及文化教材應具有之特色。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教材分析及問 卷調查法。本研究首先探討文獻中的兒童華語文化教材主題,接著針對現有海內、外四本兒 童教材中的主題進行歸類分析,並通過網路對美加東地區現任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進行線 上問卷調查,瞭解他們對於文化主題作為教學內容順序安排上的考量及意見。 研究結果顯示:一、兒童教材中的文化主題宜多以兒童生活相關題材為主,如「家 庭」、「學校」、「人際關係」等;二、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文化教材中最應優先考慮的 主題為「傳統節慶」、「傳統藝術」、「民俗童玩」及「童謠」,此與現有教材之涵蓋內容 不盡相同;三、在主題選取與排序方面,海外實際教學使用之優先考量的因素則為「教材內 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語言程度」、「節日時程配合」及「教材資源的取得是否容易」。 研究分析出海外教學宜增加實際「動手做」的主題,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讓教學效果更 好。最後,教材評估與實際教學需求的差異呈現極大差距,反映出文化主題內涵及界定的落 差問題。 關鍵詞:文化、文化教材、主題排序、教材編寫、華裔兒童 通訊作者:蕭惠貞,E-mail: huichen.hsiao@ntnu.edu.tw 收稿日期:2013/08/26;修正日期:2014/01/23、2014/02/04;接受日期:2014/02/13 doi: 10.6210/JNTNULL.2014.59(2).01

(2)

壹、引言

本研究旨在探究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1對「文化教材」2的需求,分析現有教材中的文 化主題,以及探討現今教材中在文化主題的教學順序安排上,是否符合華裔兒童3學習中文之 需求。自1980年代以來,隨著移民海外的華人漸增,4設立社區中文學校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然而,華裔5學習者不論是基礎語言能力、學習動機或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各方面都不同於英 語為母語之第二語言學習者。因此,在語言教學時,教材的主題內容必須考量華裔學習者特 殊的學習需求。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語言反映文化,可以顯示出並影響一個人 或群體對於文化/世界觀的感知。6許多學者主張應重視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內涵,7尤其是語 言教學中應全程貫串文化因素、強調文化教學技巧及跨文化溝通之異同。8對外華語教學不僅 是一種外語教學,亦是第二語言教學,更是一種文化教學。9然而,「文化」是一個內涵非常 廣泛的概念,10並非所有的文化內涵都適合於第二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因文化差異所造成 的溝通失誤,近年來已逐漸受到重視。11 1本研究所界定的「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為參與本實驗,並在北美及加拿大東部的非主流中文學校 擔任教學的教師,平均上課天數1週1次,根據研究者2010年暑期海外巡迴教學的訪談,瞭解大部分中文學校 及海外教師十分依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所提供的教材及資源。 2本研究所指的文化教材是指以「文化」主題為主,「語言」為輔的教材,例如:Culture Theme-based Textbook。 3本研究所謂的「華裔兒童」是指在美國上學但利用週末時間,上非正規學制(非主流)中文學校的孩 童。

4根據2009年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調查的結果,全美地區約有364萬名華人。

截至2012年人口普查,亞裔人口急速劇增,全美地區約有400萬名華人(http://www.census.gov/acs/www/)。

5根據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的定義,「華裔」泛指在海外出生的中國人後裔,「海外」意指中國大陸地

區、香港、澳門以外之地區。本研究定義的華裔學習者(7~12歲)則限定在美國、加拿大地區出生,或是

幼兒時期即移民至美加東地區居住,父母為臺灣或中國(含港、澳)等地區的華人。

6 Alvino E. Fantini “Language: Its 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Dimensions,” in 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

(New Ways in TESOL Series II), ed. Alvino E. Fantini (Bloomington, IL: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1997), 3-15.

7 趙賢洲。〈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略論〉,《語言教學與研究》,1期(1989):76-83;Clair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N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8 Milton J. Bennett. “How Not to Be a Fluent Foo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Language,” in

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 (New Ways in TESOL Series II), ed. Alvino E. Fantini (Bloomington, IL: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1997), 16-21.

9方麗娜。《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局,2009),171。

10李曉琪。《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6);孫清忠。〈淺析對外漢語口語

教材中文化項目的選擇和編排〉,《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期(2006):32-34。

11同上註;朱我芯。《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臺北

(3)

在海外華語教學中,「文化」與「語言」結合教學的地位漸趨重要。12尤其是隨著近年 來,美國AP(Advanced Placement)中文考試的興起,學習中文的學生不僅急速增加,年齡 層也隨之降低,根據2007年的統計,13參加AP考試的學生中,具華裔背景的學生人數高達 89.4%。這也影響到海外華文教師對文化教材的迫切需求。另外,AP考試強調的是「語言」 與「文化」並重,14以期將文化融入語言技能及語文教學中。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檢視臺灣 國內、外適合海外華裔兒童使用的語言文化教材,結果顯示,文化方面的補充教材內容普遍 十分缺乏;故針對華裔兒童編寫完善而兼顧「語言」與「文化」15的教材,將是非常值得探 究的議題之一。

一、研究目的

現今海外華文教育極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教材問題、教師素質不高和資源分散等問題。16 在海外美加東地區兒童華語教材方面,大部分中文學校17直接採用僑務委員會所贈送的各學 齡中文教材,但這些僑教教材的共同缺點為:(一)內容主要是針對母語學習者所編製,非 針對第二外語學習者;(二)內容以語言技能為主,普遍缺乏結合適當中華文化內容的語言 教材;(三)教材內容雖提及「文化」,但多為概略簡介,或是偏重某些特定文化,缺乏客 觀的佐證。文化的範圍涵蓋廣泛,上至節慶活動、文學、藝術,下至人際溝通、傳統飲食 等,這些不僅是華裔兒童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在學習語言時必然會接觸到的議題。吳建玲認 為對華裔學生的語言文化情況、學習漢語的心理特徵、習得能力、習得過程與習得結果進 行分析和研究,以改善教學工作,是目前對外漢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課題。18一般而言,活 12陳雅芬。〈走入主流:美國大學先修(AP)中文考試2007~2010結果分析〉,《臺灣華語教學研 究》,2期(2011):57-71。 13林秀惠。〈從AP中文測驗看美國漢語教學方向〉,《世界日報2008年11月美國教育特刊》,http:// online.sfsu.edu/hdomizio/LinLaoshi/899/AP_LIN_WorldJournal_LIN_AP_EXAM.pdf 14所謂學習中文要語言與文化並重,語言以語用為主,重在溝通與交流,包括互動式的語言溝通、理解 詮釋與表達演示。文化的內容則包括文化產物、文化習俗和文化意涵與價值。參見曾妙芬。《推動專業化的 AP中文教學:大學二年級中文教學成功模式之探討與應用》(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15Kramsch之定義,「文化」泛指一社會群體中成員共同分享的社會空間、歷史,以及由群體中共

同制訂出的感知、信仰、評價、行為等標準。參見Clair Kramsch. Language and Cultur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然本研究所提及的「文化」,則偏向於語言教學觀點的層面,參照趙金銘的分類:大 C和小c(詳見趙金銘。〈論對外漢語教材文化取向〉,載於《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趙金銘(北京 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76;亦見本研究第參節第二部分。 16李旖旎。〈少兒華文教學對象特點、現狀及對策〉,載於《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李潤新(主 編)、彭俊(副編)(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31-39;方麗娜。〈美國AP中文啟動,全球 華語學習瘋―專訪美國AP中文測驗發展小組閱卷負責人夏威夷大學姚道中教授〉,《華文世界》,100期 (2007):54-59。 17美加東地區華裔兒童的中文教育多半依賴華人社區所舉辦的中文學校。這些中文學校所開辦的課程多 以週末或寒暑假為主,少數學校則是課後輔導班的形每次課時僅有1~2小時。 18吳建玲。〈對一百名華裔學生語言文化情況的調查報告〉,《語言教學與研究》,4期(1996):

(4)

潑、題材豐富且具趣味性的文化教材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與語言教材相互配 合;在文化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中,不僅能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技能,也能讓(華語)教學更具 意義。 有鑑於海外華裔文化教材不足及教學資源缺乏,19導致語言與文化分開教授之情況,本 研究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針對文化主題挑選與排序做深入研究,並考察 適合海外華裔兒童使用的文化教材所應具備之特色與主題內容,期能找出適合華裔兒童文化 教材的主題安排,藉此對往後華裔文化教材的編寫打下基礎。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問題 為: (一) 現行常用華裔兒童華語文化教材中,其主題的安排如何?有哪些異同之處? (二) 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對文化教材的需求和主題優先教學之建議為何? (三)海外華裔兒童使用的文化教材,主題選取和排序為何?

二、研究方法

為了找出適合海外華裔兒童學習的文化主題,本研究以三種研究方法:(一)文獻調查 法;(二)內容分析法;(三)問卷調查法,綜合進行。換言之,本研究首先針對文獻中提 到兒童華語文化教材相關主題做歸納,評述並指出文獻中主題類別的異同處,以及說明其分 類方式差異所造成的問題。其次,針對現有四套具代表性之兒童華語教材,比較並歸類教材 中的文化主題種類;分別計算每一類主題出現的次數及出現頻率,以及對比教材之間主題的 安排是否有相似的排序現象。最後,為探討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所認為適當的文化主題範 圍,本研究針對以上的文化主題製成問卷,以網路問卷填寫方式,請美加東地區20當地30位 兒童華語教師協助填寫。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受試者基本資料,包含背景與教 學年資;第二部分則包含受試者根據其教學經驗提出對現有教材的建議、文化主題的選擇、 主題排序及其原因、特色等內容(請參見附錄)。

貳、文獻探討

本節將先討論兒童教學特點與華語文化教學之相關議題,再分別探究文獻中對兒童華語 文化教材的編寫原則;接著再探討兒童華語文化教材中主題編寫的議題,以瞭解目前兒童華 122-132。 19有關教學資源缺乏,乃為筆者在2010~2011年於海外教學會議中所蒐集的結論之一。許多海外中文學 校教師表示,常常沒有一本正式的語言文化教學課本,而多數教學者在選用主題時,常以「現實面」為優先 考量,如材料的可及性(扯鈴、書法的工具是否容易取得)等因素。 20本研究所調查地區,包括加拿大多倫多、美國華盛頓DC及新澤西洲。

(5)

語教材主題分布之概況。

一、兒童教學特點及華語文化教學之相關議題

兒童的學習特點與成人不同。21劉紹興曾討論兒童的知覺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其主 張兒童之知覺能力應先得到發展,才會進一步由具體至抽象邁向思維發展。22因此,劉紹興 主張兒童教學應遵循下列三原則: (一)按照知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確定教學順序; (二)聽說教學為主; (三)從貼近學生具體生活場景的事物開始教學。23 這三項原則強調依學習者的知覺和思維發展能力來安排教學順序。另外,在注意力方 面,兒童的注意集中時間相對較短,要安排好不同教學內容呈現的時間。劉紹興提及記憶力 與注意力有密切相關性,特別是有意注意的學習材料,才能進入更深層次的記憶操作,其亦 認為教學原則安排應該按照兒童記憶的規律呈現教學內容,增強有意記憶和意義記憶。24李 潤新也認為在兒童小學時期(6~12歲),應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語言表達能力,以初 步掌握和運用華語為導向。25 就華語文化教學內容而言,可從功能區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26然而一般 華語教學之課程形式有兩種:語言課之文化教學,或專門文化課。27基於人力與資源短缺, 大部分學校的語言課都將小c文化28教學內容融入語言課,多為以溝通為主的教學內容,較少 開設專門文化課,著重於文化知識的理解。另外,針對華裔學習者之教材設計,劉莉認為, 內容需從文化點切入,即教材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學習者的生活經驗相關連結,進而加 深學習者對華語知識和文化的瞭解,從而增強其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29李潤新主張,兒童 21周國光、王葆華。〈關於兒童語言習得機制的理論學說〉,載於《兒童句式發展研究和語言習得理 論》(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22劉紹興。〈兒童發展中的認知能力與少兒漢語教學〉,載於《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李潤新 (主編)、彭俊(副編)(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25。 23同上註。 24同上註,27;另外此處強調的是兒童的記憶力發展,通常是無意記憶發展優先於有意記憶;隨著年齡 增長會逐漸向(在理解基礎上的)意義記憶發展。 25李潤新。〈談談少兒漢語教學的定位和分期〉,載於《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李潤新(主 編)、彭俊(副編)(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2-8。 26趙賢洲。〈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略論〉,《語言教學與研究》,1期(1989),76-83。 27朱我芯,《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8-9。 28本研究採取小c之定義,參見本研究第參節第二部分。 29劉莉。〈華裔學生中文教學特點—兼談配合《中文聽說讀寫》而做的補充閱讀材料的編寫和使 用〉,載於《中文教材與教學研究:劉月華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姚道中等(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 2006),148-163。

(6)

教材內容不應侷限於學校、課堂、家庭的範圍,應更廣泛包含各類話題。30然而,在海外中 文學校微薄的資源與人力,實際上只能1週上課1次的情形下,少有機會開設專門文化課;在 這樣的情形下,瞭解非主流之中文學校的文化主題需求實為當務之急。

二、兒童華語教材編寫原則

關於兒童華語教材的編寫原則研究尚少,本研究綜合、比較現有教材特色及李潤新、31 王稐綸32等人之研究,33歸納出目前現有研究中所共同認可之特性;亦即,先前研究提出適 當兒童華語教材所應具備的主要特性,包含「實用性」、「趣味性」、「重複性」、「科學 性」與「完整性」。 「實用性」界定的層面強調兒童教材需注重題材是否能融入兒童的日常生活。「教材 從話題到言語都需貼近學習者的生活、貼近學習者的需求、貼近學習者的興趣、貼近學習者 的日常交際的場合」。34唯有與兒童生活相關的題材,並使用貼近兒童生活的詞彙句型,才 能讓其所學習的華語落實於日常生活,也才有意義和價值。此外,海外兒童學習華語主要是 受家庭的影響,因此唯有讓教學富有一定程度的「趣味性」,才能提高或保持學生的學習動 機。而趣味性不僅要包含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插圖或照片,課文體裁的編寫也十分重要,應 盡量採用不同敘述方式,並增加教材內與人互動交際的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從教材本身來看,「重複性」原則界定每課的生詞、短句、句型應盡量在 其他課文中重現,藉由不斷的複現讓學生反覆應用,進而記住、熟練。教材中也要提供有 意義的可背誦材料內容,讓兒童在熟悉華語語音的同時,也能在往後加以運用。35在「科學 性」方面,教材應依據合於兒童學習心理過程的理論編寫,所使用的教學法必須適用於兒童 教學。在教材詞彙和內容的編排上也需嚴格選擇、由淺入深。編寫教材時須具備科學的編寫 大綱,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學習和習得語言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和 動力等,瞭解後再決定教什麼、教學重點、教學內容和測試方法等,唯有嚴格按編寫大綱編 出的教材才是理想的教材。36最後,「完整性」主要是針對教材的配套。兒童教材內容往往 30李潤新。〈談談少兒漢語教學的定位與分期〉,7;李潤新。〈樹立科學的編教觀〉,載於《世界少 兒漢語教學與研究》,李潤新(主編)、彭俊(副編)(北京市:北京語言出版社,2006),278-317。 31同上註,242-252。 32王稐綸。《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以澳洲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2010)。 33雖然有些許相關碩士研究論文是針對華裔學習者的文化需求做分析,如黃富玉。《文化導向之中級華 裔華語教材設計研究—以在台學習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2009)。 一文,但因其研究對象年紀不同與實際狀況場域的差異(華裔學生回臺學習的需求),故不納入相關文獻回 顧。 34李潤新。〈樹立科學的編教觀〉,載於《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7。 35王稐綸,《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以澳洲學童為例》,9-12。 36李潤新,〈樹立科學的編教觀〉,載於《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248-249。

(7)

較成人教材為少,對教師教學而言更具挑戰性。因此,良好的教材需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教 師手冊需提供教材使用方式、教學目標、課室活動及遊戲、補充教學等。教材也需配有練習 冊、音像材料、字卡和圖卡,如有影像材料或多媒體材料效果更佳。 上述之五大原則,其重要性皆環環相扣。「科學性」原則所著重的是整體層面,亦屬 於「針對性」的指導原則,而「趣味性」、「實用性」與「重複性」,主要是從學習者的角 度切入議題,而教材的「完整性」則是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或教材編製的面向來思考。前 三特點為一般教材所普遍應具備的特點,37但若從漢語兒童教材方面來切入議題,李潤新則 認為,教材應強化「科學性」和「針對性」,也仍要注重「趣味性」、「娛樂性」及「活動 性」,來提升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寓教於樂」和「寓教於動」。38 本研究贊同李潤新的目標,尤其是「活動性」特點,可呼應兒童之注意力和記憶力發展 中的限制,39因此本研究主張應將活動性融入教材活動設計中。這主要是以兒童認知能力為 主要之考量。也就是說,華語文教學內容或教學策略應著重於下列特點:有趣的、具體的、 貼近生活的及動手做之原則。

三、主題檢視:兒童華語教材及測驗大綱比對

有鑑於現有針對兒童(7~12歲)而設計的文化教材之缺乏,本研究先選取既有的教材 來討論主題之涵蓋。本研究綜合蔡雅薰40及何文君、張鑑如41所提出之教材主題異同,並將 之比對兒童華語測驗大綱42所涵蓋之主題範圍,以統整出的共同主題作為本研究問卷研擬時 的參考依據之一。 首先,蔡雅薰針對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在「情境選用」(主題名稱)的部分進 行問卷調查與分析,並針對不同等級學習者(幼稚園、國小、中學、高中)其情境選用的重 要順序進行探究。43以下僅列出蔡雅薰研究中在其所列出不同情境對小學生的相對重要性的 37李泉(主編)。《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6)。 38李潤新,《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7。 39同上註;並非常感謝審查委員的意見,增加關於兒童認知能力方面的建議。 40蔡雅薰。〈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第2期(2008): 204-225。 41何文君、張鑑如。〈海外兒童初學華語之初探〉,載於《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論文 集》,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8),1-8。 42為了顧及「完整性」與「全面性」之考量,除了常用之教材考察,本研究亦從華測會兒童華語測驗大 綱中的主題選取,來瞭解兒童測驗反映出預期兒童教材中所應涵蓋的主題分布。這項因素主要是考量海外華 裔兒童的將來考試之需求。 43蔡雅薰(2008)主要是針對「兒童華課程暫行綱要」附錄「課文情境參考表」的情境選項分析,可做 為文化主題之參考,實有其貢獻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K~12正規系統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與海外當地社 區中文學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不一樣的。參見蔡雅薰,〈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 原華語文學報》,2期(2008):204-225;另見蔡雅薰。《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臺北市:正 中書局,2009)。

(8)

問卷結果,44在23個情境45選項中,有12個較為重要,如表1所示。 表1 美國小學華語學習者的情境選用分析 1. 個人與家庭生活 2. 簡單教室用語、生活用語 3. 生活常規、需求、感覺、喜好與感情 4. 食物與餐飲 5. 數字與應用 6. 身體部位與相關動作 7. 顏色 8. 興趣與嗜好 9. 教室與學校生活 10. 居家與休閒活動 11. 購物 12. 中外重要節慶與社會風俗 資料來源:蔡雅薰。〈美國各級學校K~12 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 期(2008):204-225。 從表1可以發現,與「家庭」與「日常生活之基本主題」,包括食、衣、住、行、育、 樂之生活議題仍為主要的關心議題。 另一方面,何文君、張鑑如分析了五套教材:《遠東兒童中文》(My chinese Book)、 《快樂幼兒華語》(My First Chinese Words)、《漢語樂園》(Chinese Paradise)、《輕鬆 學漢語》(Chinese Make Easy for Kids)及《快樂兒童華語》(My First Chinese Reader),將 教材內容輸入CLAN軟體分析教材詞彙,並針對教材主題分析與歸類後,將教材主題歸為19 類,如表2所示。46 其中四套教材共有的主題有:「時間概念、日常生活與活動、身體與健康、氣候與季 節、生活用品、人物介紹、國家語言、動物、動作、顏色、情感表達、數與量、飲食」等共 13個項目(如表2陰影欄位所示)。這些主題都是海外兒童常見且符合其生活經驗的。6個非 共通性的主題則為:學校用語、空間認知、交通運輸、職業、服裝及中國文化。 另一方面,因應各國之中、小學陸續增設華語課程的趨勢,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 會研發一套適合7~12歲母語非華語兒童的華語能力檢定,47而在此套書《兒童華語測驗教師 44蔡雅薰,〈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期(2008): 204-225。 45參酌評審委員意見,除了表1中所列出的12個情境,其餘11個情境分別為「交通工具與運輸」、「個 人清潔衛生健康習慣」、「大自然與天氣」、「人物描述」、「童話故事」、「季節變化與生活之關係」、 「常見動物與植物」、「電腦科技」、「物品描述」、「社區設施與生活」及「職業與工作」。參見蔡雅 薰,〈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期(2008):216-217。 46何文君、張鑑如,〈海外兒童初學華語之初探〉,載於《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 1-8。

47定名為「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Children’s Chinese Competency Certification, CCCC)。此測驗分為

三個等級:萌芽級、成長級及茁壯級。此測驗目的為精準檢測兒童華語能力、發展一套與國際測驗接軌的測 驗,並作為兒童學習者與華語教師教學及學習參考。

(9)

手冊》中,編測者提供19項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如表3所示。 表3 兒童教學測驗主題 1. 學校 2. 時間 3. 天氣 4. 交通 5. 情緒 6. 職業類別 7. 個人資料 8. 身體部位 9. 人格特質 10. 衣物飾品 11. 地方位置 12. 基本描述 13. 食物和飲料 14. 運動和休閒 15. 植物和動物 16. 數字和數量 17. 健康和醫護 18. 家庭、家人和朋友 19. 文化、節慶慣用語 註:「基本描述」類別包含顏色、形狀、大小、高矮等描述。 資料來源: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教師手冊〉,http://cccc.sc-top. org.tw/download/cccc/cccc_teacher_hb.pdf 然而,其主題選取的依據並未有完整的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大綱 (見表3中第19項)及何文君、張鑑如提出的教材主題將「文化」獨立出,成為其中的一項 主題(見表2中第18項),48此項分類較為不妥,因為教材中的文化主題事實上包括飲食、服 裝、禮儀等許多方面,因此「文化」之界定不應只是一個狹隘的概念,而應涵蓋並落實於學 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統整以上教材主題,其共同性為:兒童華語教材的主題選擇大多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出 發,且是兒童熟悉並能經常使用重複出現的話題,才能符合「實用性」之原則。然而,在主 題排序方面,除蔡雅薰的研究中將不同主題的重要性以問卷調查後排序外,其他文獻均未 48何文君、張鑑如,〈海外兒童初學華語之初探〉,載於《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 1-8。 表2 《遠東兒童中文》等五套教材主題 1. 時間概念 2. 學校用語 3. 空間認知 4. 日常生活與活動 5. 身體與健康 6. 交通運輸 7. 氣候與季節 8. 生活用品 9. 人物介紹 10. 國家語言 11. 動物 12. 職業 13. 服裝 14. 動作 15. 顏色 16. 情感表達 17. 數與量 18. 中國文化 19. 飲食 資料來源:何文君、張鑑如。〈海外兒童初學華語之初探〉,載於《2008 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 暨研討會》,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8):1-8。

(10)

論及主題排序是否有其特殊標準。49從表1~3可找出文獻中共同的主題有:「時間」、「天 氣」、「身體」、「家庭」、「飲食」、「學校」、「數字」、「衣飾」、「顏色」、「嗜 好」、「休閒活動」、「課室用語」、「節慶與文化」、「職業」、「動物」、「地方位 置」及「情緒」。不同的主題則有:「人格特質」、「國家語言」、「金錢」、「健康和醫 護」、「傳說與想像」、「城鄉景觀」、「材質」、「餐具」、「地理」及「昆蟲」。本研 究認為產生差異的原因除了分類方式不同外,選擇兒童教材主題的標準、分齡的界定,未有 明確原則可供參考也是造成其差異的原因之一。

參、部分現有兒童華語教材分析

為瞭解現有兒童華語教材中的(文化)主題及主題排序,本研究針對現有海外中文學 校使用較常用的四套教材,50歸納出其共有的文化主題,同時針對文化主題排序做一深入探 討。以下先為各教材做基本簡介,再進一步比較各教材中主題選取之相異處。

一、教材簡介

首先,研究者將所檢視的四套教材分別做一簡介及比較,其包括《生活華語》(Living

Mandarin)、51《全新版華語》(Easy Chinese)、52《輕鬆學漢語》(少兒版)(Chinese

Made Easy for Kids)53及《遠東天天中文》(Everyday Chinese for Children)。54各套針對每

本教材的特色、課文形式及文化單元的有無,逐一探究。55

(一)《生活華語》一~五冊

《生活華語》由僑委會補助,專供海外社區中文學校華語教學使用。全套共十二冊,分 為基礎(一~六冊,唱謠結合語法)、中級(七~八冊,綜合強化與漫畫卡通)、進階教材 49蔡雅薰,〈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期(2008): 204-225。 50因本研究內容主要是以北美東、加東海外僑校(中文學校)為主,所以教材評估主要以在海外實際上 常用的教材為主(如《生活華語》、《全新版華語》);為求多元全面性,本研究亦納入香港教材:《輕鬆 學漢語》(少兒版);而國內,兒童華語教材尚不普遍,僅有《遠東天天中文》。雖然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考 察7~12歲的主題,但我們輔以9~12歲《遠東天天中文》作為比對討論。 51莊舒雯、余伯泉、邱雲忠。《生活華語》(臺北市:臺灣語言文化社,2009)。 52蘇月英(主編)。《全新版華語》(臺北市:流傳文化,2010)。 53馬雅敏。《輕鬆學漢語》(少兒版)(香港:三聯書店,2006)。 54吳威玲(主編)。《遠東天天中文》(臺北市:遠東出版社,2007)。 55本研究主要針對臺灣移民的華裔兒童中文學校的教材,因此現階段暫不考量美國正規系統使用之教材

《飛向中文》(Flying with Chinese),主要是因為學習對象與課時設計不盡相同。另外,2009年「國家漢語

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漢辦)所出版的《世界少兒漢語》因無法獲得全部版本,所以沒 有納入研究考量。

(11)

(九~十二冊,文化比較與AP考試),均附有音樂CD、E-Pen漢字軟體及習作。因應海外聽 說環境不足,其特色為採用以聽、說為導向的混合教學法,由唱歌、聽、說導出讀、寫,多 使用詩文歌謠與對話,並結合教師平臺提供數位華語支援。每課課文都有中文、注音及拼音 並附有英譯,以及漢字習寫、語法練習及語音練習。有些課後的練習附有「文化小常識」用 以說明中國文化,但並非每課皆有,對於文化也只是概略提到,並非詳細解說。

(二)《全新版華語》一~三冊

《全新版華語》於2003年出版,對象為世界各地華僑中小學學生。專為世界各地華僑學 校編寫,共分十二冊,每冊均分成四單元共12課。學生共可習得約2,400個生字。該教材附 有教學指引及習作本,採「語」、「文」並重的課程設計,重視語言文字的統整學習,亦加 入許多文化知識(以文化的趣味性與人文關懷為主),每課都有相關語文活動練習。每課的 課文採中文與注音,附錄中有生詞的拼音及英譯。課文後附有語文練習及漢語知識如標點符 號、漢字起源、象形字演變等。此套教材重視漢字知識,第一冊幾乎每課都有漢字的介紹與 練習,甚至包含形聲、會意等造字方法,但於文化知識方面著墨較少,缺乏專門講解文化的 單元介紹。

(三)《輕鬆學漢語》(少兒版)

56

一、二冊

《輕鬆學漢語》系列於2006年出版,主要是給漢語為第二語言的讀者學習中文的教材, 少兒版以7~12歲兒童為對象,共有四冊,學童可從中認識超過500個中文字及書寫約100個 簡單的中文字。《輕鬆學漢語》(少兒版)包括課本、練習冊與教師用書,也分別出版了繁 體字版及簡體字版。課本為全彩色印刷,並附有CD。文化主題第一冊著墨較少,第二冊漸漸 增加。

(四)《遠東天天中文》一、二冊

此教材為2010年出版,其適用對象為9~12歲的學童,課文包含由不同角色呈現的實際 對話,以及連環漫畫中的角色對話,此教材有繁體字及簡體字兩種版本印行。教材內容包含 課本、學生作業本、教師手冊、CD及互動光碟,每課皆提供許多真實照片,此套教材的一 大特色是每課課文的最後附有一固定的“Culture Note”單元,用英文補充說明與課文相關的文 化,故文化知識較其他教材專門而深入。其編輯要旨主要是以幫助學習者獲得基本語言溝通 技能,以及增進學習者瞭解中國文化為主。 上述四套教材之特色整理如表4所示。在現有四套教材中,《生活華語》及《全新版華 56此教材《輕鬆學漢語》(少兒版)與何文君、張鑑如於2008年之研究所選取的《輕鬆學漢語》相同 (參見何文君、張鑑如,〈海外兒童初學華語之初探〉,載於《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 1-8)。唯獨在其文章中,省略了次主題(少兒版)原因在於2002年出版的教材《輕鬆學漢語》主要是為成 人讀者所編寫,因深獲好評,之後再根據其內容改為 《輕鬆學漢語》(少兒版)版本。

(12)

語》的文化著重在知識層面,如造字方法或中國民間故事等,且都是以中文說明;《輕鬆學 漢語》(少兒版)則較少著墨文化主題的單一介紹,大多是融入語言課程。唯一具有完整文 化單元的教材是《遠東天天中文》,該文化單元是作為課後補充用,以英文書寫,並附有照 片或圖片,因此能較為深入探討文化。而課文中提到的文化主題則包含生活起居、傳統節 慶、文學、藝術及價值觀等,將於第肆節詳細探討。 表4 《生活華語》等四套教材特色比較整理 教材名稱 及選用冊數 出版 年代 對象 編輯要旨及特色 文化單元有無 《生活華語》 一~五冊 2009 年 海外社區中文 學校華語教學 (的學生) ‧ 採用聽、說為導向的教學法 ‧ 提供數位華語支援 ‧ 提高學習者學習漢字的興趣 ‧ 臺灣多元文化和中華精髓兼容 並包 並非每課皆有 《全新版華語》 一~三冊 2003 年 世 界 各 地 華 僑 中、小學學生 ‧ 強調「語」、「文」並重 ‧ 重視漢字知識及漢字習寫 ‧ 每課課文充滿文學、文化的趣 味性及人文關懷 無 《輕鬆學漢語》 (少兒版) 一、二冊 2006 年 1 ~ 6 年級 (7 ~ 12 歲兒童) ‧ 以聽說讀寫發展為主 ‧ 以任務導向的學習語言內容 ‧ 以溝通式教學法,來幫助學習 者,培養溝通技能(交換訊息) ‧ 著重聽說能力的培養,課後練 習種類繁多 無 《遠東天天中文》 一、二冊 2010 年 9 ~ 12 歲兒童 ‧ 多元的聽力及口說活動,便於 引導學童迅速領悟 ‧ 藉由角色扮演的實際對話,激 發創意思考 ‧ 課文採對話方式呈現,每課皆 提供真實照片 每課皆有固定 文化單元 在不同教材中,本研究所選取的冊數不盡相同,主要是考量各教材之特色與內容難易度 的差異。研究者希望所擷取的冊數內容適用於7~12歲的階段,但《全新版華語》的內容較 難,課文也較長;在程度對等上,僅挑選一~三冊。《生活華語》則是比較近期的教材,擷 取的冊數為一~五冊。在《輕鬆學漢語》(少兒版)中,因其所區分的課數過於詳細(每一 冊共16課,並無列出課程的主題名稱),經過檢視細部,其許多課文內容主題在三、四冊不

(13)

斷的複現(如學校、日常生活、喜好、季節),故僅以一、二冊代表。而《遠東天天中文》 是比較新的教材,僅以9~12歲的兩冊教材為代表。

二、四套兒童華裔教材文化主題選取

四套教材中,除了每課皆附有文化單元的《遠東天天中文》外,其餘文化主題則由課 文內容(非單元主題重點)或課後活動中稍加呈現,包括與兒童生活相關的文化內容,如家 庭、學校、購物、交通等,或與中國傳統習俗、飲食、民俗藝術等相關的文化點。 趙金銘將「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區分:57 (一)廣義的文化(大C),意指一個民族及其偉大的代表人物做出的種種重大貢獻和 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等。 (二)狹義的文化(小c),意指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價值觀念,包括宗教信仰、 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生活標準等。 有鑑於先前研究在比較各文化議題的分類標準並無統一界定,本研究首先歸納出常用的 12類主題,亦即,先綜合分析以上教材的文化主題後,再依據趙金銘之分類,58將現有兒童 華語教材的文化主題分為「大C」和「小c」,共涵蓋12類,如表5所示。 表5 文化主題分類59 主題 12 類主題 具體

抽象59 (知識) 小c (I) 包含「生活習慣、學校生活、嗜好與活動」主題 (II) 包含「家庭、節慶、飲食、人際關係」主題 大C (III) 包含「價值觀、象徵」主題 (IV) 包含「藝術、文學與故事、自然地理」 本研究將小c定位為:在第一類(I)中,「生活習慣」包含購物、網路、交通等與學生 日常作息相關的文化;「學校生活」包含課室用語、師生相處、同儕相處等與學校相關的文 化;「嗜好與活動」則包含兒童生活中觀光、遊戲及休閒活動的文化。在小c中,本研究區 分第二大類(II)為其含有進一步中國文化之相關議題。不同於前一類別,筆者將其定位於 57趙金銘,〈論對外漢語教材文化取向〉,載於《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176-188。可另見

American Con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ttp:www.actfl. org/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StandardsforFLLexecsumm_rev.pdf

58同上註,176。

59感謝評審委員意見,在具體與抽象的分別中,本研究的界定主要以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對學習者理解

的難易度而言、其主題是否為常見(頻率)及其複現之主題內容來界定,愈不常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議題, 則相對較抽象。

(14)

「行為文化層」,60例如: 1.「家庭」:包含家人稱謂、家庭倫理等議題。 2.「節慶」:包含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傳統節慶及其相關活動。 3.「飲食」:包含各種傳統食物如黃豆製品、季節食品等文化題材。 4.「人際關係」:包含問候語、與朋友的相處、請客、送禮等應對進退的文化。 大C則包含「藝術、文學與故事、自然地理、價值觀、象徵」等主題。 1.「價值觀」:包含中國人的價值觀,如誠實等。 2.「象徵」:包含中國人對不同物品的象徵意涵,如顏色象徵、生肖、動物象徵等。 3.「藝術」:包含書法、布袋戲、京劇等傳統藝術文化。 4.「文學與故事」:指對中國文學作品的介紹或改寫,包含歌謠、民間故事等,如《西 遊記》、《莊子》、〈后羿射日〉等。 5.「自然地理」:包含特有的自然環境及地理介紹,如水田、北京等。 根據以上分類,表6列出每套教材中包含文化主題的總課數,以及各項次主題的課數, 並根據數據計算出四套教材中不同文化主題百分比,最後以每項文化主題的數量除以四套教 材中出現文化主題的加總課數,算出不同文化主題所占的比例;詳細數據如下頁表7所示。 表6 《生活華語》等四套教材文化主題分析 教材主題 《生活華語》 《全新版華語》 《輕鬆學漢語》 (少兒版) 《遠東天天中文》 小c 20(69%) 17(85%) 13(93%) 9(56%) 大C 9(31%) 3(15%) 1(7%) 7(44%) 文化主題總數 29 20 14 16 由表6可知,幾乎所有的教材都含涵蓋了小c的「生活習慣、學校生活、嗜好與活動」 等主題。因每套教材編寫理念不同,文化主題中選用小c的使用內容也產生了明顯差異。也 就是,教材主題雖然皆以兒童生活中出現的文化為主,但有些教材較重視家庭生活,如《生 活華語》;《遠東天天中文》則因有專門文化單元,介紹的文化較偏向能深入探討具有文化 精神的題材,如「象徵吉祥的水果」、「龍在傳統中國的象徵」,以及「顏色的不同象徵」 等,這是其他四套教材所缺乏的。而在大C的主題中,本研究發現,教材普遍較不著重使用 「價值觀、象徵」主題,而「藝術、文學與故事」相關主題在《全新版華語》及《輕鬆學漢 語》(少兒版)則是沒有出現。 60指人在長期所屬社會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集體的行為,不是個人的隨心所欲。程 裕禎。《中國文化要略》(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15)

整體而言,《遠東天天中文》文化主題選擇的百分比分布比較平均;雖然《生活華語》 中屬於大C主題也有31%,但其分布則較為偏重「文學與故事」。此外,《生活華語》中出 現比例較高的文化主題為「家庭、生活習慣、文學與故事」;《全新版華語》中則是以「節 慶、生活習慣、學校生活」出現的比例最高;《輕鬆學漢語》(少兒版)出現最多的文化主 題為「人際關係、家庭、人際關係、學校生活」;《遠東天天中文》則出現最多的文化主題 是「象徵、節慶、藝術、嗜好與活動」。綜合計算以上結果,四套教材中整體出現比例最高 的前三大文化主題為「家庭」、「人際關係」及「生活習慣」,均屬於小c文化主題。 在得出各文化主題的百分比後,再以含文化主題的課數除以總課數,得出教材課文中出 現文化主題的比率,結果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除了每課皆附有文化單元的《遠東天天中 文》以外,其餘三本教材的文化主題比例約在40~60%間。但須特別注意的是,部分文化主 題在教材中並未被明顯強調,可能僅是一單純的描述或註釋(附屬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 時不一定會針對該主題講解,教學時,實際的文化教學可能少於教材中文化主題的比例。 表8 《生活華語》等四套教材文化主題所占課文比例 教材 《生活華語》 《全新版華語》 《輕鬆學漢語》 (少兒版) 《遠東天天中文》 文化主題比例 29 / 48 (62.5%) 20 / 36 (58.2%) 14 / 32 (44%) 12 / 12 (100%) 註:文化主題課文所占比例之表示方法為:含文化主題課數/總課數(百分比)。 表7 《生活華語》等四套教材文化主題:大 C 與小 c 細項分布 教材 主題 《生活華語》 《全新版華語》 《輕鬆學漢語》 (少兒版) 《遠東天天中文》 依照大 C 小 c 分類 家庭 6(21%) 2(10%) 3(21%) 1(6%) 小c (I) 節慶 1(3%) 4(24%) 0(0%) 2(12%) 飲食 1(3%) 2(10%) 0(0%) 1(6%) 人際關係 3(10%) 1(5%) 4(29%) 1(6%) 生活習慣 4(14%) 3(14%) 2(14%) 1(6%) 小c (II) 學校生活 1(3%) 3(14%) 3(21%) 1(6%) 嗜好與活動 4(14%) 2(10%) 1(7%) 2(12%) 價值觀 1(3%) 0(0%) 0(0%) 0(0%) 大C (III) 象徵 0(0%) 1(5%) 1(7%) 4(25%) 藝術 1(3%) 0(0%) 0(0%) 2(12%) 大C (IV) 文學與故事 5(17%) 0(0%) 0(0%) 1(6%) 自然地理 2(7%) 2(10%) 0(0%) 0(0%) 文化主題總數 29 20 14 16

(16)

三、現有教材文化主題排序

大部分教材中的文化主題都依附在課文之下,未有明確的文化單元,其順序的安排也未 特別被提出來說明,或文化主題的排序經常是依照課文主題的排序而定,亦或是大多由「學 校」及「家庭」兩大主題開始,而就最後一點,研究者進一步整理如表9所示。 表9 本研究檢視之四套教材的文化主題排序 教材 比較項目 《生活華語》 《全新版華語》 《輕鬆學漢語》 (少兒版) 《遠東天天中文》 1. 文化主題開始 數字 數字 數字 課室用語 2. 家庭及學校之先後 排序 家庭 先於學校 家庭 先於學校 家庭 先於學校 學校 先於家庭 從表9可發現三本教材中,《生活華語》、《全新版華語》及《輕鬆學中文》(少兒 版)都是由「數字」主題開始,《遠東天天中文》則是由「課室用語」開始。很可能是因學 童生活大抵不脫離學校及家庭,但兩者排序先後,每本教材則不一:在《生活華語》、《全 新版華語》及《輕鬆學中文》(少兒版)中家庭主題先於學校,而《遠東天天中文》則是學 校主題先於家庭。至於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等的排序,因沒有較普遍的排序方法,所以並未 列出。最後,上述四套教材顯然皆以小c的議題為主軸,偏交際文化的教學內容,然而與大C 文化相關的議題,仍不清楚各教材是否會在每個子議題做適切的文化單元介紹。

肆、問卷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一共回收有效問卷30份,對象為美加東地區的現任中文學校華語教師,61大部 分的教師以女性(41~60歲)居多,大多是學生的家長於週末擔任義工(華語教師),有些 是退休國小教師,有些則是非相關的行業,但所有教師皆是從臺灣移民至美加東地區。他們 的語言背景都是以中文為主要的語言,平均學歷有碩士(占50%)和學士(占44%)、其他 (占6%)。 在教學年資方面,60%以上的教師至少有4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如表10所示。受訪教師目 前班級中,以中級程度為大宗,包括以小學生為主的華裔學生。一般來說,華裔學生的比例 大多偏高,有一半的教師表示目前的班級幾乎皆是以華裔學生為主(81~100%),也有些教 師表示僅有41~60%的華裔學生。 61 30名教師,包括28位女性和兩位男性,分別來自22位在美國任教和8位加拿大的教師。

(17)

表10 參與問卷調查海外教師之平均教學年資 教學年資 10 年以上 7 ~ 9 年 4 ~ 6 年 1 ~ 3 年 1 年以下 人數百分比 37% 6% 17% 27% 13% 中文學校之海外華語教師目前所使用的語言教材方面,無統一教材。問卷中顯示約有 一半的教師(占50%)使用各種不同的教材,62也有教師使用學校或其他自編的教材(占 14%)。最多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占20%)使用的教材是僑委會編寫的《全新版華語》;其 次是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編寫的《美洲華語》,63使用人數有5人,占17%。在文化教材方 面,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沒有適當的文化教材可使用,而三分之二的海外中 文學校教師(占70%)則使用自編教材或是由網路其他管道取得的教學資源(文化教材)。 有9人使用自編教材、9人不使用文化教材,各占30%;有5人由網路取得教學資源,占17%。 其他受訪者使用的文化教材則較分散,包含《僑教雙週刊》、五子登科數位教材,以及海外 民俗種子教師培訓等,足見海外移民所舉辦之中文學校缺乏完整有系統的華語文化教材,而 教師只好自行編寫。 大部分受試者平常進行文化教學的方式都是於講解課文時「順便一提」課文中提到的 文化,人數占47%;其次才是將文化獨立於課文外補充教學,以及用實際操作的文化活動教 學,人數各占17%;也有3%的教師上課時不特別講解文化。亦有一些受訪者表示,自己是以 上述幾種方法交互進行,或是依時事適時帶入相關文化議題。 本研究進一步瞭解資深中文學校之海外華語教師最常運用在教學的文化活動與其認為最 應優先教學的主題有哪些。參與調查的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表示在過去教學經驗中,其最常實 施的文化教學活動前三名分別為:節慶占25%、手工藝占17%,以及飲食占15%,其次則為影 片欣賞、音樂、書法、舞蹈等。同樣地,結果顯示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最能引起學習共鳴 效果的文化教學活動前三名也是:節慶(占25%)、手工藝(占21%)及飲食(占19%),其 次則是影片欣賞及音樂。可見在教師的教學經驗中,一致認為「節慶活動、手工藝(民俗童 玩)及飲食」64是最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本研究則認為這三項主題的共同特色是具中國 傳統特色,且又可實際動手操作。 6250%的教師所使用的教材較分散,教材包含《你好》、Better Chinese、《快樂兒童華語》、Essential Chinese等。 63本研究未參考全美中校聯會教研委員會出版的《美洲華語》課本,主要是研究當時無法取得所需冊 數,加上當時調查顯示其使用率沒有《全新版華語》來得多。 64另外,也有一些教師認為「家庭倫理」(占16%)也應優先教學,此為海外移民教師及父母的日常生 活關切重點之一。

(18)

一、文化主題選取

在問卷中,除了先針對綜合的文化主題對受試者做一調查,本研究亦將適合華裔兒童文 化教材的主題分為:(一)「重要節日」;(二)「與兒童生活相關之文化」;(三)「飲 食文化」;(四)「傳統工藝」;(五)「民俗活動」五大主題,涵蓋各相關、明確的活動 主題,請受試者選出他們認為最應出現在文化教材的主題。65各項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中 的細部項目依人數多寡排序,如表11所示。 表11 最應出現在教材中的主題問卷結果 優先順序 主題項目 1 2 3 4 (一) 重要節日 春節(20%) 中秋節(19%) 端午節(18%) 清明節(14%) (二) 與兒童生活相 關的文化 家庭(18%) 飲食(18%) 生活習慣(18%) 價值觀(16%) (三) 飲食文化 飲食禮儀(28%) 餐桌禮儀(22%) 菜餚(21%) 茶文化(21%) (四) 傳統工藝 剪紙(17%) 書法(17%) 國畫(14%) 中國結(13%) (五) 民俗活動 扯鈴(14%) 舞龍舞獅(14%) 踢毽子(11%) 功夫(10%) 從各個文化主題的選擇結果來看,獲得大部分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所共同選取的主題為 「春節」、「家庭」、「飲食禮儀」、「剪紙」及「扯鈴」。本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二(占 67%)參與本實驗調查之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對於文化主題選取,不外乎在於其是否能夠引起 學習興趣、該題材趣味性是否較高,如(四)、(五)以及其主題是否貼近學生生活,如 (一)、(二)、(三)。 另外,在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中,47%的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知識性的文化66主題和貼 近生活的文化主題應各占一半;37%的海外教師認為教材應偏重生活文化,僅有13%的海外 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教材應著重知識文化;也有一些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表示,兩者的比例應依 學生年齡而有不同分配。 65此部分的題目皆為複選,所以在排序時以選擇該選項的人數多寡為依據。此外,因並非所有的類別皆 會列出,因此總和將不會是等於100%。 66張占一認為,不同文化背景培養出來的兩個人在進行交際時,對語言的理解和使用不產生直接影 響的文化知識稱為知識文化。參見張占一。〈試討議交際文化與知識文化〉,《語言教學與研究》,3期 (1990):16-33。

(19)

二、文化主題排序

問卷中針對「節日、傳統工藝、民俗活動」,本研究各提出兩項常見活動(共六個選 項,分別是春節、中秋節、中國結、剪紙、功夫以及扯鈴),請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做教學排 序,並說明原因。 綜合教師們的排序,以排序第一名為6分,第二名為5分,以此類推,最後一名為1分, 加總每個選項的分數並平均後的結果為:(一)春節;(二)中秋節;(三)剪紙;(四) 扯鈴;(五)功夫;(六)中國結。海外中文學校教師選擇該排序的主要原因依序為: (一)依題材難易度;(二)配合學生的語言程度;(三)配合課文進度和教師本身對該主 題的瞭解程度。也有不少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表示,自己會配合不同節日的到來安排相關文化 活動,或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主要考量。 由以上結果可推論,傳統節慶本為華裔兒童生活中較熟悉的題材,加上可衍生的相關語 言使用活動多,資訊及資源亦較容易取得,自然成為海外中文學校教師的教學首選。至於剪 紙和中國結雖同屬傳統手工藝,但排序卻相差甚遠,可能與資源的取得難易程度有關,剪紙 的材料取得遠較中國結容易,也不需要複雜的技巧(或語言技能/術語)即可完成。中國結 對於兒童的製作難度較高,繩線材料於海外亦較難取得,可能是中國結的排序居末的原因。 至於扯鈴與功夫,則需要教師技能之民俗活動,故教學排序比較後面。

三、文化教材特色

最後一部分的問卷採5分制,依受試者的同意程度分級,非常同意為5分、非常不同意為 1分,以此類推。問卷結果,如表12所示。 在表12的結果顯示,陰影部分的結果為大於4.30的平均值,可得知文化教材中,其 「趣味性、實用性、貫連性、完整性」都非常受到資深海外中文學校教師的認定。就學生 的層面來考量,教師們均認同具真實語料的題材、讓學習者能動手操作,能激起其學習興 趣,並使學生能將學習內容與家庭、社區做連結。此結果與AP中所提倡的5C(connections,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cultures, and comparisons)的精神不謀而合,互相呼應。就教學 面來說,海外中文學校教師亦認為文化教材應該具備完整的配套措施,應該有豐富的插圖及 照片、其詞彙量不宜過多,且應兼顧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並要將文化與語言教學結 合,而不是分項教學。

(20)

四、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對於文化教材的建議

對現有教材在文化議題方面的改進,如圖1所示,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教師認為 「增加中西跨文化的跨文化對比」、「增加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化內容」及「提供詳實的文 化教學教師手冊」為前三項迫切待改善的項目。67 針對華裔兒童的文化教材,在開放性的問題建議中,海外中文學校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具 體建議及相關考量,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一)文化教材應增加教材趣味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教材應有豐富的圖片和照片,且教材的課文形式也要豐富活潑,如童謠、順口溜、四格漫畫 等。教材要有趣、能讓學生互動,教師普遍希望能多一些唱跳活動、團康活動及集體遊戲 (「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精神)。 (二)文化題材語言應重視真實性、實用性:以現實生活入手,由淺入深。最好能與家 庭、社區做連結,教學內容也必須讓學生能活用於生活中,因此語料盡量要真實而自然。讓 學生由生活中學習文化,由活動中學習語言。 67標準差愈小表受試者之間的差異愈小,本次問卷結果的標準差範圍幾乎都在1~2間,顯示受試者的選 擇差異性不大。 表12 受試者對文化教材應具備條件之同意程度平均數及標準差67 選項 平均 標準差 文化教材應有大量的圖片及照片 4.33 1.30 文化教材應激起學生想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 4.43 1.25 文化教材應將文化融入語言教學中 4.10 1.18 文化教材應兼顧聽、說、讀、寫技能訓練 4.07 1.04 文化教材應給予學生許多任務型練習 3.97 1.22 文化教材內容應以交際文化為主,知識文化為輔 3.50 1.04 文化教材應有多媒體的輔助 4.13 1.25 文化教材內容應與家庭、社區連接 4.37 0.96 文化教材的內容應讓學生能活用於生活中 4.07 1.11 文化教材應具有中華文化與不同文化的對比 4.13 1.28 文化教材生詞量不應過多,應以介紹文化為主要目標 4.20 1.19 文化教材應有完善的教師手冊及學生練習本便於教師教學使用 4.27 1.20 文化教材必須讓學生有親自操作的機會 4.37 1.13 教材課文形式應盡量豐富活潑,如說唱或節奏等 4.27 1.20 文化教材採用的語料應真實、自然 4.47 1.14

(21)

(三)教師教學難易度改進:教材應要讓老師教學方便、讓學生容易學習,並提供相 關教學指南。文化教材應配有詳細的教師手冊及學生練習冊,讓教師瞭解教學時的重點及方 向。除此之外,最好有多媒體輔助,讓學生的學習更多元化。 (四)資源取得難易度考量:應考量海外的道具、資源及紙本教材取得的難易程度。 (五)教材增加「動手做」內容:為了達到趣味性,教材需盡量讓學生有動手操作的 機會,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材應盡量讓學生能動手做,因為學生不喜歡僅僅是「聽」、 「看」文化課程。 (六)教材應具豐富中國特色:內容應包含具中國特色又時髦的活動,如扯鈴、太極 (拳),或是有美感的活動,如剪紙及中國寫意畫。 「趣味性」及「生活化」是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中共同的兩項教材編寫準則,問卷調查 的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們也提出了實際改善的方法,如增加活動、遊戲等,此亦呼應了前兩項 原則。可見,引起兒童在學習語言時的動機十分重要,所學習的語言也必須是實用且能與兒 童的生活相互連結的。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們也根據其教學經驗提出較實際的問題,如教材中 活動所採用的資源應考量是否容易取得,以及增加動手做的內容以增加學生的專注程度等, 這也是文獻中較少考慮到的問題。

伍、討論

文化教材主題的選取,可以從許多層面來思考,如學習者的學習條件與需求、文化課程 的項目與分級、學習應用的目標、執行層面考量等面項。若是從華裔學習者的需求來調查, 勢必較符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編寫方向,然而本研究著重於教師的能力、實務經驗,以及其 在海外實際執行上的考量,著實能夠提供不同視角的參考價值,供華語教材編寫者思考其 「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增加中西文化的 跨文化對比 24% 增加與日常生活 相關的文化內容 24% 提供詳實的文化 教學教師手冊 19% 在每課課文後編 寫文化單元 14% 增加課文文化 題材的比例 5% 撰寫專門文化教材 14% 圖1 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對現有教材於文化方面的建議改進項目

(22)

綜合以上文獻調查、教材分析及問卷調查比較,研究結果顯示,文獻與教材中的主題, 與教師實際實施的主題仍有一段落差。本節將針對先前所提出的三個研究問題逐一回答,並 對文化教材主題的選取、重要性及主題選取排序,做一深入討論。

一、文化教材主題選取與排序討論

(一)研究問題一:現行常用華語兒童文化教材中,其主題的安排為何?有哪些相異 之處?本研究調查了四套兒童華語教材,其中最常出現的主題為「家庭」、「生活習慣」及 「人際關係」;此研究結果與蔡雅薰68的調查非常相似,亦即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 在「情境選用」中最重視的前三名依序是「個人與家庭生活」、「課室用語」及「生活常 規」。而在問卷調查中,參與調查之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最應優先考慮的華裔兒童文化教 材主題,依序為「傳統節慶」、「傳統藝術」、「民俗童玩」、「童謠」及「飲食」。但由 本研究發現,現有教材內的「節慶」和「傳統藝術」分別僅占少數(9%及4%),而一般課 文中相關的教學活動也很少,可見對教師而言,則需自行找尋補充教材。 另一方面,教材所出現的文學與故事或象徵意義等內容,則少有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於教 學中實施。可能是學生學習時遇到的困難較多,也可能因該主題的實施方式較為受限,學生 需掌握許多先備知識才能全面瞭解,因此教學較為不易進行。大部分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 文化教學應多實施「動手做」的活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 有受試者表示:「自己的學生不喜歡只是單純的看書和聽教師講解,而是喜歡自己實際動手 操作」。但現有教材中提供的民俗文化單元相當有限,教材中也幾乎沒有讓學生能實地操作 的機會,往往僅著重於對話的操練和漢字的認讀,實為可惜。 在細部的文化主題方面,問卷結果顯示出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普遍認為最重要的節日分 別是「春節」、「端午節」及「中秋節」,這也是教材中最常出現的傳統節日。在與兒童生 活的相關文化方面,海外中文學校教師選擇的主題依序為:「家庭」、「飲食」、「生活習 慣」及「價值觀」。而僅有《生活華語》提到「價值觀」的議題,而其餘的「家庭」、「飲 食」及「生活習慣」內容,都是四本教材中普遍出現的題材。可能由於「價值觀」較抽象, 依據學生的認同度及語言程度不一定能夠吸收。在飲食文化方面,受試者認為最重要的是 「飲食禮儀」、「餐桌禮儀」及「菜餚」,而教材中的飲食文化內容主要都是傳統飲食的介 紹或中西餐點的比較,對相關的飲食禮儀則較少著墨,仍待加強。 (二)研究問題二: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對文化教材的需求和主題優先教學之建議 為何?問卷調查顯示,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文化教材中最應優先考慮的主題為「傳統節 68參 見 蔡 雅 薰 , 〈 美 國 各 級 學 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期 (2008):204-225。

(23)

慶」、「傳統藝術」、「民俗童玩」及「童謠」,與現有教材主題相比,顯示出現有教材尚 不能滿足華語教師對文化教學的需求,應針對以上主題增加教學內容。而問卷調查顯示出海 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與兒童最相關、最應優先教學的文化主題前三名為「傳統節慶」、「家 庭倫理」及「飲食」,與現有教材文化主題相較後,發現僅有「家庭」重複。但不少海外教 師也認為應給予兒童中國傳統的優良價值觀教學,這是現有教材中普遍較缺乏的部分。 在上述主題中,「節慶」是許多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表示他們最常實施、學生反應也最好 的文化活動,原因是可供實施的相關活動多、具有中國特色;有些教師還會在節日邀請父母 加入活動,提供親子同樂的機會。由此可見,傳統節慶不僅是教師最熟悉的文化,也是華裔 兒童最可能接觸到的文化題材,況且傳統節慶中涵蓋的主題眾多,包含習俗由來、飲食、手 工藝等,因而成為海外教師進行文化教學時的首選。 (三)研究問題三:海外華裔兒童使用的文化教材主題選取和排序為何?本研究問卷調 查結果顯示,受訪之海外華裔教師在教授學生相關文化主題時最先考量到的層面是「題材內 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語言程度」;此外,也有許多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會考量節日和學期進行 的時間,進而調整教學的前後順序。最後,教材資源的容易取得與否,也是海外中文學校教 師的主要考量之一。雖然現有教材中的主題排序不一,大部分教材都是從生活課室/家庭用 語導入;然而,文化主題的銜接性仍被忽視,並未有一致性的考量。

二、教材範例之部分體現

以下為本研究針對傳統藝術「剪紙」,結合「動手做」所做的教材部分練習範例。這個 設計內容主要是體現「趣味、實用」,且又兼具豐富中國文化特色,並結合適當的口語語言 (句式)形式來描述。華語教師可以用來複習「把」字句,並帶入中國文化剪紙特色,以及 「春」的製作。主要設計對象為華語中高級學習者,已學過「把」字句。學習目標是為了讓 學習者結合「把字句」句式的使用與同步動手做剪紙,以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同時加強 語言點之重要性。 在這項教材範例中,體現了四項特色:(一)增加「動手做」單元內容;(二)明確指 引:「以下是一個立體的『春』字剪紙,請你把正確的圖片配上正確的步驟,再請你試著自 己用色紙剪出一個『春』來」。此提供活動說明讓教師方便教學,學生容易學習,符合「做 中學」之精神;(三)此活動所需的資源容易取得:「色紙」可及性高且成本低;(四)活 動內容:結合「語言」和「文化」,具「豐富中國特色」。圖2為本教材所實際編製的部分 範例。

(24)

活動

Activity

做做看

以下是一個立體的「春」字剪紙,請你把正確的圖片配上正確的步驟,再請你試著自己 用色紙剪出一個「春」來! 把色紙對摺兩次之後打開。 圖片     圖片     圖片     把色紙翻過來,再把色紙沿 著對角線對摺兩次。 把色紙打開,紙上會出現 剛剛摺過的痕跡。 照著摺痕把色紙摺成中 間高起的立體形狀。 圖片    

(25)

沿著摺痕把色紙收起, 你會得到一個三角形。 在紙上,請畫上一半的 「春」字。 小心地將黑色的部分剪掉。 完成了! Vocabulary 對摺(duìzhé):fold up 對角線(duìjiăoxiàn):diagonal line 痕跡(hénjī):mark 立體(lìtǐ):three-dimensional 摺痕(zhéhén):crease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2 剪紙教學步驟 資料來源:圖片為研究助理周睿婷親自拍攝,將於即將出版的教材中出現,copyright @ 版權所有 為蕭惠貞及周睿婷所屬。

(26)

三、研究限制

本研究過程中仍有未盡理想之處,留待未來改進之用,其所面臨之研究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之對象僅限美加東地區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因地域與時間的限制未能 訪問學習者對文化教材及教學之看法,使得分析內容層面不夠廣泛。 (二)由於與兒童文化華語教材相關之研究文獻不足,故本研究在文獻探討中採用一般 兒童華語教材主題之文獻,與文化主題尚有出入。目前坊間仍未有專門為兒童編寫之文化華 語教材,期望本研究能為未來的文化教材稍盡棉薄之力。 (三)問卷填寫之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對「文化」的定義並未統一,對於「知識文化」與 「交際文化」的差別亦未必區分清楚;若能釐清受試教師對文化的認知理解,問卷數據當更 為可信。

陸、結論

整體而言,現有華語兒童教材尚不足以滿足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華裔教師的實地教學需 求,因此,本研究認為編寫一套完善、實用,並適合華裔學習者的文化教材是當前必不可少 的任務之一。關於教材主題的選取,本研究認為在學生方面應考慮教材的趣味性、文化主題 是否能與兒童的生活相連結,宜增加節慶及與兒童生活相關的文化如飲食、家庭倫理、價值 觀等的比例,並提供兒童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在教師方面,則應考慮活動主題所需資源取 得的容易與否、教材相關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及主題編排與學期課程進度的關聯。 文化教材主題的選取,可從多面向思考,如學生的學習條件與需求、文化課程的項目 與分級、學習應用的目標等。本研究著重於教師的能力與需求亦是其中的重要考量之一,在 主題選取上提供了不同面向的參考價值,例如,大多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表示無適當的文化教 材可使用,這反映出文化教材的匱乏與需求之迫切性。海外教師亦認為若能讓學習者進行動 手做(實際操作)的主題,教學效果則愈好,亦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節慶」、「手工 藝」、「飲食」等;此說明了文化教材的設計應更重視學習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優秀的文化教學要能與語言教學相輔相成,並提高兒童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文化教材不 應只是語言教材的附庸,適當的文化教材不僅能夠使語言教學更加生動活潑,還能讓語言學 習與兒童生活更加緊密連結。學習者除了能夠增進語言技能,也可從中瞭解中華文化的優良 傳統及文化中蘊涵的精神。

數據

表 10 參與問卷調查海外教師之平均教學年資 教學年資 10 年以上 7 ~ 9 年 4 ~ 6 年 1 ~ 3 年 1 年以下 人數百分比 37% 6% 17% 27% 13% 中文學校之海外華語教師目前所使用的語言教材方面,無統一教材。問卷中顯示約有 一半的教師(占50%)使用各種不同的教材, 62 也有教師使用學校或其他自編的教材(占 14%)。最多海外中文學校教師(占20%)使用的教材是僑委會編寫的《全新版華語》;其 次是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編寫的《美洲華語》, 63 使用人數有 5人,占17%。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The temperature angular power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CMB from Planck, showing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even acoustic peaks, that are well fit by a simple six-parameter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