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任父親第一年父職經驗歷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初任父親第一年父職經驗歷程之研究"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初任父親第一年父職經驗歷程之研究

一以六位大專教育程度父親為例

毛萬儀黃迺毓

摘要

研究指出,早期的父職經驗可以預測往後的父職模式,因此,探討最初 父職經驗,將有助於理解父職模式的形成。 本研究以六位大專教育程度之初任父親為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根據其 回溯之父職經驗,探討其第一年的父職經驗歷程。 本研究發現:第一年父職經驗,依照時間順序,經歷「預備瞳釀」、「父 職概念模糊」、「街擊慌亂」、「父親親職角色援街適應」、「子女生活照顧」 及「發展教養角色」等六個階段歷程。其關注焦點與父職內涵各不相同。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初任父親親職教育規劃,以及後績研究提出 建議。 關鍵詞:初任父親、父職經驗、深度訪談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幼兒與家庭領域中,父母角色及親職教育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議題。但是,一

般對父職的期待不像對母職一般明確 (Cabre 凹,

Tamis-LeMonda

,

Bradley

,

Hofferth

,

&

Lamb

,

2000 ; Daly

,

1995 ;

Doher旬"

Kouneski

,

&

Erickson

,

1998)

,父親在參與

育兒的時間與型態上都不及母親主動(李旻陽,

2005)

,家庭與親職研究幾乎可以被

稱為是「母親心理學J (王大維, 2000 ;杜宜展, 2004 ;涂妙如, 2005 ;徐綺穗,

2000 ; Lewis

,

1999) 。

研究者認為,不論是站在家庭功能,或是兒童發展及兒童褔扯角度, I 父親」都 是一個不容忽略的重要角色。多項研究(王叢柱, 2000 ;李淑娟, 2004 ;莫黎黎、

王行,

1996 ;

Al

len

&

Daly

,

2002 ;

Cabre悶,

et a

l.,

2000 ; Parke

,

2002 ; Pleck

,

1997) 發現都支持父職參與對幼兒在依附關係建立、角色理解、人格與情緒、道德發

(2)

展、學習行為、認知能力、同理心、同儕與友伴關係、性別角色學習、內控力、社 會化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正向的影響力。

至於「父親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當父親」的問題,目前相關研究上並無明確的結

果,但是有一些研究主張,在成為父親的早期,已經形成一穩定的父職模式。例 如, Bailey (l 987) 研究發現,從嬰兒期的父親父職角色投入情形,可預測孩子五歲 時的父親父職投入程度。有研究 (Averett ,

Cennetian

,

&

Peters

,

2000 ; Cowan

&

Cowan

,

1992 ; Lamb

,

Pleck

,

Charnov

,

& Levin

,

1985) 進-步指出,父親的父職模 式在最初三年便呈現穩定狀態,早期的親職表現代表著其未來投入的型態。有研究

(Bronte-Tinkew

,

Ryan

,

Carrano

,

& Moore

,

2007 ; Palkovitz

,

1985 ;

Sandelows妞, 1994) 甚至主張對於父親的父職應該追溯至懷孕期間的父職「預備 J '父親在孩子出 生以前的父職行為,可以預測孩子出生以後的父職投入程度。有研究者進行早期的

父親親職教育,也從結果取看到正向的效果。例如,

Early Head

Start(EHT)方案i開

始注意到早期的父職參與,期望能藉由加強父職內涵的早期型塑,為幼兒謀求更大 的福祉 (Vogel,

Boller

,

Faerber

,

Shannon

,

Tamis-LeMomda

,

2003)

0

Magill-Evans

,

Harrison

,

Benzies

,

Cierl和Kimal(2007) 透過實驗研究發現,及早(五個月)的初任父

親親職教育,將有助於父親維持其後對孩子需求的感知,以及刺激孩子認知成長活 動的技巧。這都再再顯示,父親最初的父職經驗,對其之後父職參與及與子女的互 動,有其關鍵的影響,也是父職研究及父親親職教育介入的重要考量階段。 研究者於是認為,幼兒階段的父職模式如果已經趨於穩定,而且父職行為在孩 子出生以前便已經展間,那麼,欲探討幼兒父親的父職形成,便應該以初任父親為 對象,並將時間往前推移至剛轉變成為父親的階段,去了解其最初父職經驗。以了 解初任父親從「尚未成為父親」到「具備父親角色 J '再到「執行父職角色內涵」的 歷程。 在研究對象方面,研究者從文獻資料中發現,父親教育程度較高者,比較容易 接觸與接受新觀念,也有較高的父職參與意願(吳黛宜,

2003

;杜宜展, 2004 ;莫 黎藥,

1997

;徐綺穗;

2000

;蕭春媚,

2001 ; Pleck

,

1997) 。據此,本研究欲以大 專教育程度之初任父親為對象,探討其最初一年父職經驗歷程,期望透過本研究, 能對初任父親最初父職經驗有初步的體認,以利初任父親親職教育方案之規劃,支 持幼兒父親及早發揮其親職角色功能,進而增進幼兒福祉。

貳、文獻探討

一、父職參與方式

父職研究從 1970 年代開始逐漸受到重視,然而,根據 Lamb(1999) 、 Lamb ,

Pleck

,

Charnov*D

Levin (l 985) 、 Marsiglia,

Am

ato

,

Day 和 Lamb(2000) 、魏秀珍

(3)

(2002) 及涂妙如 (2007) 等研究者對過去父職研究發展歷程文獻的整理,父職研究發 展的脈絡係受到社會及家庭變遷、女性外出工作人數增加、對女性態度的改變等因 素影響。這顯示出,過去父職研究的主題與研究對象雖然為父親,但是其關切的目 的係為「婦女問題 J '並非為了探究父親的父職特質與脈絡,也因此,父親具體可見 的「父職行為」及「投入時間」便常被研究作為父親參與的指標,並以母職為基準進 行比較。 Jain , Belsky 和 Crnic (1 996) 曾批判前述這類觀點取向下的父職研究,主要 測量「父親行為 J '而非視父親為一個個體。 Hawkins 與 Dollahite(1997) 也曾批判前 述這類父職研究大多採取父職角色「欠缺 J (deficiency) 或是「角色不適當」 (role-inadequacy) 的觀點,不僅窄化對「照顧」內涵的界定,更忽略對父親個人轉變 的了解,並無助於父職參與的促進。這提醒研究者思考,在家庭中, r 親職」不應以 「父母」一詞涵括, r 父親」自有其獨特親職功能與脈絡,不應將其視為母職的「類 比」或「補充 J '而對父職內涵的評估指標也不應在於父親是否與母親花同樣時間從 事與相同的照顧行為。 對於父親的父職參與方式, Lamb 等人 (1985) 並建構出一個包含三個父職參與向 度的概念架構,此模式受到廣泛的重視,許多研究開始關注父親在此三個向度上的 父職參與行為 (Doherty

et

泣,

1998 ;

Pled豆, 1997) 。之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

(Cabrera et

此,

2000 ; Lamb et

此,

1985 ; Marsiglia et

泣,

2000 ; Pleck

,

1997) 也

發現,父親影響兒童發展的路徑與母親並不相同,並且有直接與間接(包括溫暖的家

庭脈絡、良好的夫妻關係、家庭經濟等)等形式;父親即使在工作時,透過對孩子的

關心、思念、臨時的計畫等,也能對兒童的發展與褔扯產生影響 (McBride

&

Rane

,

1997) 。

(

--..!)父職參與 (paternal

engagement)

指父親以照顧、遊戲或休閒方式與子女直接互動,包括花時間與兒童進行一對

一的活動,像是餵食、幫助完成家庭作業、跟他一起玩遊戲等。 (二)父職接近性(paternal

accessibility/paternal availability)

指父親接近孩子或在孩子身旁「待命J

(standby)

,雖然未直接與孩子互動,但 是真有潛在的互動可能性。例如:小孩子在房間玩,爸爸在隔壁書房裡看書;孩子 在看電視,爸爸在一旁看報紙;甚至在廚房煮東西時,小孩子在腳邊玩耍等。 (三)父職責任(paternal

responsibility)

指父親將照顧子女及子女的幸福,作為自己最大的責任。父親持續了解子女的 需求,並且適當的回應,替孩子安排容易取得的資源。例如:為孩子尋找托育場所 及保母、知道孩子何時需要去看小兒科醫生、預約看診時間、帶孩子看診、當孩子 生病時安排照顧者或請假照顧、確定孩子有足夠的衣服可穿。此種父職參與方式最 難界定,容易被研究者忽略,但是卻非常重要,因其反應出父母為孩子的幸福與照 顧,負最大的責任。

(4)

二、初任父親的早期父職經驗歷程 對於男人如何學習成為一個父親,我們知道的並不多,也沒有理論去解釋此一 發展過程 (Daly, 1995) 。目前有一些研究擷取初任父親父親經驗的某一個特定時段進 行探究,從這些研究發現,也只能初步拼解出早期父職經驗樣貌。 (一)育兒意願與動機 當男性決定及有意願生育孩子,成為「父親」的意識及動機,便隨之產生。有少 量的研究曾經驗證,根據父親的懷孕意向及在孩子出生以前行為,可以預測其在孩 子出生以後的溫暖,以及養育活動。當父親傾向生育子女,可能為父親提供正向親 職的能力,在認知刺激活動、身體照顧、溫暖、養育活動及照顧活動等五個層面 上,呈現出正向的參與,反之則可能負向影響父親投入其子女生活的質與量

(Bronte-Tinkew et a

l.,

2007) 。 然而,這些研究僅止於一些變項之間關係,對於其間「發生了哪些事J

?

I 產生 i 了什麼影響 J ?觸及解釋的層面仍相當有限, Bronte-Tinkew等人 (2007) 也認為,對 於孩子出生之前的父職內涵,以及其與孩子出生以後父育行為之間連結關係的探 討,仍是稀少及不確定的,而父親對於懷孕生子的意向與父職參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可能更加複雜。 (二)懷孕預備 懷孕階段是一個準備親職的時機,對父親來說亦是如此, Mann(1995) 便發現, 如果父親在孩子出生以前時期有投入行為,便可能意昧著他們對孩子有興趣,想要 成為父親,並且視自己對孩子之發展是重要的 o Habib 和 Lancaster(2006) 研究也主 張, I 父親一胎兒連結」應該被視為是在擁有一個實際的孩子之前的最早父育形式(或 者父育的預備)。這意指,沒有育兒經驗也沒有經過生理生產的初任父親,可以透過 「意象 J (imagery) 和母親一樣與胎兒產生情感連結,並且形成最早的父育形式。然 而,初任父親如何使用「意象」與尚未見面的子女建立情感連結?而當初任父親投入 前述「在懷孕時期與伴侶的活動」及「在大約生產時期間與孩子的活動 J '是否就意 昧著已經具備父職角色的概念和思考?這都有賴從初任父親身上獲得進一步的驗 證。

(三)子女誕生

子女的出生讓親職從想像層面進入實際生活面向,這讓父母的角色必須進行更 貼近實際生活需要的調整,父親角色亦然。 Jordan (1 990) 從準父親到初為人父的經 驗過程中便發現,初任父親經歷三段過程: (1) 抓住懷孕和小孩的真實感。 (2) 從配 偶、同事、朋友、家人、小孩和社會的支持,努力確定成為父親。 (3) 改改不倦從事 父職角色。 Henderson 和 Brouse(1991) 曾進行剛成為父親三週的新父職經驗研究, 發現新手父親在最初三週歷經三個階段:階段一:孩子出生以前預想接下來將會經

(5)

歷的經驗;階段二:不愉快的育兒真實壓力促使往階段三移動;階段三:決定習得 他們認為父育需要的技巧,以控制此情境。 雖然由前述內容可以一窺初任父親的早期父職經歷階段,但是對於其間的父職 角色感受及父職內涵轉變,卻仍無從了解。研究者非常好奇,初任父親從「還沒有成 為爸爸」轉變到「成為爸爸 J '以及「扮演爸爸角色」的過程是如何?其間有哪些重 要的經驗歷程?

三、目前國內的初任父親早期父職經驗研究

目前國內外雖然已針對不同年齡層子女的父親父職參與進行探討,但是研究大 多狹隘地定義男性父職行為出現的時間與形式,關於初任父親最初父職經驗的研究 很少,我們對於父職最初的親職樣貌仍不夠清楚。 國內目前主要為護理背景的研究者,對妻子剛生產的父親進行生活改變(胡蓮 珍, 2000) 及角色執行(涂秀琴, 1999) 的研究。此外,尚有一篇新手父親的自我敘說 (徐東弘,

2005)

,探討的父職期間側重於妻子剛生產時的心理巨大衝擊與調適。對 於初任父親的認識僅止於「剛成為父親」階段,因此需要進行時序較為完整的研究, 以更進一步掌握初任父親的父職經驗脈絡。胡蓮珍(2000)綜合文獻與自己的研究發 現認為,父親們都經歷混亂的生活後,最後才逐漸掌握新角色,感到滿足而樂於付 出。子女出生也涉及三個層面一是親子互動的直接與密切,二是家庭模式的失衡與 重組,三是父親角色的最初模式及育兒工作上的參與。可以初步了解,對於初任父 親來說,其經驗歷程至少包含「親子互動」、「家庭關係」及「父職角色與父職參與」 等幾個面向,但是我們仍需要更深入的探討,才能逐步拼解出初任父親的經驗歷程 與脈絡。據此,探討父職最初樣貌,有必要以初任父親為對象,同時探討的範圍應 該提前至孩子出生以前的父親投入情形,以期能更加了解並促進父親扮演其父職角 色的根源。

參、研究方法

近年來,父職研究觀點已經開始產生轉變,有研究者主張父職研究從男性自己 的經驗與觀點了解父職(Lamb,

2004 ; Lewis

,

1986 ; Lupton

&

Barclay

,

1997)

,因

為在他們在心中可能有不同的「父親內容J '所以,讓研究參與者自己述說其作為父

親的經驗,對受訪父親本身來說是重要的(Pleck

&

Masciadrelli

,

2003) 。有鑑於

此,研究者將透過「深度訪談 J

(in-depth

interviewing)探討初任父親的最初父職經

驗,透過此父親「內在聲音」不僅能夠超越僅對可見的父職行為與特定變項關係之探

討,能夠描繪父職經驗的動態歷程,更能突顯其對此父職經驗歷程所賦予的意義, 彰顯初任父親的主體性。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歷程說明如下:

(6)

一、設計訪談大綱 本研究採取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相關文獻、深度訪談的 概念,並參考訪談所包含的六個面向:經驗行為問題、意見/價值問題、感受問題、 知識問題、感官問題、背景/人口統計問題(王仕園、吳慧敏,

2005

;陳介英,

2005)

,擬出訪談目的與大綱,再根據前置研究經驗,刪去比較抽象及與研究目的較 無直接相關的問題,進而設計出訪談大綱。 二、邀請研究參與者 研究參與者的條件,除了考量訪談往返距離上的方便,需居住台北縣市與基隆 市外,為符合研究目的及獲取豐富資料,尚須符合以下各項內容:(1) 具備不錯的口 語表達能力,並且願意提供豐富個人相關經驗資訊;(2) 結婚後生育第一胎,孩子足 月出生且身心健康,孩子的性別及一胎子女數則無特別限定,排除婚前懷孕生育:

以及孩子為早產、有身心障礙者。(3)雙薪核心家庭、目前仍具婚姻關係,並且與妻

子、孩子同住,並且與孩子有血緣關係,排除領養、非婚生、繼親、未與妻子和孩 子同住家庭的初任父親。(4) 考慮受訪父親之間的條件真有異質性。本研究總計有以

下六位初任父親參與:

(一)保爸 30歲,為原生家庭長子及首位結婚者,對於家庭有較高的主導性。妻子年齡略 長於保爸,雖然具有幼保相關背景,但是保爸對於照顧及教養孩子,仍有自己的主 張。保爸從事保險業,目前比較多的心力投注在工作上,由岳母協助平日全時育兒 (女兒) ,與妻子前往探視,週末將孩子帶回照顧。 (二)理爸 的歲,為原生家庭中唯一的兒子,婚後多年沒有懷孕,妻子求子心切,試過許 多方法,終於在婚後6 年生育孩子(女孩) ,孩子白天交由保母照顧。原生家庭遠在南 部,目前居住地離妻子原生家庭相當接近,與妻子家人互動頻繁。理爸目前於大學 任教,有教師職等升等壓力。妻子具有幼保專業相關背景,對於育兒方式具有期待 與想法,理爸重視事情的合理性,對於妻子提出的「幼保專業理論」有其不同的見 解。 (三)何爸 36歲,為家中最小的孩子,與原生家庭互動密切,並承受其許多期待,與妻子 相識十一年後在父母的催促下結婚及生育孩子,也由母親到家中協助照顧。由於何 爸為家庭中首婚者,而且父親年事已高,妻子有傳宗接代的壓力,也只想生一胎, 所以刻意計畫一舉得男。與妻子在同一個公部門擔任公職,妻子收入較高,在育兒 的期待與計畫上較為積極。

(7)

(四)警爸 32歲,為原生家中的長子,因為弟弟已經結婚生子,於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接 受安排相親結婚,孩子(兒子)白天交由保母照顧。警爸擔任消防員警的工作,工作 時需 24小時待命,危險性較高,也比較需要體力和精神上的專注,在育兒上多仰賴

妻子。

(五)良爸 31 歲,與妻子為大學同學,婚後同赴美國攻讀碩士學位,返國後於同一所學校 任教,婚後 4 年生活穩定後才計畫生育孩子(兒子)。大學期間曾接受諮商輔導的訓 練,也在工作上接觸過不同類型的父母,對於親職方式具有省思性。原生家庭遠在 南部,目前居住地離妻子原生家庭很近,也由妻子原生家庭提供主要的協助,白天 由妻子的姑姑到家中協助照顧孩子。

(六)溫爸

32 歲,父親早逝,很早便離家獨立生活。生育雙胞胎(均為兒子) ,妻子為護理 人員,工作採排班制,育兒時間比從事公職的溫爸有彈性,也重視照顧孩子的衛生 與安全。原生家庭遠在南部,婚前便與妻子原生家庭互動密切,也接受妻子原生家 庭較多的協助,妻子的大姐白天到家中協助照顧子。 六位受訪父親除了何爸由母親協助照顧孩子,理爸由保母照顧孩子外,其餘四 位父親均由妻子原生家庭提供協助,顯示,在孩子年齡幼小階段仍由「母系」育兒的 意味相當明顯,受訪父親如何扮演其父職角色,值得關注。 三千、進行訪談 在正式訪談前,向研究參與者說明研究目的,並告\知其有關保密、自決等倫理 原則,再請研究參與者依其意願於「研究訪談同意書」簽署名字。為顧及研究保密與 隱私,以及場地便利性,每次訪談的時間與地點,均由研究參與者決定,訪談地點 包括研究參與者家中、辦公室、研究者工作地點等,大多選擇安靜無干擾之處進 行。每位研究參與者均受訪三次,每次訪談時間大多約1.5 至 2.5 小時左右,何爸及 保爸樂於分享經驗,每次訪談時間均超過2.5 小時;理爸的最後一次訪談,因為敘說 及討論內容豐富,訪談時間長達4.5/J 、時。每次訪談過程中均在研究參與者的同意之 下,進行全程錄音。 為了讓研究參與者能夠依其狀況陳述真實或特別的經驗,也為了更熟識研究參 與者及掌握其背景脈絡,初次訪談問題先由研究參與者的背景資料,以及概要性的 父職經驗開始討論;之後的訪談則是讓研究參與者依照時間序列敘說其父職經驗與 想法。研究者亦會適時提出個人的疑問、看法或意見,與研究參與者共同分享、澄 清或討論,同時視情況彈性調整訪談問題的順序和時間,以確保資料的豐富性與多 面性。

(8)

四、撰寫訪談日誌 每一次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將訪談中的所知所感,於「訪談日」誌中記錄下來, 記錄內容包括對當時訪談者的敘說及訪談過程的描述、對訪談的感受與想法、對研 究及下一次訪談的思考與提醒等。這些記錄均做為研究者後續訪談、資料整理分析 及研究進行詮釋時的參考。 五、丹書寫逐字稿 訪談結束之後,將錄音內容交由特約人員協助轉賠為逐字稿,同時向其說明轉 瞎逐字稿的方式、注意事項及倫理等議題,並要求其不得擅自保留訪談錄音與逐字 稿檔案。

六、反覆閱讀

研究者收到逐字稿後先進行勘誤、整理脈絡,並對其進行整理與反覆閱讀,留

意經驗故事的各種面向,從逐字、逐句、逐段,至 IJ 上下文對話及全文,不斷體會研 究參與者的敘說內容,直到理出屬於其個人的模式 (pattern) ,再將關鍵事件、需要 進一步釐清、繼續深入敘說,或有所感的地方加以註記,於下一次訪談時,再做確 認及訪談。如果遇有研究參與者無法表達其意,或者敘說較為片段,研究者在訪談 中曾協助研究參與者表達出來,或者將其敘說內容進行統整,而為研究參與者所同 意,亦會以「他同意研究者說 ...J 的形式被保留。此外,研究者會將自己的發言與研 究參與者的敘說一起理解。

七、資料分析及研究結果撰寫

研究者將所決定的故事內容主題記錄於「文本分析表 J (如表 l 所示) ,以深入探 究焦點內容或主題 (theme) 。研究者理解研究參與者的內在觀點後,依據轉變成為父 親的時間順序為主軸,書寫其故事父職經驗文稿,並寄予研究參與者檢核與回饋, 研究者根據受訪者的意見不斷進行再修正與再確認,直到受訪者沒有任何增修意 見。 研究者再從個別故事文本中挑選相關的敘說內容,對照之間的不同經驗觀點, 以理解與建構初任父親的最初父職經驗脈絡。

(9)

表 1 文本分析表 研究參與者 故事主軸 主題 次主題 文本內容 警爸 妻子懷孕 父職歷程 尚未有當爸 1.那時候還是覺得很虛無飄渺 期間 爸的真體感 啊! ...我覺得那十個月對我來 F主民ζ 講還很遠。[警 1-20- 1] 2. 因為小孩你都還沒見過,都還在 1 肚子裡面, (警 1-22- 1] 妻子的親職 1.其實她(妻子)把自己照顧得更 角色已經啟 好,因為她會上綱看一 ι 東西, 動 也很注重胎教,很多東西都是她 去查然後跟我說的。她其實都處 理完了,我就當一個現成的爸 爸。(警 1-20-3) 父職內涵 關注焦點在 1.我要是工作允許的話,一定會陪

妻子

她去產檢。(警 1-21-1

)

編碼說明 警(受訪者代稱)1(第一次訪談)20(第二十段落)1(第一句)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與訪談、轉睛逐字稿、整理訪談資料、訪談日誌撰寫等步驟 係於研究歷程中同步進行,研究過程並謹守研究倫理,更隨時覺察自己與參與研究 者之間在性別、角色位置、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在互動、理解與詮釋上可 能帶來的影響。

八、研究的有效性

為了建立本研究的有效性,研究者從聆聽、唐寫文本、分析文本到撰寫論文的 每一個步驟,都必須隨時檢視及自省扭曲產生的可能,除了要盡可能豐富的呈現文 本內容外,也必須讓受訪者確認研究者的理解詮釋內容,是否貼近受訪者真實的經 驗與想法,充分引用經過研究參與者檢核的資料證據,以提高詮釋資料時「確實性與 可信性」。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認為符合程度達 95% 以上,顯示研究者的個別故事文 本受到研究參與者的認可,真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賴程度。研究者並且邀請一位擔任 具親職教育質性研究經驗之副教授,檢核研究者在資料分析與詮釋上的有效性,其 表示研究者所撰寫的初任父職經驗文本,能符合研究參與者的敘說。

肆、初任父親之父職經驗歷程分析

根據六位父親的父職經驗故事,分析歸納初任父親最初一年父職經驗的經驗歷 程如下:

(10)

一、有育兒意願,生育動機主要考量家族期待和家庭情感 受訪者有生育子女成為父親的意願,其動機主要是「上一代的期待」、「讓家庭 更豐富」及「增進夫妻互動關係 J '顯示「家族」、「家庭」對父親的重要性。 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兒子,我爸爸希望要有人傳承下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理 2-5-1

)

家庭有小孩,應該還是比較健全。因為畢竟我們算小家庭嘛,會比較堂富一點點。 u孟 1-1]

-2J

認識十二年了,彼此太了解了,該做的,該講的,其實都差不多到一個瓶頸了, [何 1-22-1 )想說,有小核子之後,夫妻的互動是不是有一個新的方式產生。(1可 3-4-5

)

二、懷孕期間感受喜悅也感受壓力,關注焦點為妻子身體及情緒負擔

受訪者在得知妻子懷孕時,雖然感受喜悅,但是隨之而來的經濟開銷壓力也同

時進入其心中,形成喜悅與塵力交織的感受,顯示「提供經濟」仍為父親角色的重要

內福之一。 應該說喜悅和壓力都有, (良 1-16-] )會思考經濟問題啊!比如說像生產的費用、 坐月子的費用,小孩子的教養其實比較難去佑啦!那時候也比較感覺說,在經濟上的控 制可能要嚴格一點。[良 1-16-4

)

在妻子懷孕期間,妻子的親職角色已經啟動,但是受訪父親大多還沒有具體「當 爸爸」的感受,故仍以妻子懷孕的狀況及意見為其主要的關注焦點,而扮演關心、支 持與配合妻子的角色。妻子大多將自己照顧很好,並積極準備生產育兒事務,使得 受訪者覺得在此時期的參與有限。 我覺得懷孕的時候,注意力還是在媽媽(妻子)的身上,比較擔心她有什麼狀況。對 孩子的感覺,還是沒有那麼具體。[溫 1-12-4 )那時候有看一些懷孕的書。每次產檢都 去,也和妻子一起去上一些媽媽教室。(溫 ]-12-8) 那時候還是覺得很虛無飄渺啊! ...我覺得那十個月對找來講還很遠。〔警 1-20-1) 因為小孩你都還沒見過,都還在肚子裡面, (警 1-22-1 )其實她(妻子)把自己照顧得更 好,因為她會上網看一些東西,也很注重胎教,很多東西都是她去查然後跟我說的。她 其實都處理完了,我就當一個現成的爸爸。[警 1-20-3) 我要是工作九詐的話,一定會 陪她去產紋。{警 1-2]

-1

>

從懷孕匙,都是由她(妻子)一手規劃主導的,目前都規動l 好,我覺得我沒辦法做 到,所以她怎麼 f紋,我就是全力配合。[何 1-23-]

)

我覺得因為男生都是視覺的動物,畢竟他(孩子)不是在你肚子裡函,沒有辦法去感 受他。[理 3-14 晴 1 )讓她去操心就好了,有很多很細的東西我真的都不知道啊! (理

1-8-3 )

三、孩子出生時對「當爸爸」的感受更真實,但是對於父職概念仍感模糊

初任父親對於新生命的降臨感到高興與感動,在看見孩子並且抱到孩子後, I 當 爸爸」的感受比懷孕時更加真實具體。雖然對於父親的概念仍很模糊,但是仍感受到

(11)

壓力。 進手術室看著她把小孩子生出來,那時候感覺真棒! (何 1-13-3) 小核子生出來的 剎那,更具體感覺做爸爸了! (何 1-13-4) 還模模糊糊的,當爸爸那個概念都沒有啊。 (何 3-12-2) 技還是不曉得我往後或是目前該做什麼。[何 1-13-1) 就好像氣球突然戳破的那種感覺,腦袋就整個醒過來耶! (警 1-21-2-1) 看到的時 候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然後抱到的時候才感覺比較真實。〔警 3-8-1) 早在子一出生壓力就一直來,承受力要滿強的。(溫 1-45-1)

四、華人坐月子習俗舒緩了初任父親的壓力,妻子身體復原以後,關注焦

點慢慢從照顧妻子轉移到照顧孩子 在妻子坐月子期間,初任父親必須同時面對工作、照顧妻子及照顧孩子的壓 力,在妻子身體尚未完全復原前,初任父親關切的主要焦點仍為照顧妻子,但是因 為有坐月子中心醫護人員,以及原生家庭家人協助坐月子和照顧孩子,使得初任父 親在此階段與孩子的互動並不多。 老婆那時候剛從醫院回來沒幾夭嘛!其實身體狀態還不是很好!我要去顧小孩又要 去顧大人,變成說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啦!蠻吃力的。[何 2-7-2) 我很感謝我媽幫我照 顧小孩,真的,因為沒有我媽的話,我覺得我沒辦法做好我現在自己的角色。(何 1-12-3) 我老婆坐月子期間,我是以她為主,小核子我就完全托給我媽,我J1 R 孩子的互 動其實不是很多。[何 2-19-2) 因為我也不會煮飯,也不會幫她坐月子,又必須要工作,所以月子中心那邊有人照 顧會比較好。[良 2-

7-1

)那時候就是以太太為主,比較沒有那麼多心力放在小孩子身 上,因為很放心啦,有醫院的人幫忙照顧。[良 3-19-9) e 到妻子身體逐漸復原,能夠自行行動及生活自理時,便會將注意力逐漸轉向孩 \、

子。

妻子也慢慢比較復原了嘛,才會把重心比較放在小孩子身上,一方面也是小孩子回 來很多狀況都要自己處理,不得不這樣子。(良 3-19-9) 至少等他上班之後喔,才比較有時間去多看看小早在子一眼,要不然其實那時候,就 算在家極,跟小在車子的互動也沒多少呀,還是以太太為主。[何 3-6-3 )花在變成說太太 這邊 OK 了,然後我就可以把重心擺在小核子身上。[何 2-19-5)

五、坐月子結束後到孩子出生三個月實際參與更多孩子照顧事務,並協調

安排托育方式

月子結束後到孩子出生三個月內,對於初任父親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角色轉承 點,初任父親實際參與更多孩子的照顧事務,呈現出「照顧養育」的父職內酒,此時 坐月子期間的支援撤走,反而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坐月子的時間我可能還比較輕鬆,因為她媽媽(岳母)在,那個時候我腳還不方便, 所以他們也不太好意思叫我做什麼。[溫 1-21-3-3) 還沒開始照顧的時候,還不太有父 親的感覺。那時候不算真正照顧孩子,只算初初見面,因為那時候換尿布也不是我們換

(12)

啊!就還不太敢抱,很怕弄到,喝完以後要拍背呀,完全都不行,那就護士幫忙,跟帶 回家以後又很不一樣的狀況了。[溫2-5-1

J

後來就太太身體 OK之後,慢慢也參與到小核子的照顧。[何 3-12-6) 剛滿月的時 候,我真的很不能適應照顧小核子,因為我沒有參與感。(孩子)有時候哭闕,我不知道 原因,他一哭很煩,那時候就覺得怎麼那麼累,覺得小孩子真的是...我就不能適應任何 一個角色。[何 2-19-4

)

坐月子的時候,坐月子中心的護理人員會進來,都有支援,然後長輩會進來,所以 就還好,反而覺得還沒有那麼麻煩,就是說有比較多的資源。[良品的 -8 )爸爸角色真 正開始扮演,大概應該是從坐月子中心回來,自己真正在照顧他的時候,比較有感覺。 〔良品 16-4

)

妻子做完月子開始上班工作,透過協商安排孩子的托育事宜,以及關心孩子的 方式展現父職內涵。 現在主要是媽媽繼讀來忙照顧, (何 1-10-1 )我媽一直覺得小核子要穿保暖一點:

太太發現孩子喝母奶都會流汗,可是又不好意思講,我有時候會拿一些書面資料跟她是

說,醫生有說衣服不要穿太多,她比較可以慢慢接受這樣的事情。[何 2-4-1

)

目前孩子平日整天是岳母在帶,週六週日帶回來,我忙,可能一個禮拜去看一天或 兩天,太太幾乎會夭夭去。[保 1-22-2) 太太很想把核子帶回來,可是我阻止她,她不 得不接受。因為太太淺眠,孩子目前還不懂,沒有必要因為這樣子去影響到大人的工作 情緒,對孩子也不好。[保 1-22-1

)

我們上班之後就是由妻子的姑姑接手照顧,她會來我們家,因為她也是住在這個社 區,還警方便的。[良 1-7-2) 妻子的姑姑可能會比較隨性一點,我們會擔心,但是大部 分放在心梭,除非是太過了,我們就會溝通。大部分是太太跟她講,當然也是很委婉, 姑姑就會知道我們 care 的東西。[良 3-16-1) 現在就是讓保母帶,晚上帶回來,覺得這樣會比較親。[警 1-7-1 )一開始小孩帶回 來,會提醒太太要看一下早在子頭有沒有腫起來,怕的就是有撞到他又不講,父母親粗心 的話,到時候造成遺憾就不好。[警 2-2-3 )最近我接小核子,保母就很高興的跟我講 說,我已經教他會眨眼睛了,實際上我覺得眨眼睛對小孩子是不好,隔天送去的時候, 我就跟太太說,我們一定要跟保母講。[警 3-14-5) 父母可以幫忙照顧的話是最理想的,第一點你又省錢,第二點你又不用另外還要再 帶回去跟阿公阿塘建立感情。[理 2-3- 1)孩子可以互動的時候再接回來,因為對親子互 動、孩子成長比較好啊! (理 2-3-2) 有些人就是直接丟侏母,等做完月子再抱回來,就 我而言,我覺得是沒有什麼啦,我不知道他在幼教有什麼理論,還是也沒有什麼理論, 就是放不下,一定要這樣子把核子放在身邊。[理 3-15-1 )我們家附近本來有個保母, 要接送孩子比較方便,太太不願意,後來去找她在坐月子的時候來幫忙的保母,她是照 顧的還不錯啦,但是住得很遠,那就得去接啊。[理 2-2-3) 孩子出生最初三個月內,以孩子的生活照顧為主,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及生活作 息安穩,至於未來還無法真體思考與規劃。基本育兒技巧已逐漸熟練,但是孩子還 不能溝通,常常因為無法有效安撫孩子而感到焦慮,還感受不到與孩子互動的樂 趣。

(13)

那時候(:J夜子出生二個月)花最多時間在照顧孩子, (溫 1-21-2) 我覺得現在就是讓 他不要生病,或是說能夠睡得比較安穩一點,其實就已經 ok 了。[溫 1-40-1 )混在還沒 有喜悅,因為和小核子的互動比較少,他還沒有到會跟你玩的時候。[溫 1-21-1

)

他那時候(孩子出生二個月)很難顧,而且動不動就哭,我那時候記得印象很深,幾 乎我抱他都在哭啊,也不知哭什麼原因!真的好辛苦[何 2-6-2) 這時候小孩子能顧好健 健康康就覺得 ok '至於往後的規劃,我就跟太太講,太太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何

1-33-3 )

最近(孩子出生二個月)不知道他在哭什麼,他也不會講話,只會用哭來表示,這時 候是我覺得最沮喪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混在最需要突破的難關啦! (良 1-8-1) 六、孩子出生三個月以後,雖然仍以孩子生活照顧為主,但是會隨著孩子 發展增加互動與學習刺激 孩子出生三個月以後一直到一歲左右,仍以日常生活健康安全照顧為主。隨著 孩子的成長,以及對孩子照顧事務的日漸熟悉,越來越能掌喔孩子的狀況,也就越 來越能感受照顧孩子的樂趣。由於孩子已經漸漸會笑及有回應,受訪者與孩子互動 遊戲的頻率和時間也會隨之增加。 目前一歲多,還是生活照顧為主要, (警 3-19-1) 現階段是把小孩子的生活起居照 顧好,我覺得這是在他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警 1-40-4

)

一開始他不太會跟你互動,因為他就是吃J1R睡,三個月左右他就已經差不多蠻可以 互動了,到了四個月的時候他更有趣。【理 2-17- 1) 之前小時候只是照顧他,可能四五個月會發出聲音也會對你笑,行動能力也比較 足,就必須增加互動跟他玩的時間。照顧和主動的時間大約一半一半。〔良 2-14-2) 六個月大以後,他們玩的時候、笑的時候,會覺得他們很可愛了,他們開始學一些 把戲、互動好像可以聽得懂了,辛苦的部分慢慢減緩,樂、的成分慢慢增加。[溫 2-21-2) 感覺先苦後樂,漸入佳境。...一方面大人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好了,一方面也是對 孩子越來越清楚,一切狀況就是慢慢穩定,然後開始可以享受跟核子互動,以及看到孩 子成長改變的那個樂趣。[何 3-14-1 】 當孩子逐漸成長出現學習意圖與反應後,初任父親「刺激與指導學習」的父職內 涵,也會逐漸隨之出現。受訪者會增加與孩子的互動,並從觀察孩子的反應中,覺 察孩子已經開始學習吸收,從而在生活中刺激孩子學習,並且評估後續教育及才藝 學習等相關議題。 因為他用眼神去看東西在哪程,我就跟我媽媽講,這小孩子從現在開始,妳要跟他 講這是什麼,每天就教他會一點東西,他就慢慢記住了,他現在知道很多東西了。[何 3-15-2) 最近我跟找老婆討論說我們到底是要買哪一套教育系統給小孩子,感覺他們比 較有根據,比較不會是經驗談。[何 3-20-4 )我太太說可以給他學點才藝,這搞不好也 是以後要去嘗試的一個東西。可是也要看小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才藝才去學嘛! (何

2-14-3)

最近教他一些動作,覺得他好像都聽得懂,就慢慢去引導他。[良3-9-1) 000 或者

(14)

是什麼※※※(幼兒學習教材出版商)很貴那一種,一方面我們會考量價錢啦!另一方面 成~太太說還不急!我覺得不需要讓核子看太多 VCD 、 DVD ,也不要太依賴、那些東 西。英文的話,因為我們兩個都是英文老師,所以我是覺得不急啦,會讓他聽一些英文 歌曲。[良 3-9-4

]

你有刺激,他就學會一些東西,一旦再刺激他一些新的東西,他就會注意到,也去 玩。[理 3-17-1 ]我覺得小朋、友就是快樂的去遊戲,從極面去學東西,真的有興趣的才 藝,真的有心想念才去念。真的有時間,爸媽可以陪小孩子教他念一本書反而對他比較 有用,要講英文就要有那個環境,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快,不一定要去補習班。[理

1-16-1 ]

他們會握東西的時候,就買給他們那種搖鈴啊!或者是躺在那邊拍拍有聲音的那一 種,後來他們主要都是那種琴啊就可以彈。七八個月的時候買英文歌給他們聽。[溫 2-10-6] 最近那個 000 、※※※(幼兒學習教材出版商)一直打電話來, ...目前我覺得還 用不太列。[混 2-10-4

]

\

,

我覺得保母當然照顧得很好,可是小孩越來越大,他能給小朋友的東西可能就求 多。幼兒園應該可以學多一點,孩子可以學著合群、跟小朋友相處,小核子在一起學說 話也比較快。可是妻子不同意, [警 3-6-1 ]她是跟我說,現在他的抵抗力和健康才是最 重要的。經過考慮之後,我覺得其實她講的還蠻有道理的。[警 3-12-3] 等他一歲兩歲,或者是上幼稚圓了,當然要帶回來自己帶啊,親子關係一定要培育 啊 o [保 2-14-2] 帶回來教生活常規、禮貌操守,從生活裡面去找素材教他語言、數字, 再帶他去大自然爬山、走一走、跑一跑,這些東西就很夠他學習。[保 3-9-2] 在他一年 級前一年再去讀幼稚園,讓他去接觸一些同{齊的相處。(保 3-9-4

]

受訪者大多認為要到實際照顧孩子或者孩子可以溝通教導時,父親角色才會真 正開始。並且認為父親角色最大的挑戰,在孩子成長以後的教育,評估父親的父職 參與脈絡應將時間拉長來看,評定是否為成功父親,應由孩子長大以後的表現和感 受來論定。 說真的,一出生他也不愛理你,等到他會去認你,會跟你互動,開始在那邊吵你的 時候,才比較深刻感覺到那是你的小孩。[理 1-14-2] 父職角色可能等孩子會溝通會說話,父親角色才會開始。(溫 2-3-1-1

]

現在父親角色能夠出來的時間還沒有到,我覺得應該兩三歲就可以了吧!因為他很 會表達自己,就要慢慢的幫助他養成習慣。〔警 3-19-2] 其實我覺得我還不叫爸爸,頂 多像一個大小早在而已,我覺得我可能會Jlft.小朋友一起成長吧! [警 1-29-1

]

伍、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根據六位受訪初任父親的敘述,歸納初任父親的父職經驗歷程,經歷以下六個 階段,其中包含「關注焦點」及「父職內涵」等方面的轉變:

(15)

(一)預備詛釀階段一婚後至懷孕前 在此階段,真有育子意願的初任父親,根據「家族期待」與「家庭考量」 評估 與計畫認為適合生育孩子的時機。行政院主計處 195 年度家庭生活調查」顯示,受訪 國人認為婚姻中需要有子女的主要意義,以「享受親情」的比例最高,接近五成;其 次為「傳宗接代」約佔四分之一;再者為「比較像一個家」約佔 17%; 1 養兒防老」 及「使夫妻關係更親密」最少,分別約為 5% 。呼應本研究的發現,顯示在我國社會 文化下, 1 家庭」及「家族」因素仍影響著我國男士的「為人父」動機,並不同於美

國的個人心理性因素 (Goodman ,

1993; Rabinowitz

&

Cochran

,

1994) 。 (二)父職概念模糊階段一妻子懷孕 自從妻子懷孕後,雖然已經真備「父親」身分,但是關注焦點在於妻子的身體及 情緒照顧,對於「孩子」與「父親」的感受與概念,還是很模糊。確定妻子懷孕後, 「經濟提供」的父職內涵,最先被初任父親所感受,並且一直持續到往後幾個階段。 (三)衝擊慌亂階段一妻子生產 孩子出生帶來「身為父親」的真體與真實感受,但是關注焦點仍在於妻子的身體 復原,尚未展開真正實際對孩子的照顧。此時生活上的巨大變化與壓力接腫而至, 對初任父親而言,是充滿衝擊與慌亂的階段。 (四)父親角色嚴衝適應階段一坐月子 坐月子期間是初任父親父職角色調適轉變的時期,在妻子身體尚未完全復原以 前,關注焦點仍以妻子照顧為主。華人的坐月子習俗,讓坐月子中心醫護人員,以 及原生家庭家人得以支援照顧妻子和孩子,除了協助初任父親緩衝同時要投入工 詐、照顧妻子、照顧孩子的壓力,也有助於初任父親調適學習往下一個父職階段移 動。父親的關注焦點及父職角色內洞,會隨著妻子身體復原而逐漸轉移至孩子身 上。 (五)子女生活照顧階段一孩子出生三個月內 坐月子結束,妻子回復日常生活後,初任父親的關注焦點會逐漸由妻子移向孩 子。由於坐月子期間的支援在此時撤離,初任父親面對實際育兒事務,並協商安排 托育事宜,呈現出「照顧養育」的父職內涵。

(六)發展教養角色階段一孩子出生三個月以上

在此階段仍以「照顧養育」的父職內涵為主,惟因孩子逐漸可以互動與學習,初 任父親更加關注孩子的發展與需要,其「刺激與指導學習」的父職內涵會逐漸浮現, 並隨著孩子逐漸成長, 1 照顧養育」遞減, 1 刺激與指導學習」漸增。 綜合前述初任父親父職經驗及轉變歷程如圖 1 所示。

(16)

婚後 懷孕 生產/坐月子 核子出生

茲子出生

三個月內 三個月以後 時間

關注夫妻關條 妻子身體與情綺照顧 焦點 生涯安排

核子照顧

接子教養

父職生育預備 照顧妻子 照顧妻子與核子照顧養育核子照顧養育 內涵 經濟提供 經濟提供 經濟提供 與教育孩子 經濟提供

父職預備盟釀父職概念模糊父親角色衝擊/

子女生活照顧

發展教養角色 a

歷程 父親角色竣衝過應 圖 1 初任父親父職經驗轉變歷程 從前述結論可以發現,初任父親的父職經驗歷程為:婚後決定生育,養家的經 濟考量隨之而起;在妻子懷孕期間,對孩子以及成為父親的概念仍是模糊的,孩子 的出生為初任父親帶來具體感受與衝擊;妻子坐月子期間,因為有支援進入協助, 初任父親逐漸調適孩子出生後的生活;隨著參與照顧孩子經驗的增加以及孩子的成 長,初任父親逐漸發展出教養的角色內涵。 前述父職經驗歷程顯示,初任父親的父職內涵受到家族文化以及妻子角色的影 響。首先,針對華人文化而言,一如前文所述,我國家庭型態雖已顯現出改變,父 親仍受到家族文化下的家庭價值觀的影響,這使得台灣成年男性比女性重視順從父 母,而女性比男性重視親子關係,也比男性更重視夫妻關係(王行, 1997 、王叢桂, 2003 、胡蓮珍, 2000 、黃馨慧, 2000) 。這可能是造成父親在親職角色上關注的焦 點在於家族期望與家庭照顧責任的主因。 其次,要瞭解「父職 J '不能將其自家庭以及夫妻互動脈絡中抽離。 Hall(1994) 以紮根理論訪談十位初為人父的生活經驗,歸納發現,父親的「角色再定義」係依據 家庭的需要;父親考慮為人父的藍圖,衡量對家庭的價值及利益,會和配偶磕商、 改變期望、建立新的責任、設定優先次序、組織及計畫,並區分時間來貢獻家庭。 由於生理因素,父親對於成為父親的感受,要到孩子出生甚至開始照顧孩子才會比 較具體。相較於廖玲玲 (2006) 的初任母親母職歷程研究,母親從懷孕階段便開始具 體感受及準備扮演母職角色,初任父親的父職起步時間、關注焦點及父職角色內涵

(17)

上,均不同於母親。加上父親因為需面對工作及承擔提供經濟、照顧家庭與妻小的 責任,二者的對體互動關係促使初任父親傾向採取支持妻子育兒以及家庭保護者的 間接參與方式。這符合 Kaila-Beha 和 VehviHiinen-Julkunen(2000) 以 25 位初任父親為 對象所進行的訪談研究發現,在該研究中,受訪者描述成為父親就是作為旁觀者、 配偶的支持者、伴侶及家庭的主首 o Nystrom 和 Ohrling (2004) 分析 1992-2002 I 最 初親職」的相關文獻也發現,孩子出生一年的初任母親仍扮演主要的照顧者角色,初 任父親係扮演家庭保護者,以及經濟提供者的角色。 二、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論,對初任父親親職教育,以及未來後續研究提出建議如

下:

(一)對初任父親親職教育的建議 1.規劃貼近不同階段父職需求的親職教育資源 初任父親在不同父職經驗歷程階段,有不同的關注焦點與需求,因此,研究 者認為,父親親職教育需更加關注初任父親的整體需求,並配合初任父親的父職 歷程,在不同的階段提供其所需之資訊、技巧、情緒等方面的支持,以提高其身 為父親的自信與意願。 2. 整合親職教育資源,提升初任父親參與育兒的意願與能力 目前主動提供受訪者的資源,僅在懷孕及生產時,由醫療機構提供孕婦照 顧、新生兒基本生活照顧資訊。但是初任父親在孩子滿月以後,必需參與更多實 際育兒事務,仍持續需要即時有效的協助資源。 據此,親職教育單位、醫療機構、戶政事務所大學校、家庭教育、保母資源 系統等機構需要合作,整合親職教育資源,以持續提供父職親職教育資源,支持 初任父親參與育兒的意願與能力。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增加更多不同背景條件的研究對象 由於父職經驗脈絡具有個別性,因此,欲了解初任父親經驗脈絡的多元面 向,需要從更多不同條件的初任父親收集更多的資料。本研究僅從六位初任父親 獲得研究資料,在背景條件上仍未能多元的呈現,後續研究可以再針對不同背景 條件的初任父親,探討其父職經驗歷程與脈絡。 2. 探討影響初任父親父職經驗脈絡的因素 根據生態理論觀點,父職角色的決定與形成會受到生態系統環境中諸多因素 的交互作用,對初任父親來說,哪些因素的影響力特別顯著?在強調「家族」及「家 庭」的華人文化下,初任父親是否承受更多的家族期待與照顧家庭責任?其父職角 色界定、父職脈絡,父職角色壓力內涵是否亦會明顯受到家族以及家庭因素的影

(18)

響?均值得進一步探討。 3 探討母系及父系原生家庭家人協助育兒對父職經驗的影響 在本研究中的受訪父親,大多將孩子交由母系原生家庭家人協助照顧孩子, 對於受訪父親並未提出父職角色扮演上的期待,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比較母系及 父系原生家庭協助育兒,對父親的父職角色扮演是否有不同的期待和影響。 4. 探討妻子育兒期待的形成脈絡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對象為初任父親,但是從研究分析與結論中發現,初任父 親以及初任母親有著不同的親職經驗,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以初為人父母之夫妻 為研究對象,探討初任母親育兒經驗的歷程脈絡,以及其如何與初任父親的父職 經驗互動型塑,讓初任父母的育兒經驗圖像更加清楚。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大維 (2000) 。父職參與或參與親職的父親。應用心理研究,

7 '

12-22 。

王仕圖、吳慧敏 (2005) 。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 ,質性研 究方法與資料分析 (97-116 頁)。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王行 (199η 。台灣地區已婚男性對夫妻性別角色觀念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3 , 47-78 。 王舒芸、余漢儀 (199η 。現代奶爸難為乎?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探討。婦女與兩性 學刊,

8 '

115-149 。 王叢桂 (2000) 。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 6 , 131-171 。 王叢桂 (2003) 。工作者父母職責信念對工作價值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 研究 J '鉤, 749-770 。 行政院內政部 (2006) 。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行政院內政部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線上檢索日期 2008 年 3 月 26 日。網址: http://www.moi. gov.tw/stat!index.asp 。

行政院主計處。線上檢索日期 2008 年 3 月 26 日。網址 :htto :l/www129.tO l! .IWV.tW/ 且包Msociety!index.html 。 李旻陽 (2005) 。成為一個父親:父職的經驗與意涵。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 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淑娟 (2004) 。父育理論之建構與驗證一父親心理社會發展、父育知覺、父職參與 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杜宜展 (2004) 。父職參與意願、參與行為、參與感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

(19)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黛宜 (2003) 。已婚男性父職態度與實踐之研究一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麗娟 (2004) 。深度訪談。載於謝臥龍(主編) ,質性研究 (81-126 頁)。台北:心理 出版社。 胡蓮珍 (2000) 。初為人父在角色轉變過程的生活經驗。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涂妙如 (2007) 。以生態系統論評析國內近二十年來「父職角色」之研究脈絡,弘光學 報,

50

,

199-219 。

涂秀琴 (1999) 。初為人父第一個月一父親對其角色執行之認知行為。國立台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東弘 (2005) 。定做一個 rJ 訂做一個 r?J 爸爸一一個新手父親的敘說探究。私立 樹德科技大學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徐綺穗 (2000) 。父職及其與子女行為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

8 '

193-204 。 莫黎黎 (1997) 。已婚男性家庭事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3 '

117-155 。 莫黎黎、王行(1 996) 。已婚男性之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東吳社會 工作學報, 2 , 57-114 。 莊璧瑞 (2007) 。雙生涯家庭中幼兒父親父職經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 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介英 (2005) 。深度訪談在經驗研究地位的反思。載於於齊力、林本炫(主編) ,質 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 (1 17 -l28 頁)。嘉義:南華夫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黃迺毓(1 998) 。由生態系統理論探討父母教養方式之影響因素。全國家庭教育研討 會會議實錄。 黃瑞琴 (1991)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馨慧 (2000) 。台灣成年男性婚姻觀及其家務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鉤, 59-80 。 廖玲玲 (2006) 0 r 我當媽媽了! J 一新手媽媽初任母職歷程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謝曉雯 (2000) 。變中找序一初為人父母之生活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魏秀珍 (2002) 。父職研究在台灣一近十年文獻回顧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 會(主編) ,變遷社會中的家庭教育 (229-260頁)。台北:師大書苑。 蕭春媚 (2001) 。當爸爸是怎麼一回事?大學教育程度之幼兒父親對父職角色及教養 的看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20)

'8'0'0

-61

'0

'rr

'6u~s.mN 'l(

ll

Vd

H

Jnqη d'S8mp~81

pUB

StpA曰 :pO。可 18tpBJ

M8N

.(l7

66

I)

'V

M

'UBH

'£S

'0

-S£

'0

'(0步 '6U~.Ld'l( 1Vd﹒丘 ::>UBm3 81d丘 p它 9日 1 ~liTPuoq pUB丘 mU8PI :POOT,.J.l 8tp 叮叮UOmSUBll

8ql

.

(900

'0)

'S注 8~SB::>UB11'i?

"J

'q1q甘 H '::>UI' S18可 S1Jq nd

sumoJ

18dlBH丘 HUWd

d

'l(.L

puv

d6m. uv w﹒ (ε66I) 'N‘ UBWPOO~

('SS81d

q~lOM它 H8ql 司10 λM8N﹒ (1'0 -1I' dd) SdP月 0d

puv

SUOl1 Udω d1UI''l( J.LVdSd 日 :POO'l(.L d'l(1V d‘ ('Sp3)如 a

'a

OOH

1'i?

'S18~8d

'3

'H

u

l)

'1

'0-IT

‘(ε/ (0)

'6(;

'md~ωH 丘HWVd

puv

d6v~.L.L vW'pOOq18q~ 可JO

Inos

8ql

.

(000

'0)

'f‘ OUPBqlB~

''06

'0

-LL

'0

'09

'丘HUWd

d

'l(

1puv

d6v~.L.L 月v

Jo

I VU .Lη Of ')[10M8W它 lJ ~n~d8::>Uo::>

pUB

M8弘 18AO

uv

:~Up8q~可 8Jq 1Suods81:I﹒ (8660 ~ ,叫‘UOS 耳::>p3 1'i? '~日‘同S8un0 )l‘'f

M

'A

P8qO

O

suoqB::>nqnd

8~BS

:uopu0

1

'S)[

BOpUBsnoql

'(0

l7

-1

'0

'dd)

丘JnOd 戶口OS

puv

''l(J.L VdSd}J ι厄 .LOd 'l(.L 丘.LV .LOdWd1UO :J :POO'l(.L d可 1V d

('P3)

0~1S1B即 M

uI

'sI8po田 8q~~問 pU1,丘 pOOq18q~ 可 2回 dBqS81:I

.

(S66

r)

'f

')I

'AI它叮 'S耳 00日 ::>1S它曰:取 0λM8N'dId ηOJ .L

oJ

d6uV

'l(

JdJn

6~q

d

'l(.L :S1ω .Lvd

dWOJdqS1Ud

.L

vd

ω'l(M. ﹒('066 I)

'V

d‘ UB必 OJ

1'i?

'd

'J

UBMOJ

'8L

I-S91

'(s)(;

'6U~.Ld 'l(1Vd 'suoq它 p8dx8

IBUOS18d

JO

8::>U盯 10dw 1

8ql

:~U8囚 8AIOAliT 18q~可liT

81°1

S

U8W

~UmS1A 81:I﹒ (SOO'0) 'V‘ I戶口 1S1 日‘f'v ‘)[::>10 ‘到'1:I‘S8Uof

"1

'f‘耳 OOJ

'9

£1-L

'01

'(r)

[L

'1UdwdoId ωσ PI叫 :J ~心n 凹的 ~Sl耳-旬 U8M~ 8q~ 田 pOOq18q~B.!!

'(000

'0)

3'叫‘ q WB 1

1'i?

"S

'q~18 耳 0H

"H

'1:I‘臼IPBIH

"s

'J

'BpUO間 81-S 1山 Bl‘ 'f'N ‘它181q 它3 '066-LL6'的 'nHwvd

puv

d6v~.L.L vW

Jo

IVU.Lη Of S~U可呵呵 HM~U8 囚8AIOAU1 O~

S)[Un

pUB ‘Slo 1A它q8q I盯它 U81d ‘suoqu8W1 A::>U它m3 81d

!szaqleJmapmq

.

(LOO

'0)

'V

')I‘8100

即可‘f

‘OUBIIB

J-"s

‘的叫‘f

'M叫

UU-81

UO.l日

('0

1998

'0

03'oN

8::>

1A

18S

uoq::>npold8

1:I

lU8wmooJm3)

'a叫‘ 810間 ~IBH ‘lU8 田dOI 8A80 PUqJ日 1可 ::>1昀 S81:I 10J丘 ~8POS

JO

~Uq88肌 IB1UU81H 8q~~B

P8W8S81d

18d它d '1UdWd呵。江 UJ

,

S.Ld

'l(

1 Vd

6U~P~Pd.Ld

:d

n..

H

d6V

01丘 JUVJUJ'(Ipdv ‘L86 r)工均1 法81 白白

'SS81dqllOMBH

8ql

:)[lq λM8N ﹒(9 £1-S1

1'd

d)

sdpnodpuv

SUO~1ω 准。1 U I ''l(

J

.L

VdSd

}J

:POO

'l(.L

d

'l(

1Vd

('sp3)

ABO

'a

'1:I

1'i?‘S18~8d

'3

'H

uI

'6

'0

'M8叭 81:I 匈WB.!!

pUB

8~它 Pl哲叫 '8JTI

JO

SlB8A

881ql

~SlYS ‘PUq::> 它~upnp 81的

PUq::>

lBU18~Bd

JO

S~U它 U1囚 18~8P

pUB

SUl 8H它 d﹒ (000'0)

'3

'H‘ S18~8d1'i?小 V'1‘ U它q8UU8~

"1

's

H818AV

'IT-1

'[

,苟且m1 dN 。~.LV1 UO

-d

n..l1

vmuI

1uawdn..I0 也UI .L

d

'l(

1 vd

d

'l(

1Jo

.L

dnaIsmdN

'8::>U8P

1A

8

q::>lB8S81

8q~

JO

AlB 田間ns

V

:lU8田 8Alo AU 1日中可 JOSP8 ,耳8

8ql

'('0

00

'0)

')I

'AlBa

1'i?

"叫'S ‘U8TIV

(21)

。每三年恆、-Hawkins

,

A.

].,

&

Dollahi妞,

D. C. (1997). Beyond the role-inadequacy

perspectives of

fathering. In

A. ].

Hawkins

,

&

D. C. Dollahite(Eds.)

,

Generαtive fiαtheriηg:

Beyond

de.β cit

perspectives

(p

p.3-16).

Thousand Oaks

,

CA: Sage.

Henderson

,

A. D.

,

&

Brouse A.].(1991).The experiences of new fathers dUring the first

3 weeks oflife.

Jourηαl

of

Advαnced

Nurising

,

16

,

293-298.

Jain

,

A.

,

Bels旬;

].,

Crnic

,

&

K. (1996). Beyond fathering behaviors: Types of Dads.

JournαlofFami句 Psycholog習, 10(4), 431-442.

Jordan

,

P

L.

(1

990). Laboring for relevance: Expectant and new fatherhood. Nursing

Reseαrch,

39

(1),

11-16.

Kaila-Behm

,

A.

&

Vehvilainen-Julkunen

,

K. (2000). Ways of being a father: how the

自rst-time

fathers and public health nurses perceive men as fathers.

Iηterηαtwηαl

Jourηαl

ofNursing Studies

,

37

,

199-205.

Lamb

,

M.

E.

(1999). Research on father involvement:

An

historical overview.

Mαrnage αηdRαmilν Review,

29

,

2-3.

Lamb

,

M.

E.

(2000).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father involvement:

An

overvie

w.

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

29. In

H.

E.

Peters

,

G. W Peterson

,

S.

K.

Steinmetz

,

&

R.

D. Day(Eds.)

,

Rα therhood: Reseαrch, Interventions αηd

Policies

(pp.23-42).

New Yor

k:

The Haworth Press.

Lamb

,

M.

E.

(2004). The role

ofthefiα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4

th

ed.). Hoboken

,

N]:

Wiley.

Lamb

,

M.

E.,

Pleck

, ].

H.

,

Charnov

, E.

L.

,

&

Levin

, ].

A.

(1985). The role of the father

\

in child developmen

t: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pa

",

ernal involvemen

t.

In B. B.

Lahey

,

&

A.

E.

Kazdin (Eds.)

,

Advαnces lη Clinicαl

Child Psychology

(pp. 229-266).

New Yor

k:

Plenum.

Lewis

,

C. (1986).

Becoming αFαther.

Milton Keynes: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Lewis

,

T.

E.

(1999).

FIαther Involvement αηd

Perceptions of Childrearing in

Two-pαrent

Fαmilies.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for the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

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

Lupton

,

D.

, &

Barclay

,

L.

(1997).

Constructing 、 fαtherhood: discourses αηd

experiences.Thousand

Oaks

,

CA: Sage.

Magill-Evans

, ].,

Harrison

,

M

, ].,

Benzies

, K.,

Gie

rI,

M.

,

&

Ki

mal

,

C. (2007). Effects on

parenting education on first-time fathers' skill in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infants.

Fαthering,

5

(1),

42-57.

Mann

, T.

L. (1995). Transition to fatherhood: A study of first-time

A仕ican

Am

erican

fathers. Dissertation

Abstrαcts Iη terηαtioηαl,

56

,

(3-B)

,

172

1.

(22)

Thousand Oaks

,

CA: Sage.

Marsiglio

,

W

,

Am

ato

,

P

,

Day

,

R. 口,

&

Lamb

,

M.

E.

(2000). Scholarship on fatherhood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Journal of

MaTTiαge αnd

the Family

,

62

,

1173-1191.

McBride

,

B. A.

&

Rane

,

T. R.

(1

997). Role identity

,

role investments

,

and paternal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parenting programs for men. Early Childhood

Reseαrch Quαrterl少"

12

,

173-197.

NICHD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 Network(200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thers'

caregiving activities and sensitivity with young children. In the NICHD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 network(Ed.)

,

Child

Cαre αηd

Child Development: Results from the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αre αηd

Youth Development(395-406).

New York:

W泣ey

Nystrom

, K.

&

Ohrling

, K.

(2ω4).Parenthood

experiences during the child'sarst yeaf:

Li

terature review.

Journ αlad Advαnced

Nursing

,

46(3)

,

319-330.

Palkovi缸,

R.

(1

985). Fathers' birth attendance

,

Early contact

,

and extended contact

with their newborns: A critical review. Child Development

,

56

,

392-406.

Parke

,

R.

D. (2002). Fathers and families. In M. H. Bornstein(Ed.).

Hαndbook

of

Pαrenting,

Vo

l.

3:

Beiηgαη d Becoming αPαrent

(2

nd

ed.

,

pp. 27-74)

,

Hillsdale

,

N

J;

Lawrence Erlbaum.

Pleck

, ].

H. (1997). Paternal involvemen

t:

Levels

,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In M.

E.

Lamb (Ed.)

,

The role of

fiα 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3rd

ed.

,

pp. 66-103). New

Yor

k:

Wiley.

Pleck

, ].

H.

,

&

Masciadrelli

,

B. P (2003). Paternal involvement by U. S. residential

fathers: Levels

,

sources

,

and consequences. In M. E

,

Lamb (Ed.). The role of the

father

的 child

development(4th

ed.

,

pp. 222-271). NewYork: Wile

y.

Rabinowitz

,

FE.

,

&

Cochran

,

S. V (1994).

Mαηαlive:

A Primer of men's issues.

Cαl份rnia:

Brooks/Cole.

Sandelows妞,

M. (1994). Separate

,

but less unequal: Fetal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pectant mother/fatherhood.

Gender αηd

Society

,

8

,

230-245.

Vogel

,

C. A.

,

Boller

, K.,

Faerber

, ].,

Shannon

,

].口,

Tamis-

LeMom血,

C. S. (2003).

Uηderstαηdiηg Ftα thering:

The

Eαrly

Head

Stαrt Studν of Ftαthers

of Newborns.

Retrieved March

28 , 2008 仕om

the World Wide Web:htto

:l

/mathematica-mpr.com/ PDFs/ehsnewborns.pd

f.

毛萬儀/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23)

The First-Time Father's Paternal Experience during the

Child's First Year ofLife -Case Studies for Six Fathers

with College Education

Wann-Yi Maul

,

Nei-Yuh Huang

2

Abstract

According to previous research

,

the early

paterηal

experience

m仰 forecαst

the

future

paternαI

model.

Therefore

,

the

investigαtion aη the

initial

paternαl

experie慨:e

assists in

uηderstαηd的g

the

formα tion ofpα ternal

model. This

r的問rch

employed six

βrst-timefathers αs

the target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Based

oη the recαII

of

pαternal experieηces,

the

βrst yeαl' paterηαI experieηce

were

exαm的ed

This

reseαrch

revealed the

summαry

of results as below:By

folio妙的g

the time

seqμεηce,

there were six

stαges tηclμdiηg "prepαTαtioηαηd cult叩α tion", “obscure

paternal

conce抖,γ'impact

and confusion"

,

buffer for

adaptαtion

to paternal TOle"

,

“cαring

for child's living

coηditi側,1 仰d “development

of

pαreηting

role" during the

first year

pα tel'ηal

experience.

Furthermo惚,

the

emphαStS αηdpαterηαI coηηotatioη

were

d衍erent.

Bαsed

on the results

,

this research pTOvided suggestions in

planniηg

ofparent

education for

the βrst-time fathers αnd

future research \

Keywords: first-time father

,

paternal experience

,

in-depth interview

I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Nursery and Early Childhood

,

Ching Kuo Institute ofManagement

and Health.

數據

表 1 文本分析表 研究參與者 故事主軸 主題 次主題 文本內容 警爸 妻子懷孕 父職歷程 尚未有當爸 1.那時候還是覺得很虛無飄渺 期間 爸的真體感 啊! ......我覺得那十個月對我來 F主民ζ 講還很遠。[警 1-20- 1]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child learning experiences evaluate children’s learn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curriculum perspective, while the indicators for the Domain of

This circular memorandum requests Supervisors of Kindergartens (KGs) / Kindergarten-cum-Child Care Centres (KG-cum-CCCs) not joining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c) KGs shall report separately the income, expenditure and operating surplus / deficit for different sections (KG and Child Care Centre classes), streams (local and non-local

Including special schools and a small number of special classes in ordinary schools (primarily outside the public sector), but excluding special child care centres registered under

• If students/ children develop fever and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dvise them to stay at home for rest until fever has subsided for at least 2 days. • Staff

Offi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Virgin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 (2013). Milestones of child development: A guide to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rom

• Contact with both parents is generally said to be the right of the child, as opposed to the right of the parent. • In other words the child has the right to see and to have a

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各種事物總是在不斷改變,我們的人口狀況也是 一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2003 年進行的住戶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