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慢活-瞬光掠影 生活型態燈具創作設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自慢活-瞬光掠影 生活型態燈具創作設計研究"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 碩士論文. 自慢活-瞬光掠影 生活型態燈具創作設計研究 Shadows of Instant Lights: Research on Lighting Products in Confident New Lifestyle. 指導教授:施令紅教授. 研究生:廖嘉琪撰 中 華 民 國 一○二年六月.

(2) 誌 謝 這條求學之路著實崎嶇漫長,錯亂倒置恍如蒙太奇拼貼剪接。在工作許多年 後,再回學校求學心境是很不同,諺語說: 「當你準備好時,你的老師就會出現。」 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施令紅老師悉心指導,給予創作內容最大的空間與鼓勵, 修正我過去所留下工作習氣,施老師同時得承受非常緊迫時間壓力,眼睜睜看著 時間就要來不及也不可能做完的同時,我卻在最後一秒交出來。施老師擁有極佳 專業應變能力外,心臟也需很強壯,感謝老師對我的寬容,更是治學及設計道上 授業解惑的良師。藉此,嘉琪僅向施令紅老師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其次,感謝口試委員劉素真老師、周賢彬老師對本論文悉心指正,林達隆老 師、許和捷老師、劉建成老師在我研究創作期間給予極大協助。在研究所的三年 時間內授課老師:白適銘老師、楊永源老師、陳貺怡老師、江彥霆老師、王麗菱 老師、林昌德老師、王銘顯老師、潘襎老師等…在就學期間的教導。 感謝舊香居書店的書海導航浩宇幫忙,在這本論文一路相伴並提供資料,讓 我不致沈沒在茫茫資料海中。趕製作品時的天使們益榔、俊銘、大橋遊艇公司的 佳福,謝謝你們及時伸出援手幫忙,士泰幫忙翻譯英文摘要。在研究所三年裡經 常得到文沛協助,曉怡在最後緊要關頭支援論文格式製作,還有班上其他同學的 學習與鼓勵。從意大利求學時期結識至今好朋友眉蓀一路上相伴打氣,感謝此趟 米蘭傢具展之行協助訂房芍喬、沛霖。 當年因緣際會遇上性慧師父,她以年逾耳順之年回學校就讀碩士班,我以她 為典範萌生再回學校的念頭,非常感謝師父給予我精神上與實質上極大的幫助。 感謝這一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貴人及朋友們提攜與扶持,李愛蘭、何潔儀、 晏志成、林靖芸、陳曉嫻、凱厚品君夫婦。還有太多人要感謝,礙於篇幅,無法 一一具名,但每一位善意幫助我的朋友,嘉琪都非常感激,銘記在心,一併致謝。 最重要的感謝我的母親及我的家人,長久以來包容與支持。我確信未來日子會越 來越好,感謝菩薩讓這一切有了新的位置、新的開始。 廖嘉琪 謹誌 中華民國 一百零二年六月.

(3) 摘 要 在全球性的市場競爭中,網路普及全球訊息結構平面化,進而改變資本主義 區域移動,脫離舊有認知傳統束縛,造成文化全球化,在這場激烈全球化資本主 義市場競賽中,文化的地方標記獲得新經濟生態優勢。當地理經濟因素都被克服 之後,文化的時代也因此逐漸抬頭。 本創作研究追根溯源,尋找東西方全球化的起始於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根 據美國學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所提「大分流」現象是東西方歷史一個 關鍵分流點。從歷史文獻裡看到 18 世紀起,西方如何影響中產階級生活形態至 今,而東方晚明的文人消費心態,跟現今台灣當下消費心態及生活心態,又有某 些相似處。於文獻探討當代生活形態分析研究,梳理西方 18 世紀後之生活形態 歷史起源,及世界出現文化運動名稱解析,乃影響後續發展至現代自慢活生活型 態發生,產生當代文化在地化設計改變和材料運用。本研究以具國際代表性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之國際燈具產品個案分析,探討目前全球化下國際材料運用趨 勢。在延伸創作表現的理念與創作,以東方深層普世文化價值,融入在地特有材 質與符號加值於文化在地化設計產品,設計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用品,用以符合全 球化製程量產工藝,創造文化產品更高價值。並以明朝物誌銘為典範,中國古典 詩詞為精神做發展。反應當下生活形態的生活模式使用燈具為發展,應用現代科 技搭配台灣在地特有材質設計文創商品,作為自慢活燈具發展骨架。 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自慢活是一種帶有宿命的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 悠閒用創意過生活。自慢生活於社會階層主流中,有意識的隨波逐流,卻對自己 的專業及其人生價值觀,相當自省的從容與自信。融入生活工藝的美學精神,在 工藝設計產品中注入積極、愉快、正面的思考,展現自慢活人生。. 關鍵字:全球化、大分流、文化工業、慢活、自慢活. I.

(4)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global market competition is changed because market information is easily accessible due to popularization by the internet.. This has. caused regions of capitalism to expand ignoring traditional market restrictions leading to a new form of global culture. This intense global capital market competition brings new economic advantages by enhancing cultural localization.. After. overcoming geographic distance and economic restrictions to individual regions in the global market, individual cultures gradually begin to stand out from within the global market. This research and the creative works are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est and east cultures between the later 18th century and early 19th century.. According American scholar, Kenneth Pomeranz’s book “The Great. Divergence”, the phenomena of the great divergence is the critical point when the east and west cultures begin to divide in their rates of globalization.. The great. divergence theory discusses how historic records show that the western cultural attitudes of the 18th century are still affecting changes in the middle class lifestyle as well as attitudes of consumerism in the present day.. However, Taiwan’s current day. consumers still have many attitudes and lifestyles that were developed by scholars from the Ming Dynasty of the late 18th century. In this research I take a chronological look at the changes in current day western lifestyles, and analyze the global cultural movement beginning from the 18th century. I also look at how the global cultural movement influenced the ‘slow and confident new lifestyle’ movement and caused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of cultural and material localizations.. Real examples of light fixtur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 2013, Milan, were used in an individual case study II.

(5) to help me investigate how globalization has influenced the use of materials in design and production. Concepts based on deep universal eastern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 local material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s for the creative work portion of this research to create cultural localized products.. These products are produced by using standard. glob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easily work in today’s contemporary lifestyle creating a higher value.. Modern technology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 Taiwanese. materials are used to create these light fixtures within the slow and confident lifestyle movement. I used Ming Dynasty inscription as a model and classical Chinese verse as inspiration to create designs that would fit into a contemporary lifestyle. The slow and confident new lifestyle movement is a kind of initiative karma, as far as within a limited time period we can approach daily life with a more leisurely attitude to bring more creativity to the future of this uncertain era.. The slow paced. lifestyle is a major social movement with the idea that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values influences how individuals reflect on self-esteem.. By combining. more positive and pleasant thinking and aesthetic inspiration to design creative daily life works we can present a slow and confident lifestyle.. Keywords:Globalization, The Great Divergence, Culture Industry, The Slow Paced Lifestyle,The Slow and Confident New Lifestyle. III.

(6) 目 錄 誌 謝 ......................................................................................................................... II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錄 ....................................................................................................................... IV  表 目 錄 ................................................................................................................. VI  圖 目 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3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8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4  第一節 當代生活型態分析研究 .............................................................................14  一、十八世紀後之生活形態歷史起源概略探討 ........................................14  二、亞洲生活形態之觀察 ...............................................................................23  三、明朝之後與台灣當下生活形態分析比較 .............................................26  第二節 慢活概說.......................................................................................................32  一、慢活運動的特質與應用...........................................................................32  二、慢食運動與慢城運動 ...............................................................................35  三、從慢活到自慢活 .......................................................................................38  第三節 自慢活當代設計改變 .................................................................................42 . 第三章 個案分析與探討 ..................................................................................... 44  第一節  國際品牌產品個案分析.............................................................................44  第二節 新品牌產品個案分析 .................................................................................56  IV.

(7) 第四章 設計創作論述 .......................................................................................... 64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動機 ..........................................................................................64  一、創作背景 ....................................................................................................64  二、創作動機 ....................................................................................................65  第二節 創作歷程.......................................................................................................66  一、深層東方普世文化價值...........................................................................66  二、符合現代的生活形態用品 ......................................................................68  三、在地化的特有材質與符號 ......................................................................68  四、符合全球化的量產工藝...........................................................................69  第三節 創作使用材質 ..............................................................................................71  一、竹 .................................................................................................................71  二、漆 .................................................................................................................76  第四節 作品說明.......................................................................................................77  作品一、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77  作品二、莫如信 ................................................................................................85  作品三、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89  作品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92  作品五、築福 祝福 .........................................................................................96  作品六、高風亮節..........................................................................................101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8  參考書目 ............................................................................................................... 114  一、期刊...........................................................................................................114  二、政府資料 ..................................................................................................115  三、中文書目 ..................................................................................................115  四、研究論文 ..................................................................................................117  五、網路資料 ..................................................................................................118  V.

(8) 表 目 錄 表 1-1 東方明四家與西方文藝復興三傑橫向對照表 ..................................................10 表 2-1 18 世紀之後生活形態歷史運動起源概略表 ......................................................22 表 2-2 當代相對於中國明代文人消費物品認同比較表 ..............................................31 表 2-3 COREAN 城鎮認證通過統計表 ..............................................................................37 表 3-1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 .........................................45 表 3-2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2 .........................................45 表 3-3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3 .........................................46 表 3-4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4 .........................................46 表 3-5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5 .........................................47 表 3-6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6 .........................................47 表 3-7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7 .........................................48 表 3-8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8 .........................................48 表 3-9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9 .........................................49 表 3-10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0 .....................................49 表 3-11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1 .....................................50 表 3-12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2 .....................................50 表 3-13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3 .....................................51 表 3-14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4 .....................................51 表 3-15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5 .....................................52 表 3-16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6 .....................................52 表 3-17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7 .....................................53 表 3-18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8 .....................................53 表 3-19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19 .....................................54 VI.

(9) 表 3-20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國際燈具產品分析 20 .....................................54 表 3-21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1 .................................56 表 3-22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2 .................................57 表 3-23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3 .................................57 表 3-24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4 .................................58 表 3-25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5 .................................58 表 3-26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6 .................................59 表 3-27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7 .................................59 表 3-28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8 .................................60 表 3-29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29 .................................60 表 3-30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30 .................................61 表 3-31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31 .................................61 表 3-32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32 .................................62 表 3-33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33 .................................62 表 3-34 2013 國際米蘭傢具展會內展-新品牌燈具產品分析 34 .................................63 表 4-1 太湖石與七星潭石比較表 ....................................................................................78 表 4-2 產品開發特色概念來源分析表:作品一...........................................................79 表 4-3 作品一說明..............................................................................................................80 表 4-4 產品開發特色概念來源分析表:作品二...........................................................85 表 4-5 作品二說明..............................................................................................................86 表 4-6 產品開發特色概念來源分析表:作品三...........................................................89 表 4-7 作品三說明..............................................................................................................90 表 4-8 產品開發特色概念來源分析表:作品四...........................................................92 表 4-9 作品四說明..............................................................................................................93 表 4-10 產品開發特色概念來源分析表:作品五.........................................................96 表 4-11 作品五說明............................................................................................................97 VII.

(10) 表 4-12 產品開發特色概念來源分析表:作品六.......................................................102 表 4-13 作品六說明..........................................................................................................102. 圖 目 錄 圖 1-1 創作研究流程 ...........................................................................................................7 圖 1-2 現象學-時代活動對照表 .........................................................................................9 圖 2-1 18 世紀東西方文化、經濟、大分流示意圖 ......................................................15 圖 2-2 18 世紀之後生活形態歷史運動起源概略圖 ......................................................21 圖 2-3 生活風格的呈現方式.............................................................................................33 圖 2-4 生活風格的形成 .....................................................................................................34 圖 2-5 個人生活風格的形成.............................................................................................34 圖 2-6 COREAN 城鎮認證通過全球標示圖 ......................................................................37 圖 2-7 自慢活運動的影響 .................................................................................................43 圖 4-1 設計創作流程概念圖.............................................................................................70 圖 4-2 世界竹林分布區圖 .................................................................................................73 圖 4-3 台灣地區國有林事業區竹林分布面積竹林蓄積圖..........................................73 圖 4-4 各類竹製用品 .........................................................................................................75 圖 4-5 竹山產地實地探訪 .................................................................................................75 圖 4-6 3D 模擬示意圖 1 .....................................................................................................81 圖 4-7 3D 模擬示意圖 2 .....................................................................................................81 圖 4-8 2D 完稿尺寸示意圖 ...............................................................................................82 圖 4-9 3D PRO-E 圖面 ........................................................................................................82 圖 4-10 成品內建測試圖 ...................................................................................................83 圖 4-11 作品一完成圖 1 ....................................................................................................83 圖 4-12 作品一完成圖 2 ....................................................................................................84 圖 4-13 台灣特有人面竹圖 ...............................................................................................87 VIII.

(11) 圖 4-14 作品二完成圖 1 ....................................................................................................87 圖 4-15 作品二完成圖 2 ....................................................................................................88 圖 4-16 作品三完成圖 1 ....................................................................................................91 圖 4-17 作品四製作流程圖 ...............................................................................................94 圖 4-18 作品四完成圖 1 ....................................................................................................94 圖 4-19 作品四完成圖 2 ....................................................................................................95 圖 4-20 作品五製作細部說明圖 ......................................................................................98 圖 4-21 作品五完成圖 1 ....................................................................................................98 圖 4-22 作品五完成圖 2 ....................................................................................................99 圖 4-23 作品五完成圖 3 ..................................................................................................100 圖 4-24 作品六發想說明圖 .............................................................................................103 圖 4-25 作品六完成圖 1 ..................................................................................................103 圖 4-26 作品六完成圖 2 ..................................................................................................104. IX.

(12) 第一章 緒論 世界進入全球化之後,資訊洪流快速更迭,不再有一言堂壟斷現象,價值觀 多元並呈,百花齊放。現代人可以接受多元文化洗禮,擁有宏觀的視野,影響人 們對美感的講究和希望擁有個人獨特的生活品味。 通過商業貿易,全球化已於 15 世紀略具雛形,在 18 世紀初在東西方出現明 顯分野形成「大分流」現象。西方文藝復興對於世界影響的範圍,之所以傳播全 世界不只因繪畫本身,而是宗教、哲學、政治、軍事、經濟、技術等等整套西方 價值系統,數百年來改造了全世界文化(陳丹青,2007)。 在全球化影響下所呈現的「現代」乃是西方文化、經濟、知識、消費主流下 影響形塑出來的認知系統一如時代風潮。今時今日全球化浪潮下,大量生產的單 一商品模式,行銷世界產品系統化統一面貌,反而引起在地文化的覺醒,呼籲做 出區隔,形成差異性。今日亞洲文化追求的現代性,與 18 世紀大分流現象高峰 期間明朝文人消費文化有若干相通相似之處。本研究嘗試分析兩者之間精神、概 念相通相似之處,作為援引創作理念的基礎。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消費文化成了 顯學,誠如西諺有云:You are what you eat。你日常使用的東西表達了消費認同, 本研究探討現代消費文化認同產生。 「自慢活」隱身於消費行為前的消費者性格, 反映消費者自身生活態度與價值認同,從而促使消費。現代人在擁有生活自主權 的情況下,部分中產階級生活型態形成「自慢活」 , 「自慢活」又是如何影響「文 化在地化」,後者又如何與文化全球化形成區隔,對當下的文化在地化又有其影 響。 設計來自生活,創意源於文化,成於產品,本創作研究從當下生活形態需求 中出發,結合文化在地化的精神出發,取於明代文人書齋生活,具體保留風雅精 神,將傳統中國文化、當代美學與在地本土材料重新打造、揉合,符合於現代生 活形態。欲將現代生活必需品:燈具,從工藝美學,單純實用特質發展,結合現. 1.

(13) 代設計的創意巧思的可能性。以沉穩內斂的明式格調、寂靜禪意,從中反映使用 者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有如明代所盛行的物誌銘。. 2.

(14)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裏,造成文化全球化。從現今在一般認知「全球化」, 追根溯源尋找東西方全球化的起始。美國學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所提 大分流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東西方歷史一個岔路口。從 18 世紀起的西方如何 影響中產階級生活形態,引發一連串變革至今仍進行中的自慢活生活形態。 「自慢活」由「自慢」與「慢活」兩個字所結合,「自慢活」意義: (一)在經濟面:有絕對的自主權及專業自信,接近中產階級。 (二)在生活面:從容、悠遊,有自我的中心價值。 (三)在社會面:溶入而不亂,雖隨波逐流於主流社會價值內,還保有自我的自 信,及對環境的友善和永續概念。 (四)在自我面:雖宿命卻具有絕對的自我修補能力。 探究試過往歷史所發生的生活運動,起因幾乎是來自於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居多,中產階級往往是事件發起者,敏銳的嗅到風潮領頭羊。因全球化的關係, 造成文化工業的差異性縮小,如何作出區隔?全球化何時開始的?東方的中國早 在於 15 世紀初隨著君王制度帝國宣揚國威,航海技術的發達,世界文化、經濟, 得始流動。全球化這個動向早在於 15 世紀初已略具雛形,在 18 世紀初在東西方 出現明顯分野的岔路。本研究探訪現代東方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取明朝書齋的 文人生活方式作為比較。一直以來我們受西方,所發展出的知識領域系統影響甚 深。所以,試圖用現象學的研究方法,找出文化在地化內更具符號代表的實質內 涵,作為自慢活燈具發展的骨架。. 3.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現象學所謂「深度就在表面」的理論背景,文化往往是一連串地理環境 與歷史事件交織而成的存在,並交互影響、模仿,雜揉後所呈現的整體。於是, 一個事件往往連接著另一個事件,彼此牽連,環環相扣,形成一整個世界觀。然 而,我們正生活在金融、環境、氣候驟變的時代,在不確定的年代裡與新技術的 不斷創新下,在燈具設計上可以作出什麼樣的文化區隔? 文化全球化在現今是門顯學,經濟方面造成全球扁平化,在後現代學理論學 者傅柯 Foucault 所討論的「知識/權力」已經廣為人知,乃至為文化研究裡的背 景常識,換而言之,傳媒的改變加速知識的傳遞,進而改變了階級流動。資訊技 術革命,加上彈性與網絡化組織,聲光影像之創造與感知,流動的權力取代權力 之流,創造資訊化社會流動空間。用現象學角度審視歷史,現今世界上變革,幾 乎始於不安、騷動的中產階級,18 世紀的西方及 18 世紀的東方,在在都證明了 中產階級的影響力。尤在資訊取得已不像過去如此困難,又加速訊息流動,形成 難以抗拒潮流,東西方成了命運共同體,所有的一切皆互相牽連,休戚與共牽一 髮動全身,再也不像過去時代可獨善其身置身事外。我們又如何自處於在全球化 的大潮下,劃分出差異性呢?我認為,在自身文化基調上尋找並建立基礎,或許 是可行的方法。面對全球化的工業製造流程,大規模生產,同樣也是利用廣泛的 分工、機器生產以及全球銷售通路。如何產品在全球化統一製成的面貌下,做出 差異性,從文化底蘊出發是條活水通路。 文化創意產品,就是要始於文化,形於產品,用於生活,成於品牌,這樣才 能有生命力(林榮泰,2011)。或許可從設計的源頭開始,設計在文化工業中位 居核心的地位,關係到消費底端的銷售。從文化內在人文素養萃取養分,在人與 社會、人與文化、人與歷史中發掘,創新產品的方式並賦予設計新的感動。. 4.

(16) 本文研究目的如下: 一、因為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裏,造成文化全球化。現今一般認知「全球化」等 於「美國化」這樣的潮流中,追根溯源尋找東西方全球化起始,於 15 世紀 東方明朝盛世時代對應西方文藝復興。美國學者彭慕蘭所提大分流現象自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東西方歷史出現一個岔路口。從 18 世紀起西方工業革命 如何影響中產階級生活形態,引發一連串變革,乃至今日仍進行中的自慢活 生活形態。本研究探討當代生活型態及慢活到自慢活的內容與特質,以此做 創作根源。 二、東方文化如何在強大的西方文化中有所展現,凸顯東方在地性,證成「全球 化」不等於「美國化」,藉由大分流的現象提示,試圖找尋屬於中國的中產 階級深層普世文化價值。歸納出屬於古代東方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與現今 生活形態相似處。 三、透過海德格詮釋現象學,以知識性暸解自慢活的興起及所關注的要素,消費 者對於文化在地化設計要素的認知與偏好。 四、由現象學的發現法,從消費者端購買結果推論觀察出,生活用品產業界現況 與現代消費者行為模式,歸納及整理,文化在地化與今日產業設計的關係。 五、欲以深層東方普世文化價值,融入在地化的特有材質,將符號加值於文化在 地化上,設計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用品,用以符合全球化製程量產工藝創造出 文化產品更高價值。. 5.

(1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茲將本研究創作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當代消費文化認同的產生, 「自慢活」於現象學的實踐,本研究試圖用現象學 海德格方式做影響慢活產生時代的現象分析,與當下正在發生自慢活生活形態分 析,作為創作前研究。並以文化創意所發展出燈具設計衍生商品。以明朝物誌銘 為典範,於中國古典詩詞為精神做發展。反應當下生活形態的生活模式使用燈具 為發展,應用現代科技搭配台灣特有材質,加以設計文創商品。 二、研究方法 本創作研究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進行創作前資料蒐集、歸納與整理,並以 以現象學的發現法及海德格詮釋現象學,解釋當代自慢活生活形態發展。 文獻分析資料來源是以「觀光客的凝視」跟「路上觀察學」的方式從現有平 面媒體訊息跟網路媒體訊息,搭配實地考察為本,再從國內外期刊、書籍、網路 資料等多重面向進行蒐集與探討,藉以本創作研究進行燈具設計創作得以實證。. 6.

(18) 第一章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與方法 現象學. 研究名詞釋義. 大分流 全球化 文化工業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文化在地化. 當代生活型態分析 從慢活到自慢活. 第三章 個案分析與探討 自慢活當代設計改變 產品個案分析. 第四章 設計創作論述. 選定題材. 設計要素確立. 創作設計表現. 第五章 結論 -. 結論與建議 圖 1-1 創作研究流程. 7.

(19)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當今設計的領域裡,所牽涉到已不再像過去單純美學及器物實用範疇。若要 更深入設計前端,將跨美學領域含括社會科學向度,如人的需求、社會的動向。 本創作研究的先前研究,將涉及社會學理論的「現象學」 、 「大分流」 、 「全球化」、 「文化工業」。 故本創作研究將會挪用社會科學領域現象學,用現象學了解全球化的起因, 以及所產生的東西方經濟、文化分野「大分流」現象。以現象學分析全球化及因 全球化影響下,所產生文化全球化問題,進而思考文化在地化的自慢活設計實踐 可能性。. 一、現象學 (一)現象學 現象學源起於 20 世紀初期,笛卡兒分析哲學與同時代黑格爾唯心主義。德 國哲學家胡塞爾 Edmund Husserl(1859-1938)是第一位提出「現象學」 (phenomenology)一詞的哲學家並有現象學之父美名。現象學由「顯像」 (phainomenon)與「理由/說話」 (logos)兩個希臘字所結合(Cope,2005) 。此 字謂「顯示在經驗事物中者」 ,因為現象學方法本身,就是現象學的核心內容(李 貴良,1970)。他認為現象學就是一個方法概念(Methodenbgriff)及一種學說 (Klaue held,1986;張汝倫,1997) 。胡塞爾他的著作《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 象學》,提出名為「生活世界」(Lebenswelt; lifeworld)的觀點。「生活經驗」特 指一種「活過的經驗」,它指涉了人類所經驗到的事物,以及人類如何經驗到被 經驗的事物,而生活經驗正是現象學的研究對象(林韶怡,2011)。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為胡塞爾的學生。海德格的詮釋現象 學(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海德格的詮釋現象學更進一步認識我們所身 處的世界及世界的歷史構成,以此理解人類的存有問題。 8.

(20) 1.世界性與時間性 在海德格哲學裡的時間性,也就是此在的歷史性。「世界」裡,世界性與歷 史性交織出不同的意義網,前者是關聯性的構成,後者是過去與未來的交疊,因 此意義是存在於彼此所參照的整體(referential totality)中,包括歷史承襲的習 性與對世界的背景知識都是參照體,人會依照不同處境而因地制宜(located), 為經驗賦予不一樣的意義(Berglund,2007)。 2.通往意義之途:詮釋學循環 海德格認為,有一種來自生活世界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存在於理 性認識活動之前,因為人類必先置身於生活世界中,才能展開理性思辨活動,也 因此人類的反思與意識無法超越自身對生活世界的掌握。. 圖 1-2 現象學-時代活動對照圖. 資料來源:Berglund(2007),本研究轉引修改整理。 (二)現象學發現研究法 發現法(heuristics)是現象學研究法的一種,著重研究者的個人經驗和洞察。 「發現法所關注者是意義,而非測量;關注本質,而非表象;關注質,而非量; 關注經驗,而非行為。」 在現象學研究者認為:人類的行為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經由人的認知、意 識和情感,來完成個人所認知及價值的活動。而人的價值體系是由主體的意識和 興趣來建構,且落實於日常的社會關係和生活世界。 9.

(21) 現象學研究者主要就是去了解人們解釋其經驗世界的過程,並且相信人們是 經由與他人的互動,而造成有多種經驗的體驗方式。現象學研究者強調人們的行 為主觀意識,所以研究者試著進入人們的概念世界,試圖瞭解人們如何建構生活 形態及日常生活經驗,及如何對他們造成的意義。. 二、大分流 美國學者彭慕蘭 Kenneth Pomeranz(2004)《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 界經濟的發展》,用“全球化視野”解開東西方最初的全球化之始。 大分流的英文原文是“Great Divergence”。18 世紀以前東西方走在一條大 致相同的發展道路上,西方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優勢。以公元年表推算,歐洲出現 文藝復興之時,約略相當於中國的明初,而文藝復興全程則歷經明初、明中期、 明晚期,如以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與文藝復興三傑橫向比照,參表 1-1。黃仁宇先生將 17 世紀中葉的西歐與明朝末期做對比,追問何以南歐在那一 時期發生了資本主義,而中國沒有(陳丹青,2007)。於時代背景上東方明朝盛 世對應西方的文藝復興,卻在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形成歷史一個岔路口,在東西 方之間開始逐漸背離分道揚鑣,距離越來越大。 表1-1 東方明四家與西方文藝復興三傑橫向對照表 西方 達文西 文藝復興三傑 Leonardo da Vinci 1452 ~1519 東方 沈周 明朝四大家 1427~1509.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文徵明 1470~1559. Raphael 1483 ~1520 唐寅 1470~1523. 仇英 1498~1552. 資料來源:本創作研究整理。 於全球化的視野,在中國始於何時?在當時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微觀經 濟往往仰賴於資源(特別是能源)的新開發,宏觀經濟史則更多地要靠空間流轉. 10.

(22) 寬度和深度的擴展。東西方的歷史學家與經濟學家都接受由歐洲輸入的社會理 論,包括社會變革的方向。 大分流強調問題並不在於歐洲有什麽制度或政治、文化上的先天優勢,因為 經濟的發展總究是要依賴於地理環境、資源(特別是能源)、人口、技術等生產 要素的結合。英格蘭 19 世紀之所以能率先實現經濟的歷史大轉折,煤礦資源的 地理有利固然是一個因素,在彭慕蘭看來,美洲的發現,美洲、非洲資源的補償 性替代,才是幫助西歐跳出人口、資源的發展瓶頸的關鍵之關鍵。西歐的領先一 步,是借助“全球化”的機遇取勝。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古柏(Pieter Keulemans)發表論文《向世界打 開中國:17 世紀兩部荷蘭悲劇裡的明朝之亡》。於 17 世紀,有關世界的新知識 和複製這些知識新方法,當世界越來越被視為一個時間與空間的整體,明朝之亡 是“第一個全球性新聞事件”(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2012)。. 三、全球化 全球化理論源起於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出版的《世界社會科學報告》指出: 全球化理論是社會科學領域中一次主要的典範式轉換,社會科學絕不可能再與從 前一模一樣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最早是由泰爾多爾.萊維(Theodre Levitt)學者於 1985 年發明。在《哈佛商報》上的一篇題為“談市場的全球化”一 文中,用全球化這個詞來形容,此前 20 年間國際經濟發生的巨大變化,即“商品、 服務、資本和技術在世界性生產、消費和投資領域中的擴散”(程光泉,2002)。 所以,全球化是跨國業企業更可在追求利潤的情況下,尋求最低製造成本最 高銷售值,故可在全球不同地方工廠生產各個零組件,再運送到一處組裝,運送 到全球各地方,再以同一方式銷售產品。這意味著市場融合,生產、金融、貿易, 都是在全球大規模下,進行的流動的交通、通訊、貨物、信息方面,交換與運送, 世界更加落實全球一體化。. 11.

(23) 法國複合性理論學家埃德加.莫林 Edgar Morin 曾說過:驅動地球母艦需要 四具引擎,這四具引擎分別是科學、技術、工業、資本主義經濟(Carlo Petrini, 2009)。這四具引擎無所不在,不只在生產製造物品、消費產品的工業化過程影 響我們,更在文化上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全球化更擴大它們的主導性,成為世 界奉行的標準,這一切發生的越來越快,大家都以壓縮時間為主要目的。 「全球化」從一個模糊流行的字眼已變成一個通用語,對現代而言開啟一切 現在與未來的快速通道。在商品全球化下的台灣商業交換,與文化消費的巨變社 會裡,商品的流動所夾帶的文化觀點,正隨著商品銷售落腳到消費者的手裡,也 就不經意的,將品牌製造商所營造的文化認同觀點傳遞至消費者中。所以,全球 性的經濟商業裡頭,所生產的商品創造出消費文化,隨著消費者購買的認同,所 消費商品夾帶著文化認同,故文化全球化已存在生活中也是不可能逆轉的潮流。. 四、文化工業 全球延續著工業革命後不斷變動,網絡化組織。我們當下面臨,現代資訊化 社會流動改變所帶來的革新。也影響了文化資訊流動,在資訊全面扁平化後,革 新製程及產品組裝生產秩序,在企業品牌追求利潤全球化後,連帶著全球經濟也 進入扁平化。而從文化到文化工業,歷經一連串包裝,文化遂與商業行為做結合, 將文化需求組織化、產業化形成所謂「文化產業」。 「文化工業」這個概念,阿多諾 Adorno 和霍克海默 Max Horkheimer「啟蒙 的辯證」一書中(Max Horkheimer、Theodor W. Adorno,2009),提出針對資本 主義社會中大眾媒體大量生產傾銷的大眾文化現象,並將文化工業歸結幾個特 點, 如下述: (一)文化產出有其標準化程序、商業目的和為了滿足消費而生產。 (二)文化生產與現代科學生產技術越來越密切。 (三)文化的主體已經逐漸不是作為文化消費者的廣大群眾。. 12.

(24) 在文化工業與文化救贖的前提下,阿多諾一方面對文化工業使文化產品商品 化、標準化深惡痛絕,但對文化工業使藝術成為「反藝術」的狀況表示遺憾。但 另一面又像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成員一樣,對文化與藝術又抱希望,認為在當今 世界上能拯救人類的仍只有文化、藝術。藝術可以和諧地調和形式與內容、功能 與表現、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之間的關係(陳學明,1996)。 依據上述阿多諾所言,文化工業最好承載著文化,又因產業全球化造成文化 全球化,其差異性只有從在地文化著手。. 五、文化在地化 羅伯森(Roland Robertson) (1992)提出「全球在地化」的概念,所謂「全 球在地化」指跨國企業(組織)考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情況,將公司或旗下的商品 或服務做適當調整,以符應當地文化和社會特性及需求,並藉以增加銷售成果。 全球在地化和在地全球化都是受到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後產生的現象,也都是 為了因應全球化的衝擊。總之,無論全球在地化或在地全球化,都為了能在全球 化得衝擊下,擺脫被全球化的「主流」意識形態宰制,並企圖找出「主體性」的 具體作法。羅伯森指出:地方和全球並不彼此排斥。相反地:地方必須作為全球 的一個面相來理解。全球化意味著:地方文化的彙集、彼此接觸,兩者都必須於 多個地方的衝擊性(clash of localities)中,在內容上重新界定。 羅伯森建議,以全球本土化是由全球化和地方化兩塊組合,須合而為一,取 代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全球本土化有幾個特色: (1)它是一種批判性全球化、 由上而下的全球化; (2)全球化與本土化互為依存; (3)國家角色的轉變:地方 得以跨越國家與全球對話; (4)全球本土化的文化是混血的、是多元的; (5)全 球本土化中的普遍性與特殊主義並存。沒有多元的本土文化就沒有全球文化,全 球文化只有不斷的創造差異才能繼續下去(陳伯璋、薛曉華,2001). 13.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計三小節,依序針對當代生活型態分析、從慢活到自慢活內容與發 展、當代設計的改變等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整理與回顧,希望對本創作有所助益。. 第一節 當代生活型態分析研究 一、 十八世紀後之生活形態歷史起源概略探討 生活型態(lifestyle)概念,起於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相關研究。根據 Andreason(1967)定義: 「生活型態是一社會科學的概念,是將個人或單一群體 所產生獨特行為統合,生活型態涵義是一個時間資源配置問題。在有限時間及資 源情況下,不同個人或群體,如何分配可用時間,從事各式活動。因此可分析做 為預測群體將來如何分配使用時間基礎,也可以作為預測未來消費型態的基礎。」 所以,生活型態即可反映出社會學中所說的,社會關係模式、生活風格、生活方 式、消費模式、生活價值觀及世界觀。細觀是個人或團體之生活方式,如何分配 時間、娛樂模式及使用消費方式。倒映出生活型態反映個體之態度,也是一種個 人品味的展現。 探討生活形態過去,各個文化運動轉變演化過程,乃至發生自慢活生活形 態,時代時間感是需要的。社會群眾運動發生的、經濟活動飄移的速度、全球化 文化變遷的速率、消費文化變形、社會與經濟等的社會科學問題時,得參考時代 變遷社經流動。如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等。所以,本章節將重點放 在梳理 18 世紀後之生活形態歷史起源,各年代於世界各地出現的文化運動名 稱,解析及後續發展釋義,這牽涉到自慢活的發生。請見圖 2-1. 14.

(26) 圖 2-1 18 世紀東西方文化、經濟、大分流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創作研究整理。 15.

(27) 世界全球化的過程追朔可至 18 世紀初,世界經濟的東西方文化「大分流」 現象探討,而西方文化對現代全球化的影響至深,我們目前承襲所謂的現代性到 後現代的知識理論幾乎是由此發展出來的。因「布爾喬亞(Bourgeoisie)」的產 生有了資本主義、馬克斯的共產主義、消費主義發展出消費文化論述,乃至於包 浩斯設計基礎的訓練論述發展出現代設計基礎。影響至設計端、生產端、消費購 買,銷售風潮導致消費文化認同,消費認同產生金錢流動,實為今文化全球化之 啟端。一如印證了傅柯(1972)所討論的「知識/權力」廣為人知的論述,甚至 成為文化研究裡的背景常識。是歷史的規則,總是在時間與空間中被決定,這樣 的時空定義了一個特定的階段,以及對特定的社會、經濟、地理或語文的區域來 說,發言功能(the enunciative function)得以操作的條件(Zygmunt Bauman,2003) 。 在西方 18 世紀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幾乎是整個向西方傾斜的。西 方隨著工業革命推展,各種新發明與發現,加上既有技術更加純熟。君王主義的 衰敗,民主主義資本主義的興起,算是正式開啓了現代消費者自主權的開端。 「布 爾喬亞」還具有很多特質,例如:有產階級的金錢觀和無產階級的創造力與品味。 同時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使得生產與消費互為循環。而資本社會透過各種運 作,激起民眾對商品的幻想,進而加強消費的慾望。 (一)西方中產階級的產生的源頭「布爾喬亞」 「布爾喬亞」來自法語,意思是資產階級跟中產階級。從起源上來說,在《法 國資產階級史》一書中指出,資產階級(Bourgeoisie)一詞,首次出現於 1007 年的一份特許自治證書中。中世紀以前藝術家唯一服務對象是上帝,到了文藝復 興時期藝術家接受貴族及教廷的供養及贊助,以作品交換回報。工業革命後以機 器取代人力生產效能增加,讓都市興起一波改革,形成一批擁有財富的新興資產 階級「布爾喬亞」。隨印刷術的發達,教育的普及閱讀風氣漸高民風漸開,不論 是在消費或閱讀,中產階級在民主時代下,開始模仿貴族的日常生活(辜振豐, 2003)。 16.

(28) 中產階級興起之初,尚未建立一套屬於自己審美觀,只是仿效跟風,品味低 劣將藝術作品作為炫富手段。引起自覺性高的藝術家不滿,並陷入擁抱市場及是 背棄藝術的兩難。而後這些中產階級隨時代變遷,轉換身分為資產階級新貴族時 代也有所變遷。於 1851 年大英帝國舉辦世界博覽會,此後歐洲各國相繼舉辦。 世博的目的在宣揚國威,及讓民眾目睹工業革命的成就。各種新奇的產品刺激了 入內參觀群眾,隨之消費慾望也被刺激增長。1852 年拿破崙三世登基,下令巴 黎大改造,拆毀所有舊有樣式建築,規劃出一個適合逛街、消費的城市。隔年 1850 年代的巴黎,興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商業形態,這種商業型態開始把各 種獨立的零售業,全部整合在同一座空間裡集中販售商品,這樣便利又時髦新潮 消費方式,即為今日「百貨公司」起源。 隨著時代變遷,從過去工業革命前,即存在的布爾喬亞,未曾在歷史上消失, 甚至在 1980 年代的布爾喬亞,已變身積極進取的雅痞為代表。雅痞跟歷史上的 「布爾喬亞」特徵一樣,是沒有世襲貴族文化、有高收入,知識豐富並漸漸衍生 出特有的新興文化、生活方式。這些現代布爾喬亞雅痞群體特徵,是追求生活質 量,及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時也具有很強烈社會責任感。 雅痞是美國物質享樂主義產物,出身於美國社會富裕中產階級家庭的青年, 擁有充足物質生活,且沒有受到文化和傳統的束縛,並有一定程度自我約束力。 在時代演進發展之下,雅痞定義成了「在一定經濟基礎下的品味生活」,雅痞族 的生活態度是樂觀進取,致力於專業工作、與人交流,喜歡在平凡中去找尋不平 凡,同時也重視自身的內在涵養,是一種內涵非常廣泛的生活風格群體(張媖如, 2008)。 (二)波西米亞生活形態的概述 一開始波希米亞人是指捷克波希米亞省的本地人,波希米亞人的第二個涵義 卻是出現在 19 世紀的法國。波西米亞精神的墊基者是雨果(Victor-Marie Hugo) , 是 19 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極力主張藝術自由,於 1829 年完 17.

(29) 成,極具浪漫主義精神劇作(赫那尼)(Hernani),打破古典主義教條,引來傳統 衛道人士強烈批評聲浪。 將波西米亞具象化的是亨利.穆傑(Henri Murger)出版於 1845 年的短篇故 事集《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 (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讓波希米亞人這個 詞普及於法國。1896 年被普契尼以亨利.穆傑小說中的概念主題改編成歌劇《波 希米亞人》,至此波西米亞人具體形象,已從法國巴黎的拉丁區閣樓走出,成為 一種浪漫的符號象徵。而波希米亞在英語中首次普及,則是在威廉.梅克比斯. 薩克萊 1848 年出版的小說《浮華世界》(Vanity Fair)。 波西米亞風格於 1995 年左右,時裝雜誌作者用波西米亞來描述一種服裝風 格,大多數人認為是指一種披掛、頹廢、充滿個性的造型。品牌大致上是 Romeo gigli 及 Dries Van Noten 以民族風注入現代時裝。字典上的「波希米亞」此詞是 一種玩世不恭的行為及思想(傅天余,2002)。波希米亞人這個詞,被用來指稱 希望過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作家與任何對傳統不抱持幻想的人,這個 詞反映了 15 世紀以來,法國人對來自於波希米亞的吉普賽人的觀感。 波西米亞在本質上是一種浪漫的叛變,是歷史變動下的產物,波希米亞式生 活型態風格的興起與工業革命密不可分。1862 年《西敏評論》(Westminster Review) 「波希米亞」此詞,現今已為廣泛接受為對一種文藝的吉卜賽人的描述, 不論說何種語言,不論居哪一城市,一個波希米亞人,便是一個藝術家或知識份 子混合體,有意無意地,在生活上和藝術裡脫離世俗常規。 (三)「布波族」生活形態概述 「布波族」(Bobos)一詞首度由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2000)的 著作當中提出。在布爾喬亞資產階級的雅痞與波西米亞叛逆嬉皮當中,演化而 成的高學歷精英族群。大衛.布魯克斯為知命名新名字「布波族」(Bobos), 以布爾喬亞(Bourgeois)以及波西米亞(Bohemian)各別的第一個字來相結合,來 形容這個高學歷精英族群,簡稱為「布波族」 。而這兩個團體彼此碰撞的歷史, 18.

(30) 以及現代波希米亞和布爾喬亞融合之後,走中間路線的新興社會精英上層知識 階級「布爾喬亞波希米亞人」,一種布爾喬亞式的波西米亞人焉然產生。 波西米亞性格的人崇上自由價值,而 1980 年代的布爾喬亞以積極進取的雅 痞為代表。在 1960 年代的高學歷嬰兒潮世代,想從淸教徒菁英手中拿走象徵其 崇高地位,進而部份變成激進分子,波西米亞偏好的是自我表達,而鄙視菁英階 級枯燥乏味的保守風格。這些所謂六○年代,高學歷嬰兒潮世代,相對在破舊立 新的過程中,也付出相當的社會成本,這可從高漲的離婚率、犯罪、藥物濫用合 違法比率中窺出端倪(David Brooks,2000)。 在心靈上,布波族本身喜歡嘗試未知的事物,及有相當程度開放的心態接收 新事物。對於社會的多元性有相當大的包容,認為彼此應該相互瞭解,找出彼此 間的共識。由於布波族認為,社會上改革應是因循漸進的改變,故不會因反對而 反對顛覆舊有的傳統,而應該適時保留適當的現狀,並且以溫和的態度進行改 變。在當代消費社會當中,布波族也將布波文化融合精神,帶入消費態度當中。 在消費認知上,他們一方面希望自我能夠被他人所認同,一方面卻又不願意被同 化。 (四)樂活生活形態概述 「樂活」是一種生活方式, 「LOHAS」一詞最早出現在 Ray and Anderson1998 年的書中,其表示文化創意人(Cultural Creatives)以全球觀點,關注全球生態,以 其新的生活模式,才使能地球永續經營。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是健康與永續的生活方式。其中亦對「樂活族」定義為在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 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Ray and Anderson,2008)。 另「LOHAS」中,H(Health) 是「健康」,亦為健康環保生活方式,與個人 成長及另類健康保健;而 S(Sustainability)是「永續經濟」 ,亦是生態永續的精神。 如:消費自然有機食物、使用自然無毒及永續環保餐具、自然療法、可重複使用 的能源等等。而樂活族對環境和永續的理念認同,常以不經意舉動落實在生活中 (NPO 樂活俱樂部,2008)。 19.

(31) 在西方 Ray and Anderson(2008)以文化創意人為開端,提出 LOHAS 概念, 並將 LOHAS 定義為一群人於消費決策時,會考量自己與家人健康與環境責任, 除身體力行外,也關心環境保護議題。其首次發表此理論時,文化創意人約有五 百萬人。根據統計,美國約有 26%,歐洲則有 30%,相當於八千萬至九千萬人 屬於或潛在屬於樂活族。在 2005 年 5 月自然消費市場研究中心(National Marketing Institute, NMI)與 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公司為理解樂活市 場,發表關於樂活之初步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出「樂活族」 、 「生活中間者」 、 「中 庸安全者」 、 「個人便利族」四個族群,個別說明如下: (NPO 樂活俱樂部,2008) 1. 樂活族:將對環境與健康關心化成實際行動,落實於生活中、重視社會問 題、關心自我成長。 2. 生活中間者:重視成本,對環境與健康關懷化成行動,若所得提高,晉升 為樂活族可能性高。 3.中庸安全者:對環境與健康關心較低,沒特別意見或價值觀。 4.個人便利族:對環境與生活漠不關心。 在東方日本 2002 年,樂活第一篇報導,出現於日經新聞的生活情報版中, 作者大和田順子介紹,認為樂活應重視自然與環境,並且是流行時髦生活方式。 也因樂活概念與日本傳統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接近,為此日本政府或企業 亦開始注重此趨勢並極力推廣(NPO 樂活俱樂部,2008)。 在東方台灣,2005 年一股樂活風潮快速在台灣蔓延開來。開始在台灣各媒 體上報導曝光,2006 年初,國內便利商店統一超商也加入 LOHAS 風潮的自然生 活方式提倡「新生活運動」,對外發行 MY LOHAS 生活誌,並提倡無添加飲食 和商品。褚士瑩(2008)認為 LOHAS 即是在吃喝玩樂中,勿忘地球之保護,健 康永續生活,而 4R 是樂活之生活態度,4R 為減量再減量(Reduce) 、回收再回收 (Recycle)、旅行要有責任(Responsibletravel)、慢活生活(Re-energize through slow life)。. 20.

(32) 綜合以上的結果,樂活族行為以實現個人與社會,永續發展為終極目標,並 落實在生活中,實現永續地球、珍惜健康、綠色環保的觀念。LOHAS 風潮滲透 全球,在當前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之際,其價值觀與生活態度蔚為風潮影響至今。 (五)慢活運動前身慢食運動概述 1986 年麥當勞在羅馬開設第一家分店,卡羅連結米蘭和羅馬的知識分子發 起「慢食運動」(the Slow Food Movement)。1989 年 12 月 9 日在巴黎,舉行為 期三天的慢食大會,來自世界各地二十個國家簽署慢食宣言,正式成立慢食協會。 「慢食運動」反對全球化,但卻充分運用全球化的便利,打造無國界平台。「慢 食運動」自 1986 年在義大利羅馬發起至今,深深地影響了九十年代以來全世界 人類的生活態度(Carlo Petrini ,2009)。 「慢食運動」創辦人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 ,近二十年來一直在地球 上馬不停蹄,推廣慢食理念。協助各地小農捍衛當地的原生物種,並積極建構世 界食物社群網絡,世界食物社群大會、品味沙龍、美食方舟等國際性活動,讓世 界各地的小型生產者進行交流,互相支援,對消費者端也極力倡導以新美食家, 做為打造全球食物網絡系統的主要動力,發展新的經銷系統,降低食物運送過程 的碳排量以縮短到消費者的距離,呼籲追求有品質的食物。 慢食生活藍圖不是烏托邦、而是在世界各地正在進行的故事,雖尚未成為當 今世界主流,但越來越多社群紛紛加入以慢食為核心的生活實踐。這是讓每個人 可以享受真正的好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沒有被割裂的人性流程。 (請見圖 2-2 ). 圖 2-2 18世紀之後生活形態歷史運動起源概略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

(33) 表2-1 18世紀之後生活形態歷史運動起源概略表 名稱. 時代背景. 最早興起 運動族群. 最早出現. 提倡主旨. 最早起源區域. 布爾喬亞. 約工業革命 藝術與工藝 運動. 資產階級或 有產階級. 中世紀歐洲指 自由民非貴族 非佃農佃奴。. 自主欲望與 歐洲 消費更精緻 生活的追求。 珍惜一切自 己還有能力 辦到,珍惜自 己受到社會 肯定、並允許 得到的一切。. 波西米亞. 約工業革命 藝術與工藝 運動. 藝術家. 1829 雨果(赫 那尼)劇作。. 本質是一種 抵抗、浪漫主 義、藝術的自 由。. 歐洲. 波布族 (BOBO 族). 2000 年左右. 中產階級. 美國記者大衛 布魯克(David Brooks)天堂裡 的波布族. 以中產階級 的模式享受 成功是波西 米亞與布爾 喬亞的合。一 切通過消費 才得以成,唯 有通過品牌 才能找到自 我主張。. 美國紐約. 慢食. 1986-----至今. 中產階級. 慢食運動. 更細膩的農 業型態自然 的種植,合時 的圓熟及友 善食物來源 的態度。. 義大利. (Slow Food) 是由意大利人 卡爾洛·佩特里 尼提出 樂活. 1998. 中產階級. 「LOHAS」最 早出現在 Ray and Anderson 在 1998 書中。. 「健康的飲 美國紐約 食、生活、身 心靈的探索 與個人成長。. 中產階級. 最早出現在 Carl Honoré 的 慢活書中,顔湘 如譯(2005) 。. 以正確的速 度生活,用更 多的關懷與 注意聯繫,協 商人們每日 不同的體驗 的暫時性。. 二十世紀末 油價大幅波 動衝擊經濟 慢活. 1999 二十世紀末 油價大幅波 動衝擊經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 義大利.

(34) 二、 亞洲生活形態之觀察 本節探討的亞洲生活型態觀察,是以茶與禪影響在香港、日本生活形態觀 察。在亞洲中國大陸、香港、日本三地佔東亞位置是重要的,相對探討亞洲生活 不能不忽視這三個區域。文化方面東亞這三地,於西方人眼中某些生活習慣跟價 值觀是相似的,但由我們真正身為東方人卻可以很明顯感覺到,哪些是相似相異 的。套用法蘭克福理論家認為,文化是與人類的存在和發展,是在各方面都習習 相關的社會歷史現象。文化的展現,承載了人類歷史發展於歷史創造的目的及價 值等(陳學明,1996)。 中國文明是幾千年來東亞文明核心也是主流,中國文化第一次的挑戰,是白 馬負經佛學東來,至東漢起佛經文明,改變了中國文明的宇宙觀、世界觀、生命 觀,因此儒、道、佛三者價值觀,成為中國文化重要組成,也就是東方的深層普 世價值基礎。儒家、道家,佛家融合思想的智慧之說已烙於中國文化,內化至人 們心中,影響至整個東亞,時間累積使得三地有了明顯的差異。文化和空氣一樣 存在身邊每個角落,是刻進基因裡,在呼吸思考中不斷影響個人選擇。 以「智慧」一詞而言,佛家言妙智慧(佛語「般若」,中譯「妙智慧」),就 是儒家的「精義入神」 。中國人的修養是動中之靜而來的(禮元錄,2012) 。日本 古代長期以來,受中國文化影響也發展出「侘寂」Wabi-sabi 一詞,同佛教中的 智慧一樣,可意會不可言傳,這詞用語言來表達,有很廣的包容性。日本是亞洲 最早進入已開發國家,從 19-20 世紀之交明志維新開始,其率先成功實現脫亞入 歐的變革,相對也是亞洲最早進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日本很明顯影響著現代東 亞地區,流行風氣和生活的反思也在香港、大陸先後進行著。 禪宗由中國東傳至日本,發展出刻意模糊的視線美學,日語發音的 Wabi-Sabi 寫成日文漢字是「侘寂」 ,基本概念是在不完美當中,有一種特別的美。Wabi-sabi 源自佛法(小乘)中的三法印(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盤寂靜), 尤其是無常(Leonard Koren,2011) 。Wabi-sabi 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樣,可意會不 23.

(35) 可言傳,所以這個詞用語言來表達時,有很廣的包容性。Wabi-Sabi 概念也隨著 日本茶道的推廣,融成日本文化美學的精髓。Wabi-Sabi 就是人在各種追求中, 接受非人為自然痕跡,不人為造作,在不被人為破壞或處理過的狀況下,面對無 力對抗改變自然,接受所呈現自然美。Wabi-Sabi 亦指樸素、寂靜、謙遜、自然。 Leonard Koren(2011)書中的一段話:削減到本質,但不離它的韻,保持乾 淨純潔,不奪其生命力。近年來日本很流行如此道地的樸實風物。在茶道、紙、 毛筆、日本酒、味噌湯、榻榻米、綠茶、醃梅子、花道、掛軸、浮世繪、座墊等 等都有其蹤跡。也反應在日本設計界裡,諸如田中一光、研原哉所主導設計無印 良品系列作品裡,喜多俊之倡導讓傳統工藝回歸日常生活中的現代設計,像用岐 阜縣美濃的和紙做燈等等,可隱約感受到一種日本式的大和民族風俗。 現代日本隨著都市型態高科技化,生活步調不斷加快,在長期緊張繁忙的工 作壓力下,助長各種身心疾病的發生,近年來被喻為「自殺大國」的日本,這樣 環境下,人們升起尋求心靈平靜及舒適生活強烈慾望,「慢活風潮」就是其中最 令人注目的全民運動之一,影響層面廣甚涵蓋食衣住行各領域。日本設計界將當 下生活形態,以文化全球化思考,實踐文化在地化的設計概念,將西方現代設計 與日本傳統工藝元素相結合,巧妙融合東西方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工藝。 香港歷經中國割讓與英國殖民,至 1997 年回歸中國,長期在英國殖民統治 的狀況下,具殖民地色彩本質,雜揉東西方生活方式與新舊文化價值觀,是具衝 突性的地方,相對所謂傳統文化包袱變小或者沒有包袱。 香港人何時開始自我認定、怎樣界定集體身分、發展出本土意識,是近年來 香港文化研究的一的中心話題。香港人生活形態意識層次:1 生活風格:是形容 香港人的發奮、搏殺、機靈、大聲。這些風格來自日久的生活習慣,多於有意識 的組成重要文化風格。2 日常意識:香港人日常生活競爭劇烈,危機接踵而至, 市民守成應變唯有事事搏盡;某些解釋或理性化了經驗,變成了民間智慧,廣泛 流傳,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之類的想法,. 24.

(36) 是港人行動體驗,也是生活的實在指南,這些民間智慧的特徵是實用、自然、淺 薄、反方法、通俗,卻也同時具備認知和道德判斷的成份(吳俊雄,2001)。 香港生活節奏快速緊湊,生活形態會隨著社會現象而有所變遷,其深層的文 化根基是經過時間篩選,與英國殖民時期有不同的呈現。張愛玲曾說:香港是座 誇張的城市,多元化且充滿著各種小文化的地方,小聰明的天堂。 茶在香港人生活中有不可或缺地位,是亞洲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地方,在香港 快速生活形態下,一般人對茶葉的要求不如過去嚴謹,飲茶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習 慣,茶樓保留中國南方傳統,隨處可叫一壺茶配茶食,由茶湯色澤分辨茶種。一 般而言水滾茶靚是決定茶樓好壞標準,平民茶餐廳則混合英式紅茶,衍生出絲襪 奶茶,但仍有潮州人工夫茶,是香港至今依然堅持已傳統製茶泡茶,講究傳統。 安靜禪宗在香港也生猛,改良後「禪」,呼應香港的生活形態,打禪也變成 四日覺醒生活營(鄭智文網誌,2013) ,應驗慢活的生活形態該快則快該慢則慢, 雖然時間縮短,但具體而微,或者只有煲湯時才有可能看見慢活的影子。殖民英 國文化混合中國文化及南洋文化,在香港酒樓、茶餐廳、大排檔的文化街坊情懷 出現,熱鬧人聲杯盤碰撞聲,連慢食慢活也見到香港人特有生猛快速感,這樣生 猛熱鬧生活形態也反應在街景和香港的設計中。如香港設計師黃炳培設計應用多 年的題材,紅白藍帆布作品系列,從找回 60、70 年代香港人打不死又樂觀的精 神出發,甚至將非常草根的「紅白藍」推至國際藝術舞台。香港生活每一個角落 都能找到紅白藍帆布身影,其肩負重任十分耐勞,象徵香港人打拼精神,於是黃 炳培將順手拈來的香港本土生活元素注入設計中。又如榮念曾的「天天向上」系 列作品,1979 年,榮念曾以「天天向上」為題,於香港藝術中心展出概念漫畫。 漫畫主角「天天」小男孩,常常以往上看往上指的姿態出現,漫畫內容沒有文字, 所有「思考泡泡」和「對話框框」都是空白的。 最近很紅的「小確幸」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經過台灣經過 香港經過大陸後,一個屬於慢活 用詞也變得不同,在大陸發展出「小清新」 、 「小 資產」,在香港則是「小日子」。 25.

(37) 三、 明朝之後與台灣當下生活形態分析比較 發現法是現象學研究法的一種,著重研究者的個人經驗和洞察。發現法並不 探究偶然的經驗,它聚焦於研究者深刻的人類經驗;它結合了人類經驗及其強 度,以產生對現象本質的理解。 「發現法所關注者是意義,而非測量;關注本質, 而非表象;關注質,而非量;關注經驗,而非行為。」 (Douglas and Moustakas, 1984)。現象學研究者強調人們的行為的主觀意識,所以研究者試著進入人們的 概念世界,試圖瞭解人們如何建構生活形態及日常生活經驗,及如何對他們造成 的意義。以此比對明朝與台灣當下生活形態。 美國學者彭慕蘭(2004)《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用 “全球化視野”解開東西方最初的全球化之始。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是歷史一 個岔路口,在東西方之間開始逐漸背離,分道揚鑣,距離越來越大。世界在全球 化影響下所呈現的「現代」乃是西方文化、經濟、知識、消費主流下影響形塑出 來的認知系統一如時代風潮。 以公元年表推算,歐洲出現文藝復興之時,約略相當於中國的明初,而文藝 復興全程則歷經幾乎整個明朝,如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與文藝復 興三傑橫向比照。請見表 1-1 英國學者 Neil Mckendrick 等人所提出消費革命說,其中一向論點即主張 18 世紀的英國,出現流行時尚的快速地變遷,與追逐時尚潮流;有更多人仿效上層 社會的消費行為與品味,形成一種社會競賽,也帶動了訊息萬變的流行時尚以及 追逐時尚的潮流,學者們稱此類現象為「社會仿效」(social emulation)。設置還 出現介紹時尚的廣告與出版品引導大眾消費,促進了商品快速地換的消費需求, 因而可以帶動後來的工業革命。(巫仁恕,2007)本論文前面以概略探討大分流 現象影響了西方至今流向。本小節重點在討論大分流下的 18 世紀的東方中國明 朝與今日對比。. 26.

(38) 晚明是中國「消費社會」的形成時期。據巫仁恕分析表示晚明消費社會興起 的背景,認為其主要有商品經濟與國內外市場的擴展,城市化的增長,家庭收入 的提高。又於時代背景下晚明的政治科舉制度壅塞及捐納制度大開,商品經濟成 為晚明士大夫之另一維生之途,商人地位開始上升,士商關係出現變化。隨著士 人的人滿為患僧多粥少,科舉仕途為之壅塞,科舉競爭越來越激烈下,出路受限, 士人藉由科考往社會上層流動的希望幾近乎零,現實層面官場上黨爭激烈,東林 閹黨鬥爭兇狠,一些士人未必想入官。整個社會風氣瀰漫著帝力與我何關的氛 圍,而市井生活卻是活潑熱鬧,文人們更是活得自在悠遊古雅有趣,跟宋人的「雅」 比起來,晚明文人「雅」得非常有創意且沒邊際極盡能事,遊山玩水、舟行壯游、 尋花訪泉、採石品茗、焚香對月、鼓琴蓄鶴、洗硯弄墨、摩挲古玩、佈置園林、 茶淫橘虐、書蠹詩魔、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用心在其他詩文、書畫、遊藝、園 林、聲色之上。 相較於台灣現代的中產階級消費型態,幾乎等同晚明文人的消費型態產生, 台灣因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無國界的經濟產品流動,國內外市場的擴展也是城市 化的增長,家庭收入的提高帶來新的需求。其政治面因台灣長處於政治分裂政黨 紛爭,士商關係出現變化,其社會階層的流動也等同晚明的緩慢,人們卻落實在 生活中的個人實踐,更是活得自在悠遊而熱鬧有趣。 文人向來是中國社會中,最具創造力與鑑賞力的一個群體,等如 19 世紀西 方的中產階級布爾喬亞,尤其是晚明文人,由於特殊時代背景,大多數賦閒隱居 或及第作官,亦多厭棄官場,傾心於悠閒優雅的生活方式,響往閒適的游隱游居。 在明清的社會結構中,士大夫可以說是當時最重要的地位群體。其擁有自己特殊 的消費行為與模式,利用消費的品味與格調來劃分社會地位,故而消費社會身分 與市場區分象徵。在晚明,有部份文人與士人,極力塑造與精緻傢具不同品味的 文人化家具。他們強調“雅/俗“之分重視的是,質樸與自然的感覺,而非過分 與過多繁複的雕刻與裝飾;他們主張在形制上需符合古制,而不完全以材質作為 衡量傢具好壞的標準,又把家具的實用性與文人的品味,或文人生活的社交活動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e scene with depth variations and the camera has movement... Planar scene (or a

Let f being a Morse function on a smooth compact manifold M (In his paper, the result can be generalized to non-compact cases in certain ways, but we assume the compactness

To stimulate creativity, smart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in students, drama and ar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All the elements, including (i) movement of people and goods, are carefully studied and planned in advance to ensure that every visitor is delighted and satisfied with their visit,

It is my pleasure to welcome our special guest Miss Linda Chu, the chairperson of the New Life Group, and all of you to our annual Cultural Festival. The Cultural Festival i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