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 女性主義觀點 晶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

女性主義觀點

!來息娟、郭丁焚

【摘要]

鎧於「母職」一概念是探討兩性平權議題的核心關鍵,並在女性主

義中也展閃過激烈的討論。lEl此,本研究乃從女性主義出發,針對自由

主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等學派特色及其代表學者對母誠的相關吉爾述加以分析

探討,以期對「母職」一意涵有更清楚的認識。最後,根據本研究之採

討,歸納提出「母職」一概念包含「理性\教育」、「婚姻」、「家

庭」、「事業」、「生鐘」、「撫育」等七個向度,以作為椎動兩性教

育核心觀念之參考 o

關鍵字 l 母職 2 女性主義 3 兩性教育

(2)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頁 73-101

盒、結論

在傳統社會中,男性被視為教育的-三巨要對象'E'SI男性特質與成就有關;

相對地,女性特質與生兒育女有關,所以只需給予女性少量的知識與技能即

可,透過非正式的口授教育即可傳授該方面的知識技藝,同縛,履行母職是

不需要文字教育的,只需透過社會性地經驗學習即可,因此造成長期以來女

性在教育、成就與工作上,屬於不利的人口族群(黃幸美,民83 )。

雖然自十九世紀中葉女性主義與女權運動興起以來,即不斷地改善婦女

的地位及爭取擁有與男性相同的權力。她們一方面從思懇層次改變歷來根深

蒂固的「男尊女卑」、 F 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宰劍 J 的觀念;另一方

面,積極推展實際社會運動,在具體層面上改善婦女劣勢的地位,使婦女對

生活具有更大的選擇能力,並擴大婦女的生活空間、提升生活品質。→百多

年來,女性主義與女權運動的努力改善了婦女對政治事務的參與、經濟獨立、

教育機會等等,均使得現代的女性更能獨立自主以發展個人的能力。然而,

雖然女性的角色扮演更具彈性,現代女性仍舊菌臨 個互古以來女性的責任

生育小孩。「女性」等於「母親」等於 f 母職 J

(motherhood)

,女性的

母職向來很少被質疑,大多數人均視此為女性的天穢,成為女性無法推卸的

負擔。女性主義者有鑑於此,而開始將研究的焦點轉向「母職」的探討。

在現代女性主義運動興起之前,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均將母職所產生的

負擔視為個人的時題,從未由社會體系去檢棍,他們承認異性戀的矛盾和男

性化向題均是女性母職的產物,若要克服這些障礙,母親必須學會在分裂與

連結、融合與失去自我之間維持適當的平衡狀態,而父親則應在兒女面前扮

演更佳的角色模範o 這些學者不認為性別角色或功能區分有何錯誤,而女性

主義從新的角度看待女性的母職,成為激烈討論的重點。

在七0 、八0年代,母職在女性主義的論述中,成為 個很重要的課題。

此時對母職的論述,呈現了兩極化的發展,一派採負面的態度,認為母戰陷

女性於奴役的地位,認為必須捨棄母職。另一派採肯定母職的態度,認為母

穢的具體實踐可形成女性共同的經驗(楊蘭儀,民

82 )。

首先,在七0年代,女性主義者完全否定母職,如在Firestone的論述中,

強調要發展以性別階級(sex class) 為基礎約唯物史觀,她認為造成兩位不

平等的物質基礎是兩位差異中的生殖功能,放以生殖功能為基礎的生物家庭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造成男女兩位長久以來不平等的權力分配。所以,女性生殖力的母驗是女性

受壓迫的核心,阻礙了女性追求自我的完成(張娟芬,民 80 )。她主張女性

必須捨棄負擔生殖的責任,才能獲得解放。 Allen 則主張母職乃是父權社會壓 迫女性的強制意識型態,男性利用母職的功能、女性的身體來進行父權體制

的再製,結果造成女人的毀滅(藍佩嘉,民 80 )。到了七 0年代後期,否定

母職的論述,有了更深刻的分析,女性主義者認為,母職是父權社會中父權

執行指令的工具,由於母職界定為女人的「天職 J

也限定女人在公領域的

發展。而以母職代替親職 (parenthood)

,則是文化中壓迫女性、默許男權

的根源 (Dinnerstein ,

1977)

然而另一方面,母職的具體實踐卻激發出混慈、包容等特質,形成女性 的共同經驗,因而建構女性認同(woman identity) 。母女連帶是女性情誼 的最初形式,因而具有反父權的潛力(張娟芬,民80 )。在女性主義重新省

思母職之後,呈現了新的角度。Rich採取女性中心的觀點,將母職分為兩個

層面,一為母職體制,一為母職經驗,強調女性受壓迫是來自於父權體制下 掌控女性的生殖'並非是女性具有生殖能力的生物性事實。囡此,摧毀母職 制度並不等同於廢除母驗,將母職作為一種經驗,是創造力及喜悅的來源(藍

佩嘉,民80 )。此外, Dinnerstein和Chodorow從女性獨自承擔撫育一職,可

能會產生不平等的兩性關係之論點出發,提倡必須由雙親共同分擔撫育一戰。 至此,可發現女性主義對「母職」一概念的討論,從否定轉為肯定、進而主 張白兩性共同分擔親職的發展歷程。 由此可見 r 母職」一概念是探討兩位平權議題的核心關鍵,並在女性

主義中也展開過激烈的討論。因此,本研究乃從女性主義出發,針對自由主

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社會

主義女性主義等學派特色及其代表學者對母職的棺闊論述加以分析探討,以

期對「母職」一意涵有更清楚的認識,進而提供推動兩性教育核心觀念之基 礎。

貳、自由主義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乃由自由主義思潮發展而來的女性主義思潮,其批判

的對象主要是法律上、形式上的不平等。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去日自由與平

等,乃所有不同女性主義思潮的基礎。

(3)

教育研究集刊 199日

7 .

41 輯

一、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根源

自由主義興起於十九世紀的西歇,以英國政治哲學家 Locke 為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自由主義挑戰當時君權神授的理念與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主張 民主政治以尊重個人自由及平等,並主張市場上的經濟自由。 自由主義強調理位,認為理性乃是人類的共同本質,這是人之所以異於 禽獸之處。女性主義沿用這倍概念,主張女人約本性與男人一 t棠,是人性

(human) 與理性(

rational)

,而非生殖性 (sexual) 0 另一個重要主張乃

是平等,每個人都有權利做他喜歡的事,只要不剝奪他人的所有,尊重他人

的權力與自由。廚此,平等必須是「有限制的平等J 大家都要接受相同的

法律限制;其次,平等代表機會的平等,不因性的、種族、宗教來拒絕某人

從事某些職業的權力(顧燕翎'民的)

二、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基本論述

十七、十八世紀的女性主義將自由主義的理念擴展到婦女身上以及性別 關係,她們認為,如果政治裡的君權神授是必須推翻的,那麼在家庭裡男女

兩性也必須在權力上達到平等(Deckard, 1979) 。此外,女性向來被視為具

有豐富的情感,而不真理性,而此派強調,婦女是人(human bei時s) ,與 男性一樣具有理性,婦女的性別是次耍的屬性(Brys凹, 1992) 。根據自由主 義的精神,女性主義認為女性生存的目的必須能自我實現,發展自我潛能,

放非為了成為妻子與母親才存在的,就如同男性是為了自己而存在(顧燕翎,

民 85 )。當時女性在公共領域受到歧視,認為家庭才是女人生活的地方,此 派認為女性會處於如此卑屈的處境,完全根植於社會文化及法律制度的壓迫,

思為社會認為女性天生在智力與體力上不如男性,家庭及婚姻才是女人最佳

的選擇,使得女性被排除在公共領域之外。女性要獲得平等的地位,就必須

打破這種隔離,讓女性與男性擁有相同的教育機會與公民權利(Tong, 1989) 。

三、代表人物及其對「母職」的主張

(一則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

7)

十八世紀,

Wollstonecraft

(1759-1799) 在{女權辯}一書中伸張女權,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強調不論男人或女人皆具有理性。通常女性較易帶給人的印象是情緒化的、

依賴心重、多取悅他人。然而,這都是因為她總是因於家務之中,未能接受

與男性棺悶的教育。所以她對於盧梭在〈愛彌兒>

(Emile) 中所傳達的教育

理念,將男女兩性塑造成「韋理性的男人」及「重情感的女人 J

這樣不同

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滿。 Wollstonecraft 認為只要給予女孩跟男孩一樣的教

育,她一樣能發展理性與道德秉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能夠承擔自身發展

與成長約責任。她強調理性、獨立的女子更容易成為賢妻良母,而且受過教

育的女性能夠善理家庭,尤其能夠善待子女

(Wollstonecraft , 1975) 。然而

這也可見 Wollstonecraft 只提到將女性成長的機會,運用於家庭之內。所以

說,雖然 Wollstonecraft 認為女性必須從「男人的玩物」這樣壓迫性的角色中

解放出來,卻依然認為女性必須克盡妻、母職。受更好教育的原因,是為成

為一個更稱穢的妻子及母親,能成為丈夫的得力助手。

依之所述,可知除非社會在兩性教育平等之外,更能提供平等公民自由

與經濟機會,否則女性辛苦得來的自由也只能在私領域或家庭中行使而已。

所以到了十九世紀,自由女性主義者認為除了提供女性棺同於男性的教育之

外,社會還必須提供女性以相同於男性的公民自由與經濟機會。

(二:)Harr

iet Taylor Mi

II 與 John

Stuart Mi II

Harriet Taylor

Mill 於 1851 年{女性解放>

(Enfranchisement of

Women) 一文中提出,兩位之間的不平等並非由於先天命定,乃是社會風俗

與傳統所造成的。John Stuart Mill於 1869年,出版的(女性之卑昆}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一文中,強調只要女性與男性一樣具有理性,而且與

男性擁有相同的公民權與經濟機會,社會便能獲得良好的公民,男人也能獲

得具備知識的配偶(顧燕翎,民85 )。

首先,在John Stuart Mi日的觀點中,他認為男女之間並不具有智力或道

德上的差異,然而自於男性擁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以及男性的社會地位較為優

越,才造成女人不知男人的現象。而且,在目前社會的雙重道德標準之下,

大多數被用來頌揚女性美德的特質,都不利於女性的個人成長,而只是將她

塑造j咬一個軟弱、依賴、封閉的人。Mill對當時婚姻制度加以批評,他認為

夫妻關係猶如主人與奴隸的關係一般,對已姆的婦女而言,她失去了遷徙的

自由、選擇職業的自由,以及擁有改善生活的機會,並沒有與男人擁有一樣

的自由(林芳玫'引自顧燕翎書,民

85) 0 不過,他仍認為女性接受與男性

相同的教育之後,一般女性仍應以家庭為重,不能捨棄婚姻及母職,女人充

(4)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實自己仍是為了男人。

Taylor

Mill則認為,女性可以選擇向外發展,而捨棄婚姆與母職這項「職

業 J

或者選擇家庭與事業兼顧(Rossi, 1970) 。此外, Taylor更強調,不

論已婚或單身女性,都應工作,才不會在經濟上受役於丈夫。所以,他們對 於母職的看法,只強調女性對於事業與家庭的認配,然而,強調事業與家庭 兼顧的情形,可能會使婦女疲於奔命,通常可以在不影響家庭生活之下從事

家庭外的工作女性,乃屬於擁有經濟優勢的特定族群

(To月, 1989) 。所以,

Mill與Taylor都忽略了父親對於家庭及親職也具有向樣的責任,所以,除了

鼓勵女性向外流動之外,男性也要向家庭流動,相輔相成,如此一來,夫妻

雙方才能共同分擔家務及家庭生計(Tong,

1989)

(三)

Betty Friedan

Friedan 於 1963年出版的《女性迷忠、>

(The Feminine

Mystique) 一書

中指出傳統父權社會,在大眾傳媒中,竭盡所能地塑造一個快樂的、幸福的 家庭主婦形象,使女性以為,唯有成為妻子與母親才能獲得滿足感,而將所 有的心力投注在家庭與婚姻關係中,這就是所謂的「女性迷息J (李令儀諱, 民 84) 。然而沈這煩雜的家事,使她們耗盡了能量,這使受過教育的現代婦

女陷入空虛、悲慘的境界,也使得女性在退去妻子與母親角色之後,發現竟

尋找不到自我。所以,Friedan鼓勵婦女必須走出家庭,將所受的教育發揮到

工作上( Fried帥,

1963)

然而,她雖然鼓勵已婚婦女就業,但她並沒有要求女性犧牲婚姻來成就 高權位的事業,可見Friedan亦多著墨於女性在家庭與事業闊的調整,對於母 親本身這個角色被賦予的責任較少去挑戰,而且,要兼顧工作與家庭依舊是 非常困難的,除非家庭內、外都能產生結構上的改變。

到了 1981年出版的〈第二階段>

(The Second

Stage) 一書中,

Friedan

終能對事業與家庭結合不易,作出省思。她認為當80年代女性憎恨所有的男 性,認為男性都是性騷擾者、強暴犯、愛打女人的人時,這樣的結果,實不 能為女性帶來好處。這類女性多屬於職業婦女,在許多能力、地位比男性強 的所謂「女強人」中,她們依舊會感到空虛、不快樂,因家庭與事業寶雞兼

顧,反而使自己精疲力盡。所以,此時的

Friedan除了鼓勵女性進入公領域之

外,同時主張男性也必須加入私領域,達成一個平衡點

(Friedan, 1981) 。

r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四、對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之評論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貢獻在於,當傳統父權制度壓迫女性縛,自由主義

女性主義要求將男人享有的權利也擴及女性。十八世紀以來的自由主義女性

主義主要目標在於創除形式上、法律上的不平等,希望擴張政府功能,介入

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利用法律來主導平等的實現。積極提倡女性加入工商 界、教育、政府宮僚體系、議會政治等社會主流機關,認為具有競爭性及酬 勞的工作,才能刺激女性的潛能並滿足其成就感。然而,這類主張使得自由 主義女性主義被諷刺為中產指級女性的特權。 自於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對理性的重視, Jaggar 認為其過分強調男性價值, 這種身心二元的對立模式,無疑是將心靈視為優於身體。這種身\心、情感

\理智二元的對立,來自最初的男女分工形式,由於男性生殖及家務負擔較

輕,有時間著重精神生活的開拓,而女生因生殖及家務繁重,必須照料幼兒, 所以比較重視身體(J agg缸, 1983) 。但這都是由於社會分工的 IUH系,並無貴

賤之分,而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一味抱持理性與心靈的尊貴,反而使得傳統女

性工作更加受到歧視 至於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對「母職」的看法,在於探討女性如何於事業與

家庭之間取得平衡點,提倡男女應接受平等的教育,女性能夠進入公領域,

使其所學能夠得到自我發展的機會,而非僅能將之帶入家庭。 Friedan 認為必 須破除父權社會所建立的「女性迷思 J 將「家庭主婦」塑造成一完美的形

象,每個婦女都應樂此不疲。所以,此時的白白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婦女不應

只有妻子或母親的角色,必須在事業上有所發展。然而,在事業與家庭難以

兼顧的情況中,更使職業婦女身心俱疲,顯然地,它除鼓勵女性進入公領域

之外,未能鼓勵男性進入私領域分擔家務。而在 Friedan 隨後的著作中,也正 『見到這個問題,促進男女能在公私領域中做相對性的流動。

學、激進女性主義(

Radical Feminism)

激進派女性主義發源於紐約與波士頓,它的創始者大多是先前於六

0年

代積極參與爭取公民權及反越戰運動的成員,後來自於一些爭取民權的婦女

在新左派組織中受到次等待遇,於是使獨立出來(王瑞香,引自顧燕翎書,

(5)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民85 )。其中心主張為「女性受壓迫是最根本、最摹礎的壓迫形式。」她們

認為女性受壓迫乃是生物性的,是一切壓迫的根本,也於婦女的生殖能力,

使其屈服於男性,因此必須推動人工生殖技術的革命,以解除女性生殖的痛

苦 (Firestone, 1974) 。

一、激進女性主義之基本論述

激進派女性主義的基本論點乃認為壓迫女性的一切根源來自於父權體系

(patriarchal system)

,這個體系以權力、宰制、階級及競爭為特徵,唯有 消滅此體系,包括法律、政治結構、社會、文化各層面,女性才能獲得解放

(Tong

,

1989) 。

父權社會不斷地從生物性來誇大男女的差異,以鞏固男性與女性的支配 與從屬關係'社會也藉性別角色刻板化的過程,使婦女接受她們的次等地位

(Millett

,

1970) 。父權體系中強固的「性 J

(sex) 及「性別角色」

(gender) 系統,使男性將女性提入壓迫性的性別角色及性行為。就「性」 來說,位是男女支配關係的關鍵,由此發展出「男支配、女順從 J 的規範, 所以為了擺脫男性對女性的性宰劍,必須改造異性戀體制以使男女都不再扮

演宰制性的角色 (Atkinson , 1974) 。就「性別角色」來說,在父權文化中所

存在的「陽剛陰柔」天性說,使女性被要求必須是頗從、柔弱的,使女性受

限於「永恆的陰柔 J

(Eternal

Feminine) 的角色中,喪失了成為一個完整之

人的主動性,也阻礙了女性自由發展的空間,故女性主義者對這樣的觀念提

出挑戰 (Greer, 1972) 。此外,為了讓女性脫離陰性(f

emininity) 的限制,

主張應建立陰錫同體文化(androgynous culture) 以將男女差異減到最小

(Monique Witting

,

1981

&

Andrea Dworkin

,

1974)

,以及以女↑主文化取代

男性文化 o 激進女性主義者的關注,偏向於男性對女健身體的操控,形成一種男性 對女性的權力操作,呈現的形式不論是限制女性避孕、結紮或墮胎法律,或 為加諸女性身上的暴力(色情業、性騷擾、強暴、婚姻暴力)。這些都是男 性為滿足白身的種種需求、欲望及利益,不惜操弄女性的性意識及性活動。 所以,女性必須重新建構、定義的性意識及性活動,重新思考女性性慾

(female sexuality)

,而非也男性定義的女性形象(刁筱華譯,民85 )。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二、代表人物及其對「母職」主張

在所有女性的異質中,生殖能力是最難改變的事實,也是許多激進女性

主義者親為婦女不自由的根源。以下就 Shulam 抽 Firestone 、 Ann Oaklay 、

Adrienne

Rich三人的主張加以論述。

(一lShulamith

Firestone

Firestone在 1970年出版的著作《性別的辯證) (The Dialectic of Sex)

中指出,父權體制 (patriarchy) 乃是根植於兩性的生殖差異之中。而此生理

差異,最大的當屬女性之生殖能力(

reproduce)

,造成男女兩位不平等的生

物基礎是兩位在生殖上的不同(Firestone, 1970) 。她並且認為最初、最早的

階級劃分就是男與女間階級劃分,強調發展以性別階級

(sex class) 為基礎

的歷史唯物觀,既然生物因素是女性受壓迫的最主要原因,所以,

Firestone

主張要顛覆生殖的生物性事實,建立一個陰陽向體的社會,即能將性別差異

全都抹鈴,唯有消除女性生殖的生理及心理責任,才能達到婦女的自由解放。

Firestone強烈反對生物性母職(biological motherhood) ,主張運用各類的

節育技術以打破女性的生殖角色,

(Firestone

,

1970)

;另一方面主張由整個

社會共同負擔育兒的工作,如此可消除生理決定的性別分工。所以為了婦女

的解放,母單單(motherhood) 和生物家庭必須消除(藍佩嘉,民80)

口Ad

rienne Rich

七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女性中心觀點的出現,女性主義重新省思母職,

可以Rich在 1976年所出版的{女人所生) (Of Woman Born) 為代表。她在

此書中指出,男人對女人的生殖力是忌妒而害怕的,因為他們了解

f 地球上

所有的人類都是女人所生的J

(Rich

,

1976)

0

Rich觀點的核心,在於她區分母戰的概念為兩個不同的層次母職經驗

(experience of

mothering) 和母職體制 (institution

of

motherhoo吐)。

「母職經驗」所指的是母親角色所帶給女人的經驗;而「母職體制」卻是在

父權之下對於母親的建剝(Rich, 1976) 。在父權體制下,也專家(精神分

析學家、小兒科醫師 大多是男性)來教導母親如何養育子女,父親也以權

威者的姿態定下管教的規則,卻將子女的過錯歸罪於母親身上,這已破壞了

母親與子女的關係。Rich認為如果女人自己能掌控懷孕與生小孩的事情,以

(6)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及將父權中教養子女的絕對權力轉移給母親,那麼為母經驗將具有創造與快

樂的潛力 (Rich. 1976) 。所以說, Rich 認為造成女性被奴役的原因,並不

是因為生殖能力本身,而是在父權體制下,男性控制政治經濟權力的模式所

導致的結果。 Rich認為父權體制下的男人已經讓女人相信為人母是她們首要

的使命,同時,照顧子女是她們自己的責任,使女性遭受壓力,而傷害了母

親與子女之間所存在的關係(刻的,

1976)

,這般對女性角色的看法,已經

阻礙了女性追求事業的成長。區此,要摧毀的是母職的體制,並不是要廢除 生物性母職之經驗 (Rich, 1976) 。同樣地, Eisenstein也指出一旦母穢的制 度摧毀了,女性將能「周身體來思考J

(thinking through the body)

,創造

出不同男性的新的思考方式(Eisenstein, 1984) 。囡此Rich並不贊成必須運

用科技才能擺脫女性囡為生贖角色所受的限制此一說法。

三、對激進女性主義之評論

激進女性主義者對於「母職J 的探討,有以Firestone為主的,認為生殖

乃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源;或以Rich為代表的,認為生殖乃是婦女解放的源頭。

可見激進女性主義者對於「母職」約看法,有其時代性的轉變。反對生物性

母職的激進女性主義者,如Allen更進一步提出:母職是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

強制j意識型態,結果是造成女人的毀滅。她認為母職可能造成女人生產的意 外死亡,另一方面,當以人工生殖代替自然生產縛,女性將喪失使用價值,

更趨於毀滅。所以,女性必須騰空母職,專注於不要有小孩的權力,所有女

性都能有在二十年內不生小孩的決定(Allen, 1986) 。

有些學者對於人工殖提出反對的意見,重

DAzizah (1984) 認為女性一旦

放棄親生flO等於斷了男性對她唯一的依賴,人工生殖技術的採用,只是更進

一步鞏固男性對於女性生殖的權力,對女性的解放是沒有幫助的。同樣地, O'Brien 認為.生殖也許是女性受壓迫的根源,但也有可能是解放之道。由 於男人與生產的關係是異化的,較之女性疏遠,所以才建立父權體制,欲鞏 固自己在生殖中的角色o 然而藉生殖科技發展,更能滿足男人欲控制女人生 育的幻想。這使得母職作為整體的生物過程被解構為:提供卵子的母親、提

供子宮的母親、提供社會養育的母親(

O'Bri凹, 1981)0 所以人工生殖科技

不僅讓男人控制生產,還把女人認同的基礎(生產),從女人的手中奪走。 綜合以上所論,這些學者認為如果女性放棄生殖角色,而就生殖科技,

反而是讓男性剝奪了女性生殖的權利。子宮被科學家及醫生(大多為男性)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一女性玉義觀點

掌控,女人被視為工具﹒家務工具、性工具及生殖工具,而非一完整的個體。

對於「母戰」的要與不要,是否應捨棄親生而就人工生殖'在激進女性

主義者展開了相當精彩的爭辯。其實

r 母職」應該是可以經由選擇的,可

以選擇成為母親或不要成為母親,並不需要完全排徐生物性母職,而就生殖

科技。然而就日前的社會處境,認為女性等同於母穢的看法未改變之前,

Allen 的提議~所有女性在二十年內不要生小孩,或許可凸顯此課題。

肆、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以 Beauvoir (1908-1988) 於 1949 年出版(第二性}

(The Second

Sex) 為代表,還是一部二十世紀女性主義理論的巨著,為自

後研究女性主義者不可或缺的經典。此書從生理、心理、經濟、社會各方面

來分析女人在男性世界中所經歷的現實,為女性處境的提供了存在主義的解

釋,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J

(One is not born

,

but rather

becomes

,

a

woman.)

主張沒有永恆固定的女性氣質或女J\ 的宿命。白古以

來女性被定義為「第二位 J

男人是自由的、能作決定的存在;而女人卻是

他者、是客體,她的存在意義自別人替她決定 (Parshly,

1953)

一、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根源

Beauvoir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知識系統中有關「觀看」、「他者」等抽

象概念之源起,乃根源於法國哲學家Sartre 在{存在與虛無)

(Being and

Nothingness

)中所使用的概念。Sartre將「存有」分為兩個部分 r 自覺存

在 J

(Being-far-

It

self

,

po盯-soi )與「自體存在 J

(Being-in-

It

self

,

en-soi)

0

r 自覺存在」是指的是一種會變動的、有意識的存在,只有人才擁有。

「白種存有」指的是一種固定的、物質性的存在,這一部分為人、動物、植

物及礦物所共有(陳室良譯,民 79)

0

Sartre 認為區分我的「自覺存在」與

「自體存在」的,正是 r nothing

J

無有 (no thing) ,因為自覺存有永遠

與自體存有共生。心靈永遠企圖超越那個定型、物化的身體,但又需要身體

作為一個客體,來對比心靈的存在。Beauvoir 延伸了這個觀念,指出男人需

要靚女人為他者,來鞏固自己的存在。

(7)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輯

這是Sartre所捷的第三種存在形式「為他的存在 J (Being-f閻明Others) 。這

是一種與他人相處峙的意識,其作用是﹒本來一心一意「為自己 J 的自覺存

在,但這卻必須由將別人視為他者來確認自己的主體性,由此便產生了自我

與他者的權力衝突。這種人際闊的關係無論何時都會存在的,在肯定自我為

主體及自由人詩,便會視他者為威脅。 Beauvoir以此來解釋社會中男女兩位

的關係,由於女人即對男人構成威脅,如果男人希望保持自由,就必須將女

人視為他者,視為此等人 (Parshley, 1953) 。

二、 Simone

de

Beauvoir 與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基本論述

Beauvoir於 1908年出生於法醫巴黎。在21歲時,與Sartre親密交往,兩人

相約拒絕婚姻與生育子女。她在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中指出,女性被視

為不同於、分離於男性,且較男性低一等的第二性,乃因被男性視為「他

且 。 吃三章」

Beauvoir以女性的存在為基礎提出存有論上的解釋,認為女人乃經由男

八的定義而成為他者。從生命一開始,小女孩就不像小男孩那樣擁有把自我

投射的陰莖'她便選擇了一身外之物來代替「另一自我」一洋娃娃,在以

1月

為另一自我的同詩,小女孩成為被動性。也由於男女生理上的不間,男性有

較多自由去探索、冒險,但女性由於負有生殖的能力,必須承擔丹經、懷孕、

生產等過程,而使行動受恨。女性因此被男性貶講到f 他者」的領域,一個

內容性 (immanence) 的領域、身體的領域。所以說,男孩在「做人」與「做

男人」之問並無矛盾,而對女孩來說 r 做人」與「做女人」便充滿了矛盾。

男孩透過獨立自由之自我表達,他同時可以獲得社會價值與男性威望,然而,

女孩若為成為一完整之人,追求獨立自主,然而這郤與傳統特質女性特質相

違背,由於社會普遍存在的父權文化,女人被塑造成被動、陰柔的女性角色

(歐揚子譯,民85 )。雖然,女性在生殖中扮演的角色較男性為重、體能較

男性為弱、在異性戀中所扮演的角色較男性為被動,這些現象除了生理的差

異外,其所被附與的價值,完全是由社會存在所決定(歐陽子譯,民的)

0

所以, Beauvoir極力批評佛洛伊德用「陽真妒羨」來解釋女人居於劣勢的「生

物決定論 J 0 她認為女性之所以受因於所謂的「陽真妒羨」並不是因為她們

葾獲得傷兵本身,而是渴望社會所賦予男性的種種優勢,所以,應該是「父

的統治權」造成 f 傷其的威望 J (歐陽予譚,民85 )。

Beauvoir強調女性必須去工作,如此一來,女性才能擺脫男性社會加諸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一女性正義觀點 於女性身上的限制,也能在工作中女性可以找回自己的主體性及超越感。此

外,在父權文化之中,女人被塑造來取悅別人,以男性的價值觀來為自己定

義,而這就是男性創造的女性神話 (myth) ,用社會角色來控制女人,

Beauvoir 認為必須戳破這歷史上最大的謊言。讓女性釐清身為女人的其實意

義,不再犧牲自己,不再將成就男人視為神聖的義務。 (Parsh1ey

trans

,

1953 )

三、 Beauvoir 對「母職」的論述

Beauvoir 對於婚姻與母織,有相連貫的看法,她認為婚姻與母職對於女 性來說,並非出於自願與愛情,而是必須的、應該的。 Beauvoir認為 r 婚 姻,是傳統社會指派給女人的命運。 J

(Parshley trans

,

1953) 傳統社會認 為結婚是女人的天職,立昏姻對於女子來說是具有重要的地位的。然而婚姻之

對於男人與女人,從未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 o 婚後,男人在社會上是一

個獨立的個體;女人則必須為男子提供生育並照顧家務,社會並沒有讓她獲 得與男子相同的尊嚴(楊美惠譯,民 86) ,她們就此困守在呆板重複的生活 中,而以丈夫的成就為她們的成就(鄭至慧,引自顧燕翎書,民 85 )。然而 選擇一個男人,是一條符合社會期望的路,區為對女子而言,婚姻是唯一和 社會融合的途徑,這樣的社會處境,使女人無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必須依

的別人而存在,必須透過「妻子」與「母親」才找到自己的定位,這與女性

的自我實現是紹信突的(楊美惠釋,民 86

)

對於母職, Beauvoir認為自古以來生殖陷女性於奴役,且妨礙她塑造參

與世界,懷孕讓女人無法自由地規劃皂己的命運,所以她否定了女性生育的

功能。 Be叫VOlT認為作母親不是女人的終身事業,作母親的生物本能(生育

子女)並不等同於作母親的社會責任(養育子女)。在現存的社會條件下,

母職往往把女人變成奴隸,把她們限制在固定的角色上,束縛在家裡。所以

Beauvoir認為這種建立在「女人天生具有母性」基礎之上的母哥華及男女分工

的模式,必須廢除 r 母性」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學習的(顧燕翎, 民75 )。父權社會讓婦女相信母親的角色是崇高的,但其實是有條件的,因 為只有結了婚的母親才受尊敬;沒有結婚的媽媽仍為輿論所不允(楊美惠諱, 民86 )。由此可見,雖然生殖是女性獨特的生物性,然而,她卻沒有主控權。

Beauvo叮認為,隨著婦產科學及人工受精的逐步,女人將成為自己身體的主

人。

(8)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對Beauvoir而言,女性要改善其受壓迫的處境,首先,婚姻必須建立在

自由的約定上,再來,女性必須擺脫生殖的奴役,母職乃是自願的,節育與

墮胎都必須合法,婚內與婚外的母親及孩子都享有相同的權利,產假由國家

支薪,並由盛家負責照顧。同時 1 Beauvo汀強調女性必須參與經濟生產,不

受父權基地家庭的禁鍋(楊美惠譯,民 86

)

四、對存在主義女性主義之評論

雖然Beauvoir的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看法,為女性今日的處境提出了解

釋,從女人的童年、青春期、?生‘婚姻、母親角色,一直到老年有一完整的

探討,一再地挑戰當時父權社會中,欺騙女性的神話,如女人在婚姻中才能

獲得保障;女子一生約榮耀在於養兒育女,孩子在母親的懷抱必定是幸福的

等等, Beauvoir 認為女人為服磨這些神話,犧牲了自由,阻礙了她獨立自主

之自我完整性的發展。對於這些論述及其理論的基本觀念,其他學者也提出

他們的質疑。

Tong指出,

Beauvoir

{第二性}的思想基礎源自於存在主義,其中,如

自覺存有、自體存有、超越性、內容性等,這些觀念太過深奧'是哲學家抽

象思考的產物,並非直接源自於女性的生活經驗,因此,{第二位}不是大

多數女性所能理解 (Tong, 1989) 。

另外引起最多爭議的論點,則是Beauvoir 對女人身體的態度傾向負面。

她親身體為頑強且無法擺脫的客體,限制了意識主體的自由(

El shta間,

1981)

,因為女性必須靠拒絕生殖能完成自我,男性別不必經過這樣的過程。

這樣的看法,使她將婚姻及母戰這兩種制度視為純粹是壓迫性的,如果將徹

底拒絕婚姻與母職,將使對身體持不同態度的女性望之卻步,許多女性認為

身體與生命有闕,認為懷孕生產及哺乳都是寶貴經驗(Elshta凹,

198

1)

0

Beauvoir另一遭受攻擊的論點,是她太全面接受以男性為常模的價值觀。

Elshtain認為 Beauvo叮對於女性身體及性格之抱怨,代表其對男性特質的肯

定 (Evans,

1985)

0

Evans則認為Beauvoir對於兩位行為的描述包含層級的價

值觀,將男性主動、陽剛、具支配性的特質視為優於傳統女性的特質,如陰

柔、富情感等 (Evans, 1985) 。誠如鄭至慧(民85 )所指出 Beauvoir要女

性接受男性的價值觀,卻未棺應要求男性接受女性的價值觀,要求男性調整

角色,也從事家務、育嬰。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T五、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Psychoanalytic

Feminism)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

1856-1939) 是二十世紀頗受爭議的人物,他

所關部的精神分析理論,影響遍及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佛洛伊德理論中的

部分主張,激發了女性主義者的反彈,於是其追隨者便致力於發掘家庭與社

會闊的棺互關聯、家庭各成員間互動關係之變化、兩位社會化過程等問題,

相關研究彼此呼應,蔚為風氣,匯聚成新興一派的女性主義之流,稱為精神

分析女性主義。

一、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的理論根源

精神分析學派的問創者一佛洛伊德在其理論中提出許多關於人性發展的

描述與推測,包括原慾(l油站0) 、伊底帕斯情結 (the

Oedipus

complex) 、

獨割情結 (the

castration

complex) 等等,都與性 (sexuality) 和性別 (gen­

dec)有關。 根據佛洛伊德的解釋,人在青春期之前姓心理發展之最主要的關鍵,在 於伊底帕斯情結及衛割情結的解決,以「楊具的有無」來作為能否解決的基 礎。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結,指兩性於位器前期時所作的對象選擇很自然地均

是母親或撫育照料他們的人。就小男孩而言,原先將母親視為性愛的對象,

但當發現母親沒有陽具時,認為其遭到父親的馬割所致。因此,小男孩認為 若他繼續愛慕母親也會遭父親閻部,此稱為閹割恐懼。此一恐懼使得男孩壓 抑對母親的愛戀,轉向認同父親的價值觀,即形成所謂約「超我J

(super-ego) 。然而小女孩的經驗完全不同於男性的經驗。照佛洛伊德的解釋,雖然 小女孩第一個愛戀的對象也是母親,但當她發現自己沒有陽具時,便落入「陽

真妒羨 J

(penis-envy)

(Freu益,

1968)

,這使得小女孩囡感到自卑而放棄

了大量的主動性,成為被動,呈現陰性特質(femininity) ,並且使她自愛慕

母親轉向愛父親、愛男人,也渴望擁有陽具,轉變為渴望擁有

4個孩子,成

為陽具的替代品 (Freud,

1966)

如此說來,由於有無陽真的差別,小男孩形成了強固的超我,

llP良心與

道德;對小女孩而言,因沒有陽具,無法建立超我的強烈動機,僅能形成較 弱的超我。就佛洛伊德的說法,女人因此較男性良知不足,道德感較弱

(9)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Freud

,

1968) 。此一以陽具的有無之生物性的特徵'來解釋男女在地位上 的優劣尊卑,是最為女性主義所抨擊的。這種純粹的生物決定說,無非是將 女性的生殖角色、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均是由她之缺少陽其所決定( Fried阻,

1974)

,完全忽略了陽具被賦予的社會意義。女性主義者認為此「陽具妒羨」

說,根本就是建立在f 男性優勢」的假設上。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尤其是「陽真妒羨」的觀念,被激進派視為

鞏問父權體制的頭號幫兇,種種對精神分析理論的攻擊,風躁一時,使得g~ 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者逐漸形成折衷於精神分析與女性主義之闊的精神 分析派女性主義者。她們嘗試著去修正精神分析理論中貶抑女性、深具沙文 色彩的男性偏見,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釋女性受壓迫的原因。從批判到以佛

洛依德學說為菜園,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者開創了「女性心理學

J

強調女性

之不同於男性,除了先天生理上的差異外,還包括後天的教育、社會、心理 因素 o

二、精神分析女性主義之代表人物及其對「母職」的主張

Dinnerstein 與 Chodorow這兩位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者便是以姓心理發展

的前伊底帕斯期為焦點,來解釋?性

J (sexuality) 與「性別 J

(gender)

是如何在男性宰制的父權體制下建構。

HDinnerstein

Dinnerstein在 1977年出版的〈美人魚與牛頭人身怪:性別分派與人類厄

運}

(The

Mermai且 and

Minotaur: Sexual Arrangement and Human

Mal-aise) 一書中對於母職角色有詳盡的分析,而她所提出的論點至今仍備受爭 議。書中詳述社會一旦出女性獨占絕大多數的養育職責,會造成不平衡的性

別分派 (sexual

arrangement)

,在寡頭母職 (monopoly

of

motherhood) 的

教養下,男性會靚女性為神秘不可解的謎,如同那存在於海底的「美人魚」 擁有孕育萬物的神奇力量,讓男性畏懼。而男性像一「牛頭人身怪」般約法 滅人性,愛好權力,而使社會走向人還衰亡的境地,終白滅亡的至到日E臨

(

Dinners叫Ie剖If吼r

由於母親獨占養育一職,造成男性畏懼女性權力,因為嬰兒期全然依賴

寡頭母職的經驗,使得男性心理遭受挫折、慾望不得滿足、人格主控權尚未 完主建立,此為性心理發展中的前伊底帕斯潮。在此期中嬰兒與母親的關係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呈現一緊密相依的共生狀態( profoun 吐ly

symbiotic)

,母親對於嬰兒來說, 成為一無法信賴又不能脫離的全能力量。因此,造成嬰兒對母親(女性)產 生一種愛恨交織 (ambivalent) 的情感。男性在長大之後,脫離寡頭母戰的 控制,便反過來壓抑女性,靚女性為「物J 將照養情感的角色分派給女性, 甚至利用女性來滿足他性交生子的欲望,而成為牛頭人身的怪獸。 據Dinnerstein的看法,這些負面的性別關係是由於「哺育一事全由女性

包辦 J

所以將人處境中的種種不美滿都怪罪於母親\女性。所以

Dinnerstein

認為要使女性不再成為代罪羔羊,就必須由男女共同分擔養育的責任,如此 才能自男女兩性不再互相區隔排擠,可同時體驗父職母職,使嬰幼兒在早期 奠定良好的成長基礎,促成全然人性的滋養與茁壯,消除具有傷害性的人際 關係'達到兩位社會的和諧(李金梅,民80

)

口 Chodorow論母職再製

Chodorow 於 1978 年出版(母職再製}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

Psychoanalysis and Sociology of

Gender) 一書,探索女性的母

職為何是一不斷循環再製的現象,畫畫育小孩為何是女人的工作而非男人的工

作。 Chodorow對為何大多數的女性都想成為母親,且從母職中獲得滿足感,

此一現象提出質疑。她不認為女人想做母親是天賦本能、也不認為是可以透 過模仿與學習的。 Chodorow 認為這並不是有意識下選擇的結果,而是一種 潛意識想當母親的欲望所造成的,除非女性已先在某個程度及某種潛意識或 意識層次上視自身為 r {I象母親 J

(maternal)

,否則無論她如何努力,都無 法勝任做母親 (Chodorow,

1978)

0 Chodorow 認為母職並不是單純的生物 及社會功能,包括了複雜的社會、文化、經濟、心理及意識型態闊的交互運 作。 Chodorow認為女性的母職是社會性別組織中的要素,以及隱含著男性宰 制的建構與再製。出於資本主義社會劃分出公私領域,男性被定位於公領域, 而女性被定位於私領域,照顧幼兒被視為母親的責任,由之產生了女性的母 職、母親的能力及異性戀的婚姻,且維持男性宰制的複製(

Chodorow

,

1978

)。由於性別勞力區分產生的公私領域的劃分,以及異性戀婚姻所賦予 男性對女性位慾與再製能力的權力,以及對小孩的正統權力,在這兩者的聯 合運作、再製兩位性別,從而塑造-獨特的社會關係(

Chodorow

,

1978)

Chodorow認為「母戰再製J 乃是社會組織和性別再製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 她說:

(10)

當代母戰之再製乃是經由社會構造推演至心理構造的過程,它既非

生物的亦非角色訓練的產物。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觀察兩性人格發展

可充分顯現女性母職再製的現象,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女人,

身為母親,教育出一個兵有母職能力及渴望往成為母親的女兒。這

些能力和需求根植於母女關係之中不斷茁壯。相對地,身為母親的

女人教育出一個撫育能力被有系統地縮減和壓抑的兒子。此乃為日

後男性無情感的家中角色做準備,亦為其參與工作領域與公眾生活

邁出第一步 o 在性與家庭的勞力區分中是母親 一個生活在內在和

情感關係中的女人←在女兒與兒子的心理能力中製成區隔,由此他

們再製性與家庭的勞力區分。 (Chodorow , 1978)

所以,由於男女兩位在成長時期經歷不同的心理環境,將使其人格有不

同的發展且對人際關係產生不同的觀點,家庭結構及實際運作製造了兩位悶

不同的關係需求和能力,由此也形成了女性母職的不斷再製。

母職的再製始於早期嬰兒發展的母子關係'而在現今的社會中,照顧幼

兒乃是單一母職典型的同義詞。嬰兒最早的社會關係即是與母親的驕係'這

但關f系亦即是嬰兒未來人際關係及履行親戰的基礎。在幼兒期,兩性與母親

的關係便在體系的運作中呈現兩位差異。由於兩位不同的客體騎係之經驗,

發展出來的女性母職,已被內化、組織化了。在幼年期發展和伊底艙斯情節

的形成和解決過程中,兩位產生了不同的心理反應、需求和經驗。這些差異

縮滅了男性的撫育能力和可能性,而延伸了女性這方面的能力(

Chodorow

1978 )

Chodorow對前伊底帕斯期作了詳盡的分析,她認為人在前伊底帕斯期與

父母問經驗的「客體」關係 (object-relational) ,就小女孩與小男孩來說是

不同的。小男孩也於閹割恐懼,使小男孩向父親的角色認同,同時也認同男

性所代表的權力與優勢。由於社會對女性的輕視,造成了他以對立於女性的

位置來定義他自己(

Chodorow

,

1978) 。然而,前伊底帕斯期的母親關係,

乃是一「延長的共生狀態 J

(prolonged symbiosis)

,由於女兒與母親都是

女性,因此,即使到伊底帕斯情結發生作用階段(Oedipal

stage)

,女兒的

性別感與自我感 (sense

of gender

an挂 self) 一直與母親稍遠不斷。

小男孩與小女孩的性心理發展具有社會性。就小男孩而言,與母親的徹

底分離造成他不再與他人結成親密的關係,這為他在公領域的發展打下基礎。

「母織」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而對小女孩而言,與母親的始終不斷地連結,使她具備了與人連絡的能力, 這正是她在私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特質(Cho吐orow, 1978) 。正由於撫育一戰 乃由母親獨自承擔,而母愛的表現不易取得平衡,這對男女孩都有不好的影 響。所以, Chodorow認為必須由父母共同撫育下一代,來解決問題。若能由 雙親共同承擔撫育一穢,母親與嬰兒闊的緊密關係就能具有彈性,若母親能 有家庭之外的自我發展機會,對母親與子女的發展都有好處;同樣地,男孩 便不會發展出對母權力的恐懼,也比較不會「期待女性去表現自我犧牲的特

質 J

(Chodorow

,

1978)

根據Dinnerstein 與 Cho吐orow以上的論述,可以發現其相同點在於他們 都深信,女性受壓迫實乃起源於女性對於撫育一職的包辦。她們都認為以兩 性的體能差異、或以資本運轉、以社會法律來解釋男尊女卑,都無法切中要

點,必須以人之初時所受的撫育狀態來做解釋才行(Tong,

1989)

三、對Dinnerstein與Chodorow觀點之評論

對於Dinnerstein與 Chodorow論點,也有論者提出不同的看法。Elshtain 認為,她們所指出出雙親共同分擔撫育職,非但不能終結女性的壓迫,反而 可能會造成女性更深的壓迫o 就 Dinnerstein的看法,男性格較於女性,較具 有控制、競爭的慾誓,而女孩由於與母親延長的共生關係,使她較真情感、 溫柔且關懷別人(Elshtai口, 1981) 。如果Dinnerstein所言不假,那麼當男人 加入育嬰職之後,女人的正面特質與男人的負面特質是否會互相消長,改善 了男人的負面特質,而女人正面特質反而少7 。這個問題,是否暗示著男性 特質都是壞的,女性特質都是好的,其實人所具有的正負面特質不應該是用 性別來區分的,如果當父母共同加入育嬰之後,個性發展能擺脫生理上的性 別牢籠,不分所謂的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同樣是令人期待的。 其他批判者認為,也雙親共伺分擔養育職幾乎可以作為對女性包辦養育 穢的改進之道,但若不只自生身父母進行,並且由當公益心的成人團體一冉 來進行的養育職,還是比雙親共同分擔來的可取,如此一來,便不能再親兒 童為生身父母的私產及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對於父母以及兒童都能

獲得更多 (Lorber,

198])

Eisenstein

(1983) 對於雙親共同分擔撫育職一事,給予正面的評價。原 本由母親獨自承擔母職時,人們容易將人生現實的痛苦,投射到母親身上, 若由父母雙方共同加入,將能改變此一誤解o 其次,這將有助於克服成長的

(11)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愛恨情結,原本人們因性別被要求,男人要演好男人的角色,女人要演好女

人的角色,但其實無論男女都不能確定是否能演好這兩種角色。但隨著父母 共同分擔撫育職之後,這些角色將不再沿著性別分化,無論男女都能在家庭 內與家庭外自由地做出選擇,更能尊重他人獨立約存在。 對於 Dinnerstein 與 Cho吐orow提出的論點,指出自母親獨力撫育子女,

造成母親成為一令人畏懼的力章,也使母親無法發展自我,使得兩位相處變

成一種具傷害性的關係。所以提出自父母共同撫育下一代,來避免這種情況, 解決男性成長後欲掌控女性的心態。如此一來,對男女孩皆有正面的影響, 就男孩而言,他因不被全能母親的力量所淹沒,不因感到威脅而想去控制女 人,反而能去發展與人聯繫、關心別人的能力。而女孩依舊能善發展善體人

意、關懷他人的特質 (Elshtain , 1981) 。對於完全將母哥華視為女性的責任,

確實對於女性造成極大的壓力,不僅阻礙了女性獨立自主的個體性發展,甚

至也於無法成為「完美」的母親,在愛的太多與愛的太少中游移,更重挫了

社會所賦予給母親的使命感,成為不快樂的母親。

陸、社會主義女性主義(Socialist

Feminism)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發展於一九七

0年代,深受馬克斯主義影響,但又不

滿馬克斯主義無法解答「婦女筒題」及性別盲的現象,因此企圖發展一套政

治理論與實踐方法來解釋婦女受壓迫的原因,於是整合了各家女性主義思想, 同時避免他們的侷限。它整合了馬克斯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

女性主義。

一、社會女性主義的基本論述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突破了原先各派女性主義的侷限及不足,進而發展出

兩種不同的理論 雙系統理論 (dual-systems theory) 與單系統理論(

uni-[ied-systems

theory) 。其中雙系統理論認為父權體制及資本主義是兩種不同 的社會關係'對女性各有各的壓迫,當其結合時,對女性造成更深的壓迫。 而單系統理論乃將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結合成學一概念作共同分析,認為資

本主義無法與父權社會分離,就像心靈無法與身體分離一般

(Tong, 1989) 。

雙系統論者認為,若要完全了解女性受壓迫的處境,必須對父權體制及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資本主義都加以分析才行。反對馬克斯女性主義將婦女受壓迫解釋為生產勞 動的單一因素,女性的處境是受眾多因素一起影響而成 (Mitchell ,

197

1)

女性若想要達到完全解放的境地,那她在所有的結構中的地位及功能都要改

變( Mitche泣, 1971) 。同時,女性的心理也必須經過改造,若無此改變,則

無論她的外在處境能有多少進展,殘害她信心的那套父權思想依舊壓迫著她, 令她不得自由 (Mitchell, 1974) 。父權體制主要使在物質領域運作,當中存 在著男性對女性的勞動宰制,限制女性取得重要經濟資源,控制女性的性

(sexuality)

,尤其是女性的生殖能力 o 所以父權體制對於女性的宰制來自 於物質層面,而非精神層面,此 操控藉由一夫一妻的異性戀婚姻體制、經 由女性的生養子女、女性的操勞家務和女性對男性經濟上的依賴。由於這些 物質基礎,才造成男性對女性的控制(Hartmann, 198 1)。 單系統理論者,將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合成一單一概念,來作共同分析。 他們認為資本主義根本就是父權體制,兩者是一體的(Tong, 1989) 。資本

主義的主要、基本特徵就在於女性的被邊緣化,以及女性出於被邊緣化而治

入的次要勞動力地位 (You月, 1981) 。婦女地位自高到低,是發生在女性從

前資本主義經濟過渡到資本主義經濟之時,其中婚姻在前資本主義時代,是 一「經濟上的合夥關係J 但隨著資本主義分隔工作領域與家庭領域,將男 性送往工作領域作為一主要勞動力,將女性留在家中作為一次要勞動力之後,

男女地位便出現差距,使得女性成為勞力的後備軍。

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對「母職」的論述及其代表人物

-Jaggar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將「母職」視為一「異化」的過程。Jaggar發展「異 化」這個理念,用以解釋女性受壓迫的原因,即來自於男性宰制的資本主義

形式 CJaggar, 1983) 。她認為每個女性都遭到異化,所有女性都因某項性別

的因素,而被隔離在成為一個完整之人的過程之外。 在男性建構的社會中,女性常以男性的價值觀來看待自己,使自己成為 「商品」或「物J '使自己的身體產生異化的現象。而「母職」對女性來說 便是一異化的經驗,女人常無法自主決定生幾個小孩,而是由別人替他決定,

所以女性與她生殖勞力的產品是疏離的CJ

aggar

,

1983) 。女性不僅與生殖勞

力的產品疏離,更與生殖勞力的「過程」疏離。由於懷孕、生產過程,全由 專業醫師運用科學儀器來處理,全權控制生產過程,往後更隨著生殖技街的

(12)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發展,生育的一部分可由他人代勞,婦女可能由人工受精代人受孕或由其他

婦女代為受孕,這都使得女性被疏離在生產過程之外(Jagg缸, 1983) 。

除了生育之外,養育對女性來說亦是一異化經驗。當代養育的規則是由 專家(大部分是男性)來訂,女性並非用自己的方式來養育子女。女性獨自 承擔養育兒女的責任,所依循的方式,卻是專家(男人)所訂的。此外,

Jaggar指出自於母親無法將自己視為一完整的個人,她教養子女也只依個人

所需要的意義、愛及社會認同的方式,無法將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髓,所以當

代的育兒方式是造成母親與子女之詞疏離的元兇(J

aggar

,

1983) 。

當代育兒方式也造成夫妻闊的疏離,許多夫妻闊的疏離,來自於父哥華與

母職的界線分明,教小孩的規則由父親做li訂,郤讓心有不服的母親去執行, 而如何才算把小孩教好,男人設定的標準是很狹隘,母親必須為達到這個樣 準而負責(Jaggar, 1983) 。而母親們為了教出 r 完美」的小孩,以符合好母

親的標準'而互相競爭,進而破壞了女人之間的情誼。

三、對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評論

由於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關心的焦點多集中於對家務勞動、婦女與勞力市 場、婦女和階級等議題的辯論,對於 r 母職」的討論主要在於「家務 J (↑笠、 生殖、養育、照顧他人等)的價值。由於家務通常被競為不具生產價值,於

是留在家庭內勞動的女性地位相對地也被貶低。 Harding 指出,育幼多由女

性負責,而女性是被貶抑的,孩童在成長過程中 llP學到自己的性別認同和性 別意識。 對於Jaggar將「母職」視為異化的經驗,因為女性的生殖並非全然自她 控制,在整個生育過程中,皆由社會及所謂的醫學專家來幫她安排,不曉得

自己究竟參與了哪一部分。 Foreman也曾指出,由於婦女從事↑笠、再生產及

情緒支援工作並非是依婦女的需求而是為滿足男性,家對女人而言並不是舒 解,而婚姻中的親密關係也是構成壓迫婦女的主要結構,異化使男人在工作

中退化成勞務工具,使女人在家中成為讓男人歡愉的工具(Foreman, 1978) 。

如今生殖技術的日益進步,使女性與自己的身體更加疏離,就激進女性

主義的論點之一,必須捨親生而就人工生殖,才能完全根除女性思生殖所受 的奴役。從女性能擺脫生殖的痛苦,能有自己身體的主控權,能選擇顧不願 意成為母親來看,人工生殖是一個可以藉助的方式,然而,若過度依賴生殖 科技,是否又將全殖視為一種商品生產形式,使之成為「專業化分工 J 「母戰」概念的內涵之探討 女性主義觀點

(Corea

,

1985) 。所以,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所提出的擔憂,也是不容忽視 的。 吾吾、詩意 言侖

經由本研究對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及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等對「母職」的論述後,由於各派

對母職著重的角度略有不同,本研究為能確切掌握「母職」概念之意涵,以 提供國內在反省此議題之參考,乃將各派女性主義各有所著墨的「母職」內 涵加以統整,本研究歸納出「理性\教育」、「婚姻」、 r 家庭」、「專 業」、「生殖」、「撫育」等七個向度(詳表1)。最後,除將此七個向度之 意涵分別加以說明外,也希望這些向度可在提供國內推展兩性教育的省思上

有所助益。

表 1 各派女性主義母職概念涉及層面分析

午1空

自由主義 激 進 存在主義 精神分析 社會主義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理性\教育 ※ 婚姻 ※ ※ 家務 ※ ※ ※ 事業 ※ 來 ※ 生建 ※ ※ ※ 撫育 ※ ※

*

※ ※ 註 「※ J 代表該派女性主義有提出該層面論述的觀點

一、理性\教育

母驗的「理性\教育」層面乃強調女性與男性一樣具有理性,此乃是人 類共同的本質,只要給予女性跟男性一樣的教育,她一樣能發展理性與道德

(13)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秉賊。並且強調理性、獨立的女子更容易成為賢妻良母,而且受過教育的女

性能夠善理家庭、善待子女。以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在此方面的論述較多。由

此觀之,如果不能認同女性與男性一樣具有人類的理性,是站在同

平等的

地位,那麼推動「兩性平權」恐怕只是淪為口號 o

二、婚姻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者Beavoir以及激進女性主義對母穢的「婚姻」層面皆

有論述。女性主義者認為呂前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乃是男性為了鞏固其所

擁有的優勢地位,而出現的父權體制, J能乃男性控制女性的型態,所以主張

應予廢除。在婚姻制度中,男人與女人並非基於平等互惠的基礎,男性於婚

後依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女性便被侷限於生殖與理家的角色中。所以,

傳統異性戀的婚姻體制,乃是男性支配女性的壓迫觀係,使女性受限於被動

的角色之中,因此,國內在推動兩性教育之際,對目前婚姻制度的反省實有

其必要性與迫切性。

三、家務

由於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性別分工,使男性進入公領域,而女性留在

私領域,在這樣的情況中,女性的家務管理被視為私人化的活動,家務價值

遭到貶抑,此兩位分工的形式乃使婦女成為受壓迫的對象。所以在有關「母

職」概念的探討,家務一意涵也常被觸及。而女性主義觀點強調家務應具有

生產價值,家務工作應該計酬,而且懷孕必須給薪,另一方面,家務工作的

沈重繁瑣,單調重複,更占據了女性的整個時間。因此,就國內而言,有關 家務的分工、如何化繁為簡等相關課題,也是推動兩性教育持不容忽視者。

四、事業

在「事業」層面上,女性主義者主要強調女性不應只侷限於妻子與母親

的角色上,必須走出家庭,加入公共事業,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減少受男性

的支配。無論已婚或未婚的女性,都必須出外工作,女性除了妻職與母職之

外,還要尋求其他可認同的自我,能夠將所受的教育發揮於工作戰場上,如

此,才具有自我存在的價值。就目前國內狀況而言,隨著女性就學的普及、

「母職 J 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學歷的提高、工作機會的增加,此一層面逐漸被重視與肯定,唯此意 i霞亟需 配合「婚姻制度」及「家務」等層區的省愿與調整,方可避免給女性帶來更

多的角色街爽。

五、生殖

「生殖」在女性主義論述中,乃一激烈討論的議題。在六 0 年代,女性 主義者完全否定母職,主張女性應該放棄生殖,而運用人工生殖技術來擺脫 生殖的痛苦。因為他們認為女性受壓迫乃是生物性的,尤其女性的生殖能力 是最難改變的事實,乃是女性不自由的根源,陷女性於奴役的處境,使她無

法參與外在世界,更無法規劃自己的命運 ojlij 到了七 0年代,女性主義者重

新省思母職,認為女性應該捨棄的是受男權支配的「母職體制 J 而非母親

角色本身所帶給女性的「為母經驗 J

如果女人自己可以掌握懷孕與生小孩

的事,以及將父權中教養子女的絕對權力轉移給母親,那麼為母經驗將具有

創造及快樂的潛力。而對於「入工生殖」技術的運用,是能解放女性,抑或 更造成男性對女性的控制,在激進女性主義陣營中,也是爭論的焦點,尚無 定論。其他的女性主義者認為「生殖」對於女性而言是一種異化的過程。當 女人無法自主決定生幾個小孩,而是由別人替他決定的;而懷孕、生產過程, 也全由專業醫師運用科學儀器來處理,使得女性與她的生殖是疏離,往後更 隨著生殖技術的發展,生育的一部分可由他人代勞,這都使得女性被疏離在 生產過程之外。由於「生殖」一層面除涉及科技層面外,更涉及道德倫理這

易引起爭議的層面,從女性主義對「生殖」之爭論,更可知此層面是「母職」

一概念的核心,對於「生殖」是否是女性的「天賦角色 J ?可否取代?可能 尚需經長期的辯論,方可在社會中形成共識。

六、撫育

對於母職的「撫育」層面,女性主義者認為撫育子女並非女性獨自的責

任。在撫育子女中的「父親角色」與「母親角色」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

以,男性應自家庭領域移動,從事育嬰及家務的工作,撫育一職應由雙親共 同分擔,使男女可同時體驗父職母職,使嬰幼兒能在早期奠定良好的成長基 礎,同 E寺母親與嬰兒闊的觀係能更具有彈性,除此之外,母親也能有家庭之 外的自我發展機會,這對彼此的發展都有好處。其次,母職應由社會輔助,

(14)

Debate

教育研究集刊

1998 . 7 .

41 輯

孩子應大部分由社區集體照顧,社會性約母親(撫育者)在照護幼兒方面,

並不比生物性母親(生母)來得遜色。據此,可知「撫育」是「母職」概念

之一相關內涵,在推動兩位教育縛,有關如何出兩性共同來「撫育」下一代 的課題,也不容忽略。

參考書臣

刁筱華譯(民 85 )。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 日青(民8日)。台灣的女性生育控制權。中醫論壇, 31 卷. 6期, 70-73頁。 李令儀譯(民 84 )。女性迷恩。台北 月旦出版社。 李金梅(民80 )。寡頭母職一一牛頭人身怪的由來。當代. 62期, 98-100頁。 黃幸美(民82 )。女性教育與勞動參與的發展、現況與問題。緝女與高性學刊. 5期, 133-163 頁。 張娟芬(民8日)。女性與母職一一一個嚴肅的女性思考。當代. 62期,餌-98頁。 陳宣炭等譯(民79 )。存在與虛無(上)、(下)。台北,九大文化、桂冠圖書。 楊美惠譯(民86 )。第二性,第二卷:處境。台北 志文出版社。 楊翠屏譯(民86 )。第二位,第三卷:正當的主張與邁向館放。台北 志文出版社。

楊蘭儀(民82 )。女性主義與If)理分析一Chodorow論母戰萬製。齒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歐陽子譯(民85 )。第二性,第一卷:彭成筋。台北﹒志文出版社。 藍佩嘉(民80 )。母職一消滅女人的制度。當代, 62期, 84-88頁。 魏肇基譯(民71) 0 愛彌兒。台北﹒商務印書館。 顧燕翎等譯(民75 )。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台北 婦女新知雜誌社。 顧燕翎(民85 )。女性主義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

Allen

,

J. (1986). Motherhood: The annihilation

of women

,

in M. Pearsall (Ed.)

,

Woman and Values (pp.87-103).

Belmo肘,

Calif: Wadsworth.

Atkinson

,

Ti-Grace (1974).

Amazon Odysse

y.

N.Y.: Links Books.

Bryson

,

V.

(1

992).

Feminist 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MacMillan

Chodor帥,

N. (1978).

The

R中I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analysis and Sociology

of Gend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hodorow

,

N. (1989)

,

Feminism and Psychoanalytic Theory.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orea

,

G.

(1

985).

The Mother Machine: Reproduction

1月'echnologies

from Artificial

!J俗

semination to Artificial Wombs. N.Y.: Harper

&

Row.

98

「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一一一女性主義觀點

Dacey

,

1.

S. (1986).

Adolescents Today (3rd).

Ill

inois: Scott

,

Foresman

&

Company

Deckard

,

B.S. (1979).

The Women

主 Movement:

Political

,

Socioeconomic

,

and Psych

<:r

logical Issues. N.Y.: Harper and Row

Dinnerstein

,

D. (1977).

The Mermaid and the Minotaur: Sexual Arrangement and

Human Malaise. N.Y.: Harper Colophon Books.

Donovan

,

J. (1985).

Feminist Theory. N

.J

.:Frederic Ungar Publishing Co.

Donovan

,

J.

(1

989).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Lexington Ky: University Press

Dorothy

,

D. (1977). The Mermaid and the Minotaur. N.Y.: Harper Colophon Books

Dworkin

,

A. (1974).

Woman Hating. N.Y.: E.P. Dutton.

Eisenstein

,

H.

(1

984).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ought. London: Unwin Paperbacks

Eisenstein

,

Z.R.

(1

986).

The Radical Future of Liberal Feminism.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EIshtai口,

J.

B.

(198

1).

Public Man

,

Private Women: Women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Evans

,

M. (1985).

Simone de Beauaoir: A Feminist Mandarin. London Tavistock

Firestone

,

S.

(1

970).

The Dialectic of Sex. N.Y.: Bantam Books

Foreman

,

S.

(1

978).

Femininity as Alienation. London: Plate Press.

Freud

,

S.

(1

966).

The Complete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N.Y.: W.W

Norton.

Freud

,

S.

(1

968).

Sexuality and the Psychology of Love. N.Y.: Collier Books

Friedan

,

B. (1974).

The Feminine

A鈔stlq肘.

N.Y.: Dell

Friedan

,

B.

(1

981).

The Second Stage. N.Y.: Summit Books

Greer

,

G.

(1

972).

The Female Eunuch. N.Y.: Bantam Books

Griff凹, S. (1981). Pornography and Silence: Culture 甘 Revenge Against Nature. N

,

Y

Harper and Row

Hartmann,亞 (1981).

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缸xism

and Feminism: Towards a

more progressive union

,

in

L.

Sargent (Ed.)

,

Women and Revolution: A

Di

s-cussion of 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arxism and Feminism (pp.1-44). Boston

South End Press

Jagger

,

A. M.

(1

983).

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 N

.J.:

Rowman

&

Allanheld

Johnson

,

M.M.

(1

963). Sex-role learning in the nuclear family.

Child Development

,

13

4

,

319-333.

Juli剖,

M. (1971).

Woman

法 Estate.

N.Y.: Pantheon Books.

Juliet

,

M.

(1

974).

Psychoanalysis and Feminism. N.Y.: Vintage Books.

Lirber

,

1.

(1981).

On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A Methodological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

6(3)

,

482-48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ree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stock selection and timing, (2)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34;timing and stock

Zhang,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EEE Tran- sca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