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柞伯鼎〉銘文剩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柞伯鼎〉銘文剩義"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2010 年 06 月225-240 頁. 〈柞伯鼎〉銘文剩義 何樹環. ∗. 摘 要 〈柞伯鼎〉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5 年徵集入藏的西周青銅器,鼎銘中有部分 文句的理解可再檢討與思考。「諆弗敢昧朕皇祖」一句中,諸家逕讀為「其」而 未加以說解的「諆」,應理解為柞伯之名。「今汝 義而逕讀為「其」的「. 率蔡侯左」一句中無明確釋. 」,將之視為柞伯之名「諆」,或期望之詞「其」,乃. 更符合銘文與文獻所見命詞中的語氣和文例現象。若進一步比對軍事銘文的用 語,前一種可能性應更高。至若「諆用追享孝」一句中諸家逕讀為代詞「其」的 「諆」,為柞伯之名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 關鍵詞:〈柞伯鼎〉、西周人名、諆、. 2009/09/02 投稿成功,2009/10/27 審查通過,2009/11/12 修訂稿收件。 ∗ 何樹環現職為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 226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The unfathomed questions in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Zuobo-Ding(〈柞伯鼎〉) Ho Shu-huan∗. 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unfathomed questions in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Zuobo-Ding(〈柞 伯鼎〉).The first is the meaning of 「qi」(諆)in 「諆弗敢昧朕皇考」;the second is the meaning of 「qi」(諆)in 「諆用追享孝」;the third is the meaning of 「qi」 (. )in「今汝率蔡侯左」.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s , both of the meaning of 「qi」(諆)and「qi」(. )are the name of Zuobo. (柞伯). Keywords: Zuobo-Ding(〈柞伯鼎〉), the name of ancient aristocrats in the Western Chou, qi(諆), qi(. ∗.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3) 〈柞伯鼎〉銘文剩義. 227. 一、問題的提出 〈柞伯鼎〉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5 年徵集入藏的西周青銅器, 1 腹內鑄有銘 文 12 行 112 字(含重文 2),是近年所見重要西周銅器之一。此器自朱鳳瀚先生 為文介紹並考釋之後,相關的討論文章亦陸續出現。細閱銘文與相關研究後,余 以為銘文中諸家逕讀為「其」而未加以說解的兩「諆」字,前者應理解為柞伯之 名,後者若讀為代詞「其」,固然可與金文詞例相合,但亦不可完全排除為作器 者柞伯之名的可能性。逕讀為「其」而未說明意義的「. 」,可能是柞伯之名,. 或表期望之虛詞「其」,經由軍事銘文用語的比較,前一種可能性應更高些。為 便於討論,先將銘文依照原行款,按筆者的理解標點隸寫如下(釋文採寬式, 、 諆則按原銘文) 佳四月既死霸,虢仲令 柞伯曰:「在乃聖祖周公 又共于周邦。用昏無 及,廣伐南國。今汝 率 蔡侯左。」至于昏邑,既圍 城,令蔡侯告,徵虢仲遣 氏曰:「既圍昏。」虢仲至。辛酉 搏戎。柞伯執訊二夫,獲馘 十人。諆弗敢昧朕皇祖, 用作朕烈祖幽叔寶尊 鼎。諆用追享孝,用祈眉 壽萬人(年),子子孫孫其永寶用。. 二、「諆弗敢昧朕皇祖」之「諆」 為較便於說明,先由銘文第九行的「諆弗敢昧朕皇祖」一句說起。此句中的 「諆」,在相關研究中的釋文皆讀為「其」而未加以說解,2 但將銘文比照金文詞. 1 2. 參朱鳳瀚:〈柞伯鼎與周公南征〉注 1,《文物》第 5 期(2006 年),頁 73。 詳朱鳳瀚:〈柞伯鼎與周公南征〉,《文物》2006 年第 5 期,頁 67-73;96。黃天樹:〈柞 伯鼎銘文補釋〉,《中國文字》新 32 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 年),頁 33-40。李凱: 〈柞伯鼎與西周晚期周和東國淮夷的戰爭〉,《四川文物》,第 2 期(2007 年),頁 83-85。.

(4) 228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例,此句之「諆」顯然應視為作器者之名。〈柞伯鼎〉云:「諆弗敢昧朕皇祖」, 以「弗敢」為線索,可有助於了解「諆」在銘文的意義。西周金文中「弗敢」之 詞屢見,有以下諸例: 1. 〈旂鼎〉:「文考遺寶責,弗敢喪。旂用乍父戊寶尊彝。」《集 成》2555 2. 〈小臣鼎〉:「唯十月使于曾。宓伯于成周休. 小臣金,弗敢. 喪,揚。用乍寶旅鼎。」《集成》2678 3. 〈禹鼎〉:「……肆武公亦弗叚望朕聖祖考幽大叔、懿叔,命 禹纘朕祖考,政于井邦。肆禹亦弗敢惷,惕恭朕辟之命。……」 《集成》2833 4. 〈豦簋〉:「豦拜稽首,休朕匋君公伯,錫厥……。豦弗敢忘 公伯休,對揚伯休,用乍祖考寶尊彝。」《集成》4167 5. 〈五年琱生簋〉:「……余弗敢亂。余或至我考我母令。……」 《集成》4292 6. 〈大簋蓋〉:「……王令善夫彖曰. 曰:余既錫大乃里。 賓. 彖璋、帛束。 令彖曰天子:余弗敢 。彖以 履大錫里。……」 《集成》4298 7. 〈牆盤〉:「……史牆夙夜不墜,其日蔑 ,牆弗敢沮,對揚天 子丕顯休命……」《集成》10175 8. 〈召圜器〉:「……召弗敢忘王休翼,用作……」《集成》10360 銘文中與「弗敢」意義相若者有「不敢」,其例見於: 9. 〈井人 鐘〉:「…… 不敢弗帥用文祖、皇考……」《集成》 109~110 10. 〈克鐘〉:「……克不敢墜, 奠王命……」《集成》205 11. 〈. 鐘〉:「…… 不敢弗帥型祖考……」《集成》247. 李學勤:〈從柞伯鼎銘談〈世俘〉文例〉,《江海學刊》,第 5 期(2007 年),頁 13-15。 袁俊杰:〈柞伯鼎銘補論〉,《中原文物》,第 1 期(2008 年),頁 87-90。.

(5) 〈柞伯鼎〉銘文剩義. 229. 12. 〈叔夷鐘〉:「……夷不敢弗憼戒……」《集成》272~280 13. 〈. 簋〉:「. 曰:……不敢弗帥用夙夕。王對. 楙……」《集. 成》4170 14. 〈番生簋〉:「……番生不敢弗帥型皇祖考丕丕元德……」《集 成》4326 15. 〈效卣〉:「……效不敢不萬年夙夜奔走,揚公休……」《集 成》5433 上述 1-15 銘所見「弗敢」、「不敢」的詞例,根據是否有作器者之名,或第 一人稱代詞,明顯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為 1、2、13,此三者在「不敢」、「弗 敢」之文句中,未見作器者之名或第一人稱代詞;其餘為另一類。前一類三銘雖 是以「不敢」、「弗敢」起句,但相對於「弗敢」、「不敢」之前有第一人稱代 詞「余」或作器者之名的第二類,第一類銘文在前後文中仍可見作器者之名,在 文意的理解上,不至於造成困擾。 將〈柞伯鼎〉中「諆弗敢昧朕皇祖」一句與上述「弗敢」、「不敢」的兩類 文例比較,顯然銘文中的「諆」,若不是相當於第一人稱代詞「余」,就應該是 作器者之名。「諆」在相關論著中逕讀為「其」而無說解,那麼「其」是否有第 一人稱代詞的用法呢?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嘗舉文獻中「其」當讀為「己」 之例,但細味裴氏之說,並與〈柞伯鼎〉銘文相對照,銘文之「諆」實未可如此 視之。裴氏云: 「其」與「己」既通用,故假「己」為「其」,亦假「其」為「己」。 左傳哀元年:「為之庖正以除其害」,「其」為「己」之借字, 杜注云:「賴此以得除己害。」是其證也。管子侈靡篇:「辱舉 其死者,與其失人同。」「辱」讀為「蓐收」之「蓐」,「蓐」 與「收」同義。「死」讀為「屍」。下「其」字讀為「己」。言 收舉其屍者,與己家失亡人同。謂其求之之懇切也。此說見章炳 麟管子餘義。史記晉世家:「子玉之敗而歸,楚成王怒其不用其 言,貪與晉戰,讓責子玉。」下「其」字為「己」之借字。韓詩 外傳十:「申鳴曰:『受君之祿,避君之難,非忠也;正君之法, 以殺其父,又非孝子也。』」國語晉語三:「簡曰:『以君之出 也處己,入也煩己,饑食其糴,三施而無報,故來。』」論語憲.

(6) 230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問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此上二例,「其」亦 皆即「己」字,變文以避複耳。顏淵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孟子盡心篇:「樂其善而忘人之勢。」莊子人間世篇:「是以人 惡,有其美也,「有」,「以也」,「其」與「己」同,言是以 人惡,以己美也。命之曰災人。」此上三例,「其」皆即「己」 字,故皆與「人」字對文。「其」皆為「己」之借字。 3 觀裴氏「『其』皆為『己』之借字」及「『其』皆即『己』字,故皆與『人』 字對文」之說,知並非「其」有「己」之意,而是借「其」字記錄「自己」之「己」。 那麼即使將〈柞伯鼎〉「諆弗敢昧朕皇祖」之「諆」讀為「其」,也只能視「諆」 為「己」之假借。但即便如此,有二點足以說明將此處之「諆」視為「自己」之 「己」的假借,仍然是不合適的。第一,有第一人稱代詞功能的「己」,其意相當 於「自己」、「自身」,與相當於「我」的「余」,仍然還是有意義上的些微不同; 第二,金文未見「不敢」、「弗敢」之文例中尚有「己」者,且〈柞伯鼎〉銘文中 「諆弗敢昧朕皇祖」,前後並無如文獻所見,存在與「其」相對的「人」。 4 所以 如果將「諆」讀為「其」,認為與上述諸銘之「余」相若,顯然是不合適的。 在《集成》未收的新出金文中,有一詞例與〈柞伯鼎〉十分相近,這對確認 「諆弗敢昧朕皇祖」中「諆」的意義,是很有幫助的。 16. 〈追夷簋〉:「唯正月初吉丁亥,追夷不敢昧先人之 ,對揚 厥 祖之遺寶,用乍朕皇祖 仲尊簋。追夷用. 錫眉壽永命,. 子子孫孫其萬年永寶用。」 5 簋銘所云:「追夷不敢昧先人之 」,文意與 9「 不敢弗帥用文祖、皇考」、 11「 不敢弗帥型祖考」、14「番生不敢弗帥型皇祖考丕丕元德」十分相近,只 是 9、11、14 三銘是以「不敢弗」,「雙重否定」的修辭方式呈現。而〈追夷簋〉 銘之「不敢昧」復與〈柞伯鼎〉之「弗敢昧」正相彷彿。簋銘於「不敢昧」之前. 3 4. 5.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臺北:新安出版社,1973 年),頁 376。 〈大盂鼎〉銘云:「王曰:盂,迺詔夾死 戎,敏訴罰訟,夙夕詔我一人烝四方。 我其遹 省先王授民授疆土,錫汝……」,文中之「其」,相較於裴氏所舉之例,似可讀為「己」, 「我其」猶「我自己」之意,在命書中帶有王自謙的意味。 見三門峽文物工作隊:〈三門峽市李家窑四十四號墓的發掘〉,《華夏考古》,第 3 期(2000 年),頁 17-20;40。.

(7) 〈柞伯鼎〉銘文剩義. 231. 有作器者之名「追夷」,屬於前述二種類型的第二類,這也就從正面提示了〈柞 伯鼎〉中「弗敢昧」之前的「諆」,也應該是作器者之名。 綜上所述,經由西周銘文所見「弗敢」、「不敢」詞例的分類,可清楚看出 「弗敢」、「不敢」之前會出現的文句型式有兩類,一種是以「弗敢」、「不 敢」起句;一種是有第一人稱代詞「余」,或作器者之名。將〈柞伯鼎〉銘「諆 弗敢昧朕皇祖」與這兩種詞例加以比較,「諆」若非相當於「余」,就應當是 作器者之名。文獻中雖見「其」假借為「自己」、「己身」之「己」的例子, 但並非「其」有「己」之意,且「己」與「余」在意義上仍有差別,更有甚者, 金文亦未見「不敢」、「弗敢」之文例中尚有「己」者,且鼎銘中的文句亦與 文獻所見相對為文的現象不同。故排除銘文之「諆」與「余」的關聯後,已顯 示出「諆」應視為作器者之名。而新出銘文〈追夷簋〉之「追夷不敢昧先人之 」, 更提供了我們「諆」為人名的正面素材。故,據〈柞伯鼎〉「諆弗敢昧朕皇祖」 一句,可確知「諆」即為作器者之名,亦即器主柞伯之名。. 三、「諆用追享孝」之「諆」 鼎銘嘏辭部分的「諆用追享孝」,學者皆逕讀為指代詞「其」,相較於他銘 之詞例,直覺地會以為此一讀法有其合理性,也較容易被接受。但如果全面比對 金文詞例,並考慮到前述「諆」確為柞伯之名,「諆用追享孝」之「諆」,所指 者實為柞伯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 銘文嘏辭部分關於「用追」或「追孝」的詞例有三類,一類是在「用追」、 「追孝」之前有作指代詞用的「其」字,如: 17. 〈兮仲鐘〉:「兮仲作大林鐘,其用追孝于皇考己伯,用侃喜 前文人,子子孫孫,永寶用享。」《集成》65 18. 〈仲師父鼎〉:「仲師父乍季. 姒寶尊鼎,其用享孝于皇嫡考,. 用錫眉壽無疆,其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享。」《集成》2743 19. 〈 方鼎〉:「……王俎姜使內史友員錫 玄衣朱襮. 。 拜. 稽首,對揚王俎姜休,用乍寶 尊鼎,其用夙夜享考于厥文祖 乙公,于文妣日戊,其子子孫孫永寶。」《集成》2789 20. 〈章叔簋〉:「章叔將自乍尊簋,其用追孝于朕嫡考,其子子 孫孫永寶用之。」《集成》4038.

(8) 232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第二類是直接以「用追」、「追孝」、「用追孝」起句,如 21. 〈虘鐘〉:「唯正月初吉丁亥,虘作寶鐘,用追孝于己伯,用 享大宗,用樂好賓,虘眾蔡姬永寶,用卲大宗。」《集成》88 22. 〈. 鐘〉:「. ,夙夕聖. ,追孝于高祖辛公、文祖乙公、. 皇考丁公。龢林鐘用卲各、喜侃樂前文人,用 壽、匄永命, 綽綰、福祿、純魯……」《集成》246 23. 〈師 父鼎〉:「唯六月既生霸庚寅,王各于大室。 馬井伯 右師 父,王乎內史駒冊命師 父。…… 父拜稽首,對揚天 子丕丕魯休,用追孝于剌仲,用作尊鼎,用匄眉壽、黃耇、吉 康。……」《集成》2813 第三類是在「用追」、「追孝」之前可見作器者之名,如 24. 〈史伯碩父鼎〉:「唯六年八月初吉己巳,史伯碩父追孝于朕 皇考釐仲、王(皇)母泉母,尊鼎用祈匄百彔、眉壽、綰綽、 永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集成》2777 25. 〈幾父壺〉:「唯五月初吉庚午,同仲宄西宮。錫幾父幵 六、 僕四家、金十鈞。幾父拜稽首,對揚朕皇君休。用乍朕剌考尊 壺。幾父用追孝,其萬年孫孫子子永寶用。」《集成》9721 學者將〈柞伯鼎〉之「諆用追享孝」讀為「其用追享孝」,顯然就是依據第 一類詞例來釋讀的。且「諆」是從「其」聲的字,金文中亦有以「諆」記錄「其」 之例,如〈叔. 父卣〉:「余唯用諆(其) 汝」(《集成》5428),所以此一. 讀法是有其合理性,也較容易被接受。但正因為如此,使學者忽略了其他的可 能性。前文中已說明了柞伯之名即為「諆」,那麼「諆用追享孝」之「諆」無 需改讀為「其」,與第三類文例所呈現的狀態,特別是 25〈幾父壺〉,仍是完 全吻合的。 從文字的現象來看,「諆用追享孝」之「諆」讀為「其」,固然具有合理因 素,也符合金文詞例,但從詞例和鼎銘的上下文來看,視「諆用追享孝」之「諆」 為柞伯之名,猶如鼎銘「諆弗敢昧朕皇祖」之「諆」,亦非無據。茲提出此一看 法供學界釋讀〈柞伯鼎〉銘文時之參考。.

(9) 〈柞伯鼎〉銘文剩義. 233. 四、「今汝 率蔡侯左」之「 」 學界對〈柞伯鼎〉中虢仲命柞伯之語究竟終止於何處雖有不同的看法,6 但「今 汝. 率蔡侯左」是在命詞範圍之內,則是確定沒有疑義的。確定了這點,乃可由. 命辭的用語規則中,對「 首先試由學界讀「. 」的詞義有更具體明確的掌握。. 」為「其」的想法說起。讀「. 有明確之例,見於〈秦公鐘〉:「……秦公 無疆,撫有四方。 一句中的「. 」為「其」,在金文中. (其)畯令在位,膺受大命,眉壽. (其)康寶。」(《集成》267)。至若「今汝. 率蔡侯左」. 」,若依諸家之說讀為「其」,推測可能是將「其」認為有相當於. 「乃」或「則」的意義,《經傳釋詞》云: 其,猶乃也。……〈湯誓〉曰:「今女其曰,夏罪如台」(言今 女乃曰,夏罪其如何。〈高宗肜日〉曰:「乃曰其如台」,文與 此同。古者台與何同義,說見台字下。)……〈洪範〉曰:「使 羞其行,而邦其昌。」(言使羞其行而邦乃昌也。) 7 此為「其」訓為「乃」之證。另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列有「其」、「則」 互文例 5 條,及「其」應訓為「則」之例 21 條, 8 茲各擧 2 條以為參考。 《韓非子.八經》: 是以喜見則德償,怒見其威分。(據道藏本) 《韓詩外傳七》: 故虞舜耕於歷山之陽,立為天子,其遇堯也;傅說負土而版築, 以為大夫,其遇武丁也;……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 屠於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縛自檻車, 以為仲父,則遇齊桓公也。……. 6. 7 8. 注 2 所列諸文,除李學勤之文外,皆以為此句為「今汝 率蔡侯左至于昏邑。」按,相較於 〈班簋〉:「……以乃師左比毛父,……以乃師右比毛父」(《集成》4341)和〈史密簋〉: 「……師俗率齊師、述人左周伐長必;史密右,率族人、釐伯、僰殿周伐長必……」,今從 李學勤之斷句。〈史密簋〉銘文首見於李啟良:〈陝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考古與 文物》,第 3 期(1989 年),頁 7-9。 ﹝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 5(南京:江蘇古籍出社版社,2000 年),頁 51。 詳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頁 402-405。.

(10) 234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以上為「其」、「則」互文例;以下為「其」應訓為「則」之例,《左傳.僖 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 屬櫜鞬,以與君周旋。 《尚書.洪範》: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 據上舉文獻用例,若將〈柞伯鼎〉「今汝. 率蔡侯左」依諸家之說讀為「今. 汝其率蔡侯左」,其意即為「今汝乃率蔡侯左」或「今汝則率蔡侯左」。特別是 《經傳釋詞》所舉〈湯誓〉「今女其曰」與鼎銘之「今汝 乎更令人認為鼎銘之「. (其)」相彷彿,似. 」應讀為有「乃」或「則」之意的「其」。. 但從命辭的用語規律來看,「. 」完全有可能不讀為「乃」或「則」之意的. 「其」,而應讀為柞伯之名──「諆」,或表示期望語氣的「其」。先說前一種 可能性。 文獻和金文所見命辭中,在受命者稱謂語之後,皆是直接敘述所命之內容, 並無「則」、「乃」一類的介詞或轉折語,如 A《尚書.堯典》: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申命羲 叔,宅南交。……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申命和叔,宅 朔方,曰幽都。 B《尚書.堯典》: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帝曰:『契,百 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C《逸周書.世俘》: 庚子,陳本命伐磨,百韋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 26. 〈班簋〉:「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位,作四方亟,秉繁、 蜀、巢令。錫鈴勒。咸。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徒馭、 人伐東國 戎。咸。王令吳(虞)伯曰:以乃師左比毛公。王令呂伯曰: 以乃師右比毛公。遣令曰:以乃族從父征。……」《集成》4341.

(11) 〈柞伯鼎〉銘文剩義. 235. 27. 〈史密簋〉:「隹十又一月王令師俗、史密曰:『東征。』敆 南夷盧、虎. 杞夷、舟夷雚不悊,廣伐東國齊師、族土、述人,. 乃執啚寬亞。師俗率齊師、述人左周伐長必;史密右,率族人、 釐白、僰, 周伐長必。獲百人。對揚天子休,用乍朕文考乙 白尊簋,子子孫孫其永寶用。」 9 上舉 5 例皆先秦文獻或西周銘文,在受命者之後並無「乃」、「則」一類的轉 折語,此為當時文句所習見。故即便是以推測性的想法,認為〈柞伯鼎〉應尚有未 明言之「右」軍,故「左」軍有可訓為「乃」或「則」之「 (其)」,但較諸〈班 簋〉、〈史密簋〉之有「左」、「右」(軍),卻沒有「乃」、「則」一類的語詞, 亦知此說實不可從,況乎此一讀法亦不合於文獻與金文所見的命辭用例。 在上舉 5 例中,B之「汝后稷」是值得特別注意的。「汝后稷」是稱謂詞之 後接人名,命辭中尚有類似的例子,如文獻所見 D《尚書.康誥》: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時敘。乃寡 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在西周金文中也可找到相同形式的文句,如 28. 〈大盂鼎〉:「……王曰:而,令汝盂型乃嗣祖南公。王曰: 盂,迺召夾死 戎,敏訴罰訟,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 《集成》2837 29. 〈叔. 父卣〉:「叔. 父曰:余考不克御事,唯女焂其敬 乃. 身,毋尚為小子。余貺為女茲小鬱彝,女其用鄉乃辟軝侯,逆 洀出內使人。烏虖!焂,敬哉。茲小彝妹吹見,余唯用其 女。」 《集成》5428 前舉 12 之〈叔夷鐘〉銘文「……公曰:汝夷,余經乃先祖,余既尃乃心,汝 小心畏忌,汝不墜夙夜,宦執爾政事……」,亦可做為例證。是以由命辭的文例 加以觀察,可將〈柞伯鼎〉銘文「今汝. 率蔡師左」一句中,「汝」之後的「. 讀為「諆」,即器主柞伯之名。. 9. 〈史密簋〉銘文首見於李啟良:〈陝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頁 7-9。. 」.

(12) 236 政大中文學報. 說者或疑,「. 第十三期. 」與「諆」同從「其」聲雖可通,文獻中同一人名用字不同. 者亦有所見,但金文中亦有如是者乎?按,金文中在記錄同一人時,確實存在用 字不同的情況,〈柞伯鼎〉用「諆」、「 如著名的微史家族銅器群中,人名「 「. 」,《集成》253 則作「. 257、258 作「. 」二字記錄器主柞伯之名,並非特例。. 」的寫法即有差別,多數的「 」字形作. 」,又《集成》257─259 為「. 」,259 作「. 」。又如「榮子旅」所作之器見於《集成》582、. 583、930、2320、2503、3584、5256 等器,「榮」字即有「 3584、5256)、「 耕部)的初文「. 」所作同銘之鐘, 」(930、2503、. 」(582、583、2320)二種寫法,後者應是在「熒」(匣紐 」上再加上聲符「○」(圓,匣紐文部)。〈柞伯鼎〉以同从. 「其」聲的「諆」、「. 」記錄柞伯之名,與「. 」、「. 」以聲音相近之字記. 錄「榮」的方法,是十分相近的。另外,自北宋《考古圖》即已著錄的「遟 父鐘」, 其記錄人名的情況,前曰「遟父」,後曰「侯父」,則又較前舉字形略異或聲音 相近的情形更令人不可思議,其銘文云:「遟 父作姬齊姜龢林鐘,用卲乃穆穆丕 顯寵光,乃用祈匄 多福,侯父眾齊萬年眉壽,子子孫孫無疆寶。」(《集成》103) 率蔡師左」的「. 「今汝. 」,也有可能是表示「期望」、「期待」的語氣. 10. 詞「其」。 這樣的用法亦見於文獻,如《尚書.洛誥》: 惟命曰:「汝受命篤弼,丕視功載,乃汝其悉自教工。」公曰: 「已!汝惟冲子,惟終。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汝其敬識百辟享」一句的「其」,就是一個表示「期望」的語氣詞。特別是 「其」字前面有第二人稱代詞「汝」,文獻的「汝其」,正與銘文的「汝 彷彿。這似乎對銘文中的「. 」正相. 」讀為「期望」的語氣詞「其」,起了強化的作用。. 〈柞伯鼎〉中的命詞內容是軍事行動,由西周銘文所見軍事命令的文句形式 進行比對,上述的兩種可能性,或應選擇前者較佳。理由是,第一,西周乃至春 秋戰國的戰爭征戍銘文中,在命詞中並未見到「其」或類似的表示「期望」的語 氣詞。第二,〈柞伯鼎〉銘文所記雖是「虢仲令柞伯」,但從西周軍事行動的指 揮系統來看,在「虢仲令柞伯」之上,應有更高層級的「王命虢仲」。這就意味 了,文句中不需要表示「期望」或「期待」的語氣詞「其」。發布軍事行動的命. 10. 周寶宏先生謂此句之意為「現在你應該率領蔡侯……」,此一理解顯然與命辭的情況不相稱, 茲不從。而「應該」的想法,顯然是將「 」理解為一個虛詞。見氏著:〈西周金文考釋六 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頁 236。將「 」視為 「期望」的語氣詞「其」,是蔡哲茂先生所提出的初步想法。.

(13) 〈柞伯鼎〉銘文剩義. 237. 令,是王的權力,這點由大量出自王命的軍事銘文,可得到證實。特別是〈多友 鼎〉,銘文所見「兩個層級」的軍事命令,明確顯現此一現象。 30. 〈多友鼎〉:「唯十月,用嚴(玁)允(狁)放 ,廣伐京師。 告追于王,命武公遣乃元士,羞追于京師。武公命多友率公車, 羞追于京師。」《集成》2835 〈多友鼎〉所言之「(王)命武公」、「武公命多友」,既清楚顯示軍事命 令中的「兩個層級」,也說明軍事行動的最高「指揮權」是由王所掌握的。且細 繹〈多友鼎〉文意,「命武公遣乃元士,羞追于京師」是王命,「武公命多友率 公車,羞追于京師」乃是武公代宣王命或將王命具體化。相較之下,〈柞伯鼎〉 雖未記載王命,但「王命虢仲」的事實應該仍是存在的。〈柞伯鼎〉中未見王命, 但王命確實存在的情況,尚可藉由與〈禹鼎〉的比較得知。 31 〈禹鼎〉:「禹曰:…… 武公亦弗叚忘朕聖祖考幽大叔、懿 叔,命禹纘朕祖考,政于井邦。……。烏虖哀哉!用天降大喪 于下國,亦唯鄂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 于歷內。王迺命西六師、殷八師曰:. 伐鄂侯馭方,勿遺壽. 幼。……。 武公迺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馭二百、徒千,曰: 于匡朕肅慕, 西六師、殷八師 伐鄂侯馭方,勿遺壽幼。……」 《集成》2833 銘文中清楚顯示出王──武公──禹三個層級,黃天樹先生據此認為「作為 家臣的禹,沒有資格越級提到王」。 11 禹所受之命所以未提到王,除了黃氏所言 的因素之外,也可能禹僅是記錄自己所受的命令。不論原因是二者中的哪一種, 都應視此次的軍事命令是王命武公,總承其事的武公授命其臣屬禹(由前後皆見 「. 伐鄂侯馭方,勿遺壽幼」,知銘文所言之「王命西六師、殷八師」,亦應理. 解為武公代宣王命。)兩相比較之下,「王命虢仲」這個部分在〈柞伯鼎〉中被 省略,應是可以確定的。那麼考慮到〈柞伯鼎〉中柞伯未必是虢仲的臣屬,所以 「虢仲令柞伯」,可以視為虢仲代宣王命,或者是王命虢仲總承其事之後,虢仲 給予柞伯的具體命令。不論是這兩種情況的哪一種,由情況十分相近的〈多友鼎〉 、. 11. 見黃天樹:〈禹鼎銘文補釋〉,收於張光裕、黃天樹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 大學出版社,2008 年),頁 62。.

(14) 238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禹鼎〉銘文未見「期待」之義的語氣詞「其」來看,〈柞伯鼎〉的命辭中不需 要表示「期望」或「期待」的語氣詞「其」,應該也是可以確定的。 綜上所述,〈柞伯鼎〉銘「今汝. 率蔡侯左」,乃虢仲予柞伯之命辭內容,. 這點是完全可以確定的,根據文獻和金文所見命辭的文例,在稱謂語「汝」之後 接受命者之名,此一現象在文獻和金文中都是有明確例證的。反之,若讀為「其」, 姑不論是否可訓為「乃」或「則」,皆與文獻金文所見命辭之文例不合。「. 」. 固然有表示「期望」或「期待」之意,讀為虛詞「其」的可能性,但與銘文所見 軍事命令的相關文句加以比對即可發現,將之視為柞伯之名,應是更為合理的。. 六、結語 本文針對〈柞伯鼎〉銘文中,學界皆逕釋讀為「其」而無任何說解之「. 」、. 「諆」進行討論,所得與時賢稍異者凡三事: (一)「諆弗敢昧朕皇祖」之「諆」,藉由金文中「弗敢」、「不敢」之相 關詞例加以觀察,可確知「諆」若非相當於第一人稱代詞「余」,即應視為作器 者之名。文獻中「其」雖可假借為「己」,但「自己」、「本身」之「己」對銘 文文意的理解並無幫助。故排除「諆」讀為「其」,假借為「自己」的「己」之 後,「諆」為作器者柞伯之名,是明確無疑的。 (二)「諆用追享孝」之「諆」,在已確定「諆」為器主柞伯之名的情況下, 復與金文詞例相比較,此句之「諆」完全有可能即是記錄柞伯之名,不必然讀為 指代詞「其」。 (三)「今汝. 率蔡侯左」之「. 」。由於此句屬虢仲予柞伯之命辭無疑,. 乃由文獻與銘文中所見命辭的文例加以觀察。「. 」在銘文中的意義有兩種可能. 性,第一種是視為「汝」的同位語,係受命者之名,亦即讀為器主柞伯之名── 「諆」。至若記錄同一人時用字不同之現象,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皆所在多有, 〈柞伯鼎〉並非特例。另一種可能性是視為表示期望語氣的虛詞「其」。從軍事 銘文的用語情形來看,前一種理解應更為合理。 【責任編校:林偢萍】.

(15) 〈柞伯鼎〉銘文剩義. 239. 主要參考書目 專著 王引之:《經傳釋詞》,南京:江蘇古籍出社版社,2000 年。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臺北:新安出版社,1973 年。 期刊論文 三門峽文物工作隊:〈三門峽市李家窑四十四號墓的發掘〉,《華夏考古》第 3 期,2000 年。 朱鳳瀚:〈柞伯鼎與周公南征〉,《文物》第 5 期,2006 年。 李啟良:〈陝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考古與文物》第 3 期,1989 年。 李. 凱:〈柞伯鼎與西周晚期周和東國淮夷的戰爭〉,《四川文物》第 2 期, 2007 年。. 李學勤:〈從柞伯鼎銘談〈世俘〉文例〉,《江海學刊》第 5 期,2007 年。 周寶宏:〈西周金文考釋六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8 年。 袁俊杰:〈柞伯鼎銘補論〉,《中原文物》第 1 期,2008 年。 黃天樹:〈柞伯鼎銘文補釋〉,《中國文字》新 32 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 年。 黃天樹:〈禹鼎銘文補釋〉,收於張光裕、黃天樹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 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年。.

(16) 240 政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 P. 審查意見摘要 第一位審查人: 本文利用金文文例對往昔習焉不察的銘文內容作了重新檢視,如 「諆弗敢昧朕皇祖」之「諆」、「諆用追享孝」之「諆」、「今 汝 率蔡侯左」之「 」,重新提出另一個能通盤釋讀銘文的可 能性。 第二位審查人: 〈柞伯鼎〉銘文中「諆」字兩見,「 」字一見,諸家之釋讀皆 逕讀為「其」,其下未再加以解說。本文之主旨在透過鐘鼎銘文 與傳世文獻文例之對比,詳細探討兩見之「諆」字及「 」字之 意義:以為首見之「諆」字即柞伯之名,銘文中亦作「 」;後 見之「諆」字諸家釋為代詞之「其」,雖有理據可說,依文例言 之,仍可釋作柞伯之名。除前言及結語外,三則銘文分別各以一 節論述之,先辨各家讀為「其」之可否,再申述己見之所本;考 證對比之功夫頗為細膩,理據充分,足以補正前人之未盡,是一 篇扎實之作。惟正文之前言部分未加標目,宜根據撰稿格式補正。.

(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Courtesy: Ned Wright’s Cosmology Page Burles, Nolette & Turner, 1999?. Total Mass Density

The existence of cosmic-ray particles having such a great energy is of importance to astrophys- ics because such particles (believed to be atomic nuclei) have very great